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化学分子式有哪些
常见的有:
强酸:高锰酸、盐酸、硫酸、硝酸、高氯酸、硒酸、氢溴酸、氢碘酸、氯酸。
强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铯、活泼的金属对应的碱一般是强碱。
乙醛化学式是C2H4O。
乙醛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2H4O,无色液体,又名醋醛,无色易流动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可与水和乙醇等一些有机物质互溶。易燃易挥发,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4.0%~57.0%。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与酒精饮料摄入有关的乙醛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乙醛在2类致癌物清单中。
用途:
有机合成中,乙醛是二碳试剂、亲电试剂,看作CH3CH(OH)的合成子,具原手性。它与三份的甲醛缩合,生成季戊四醇C(CH2OH)4。与格氏试剂和有机锂试剂反应生成醇。
Strecker氨基酸合成中,乙醛与氰离子和氨缩合水解后,可合成丙氨酸。乙醛也可构建杂环环系,如三聚乙醛与氨反应生成吡啶衍生物。
此外,乙醛可以用来制造乙酸、乙醇、乙酸乙酯。农药DDT就是以乙醛作原料合成的。乙醛经氯化得三氯乙醛。三氯乙醛的水合物是一种安眠药。
⑵ 化学在医学上的具体应用有哪些
化学在医学上的应用有药水,比如阿司匹林,生理盐水。
甲酸俗称蚁酸,存在于蜂类、蚁类等昆虫的分泌物中,甲酸的腐蚀性很强,使用时要避免与皮肤接触。被蚂蚁蜜蜂等螫伤后,皮肤而红肿或疼痛,就是由甲酸引起的。
苯甲酸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对许多霉菌、酵母菌有抑制作用,且对人体毒性很小,故其酒精溶液可作为治疗廯病的外用药,其钠盐用作食品、药剂和日常用品的防腐剂。心脑血管疾病。
水杨酸又名柳酸,存在于柳树、水杨树及其他植物中。具有杀菌防腐能力,可用作外用消毒剂。因对肠胃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不宜内服。乙酰水杨酸俗称阿司匹林,可作为内服药。
具有解热镇痛和抗风湿作用,还可预防和治疗在医学表示体液的酸碱性通常使用 PH 值。PH 值在医学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例如,正常人血浆的 PH 值相当恒定,保持在 7.35-7.45 之间,临床上把血液的 PH 小于 7.35 的称为酸中毒,PH 值大于 7.45 的称为碱中毒,如何测定溶液的 PH 值?方法有很多,临床上常用的方法就是使用 PH 试纸来测定。如果更精确一点的测量就要使用 PH 计。
说起生理盐水相信很多人都对它不陌生,在发烧或者动手术后的病人会需要注射生理盐水。很多人不明白生理盐水究竟有多大的用处,怎么感觉“包治百病”似的?那么,什么是生理盐水呢?生理盐水的作用又是什么?
生理盐水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等渗性溶液,由 0.9% 氯化钠溶液组成,它的离子浓度与人体液相等,用于输液,补充体液,当有外伤,体虚等情况。生理学或临床上常用的渗透压与动物或人体血浆相等的氯化钠溶液,其浓度用于两栖类时是 0.67%~ 0.70%,用于哺乳类和人体时是 0.85% ~ 0.9%.0.9% 氯化钠无菌水溶液。
生理盐水的渗透压与人体血液近似,钠的含量也与血浆相近,但氯的含量却明显高于血浆内氯的含量,因此生理盐水只是比较的合乎生理,其用途为供给电介质和维持体液的张力。亦可外用,如清洁伤口或换药时应用。
综上所述,化学在人类生活的应用是多方面的,给人类生活也带来了诸多便利,为了将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发挥到最大限度,我们还要对未知化学世界进行探索,丰富自己知识的同时还能为人们生活做出自己的贡献。
⑶ 与医学相关的3个化学名词
1、混合物:含有一种以上物质的气体、溶液或固体。
2、溶液:含有一种以上物质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3、分散系统: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系统。
4、分散相/分散介质:分散系统中被分散的物质/起分散作用的物质。
5、悬浊液:分散相以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多相分散系统。
6、乳状液:分散相以小液滴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多相分散系统。
7、溶胶:分散相由许多个小分子或小离子组成的聚集体。
8、半透膜:只允许某些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不允许另外一些分子或离子通过的多孔性薄膜。
9、渗透: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自动扩散的过程。
10、渗透压:施加于液面上的恰能阻止渗透现象发生的额外压力。
11、反渗透现象: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进入纯溶剂一侧的现象。
12、渗透活性物质:溶液中能够产生渗透效应的溶质粒子(分子、离子)。
13、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不含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增大的现象。
14、缓冲溶液:能够抵抗外加少量弱酸或弱碱,而保持溶液PH基本不发生变化的溶液。
15、缓冲作用:缓冲溶液对强酸、强碱稀释的抵抗作用。
16、晶体渗透压:小分子和小离子晶体物质产生的渗透压。
17、胶体渗透压:高分子胶体物质产生的渗透压。
18、电解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19、电解质溶液:电解质的水溶液。
20、强/弱电解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只能部分解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21、酸/碱:能够给出/接受质子的物质。
22、共轭酸碱对:一种酸释放一个质子后成为其共轭碱,一种碱结合一个质子后成为其共轭酸,这种仅相差一个质子的一对酸碱称为共轭酸碱对。
23、多元弱酸(碱)能给出(接受)两个或两个以上质子的弱酸(碱)。
24、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弱电解质含有相同离子的易溶性强电解质,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明显降低的现象。
⑷ 化学分子式有哪些
化学分子式:
1、水H2O;过氧化氢;H2O2;二氧化硫SO2;三氧化硫SO3;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五氧化二磷P2O5。
2、氧化亚铁FeO;氧化铁Fe2O3;四氧化三铁Fe3O4;氧化钙CaO;氧化镁MgO;氧化锌ZnO;二氧化锰MnO2;氧化汞HgO;氧化铝Al2O3;氧化铜CuO。
3、硝酸HNO3;硫酸H2SO4;盐酸HCl;碳酸H2CO3;磷酸H3PO4;硫化氢H2S;硫化钠Na2S;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钙Ca(OH)2。
4、氢氧化镁Mg(OH)2;氢氧化铝Al(OH)3;氢氧化锌Zn(OH)2;氢氧化铁Fe(OH)3;氢氧化亚铁Fe(OH)2;氢氧化铜Cu(OH)2;氢氧化钡Ba(OH)2;氨水NH3•H2O;氯化钠NaCl;氯化铜CuCl2;氯化铝AlCl3。
5、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硫酸铜晶体CuSO4·5H2O;甲烷CH4;乙醇C2H5OH;葡萄糖C6H12O6;尿素CO(NH2)2;醋酸CH3COOH;淀粉(C6H10O5)n。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化学式
⑸ 名词解释医学生物化学
氨基酸(amino acid):是含有一个碱性氨基和一个酸性羧基的有机化合物,氨基一般连在α-碳上。
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指人(或其它脊椎动物)(赖氨酸,苏氨酸等)自己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指人(或其它脊椎动物)自己能由简单的前体合成不需要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
等电点(pI,isoelectric point):使分子处于兼性分子状态,在电场中不迁移(分子的静电荷为零)的pH值。
茚三酮反应(ninhydrin reaction):在加热条件下,氨基酸或肽与茚三酮反应生成紫色(与脯氨酸反应生成黄色)化合物的反应。
肽键(peptide bond):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个的氨基的氨基缩合,除去一分子水形成的酰氨键。
肽(peptide):两个或两个以上氨基通过肽键共价连接形成的聚合物。
蛋白质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指蛋白质中共价连接的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
层析(chromatography):按照在移动相和固定相(可以是气体或液体)之间的分配比例将混合成分分开的技术。
离子交换层析(ion-exchange column)使用带有固定的带电基团的聚合树脂或凝胶层析柱
透析(dialysis):通过小分子经过半透膜扩散到水(或缓冲液)的原理,将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分开的一种分离纯化技术。
凝胶过滤层析(gel filtrationchromatography):也叫做分子排阻层析。一种利用带孔凝胶珠作基质,按照分子大小分离蛋白质或其它分子混合物的层析技术。
亲合层析(affinity chromatograph):利用共价连接有特异配体的层析介质,分离蛋白质混合物中能特异结合配体的目的蛋白质或其它分子的层析技术。
高压液相层析(HPLC):使用颗粒极细的介质,在高压下分离蛋白质或其他分子混合物的层析技术。
凝胶电泳(gel electrophoresis):以凝胶为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分离蛋白质或核酸的分离纯化技术。
SDS-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DS-PAGE):在去污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存在下的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DS-PAGE只是按照分子的大小,而不是根据分子所带的电荷大小分离的。
等电聚胶电泳(IFE):利用一种特殊的缓冲液(两性电解质)在聚丙烯酰氨凝胶制造一个pH梯度,电泳时,每种蛋白质迁移到它的等电点(pI)处,即梯度足的某一pH时,就不再带有净的正或负电荷了。
双向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e):等电聚胶电泳和SDS-PAGE的组合,即先进行等电聚胶电泳(按照pI)分离,然后再进行SDS-PAGE(按照分子大小分离)。经染色得到的电泳图是二维分布的蛋白质图。
Edman降解(Edman degradation):从多肽链游离的N末端测定氨基酸残基的序列的过程。N末端氨基酸残基被苯异硫氰酸酯修饰,然后从多肽链上切下修饰的残基,再经层析鉴定,余下的多肽链(少了一个残基)被回收再进行下一轮降解循环。
同源蛋白质(homologous protein):来自不同种类生物的序列和功能类似的蛋白质,例如血红蛋白。
第二章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构形(configuration):有机分子中各个原子特有的固定的空间排列。这种排列不经过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是不会改变的。构形的改变往往使分子的光学活性发生变化。
构象(conformation):指一个分子中,不改变共价键结构,仅单键周围的原子放置所产生的空间排布。一种构象改变为另一种构象时,不要求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构象改变不会改变分子的光学活性。
肽单位(peptide unit):又称为肽基(peptide group),是肽键主链上的重复结构。是由参于肽链形成的氮原子,碳原子和它们的4个取代成分:羰基氧原子,酰氨氢原子和两个相邻α-碳原子组成的一个平面单位。
蛋白质二级结构(protein在蛋白质分子中的局布区域内氨基酸残基的有规则的排列。常见的有二级结构有α-螺旋和β-折叠。二级结构是通过骨架上的羰基和酰胺基团之间形成的氢键维持的。
蛋白质三级结构(protein tertiary structure): 蛋白质分子处于它的天然折叠状态的三维构象。三级结构是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盘绕,折叠形成的。三级结构主要是靠氨基酸侧链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氢键,范德华力和盐键维持的。
蛋白质四级结构(protein quaternary structure):多亚基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实际上是具有三级结构多肽(亚基)以适当方式聚合所呈现的三维结构。
α-螺旋(α-heliv):蛋白质中常见的二级结构,肽链主链绕假想的中心轴盘绕成螺旋状,一般都是右手螺旋结构,螺旋是靠链内氢键维持的。每个氨基酸残基(第n个)的羰基与多肽链C端方向的第4个残基(第4+n个)的酰胺氮形成氢键。在古典的右手α-螺旋结构中,螺距为0.54nm,每一圈含有3.6个氨基酸残基,每个残基沿着螺旋的长轴上升0.15nm.
β-折叠(β-sheet): 蛋白质中常见的二级结构,是由伸展的多肽链组成的。折叠片的构象是通过一个肽键的羰基氧和位于同一个肽链的另一个酰氨氢之间形成的氢键维持的。氢键几乎都垂直伸展的肽链,这些肽链可以是平行排列(由N到C方向)或者是反平行排列(肽链反向排列)。
β-转角(β-turn):也是多肽链中常见的二级结构,是连接蛋白质分子中的二级结构(α-螺旋和β-折叠),使肽链走向改变的一种非重复多肽区,一般含有2~16个氨基酸残基。含有5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的转角又常称为环(loop)。常见的转角含有4个氨基酸残基有两种类型:转角I的特点是:第一个氨基酸残基羰基氧与第四个残基的酰氨氮之间形成氢键;转角Ⅱ的第三个残基往往是甘氨酸。这两种转角中的第二个残侉大都是脯氨酸。
超二级结构(super-secondary structure):也称为基元(motif).在蛋白质中,特别是球蛋白中,经常可以看到由若干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组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形成有规则的,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
结构域(domain):在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内的独立折叠单元。结构域通常都是几个超二级结构单元的组合。
纤维蛋白(fibrous protein):一类主要的不溶于水的蛋白质,通常都含有呈现相同二级结构的多肽链许多纤维蛋白结合紧密,并为单个细胞或整个生物体提供机械强度,起着保护或结构上的作用。
球蛋白(globular protein):紧凑的,近似球形的,含有折叠紧密的多肽链的一类蛋白质,许多都溶于水。典形的球蛋白含有能特异的识别其它化合物的凹陷或裂隙部位。
角蛋白(keratin):由处于α-螺旋或β-折叠构象的平行的多肽链组成不溶于水的起着保护或结构作用蛋白质。
胶原(蛋白)(collagen):是动物结缔组织最丰富的一种蛋白质,它是由原胶原蛋白分子组成。原胶原蛋白是一种具有右手超螺旋结构的蛋白。每个原胶原分子都是由3条特殊的左手螺旋(螺距0.95nm,每一圈含有3.3个残基)的多肽链右手旋转形成的。
疏水相互作用(hydrophobic interaction):非极性分子之间的一种弱的非共价的相互作用。这些非极性的分子在水相环境中具有避开水而相互聚集的倾向。
伴娘蛋白(chaperone):与一种新合成的多肽链形成复合物并协助它正确折叠成具有生物功能构向的蛋白质。伴娘蛋白可以防止不正确折叠中间体的形成和没有组装的蛋白亚基的不正确聚集,协助多肽链跨膜转运以及大的多亚基蛋白质的组装和解体。
二硫键(disulfide bond):通过两个(半胱氨酸)巯基的氧化形成的共价键。二硫键在稳定某些蛋白的三维结构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范德华力(van der Waals force):中性原子之间通过瞬间静电相互作用产生的一弱的分子之间的力。当两个原子之间的距离为它们范德华力半径之和时,范德华力最强。强的范德华力的排斥作用可防止原子相互靠近。
蛋白质变性(denaturation):生物大分子的天然构象遭到破坏导致其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蛋白质在受到光照,热,有机溶济以及一些变性济的作用时,次级键受到破坏,导致天然构象的破坏,使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丧失。
⑹ 从医学角度看,人体是由哪些分子组成的
水约占人体组成的70%,所以人体主要是由水分子构成,其他就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七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占人体约14%,蛋白质占人体约17%。
水分子主要组成为H2O
碳水化合物即糖类,是自然界存在最多、具有广谱化学结构和生物功能的有机化合物。可用通式Cx(H<sub>2</sub>O)y来表示。有单糖、寡糖、淀粉、半纤维素、纤维素、复合多糖,以及糖的衍生物。
脂类是油、脂肪、类脂的总称
蛋白质的组成主要是氨基酸
维生素组成多样,有醌类,脂类等。
矿物质,是地壳中自然存在的化合物或天然元素。又称无机盐
纤维素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
⑺ 化学中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哪些他们,分别是什么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具有熔沸点低的特点,一般来说,常温下呈气态、液态的物质由分子构成,如常见的二氧化碳、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常温下为固态的硫、碘、磷等物质也是由分子构成。
⑻ 医学化学有哪些
历来化学与基础医学的发展密切相关、相互促进。医学化学是主要研究人体的生物化学,它既是生物化学,也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生物化学已渗透到医学科学的各个领域中。例如,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药理学及病理学等基础医学的研究都已深入到分子水平,并应用生物化学的理论与技术解决各学科的问题,由此产生了分子免疫学、分子遗传学、分子药理学、分子病理学等新学科。
生物化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也很密切。近代医学的发展经常应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来诊断、治疗和预防各种疾病。而且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也需要从分子水平进行研究。近年来由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大大加深了人们对一些重大疾病本质的认识,例如,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并出现了新的诊治方法。可见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
⑼ 化学分子式有哪些呢
化学分子式有如下:
1、水H2O;过氧化氢;H2O2;二氧化硫SO2;三氧化硫SO3;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五氧化二磷P2O5。
2、氧化亚铁FeO;氧化铁Fe2O3;四氧化三铁Fe3O4;氧化钙CaO;氧化镁MgO;氧化锌ZnO;二氧化锰MnO2;氧化汞HgO;氧化铝Al2O3;氧化铜CuO。
3、硝酸HNO3;硫酸H2SO4;盐酸HCl;碳酸H2CO3;磷酸H3PO4;硫化氢H2S;硫化钠Na2S;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钙Ca(OH)2。
4、氢氧化镁Mg(OH)2;氢氧化铝Al(OH)3;氢氧化锌Zn(OH)2;氢氧化铁Fe(OH)3;氢氧化亚铁Fe(OH)2;氢氧化铜Cu(OH)2;氢氧化钡Ba(OH)2;氨水NH3•H2O;氯化钠NaCl;氯化铜CuCl2;氯化铝AlCl3。
5、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硫酸铜晶体CuSO4·5H2O;甲烷CH4;乙醇C2H5OH;葡萄糖C6H12O6;尿素CO(NH2)2;醋酸CH3COOH;淀粉(C6H10O5)n。
⑽ 分子有哪些
分子是独立存在而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在不停的运动;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还可以被分成更小的微粒:原子.分子可以随着温度的变化,在3态中互相转换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最小的分子是氢分子的同位素,是没有中子的氢分子,称为氕,质量是1.大的分子其相对分子质量可高达几百万以上。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千以上的分子叫做高分子。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微小单元,它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原有的一切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一般由更小的微粒原子构成.按照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及多原子分子;按照电性结构可分为有极分子和无极分子.不同物质的分子其微观结构,形状不同,分子的理想模型是把它看作球型,其直径大小为10-10m数量级.分子质量的数量级约为10-26千克. 物质中能够独立存在的相对稳定并保持该物质物理化学特性的最小单元。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通过一定的作用力,以一定的次序和排列方式结合成分子。以水分子为例,将水不断分割下去,直至不破坏水的特性,这时出现的最小单元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水分子。它的化学式写作 h2o。水分子可用电解法或其他方法再分为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但这时它们的特性已和水完全不同了。有的分子只由一个原子构成,称单原子分子,如氦和氩等分子属此类,这种单原子分子既是原子又是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的分子称双原子分子,例如氧分子(o2),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为同核双原子分子;一氧化碳分子(co),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为异核双原子分子。由两个以上的原子组成的分子统称多原子分子。分子中的原子数可为几个、十几个、几十个乃至成千上万个。例如二氧化碳分子(co2)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苯分子包含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c6h6),一个猪胰岛素分子包含几百个原子,其分子式为c255h380o78n65s6。 物质中能独立存在并保持其组成和一切化学特性的最小微粒。分子是由原子用化学键结合在一起而构成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比较强,但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却相当弱,这种力称为范德华力,所以分子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独立粒子的行为。 分子可以由同种原子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种类的原子构成。最简单的分子只含有一个原子,如稀有气体的分子。大多数非金属构成的分子为双原子分子,如氮、氧等分子。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分子,为数最多。 最早提出比较确切的分子概念的化学家是意大利a.阿伏伽德罗 ,他于1811年发表了分子学说 ,认为 :“ 原子是参加化学反应的最小质点,分子则是在游离状态下单质或化合物能够独立存在的最小质点。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单质分子由相同元素的原子组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在化学变化中,不同物质的分子中各种原子进行重新结合。” 自从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概念以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化学家都把分子看成比原子稍大一点的微粒。1920年 ,德国化学家h.施陶丁格开始对这种小分子一统天下的观点产生怀疑,他的根据是:利用渗透压法测得的橡胶的分子量可以高达10万左右。他在论文中提出了大分子(高分子)的概念,指出天然橡胶不是一种小分子的缔合体,而是具有共价键结构的长链大分子。高分子还具有它本身的特点,例如高分子不像小分子那样有确定不变的分子量,它所采用的是平均分子量。 随着分子概念的发展,化学家对于无机分子的了解也逐步深入,例如氯化钠是以钠离子和氯离子以离子键互相连接起来的一种无限结构,很难确切地指出它的分子中含有多少个钠离子和氯离子,也无法确定其分子量,这种结构还包括金刚石、石墨、石棉、云母等分子。 在研究短寿命分子的方法出现以后,例如用微微秒光谱学研究方法,测得甲基(ch3·)的寿命为 10-13秒 ,不但寿命短,而且很活泼,其原因是甲基的价键是不饱和的,具有单数电子的结构。这种粒子还有ch· 、cn· 、ho· ,它们统称为自由基,仅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很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由此可见自由基也具有分子的特征,所以把自由基归入分子的范畴。还有一种分子在基态时不稳定,但在激发态时却是稳定的,这种分子被称为准分子。 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科学称为分子科学 ,例如动物学、遗传学、植物学、生理学等正在掌握各种形式的不同种类分子的性能和结构,由分子的性能和结构设计出具有给定性能的分子,这就是所谓分子设计。 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会改变,而原子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