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格林试剂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主要是发生亲核加成和取代(e.g. 活泼氢),最典型用途的是增加碳链的长度
Ⅱ 合成格式试剂的化学性质
您好,格氏试剂泛指含卤素的金属有机化合物,由于含有碳负离子,因此具有很强的亲核性。格氏试剂可以和多种基团反应,是很有用的合成子,以通式RMX表示的话,可以与卤代物R1X偶联生成R-R1可以与醛酮R1COR2生成醇RR1CHOHR2,还能与二氧化碳、羧酸酯、酰氯、环氧化合物等反应。
Ⅲ 高中化学常用除杂试剂的化学性质
常用的化学方法举例如下:(括号中物质为杂质,破折号后物质为选用的试剂) ①利用生成沉淀除杂质:NaCl(NaCO3)------ CaCl2;②利用生成气体除杂质:NaSO4(NaCO3)-------硫酸; ③利用酸式盐与正盐的相互转化除杂质:NaHCO3(Na2CO3,)------- CO2;④利用氧化还原反应除杂质:FeCl3(FeCl2)-----Cl2; ⑤利用两性反应除杂质:Fe2O3(Al2O3)一一NaOH溶液; ⑥利用其他化学性质差异除杂质:Cu(Fe)------硫酸; ⑦除去气体中的杂质气体: Ⅰ.用干燥剂(注意选用原则)吸收水蒸气。 Ⅱ.酸性杂质(括号中的气体为杂质)用碱液吸收:H2(HCl、CO2). Ⅲ.若酸性气体中含较强的酸性杂质(括号中的气体为杂质),可用与酸性气体对应的酸式盐饱和溶液吸收:CO2(HCl);H2S(HCl) Ⅳ.碱性杂质气体(如NH3)可用酸吸收。 Ⅴ.氯气中含HCl,可用水或饱和食盐水吸收。 Ⅵ.杂质气体为O2时,可用加热的铜网吸收。 Ⅶ.杂质气体为CO、H2时,可用加热的CuO粉除去
Ⅳ 醇酚醛酮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报告怎么写
德宏职业学院
实验四 醇酚醛酮的化学性质
时间:2010-9-6 上午 04:37:38
实验四 醇酚醛酮的化学性质...
实验四 醇酚醛酮的化学性质
一、实验目的
1、观察醇、酚、醛、酮的化学反应,深入体会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2、掌握醇、酚、醛、酮主要化学性质会鉴别醇、酚、醛、酮。
3、熟悉滴管的使用和加热操作。
4、认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实验原理
1、醇和酚
一元醇是中性化合物,与碱不起作用,但醇羟基上的氢易被金属纳取代,放出氢气生成醇和氢氧化钠。在强氧化剂重铬酸钾的作用下,伯醇可被氧化生成醛或在较高温度下进一步氧化生成羧酸。仲醇可氧化生成酮。醇与氢卤酸反应生成卤代烷,其反应速度与氢卤酸的性质和醇的结构有关。通常用卢卡斯试剂(无水氯化锌的浓盐酸溶液)来鉴别含有6个以下碳原子的伯、仲、叔醇。
具有两个相邻羟基的多元醇与新配制的氢氧化铜反应,使氢氧化铜沉淀消失形成深蓝色的溶液。因此可用此反应鉴别含有相邻羟基的多元醇。
酚羟基上的氢能部分电离,故酚类具有弱酸性、能溶于NaOH溶液中,生成酚盐,同时酚羟基是直接与苯环相连接的,可增加邻、对位氢原子的活泼性而容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酚类或含有酚羟基的化合物,能与三氯化铁发生各种特有的颜色反应,产生颜色的原因主要是生成复杂的配合物,但具有烯醇结构“-c=c-”的化合物都有这个反应。
2、醛和酮
醛和酮都含有羰基,因此它们具有许多相似的化学性质。例如:都能与2,4一二硝基苯肼反应而析出晶体。但由于在醛基上连有一个氢原子,故醛的化学性质较酮活泼,易被弱氧化剂氧化,如醛能与托伦试剂和斐林试剂反应;能与品红亚硫酸试剂发生颜色反应,而酮不发生这些反应。
具有CH3-CO-R(H)结构的醛、酮或CH3-CH(OH)-R(H)结构的醇都能发生
在碱性溶液中与碘作用生成碘仿的反应,碘仿为黄色固体,有特臭、易识别,称此反应为碘仿反应。丙酮在碱性溶液中能与亚硝酰铁氰化钠作用显红色,此反应用作检验丙酮的存在。
三、实验预习
1、做乙醇与钠反应实验必须用无水乙醇,而做醇的氧化用95%的就行了,为什么?
2、鉴别伯、仲、叔醇可用什么试剂?
3、试找出本实验中的黑色反应?
4、鉴别醛、酮有哪些方法?
四、实验用品
试管、烧杯、酒精灯、试管夹、石棉网、铁架、无水乙醇、正丁醇、酚酞、95%乙醇、异丙醇、叔丁醇、仲丁醇、0.5%重铬酸钾、2%CuSO4、5%NaOH、甘油、3mol·L-1H2SO4、卢卡斯试剂、液体苯酚、2%苯酚、0.2%邻一苯二酚。1%间苯二酚、0.5%1,2,3一苯三酚、1%FeCl3、饱和溴水、2,4一二硝基苯肼试剂、5%AgNO3、10%NaOH、乙醛、丙酮、氨水、斐林试剂I和Ⅱ、品红亚硫酸试剂、碘溶液、5%丙酮水溶液、5%亚硝酰铁氰化钠。
五、实验步骤与实验记录
实验内容与操作实验现象解释化学方程式
1、醇的化学性质
(1)醇钠的生成和水解:将两个干燥的试管编好号码,分别加入
1ml无水乙醇和1ml正丁醇,再加一粒黄豆大小的用滤纸擦干的金属钠,观察反应速度有何差异。等到气体放出平稳时,使试管口靠近灯焰,观察有何现象。待金属钠全部作用后,将第1号试管内溶液的一半倾入表面皿上,使多余的乙醇完全挥发(必要时将表面皿放在水浴上加热),残留在表面皿上的固体就是乙醇钠,滴2-3滴水于乙醇钠上使其溶解,然后滴一滴酚酞指示剂观察现象。
(2)醇的氧化:取三支试管,编号后各加入0.5%重铬酸钾溶液2滴和3mol·L-1 H2SO4 1滴,然后分别加入10滴95%乙醇,异丙醇和叔丁醇,将各试管摇匀,3分钟后观察。
(3)伯醇、仲醇、叔醇的鉴别——
卢卡斯试验:取三支干燥的试管,编号后分别中入5滴正丁醇、仲丁醇和叔丁醇,然后各加入15滴卢卡斯试剂,塞好管口,振荡后静置,观察反应液是否变混浊,记录反应液开始变浑浊所需的时间。
(4)与氢氧化铜的反应:于一试管中2%NaOH溶液8滴,使Cu(OH)2完全沉淀下来,将此悬浊液的一半倒入另一试管,两试管在振摇下分别加入2滴甘油和乙醇。
2、 酚的性质
(1)酚的酸性:放3滴液体苯酚于小试管中,加1ml水充分振荡得一乳浊液,然后小心滴入5%NaOH溶液至苯酚完全溶解为止。在此溶液中再加入3mol·L-1H2SO4溶液呈现酸性。
(2)与FeCl3作用:取试管4支,分别加入2%苯酚溶液,0.2%邻一苯二酚溶液,1%间苯二酚溶液、
0.5%1,2,3一苯三酚溶液1滴,摇匀。让下各管中所产生的颜色。
(3)溴代反应:取2%苯酚溶液5
滴,置于一小试管中,缓缓滴入饱和溴水10滴,不断振荡。
3、醛、酮的性质
(1)醛、酮与2,4一二硝基苯肼溶液的反应:取2支试管、各加入1ml2,4一二硝基苯肼溶液,然后分别加入3-4滴乙醛与丙酮,用力振荡。如无沉淀生成,可静置5-10分钟,必须时用玻璃棒摩擦管壁。
(2)醛与托伦试剂反应:取1ml5%AgNO3溶液置于洁净试管中,
加入1滴10%NaOH溶液,在振荡下一再一滴一滴地加入氨水至生成的沉淀刚刚溶解为止,将制得的试剂分置于两支十分干净的试管中,分别加入乙醛和丙酮3滴,摇匀后放置一分钟,如无变化可在水浴(50-60℃)加热.
(3)
与斐林试剂反应:取斐林试剂I
和II各1ml于一试管中,混和均匀后,分置于二个试管中,然后分别加入乙醛和丙酮各4滴,摇匀后,把试管放在沸水中加热3-5分钟。
(4)与品红亚硫酸试剂反应:取试管二支,各滴入10滴品红一亚硫酸试剂,在第一管加入2-3滴乙醛、第二管加入2-3滴丙酮。
(5)碘仿反应:在一小试管中,滴入2滴丙酮,加水10滴,再加入10
滴碘溶液,摇匀后,再滴加5%NaOH溶液至碘的颜色褪去为止。
(6)丙酮的检验:取一支试管,装入1滴5%的丙酮水溶液,然后加入5%亚硝酰铁氰化钠和10%NaOH溶液各2滴。
Ⅳ 鲁米诺尔试剂的化学性质
它常温下是一种黄色晶体或者米黄色粉末,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化学试剂。它的化学式是C8H7N3O2 结构式在下面的图图里面有。同时,鲁米诺又是一种强酸,对眼睛、皮肤、呼吸道有一定刺激作用。
法医学上,鲁米诺反应又叫氨基苯二酰一胼反应,可以鉴别经过擦洗,时间很久以前的血痕。生物学上则使用鲁米诺来检测细胞中的铜、铁及氰化物的存在。
Ⅵ 常用有机试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要全面的
有机溶剂是能溶解一些不溶于水的物质(如油脂、蜡、树脂、橡胶、染料等)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特点是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具有较大的挥发性,在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的性质均无改变。
有机溶剂的种类 有机溶剂的种类较多,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10大类:①芳香烃类:苯、甲苯、二甲苯等;②脂肪烃类:戊烷、己烷、辛烷等;③脂环烃类:环己烷、环己酮、甲苯环己酮等;④卤化烃类: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等;⑤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等;⑥醚类:乙醚、环氧丙烷等;⑦酯类: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丙酯等;⑧酮类:丙酮、甲基丁酮、甲基异丁酮等;⑨二醇衍生物: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等;⑩其他:乙腈、吡啶、苯酚等。
毒性 有机溶剂具有脂溶性,
Ⅶ 化学试剂相关知识的详细介绍
楼主你好:
机分析试剂: 无机分析试剂(Inorganic analytical reagent)是用于化学分析的常用的无机化学物品。其纯度比工业品高,杂质少。
有机分析试剂: 有机分析试剂(Organic reagents for inorganic analysis)是在无机物分析中供元素的测定、分离、富集用的沉淀剂、萃取剂、螯合剂以及指示剂等专用的有机化合物,而不是指一般的溶剂、有机酸和有机碱等。这些有机试剂必须要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选择性。随着分析化学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将会研制出灵敏度和选择性更好的这类试剂,如1967年以来出现的对一些金属(如碱金属、碱土金属)及铵离子具有络合能力的冠醚(Crown ether)类化合物就是这样。
基准试剂: 基准试剂(Primary standards)是纯度高、杂质少、稳定性好、化学组分恒定的化合物。在基准试剂中有容量分析、pH测定、热值测定等等分类。每一分类中均有第一基准和工作基准之分。凡第一基准都必须由国家计量科学院检定,生产单位则利用第一基准作为工作基准产品的测定标准。目前,商业经营的基准试剂主要是指容量分析类中的容量分析工作基准[含量范围为99.95%~100.05%(重量滴定)]。一般用于标定滴定液。
标准物质: 标准物质(Standard substance)是用于化学分析、仪器分析中作对比的化学物品,或是用于校准仪器的化学品。其化学组分、含量、理化性质及所含杂质必须已知,并符合规定或得公认。微量分析试剂 微量分析试剂(Micro-analytical reagent)适用于被测定物质的许可量仅为常量百分之一(重量约为1~15毫克,体积约为0.01~2毫升)的微量分析用的试剂。更多质量检测、分析测试、化学计量、标准物质相关技术资料请参考中检所标准品对照品 www.rmhot.com
有机分析标准品: 有机分析标准品(Organic analytical standards)是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组分和结构时用作对比的化学试剂。其组分必须精确已知。也可用于微量分析。
农药分析标准品: 农药分析标准品(Pesticide analytical standards)适用于气相色谱法分析农药或测定农药残留量时作对比物品。其含量要求精确。有由微量单一农药配制的溶液,也有多种农药配制的混合溶液。
折光率液: 折光率液(Refractive index liquid)为已知其折光率的高纯度的稳定液体,用以测定晶体物质和矿物的折光率。在每个包装的外面都标明了其折光率。
当量溶液: 当量溶液(Normal solution)为一升溶液中含有一克当量溶质的水溶液,即指浓度是1N的溶液。 指示剂 指示剂(Indicator)是能由某些物质存在的影响而改变自己颜色的物质。主要用于容量分析中指示滴定的终点。一般可分为酸碱指示剂、氧化还原指示剂、吸附指示剂等。指示剂除分析外,也可用来检验气体或溶液中某些有害有毒物质的存在。
试纸: 试纸(Test paper)是浸过指示剂或试剂溶液的小干纸片,用以检验溶液中某种化合物、元素或离子的存在,也有用于医疗诊断。
仪器分析试剂: 仪器分析试剂(Instrumental analytical reagents)是利用根据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原理设计的特殊仪器进行试样分析的过程中所用的试剂。
原子吸收光谱标准品: 原子吸收光谱标准品(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 standards)是在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试样分析时作为标准用的试剂。
色谱用: 色谱用(For chromatography)试剂是指用于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气液色谱、薄层色谱、柱色谱等分析法中的试剂和材料,有固定液、担体、溶剂等。
电子显微镜用: 电子显微镜用(For electron micros)试剂是在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利用电子显微镜进行研究工作时所用的固定剂、包埋剂、染色剂等的试剂。
核磁共振测定溶剂 核磁共振测定溶剂(Solvent for NMR spectros)主要是氘代溶剂(又称重氢试剂或氘代试剂),是在有机溶剂结构中的氢被氘(重氢)所取代了的溶剂。在核磁共振分析中,氘代溶剂可以不显峰,对样品作氢谱分析不产生干扰。
极谱用: 极谱用(For polarography)试剂是指在用极谱法作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时所需要的试剂。
光谱纯: 光谱纯(Spectrography)试剂通常是指经发射光谱法分析过的、纯度较高的试剂。
分光纯: 分光纯(Spectrophotometric pure)试剂是指使用分光光度分析法时所用的溶液,有一定的波长透过率,用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生化试剂: 生化试剂(Biochemical reagent)是指有关生命科学研究的生物材料或有机化合物,以及临床诊断、医学研究用的试剂。由于生命科学面广、发展快,因此该类试剂品种繁多、性质复杂。
生物碱:
生物碱(Alkaloid)为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存在于自然界(一般指植物,但有的也存在于动物)。有似碱的性质,所以过去又称为赝碱。大多数生物碱均有复杂的环状结构,氮素多包括在环内,具有光学活性。但也有少数生物碱例外。如麻黄碱是有机胺衍生物,氮原子不在环内;咖啡因虽为含氮的杂环衍生物,但碱性非常弱,或基本上没有碱性;秋水仙碱几乎完全没有碱性,氮原子也不在环内……等。由于它们均来源于植物的含氮有机化合物,而又有明显的生物活性,故仍包括在生物碱的范围内。而有些来源于天然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如某些维生素、氨基酸、肽类,习惯上又不属?quot;生物碱",所以"生物碱"一词到现在还未有严格而确切的定义。已知生物碱种类很多,约在2,000种以上,有一些结构式还没有完全确定。它们结构比较复杂,可分为59种类型。随着新的生物碱的发现,分类也将随之而更新。由于生物碱的种类很多,各具有不同的结构式,因此彼此间的性质会有所差异。但生物碱均为含氮的有机化合物,总有些相似的性质,如: 1) 1)形态:大多数生物碱是结晶形固体;有些是非结晶形粉末;还有少数在常温时为液体,如烟碱(Nicotine),毒芹碱(Coniine)等。 2)颜色:一般为无色。只有少数带有颜色,例如小 碱(Berber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蛇根碱(Serpentine)等均为黄色。 3)味感:不论生物碱本身或其盐类,多具苦味,有些味极苦而辛辣,还有些刺激唇舌的焦灼感。 4)酸碱反应:大多呈碱性反应。但也有呈中性反应的,如秋水仙碱;也有呈酸性反应的,如茶碱和可可豆碱;也有呈两性反应的,如吗啡(Morphine)和槟榔碱(Arecaadine)。 5)溶解度:大多数生物碱均几乎不溶或难溶于水。能溶于氯仿、乙醚、酒精、丙酮、苯等有机溶剂。也能溶于稀酸的的水溶液而成盐类。生物碱的盐类大多溶于水。但也有不少例外,如麻黄碱(Ephedrine)可溶于水,也能溶于有机溶剂。又如烟碱、麦角新碱(Ergonovine)等在水中也有较大的溶解度。 6)旋光性:大多数生物碱含有不对称碳原子,有旋光性,多数呈左旋光性。只有少数生物碱,分子中没有不对称碳原子,如那碎因(Narceine)则无旋光性。还有少数生物碱,如烟碱,北美黄连碱(Hydrastine)等在中性溶液中呈左旋性,在酸性溶液中则变为右旋性。 7)挥发性:在常压时绝大多数生物碱均无挥发性。直接加热先熔融,继被分解;也可能熔融而同时分解。只有在高度真空下才能因加热而有升华现象。但也有些例外,如麻黄碱,在常压下也有挥发性;咖啡因在常压时加热至180。C以上,即升华而不分解。生物碱大都用于医药治疗及研究。少数品种用于分析[如白路新(Brucine)测定硝酸盐]或作为对比样品。 生物碱一般性质较稳定,在贮存上除避光外,不需特殊贮存保管。
Ⅷ 常用化学药品的性状(方方面面)!
无机部分
硫化氢
(一)理化性状和用途
无色有臭蛋气味的可燃气体。易溶于水。自然点:246℃,爆炸极限;4.3-46%。硫化氢很少用于生产,一般作为化学反应或蛋白质自然分解产物而存在于多种生产过程中以及自然界中。凡含硫的有机物发酵腐败均产生硫化氢。含硫石油开采和提炼、人造丝、鞣革等生产过程都有硫化氢产出。
(二)毒性
硫化氢是强烈的刺激神经的毒物,可引起窒息。对粘膜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最高容许浓度10mg/m3
(三)短期过量暴露的影响
吸入:鼻烟部灼热感,咳 、胸闷、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意识模糊或出现昏迷。暴露于1000mg/m3以上时,可发生“电击样”中毒,瞬间内呼吸停止但心脏可仍搏动数分钟。
眼睛接触:出现畏光、流泪、眼刺疼(浓度为16-32mg/m3以上时)。暴露于200-300mg/m3时,还可有眼睑痉挛、视力模糊等症状。
(四)长期暴露的影响
长期接触低浓度硫化氢,可致嗅觉减退。暴露于100mg/m3以上浓度时可能引起肺部损害。
(五)火灾和爆炸
本品极易燃,严禁明火、火花和吸烟。其蒸汽与空气混合物具有爆炸性。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有毒气体。生产场所应有防爆装置。
(六)化学反应性
与金属离子反应生成盐,对铁等金属有极强的腐蚀性。与氧化剂反应很剧烈,易起火或爆炸。
(七)人身防护
吸入:如气体浓度不明或超过暴露限值时应佩戴氧气呼吸器或有灰色色标滤毒罐的防毒面具。
眼睛:戴化学防护镜。
(八)急救
吸入:救护者应佩戴好供氧呼吸器,将患者安全地移至新鲜空气处。如患者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硫化氢剧毒,不宜进行口对口呼吸,以压胸法为宜,应坚持2小时以上。
眼睛:使眼睑张开,用生理盐水或1-3%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患眼。
(九)储藏和运输
防火、冷藏、密闭。
(十)安全和处理
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密闭、通风、排毒。处理污水池、纸浆池时应先查清该处是否有硫化氢气体存在。如果存在,应先进行局部通风换气之后再进行工作。含硫化氢的废气排放应遵守环境保护法规。
氨
(一)理化性状
无色气体,具有很刺激性臭味。蒸气密度:0.6,沸点:-33.35℃,自燃点:651.22℃,易溶于水。在醇中溶解中等。爆炸极限:16~25%。
(二)毒性
高浓度时,对粘膜和皮肤有碱性刺激及腐蚀作用。
最高容许浓度:30mg/m3
(三)短期过量暴露
吸入:大量吸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胸闷、呼吸困难,出现紫绀,严重者发生肺水肿、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500ppm浓度下,五分钟可死亡。
眼睛接触:液氨或高浓度氨气可致灼伤。
皮肤接触:液氨可致灼伤。
(四)长期暴露的影响
长期低浓度接触氨气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五)火灾和爆炸
氨或空气与氨混合物遇火能爆炸,遇热放出氨和氮及氮氧化物的有毒烟雾。本品可燃,应严禁烟火和吸烟。着火时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灭火。
(六)人体防护:
吸入: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带防毒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佩带呼吸器。
眼睛: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皮肤:穿戴工作服、手套。
(七)急救:
吸入:迅速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维护呼吸、循环功能。
眼睛:立即用流动清水或凉开水冲洗至少10分钟。
皮肤: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30分钟。误服者给饮牛奶。一切患者应请医师协同处理。
(八)泄漏处理要点
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至上风处,并隔离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现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溶解,然后抽排,室内通风。
二 氧 化 硫
(一)理化性状和用途
无色气体,有刺激性臭味。密度:2.3,沸点:-10℃。用于制造硫酸、亚硫酸盐、硫酸盐以及某些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漂白纸浆、精炼石油等。
(二)毒性
属中等毒类。本品易被粘膜的润湿表面所吸收而生成亚硫酸,一部分进而氧化为硫酸。因此它对呼吸道及眼睛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最高容许浓度:15 mg/m3
(三)短期过量暴露的影响
吸入:吸入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引起咳嗽、鼻、咽喉部烧灼样痛,声音嘶哑甚至呼吸短促。吸入极高浓度时,可立即引起反射性声门痉挛而致窒息。
眼睛接触:可引起流泪、畏光、眼灼疼。液体二氧化硫溅入眼内可立即引起角膜浑浊,造成班翳(yi翳子:眼角膜上的所生屏蔽视线的白斑)。
皮肤接触:液体沾染皮肤,造成皮肤灼伤、起泡、肿胀、坏死。
(四)长期暴露的影响
长期吸入低浓度二氧化硫,可有头昏、头痛、无力、干咳、恶心、失眠、嗅觉和味觉减退等症状。长期接触者还可引起肺气肿,牙齿酸蚀症和慢性鼻炎等。
(五)火灾和爆炸
本品不燃,也不助燃。
(六)化学反应性
本品溶于水成为酸。潮湿二氧化硫具有强腐蚀性,能腐蚀金属。但干燥时,其腐蚀作用不大。
(七)人身防护
吸入:如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过暴露限值时应佩戴有黄色色标滤毒盒(罐)的防毒面具。
眼睛:带化学防溅眼镜。
皮肤:戴防酸手套,穿工作服和工作鞋。工作场所应有可用的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八)急救
吸入:将患者移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温、安静,必要时吸氧。
眼睛:用大量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彻底冲洗。
皮肤: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20分钟。
(九)储藏和运输
储于钢瓶。包装号为1。
(十)安全和处理
生产使用本品过程需要密闭,并加强通风。发生泄漏时应迅速撤离现场,戴供气式呼吸器,将损漏钢瓶转移至安全场所。工业废气中的本品应设法回收及综合利用。
二氧化氮
(一)理化性状和用途
红棕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常温下与四氧化二氮混合存在,高温下是二氧化氮。密度:1.58,用于生产硝酸、苦味酸、消化纤维等。
(二)毒性
属中等毒类。有很强的氧化作用。急性中毒主要引起肺水肿,可致死亡。
最高容许浓度:15 mg/m3
(三)短期过量暴露的影响
吸入:暴露于70mg/m3 浓度时产生呼吸道粘膜的刺激作用,咽喉痛、咳嗽;暴露于140mg/m3 浓度时可引起支气管炎和肺炎;暴露于220~290mg/m3 浓度时可致肺水肿;吸入146mg/m3很快死亡。
眼睛接触:刺激眼睛。
(四)长期暴露的影响
长期接触低浓度二氧化氮能引起慢性咽喉炎、支气管炎及神经衰弱等症状。
(五)火灾和爆炸
本品不然,但可助燃,不可与助燃物质放在一起。
(六)化学反应性
本品为强氧化剂,与可燃性、还原性物质反应剧烈。
(七)人身防护
吸入:如气体浓度超过暴露限值时应佩戴有黄色色标滤毒盒(罐)的防毒面具。
眼睛:带化学防护镜。
皮肤:使用防酸手套、工作服和工作鞋。工作场所应有可用的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八)急救
吸入:将患者移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密切观察24小时以上。观察期间应静卧休息,适当保温、镇静。观察到48小时时仍无肺水肿方可活动。
眼睛:被污染时可用水冲洗。
(九)储藏和运输
阴凉处储藏。包装号为1(不锈钢包装),运输时防震。
(十)安全和处理
产生二氧化氮的过程要密闭,通风排气,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具。含二氧化氮的废气排放前要经过处理,遵守环境保护法。
硫 酸
(一)理化性状和用途
无色油状腐蚀性液体,有强烈的吸湿性。密度:1.8,熔点10.4℃,沸点: 280℃。用于制造硫酸铵、磷酸、硫酸铝合成药物、合成染料、合成洗涤剂合金属酸洗剂。
(二)毒性
属中等毒类。对皮肤粘膜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最高容许浓度:2 mg/m3
(三)短期过量暴露的影响
吸入:吸入高浓度的硫酸酸雾能上呼吸道刺激症状,严重者发生喉头水肿、支气管炎甚至肺水肿。
眼睛接触:溅入硫酸后引起结膜炎及水肿,角膜浑浊以至穿孔。
皮肤接触:局部刺痛,皮肤由潮红转为暗褐色。
口服:误服硫酸后,口腔、咽部、胸部和腹部立即有剧烈的灼热痛,唇、口腔、咽部均见灼伤以致形成溃肠,呕吐物及腹泻物呈黑色血性,胃肠道穿孔。口服浓硫酸致死量约为5毫升。
(四)长期暴露的影响
长期接触硫酸雾者,可有鼻粘膜萎缩伴有嗅觉减退或消失、慢性支气管炎和牙齿酸蚀等症状。
(五)火灾和爆炸
本品虽不燃,但很多反应却会起火或爆炸,如与金属会产生可燃性气体,与水混合会大量放热。着火时立刻用干粉、泡沫灭火等方法。
(六)化学反应性
本品为强氧化剂,与可燃性、还原性物质激烈反应。
(七)人身防护
吸入:硫酸雾浓度超过暴露限值,应佩戴防酸型防毒口罩。
眼睛:带化学防溅眼镜。
皮肤:戴橡胶手套,穿防酸工作服和胶鞋。工作场所应设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八)急救
吸入: 将患者移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有呼吸道刺激症状者应吸氧。
眼睛:张开眼睑用大量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彻底冲洗。
皮肤:用大量清水冲洗20分钟以上。
口服:立即用氧化镁悬浮液、牛奶、豆浆等内服。
注:所有患者应请医生或及时送医疗机构治疗。
(九)储藏和运输
与可燃性和还原性及强碱物质分开。
包装号为5(甲)、8(甲)(十)。
(十)安全和处理
注意对硫酸雾的控制,加强通风排气。车间内要有方便的冲洗器具。
注:在稀释酸时决不可将水注入酸中,只能将酸注入水中。
氯
(一)理化性状和用途
黄绿色气体或(在压力下)琥珀色液体,有辛辣气味,易溶于水中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密度:2.5,能沿地面扩散。用于生成氯化物、农药、致冷剂、漂白剂。还用来清洁水质、污水消毒、食品处理。
(二)毒性
对人有强烈的刺激性。
最高允许浓度:1.0 mg/m3 (0.34ppm)
(三)短期过量暴露的影响
吸入:严重刺激鼻、喉和上呼吸道。症状包括:鼻部发痒(0.2ppm)、咽喉干燥、咳嗽和呼吸困难(1.0ppm)。呼吸短促、头痛(超过1.33ppm),强烈窒息、胸痛和呕吐(超过30ppm)。严重暴露导致:支气管炎、肺水肿、死亡(超过1000ppm)。
眼睛接触:对眼睛有严重刺激、气体导致刺痛、灼伤感并流泪。液体导致灼伤,永久性伤害可能失明。
皮肤接触:对皮肤有严重刺激,高浓度气体导致皮肤灼伤、渴感、腹部痉挛、恶心。
(四)长期暴露的影响
影响呼吸道,刺激鼻部,腐蚀牙齿珐琅质。
(五)火灾和爆炸
氯能助然,因此具有严重着火危险,可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氯气能聚集在地层区域。
(六)化学反应性
化学性质极为活泼。与下列物质能起剧烈反应:许多可燃性物质及包裹水在内的其他化学物质;与碳氢化合物、某些金属粉末、含氮化合物猛烈反应;当水存在时,能腐蚀大多数金属。
(七)人身防护
吸入:如气体浓度不明或超过暴露限值时,应佩戴有黄色色标滤毒盒(罐)的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
眼睛:带化学防溅护目镜。如需要还要戴用防毒面罩。
皮肤:使用手套、工作服和工作鞋。合适的材料是聚氯乙烯。工作场所应有可用的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八)急救
吸入: 救护前应确保自己安全。脱离生产线或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避免口对口接触。如心脏停止跳动应立即使用心肺复苏术。可由受过训练的人给氧。
眼睛:使眼睑张开,用微温的缓慢的流水冲洗患眼约30分钟,勿使污水进入未受伤的眼睛。
皮肤:用微温的缓慢的流水冲洗患处至少20分钟,在流水下脱去受污染的衣服。
口服:用水充分清洗口腔,给患者饮水约250毫升,不可催吐,如呕吐发生应漱口并重复给水。
注:一切患者应请医生治疗。
(九)储藏和运输
储藏于专用钢瓶内,重复放置以保证安全,储藏地方应阴凉(温度低于50℃),干燥,远离可燃物、火源和禁忌物。运输气瓶时,应遵守危险品运输规定。
包装号为1
(十)安全和处理
只有受过训练的人才能进行进行清理工作。提供良好的通风设备。穿戴防酸的防护服装和呼吸器。先用稀碱水中和再用特大量的水冲洗碱液。处理工作应遵守环境保护法规。
硝 酸
(一)理化性状和用途
无色液体,易挥发有刺激性。浓硝酸(98%)在空气中有“发烟”现象,此烟为五氧化二氮即硝酐,在空气中与水汽形成硝酸雾,不久即分解,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氮。工业硝酸常呈黄色,是溶有二氧化氮之故。浓硝酸加热时有硝酸蒸汽,密度:2.2,不久也分解,主要成为二氧化氮。用于制造氮肥、黄色炸药、药品。也用作工业上的酸洗剂及试剂。
(二)毒性
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最高容许浓度:5 mg/m3 (以NO2计)
(三)短期过量暴露的影响
吸入:吸入硝酸气雾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
眼睛接触:硝酸液溅入眼内,可产生化学灼伤。
皮肤接触:硝酸液接触皮肤,可引起化学灼伤。皮肤灼伤后呈黄色逐渐变为褐色最后呈黑色。
(四)长期暴露的影响
长期吸入低浓度硝酸气雾。,能引起牙齿酸蚀症及慢性阴塞性肺病。
(五)火灾和爆炸
火灾危险性极大,氧化力强,与还原剂反应时可引起火灾和爆炸。
(六)化学反应性
硝酸是强氧化剂,可使许多有机物氧化而焦化。
(七)人身防护
吸入:工作环境中硝酸气雾超过暴露限值时应佩戴有黄色色标滤毒盒(罐)的防毒面具。
眼睛:带化学防溅眼镜。
(八)急救
吸入: 将患者移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温、安静,必要时吸氧。
眼睛: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20分钟。
皮肤:迅速脱去污染衣服,用大量清水冲洗污染皮服皮肤。然后用5%碳酸氢钠溶液湿敷。
(九)储藏和运输
将硝酸储存于密闭的容器内,放置于有通风设备的阴凉地方,远离禁忌物和工作场所。存放场所应有防酸地面和排水设施。包装号为5。
(十)安全和处理
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和有效的防护用品,备有硝酸吸着物,以抑止溢泄。用苏打粉或石灰中和残剩物质,处理的肥料可在指定地点深埋,遵守环境保护法。
盐 酸
(一)、理化性状和用途
透明或黄色冒烟液体,蒸气有强烈刺激味。沸点:110℃,蒸气密度:1.3,易溶于水,用于油井活化剂、矿石还原剂,食品处理剂、清洁剂、锅炉除垢剂及化学中间体。
(二)、毒性
对皮肤和黏膜有较强刺激腐蚀作用。
最高允许浓度:15mg/m3。(10.2ppm)
(三)、短期过量暴露的影响
吸入;蒸气和烟雾能刺激鼻、喉和上呼吸道,导致咳嗽、鼻和牙龈出血,严重暴露能腐蚀鼻、喉和造成肺水肿。
眼睛接触:导致刺激、严重灼伤和失明。
皮肤接触:浓溶液(大于38%)导致严重灼伤。
口服:口腔、胃和食道会严重灼伤,导致恶心、呕吐、腹泻、虚脱并可能死亡。
(四)、长期暴露的影响
蒸气能腐蚀牙齿,使鼻和牙龈出血,产生持续性支气管炎。皮肤长期接触稀溶液会发炎。
(五)、火灾和爆炸
不燃烧。用喷水来冷却容器有助于防止爆裂和减少蒸气。
(六)、化学反应性
与强碱类(如氢氧化钠)起激烈反应,与硫化物、磷化物、氰化物、乙酯基化合物、氟化物、硅化物和碳化物起反应,释放出易燃和有毒的气体,与氧化剂(如过氧化物)能起激烈反应。
(七)、人身防护
吸入:如蒸气或烟雾浓度不明或暴露限值,应戴有黄色色标滤毒罐(盒)的防毒面具。
皮肤;需要使用手套、工作服和工作鞋。合适的材料是天然橡胶。在高度暴露的环境下应穿防酸工作服,工作场所应备有5%碳酸氢钠溶液的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眼睛:如需要应戴用面罩。
(八)、急救
吸入:脱离盐酸产生源或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如患者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避免口对口接触。
眼睛接触;使眼睑张开,用生理盐水或微温的缓流的流水冲洗患眼20分钟。
皮肤接触;用微温的缓流的流水冲洗患处至少20分钟,在流水下脱去污染的衣服。
口服;用水充分漱口,不可催吐,如可能给患者饮水约50毫升。如呕吐自然发生,应使患者身体前倾重复给水,一切患者都应请医生治疗。
(九)储藏和运输
将盐酸储藏于密封容器内,放置于有通风的阴凉地方,远离有禁忌物和工作场所。存放地方应有防酸地板和良好的排水设施。配制溶液时应缓慢地将酸倒入水中以防溅出和起泡。包装号5、8。
(十)、安全和处理
提供良好的通风设备、使用良好的防护服装和呼吸器。应避免泄漏,使用合适的盐酸吸着物来抑制溢泄,用苏打粉或石灰中和残剩物质,处理废料可在指定地点深埋,遵守环境保护法规。
高锰酸钾
Ⅸ 化学试剂分析纯硫酸的性质
分析纯硫酸
浓度为95.5%
密度1.835g/cm³
还有,硫酸是甜的
有碳化的能力,脱水性
强氧化性
难挥发(意义不大,分析纯是用来做药品分析的)
不过其实没什么用,分析纯度的浓硫酸除非是用来检测某些物质的含量
一般都是作为一种辅助的反应试剂的,所以对性质要求不高,一般脱水性和配合浓硝酸的氧化性
Ⅹ 各种化学试剂的性质
化氢酶一分钟能催化分解500万个过氧化氢分子;3)大多数酶的催化反应都在常温常压下进行。高温反要引起酶的破坏;4)酶的催化作用易受环境中PH值的影响。 至今已发展一、二千种的酶,它们的催化反应过程多种多样。根据催化反应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六类:1)氧化还原酶(Oxido-rectase);2)转移酶(Transferase);3)水解酶(Hydrolase);4)裂合酶(Lyase);5)异构酶(Isomerase);6)连接酶(Ligase)。 酶在生理学、医药、农业、工业等方面都有重大意义。酶制剂的品种日新月异,应用也日益广泛。 酶的性质不很稳定,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被破坏,丧失活力。要较好地保存,关键在于水分和温度,水分越高,越不稳定;温度越高,越易被破坏。一般需在低温处(+4。C以下,有的要求在-20。C以下)保存,但即使干燥冷藏,长期贮存后仍能逐渐降低或丧失其活性而变质。所以酶制剂大多规定一定的贮存期。甘油酯及磷脂
1)甘油酯(Glyceride)通常是指甘油和脂肪酸(饱和的和不饱和的)经酯化所生成的酯类,根据结合脂肪酸的分子数目可分为甘油一脂肪酸酯C3H5(OH)2(OCOR),甘油二脂肪酸酯C3H5(OH)(OCOR)2和甘油三脂肪酸酯C3H5(OCOR)3。高碳数的脂肪酸甘油酯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的组织中。 甘油酯是中性物质,不溶于水,能溶于有机溶剂,能被氢氧化钠水解,水解后生成脂肪酸的钠盐和甘油。 多数甘油酯性质稳定,在正常贮存中不易发生变质。
2) 磷脂(Phoxpholipid)为含一分子或多分子磷酸基团的类酯状物质,是生物体内主要成分,存在于脑、肝、蛋黄和大豆等组织中参加生化活动,磷脂中主要有卵磷脂和脑磷脂。 磷脂极易溶于有机溶剂(乙醚、苯、三氯甲烷等),部分溶于乙醇,极难溶于丙酮和乙酸乙酯。所有磷脂有亲水胶体的特性,接触水时就膨胀。易被碱性甚至被酸性的水溶液所水解。 磷脂在工业上广泛的用于乳化剂,脑磷脂可用于肝功能试验。科学上主要用于生化研究。 磷脂的理化性质不稳定,受潮受热易分解变质。大多数磷脂应防潮、冷冻保存。碱基、核苷及核苷酸
碱基(Base)是核酸水解所产生的含氮杂环化合物。主要是嘧啶或嘌呤的衍生物。 核苷(Nucleoside)是由碱基、戊糖(D-核糖或2-脱氧-D-核糖)组成的化合物。通常为无色结晶,熔点较高,大多易溶于热水,在冷水中较难溶解。核苷酸(Nucleotide),是由核苷、磷酸组成的化合物,是核算的组成单位,可有核酸水解而得,也可以单体形式存在于生物体内。通常为无色结晶,熔点甚高,熔化前就可能分解。溶于水,但不溶于有机溶剂。除5^-鸟嘌呤核苷酸和肌苷酸有鲜味外,其它核苷酸均有酸味。 核苷及核苷酸少数品种用于食品工业及医药外,大多品种用于生化合成及研究。 核苷及核苷酸品种繁多,要求不一,稳定性各异,一般以防潮、阴凉或冷冻处保存为宜。多肽物质
多肽(Polypeptide)是由很多分子的氨基酸通过酰胺键(即肽键)缩合而成的化合物,一般以10个以上氨基酸分子缩合的称为多肽(也有3个以上氨基酸分子缩合称为多肽的)。由蛋白质水解制得,也可人工合成。 多肽大多性质不稳定,长期贮存宜防潮,放在4。C以下的地方。蛋白质
蛋白质(Protein)是细胞组成的基本物质,为各种α-氨基酸借酰胺键(即肽键)连接起来,形成一类高分子量多肽(蛋白质与多肽至今还没有明确的界线)。分子量很大可以达到数百万,甚至在千万以上,结构复杂,官能团性质多样。少数蛋白质已可以制成结晶状态。多数蛋白质可溶于水,而生成胶体溶液。不过,各种蛋白质的性质不同,在溶剂中溶解度也会不同。蛋白质的水溶液,振摇后能产生肥皂样的泡沫。一般煮沸蛋白质的水溶液,蛋白质即被凝固,浓乙醇也会使蛋白质凝固。蛋白质一般不溶于有机溶剂。蛋白质可以酶解或水解成为氨基酸。 蛋白质易受潮受热而分解、发霉、变质,一般均应防潮,对一些极易受温度影响而变质的蛋白质制品,需贮存于4。C的冷冻处。激素及甾族化合物
激素(Hormone)前称荷尔蒙,此词来源于希腊语,有刺激兴奋的意义。激素具有能维持动物体内各种生理机能活动和代谢过程的协调,以及促进生长和繁殖等作用。 激素在化学结构上可分为三大类:1)含氮激素,包括氨基酸衍生物(如甲状腺素等),蛋白质类化合物(如胰岛素等),胺类衍生物(如肾上腺素等);2)在族化合物,主要是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3)前列腺素,是不饱和脂肪酸类。最初,激素都由生物体内提取,现在大多数激素的化学结构都已知道,而且还可以人工合成。 对激素原来只限于动物,目前已发展到植物,称为植物激素(Plant hormone),也有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如脱落酸、赤霉素等。植物激素绝大部分是从微生物或动物的尿中分离出来,而其结构及化学活性也简单得多。甾族化合物(Steroid),又称类固醇,范围很广,如胆甾醇、麦角甾醇,胆酸、维生素D、雄性激素、雌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皂素等均为甾族化合物,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中。 激素与甾族化合物品种很多,在贮存上,一般需防潮避光。对有些激素,特别对蛋白质一类的激素,还需在4。C以下冷冻保存。维生素及辅酶
维生素(Vitamin),旧称维他命(一般在维生素后另加拉丁字母A、B、C、D……等字母,这仅表明是被发现的先后,与其结构无关,目前有些已改用化学名)。维生素为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大致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前者能溶于脂肪,如A、D、E、K维生素等,后者能溶于水,如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B族维生素包括B1、B2、B6、B12、烟酸、叶酸、泛酸、胆碱等,它们大多数是某些辅酶的组成部分。现在许多维生素都可人工合成。 辅酶(Coenzyme),是某些酶催化作用中所必需的非蛋白质小分子有机物质。同辅基的区别是,通常与酶蛋白没有紧密结合。许多辅酶是维生素的衍生物,有些辅酶(如辅酶Ⅰ、Ⅱ等)可改用化学名。 维生素及辅酶,化学结构各异、物理性状不一。有些纯的维生素及辅酶需要避光冷藏。培养基
培养基(Medium)是供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组织生长和维持用的人工配制的养料,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和水等。有的培养基还含有抗菌素和色素。按所用原料不同,可分为两类:应用肉汤、马铃薯汁等天然成分配制的,称为天然培养基;应用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