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职业化学性有害因素有哪些

职业化学性有害因素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6-17 20:22:18

1. 造成护士职业损伤的化学性因素是哪些

化学性因素,化疗药物

护士在配置、注射及处理废弃化疗药物时,可能经皮肤、呼吸道等途径感染,从而受到伤害。常可导致白细胞计数降低、肿瘤等,对于女护士还会出现流产率增高等情况。

对于如含氯消毒剂、甲醛、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的长期接触引起的不适症状,严重者可造成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细菌常见的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病毒中最常见最危险的为乙型、丙型肝炎病毒及艾滋病病毒。



(1)职业化学性有害因素有哪些扩展阅读:

护士职业损伤的有害因素:护理工作环境是治疗与护理患者的场所,在为患者提供各项检查、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护士可能会受到各种各样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伤害,中公卫生人才网的老师为大家整理了以下以表格的方式简单明了的总结了护士职业损伤有害因素的相关考点。

物理性因素,腰椎间盘突出症,长时间站立和走动还可引起下肢静脉曲张等。

锐器伤,感染的针刺伤是导致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因素。受伤护士抗-HBs阴性且未注射疫苗者,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并注射疫苗。若被HIV污染的针头刺伤,应在4小时内,最迟不超过24小时进行预防用药。

放射性损伤,在为患者进行放射性诊断和治疗时导致的损伤,如皮肤的溃疡、眼部晶状体浑浊等,常由于防护不当或泄露引起。

温度性损伤,主要是高温引起的损伤,如热水袋的烫伤、烤灯的灼伤、氧气等易燃易爆物品的烧伤等。

2. 化学性危害因素有哪些

家庭装修,服装印染中甲醛、苯、甲苯等有毒有机物的污染;
汞、铅等重金属离子对水体的污染;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对大气的污染。
化学因素是引起职业病的最常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
它主要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生产性毒物是指生产过程中形成或应用的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生产性毒物包括窒息性毒物,如一氧化碳、氰化物、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等;
刺激性毒物,如氯气、氨气、二氧化硫、光气、氯化氢、苯及其化合物、甲醇、乙醇、硫酸蒸气、硝酸蒸气、高分子化合物等;
血液性毒物,如苯、苯的硝基化合物、氮氧化物、亚硝磷盐、砷化氢等;
神经性毒物,如铅、汞、锰、四乙基铅、二硫化碳、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物、汽油、四氯化碳等.
生产性粉尘是指能够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3. 职业有害因素有几种

职业有害因素,一般有有害气体,有害化学材料,有对与身体产生强烈危害的化学物质。

4. 什么是职业性有害化学因素,职业中毒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化学因素是引起职业病的最常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它主要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毒物是指生产过程中形成或应用的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生产性毒物包括窒息性毒物,如一氧化碳、氰化物、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等;刺激性毒物,如氯气、氨气、二氧化硫、光气、氯化氢、苯及其化合物、甲醇、乙醇、硫酸蒸气、硝酸蒸气、高分子化合物等;血液性毒物,如苯、苯的硝基化合物、氮氧化物、亚硝磷盐、砷化氢等;神经性毒物,如铅、汞、锰、四乙基铅、二硫化碳、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物、汽油、四氯化碳等。 生产性粉尘是指能够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它包括三类: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和混合性粉尘。 无机性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砂、煤、石棉等;金属性粉尘,如铁、铅、铜、锰、锡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等;工人无机性粉尘,如玻璃纤维、水泥、金钢砂等。 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烟草、木材尘、棉、麻等;动物性粉尘,如毛发、骨质尘等;人工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人造纤维尘、塑料等。 混和性粉尘是指无机性粉尘与有机性粉尘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存在的粉尘,如合金加工尘、煤矿开采时的粉尘、金属研磨尘等。 职业中毒的发生是由于生产性毒物侵入人体造成的。生产性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其中,呼吸道是最常见、最主要的途径。而经消化道、皮肤侵入人体的较少见,仅在特殊情况下才发生。生产性有毒物质进入人体后,会对人体的组织、器官产生毒物作用,依据不同毒性,可以对人体的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肾脏、骨组织等产生作用。除了会产生局部刺激和腐蚀作用、中毒现象以外,甚至还会产生致突变作用、致癌作用、致畸形作用,还有一些毒物可能会引起人机体免疫系统的某些病变。

5. 职业有害因素共分为哪几种

职业有害因素又称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与生产有关的劳动条件,包括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对劳动者健康和劳动能力产生有害作用的职业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化学因素。

生产性毒物。主要包括铅:锰、铬、汞、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氨、甲烷、氨、氮氧化物等。接触或在这些毒物的环境中作业,可能引起多种职业中毒,如汞中毒、苯中毒等。

生产性粉尘。主要包括滑石粉尘、铅粉尘、木质粉尘骨质粉尘、合成纤维粉尘。长期在这类生产佳粉尘的环境中作业,可能引起各种尘肺,如石棉肺、煤肺、金属肺等。

2、物理因素。

异常气候条件。主要是指生产场所的气温、湿度、气流及热辐射。在高温和强烈热辐射条件下作业,可能引发热射病、热痉挛、日射病等。

异常气压。高气压和低气压。潜水作业在高压下进行,可能引发减压病;高山和航空作业,可能引发高山病或航空病。

3、生物因素。如皮毛上的炭疽杆菌及森林脑炎病毒、布氏杆菌等。

4、其他因素。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个体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生产场所建筑设施不符合设计卫生标准要求。缺乏适当的机械通风、人工照明等安全技术措施。缺乏防尘、防毒、防暑降温、防寒保暖等设施,或设施不完善。安全防护设备或防护器具有缺陷。

(5)职业化学性有害因素有哪些扩展阅读:

2009年9月1日,国家安监总局颁布的《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正式开始实施,同年11月1日,该局制定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施行,为预防和减少职业危害,改善作业环境,保障劳动者生命健康权益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

根据规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内容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或强度,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主要负责企业职工岗前、岗中、离岗体检监管。

6. 职业危害因素有哪些

(1)化学性因素。

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有机粉尘等。作业人员长期在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条件下作业,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就有可能发生尘肺病。粉尘中的主要危害化学因素为游离二氧化硅、硅酸盐等。

生产性毒物,如生产性化学毒物可引起急、慢性职业中毒。作业人员可能接触到的生产性毒物类型很多,取决于实际生产条件。

(2)物理性因素。

不良的气象条件:生产场所的气温、气湿、气流及热辐射构成了生产环境的气象条件。在强烈热辐射、高气温、气湿等不良气象条件下作业,可能引起中暑。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工作,不仅会引起冻伤,还会增加感冒等的发病率。

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电磁辐射按其生物学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是指引起物质原子电离的射线或微粒子,如α、β、γ射线和中子等,可引起生物分子结构的破坏。而非电离辐射引起的伤害是灼效应,如紫外线、红外线、高频电磁场、无线电波电磁场等。

(3)生物性因素。

主要是指在工作环境中接触到的一些生物或微生物

防治职业病,就要改善作业环境中这些化学、物理和生物的有害因素,尽最大可能减少这些因素对健康和安全的伤害,降低职业危害,防范职业病,保证健康和安全。

(4)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全球化、国民生产总值(GNP)、财富分配、文化教育水平、生态环境、劳动立法、医疗卫生制度,都可影响职业人群的健康。如生产管理水平低、厂房建筑或设备简陋、过重体力负荷、生产布局不合理等。

(6)职业化学性有害因素有哪些扩展阅读

不论是室内作业还是室外作业,地面作业还是井下作业,劳动者都面临不同的环境条件,如冶炼作业的高温,井下作业的高湿,露天作业的严寒,铆接作业和凿岩作业的噪声和振动,破碎作业的粉尘,化学作业的有毒有害气体,某些作业的电磁辐射以及作业空间的照明、色彩等。

这些环境条件直接或间接对劳动者作业产生不同程度影响,轻则降低工作效率,重则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和危害人体安全和健康。

作业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照明、色彩、噪声、振动、温度、湿度、空气成分、电磁辐射等。只有改善这些环境因素才能保证人的安全与健康,保证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行。

作业环境管理最基本的任务是使作业环境保持整洁有序,消除职业危害因素,防止职业病发生,因此,其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如何改善作业环境条件,如何预防职业病。

7. 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哪些

这个应该分为两种说法,一种是以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分:

那么就可以分为三大类:
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3、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又分为化学因素(常见的化学性有害因素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和物理因素,更详细的就自己上中国职业病网查阅吧。
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则是一下几点:
1)、作息制度与劳动组织不合理;
2)、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
3)、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如机动车驾驶;
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
5)、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
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则是:
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高原环境的低压等等;
2)、厂房的建筑或布局不合理、不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如通风不良、采光照明不足等;
3)、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或不当的管理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另外一种说法呢,则是以职业病危害因素导致的法定职业病分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列出的我国目前应重点预防控制的十大危害因素:
粉尘类
放射性物质类
化学物质类
物理因素类
生物因素类
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8. 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什么

职业性有害因素:

1、职业性有害因素又称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生产工作过程及其环境中产生和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总称。

2、生产环境因素中的化学因素:在生产中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和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可对健康产生危害的活性因素。凡少量摄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称为毒物。毒物以粉尘、烟尘、雾、蒸汽或气体的形态散布于空气中。

3、生产环境因素中的物理因素是生产环境的构成要素。

4、生产环境因素中的生物因素生产原料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致病微生物或寄生虫,如炭疽杆菌、真菌孢子、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及蔗渣上的霉菌等;医务工作者接触的传染性病源,如SARS病毒。

5、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全球化、国民生产总值、财富分配、文化教育水平、生态环境、劳动立法、医疗卫生制度,都可影响职业人群的健康。

6、生活方式或习惯不好,卫生服务质量较差。

9. 什么是职业性有害化学因素

它主要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毒物是指生产过程中形成或应用的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生产性毒物包括窒息性毒物,如一氧化碳、氰化物、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等;刺激性毒物,如氯气、氨气、二氧化硫、光
化学因素是引起职业病的最常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它主要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生产性毒物是指生产过程中形成或应用的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生产性毒物包括窒息性毒物,如一氧化碳、氰化物、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等;刺激性毒物,如氯气、氨气、二氧化硫、光气、氯化氢、苯及其化合物、甲醇、乙醇、硫酸蒸气、硝酸蒸气、高分子化合物等;血液性毒物,如苯、苯的硝基化合物、氮氧化物、亚硝磷盐、砷化氢等;神经性毒物,如铅、汞、锰、四乙基铅、二硫化碳、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物、汽油、四氯化碳等.生产性粉尘是指能够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它包括三类: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和混合性粉尘. 无机性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砂、煤、石棉等;金属性粉尘,如铁、铅、铜、锰、锡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等;工人无机性粉尘,如玻璃纤维、水泥、金钢砂等.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烟草、木材尘、棉、麻等;动物性粉尘,如毛发、骨质尘等;人工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人造纤维尘、塑料等.混和性粉尘是指无机性粉尘与有机性粉尘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存在的粉尘,如合金加工尘、煤矿开采时的粉尘、金属研磨尘等.

阅读全文

与职业化学性有害因素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