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化学毒剂 进行分类
化学毒剂的分类化学毒剂按毒害作用分类可分为:
(1)神经性毒剂、
它是一类能破坏神经系统的毒剂,主要有沙林、梭曼、维埃克斯(VX)等。人员可通过吸入或皮肤吸收引起中毒,毒害作用迅速,主要中毒症状是瞳孔缩小、胸闷、多汗、全身痉挛等。
神经类毒剂是属于速杀、致命程度极高、一沾即死型的毒剂。其毒性比常被用来自杀的农药敌敌危(它也是神经性毒剂)大一千到几千万倍。在后面偶会举例说明
(2)糜烂性毒剂
它是一类能使细胞组织坏死溃烂的毒剂,主要有芥子气、路易氏气。人员通过吸入或皮肤接触引起中毒,毒害作用通常比较缓慢,主要中毒症状是炎症、溃疡。
(3)全身中毒性毒剂
它是一类能破坏组织细胞氧化功能的毒剂,主要有氢氰酸、氯化氰。人员可通过吸入引起中毒,毒害作用迅速,主要中毒症状是口舌麻木、呼吸困难、皮肤鲜红、痉挛等。
(4)失能性毒剂
它是一类能造成思维和运动功能障碍使人员暂时丧失战斗力的毒剂。主要有BZ等。人员可通过吸入引起中毒,毒害作用较迅速,主要中毒症状是神经错乱、幻觉、嗜睡、身体瘫痪、体温或血压失调等。
(5)窒息性毒剂
它是一类刺激呼吸道引起肺水肿造成窒息的毒剂,主要有光气等。人员可通过吸入引起中毒,毒害作用缓慢,主要中毒症状是咳嗽、呼吸困难、皮肤从青紫发展到苍白、吐出粉红色泡沫样痰等。
(6)刺激性毒剂
它是一类能刺激眼睛、上呼吸道和皮肤的毒剂,主要有西埃斯(CS)、苯氯乙酮、亚当氏气、CR等。人员可通过吸入、接触引起中毒,毒害作用迅速,主要中毒症状是眼睛疼痛、流泪、喷嚏、咳嗽及皮肤有烧灼感。
B. 危险化学品按理化性质及危害划分为几大类。
依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我国将危险化学品按照其危险性划分为8类21项。
按我国目前已公布的法规、标准,有三个国标:GB6944-86《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12268-90《危险货物品名表》、GB13690-92《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将危险化学品分为八大类:
第1类,爆炸品;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3类,易燃液体;
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第7类,放射性物品;
第8类,腐蚀品。
爆炸物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76。
爆炸物质(或混合物)是这样一种固态或液态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其本身能够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而产生气体的温度、压力和速度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其中也包括发火物质,即便它们不放出气体。
发火物质(或发火混合物)是这样一种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它旨在通过非爆炸自主放热化学反应产生的热、光、声、气体、烟或所有这些的组合来产生效应。
爆炸性物品是含有一种或多种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的物品。
烟火物品是包含一种或多种发火物质或混合物的物品。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危险化学品
C. 化学品危害
危险化学品分为三类危险:物理危险,健康危害和环境危害。
属于健康危害的具体分类有:
急性毒性:类别1、类别2、类别3。
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类别1B、类别1C、类别2。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类别2A、类别2B。
呼吸道或皮肤致敏:呼吸道致敏物1A、呼吸道致敏物1B、皮肤致敏物1A、皮肤致敏物1B。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类别1A、类别1B、类别2。
致癌性:类别1A、类别1B、类别2。
生殖毒性:类别1A、类别1B、类别2、附加类别。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1、类别2、类别3。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1、类别2。
吸入危害:类别1。
具体可以参考《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版。
D. 化学药品如何根据毒性大小来分级
主要是根据药物的剂量和本身的毒性分级:
剂量是按每kg体重摄取多少mg药物
常用量:一般临床应用的治疗量
中毒量:随着剂量的增加,治疗作用转化为毒性作用,引起机体中毒的剂量
最小中毒量:最低的中毒剂量
致死量:严重中毒以致死亡的剂量
如最小中毒量与常用量非常相近,一般称为毒性药品
毒物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①对机体不同水平的有害性,但具备有害性特征的物质并不是毒物,如单纯性粉尘
②经过毒理学研究之后确定的
③必须能够进入机体,与机体发生有害的相互作用
具备上述三点才能称之为毒物
毒物造成机体损害的能力称为毒性
比如:我们平常见到的“剧毒”、“低毒”等实际上就是指毒物的毒性
化学药品按WHO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毒物的毒性分级如下:
1、草剧毒:毒性分级5级;成人致死量,小于0.05克/公斤体重;60公斤成人致死总量,0.1克。
2、高毒:毒性分级4级;成人致死量,0.05~0.5克/公斤体重;60公斤成人致死总量,3克。
3、中等毒:毒性分级3级;成人致死量,0.5~5克/公斤体重;60公斤成人致死总量,30克。
4、低毒:毒性分级2级;成人致死量,5~15克/公斤体重;60公斤成人致死总量,250克。
5、微毒:毒性分级1级;成人致死量,大于15克/公斤体重; 60公斤成人致死总量,大于1000克
E. 有毒化学品在那个标准里进行了分类,低毒,中毒,剧毒
毒性分级
《剧毒目录》在剧毒化学品判定标准上参照了GHS的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表1 GHS关于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分级
大鼠经口(mg/kg)
大鼠(或兔)经皮(mg/kg)
大鼠吸入1)
气体(ppm)
蒸气(mg/L,4h)
粉尘和雾(mg/L,4h)
第1级
LD50≤5
LD50≤50
LC50≤100
LC50≤0.5
LC50≤0.05
第2级
5<LD50≤50
50<LD50≤200
100<LC50≤500
0.5<LC50≤2.0
0.05<LC50≤0.5
第3级
50<LD50≤300
200<LD50≤1000
500<LC50≤2500
2.0<LC50≤10
0.5<LC50≤1.0
第4级
300<LD50≤2000
1000<LD50≤2000
2500<LC50≤5000
10<LC50≤20
1.0<LC50≤5
第5级
5000
注:1) 1h数值气体和蒸气除2,粉尘和雾除4;2)某些受试化学品在试验染毒时呈气液相混合状态(有气溶胶),而有些则接近气相,如为后者按气体分级界限分级(ppm)
F. 危险化学品按其危险性划分为几类几项
依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我国将危险化学品按照其危险性划分为8类21项。
G. 毒性的毒性等级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化学品毒性鉴定管理规范》第二十四条第(一)项“鉴定结论:依据试验结果,得出急性毒性(LD50或LC50)及分级、亚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及相关毒性的特点与结论。” 以及卫监督发〔2005〕27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印发《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的通知》中附件《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其中总则第4条术语解释“半数致死浓度(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LC50):指在一定时间内经呼吸道吸入受试样品后引起受试动物发生死亡概率为50%的浓度。以单位体积空气中受试样品的质量(mg/m)来表示。”与“半数致死剂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在一定时间内经口或经皮给予受试样品后,使受试动物发生死亡概率为50%的剂量。以单位体重接受受试样品的质量(mg/kg bw或g/kg bw)来表示。”还有总则第5条化学品毒性鉴定程序和方法“化学品毒性鉴定分为4个阶段(1)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眼刺激试验和皮肤刺激试验)主要是急性毒性参数的测定和了解受试样品对皮肤、粘膜的刺激性以及致敏性,为毒性分级和标签管理提供依据。同时,可了解受试样品对机体造成急性损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并为第二阶段各项试验的剂量设计提供依据。”并附录1-c ,化学品方面以“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分级的标准均为急性毒性,分级依据为LD50与LC50,即半数致死剂量与半数致死浓度。
另有我国在国家标准《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 5044-85及对其修订的GBZ 230-2010中使用的危害程度等级,各等级分别为“Ⅰ级(极度危害)”、“Ⅱ级(高度危害)”、“Ⅲ级(中度危害)”、“Ⅳ级(轻度危害)”,分级依据包括急性毒性(经皮、经口LD50,吸入LC50)、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畸性、致癌性、扩散性、蓄积性、刺激与腐蚀性、致敏性、生殖毒性及根据对职业危害影响作用的大小赋予的相应权重系数。
需要注意的是,现今毒性分类并没有统一标准,甚至某些地方存在冲突。
H. 化学试剂毒性等级有哪些
化学试剂毒性等级,可分为剧毒,高毒,中毒,低毒,分级的标准为急性毒性。
I. 毒性的等级是怎么划分的
6级最大。
毒性等级划分【致死量如下】
6级 剧毒 少于5mg/kg 少于7滴
5级 极毒 5-50mg/kg 7滴至1勺
4级 很毒 50-500mg/kg 1勺至1盎司
3级 有毒 0.5-5g/kg 1盎司至1品脱或1磅
2级 轻毒 5-15g/kg 1品脱至1夸脱
1级 微毒 15kg以上 1夸脱或2.2镑以上
J. 危险化学品按其危险性划分为九大类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根据不同的标准我国对化学品有着不同的分类,目前常用的分类一直在沿用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12,把危险化学品分为9类。
【第1类】爆炸品,如硝铵炸药、梯恩梯等
①第1.1 项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高氯酸。
②第1.2 项有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③第1.3 项具有燃烧危险并有局部爆炸危险或局部进射危险或者两种危险都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二亚硝基苯。
④第1.4 项不呈现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四唑并-1-乙酸。
⑤第1.5项有整体爆炸危险的非常不敏感物质。
⑥第1.6项无整体爆炸危险的极端不敏感物质。
【第2类】气体
①第2.1 项易燃气体,如乙炔、丙烷、氢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甲烷等;
②第2.2项非易燃无毒气体,如氧气、氮气、氩气、二氧化碳等;
③第2.3项,毒性气体,如氯气、液氨、水煤气等。
【第3类】易燃液体,如油漆、香蕉水、汽油、煤油、乙醇、甲醇、丙酮、甲苯、二甲苯、溶剂油、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
【第4类】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①易燃固体、自反应物质和固态退敏爆炸品,如硝化棉、硫磺、铝粉等;
②易于自燃的物质,如保险粉等; ③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如金属钠、镁粉、镁铝粉、镁合金粉等。
【第5类】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①氧化性物质,如双氧水、高锰酸钾、漂白粉等;
②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
①毒性物质,如氰化钠、氰化钾、砒霜、硫酸铜、部分农药等;
②感染性物质。
【第7类】放射性物质
【第8类】腐蚀性物质,如盐酸、硫酸、硝酸、磷酸、氢氟酸、氨水、次氯酸钠溶液、甲醛溶液、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第9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包括危害环境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