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化学如何快速提高
每个学生,都想学好任何一门功课,成为优秀学生。但是,在不知不觉中,你就有可能感到功课太多而学不过来,以致你不大喜欢的那一科就成了差科。也许那一科就是化学。其实,不是化学太难,而是你的学习方法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只要方法得当,你完全可以很快使你的化学成绩发生快速提高。
一、尽快去找化学老师,让他告诉你以前学过的关键知识点,要想进步,必须弄清楚导致化学成绩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常用的几个公式、概念没记住,还是很重要的几个基本解题方法不能熟练应用,或者是以前的一些重点知识没有理解透彻等等。像摩尔、物质的量浓度、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差量法、守恒法、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相关计算等,是高中阶段出题的核心内容,有一个地方弄不清楚,就有可能造成学习上的困难,有几个弄不清楚,就可能听不懂化学课。找准之后,赶紧把关键的知识补上,一定要看书,根本在书上,看书与做题的精力分配可以是4比6甚至3比7。
但是,一做题,你可能又没有了信心:有不少的题你根本无从下手。 因此,要学好化学,必须做一定量的习题。你没有必要做对每一道题!能做对60%~70%就达到目的了。在从“差”到“优”的转化过程中,是不可能“一步登天”的。实际上,看完书后,会做50%的题就不错了,有30%的题感到似是而非,有20%的题根本就不会,这是正常现象。但是,看完书不马上去做题,过一段时间后再做,你不会的题目就会上升到60%。因此,看完书“马上做题”是关键。只有通过做题,才能检验你对课本的理解是否正确。并且,只做课本上的题也是不够的,每一节都要做一些任课老师推荐的课外习题(题量不宜太大,以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为宜),进一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通过做题,你就逐渐的有一些问题产生,有一些奇思妙想出现,你就会发现你也可以象那些“好学生”一样,经常去问老师,经常与老师交流。然后你就会体会到:学好化学原来如此简单。在此基础上,你还会逐步体会到:只要方法得当,只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每一个学科都能学好的。
二、上课坚决不能“走神”!
90%以上的“差生”是上课走神造成的。“走神”的表现多种多样,有看窗外的、有打量同学、观察老师的、有打瞌睡的,有看课外书的、有与别人说闲话的、有想其
② 怎样提高化学选择题正确率
首先要分析你错的原因,是马虎数字算错了,还是题目问的是物质的量,你看成了质量,题目要的是质量比,你算成了个数比,再就是心理不成熟,一看到难题就去蒙,不认真分析,其实只要写出反应方程式你也可能会做,还有克服不了思维定势,一些错误的概念在脑子里形成了潜意识,再有就是没有挖掘出题目的隐含条件,比如水常温是液态,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可以相互转化等等,关键是遇题不慌,头脑冷静,心思缜密。
③ 如何提高化学选择题的正确率
准确审题要字斟句酌
这一点谈起来容易,然而学生在考试中由此造成的错误却屡见不鲜,解选择题时不审好题,似是而非就下笔,(特别是在考试中)最容易造成错误。如:
例1、用0.1molNa、Mg、Al三种金属分别与100ml0.1mol/L的盐酸反应,在标准状况下制得氢气最多的是( )
A、Na B、Mg C、Al D、三者一样多
当酸足量时,自然是铝产生的氢气最多,但此题所给的酸恰恰就不是足量的,应该选D。对这样的题,许多学生出错,毛病就出自审题不细上。
要认真阅读全题,决不读一半就解题。先通读再细读,关键字句反复推敲,直到题意领会准确。
例2、甲、乙、丙三种溶液各含一种X—(X—为Cl—、Br—或I—)离子,向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氯水,则溶液变为橙色,再加入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依次含( )
A、Br—、Cl—、I— B、Br—、I—、Cl— C、I—、Br—、Cl— D、Cl—、I—、Br—
分析:向甲中加入淀粉和氯水,溶液变为橙色为Br2的颜色,故知含Br—,不含I—,因为I—被置换出I2能使淀粉溶液呈蓝色,再加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丙也不含I—,只能含Cl—。故答案为B。
弄清概念
对基本概念要掌握准确,理解透彻,这是学生的一项基本功,概念模糊,关键时就不敢“确认”,考试时就会造成错误。某些选择题常常带有一定的迷惑性,对此,基本概念是否清晰就成为正确解题的一个关键。如:
例3、下列物质中,最不稳定的是( )
A、CH3F B、CH3Cl C、CH3Br D、CH3I
学生可能有的解题思路有两种:一是分子间作用力,D最大A最小;沸点,D最高A最低;二是键能,A最大D最小;A最稳定D最不稳定,化学稳定性由键能决定,因此选D,如分子间作用力与键能概念不清,极容易错。
基本概念的掌握决不单靠死记硬背,越靠死记硬背的人,考试时就越易出错,二要强调准确,三要强调熟练,如:“四同”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二量”同位素原子量,元素平均原子量,等等,不但要懂要准,而且要熟,应用自如。
抓住关键
选择题在叙述时有一定的技巧,语言简捷,不是在向你说明什么,就是向你隐藏着什么,没有用的话不会说,抓不住关键,就很难做对,如:
例4、用MnO2和浓HCl反应制取Cl2,当有4mol氯化氢被氧化生成氯气,这些氯气在标准状况下是( )
A、22.4L B、11.2L C、44.8L D、89.6L
发生反应为MnO2+4HCl==MnCl2+Cl2↑+2H2O有4molHCl参加反应,其中有2mol被氧化,关键在于抓住“被氧化”三个字,应选C,又如:
例5、下列符合NO3—→NO↑这一给定关系的是( )
A、NH4+→NH3↑ B、2Br—→Br2 C、SO42—→SO2↑ D、HCO3—→CO2↑
四个变化关系都与NO3—→NO↑有一定联系,题中给定的关系是什么?仔细推敲,就不难发现,这一给定关系是NO3—中N的化合价下降,转化为NO.C符合这种关系,能看出它要求的是化合价下降,就是解体的关键。
要全面分析整体把握
例6、现有氧气、二氧化氮的混合气体12ml,被水充分吸收后,剩余气体2ml,原混合气体的组成是()
A、NO29mlO23ml B、NO210mlO22ml
C、NO210.8mlO21.2ml D、NO28mlO24ml
分析:本题没有明确NO2和O2的量的关系,因此有两种可能,一是氧气过量,混合气体被水吸收4NO2+O2+2H2O==4HNO3,剩余氧气,通过计算VNO2=8ml,VO2=4ml;另一是二氧化氮过量,混合气体被水吸收4NO2+O2+2H2O==4HNO3,3NO2+H2O==2HNO3+NO,经计算得VNO2=10.8ml,VO2=1.2ml。
例7、t℃时ag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中含mg溶质,从该溶液中蒸发掉bg水并恢复到t℃时,可析出m1g溶质;从原溶液中蒸发掉cg水并恢复到t℃时,可析出m2g溶质,用S表示该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A、S=(100m)/(a—m) B、S=(100m2)/c
C、S=[100(m1—m2)]/(b—c) D、S=[100(m—m1)]/(a—b)
分析:由题可知,当蒸发掉水量相差(b—c)g时,析出的溶质相差(m1—m2)g即由(m1—m2)g溶质和(b—c)g水形成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根据溶解度概念得S/100=(m1—m2)/(b—c),则S=[100(m1—m2)]/(b—c)
寻找规律
选择题题型多样,题型多变,虽变化,也有它的内在规律,特别是遇到题型比较生疏的,再加上有一点难度的,学生就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这时最重要的是理清思路,寻找规律,题本身也可能就不十分难做了。如:
例8、等质量的CaCO3与KHCO3分别跟等质量等浓度的盐酸反应,酸过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后两溶液中盐的百分含量相同 B、反应时KHCO3放出气体的速度快
C、反应后放出气体一样多 D、反应后两种溶液质量不变
初看,此题颇有一点难度,经反复阅读,就会找到该题特点:①CaCO3与KHCO3分子量相等;②CaCO3与KHCO3完全反应;③二者生成的CO2质量相等;④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相等;⑤生成的CaCl2与KCl质量不等;⑥KHCO3的反应比CaCO3快,经这样分析,就找到了规律,应选A和D。
排除干扰
解题时切忌思维的片面性,有时需要把几个因素放在一起来综合思考,如压强和温度,溶解和结晶等,有时还要排除题目设置的干扰,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如:
例9、SO2与Cl2都有漂白作用,若将等物质的量的这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此时可观察到有色物质( )
A、立即褪色 B、慢慢褪色 C、先褪色后复原 D、颜色不褪
干扰就在于SO2与Cl2共存,应考虑到它们之间的反应:SO2+Cl2+H2O=H2SO4+2HCl,漂白能力消失,应选D。想不到此,就很难对。
寻找捷径
对一道选择题,各种解法间有繁简之别,许多同学满足于能做出来,而在解法上不愿再做探讨,这未必是聪明的,解体时没有速度,是许多同学的缺点,不能不引起注意,如果在解法上多留神,尽可能总结出一些好方法来,这些方法虽不见得那么“正规”,却往往能解燃眉之急,加快解体速度。如:
例10、常温常压下,五种气态烃各1L,分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耗氧最多的是( )
A、甲烷 B、乙烷 C、乙烯 D、乙炔
有经验的同学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应选B,因为在同体积时乙烷碳和氢都最多,当然耗氧也是最多,解法多么迅捷。如果一一写出反应方程式,再根据方程式判断耗氧量,岂不过于繁琐,当然,此题答案过于明显,如果不那么明显,就不一定能够一眼看出,如C2H6与C3H4前者氢多,后者碳多,直接就不易看出来,由烃类燃烧方程式CxHy+(x+y/4)O2→xCO2+y/2H2O看,耗氧量为(x+y/4),以此作判断标准,不难得出C2H6需3.5LO2,C3H4要4LO2,如有机物分子中含氧,则反应CxHyOz+(x+y/4—z/2)O2→xCO2+y/2H2O,耗氧量为(x+y/4—z/2),据此作判断,又快又准。
注意非常规法
照本宣科,照抄例题,思维上1、2、3、4,步骤上A、B、C、D,死套公式,题越做越死,越学越怕,路越走越窄,应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发挥独创性,这就是非常规法。如:
例11、下列微粒中,其质子数和电子数与HS—相同的是( )
A、K+ B、S2— C、Cl— D、Ar
按常规解法,应先算出HS—质子数17,电子数18,然后再一一算出由A到D各微粒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再经比较,既麻烦又费时,如果你仔细看HS—,就会发现它的电子数比质子数多一个,符合条件的,只有C,省略了全部计算。又如:
例12、已知某元素最高价的值是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的3倍,且其最高价氧化物分子量与其气态氢化物分子量之比为2.35:1,该元素是( )
A、碳 B、磷 C、硫 D、氧
按常规解法,由题意知该元素最高价为+6价,最低价为—2价,设该元素R的原子量为R,则有(R+48)/(R+2)=2.35/1,解得R=32,选C,如不按常规,由R为+6价推定R应为ⅥA族,排除了A、B的可能性,再以D不可能存在氧化物,故答案必为C,哪种方法繁,哪种方法简不难看出。
注意积累
大大加快选择题的速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一个积累过程,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经验积累,技巧完善的过程,如重要的分子量、原子量要非常熟悉,甚至达到脱口而出的地步,不要做一题,查一次分子量,如CaCO3、Mg3N2、KHCO3分子量均为100,CO、N2、C2H4分子量都是28,NO、C2H6、HCHO分子量全为30。又如:4NO2→O2,4NO→3O2,(NO2、NO、O2与水反应的体积关系);Na→1/2H2,Mg→H2,Al→3/2H2,金属化合价为m,则1mol金属生成H2量为m/2,(金属与酸反应生成H2的量),在解题过程中都是非常有用的。如:
例13、相同状态下,4体积NO和1.5体积O2混合后通过水,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是( )
A、1体积 B、2体积 C、3体积 D、4.5体积
如不知4NO→3O2。解题时就觉得难,但如果知道,那就太简单了,选择B。
10、要深挖隐含
例14、某溶液中有NH4+、Mg2+、Fe2+和Al3+四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 )
A、NH4+ B、Mg2+ C、Fe2+ D、Al3+
分析:题中A选项NH4+ 与NaOH混合微热发生反应NH4++OH— NH3↑+H2O,使NH4+显着减少,选项C中Fe2+ 与NaOH反应生成的Fe(OH)2在空气中微热易发生反应(隐含)4Fe(OH)2+O2+2H2O=4Fe(OH)3,生成物Fe(OH)3与过量盐酸反应后转化为Fe3+,故原溶液中Fe2+必将大量减少。
④ 高考化学大题怎么提高
一、理综化学学科大题的命题特点
理综化学大题不但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区分考生成绩优秀程度、便于高考选拔人才。根据对近年高考理综第Ⅱ卷化学命题情况分析,其存在如下特点:
1.一般有4道大题,其中包括1道化学反应原理题、1道实验题、1道元素或物质推断题、1道有机推断题。
2.试题的综合程度较大,一般都涉及多个知识点的考查,如元素化合物性质题中常涉及元素推断、性质比较实验、离子检验、反应原理等问题,再如化学反应原理题中的几个小题之间基本上没有多大联系,纯粹就是拼盘组合,其目的就是增大知识的覆盖面,考查知识的熟练程度及思维转换的敏捷程度。
3.重视实验探究与分析能力的考查。第Ⅱ卷大题或多或少地融入了对实验设计、分析的考查,如基本操作、仪器与试剂选用、分离方法选择、对比实验设计等,把对实验能力的考查体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实验设计上融入了实验数据的分析,题型新颖。
二、理综化学学科大题的答题策略
1.元素或物质推断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为命题点,采用提供周期表、文字描述元素性质或框图转化的形式来展现题干,然后设计一系列书写化学用语、离子半径大小比较、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判断及相关简单计算等问题。此类推断题的完整形式是:推断元素或物质、写用语、判性质。
【答题策略】 元素推断题,一般可先在草稿纸上画出只含短周期元素的周期表,然后对照此表进行推断。(1)对有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目暗示的突破口,联系其他条件,顺藤摸瓜,各个击破,推出结论;(2)对无明显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示条件的限定,逐渐缩小推求范围,并充分考虑各元素的相互关系予以推断;(3)有时限定条件不足,则可进行讨论,得出合理结论,有时答案不止一组,只要能合理解释都可以。若题目只要求一组结论,则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有时需要运用直觉,大胆尝试、假设,再根据题给条件进行验证也可。
无机框图推断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读图审题→找准“突破口”→逻辑推理→检验验证→规范答题。解答的关键是迅速找到突破口,一般从物质特殊的颜色、特殊性质或结构、特殊反应、特殊转化关系、特殊反应条件等角度思考。突破口不易寻找时,也可从常见的物质中进行大胆猜测,然后代入验证即可,尽量避免从不太熟悉的物质或教材上没有出现过的物质角度考虑,盲目验证。
2.化学反应原理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把热化学、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及三大平衡知识融合在一起命题,有时有图像或图表形式,重点考查热化学(或离子、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反应速率大小、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电化学装置、平衡曲线的识别与绘制等。设问较多,考查的内容也就较多,导致思维转换角度较大。试题的难度较大,对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
【答题策略】 该类题尽管设问较多,考查内容较多,但都是《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不会出现偏、怪、难的问题,因此要充满信心,分析时要冷静,不能急于求成。这类试题考查的内容很基础,陌生度也不大,所以复习时一定要重视盖斯定律的应用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巧及注意事项;有关各类平衡移动的判断、常数的表达式、影响因素及相关计算;影响速率的因素及有关计算的关系式;电化学中两极的判断、离子移动方向、离子放电先后顺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及有关利用电子守恒的计算;电离程度、水解程度的强弱判断及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技巧等基础知识,都是平时复习时应特别注意的重点。在理解这些原理或实质时,也可以借用图表来直观理解,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自己分析图表的能力与技巧。总结思维的技巧和方法,答题时注意规范细致。再者是该类题的问题设计一般没有递进性,故答题时可跳跃式解答,千万不能放弃。
3.实验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以化工流程或实验装置图为载体,以考查实验设计、探究与实验分析能力为主,同时涉及基本操作、基本实验方法、装置与仪器选择、误差分析等知识。命题的内容主要是气体制备、溶液净化与除杂、溶液配制、影响速率因素探究、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物质成分或性质探究、中和滴定等基本实验的重组或延伸。
【答题策略】 首先要搞清楚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一系列操作或提供的装置都是围绕实验目的展开的。要把实验目的与装置和操作相联系,找出涉及的化学原理、化学反应或物质的性质等,然后根据问题依次解答即可。
4.有机推断类试题
命题常以有机新材料、医药新产品、生活调料品为题材,以框图或语言描述为形式,主要考查有机物的性质与转化关系、同分异构、化学用语及推理能力。设计问题常涉及官能团名称或符号、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反应条件、反应类型、空间结构、计算、检验及有关合成路线等。
【答题策略】 有机推断题所提供的条件有两类:一类是有机物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也可能有数据),这类题往往直接从官能团、前后有机物的结构差异、特殊反应条件、特殊转化关系、不饱和度等角度推断。另一类则通过化学计算(也告诉一些物质性质)进行推断,一般是先求出相对分子质量,再求分子式,根据性质确定物质。至于出现情境信息时,一般采用模仿迁移的方法与所学知识融合在一起使用。推理思路可采用顺推、逆推、中间向两边推、多法结合推断。
⑤ 马上初三,化学学科该如何提高现在成绩中等。
提高化学成绩的方法如下:
1、背化学公式
初中想要提升化学成绩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背公式,要是你是一个背东西难如登天的人,那我建议你疯狂做题。初中化学题其实大部分都是去评测你的公式熟练程度,比如已知A.B.D你想要得到E,那么你需要推论E=C+D,然后A+B=C。所以大部分化学题都是考验你化学式的基本功。
2、善于总结中考热点
氢氧化钠变质问题和粗盐中可溶性杂质去除的问题,年年考。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再加上十几个重点方程式,是每年必考的题目,不用说要多下功夫,彻底掌握透彻,考试怎么出都难不倒你。
3、化学课内基础实验
实验题总是大家十分头痛的题型,但我们依旧可以把握其中的基础分数,那就是课内的一些基础的实验操作与相关的注意事项。这部分内容课上的笔记内容比较全面,灵活度较低,易于得分。如:气体制备、粗盐提纯、溶液配制等内容,突出记忆实验中使用的仪器、操作、误差分析。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
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6、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1、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12、溶液都是混合物。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盐酸等。
1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18、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属于化合物的是CO。
19、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0、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21、2H2表示两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
22、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23、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溶质的质量。
24、酸性溶液的pH<7;如:HCl、H2SO4、CO2通入水中;碱性溶液的pH>7;如:NaOH、Ca(OH)2、CaO溶于水、Na2O溶于水、Na2CO3;中性溶液的pH=7。如:水、NaCl
25、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是①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②温度达到或超过可燃物的着火点。
26、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7、常见的酸有盐酸(酸溶液)HCl、硫酸H2SO4、硝酸HNO3。
28、碱有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等。
29、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碳二四,铁二三,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30、空气中的污染性气体有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
3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对空气没有污染。
32、空气中按体积分数计算,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占78%,其次是氧气,占21%。
33、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燃烧的是氧气O2。
34、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略重,不易溶于水,液态氧和固态氧均为淡蓝色。
⑥ 如何提高理综化学大题
化学是很零碎的东西,很多人都掌握不好,不过选择还是好拿分的,先保证选择和选修部分尽量多拿分,至于化学大题,想拿满分很难,会有各种坑,要求平时的积累,但也会有简单题,所以答时先挑会的,保证对,再进一步思考。
建议答题顺序:先选择,再选修,这俩控制在1小时零5分左右,然后答生物和物理(哪个学的得好先答哪个),最后答化学大题(30分钟左右时间留给化学大题)
望采纳,谢谢
⑦ 初中化学如何快速提高
对于很多人来说初中化学学习起来是非常困难的,会导致学习非常的吃力,那么有什么方式可以提升学习的速度?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学习方法总结
4、俩本
在学习初中化学的时候需要准备‘俩本’一般是错题本,将平常练习当中的错题全部都记录到其中,第二个是好题本,对于一些好的题目,以及技巧需要将其记下来,经常的查看,在考试之前看看会有非常好的效果。
以上就是初中化学的技巧,可以将以上的技巧运用到自身学习当中,这样会使自身的学习有所提高,并且会更加热爱化学。
⑧ 化学的大题分析题应该怎么提高
(精)建议将考点模块化,如基本实验操作、物质的检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制备、定量分析和大学实验操作等。(锐)根据学生的反馈实施教学,结合历年习题提高做题技巧。
⑨ 高三化学怎么快速提高
想要快速的提高高三化学的成绩,必须用功努力学习,努力听课,另外一个一定要复习。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