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化学品如何确认火灾危险等级

化学品如何确认火灾危险等级

发布时间:2022-06-25 17:44:54

1. 化学品火灾危险性等级1

根据每种常用危险化学品易发生的危险,综合归纳为以下多种基本危险特性。对每种危险化学品应选用适当的基本危险特性来表示它们易发生的危险。

5.36 与盐酸发生剧烈反应,有燃烧爆炸危险。
5.35 与硝酸发生剧烈反应或立即燃烧
5.39 与氢氧化钠发生剧烈反应。

2. 危险化学品危险性大小分级如何分,依据什么文件

我国将危险化学品按照其危险性划分为8类。危险性依次增高。依据(GB13690-1992)文件。

(GB13690-1992)对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其主要危险特性进行了分类,并规定了危险品的包装标志。

在附录部分列出了997种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明细表。表中给出每种危险化学品的品名、别名、英文名、分子式、主要危险性类别、次要危险性类别、危险特性及危险标志。

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其主要危险特性分为8类:

第1类 爆炸品、第2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3类 易燃液体、第4类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5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6类 有毒品、第7类 放射性物品、第8类 腐蚀品。

(2)化学品如何确认火灾危险等级扩展阅读:

根据每种常用危险化学品易发生的危险,综合归纳为以下多种基本危险特性。对每种危险化学品应选用适当的基本危险特性来表示它们易发生的危险。(列举100条)

5.1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5.2 与氧化剂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5.3 与铜、汞、银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5.4 与还原剂及硫、磷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5.5 与乙炔、氢、甲烷等易燃气体能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5.6 本品蒸气与空气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5.7 遇强氧化剂会引起燃烧爆炸。

5.8 与氧化剂发生反应,有燃烧危险。

5.9 与氧化剂会发生强烈反应,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

5.10 与氧化剂会发生反应,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

5.11 遇明火极易燃烧爆炸。

5.12 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

5.13 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

5.14 遇明火、高热能燃烧。

5.15 遇高温剧烈分解,会引起爆炸。

5.16 遇高热分解。 5.17 受热时分解。

5.18 受热、光照会引起燃烧爆炸。

5.19 受热、遇酸分解并放出氧气,有燃烧爆炸危险。

5.20 受热后瓶内压力增大,有爆炸危险。

5.21 暴热、遇冷有引起爆炸危险。

5.22 遇高热、明火及强氧化剂易引起燃烧。

5.23 遇水或潮湿空气会引起燃烧爆炸。

5.24 遇水或潮湿空气会引起燃烧。

5.25 受热、遇潮气分解并放出氧,有燃烧爆炸危险。

5.26 遇潮气、酸类会分解并放出氧气,助燃。

5.27 遇水会分解。

5.28 遇水爆溅。

5.29 遇酸会引起燃烧。

5.30 遇酸发生剧烈反应。

5.31 遇酸发生分解反应。

5.32 遇酸或稀酸会引起燃烧爆炸。

5.33 遇硫酸会引起燃烧爆炸。

5.34 与发烟硫酸、氯磺酸发生剧烈反应。

5.35 与硝酸发生剧烈反应或立即燃烧。

5.36 与盐酸发生剧烈反应,有燃烧爆炸危险。

5.37 遇碱发生剧烈反应,有燃烧爆炸危险。

5.38 遇碱发生反应。

5.39 与氢氧化钠发生剧烈反应。

5.40 与还原剂能发生反应。

5.41 与还原剂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

5.42 与还原剂接触有燃烧爆炸危险。

5.43 遇卤素会引起燃烧爆炸。

5.44 遇卤素会引起燃烧。

5.45 遇胺类化合物会引起燃烧爆炸。

5.46 遇H发泡剂会引起燃烧。

5.47 遇金属粉末增加危险性或有燃烧爆炸危险。

5.48 见光、受热或久贮易聚合,有燃烧爆炸危险。

5.49 遇油脂会引起燃烧爆炸。

5.50 遇双氧水会引起燃烧爆炸。

5.51 与酸类、卤素、醇类、胺类发生强烈反应,会引起燃烧。

5.52 遇易燃物、有机物会引起燃烧。

5.53 遇易燃物、有机物会引起爆炸。

5.54 遇乙醇、乙醚会引起爆炸。

5.55 遇硫、磷会引起爆炸。

5.56 遇甘油会引起燃烧或强烈燃烧。

5.57 撞击、摩擦、振动有燃烧爆炸危险。

5.58 在干燥状态下会引起燃烧爆炸。

5.59 能使油脂剧烈氧化,甚至燃烧爆炸。

5.60 在空气中久置后能生成有爆炸性的过氧化物。

5.61 遇金属钠及钾有爆炸危险。

5.62 与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发生强烈反应,会引起爆炸。

5.63 在日光下与易燃气体混合时会发生燃烧爆炸。

5.64 遇微量氧易引起燃烧爆炸。

5.65 与多数氧化物发生强烈反应,易引起燃烧。

5.66 接触铝及其合金能生成自燃性的铝化合物。

5.67 接触空气能自燃或干燥品久贮变质后能自燃。

5.68 与氯酸盐或亚硝酸钠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

5.69 接触遇水燃烧物品有燃烧危险。

5.70 与硫、磷等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混合,经摩擦、撞击有燃烧爆炸危险。

5.71 受热分解放出有毒气体。

5.72 受高热或燃烧发生分解放出有毒气体。

5.73 受热分解放出腐蚀性气体。

5.74 受热升华产生剧毒气体。

5.75 受热后容器内压力增大,泄漏物质可导致中毒。

5.76 遇明火燃烧时放出有毒气体。

5.77 遇明火、高温时产生剧毒气体。

5.78 接触酸或酸雾产生有毒气体。

5.79 接触酸或酸雾产生剧毒气体。

5.80 接触酸或酸雾产生剧毒、易燃气体。

5.81 受热、遇酸或酸雾产生有毒、易燃气体,甚至爆炸。

5.82 受热、遇酸或酸雾产生有毒、易燃气体。

5.83 遇发烟硫酸分解,放出剧毒气体,在碱和乙醇中加速分解。

5.84 与水和水蒸气发生反应,放出有毒的腐蚀性气体。

5.85 遇水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有时会引起爆炸。

5.86 受热、遇水及水蒸气能生成有毒、易燃气体。

5.87 遇水或水蒸气会产生剧毒、易燃气体。

5.88 遇水、潮湿空气,酸放出能自燃的剧毒气体。

5.89 遇水分解产生有毒气体。

5.90 与还原剂发生激烈反应,放出有毒气体。

5.91 遇氰化物会产生剧毒气体。

5.92 见光分解,放出有毒气体。

5.93 遇乙醇发生反应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

5.94 对眼、粘膜或皮肤有刺激性,有烧伤危险。

5.95 对眼、粘膜或皮肤有强烈刺激性,会造成严重烧伤。

5.96 触及皮肤有强烈刺激作用而造成灼伤。

5.97 触及皮肤易经皮肤吸收或误食、吸入蒸气、粉尘会引起中毒。

5.98 有强腐蚀性。

5.99 有腐蚀性。

5.100 可燃,有腐蚀性。

3. 划分可燃液体火灾危险等级的依据是什么

法律分析:闪点。第一级:闪点在28℃以下,如汽油、酒精等。 第二级:闪点在28~45℃之间,如丁醇、煤油等。 第三级:闪点在46~120℃之间,如苯酚、柴油等。 第四级:闪点在121℃以上,如润滑油、桐油等。

法律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第八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并确定重大危险源等级。危险化学品单位可以组织本单位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技术人员或者聘请有关专家进行安全评估,也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进行安全评估。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危险化学品单位需要进行安全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可以与本单位的安全评价一起进行,以安全评价报告代替安全评估报告,也可以单独进行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重大危险源根据其危险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一级为最高级别。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由本规定附件1列示。

4. 什么是甲类和乙类危险化学品它们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甲类:这类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的特征有6点:
⑴闪点<28℃的液体。如:丙酮闪点-20 ℃、乙醇闪点12 ℃。
⑵爆炸下限<10%的气体,以及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爆炸下限<10%气体的固体物质。如:爆炸下限<10%的气体丁烷爆炸下限是1.9%、甲烷爆炸下限是5.0%、;固体物质碳化钙(电石)遇到水发生反应产生爆炸下限<10%气体乙炔(电石气),乙炔的爆炸极限是2.8-81%。
⑶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如:硝化棉、黄磷。
⑷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金属钠、金属钾、
⑸遇酸、受热、撞击、摩擦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如:氯酸钾、氯酸钠、
⑹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如五硫化磷、三硫化磷等 。

乙类: 这类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的特征有6点:
⑴闪点≥28℃至<60℃的液体。松节油闪点35℃、异丁醇闪点28℃
⑵爆炸下限≥10%的气体。如:氨气、液氨等。
⑶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如:重铬酸钠、铬酸钾
⑷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如:硫磺、工业萘
⑸助燃气体。如:氧气。
⑹常温下与空气接触能缓慢氧化、积热不散引起自燃的物品。

5. 硫酸、盐酸火灾危险性分类属于几类

硫酸、盐酸是腐蚀物品属于第八类腐蚀品,火灾危险性属于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系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品。

第八类腐蚀品:本类化学品系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与皮肤接触在4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年腐蚀率超过6.25mm/y的固体或液体。

(5)化学品如何确认火灾危险等级扩展阅读

为保证实验以及生活中的安全性,我国制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将危险化学品按照其危险性划分为8类21项。

本标准规定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危险标志及危险特性,还对1074种常用危险化学品进行了分类,规定了危险性类别、危险标志及危险特性等内容。

适用范围为适用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贮存和运输,也适用于其他化学品。

6. 什么是甲类和乙类危险化学品它们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甲类和乙类危险化学品是《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根据火灾危险性来划分。

具体分类如图所示: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2.2亿资源,头等仓,让租仓更简单!

7. 在哪里可以查询到化学物品的危险等级

可以从《国际化学品安全卡(中文版)》查询:
美国消防协会法规:
0——安全级
1——低度危险级
2——中度危险级
3——高度危险级
4——剧度危险级

可以划分为健康危险性(H)、火灾危险性(F)、反应危险性(R)、其他危险性(比如禁忌水W):
比如:苯的危险性230: 电石危险性:132W(禁止接触水)
健康危险性H 2级; H1
火灾危险性F 3级; F3
反应危险性R 0级。 R2
其他危险性: - W(禁止用水灭火)

GB报批稿(一直没有得到批准)

A1 毒性危害
A1.1 概述是指化学品通过吸入、食入、皮肤和眼睛接触等途径侵入肌体的损伤能力。主要考虑物质本身的固有危害和在火灾情况下分解产物的危害性,适当兼顾慢性影响,如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性,但不考虑火灾烧伤危害。
A1.2 危害分级是根据毒物的固有特性和可能造成的伤害,将其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五级,分别用4,3,2,1,0表示。划分原则如下:
a) 4 表示剧毒指在短期接触后可能引起死亡或严重伤害的化学品。划分原则如下:
LD50≤5mg/kg(经口)的化学品
LD50≤40mg/kg(经皮)的化学品
LC50≤0.5mg/L(粉尘或烟雾)
LC50≤(1×1000M/24.45)mg/m3(气体)
在20℃常温条件下,其饱和蒸气浓度是LC50的10倍且LC50≤(1×1000·M/24.45)mg/m3的液体。
b) 3 表示高毒是指短期接触后能够引起严重的暂时性或永久性伤害的化学品。划分原则如下:
5mg/kg <LD50≤ 50mg/kg(经口)的化学品
40mg/kg <LD50≤ 200mg/kg(经皮)的化学品
0.5mg/L <LC50≤ 2mg/L(粉尘或烟雾)
(1×1000·M/24.45)mg/m3<LC50≤(3×1000·M/24.45)mg/m3(气体)
在20℃常温条件下,饱和蒸气浓度≥LC50 且(1×1000·M/24.45)mg/m3<LC50≤3×(1000·M/24.45)mg/m3的液体;
致癌或可疑致癌的化学品;
对皮肤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或可引起眼睛永久性损伤的化学品;
燃烧时放出剧毒产物的化学品。
c) 2 表示中等毒是指短期接触或高浓度接触,可引起暂时性的伤害或可能留下永久性残迹的物质。划分原则如下:
50mg/kg <LD50≤ 500mg/kg(经口)的化学品
200mg/kg <LD50≤ 1000mg/kg(经皮)的化学品
2mg/L <LC50≤ 10mg/L(粉尘或烟雾)
(3×1000·M/24.45)mg/m3 <LC50≤ (5×1000·M/24.45)mg/m3(气体)
在20℃常温条件下,饱和蒸气浓度≥(1/5)·LC50且(3×1000·M/24.45)mg/m3 <LC50≤(5×1000·M/24.45)mg/m3的液体;
对呼吸系统、皮肤和眼睛等可引起严重刺激和伤害,但此类化学品引起伤害可逆转恢复;
燃烧时放出有毒或强烈刺激性产物的化学品;
在正常条 件或火灾条件下,放出无警觉性的有毒蒸气的化学品;
d) 1 表示低毒类是指短期接触,可引起严重刺激,但不造成永久性伤残的化学品。划分原则如下:
500mg/kg <LD50≤ 2000mg/kg(经口)的化学品
1000mg/kg <LD50≤ 2000mg/kg(经皮)的化学品
10mg/L <LC50≤ 200mg/L(粉尘或烟雾)
(5×1000·M/24.45)mg/m3 <LC50≤ (1×10000·M/24.45)mg/m3(气体)
在火灭情况下,可放出刺激性的燃烧产物的化学品。
e) 0 表示微毒类是指接触或在火灾情况下,基本不产生危害的化学品。划分原则如下:
LD50>2000mg/kg(经口)的化学品
LD50>2000mg/kg(经皮)的化学品
LC50>200mg/L(粉尘或烟雾)
LC50>(1×10000·M/24.45)mg/m3(气体)
注:M-相对分子质量。
A2 燃烧危险性
A2.1 概述化学品的燃烧危险性是指引起化学品燃烧的难易程度。
A2.2 危险性分级化学品的燃烧危险性分为0~4五级。凡符合条 件之一者即可按最高危险性定级。
a) 4 表示极度易燃是指在常温常压下可迅速气化,并能在空气中迅速扩散而燃烧的化学品。包括:
爆炸下限≤10%(V/V)的易燃气体;
易燃的低温液化气体化学品;
闪点<-18℃的液体;
自燃化学品。
b) 3 表示高度易燃是指在常温下迅速燃烧的液体和固体。包括:爆炸下限>10%(v/v)的易燃气体;-18℃≤闪点<23℃的液体;在常温常压下,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并能在空气中迅速扩散的化学品。如可燃粉尘或易燃液体蒸气;分子内富氧的物质(赛璐璐、有机过氧化物等)。
c) 2 表示易燃是指在引燃时需要适当加热或接触较高温度时才能燃烧的化学品。包括:23℃≤闪点≤61℃的液体;粉尘状态下可迅速燃烧,但不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气氛的固体;纤维化或粉碎时可迅速燃烧或能闪燃(如棉花等)的固体物质;能迅速释放出易燃蒸气的固体或半固体状化学品。
d) 1 表示可燃是指引燃前需要预加热的化学品。包括:接触815℃高温,在5分钟之内能燃烧的化学品;大多数可燃物。
e) 0 表示不燃是指接触815℃的高温,5分钟之内不能燃烧的化学品。
A3 活性反应危害
A3.1 概述活性反应危害是指化学品发生能量释放时所造成的伤害。
有些化学品具有自身快速释放能量的特性(如自反应或聚合),有些化学品只有接触水或其它化学品才能发生剧烈的爆炸性反应。
A3.2 危险性分级根据能量释放的难易、速度和数量,分为0~4五级。
a) 4 表示在常温常压下,自身能迅速发生爆炸性分解或爆炸性反应的化学品,包括在受热或受撞击、摩擦时,对热或机械撞击敏感的化学品;
b) 3 表示在强引发源或在引发前需加热的条 件下,能爆轰、爆炸性分解或爆炸性反应的化学品。包括:对受高热或强烈撞击敏感的化学品(如过氧化物等化学品);与水能发生爆炸性反应的化学品。
c) 2 表示在加热或加压条 件下,可发生剧烈的化学变化的化学品。包括:在低于或等于150℃试验条 件下,出现放热现象的化学品;与水可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或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化学品。
d) 1 表示在常温常压下稳定,但受热或加压时不稳定的化学品。包括:接触空气、光或潮气可发生变化或分解的化学品;在150℃以上,300℃以下出现放热现象的化学品;
e) 0 表示在常温常压甚至着火条 件下也稳定的化学品。包括:不与水反应的化学品;在300℃以上,500℃以下出现放热现象的化学品。

8. 危险化学品按其火灾危险性分甲、乙、丙类,其中各类中常见有代表性的有那些

火灾危险性分类:分为生产、储存物品、可燃气体和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四种。

  1. 甲类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分为甲、乙、丙、丁、戊级。

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分为甲、乙、丙、丁、戊级。

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分为甲、乙级。

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分为甲、乙、丙级。

火灾危险等级分为轻危险级、中危险级、严重危险级和仓库危险级。

轻危险级指建筑高度为24m以下的办公楼、旅馆等。

中危险等级指高层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含单、多高层)、文化遗产建筑、工业建筑等。

严重危险级指印刷厂、酒精制品、可燃液体制品等工厂的备料与车间等。

仓库危险级指食品、烟酒、木箱、纸箱包装的不燃难燃物品、仓储式商场的货架区等。

阅读全文

与化学品如何确认火灾危险等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