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请问环境评估报告如何写
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
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目的:了解自己所在地出现的环境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时间:5月1日——5月3日
地点xxxxx
调查人:x x x
指导教师:xxx
调查对象:xxxx、本地环境
人类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时,必然会造成一些环境问题的出现。此时,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等有害物质,便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经调查,发现本地的工厂,废水、废气、废渣任意排放到大气,江河里。村民们更加没有环保意识、乱施用农用、乱扔垃圾、塑料瓶、生产、生活排放大量污染物,固体废弃物。造成垃圾成堆,苍蝇满天飞。
对清澈见底的流水转变成浑浊、发嗅的嗅水沟,我深有感慨。
二十年代洗米洗菜,六十年代鱼虫绝代,七十年代河水泛滥,原本蔚蓝的天空,被浑浊的灰色所代替,原本“桃花流水劂鱼肥”的河水被发臭的水沟所代替;原本撑起的一把把绿色大伞,被人们以愚昧的思想,锋利的斧子所砍掉。面对这样的惨状,我国政府近几年也大力抓好环境保护工作,例如,对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利用,每天做好空气质量日报,禁止农民乱施农药,提倡使用可降解塑料袋……然而,人们的愚昧、无知,总是一味地追求经济的一时发展,为了眼前的利益,烟囱个个“吐黑烟”随处可见,树叶片片“缺了补”枯枝败叶,原本清脆的鸟儿叫声,也已经销声匿迹了。人们的所作所为不但危及着幼小的生灵们,连人类自己也自食其果。倘若人们不行动起来,我想过不了多久,人们所面临的环境将一片黯然失色。
人们不可以以“先污染,后治理”的想法,来保护环境,作为一个环保者,我想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一、 经常对人们做一些环保知识宣传
二、 禁止农民们乱施用农药
三、 少用一次性筷子快餐盒,减少资源浪费
四、 多植树种草,禁止乱扔垃圾
五、 对有些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工厂,加以制止,必要时处以罚款,以刺激其环保意识
❷ 怎样研究一个问题的可行性,创造性
一、写一下开题报告:为什么选这个探究性问题,背景介绍,可行性分析,研究意义分析、研究进度安排中期汇报:进度汇报、经验教训总结、下阶段目标结题报告:数据、图表、结论、分析、社会意义下文转载供参考:初中化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经济的全球一体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的更新和膨胀,使人们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终结性学习正被终身学习所替代。第三次全教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精神。”探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化学学科中的探究性实验更是体现探究性学习精髓的一种有效途径。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课题组提出了“关于中学化学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旨在将学习地看作是独立获得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掌握探究思维的方法。这种学习过程是有意义的学习过程,符合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活动规律。(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1)从教育学理论角度看,学生学习的成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性)和内心体验(创新性),课堂教学中,在确立教师指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要的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获取和知识应用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2)从认识理论角度看,每个人的社会化过程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中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人一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但一个人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和变化。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是学校教育追求的最高目标之一。(3)从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角度看,建构主义认为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问题、设计方案,通过主体性的探索,研究求得问题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养成自主探索创新的意识和习惯。(三)研究目标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假设课堂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分析讨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课内与课外探究性学习的整合:在课外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带有浓郁色彩的“发展兴趣、深入实际、自主探究”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四)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相同课题或相近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查阅、学习和研究。(2)个案研究法。教学研究以两个班级分别作为对照班和实验班,能力各方面作比较、归纳、总结。(3)行动研究法。在提出理论假设和班级课堂教学改革的框架设计后,开展行动研究。在行动研究中检验、丰富、发展、推进和完善理论与形成模式,最终把理论假设转化为符合课堂教学要求的探究型模式。(五)实施过程1.查阅相关资料,作读书笔记通过订阅国家级的化学教学刊物,及购阅教学理论书籍,丰富了自己的理论修养,对该课题的研究实施起了很大的作用。2.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问卷调查”问卷以选择题的形式对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摸底调查,了解他们在学习中需要些什么,以便更好地进行研究。3.以两个班级分别作为对照班和实验班每一课时,都将以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的求知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发展能力、操作能力等方面作比较、归纳、总结。4.指导学生撰写探究性学习小论文在一些探究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以论文的形式谈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六)研究成果(1)、理论成果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在于学生养成自主探索、研究的主动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能力,使学生学会怎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怎样加工信息,并对提出的假设如何推理论证,形成全新的学习理论。(2)、实践成果1.创设情景,展示目标课题的展示要从学科本身出发,并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与社会生活,以一定的情景作为铺垫,要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题不能偏离、超越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也要注意问题一定要难易适度,并能使学生明了所提出问题的指向性。课题应尽量在课前提出,要让学生能通过查阅资料,同学间的讨论等形式制定一定的学习方案,并能探讨学习过程中需要的仪器、药品,以及一些可能发生的现象,相应的结论,使学生能够保持学习热情而处于不断地探索、研究过程之中。2.分析起疑,方案假设课堂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以后,学生就会针对课题讨论。这时候学生会产生很多的疑问。此时,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资料、素材,或者提供给学生获得资料、素材的途径,达到帮助学生答疑解惑的目的。接着,在学生对课题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应尽量在诱发性的问题情景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类推等不断产生假设并围绕假设进行推理。引导学生将原有的各种片断知识、素材,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加以改组,从中发现必然的联系,逐步形成比较合理的学习方案。教师一方面要允许学生有形形色色的猜测、想象,强调独立思维、直觉思维和洞察力的形成。另一方面也要指导学生明确因果关系,强调逻辑推理,而不是胡乱猜测。3.动手实验,验证探究验证是学生确立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的关键,是获得正确的概念、理论的基本保证。验证的方法一般以实验为主,要以实验中观察到的科学事实为依据来判断假设的科学性。当实验事实与假设不符时,学生可再进行讨论或向教师提出疑问。教师则要引导学生找出失败的根源所在,增加适当的知识素材,指导学生重新进行假设、验证。4.讨论结果,拓展思维在假设、验证的基础上学生必然求得结论,使感性体验符号化,成为认知结构的内在成分。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经过验证的假设进行加工,用科学的语言来表达结论,适时进行恰当的评论,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欢愉。学生则要积极地把抽象化了的概念、原理应用到新情景中去,用概念、原理体系去解释新的现象,这种过程既是对原有认知结构的完善,又是概念、原理的复现,有助于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记忆,增强了应用概念、原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上科版第八章复习课的教学案例课题:实验习题——确定所给白色粉末的成分。1.展示目标课前两天,向学生展示实验习题: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碳酸钠、硝酸钡、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请设计一实验,确定这白色粉末的组成成分。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实验鉴定的方案,并拟订所需的仪器和药品,同时探讨实验时所可能产生的现象及相应的结论。2.探索方案课堂教学开始,先让学生复习可能含有的三种物质的性质,并以实验加以佐证。三中物质的性质:CuSO4溶于水后成为蓝色溶液;Na2CO3遇酸后产生气泡;Ba(NO3)2遇稀H2SO4后产生白色沉淀;三者两两混合,CuSO4+Na2CO3——蓝色沉淀,Na2CO3+Ba(NO3)2——白色沉淀,CuSO4+Ba(NO3)2——白色沉淀,其中前二种沉淀均会溶于稀HNO3。之后,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就课前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以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讨论结束后,每一小组派代表发表组内确定的实验方案(投影)。而后,大家评议各组实验方案的优劣。实验方案并不是唯一,因此,大家对各组方案只是评议,而并不归结于一个方案,孰优孰劣,由实验鉴别时论证。3.实验鉴别师生首先共同讨论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每2人一组,安静耐心,作好现象记录。各组组成成分不同,因此实验过程中不受邻组同学实验的干扰。取样白色粉末时,应以少量为宜,以防白色粉末受到温度影响不溶解而误认为沉淀。溶解白色粉末时,应用蒸馏水,面不用自来水,以防止Cl-在实验中的干扰。胶头滴管取烧杯内溶液时,应靠住烧杯内壁,接触液面即可。学生根据讨论,进行实验。实验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方案作一些调整。在实验时,要注意观察现象,并作好记录。实验结束,根据现象,作出结论。4.结果讨论教师对学生实验时的错误操作作评点: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结论作剖析,分析其中操作及选用试剂等可能的错误。此时,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第一步除加水溶解,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学生接过教师抛过来的问题后,立即可以投入到讨论??、实验探索之中,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在探究性学习中运转??。[第一步还可以这样做:取样,把白色粉末置于表面皿上,然后滴加稀HCl或稀HNO3,看是否产生蓝色的现象(判断有无CuSO4),看是否产生气泡(判断有无Na2CO3)]。5.小结巩固学生对本节实验课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体会。(自由发言)6.课外研究针对本节课从实验习题的布置,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鉴定的过程等方面,要求学生写一篇科技小论文,谈自己学习的感受??、体会及对这类课的创新想法,还可自己设计课题带到课外进行研究。(七)结论实验证明,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学习获得了新知,激发了积极的思维,初步培养了从事研究的必要的探究能力。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系统训练。感受和体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究事物本质的科学精神,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对于一些基础比较好的同学,他们感到探究性实验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开阔了解题视野,因此,实验班中培养了一披化学尖子生,他们在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对于成绩中下的同学,他们认为化学探究性实验大大提高了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平时考试中遇到实验题不再惧怕,能够独立冷静的思考、分析,因此,在这一年中,他们的化学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八)讨论与分析我校经过一年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课题成果,主要成果:1、学生探究性学习案例集,2、老师教学论文集,3、老师教学案例集。但是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总结和反思:首先,我校对独立形态的探究型课程虽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学生课题的生成途径不够广泛,只局限在教科研组和探究性课程的范围内;又如:成果评价表不能反映文理科的差异,这使在评价的标准上不能合理、公正地评价学生课题的价值。如同上述,我们建议:今后的学生课题应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学生课题的产生以学科教学为主,兼顾各类活动课课程和探究性学习包。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专题性的课题,这些课题可以从学生喜欢的话题产生,使其更适合初中学生的心理。需要说明的是:学生课题的成果评价要考虑到文理科的差异,但也不能过分的强调学科化,重要的是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在于对学生参与探究的态度、方法和过程的评价。其次,在深入细致地研究了我校教师的教学课堂资料后,愈发感受到学科渗透探究性教学研究的重要性,还有很多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比如:探究性教学已初步形成的几种教学模式如何相互融合,灵活运用?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将知识、方法和过程优化组合?这些问题将在我们今后的研究中逐一解决。所谓“教无定法”,我们由衷地希望我们的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有所创新,这样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第三,如何将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加以综合和整合,并结合本校实际,有效地开展校本培训,加以推广。(九)参考文献主要参考文献:1刘知新,王祖浩.化学教学系统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2梁慧姝,郑长龙.化学实验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3刘知新.化学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4刘大春.科学哲学通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5查有梁.新教学模式之建构.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5《中学化学教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编着.6倪志刚:《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创新设计》东北师大出版社7《中学化学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03,20048中国教育网:
❸ [化学]电解乙醇与氯化钠混合溶液制取氯仿的可行性
应该可以,具体我还是没见过这种题 由于氯气和甲烷反应,产生四种氯化物 你可以说这样可以“有效利用资源 得到纯净的氯仿”。化学这种题 答点就有分。希望所说对你有用。
❹ 有人能告诉我化学报告怎么写啊
化学触及的范围太广,我就列举一例。 高分子化学实验 一、课程简介 《高分子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是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独立的基础实验课程。通过实验课程训练,巩固并加深高分子化学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掌握高分子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了解近代大型仪器的性能及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中的应用,了解计算机控制实验条件、采集实验数据和进行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查阅文献的能力、思维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和归纳处理、分析实验数据及撰写科学报告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求真求实具有独立工作的本领和初步的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科研素质。 《高分子化学实验》实验课的主要目的是: 1、掌握高分子化学实验的基本研究方法,通过实验手段熟悉高聚物的合成和结构表征,理解高聚物化学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学会重要的高分子化学实验技术和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 2、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方法,从而加深对高分子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增强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 3、注重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特殊实验操作的掌握,对学生进行实验工作的综合训练,使之具有基本的科研素质,培养其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 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的基本任务是: 通过严格的、定量的实验研究聚合物的合成和化学、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规律,使学生既具有坚实的实验基础,又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实现学生由学习知识、技能到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转变。为化学专业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 1、 对学生进行实验工作的综合训练,使之具有基本的科研素质,培养其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 2、 综合性实验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设计性实验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运用知识、提出问题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实验前学生应事先认真仔细阅读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并写出预习报告,包括实验的原理和实验技术,实验操作的次序和注意点,数据记录的格式,以及预习中产生的疑难问题等。指导老师应检查学生的预习报告,进行必要的提问,并解答疑难问题。学生达到预习要求后才能进行实验。 2、学生进行实验后应检查测量仪器和试剂是否符合实验要求,并作好实验的各种准备工作,记录当时的实验条件。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详细记录原始数据,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积极主动的探求科学规律。 3、实验结束后学生必须将原始记录交教员签名,然后正确处理数据,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的目的要求、简明原理、实验仪器和实验条件、具体操作方法、数据处理、结果讨论及参考资料等。其中实验讨论是实验报告的重要部分,教员应引导学生通过这一部分反映出学生通过实验所获得的心得体会,以及对于实验结果和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和解释,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进行该实验的设想。 4、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要求:设计实验不是基础实验的重复,而是基础实验的提高和深化。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选择实验课题,应用已经学过的物理化学实验原理、方法和技术,查阅文献资料,独立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合理的仪器设备,组装实验装置,进行独立的实验操作,并以科学论文的形式写出实验报告。 三、实验方式及要求 实验分为二个环节,首先做5个验证性高分子化学实验(20学时),5个验证性高分子物理实验(20学时),1个综合实验(16学时),1个设计性实验(16学时)。 设计实验的程序 选题 由老师提供的设计性实验题目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或者自己确定实验题目。 查阅文献 查阅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方法、仪器装置等方面的文献,对不同方法进行对比、综合、归纳等。 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应包括实验装置示意图、详细的实验步骤、所需的仪器、药品清单等。 可行性论证 在实验开始前一周进行实验可行性论证,请老师和同学提出存在的问题,优化实验方案。 实验准备 提前一周到实验室进行实验仪器、药品等的准备工作。 实验实施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随时观察实验现象,考察影响因数等,反复进行实验直到成功为止。 数据处理 综合处理实验数据,进行误差分析,按论文的格式写出有一定见解的实验报告并进行交流答辩。 设计实验的要求 1、所查文献至少包括一篇外文文献。 2、学生必须自己设计实验、组合仪器并完成实验,以培养综合运用化学实验技能和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法及评价 《高分子化学实验》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涉及内容较为广泛,因此有必要进行考核。考核以平时实验为主,学期结束进行实验操作考试,为时1小时,成绩占50%;平时成绩包括预习报告、实验态度、操作技能、实验报告等作综合评分占50%;合起来为总评成绩。 五、主要仪器设备 SWQ-Ta智能数字恒温控制器、SYP型玻璃恒温水浴、电子天平、减压蒸馏装置、机械搅拌装置、旋转蒸发仪、真空干燥箱、简单蒸馏装置、粘度计、电动搅拌器等。 六、配套教材或指导书 何卫东编.高分子化学实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编,高分子实验技术(修订版)1993 七、实验项目的设置 项目序 号 实验项目 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学时 仪器套数 每套人数 实验 要求 1、必做 2、选做 实验 属性 1、 基础 2、 综合 3、 设计4、 研究 1 单体的提纯与引发剂的精制 掌握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等单体的提纯、引发剂AIBN和BPO的精制方法 减压蒸馏装置 4 1 必做 2 醋酸乙烯酯的溶液聚合 了解溶液聚合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实验技术 恒温装置、机械搅拌装置、旋转蒸发仪 4 1 必做 3 聚乙烯醇的制备 了解聚乙酸乙烯酯醇解反应原理、特点及影响醇解反应的因数;通过实验加深对高分子反应的理解 恒温装置、机械搅拌装置、真空干燥箱 4 1 必做 4 聚乙烯醇缩甲醛的制备 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高分子化学反应的理解,掌握分析缩醛含量的方法 机械搅拌装置、水蒸气蒸馏装置、酸式滴定管 4 1 必做 5 界面缩聚制备尼龙-610 加深界面缩聚制备聚合物的方法 恒温装置、机械搅拌装置、旋转蒸发仪 4 1 必做 6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制备 了解自由基本体聚合的特点和实施方法,熟悉有机玻璃板的制备方法,了解其工艺过程 电动搅拌器、恒温装置 4 1 必做 7 白乳胶的制备 了解乳液聚合的基本原理和乙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特点,掌握乳液聚合的实验技术 恒温装置、机械搅拌装置、旋转蒸发仪 4 1 必做 8 双酚A环氧树脂的制备 学习环氧树脂的实验室制备方法,掌握环氧值的测定 恒温装置、机械搅拌装置、旋转蒸发仪 4 1 必做 9 水解缩合法制备甲基乙烯基硅油 掌握聚硅氧烷的合成方法, 圆底烧瓶,搅拌器,分液漏斗,减压蒸馏装置 4 1 必做 10 丙烯酰胺的溶液聚合 掌握丙烯酰胺的溶液聚合方法 圆底烧瓶,搅拌器,滴液漏斗,通氮装置 4 1 必做 11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分析 掌握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水性聚合物的技术和聚合物成膜后的性能分析 恒温装置、机械搅拌装置、旋转蒸发仪、粘度计 20 1 必做 合计54 八、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简介 项目一: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的合成与性能分析(设计性)(宋建华老师) 1、 指导思想 以水性涂料逐渐取代油性涂料是目前全世界涂料工业的发展趋势,其原因是受有机挥发物(VOC)排放量的限制。水性涂料的优点是以水为溶剂,因而可以避免采用有机溶剂带来的可燃性、毒性,以及高成本和施工条件等种种不利因素;除此之外,水性涂料有优良的防锈性,可用于金属表面,其光泽接近一般溶剂漆,稳定性也较好。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是以水为溶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烷基乙烯基磺酸钠(SDS;DNS86)为乳化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采用分步引发的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了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A-151-St-BA-MAA /SDS-DNS86/H2O)乳液。 2、实验目的及要求 实验目的:首先考察温度、不同配比、乳化剂含量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乳化剂用量—粘度曲线、乳化剂用量—粒径分布曲线、固含量—粒径分布曲线、固含量—粘度曲线、固含量—吸水率曲线;其次对提高乳液固含量进行了研究,固含量最高可达60%左右;最后用IR光谱对各种乳液成膜进行了结构表征,用TG对各种乳液成膜进行了热性能分析,用DSC测定了各种乳液成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实验要求:所查文献至少10篇,其中包括一篇外文文献;学生必须自己设计实验、组合仪器并完成实验。 3、涉及的内容或知识点 本实验主要涉及高分子化学及实验中关于自由基乳液聚合的知识点;还有水性涂料的知识点。 4、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给出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题目;学生查阅资料, 自行设计方案、拟定实验步骤, 经老师指导,完善和确定方案,再独立进行实验,完成实验报告或小论文。
❺ 高中化学实验论文
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要: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学生第一门重要的专业实践课程,我们在化学实验创新性教学活动中,探索创造性教学的方法和途径,以期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其具有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学生素质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大量综合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化学人才。由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化学实验教学的中心任务之一。近年来,化学教育工作者对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做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使实验教学达不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笔者根据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
1 坚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
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是实施教学过程中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要素。根据新时期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为适应新时期课程改革,我们应积极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本位,以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准的原则,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通过改革考试形式等各种手段达到强化学生基本素质、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实施“厚基础、宽口径、适应广、能力强、素质高”为基本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理论与实践并重为主线的教学体系。打破学科型模式界限,使教学内容既相互衔接又避免重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践技能训练的效果。
2 开展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操作的基础上,我们应引入设计性实验,鼓励和促使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观察现象和分析问题。鼓励学生根据已学的理论知识设计实验方案,探讨方案的可行性,并在实验过程中进一步加以改进。这一做法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精神,设计性实验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方面也有很大的优势。
3 精选实验内容,更新实验课教学体系
无机化学实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占有特殊地位,是学生化学实验教育的第一门实验教学课程,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态度如何,会直接影响今后整体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内容中,元素化学实验内容偏多,形式机械,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兴趣和大学化学实验教育的新鲜感;同时,新时期实验教学素质和技能培养主导思想的实施,又难以在目前无机化学实验的单一系统内有所实现。因此,将无机化学实验的内容进行整合,构筑新的实验体系尤为重要。
无机化学实验体系的更新过程中必须注意元素化学实验亟待改革。在新时期,大学教育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化学实验体系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基础化学实验中,化学实验摹本操作和技能训练成为主线,而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实验的历史地位遭到质疑;有的进行了大幅度压缩,有的干脆摒弃。可以说,元素化学实验的改革是大学化学实验体系的改革重心之一。笔者认为元素化学实验的改革,不是简单摒弃元素化学实验内容,而是在内容上选择有益于学生自我总结规律性的反应,少而精,不拘泥于课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摒弃以往元素化学实验为主的教材编写方式,采用列举实验要点的方式,但不列举试剂,不写实验步骤,由学生根据要求完成实验,写出报告;另外元素化学实验也应采用开放式教学,实验教材上仅给出的实验要点和提示条目,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任意选择实验内容,在给定时间内完成最低限度的实验及实验报告。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剩余部分在: http://www.zcenc.cn/Html/?2473.html
❻ 生物化学可行性分析报告怎么写
可行性分析报告要根据你的标题,也就是说你做的实验是什么然后这一个实验能实行的概率是多大以及实验可能的结果这些都要写。
❼ 急求高一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1。首先自己做实验拿数据很难做。可行的实验有:取两盆花,一盆花每天浇含有修改液的水。3天对比一次。持续一个月。10组数据;2只小鼠或者青蛙对照实验,在其食物中加修改液。1天对比一次,持续10天,10组数据。
2。收集相关数据。如各个厂商的修改液中的化学物质,是否有有毒物质,有机溶剂种类等等。收集好了对比。
3。收集同学使用修改液后的意见。写在讨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