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有机化学实验技术有哪些

有机化学实验技术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6-21 06:47:13

有机化学的哪些方法具体都用来那些有机物质的实验 比

有机化学的哪些方法具体都用来那些有机物质的实验 比
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

由于有机化学实验室所用的药品多数是有毒、可燃、有腐蚀性或爆炸性的,所用的仪器大部分又是玻璃制品,所以,在有机化学实验室中工作,若粗心大意,就容易发生事故。如割伤、烧伤,乃至火灾、中毒和爆炸等。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室是潜在危险的场所。然而,只要我们重视安全问题,思想上提高警惕,实验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措施,大多数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下面介绍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守则、危险品的使用规则和实验室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一) 实验室安全守则
1. 实验开始前应检查仪器是否完整无损,装置是否正确稳妥,在征求指导教师同意之后,方可进行实验。
2. 实验进行时,不得擅自离开岗位,要经常注意观察反应进行的情况和装置是否漏气、破损等现象。
3. 当进行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实验时,要根据实验情况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戴防护眼镜、面罩或橡皮手套等。
4. 使用易燃、易爆药品时,应远离火源。实验试剂不得入口。严禁在实验室内吸烟或吃饮食物。实验结束后要细心洗手。
5. 熟悉安全用具,如灭火器材、砂箱以及急救药箱的放置地点和使用方法,并要妥善爱护。安全用具和急救药箱不准移作它用。
(二)危险药品的使用规则
1. 易燃、易爆和腐蚀性药品的使用规则
(1) 绝不允许把各种化学药品任意混合,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2) 使用氢气时,要严禁烟火,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进行有大量氢气产生的实验时,应把废气通向室外,并需注意室内的通风。
(3) 可燃性试剂不能用明火加热,必须用水浴、油浴、沙浴或可调电压的电热套加热。使用和处理可燃性试剂时,必须在没有火源和通风的实验室中进行,试剂用毕要立即盖紧瓶塞。
(4) 钾、钠和白磷等暴露在空气中易燃烧,所以,钾、钠应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白磷可保存在水中。取用它们时要用镊子。
(5) 取用酸、碱等腐蚀性试剂时,应特别小心,不要洒出。废酸应倒入废酸缸中,但不要往废酸缸中倾倒废碱,以免因酸碱中和放出大量的热而发生危险。浓氨水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一旦吸入较多氨气时,可能导致头晕或晕倒。若氨水进入眼内,严重时可能造成失明。所以,在热天取用氨水时,最好先用冷水浸泡氨水瓶,使其降温后再开瓶取用。
(6) 对某些强氧化剂(如氯酸钾、硝酸钾、高锰酸钾等)或其混合物,不能研磨,否则将引起爆炸;银氨溶液不能留存,因其久置后会生成氮化银而容易爆炸。
2. 有毒、有害药品的使用规则
(1) 有毒药品(如铅盐、砷的化合物、汞的化合物、氰化物和重铬酸钾等)不得进入口内或接触伤口,也不得随便倒入下水道。
(2) 金属汞易挥发,并能通过呼吸道而进入体内,会逐渐积累而造成慢性中毒,所以在取用时要特别小心,不得把汞洒落在桌上或地上。一旦洒落,必须尽可能收集起来,并用硫磺粉盖在洒落汞的地方,使汞变成不挥发的硫化汞,然后再除尽。
(3) 制备和使用具有刺激性的、恶臭和有害的气体(如硫化氢、氯气、光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及加热蒸发浓盐酸、硝酸、硫酸等时,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4) 对某些有机溶剂如苯、甲醇、硫酸二甲酯,使用时应特别注意。因为这些有机溶剂均为脂溶性液体,不仅对皮肤及粘膜有刺激性作用,而且对神经系统也有损伤。生物碱大多具有强烈毒性,皮肤亦可吸收,少量即可导致中毒甚至死亡。因此,均需穿上工作服、戴上手套和口罩使用这些试剂。
(5) 必须了解哪些化学药品具有致癌作用。在取用这些药品时应特别小心。
(三)意外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1. 意外事故的预防
(1) 防火
① 在操作易燃溶剂时,应远离火源,切勿将易燃溶剂放在敞口容器内用明火加热或放在密闭容器内加热。
② 在进行易燃物质实验时,应先将酒精等易燃物质搬开。
③ 蒸馏易燃物质时,装置不能漏气,接受器支管应与橡皮管相连,使余气通往水槽或室外。
④ 回流或蒸馏液体时应放沸石,不要用火焰直接加热烧瓶,而应根据液体沸点的高低使用石棉网、油浴、沙浴或水浴。冷凝水要保持畅通。
⑤ 切勿将易燃溶剂倒入废液缸中,更不能用敞口容器盛放易燃液体。倾倒易燃液体时应远离火源,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
⑥ 油浴加热时,应绝对避免水滴溅入热油中。
⑦ 酒精灯用毕应立即盖灭。避免使用灯颈已经破损的酒精灯。切忌斜持一只酒精灯到另一只酒精灯上去点火。
(2) 爆炸的预防
① 蒸馏装置必须安装正确。常压操作时,切勿造成密闭体系;减压蒸馏时,要用圆底烧瓶或吸滤瓶作接受器,不可用锥形瓶或圆底烧瓶,否则可能会发生炸裂。
② 使用易燃易爆气体如氢气、乙炔等时,要保持室内空气畅通,严禁明火,并应防止一切火星的发生。有机溶剂如乙醚或汽油等的蒸气与空气相混时极为危险,可能会由一个热的表面或者一个火花、电花而引起爆炸,应特别注意。
③ 使用乙醚时,必须检验是否有过氧化物存在,如果发现有过氧化物存在,应立即用硫酸亚铁除去过氧化物后才能使用。
④ 对于易爆炸的固体,或遇氧化物会发生猛烈爆炸或燃烧的化合物时,或可能生成有危险性的化合物的实验,都应事先了解其性质、特点及注意事项,操作时应特别小心。
⑤ 开启有挥发性液体的试剂瓶时,应先用冷水冷却,开启时瓶口必须指向无人处,以免由于液体喷溅而导致伤害。当瓶塞不易开启时,必须注意瓶内贮存物质的性质,切不可贸然用火加热或乱敲瓶塞等。
(3) 中毒的预防
① 对有毒药品应小心操作,妥为保管,不许乱放。实验中所用的剧毒物质应有专人负责收发,并向使用者指出必须注意遵守的操作规程。对实验后的有毒残渣必须作妥善有效处理,不准乱丢。
② 有些有毒物质会渗入皮肤,因此,使用这些有毒物质时必须穿上工作服,戴上手套,操作后立即洗手,切勿让有毒药品沾及五官或伤口。
③ 在反应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有毒或有腐蚀性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实验过程中,不要把头伸入橱内,使用后的器皿应立即清洗。
(4) 触电的预防
使用电器时,应防止人体与金属导电部分直接接触,不能用湿的手或手握湿的物体接触电插头。装置或设备的金属外壳等都应连接地线。实验后应先切断电源,再将电器连接总电源的插头拔下。
2. 意外事故的处理
(1) 起火。起火时,要立即一面灭火,一面防止火势蔓延(如采取切断电源、移去易燃药品等措施)。灭火要针对起因选用合适的方法:一般小火可用湿布、石棉布或沙子覆盖燃烧物;火势大时可使用泡沫灭火器;电器失火时切勿用水泼救,以免触电;若衣服着火,切勿惊慌乱跑,应赶紧脱下衣服,或用石棉布覆盖着火处,或立即就地打滚,或迅速以大量水扑灭。
(2) 割伤。伤处不能用手抚摸,也不能用水洗涤。应先取出伤口中的玻璃碎片或固体物,用3%H2O2洗后涂上紫药水或碘酒,再用绷带扎住。大伤口则应先按紧主血管以防大量出血,急送医务室。
(3) 烫伤。不要用水冲洗烫伤处。烫伤不重时,可涂凡石林、万花油,或者用蘸有酒精的棉花包扎伤处;烫伤较重时,立即用蘸有饱和苦味酸或高锰酸钾溶液的棉花或纱布贴上,送到医务室处理。
(4) 酸或碱灼伤。酸灼伤时,应立即用水冲洗,再用3%NaHCO3溶液或肥皂水处理;碱灼伤时,水洗后用1%HAc溶液或饱和H3B03溶液洗。

❷ 有机化学实验有哪些基本操作

有机化学实验基本的操作也就是 仪器的组装与使用,最基本的有常见玻璃仪器的拉制,塞子打孔之类的力气活。技术活,也就是蒸馏,结晶,萃取,冷凝过滤,等

❸ 有机化学实验和无机化学实验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一、概念不同

1、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这一名词于1806年首次由贝采利乌斯提出。当时是作为“无机化学”的对立物而命名的。19世纪初,许多化学家相信,在生物体内由于存在所谓“生命力”,才能产生有机化合物,而在实验室里是不能由无机化合物合成的。

2、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反应的科学,它是化学中最古老的分支学科。无机物质包括所有化学元素和它们的化合物,不过大部分的碳化合物除外。(除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硫化碳、碳酸盐等简单的碳化合物仍属无机物质外,其余均属于有机物质。)

二、研究内容不同

1、有机化学的研究内容

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之间没有绝对的分界。有机化学之所以成为化学中的一个独立学科,是因为有机化合物确有其内在的联系和特性。

位于周期表当中的碳元素,一般是通过与别的元素的原子共用外层电子而达到稳定的电子构型的。这种共价键的结合方式决定了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由碳、氢、氮、氧几种元素构成,少数还含有卤素和硫、磷等元素。因而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具有熔点较低、可以燃烧、易溶于有机溶剂等性质,这与无机化合物的性质有很大不同。

2、无机化学的研究内容

无机化学在成立之初,其知识内容已有四类,即事实、概念、定律和学说。

用感官直接观察事物所得的材料,称为事实;对于事物的具体特征加以分析、比较、综合和概括得到概念,如元素、化合物、化合、化分、氧化、还原、原子等皆是无机化学最初明确的概念;组合相应的概念以概括相同的事实则成定律。

三、发展不同

1、有机化学

由于科学条件限制,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只能是从天然动植物有机体中提取的有机物。因而许多化学家都认为,在生物体内由于存在所谓“生命力”,才能产生有机化合物,而在实验室里是不能由无机化合物合成的。

2、无机化学

原始人类即能辨别自然界存在的无机物质的性质而加以利用,后来偶然发现自然物质能变化成性质不同的新物质,于是加以仿效,这就是古代化学工艺的开始。

如至少在公元前6000年,中国原始人即知烧粘土制陶器,并逐渐发展为彩陶、白陶,釉陶和瓷器。公元前5000年左右,人类发现天然铜性质坚韧,用作器具不易破损。后又观察到铜矿石如孔雀石(碱式碳酸铜)与燃炽的木炭接触而被分解为氧化铜,进而被还原为金属铜,经过反复观察和试验,终于掌握以木炭还原铜矿石的炼铜技术。

以后又陆续掌握炼锡、炼锌、炼镍等技术。中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即掌握了从铁矿冶铁和由铁炼钢的技术,公元前2世纪中国发现铁能与铜化合物溶液反应产生铜,这个反应成为后来生产铜的方法之一,此法也叫“湿法炼铜”。

❹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有哪些

有机化学实验很多,有无水乙醇的制备,丙酮的制备,乙酸正丁酯的制备,乙酰苯胺的制备及提纯等,比较多。

❺ 高中化学有机中实验实践较长的实验有哪些

需要加热提高反应速度的实验:

(1)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实验有:

①实验室制甲烷;②实验室制乙烯;③实验室蒸馏石油;④煤的干馏;⑤含醛基物质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⑥制取乙酸乙酯.

(2)水浴加热的实验有:

①苯的硝化反应(50℃~60℃水浴);②银镜反应(温水浴);③酚醛树脂的制取(沸水浴);④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水浴);⑤蔗糖的水解(热水浴);⑥纤维素的水解(热水浴).

例如需要硫酸做催化剂的实验:

(1)稀硫酸在其中只作催化剂的实验有:

①酯类的水解;②麦芽糖的水解;③淀粉的水解;④纤维素的水解(70%的硫酸);⑤蔗糖的水解.

(2)浓硫酸在其中既作催化剂,又作脱水剂和吸水剂的实验有:

①实验室制乙烯;②苯的硝化反应;③乙酸乙酯的制取;④硝酸纤维的制取.

(2)在有机化学反应进行时,常伴随有副反应发生

有机物的分子是由较多的原子结合而成的一个复杂分子,所以当它和一个试剂发生反应时,分子的各部分可能都受影响,也就是说,当反应时,并不限定在分子某一特定部位发生反应,因此在反应后,时常产生复杂的混合物(个别的还难以分离),使主要的反应产物大大地降低.因此,与一般无机化学反应不同,有机反应往往并不是按照某一反应式定量地进行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使用不同的试剂,选择最有利反应,以提高目的产物的生成率.

例如,实验室用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加热来制取乙烯:

如果不控制好加热的温度,则会发生下面的副反应而生成乙醚:

(3)条件控制要求严格

每一个化学反应的发生都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反应条件的变更往往会导致完全不同的产物,对有机化学反应来说这一点更为突出,因而有机化学反应的条件控制要求十分严格.所以,要掌握一个有机化学反应,只注意反应物结构中起反应部位的变化是不够的,还需特别注意反应发生时的外部条件,比如温度的控制、反应介质的控制等等.

例如,上面刚提到的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加热170℃生成的是乙烯,加热到140℃时则生成乙醚.反应介质的差异,如卤代烃在氢氧化钠醇溶液里发生的是消去反应,而在氢氧化钠水溶液里发生的是取代反应.
2.有机化学实验的特点

(1)实验仪器复杂

由于有机化学反应有更为严格的条件控制要求,所以有机化学实验一些常用的仪器及操作手段较之无机实验更为复杂.

例如,银镜反应、苯的硝化反应等实验不仅需要水浴加热,还需要控制适当的温度,因此其实验仪器的安装及操作就比简单的酒精灯加热操作复杂的多.

又如,有机化学实验经常用到的“蒸馏”

操作就是在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的,从中可以看出其装置是很复杂的.

在蒸馏瓶1中装入要蒸馏的物质,一般为液体或低熔点的固体.蒸馏瓶口装有一个带有温度计的磨口的侧管插头2,插头2和冷凝器3相连.把蒸馏瓶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当液体沸腾时,热的蒸气即从侧管进入冷凝器中,遇冷后再凝聚为液体,流入收集瓶内.

(2)生成物需要分离、提纯

有机化学反应极为复杂,常常有许多副产物和目的产物混在一起,因此,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必须使用各种方法把这些杂质除去.如果是不相溶的液体,可以使用分液漏斗分液;如果是互溶的液体,则去杂提纯的方法应根据其杂质的性质灵活选用.我们常常用到的方法有萃取、蒸馏.

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两种不互溶(或微溶)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比的不同来达到分离、提取或纯化目的的一种操作.另外一类萃取原理是利用萃取剂能与被萃取物质起化学反应.比如,碱性的萃取剂(如5%氢氧化钠水溶液,碳酸氢钠水溶液)可以从有机相中移出有机酸,或从溶于有机溶剂的有机化合物中除去酸性杂质(使酸性杂质形成钠盐溶于水中);酸性的萃取剂(如稀盐酸、稀硫酸)可从混合物中萃取出有机碱性物质或用于除去碱性杂质.

例如,浓硫酸可应用于从饱和烃中除去不饱和烃,从卤代烷中除去醇及醚等.

再如,在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中,要将反应装置中产生的蒸气导入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中,一方面,饱和的碳酸钠溶液可以与混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反应;另一方面,乙酸乙酯在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中溶解度小,便于分层分液.

用蒸馏的方法不但可以把有机物质与不挥发的杂质分开,并且可以把具有不同沸点的挥发性的混合物分开,当蒸发沸点不同的物质的混合物时:低沸点的物质首先挥发(但有时亦可形成共沸物).

❻ 高中必修部分有机化学需要掌握哪些实验

2012年新课标考了有机必修的实验,比较出人意料。有机必修部分大一点的实验如乙酸乙酯的制备、淀粉的水解、溴苯的制备、硝基苯的制备等。近几年再考有机的可能性不大。另外该题主要考查实验方面的知识。

❼ 有机化学研究手段的发展是什么

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就是根据研究需要,利用结构和机理来设计预测一个变化,通过实验和分析检测来验证结果,并对设计进行反馈修正。

有机化学研究手段的发展经历了从手工操作到自动化、计算机化,从常量到超微量的过程。

20世纪40年代前,用传统的蒸馏、结晶、升华等方法来纯化产品,用化学降解和衍生物制备的方法测定结构。后来,各种色谱法、电泳技术的应用,特别是高压液相色谱的应用改变了分离技术的面貌。

中高压液相色谱色谱分离层析系统

Martin 和 Synge在1941年就提出高效液相色谱的设想,然而直到60年代后期,由于各种技术的发展,高效液相色谱才付诸实现。这种色谱技术曾被称为高速液相色谱、高压液相色谱,目前使用最多的名称是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已经广泛地应用,成为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各种光谱、能谱技术的使用,使有机化学家能够研究分子内部的运动,使结构测定手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电子计算机的引入,使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分析方法向自动化、超微量化方向又前进了一大步。带傅里叶变换技术的核磁共振谱和红外光谱又为反应动力学、反应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这些仪器和X射线结构分析、电子衍射光谱分析,已能测定微克级样品的化学结构。用电子计算机设计合成路线的研究也已取得某些进展。有机化学研究最重要的研究工具就是核磁共振。现代有机化学研究脱离了核磁共振简直难以想象。核磁共振就是有机化学的眼睛。核磁共振的出现也给有机化学研究带来了一场革命:反应研究第一次可以在克以下进行。核磁和质谱结合的话,基本上元素分析就显得多余了,于是一些传统的分析手段也被迫退出历史舞台。

核磁共振设备未来有机化学的发展首先是研究能源和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迄今我们使用的大部分能源和资源,如煤、天然气、石油、动植物和微生物,都是太阳能的化学贮存形式。今后一些学科的重要课题是更直接、更有效地利用太阳能。

对光合作用做更深入的研究和有效的利用,是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共同课题。有机化学可以用光化学反应生成高能有机化合物,加以贮存;必要时则利用其逆反应,释放出能量。另一个开发资源的目标是在有机金属化合物的作用下固定二氧化碳,以产生无穷尽的有机化合物。这几方面的研究均已取得一些初步结果。

其次是研究和开发新型有机催化剂,使它们能够模拟酶的高速、高效和温和的反应方式。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开始,今后会有更大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了有机合成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今后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测定等必将更趋系统化、逻辑化。

❽ 有机化学实验有哪几个类型

一,取代反应
1,卤代反应。2硝化反应。3分子间脱水反应。4水解反应。5酯化反应。
二,加成反应
1与氢气的加成反应a烯烃,炔烃的加成b苯,笨的同系物,苯乙烯催化加氢c醛,酮催化加氢d油脂加氢硬化。
2,含有不饱和碳原子的有机物容易与卤素,卤代烃,水,HCN等发生加成反应。
三,消去反应
1,醇的消去反应。2,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四,聚合反应
1,加聚反应。2,缩聚反应。
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a醇被氧化。b,醛被氧化。c,乙烯氧化。d,有机物的燃烧,不饱和烃和笨的同系物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等。e,醛类及含醛基化合物与新制氢氧化铜或银氨溶液的反应。f,苯酚在空气中放置变成粉红色物质。
2,还原反应:醛,酮,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酚,不饱和油脂等的催化加氢。
六,显色反应
如,苯酚与氯化铁溶液显紫色

阅读全文

与有机化学实验技术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