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化学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
检查实验装置气密性是安装仪器前的重要步骤。在装入试剂或调整仪器时,连接处常会松动,所以装入试剂后对装置整体再次作气密性检查很有必要。一、空气热胀冷缩法这是教材上介绍的常用的一种方法,操作简便行,但有四个缺点:①如果仪器玻璃较厚、装置较大,或者手掌温度与空气温度相差不大时,都不会产生气泡,更不能形成水柱;②每检查一次用时间偏长;③导气管的尾端被水浸湿,不适宜做避免水参与的实验(如制氨气、制氯化氢等);④若装置内已经装入了试剂就不能再行检查。二、注水法适用于检查启普发生器或类似于启普发生器的装置。首先关闭排气导管,从顶部漏斗口注水,当漏斗下端被水封闭后再注水,水面不下降,表明装置气密性好;如果水面下降,表明装置气密性差。此法有两个缺点:①装置内部被水浸湿;②如果已装入了固体试剂则不能再行检查。为了消除上述两种方法中的缺点,现设计了以下三种气密性检查方法。三、外接导管浸水法在装置的尾端导气管上外接一段橡皮管和20~30cm长的玻璃导管,导管浸入试管内的水中,水进入导管一段高度后不再进入,内外液面高度差较大,把试管上下移动几次,仍然如此,表明装置气密性好;如果水进入导管很多,液面高度差很小,表明装置气密性差。四、滴定管压气法取一支25mL滴定管,下端与橡皮管连接,橡皮管变曲成U形与装置的尾端导管连接,滴定管内装满水。打开滴定管开关,水面下降一段距离后就停止不动,表明装置气密性好;如果水面一直下降不停,表明装置气密性差。使用此法要注意:滴定管里水面不能超过装置尾端导管30cm高度,否则,压强太大,空气有可压缩性,水有可能流入装置里。五、滴定管抽气法取装水的一支25mL滴定管,其上端通过单孔橡皮塞和橡皮管与装置尾端导管连接。打开滴定管的开关,如果水面下降一段后就停止不动,表明装置气密性好;如果水面一直下降,表明装置气密性差。第三、四、五这三种检查方法,不受仪器玻璃厚薄、装置大小和装入试剂与否的限制,且可以在短时间里得出检查结论,检查后,装置内部和尾端导管仍保持干燥。
② 化学实验中,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主要有三种方法:
1.手握法
对于容积较小(如试管)又没有装分液漏斗(或长颈漏斗)的气体发生装置,宜采用此法。如实验室制取O2,NH3,CH4等气体的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具体操作方法是:将导管的出口浸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若有气泡从导管口逸出,放开手后,有少量水进入导管,说明装置不漏气。
2.酒精灯微热法
对于气体发生装置未与大气直接相通的,容器容积又较大的装置(如圆底烧瓶),宜采用此法。如实验室制取CH4,SO2,O2,NH3,CH4,C2H4等气体的气密性的检查。具体操作方法是:将导管的出口浸入水中,用酒精灯火焰给气体发生装置(试管、圆底烧瓶)的底部稍微加热,使管(或瓶)内温度升高少许,有气泡从管口逸出,移开酒精灯后,又有少量水进入导管,说明装置不漏气。
3.注水法
对于气体发生装置直接与大气相通的或不能加热的装置,宜采用此法。如实验室用启普发生器制取CO2,H2,H2S等气体和2001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第28题的气密性的检查。
具体操作方法是:①塞紧橡皮塞,从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内的水面高于容器内的水面,马上旋紧活塞(或夹紧弹簧夹),停止加水一段时间后,若漏斗与容器中的液面差保持不再变化,说明装置不漏气;②塞紧橡皮塞,夹紧弹簧夹,从漏斗向试管内注水,若水只停留在漏斗中而不能进入试管,说明装置不漏气。
三.说明
1.对于气体发生装置容积较大(如圆底烧瓶)或室温与手心温度接近时,采用酒精灯微热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效果更好。
2.若制取气体不需加热,则不必用酒精灯微热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若气体发生装置直接与大气相通,则不能用手握法和酒精灯微热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 化学中怎么检查实验器材的气密性
明确检验气密性的原理后,这个问题就简单了!
所谓气密性好与不好只是在于实验仪器的密封性.如果气密性良好的装置,那内部的气体由于量一定,所以可以考虑改变条件从而改变内部气体的压强,若有对应的明显现象产生.那就可以利用对应的改变气体压强的操作做气密性检验.
反之若气密性不好的装置,那么内部气体的量是可以改变的,因此无论我们进行何等操作,都不能改变装置内部气体的压强,因此也就不会呈现相应的实验现象了.
一般改变气体的压强的方法有:改变温度和压缩体积.产生的现象为导管口冒泡或形成水柱!
④ 初中化学检查装置气密性常见方法
1、升高温度法:升高气体发生装置体系内气体的温度,可以临时增大其压强,从而使这个整体部分空气外逸(在液体处可观察到有气泡放出),当温度恢复到初始温度时,这个整体压强减小,导致浸没在水中的导气管内倒吸有一段水柱。
用止气夹夹住橡胶导管部分,向长颈漏斗中加水,使之下端浸在水中,继续加水形成一段水柱,产生高度差,在一段时间内水柱不发生回落,说明气密性良好。对于具体问题。要具体对待,比如:实验室制取氢气,经除杂质(HCI气体及水分)后,再做它用。
2、液面差法:检验气密性时向长颈漏斗中加水,使之下端浸在水中,用热水微热B或C装置,如果在D处有气泡放出,A的长颈漏斗水面上升,停止加热,A中长颈漏斗液面恢复正常,D中导管倒吸—段水柱,证明气密性良好。
气密性检测装置:
1、核心部件:通过气体增压泵对气体进行增压,以达到试验压力要求。
2、气动两联件:对压缩空气进行过滤及调压;
3、调速阀:调节驱动空气流量,以调节增压器的动作频率,可延长增压器的使用寿命;
4、高压过滤器:对气体进行过滤处理;
5、高压限压阀:设定增压器的自动停机和开启压力,以保证增压器能在设定压力时自动停机。
⑤ 化学实验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主要有三种方法:
1.手握法
对于容积较小(如试管)又没有装分液漏斗(或长颈漏斗)的气体发生装置,宜采用此法。如实验室制取o2,nh3,ch4等气体的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具体操作方法是:将导管的出口浸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若有气泡从导管口逸出,放开手后,有少量水进入导管,说明装置不漏气。
2.酒精灯微热法
对于气体发生装置未与大气直接相通的,容器容积又较大的装置(如圆底烧瓶),宜采用此法。如实验室制取ch4,so2,o2,nh3,ch4,c2h4等气体的气密性的检查。具体操作方法是:将导管的出口浸入水中,用酒精灯火焰给气体发生装置(试管、圆底烧瓶)的底部稍微加热,使管(或瓶)内温度升高少许,有气泡从管口逸出,移开酒精灯后,又有少量水进入导管,说明装置不漏气。
3.注水法
对于气体发生装置直接与大气相通的或不能加热的装置,宜采用此法。如实验室用启普发生器制取co2,h2,h2s等气体和2001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第28题的气密性的检查。
具体操作方法是:①塞紧橡皮塞,从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内的水面高于容器内的水面,马上旋紧活塞(或夹紧弹簧夹),停止加水一段时间后,若漏斗与容器中的液面差保持不再变化,说明装置不漏气;②塞紧橡皮塞,夹紧弹簧夹,从漏斗向试管内注水,若水只停留在漏斗中而不能进入试管,说明装置不漏气。
三.说明
1.对于气体发生装置容积较大(如圆底烧瓶)或室温与手心温度接近时,采用酒精灯微热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效果更好。
2.若制取气体不需加热,则不必用酒精灯微热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若气体发生装置直接与大气相通,则不能用手握法和酒精灯微热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⑥ 求化学所有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
1.在试管一头塞上胶塞,插上导管,再用手握住试管,另一头放入水中,看是否有气泡产生,如果有,气密性良好.当然如果效果不明显的话可以稍稍加热,再观察现象.
2.可以把部分仪器放在水中,看有无气泡.
3.可以通过某些反应现象判断是否漏气.如初中学的在测定空气中氧气所占的比例时,如果装置漏气,水在瓶中所占的体积就会减小.
或者:
一、空气热胀冷缩法
这是教材上介绍的常用的一种方法,操作简便行,但有四个缺点:①如果仪器玻璃较厚、装置较大,或者手掌温度与空气温度相差不大时,都不会产生气泡,更不能形成水柱;②每检查一次用时间偏长;③导气管的尾端被水浸湿,不适宜做避免水参与的实验(如制氨气、制氯化氢等);④若装置内已经装入了试剂就不能再行检查。
二、注水法
适用于检查启普发生器或类似于启普发生器的装置。首先关闭排气导管,从顶部漏斗口注水,当漏斗下端被水封闭后再注水,水面不下降,表明装置气密性好;如果水面下降,表明装置气密性差。此法有两个缺点:①装置内部被水浸湿;②如果已装入了固体试剂则不能再行检查。
为了消除上述两种方法中的缺点,现设计了以下三种气密性检查方法。
三、外接导管浸水法
在装置的尾端导气管上外接一段橡皮管和20~30cm长的玻璃导管,导管浸入试管内的水中,水进入导管一段高度后不再进入,内外液面高度差较大,把试管上下移动几次,仍然如此,表明装置气密性好;如果水进入导管很多,液面高度差很小,表明装置气密性差。
四、滴定管压气法
取一支25mL滴定管,下端与橡皮管连接,橡皮管变曲成U形与装置的尾端导管连接,滴定管内装满水。打开滴定管开关,水面下降一段距离后就停止不动,表明装置气密性好;如果水面一直下降不停,表明装置气密性差。
使用此法要注意:滴定管里水面不能超过装置尾端导管30cm高度,否则,压强太大,空气有可压缩性,水有可能流入装置里。
五、滴定管抽气法
取装水的一支25mL滴定管,其上端通过单孔橡皮塞和橡皮管与装置尾端导管连接。打开滴定管的开关,如果水面下降一段后就停止不动,表明装置气密性好;如果水面一直下降,表明装置气密性差。
⑦ 如何检测化学实验装置的气密性
一、空气热胀冷缩法
这是教材上介绍的常用的一种方法,操作简便行,但有四个缺点:①如果仪器玻璃较厚、装置较大,或者手掌温度与空气温度相差不大时,都不会产生气泡,更不能形成水柱;②每检查一次用时间偏长;③导气管的尾端被水浸湿,不适宜做避免水参与的实验(如制氨气、制氯化氢等);④若装置内已经装入了试剂就不能再行检查。
二、注水法
适用于检查启普发生器或类似于启普发生器的装置。首先关闭排气导管,从顶部漏斗口注水,当漏斗下端被水封闭后再注水,水面不下降,表明装置气密性好;如果水面下降,表明装置气密性差。此法有两个缺点:①装置内部被水浸湿;②如果已装入了固体试剂则不能再行检查。
为了消除上述两种方法中的缺点,现设计了以下三种气密性检查方法。
三、外接导管浸水法
如图1所示,在装置的尾端导气管上外接一段橡皮管和20~30cm长的玻璃导管,导管浸入试管内的水中,水进入导管一段高度后不再进入,内外液面高度差较大,把试管上下移动几次,仍然如此,表明装置气密性好;如果水进入导管很多,液面高度差很小,表明装置气密性差。
四、滴定管压气法
如图2所示,取一支25mL滴定管,下端与橡皮管连接,橡皮管变曲成U形与装置的尾端导管连接,滴定管内装满水。打开滴定管开关,水面下降一段距离后就停止不动,表明装置气密性好;如果水面一直下降不停,表明装置气密性差。
使用此法要注意:滴定管里水面不能超过装置尾端导管30cm高度,否则,压强太大,空气有可压缩性,水有可能流入装置里。
五、滴定管抽气法
如图3所示,取装水的一支25mL滴定管,其上端通过单孔橡皮塞和橡皮管与装置尾端导管连接。打开滴定管的开关,如果水面下降一段后就停止不动,表明装置气密性好;如果水面一直下降,表明装置气密性差。
(图贴不上来)
第三、四、五这三种检查方法,不受仪器玻璃厚薄、装置大小和装入试剂与否的限制,且可以在短时间里得出检查结论,检查后,装置内部和尾端导管仍保持干燥。
⑧ 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有那些
1、
微热法
这是中学化学检验装置气密性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最基本的装置气密性检验方法。这种检验方法的原理是利用气体受热膨胀之后从装置中逸出来,看到气泡冒出。具体的操作方法是这样的:将导气管b的末端插入水槽中,用手握住试管a或用酒精灯对其进行微热,这样试管a中的气体受热膨胀,在导气管末端会有气泡产生。在松开手或撤离酒精灯以后,导气管末端有一段水柱上升,则证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不漏气。详见下图示。
2、
液差法
液差法是利用装置内外的压强差产生的“托力”将一段水柱托起,不再下降。对于不同的实验装置,利用液差法进行气密性检验的时候,所采取的实验操作方法是有所不同的。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液差法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
(1)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检验:关闭导气管活塞,向球形漏斗中加水,使得漏斗中的液面高于容器的液面,静置片刻后液面不再改变的时候即可证明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良好。详见下图示。
(2)另一种气密性检验的方法,如下图所示。具体操作是这样的:连好仪器,向乙管中注入适量的水,,使得乙管的液面高于甲管的液面。静置片刻后,若液面保持不变则证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
、液封法
如下图所示,该装置的气密性检验的方法是这样的:关闭活塞K,向其中加入水至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若漏斗颈出现一段稳定的水柱,证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需要注意的是:若要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为了形成一定的气压差而产生明显的现象,可以使用酒精灯对装置中的某个可以加热的容器进行微热,再观察插入液体的导气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从而判断整套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
⑨ 中学化学中检查不同实验仪器气密性地方法有哪些
你好::有三种方法。
一.将实验仪器组装好后,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加热试管,若过一会儿,导管口有连续的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的气密性好。若没有上述现象,则气密性不好,这时要一段一段的仔细用上述方法检验。
二.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一会儿,若导管口有连续的气泡冒出时,则气密性好.
三.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若导管的另一端插在组装仪器上,连成的仪器中最前面的是有插孔的空反应瓶时,先用分液漏斗向瓶中滴加半瓶水,将分液漏斗的下端插入液面以下,再滴加水.若瓶中液面上升,则气密性不好.
总结:前两种方法是利用了热胀冷缩的特性,而第三种方法是利用了压强的缘故,一般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就从这两方面因素考虑.
⑩ 化学中如何检查仪器的气密性
手握法:将导管一段浸入到盛水的水槽中,双手紧握试管壁,在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气密性良好 液封法:用止水夹夹住导管一端,向长颈漏斗内注水,在长颈漏斗内形成一个高于锥形瓶内液面的稳定液面,证明气密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