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化学当中怎么判断溶液

化学当中怎么判断溶液

发布时间:2022-06-25 05:45:02

① 判断液体是否是溶液的条件用初中化学知识解答

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被分散的物质(溶质)以分子或更小的质点分散于另一物质(溶剂)中.判断其是否是溶液看起是否是稳定的混合物,即防置一段时间会不会发生变化,会不会产生沉淀或是气体或是悬浮物,若产生了,则不是溶液

化学反应中怎么区分溶质与溶液啊

物质叫什么就可以判断了,比如氢氧化钠溶液,那么氢氧化钠就是溶质喽,题目会明确说明的,比如说求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质就是硫酸了,沉淀当然不能算了,算质量分数一般都是一种物质的,在一些化学题中有很反应物,最后让你算反应完的溶质质量分数,其实这样的题目有个普遍的规律,经过各个反应后,就只有一中溶质了,(当然除水了)其他的不是气体就是杂质不算了

③ 化学中要怎么看什么是溶质什么是溶液溶质和溶液一定反应物或生成物么

如:将足量的锌放入稀硫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质是硫酸锌,溶剂是水,形成的是硫酸锌溶液.因为:Zn+H2SO4==ZnSO4+H2↑
再如: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质是硫酸钠,溶剂是水,形成的是硫酸钠溶液.因为CuSO4+2NaOH==Na2SO4+Cu(OH)2↓
所以化学中一般溶剂是水,所以反应生成的水在计算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时,必须要加进去的,生成的水也是溶剂.不过有水生成或有水参与的反应算所得溶液质量往往用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减去没有参与反应的固体、生成的沉淀或气体的质量.这样的溶液质量也就包括了反应生成的水.

④ 化学 溶液区分

1,加入石蕊溶液,变红的是盐酸,变蓝的是氢氧化钙.
2,加入酚酞,无现象的是盐酸,变红的是氢氧化钙.
3,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pH7的是氢氧化钙.
4,加入Na2CO3溶液,产生气体的是盐酸,产生沉淀的是氢氧化钙.Na2CO3+2HCl=2NaCl+CO2↑+H2O,Ca(OH)2+Na2CO3=CaCO3↓+2NaOH
5,加入适量铁粉,产生气体的是盐酸,无现象的是氢氧化钙.Fe+2HCl=FeCl2+H2↑
6,通入适量CO2,无现象的是盐酸,产生沉淀的是氢氧化钙.Ca(OH)2+CO2=CaCO3↓+H2O
7,加入稀氯化铜溶液,无现象的是盐酸,产生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钙.CuCl2+Ca(OH)2=Cu(OH)2↓+CaCl2
8,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盐酸,无现象的是氢氧化钙.AgNO3+HCl=AgCl↓+HNO3

⑤ 化学怎样判断溶液颜色怎样判断沉淀颜色

1、判断溶液颜色要记住几种特殊物质的颜色

Fe3+黄色

Fe2+浅绿色

Cu2+蓝色

MnO4-紫红色

2、判断沉淀颜色常见溶液的颜色 CU2+蓝色(稀)绿色(浓) FE3+黄色 FE2+浅绿 MNO4-紫色,紫红色
沉淀的颜色 MG(OH)2 、AL(OH)3 、AGCL、BASO4、BACO3、BASO3、CASO4等均为白色沉淀 CU(OH)2蓝色沉淀 FE(OH)3红褐色沉淀 AGBR淡蓝色 AGI 、AG3PO4黄色。

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

常见物质的颜色和状态 :

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5)化学当中怎么判断溶液扩展阅读:

就是根据药物与化学试剂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所产生的颜色、沉淀、气体、荧光等现象,鉴别药物真伪的方法。方法:

(1)呈色反应鉴别法:系指供试品溶液中加入适当的试剂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易于观测的有色产物.

(2)沉淀生成反应鉴别法

(3)荧光反应鉴别法

(4)气体生成反应鉴别法等等。

⑥ 化学 区分溶液 (8种方法)

1,加入石蕊溶液,变红的是盐酸,变蓝的是氢氧化钙.
2,加入酚酞,无现象的是盐酸,变红的是氢氧化钙.
3,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pH<7的是盐酸,>7的是氢氧化钙.
4,加入Na2CO3溶液,产生气体的是盐酸,产生沉淀的是氢氧化钙.Na2CO3+2HCl=2NaCl+CO2↑+H2O,Ca(OH)2+Na2CO3=CaCO3↓+2NaOH
5,加入适量铁粉,产生气体的是盐酸,无现象的是氢氧化钙.Fe+2HCl=FeCl2+H2↑
6,通入适量CO2,无现象的是盐酸,产生沉淀的是氢氧化钙.Ca(OH)2+CO2=CaCO3↓+H2O
7,加入稀氯化铜溶液,无现象的是盐酸,产生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钙.CuCl2+Ca(OH)2=Cu(OH)2↓+CaCl2
8,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盐酸,无现象的是氢氧化钙.AgNO3+HCl=AgCl↓+HNO3

⑦ 初中化学: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反应后该如何分辨溶质、溶剂和溶液

一般方程式中的溶剂都是水(因为
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不指明溶剂的情况下溶剂都是水)而溶质则根据题来判断了,反应后能溶于水的生成物一般就是溶质,如果能溶于水的反应物有剩余的话,也是溶质,但是初中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出现

⑧ 怎么区分化学方程式溶质和溶液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后溶液应该看方程式的右边
而反应前的溶质应该看方程式的左边
具体要看题目:例如上题,稀盐酸里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指的是稀盐酸内的hcl,这里说的稀盐酸是反应前的溶液
而碳酸是生成物,所以溶质应该看方程式右边
由于加入苏打后,质量减少了2.2g,这个质量就是co2的质量,据此计算

⑨ 初中化学:怎样判断溶液是 什么溶液和溶液呈什么性

你是指酸性和碱性吗?
初中的话对于酸而言一定显酸性,对于碱而言一定显碱性。
对于盐来说,因为盐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所以可以大概总结出谁强显谁性的规律
如碳酸钠na2co3
naoh是强碱,h2co3是弱酸,所以na2co3为碱性我们叫它强碱弱酸盐
又如na2so4
naoh是强碱,h2so4是强酸,所以na2so4为中性,我们叫它强碱强酸盐
强碱弱酸显碱性,强酸弱碱显酸性,强碱强酸显中性。

⑩ 化学中浓溶液和稀溶液是如何区分的

化学中稀溶液和浓溶液区分是通过质量分数或者浓度来判断的,往往物质不同,那么对应溶液的稀或浓的判断标准不一样,例如硫酸的质量分数超过70%为浓溶液,硝酸则为65%。


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被分散的物质(溶质)以分子或更小的质点分散于另一物质(溶剂)中。物质在常温时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因此溶液也有三种状态,大气本身就是一种气体溶液,固体溶液混合物常称固溶体,如合金。一般溶液只是专指液体溶液。液体溶液包括两种,即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溶液和不能导电的非电解质溶液。所谓胶体溶液,更确切的说应称为溶胶。其中,溶质相当于分散质,溶剂相当于分散剂。在生活中常见的溶液有蔗糖溶液、碘酒、澄清石灰水、稀盐酸、盐水、空气等。

溶液: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组成成分:

1.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 (例如:用盐和水配置盐水盐就是溶质)

2.溶剂: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例如:用盐和水配置盐水'水就是溶剂)

3.两种溶液互溶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溶剂,量少的一种叫溶质 。


溶液性质:

1.均一性:溶液各处的密度、组成和性质完全一样;

2.稳定性:温度不变,溶剂量不变时,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透明);

3混合物: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溶液分类: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不能继续被溶解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可以继续被溶解的溶液。


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互相转化:

不饱和溶液通过增加溶质(对一切溶液适用)或降低温度(对于大多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溶质适用,反之则须升高温度,如石灰水)、蒸发溶剂(溶剂是液体时)能转化为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通过增加溶剂(对一切溶液适用)或升高温度(对于大多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溶质适用,反之则降低温度,如石灰水)能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阅读全文

与化学当中怎么判断溶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