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能拿到高考有机化学推断题的满分
1以科技前沿为难点 终点产物很别扭没见过
2以生活细节为难点 终点产物不罕见但是不知道化学成分但是做推断题并不需要知道这些私以为关键的一点是找到破题点 ,这种点一般都会是教科书中的典型的物质或者反应含有此种官能团的化合物可以检测尿糖(-CHO)化合物A是一个国家化工水平的标志(乙烯)找到这类破题点是推断出整个路径的关键做不到这一点或者说不是每次都能从出题人想要你做出来的地方破题 对拿满分是有害无益的,有一次看到处理伤口就把502写上去倒推 坏就坏在氰丙烯酸酯跟502官能团都一样 后果可想而知对于可以顺利推出物质和反应的学生来说 更重要的也许是答题和思路的细节 在做题和对答案的时候多问自己【xx行不行 【xxx跟他很像也有这种反应 书写方程式更是要细心细心再细心 酯化反应生成水 酸酐的反应生成酸 反应条件不管教科书怎么写都要按题目中来【钯碳就是钯碳不能写铂催化的惨痛教训 可逆反应要写无机可逆符号了解一些技巧和手法也是十分必要的,饱和度的计算方法 后面要提到的除12法(我忘了这个叫啥方法)会让你如虎添翼,最后一点就是要注意那些偏题和怪题,给我印象最深的是 只给你分子量和有限的条件 让你推断物质和反应 这种题目就可以用确认有没有氧 如果没有 分子量除以12 余数就是氢 再计算饱和度 如果不对就再加个碳balabala 有氧就去氧再这么算。
② 如何能拿到高考有机化学推断题的满分
高考过去很多年了,当时化学并不好所以对选作有机的推断题也没有了太多的印象,然而造化弄人大学学的却是和化学相关的,四大化学都有学,也都有所了解。
就我个人看来高考有机选作的题模式大多有迹可循甚至就是一样的模式,差不多的类型差不多的问题,建议是多做,毕竟高中有机只是刚刚接触,真真的推断你们是做不来的,更多是量上的积累而不是质上的比拼,多做总结问题的类型和规律如果有能力可以去稍深入的了解下相关的有机知识。
满分这个东西看运气,高分看实力,这个希望你能理解。
③ 高中化学推断题有什么简单的技巧吗
高中化学推断题--答题技巧讲解
高考化学推断题包括实验推断题、有机物推断题和无机物推断题,它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网络构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要求考生有较深厚的化学功底,知识网络清晰,对化学的所有知识点(如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了如指掌。
一、找到突破口进行联想:推断题首先要抓住突破口,表现物质特征处大都是突破口所在,所以考生在掌握化学知识概念点上,要注意总结它的特征。在推断题的题干中及推断示意图中,都明示或隐含着种种信息。每种物质都有其独特的化学性质,如物质属单质还是化合物,物质的颜色如何,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有怎样的反应条件,反应过程中有何现象,在生活中有何运用等,同时还要注意表述物质的限制词,如最大(小)、仅有的等。考生看到这些信息时,应积极联想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假设重演,一旦在某一环节出错,便可进行另一种设想。
二、在训练中找感觉:一般而言,推断题的思维方法可分三种:一是顺向思维,从已有条件一步步推出未知信息;第二种是逆向思维,从问题往条件上推,作假设;第三种则是从自己找到的突破口进行发散推导。解推断题时,考生还可同时找到几个突破口,从几条解题线索着手,配合推断。可以说化学推断题没有捷径可谈,它需要考生在训练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发现不足后再回归课本,再进行训练,螺旋上升。如此而为,做推断题便会有“感觉”。
一、无机推断题
无机推断题既能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应用,又能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分析推理、判断等方面的能力加以考查,因此此类题型应是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最佳题型之一。
无机物的综合推断,可能是对溶液中的离子、气体的成分、固体的组成进行分析推断,可以是框图的形式,也可以是文字描述的形式(建议考生有时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把文字描述转换成框图形式,这样可以一目了然)。不管以哪种方式出题,解题的一般思路都是:迅速浏览→产生印象→寻找突破口→注意联系→大胆假设→全面分析(正推和逆推)→验证确认。解题的关键是依物质的特性或转移特征来确定突破口(题眼),顺藤摸瓜,进而完成全部未知物的推断。因此首先应熟练掌握各种常见元素及其常见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的基础知识,并能够形成网络,其次就是要善于抓住题目的突破口。
2、常见的突破口:
抓住题目的突破口,是解决无机推断题的关键。题目中的突破口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显性的突破口通常是指物质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用途以及一些特征的反应现象;而隐性的突破口则往往是一些特殊的反应类型或者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无机推断题的形式通常有文字描述推断、文字描述与反应式结合推断和框图题等。无机推断题是集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于一体,且综合性强、考查知识面广、思维容量大、题型多变、能力要求高、推理严密,既能检查学生掌握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量及熟练程度,又能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历年高考中频频出现,且体现出很好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无机推断题考查内容及命题主要呈现如下趋势:
1. 限定范围推断:主要适用于气体或离子的推断,该类题目的主要特点是在一定范围内,根据题目给出的实验现象(或必要的数据)进行分析,作出正确判断。解题关键:①审明题意,明确范围,注意题目所给的限定条件;②紧扣现象,正确判断;③要注意数据对推断结论的影响。
2. 不定范围推断: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推断。该题目的主要特点是:依据元素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时所产生的一系列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确定有关的物质。题目往往综合性较强,具有一定的难度。从试题形式来看,有叙述型、图表型等。解题关键:见题后先迅速浏览一遍,由模糊的一遍“扫描”,自然地在头脑中产生一个关于该题所涉及知识范围等方面的整体印象,然后从题中找出特殊现象或特殊性质的描述,作为解题的突破口,进而全面分析比较,作出正确判断。
3. 给出微粒结构等的微粒(或元素)推断题。解题关键:①熟记元素符号,直接导出;②掌握几种关系,列式导出;③利用排布规律,逐层导出;④弄清带电原因,分析导出;⑤抓住元素特征,综合导出;⑥根据量的关系,计算导出。
4. 给出混合物可能组成的框图型(或叙述型)推断题。解题关键:解框图型(或叙述型)推断题一般是根据物质的转化关系,从其中一种来推知另一种(顺推或逆推),或找出现象明显、易于推断的一种物质,然后左右展开;有时需试探求解,最后验证。
5. 给出物质间转化关系的代码型推断题。解题关键:此类推断题的特点是用代号表示各物质的转化关系,要求“破译”出各物质的分子式或名称等,看起来较复杂,其实在解题时,只要挖掘题眼,顺藤摸瓜,便可一举攻克。
6. 给出物质范围的表格型推断题。解题关键:列表分析,对号入座;直观明快,谨防漏解。
总之,解无机推断题的步骤是:首先,读审——仔细读题、审清题意。即弄清题意和要求,明确已知和未知条件,找出明显条件和隐蔽条件。其次,找突破口或“题眼”——通过分析结构特征、性质特征、反应特征和现象特征及特征数据等等,确定某一物质或成分的存在,以此作解题突破口。第三,推理——从突破口向外扩展,通过顺推法、逆推法、假设法得出初步结论,最后作全面检查,验证推论是否符合题意。
二、有机推断题
有机推断和合成题可以全面考查学生对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合成方法、反应条件的选择等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应用水平,又能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可与所给信息紧密结合,要求迁移应用,因此成为高考的热点。有机推断是一类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的题型,其一般形式是推物质,写用语,判性质。当然,有的只要求推出有机物,有的则要求根据分子式推同分异构体,确定物质的结构;有的还要求写出有机化学方程式。由于有机化学中普遍存在同分异构现象,而有机物的分子式不能表示具体的物质,因此用语中特别强调写出有机物质的结构简式。有机推断题所提供的条件有两类,一类是有机物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也可能有数据),这类题要求直接推断物质的名称,并写出结构简式;另一类则通过化学计算(也告诉一些物质性质)进行推断,一般是先求出相对分子质量,再求分子式,根据性质确定物质,最后写化学用语。有机推断应以特征点为解题突破口,按照已知条件建立的知识结构,结合信息和相关知识进行推理、计算、排除干扰,最后做出正确推断。一般可采用顺推法、逆推法、多法结合推断,顺藤摸瓜,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关于高考化学的学习
重视基本实验
实验是理综试题的重头戏,高考化学试题的难度往往出现在实验题中。近几年高考实验试题具备以下特点:素材的选取呈回归课本的态势;重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反应原理和实验原理的考查;试题考查方式体现由浅入深,从课本到创新;试题考查重点在考查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出现了开放性试题;试题设置渗透或含有学科间综合内容(如与压强相关的气压装置);实验仪器、装置、现象、操作、设计均在考查范围之中。
针对以上特点,应努力做到:弄清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实验基础知识并能做到举一反三;只有创设实验情境,置身于做实验的情境中才能做好实验题,否则可能就答不对或答不准;培养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以适应开放性试题。遇到新的实验情境时,要学会联想到已学过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将其合理地迁移到新情境中去解决新的实验题。
落实 反思 总结
所谓反思,就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多层次、多角度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提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并进而产生新的发现。
1.一门知识的基础就是概念的积累。
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和原理约有220多个,基本概念和原理不过关,后面的复习就会障碍重重。因此对众多的知识点,要仔细比较,认真琢磨。例如原子质量、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质量数、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等等,通过对课本中许多相似、相关、相对、相依概念、性质、实验等内容的反思,明确其共性,认清差异。
2.养成在解题后再思考的习惯。
每次解完题后要回顾解题过程,审视自己的解题方案、方法是否恰当,过程是否正确、合理,是否还可以优化,检查语言表述是否规范,是否合乎逻辑。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工夫,不仅要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使知识得到不断的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长期坚持就能驾驭化学问题的全貌,掌握化学知识及其运用的内存规律和联系。
3.及时归纳总结。
每个单元或章节结束后,要反思其主要研究了哪些问题?重点是什么?用了哪些方法?与以前的知识有哪些联系?通过反思融会同类知识,使普遍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例如:对无机化学,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以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熟悉了官能团的性质就把握了各类有机物间的衍生关系及相互转化;理解了同分异构体,就会感觉到有机物种类的繁多。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往复的联想,加深记忆,有助于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4.认真做好考后分析。
每次考试结束后要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自己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了巩固和深化,自己存在什么问题,以便在今后的复习中对症下药。
常用的纠错方式:一种是在试卷或参考书上给错题做标记,在旁边写上评析。第二种方式是专门备错题笔记本,将自己感触最深的解题错误摘录其上,并且寻根求源以防再错。第三种方式是把纠错还原到课本上,在课本知识点相应处,用不同字符标出纠错点,标出该点纠错题目位置、出处、错因及简易分析等内容。
④ 化学的推断题的解题技巧或方法
化学的推断题的解题技巧或方法如下:
1. 限定范围推断:主要适用于气体或离子的推断,该类题目的主要特点是在一定范围内,根据题目给出的实验现象(或必要的数据)进行分析,作出正确判断。解题关键:①审明题意,明确范围,注意题目所给的限定条件;②紧扣现象,正确判断;③要注意数据对推断结论的影响。
2. 不定范围推断: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推断。该题目的主要特点是:依据元素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时所产生的一系列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确定有关的物质。题目往往综合性较强,具有一定的难度。从试题形式来看,有叙述型、图表型等。解题关键:见题后先迅速浏览一遍,由模糊的一遍“扫描”,自然地在头脑中产生一个关于该题所涉及知识范围等方面的整体印象,然后从题中找出特殊现象或特殊性质的描述,作为解题的突破口,进而全面分析比较,作出正确判断。
3. 给出微粒结构等的微粒(或元素)推断题。解题关键:①熟记元素符号,直接导出;②掌握几种关系,列式导出;③利用排布规律,逐层导出;④弄清带电原因,分析导出;⑤抓住元素特征,综合导出;⑥根据量的关系,计算导出。
4. 给出混合物可能组成的框图型(或叙述型)推断题。解题关键:解框图型(或叙述型)推断题一般是根据物质的转化关系,从其中一种来推知另一种(顺推或逆推),或找出现象明显、易于推断的一种物质,然后左右展开;有时需试探求解,最后验证。
⑤ 如何攻破化学的推断题
如何攻破化学的推断题这里再好不过了
http://e.21cn.com/gaokao/g_152_276339-1.htm
如:
一、以短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特征和元素之最为“突破口”
例1[08宁夏]X、Y、Z、Q、E五种元素中,X原子核外的M层中只有两对成对电子,Y原子核外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两倍,Z是地壳内含量(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Q的核电荷数是X与Z的核电荷数之和,E在元素周期表的各元素中电负性最大。请回答下列问题:
(1)X、Y的元素符号依次为
、
(2)XZ2与YZ2分子相同条件下两者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的是
(写分子式),理由是
;
(3)Q的元素符号是
,它属于第
周期,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在形成化合物时它的最高化合价为
;
(4)用氢键表示式写出E的氢化物溶液中存在的所有氢键
。
【解析】:首先我们审题可知该题推断的突破口是:X原子核外的M层中只有两对成对电子,则X为硫(S);Y原子核外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两倍,则Y为碳(C);Z是地壳内含量(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则Z为氧(O);
16S与8O的核电荷数之和为24,则Q为铬(Cr);E在元素周期表的各元素中电负性最大,则E为氟(F)。按题目要求解答为:
(1)S、C
(2)SO2立体结构为V形、CO2立体结构为直线形;SO2;因为CO2是非极性分子,SO2和H2O都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SO2在H2O中的溶解度较大。(3)Cr;四;1s22s22p63s23p63d54s1
;
+6
(4)F-H…F-H、
、H-O-H…F-H
、
再将推断结果代入题中验证,可知推断结果符合题意。从本题思维可知,解答元素推断题的关键是寻找突破口。下列元素之最和短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特征是元素推断题的常见突破口。
突破口之一
----元素之最: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N,其次—O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O,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Al
3.自然界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C
4.短周期表内原子半径最大的—Na,原子半径最小的—H
5.短周期表内金属性最强的—Na,非金属性最强的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F
6.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金属—Fe
7.单质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元素—
C(金刚石)
8.单质最轻(或单质密度最小)的元素—H
9.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F
突破口之二
----短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特征:
1.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H、Be、Al
2.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2倍—He、C、S
3.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3倍—O
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电子层数—Be、Ar
5.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电子层数2倍—C
6.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电子层数3倍—O
7.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电子层数4倍—Ne
8.原子核内无中子、原子序数与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都相等—H
9.最外层电子数为2—ⅡA和He
10.最高正化合价与它的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的元素—
C、Si
11.最高正化合价与它的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2的元素—N、P
12.最高正化合价与它的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4的元素—S
13.最高正化合价与它的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6的元素—
Cl(Br、I)
14.原子核外各电子层上电子数均达到2n2的元素—
He、Ne
二、以电子排布特征为“突破口”
⑥ 初三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有哪些
1、以物质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⑴ 固体颜色:Fe、C、CuO、MnO2、Fe3O4〔黑色〕;Cu、Fe2O3〔红色〕;Cu2(OH)2CO3〔绿色〕;CuSO4·5H2O〔蓝色〕。
⑵ 溶液颜色:CuCl2、CuSO4〔蓝色〕;FeCl2、FeSO4〔浅绿色〕;FeCl3、Fe2(SO4)3〔黄色〕。
⑶ 火焰颜色:S在O2中燃烧〔蓝紫色〕;S、H2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CO、CH4在空气中燃烧〔蓝色〕。
⑷ 沉淀颜色:BaSO4、AgCl、CaCO3、BaCO3〔白色〕;Cu(OH)2〔蓝色〕;Fe(OH)3〔红褐色〕。
2、以物质特征状态为突破口
常见固体单质有Fe、Cu、C、S;气体单质有H2、N2、O2;无色气体有H2、N2、O2、CO、CO2、CH4、SO2;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有H2O。
3、以物质特征反应条件为突破口
点燃〔有O2参加的反应〕;通电〔电解H2O〕;催化剂〔KCIO3分解制O2〕;高温〔CaCO3分解,C、CO还原CuO、Fe2O3〕;加热〔KCIO3、KMnO4、Cu2(OH)2CO3等的分解,H2还原CuO、Fe2O3〕。
4、以物质特征现象为突破口
⑴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CO2。
⑵ 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CO,固体是C。
⑶ 能使燃烧着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燃烧得更旺的气体是O2,熄灭的气体是CO2或N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
⑷ 能使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蓝的气体是水蒸气。
⑸ 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Fe。
5、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
⑴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I。
⑵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⑶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
⑷ 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C。
⑸ 质子数最少的元素是H。
⑹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也最小的气体是H2。
⑦ 化学推断题有什么技巧吗,一直不会做
除了记住所有的化学方程式以外(这是必须的),还有就是多归纳总结,比如说高中所有有颜色的物质应该分门归类,所有特殊条件的反应(特别是高温条件)也应该归纳,还有一些特殊物质量的物质,像物质量是100的也可以总结一下,还有一些像可以连续和O2反应两次的物质至少有10种,都要归纳,最后就是那些一生多和多生一的化学方程式。剩下的就是做题了,有些物质比较冷僻,遇到过了就会容易想起来,可以去做一些化学省赛的推断题,不难,基本是高中知识,但都是一些比较偏的物质,多做会有好处
⑧ 高中有机化学推断题怎么做是有几分把握就继续推下去吗
化学有机推断题是理综试卷中拿分还算高的题目,推的话至少百分之八十五的分数能拿到手,不推当然没分数。 你说做到很厉害了意思是练习的差不多了吧,那考试应该就没问题的,一般就几个小分扣一点,类似写根据条件写结构,有八个结构你写出六个之类的。 突破口的话,根据反应物条件,生成物现象和性质之类
⑨ 中考化学推断题的解题方法都有哪些
一、学会找突破口
比如常见液体:水 紫红色物质:铜、高锰酸钾 红色物质:氧化铁 常见气体:氢气、氧气、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水、二氧化碳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 棕黄色溶液:铁离子盐溶液 浅绿色溶液:亚铁离子盐溶液 蓝色溶液:铜离子盐溶液 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 蓝色沉淀:碳酸铜或氢氧化铜 等
二、牢记各物质间的关系
重要的有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三角、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三角等
三、牢记重要的化学方程式
还原金属氧化物、光合作用等经常考
四、多做题,锻炼思维能力
⑩ 高中化学推断题有什么技巧
推断题是高中化学试题中常见,但却十分重要的一类题型。该类题目考查知识面广、变化多端、思维量大、综合性强,是考查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及逻辑推理能力的一类好题。但学生普遍感觉难度较大,解题时没有把握,倍感头痛。
其实推断题就好比是公安人员侦破案情,要紧抓蛛丝马迹,并以此为突破口,顺腾摸瓜,最终推出答案。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及结构特征),导出结论,最后别忘了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若“路”走得通则已经成功。
在平时,必须具备一些“有用”有知识,这可是解答推断题的看家本领,如(仅列一部分):
1、 特殊颜色: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含Fe3+的溶液呈黄色;CuSO4粉未为白色,蓝色絮状沉淀为Cu(OH)2,红褐色絮状沉淀为Fe(OH)3;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有两样:AgCl和BaSO4。
2、特殊性质:溶与水显碱性的气体是 NH3 ;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固体物质是白磷;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入过量又变澄清的气体有 CO2(无色无味)和 SO2(刺激性气味);7、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又复原的气体是 SO2 ;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的沉淀有 BaSO4(白色)、AgCl(白色)、CuS(黑色)、PbS(黑色)等;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有Cl2、HClO、H2O2、Na2O2、SO2 等;有臭鸡蛋气味且能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的是 H2S ;使淀粉变蓝的是 I2。
3、特殊反应条件:光照:HClO、HNO3、AgBr、AgI的分解等; MnO2作催化剂:H2O2、KClO3的分解;加热并用 V2O5 作催化剂:2SO2+O2==2SO3等
4、特征反应: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 ⑴活拨的金属:Na、Mg、Zn等;⑵不稳定的弱酸盐:碳酸盐、碳酸氢盐、硫化物、亚硫酸盐等。2、能与碱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 ⑴单质:Al、Si ; ⑵盐类:铵盐;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 ⑴单质:Al ;⑵两性氧化物:Al2O3 ;4、能与水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⑴活拨的金属单质:Na、K等;⑵非金属单质:F2 ;⑶过氧化物:Na2O2等。
下面把高一化学中常见的题型及解法分述如下:
一、 文字叙述型推断题:
例1.(2002年全国高考题)已知:①A、B、C、D四种物质均含元素X,有的还可能含有元素Y、Z。元素Y、X、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②X在A、B、C、D中都不呈现它的最高化合价。③室温下单质A与某种常见的一元强碱溶液反应,可得到B和C。④化合物D受热催化分解,可制得元素Y的单质。
⑴元素X是 ,Z是 。
⑵写出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⑶写出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分析:推断题往往有明显的特征反应,解题时就以此为突破口。③中“室温下单质A与某种常见的一元强碱溶液反应,可得到B和C”在高一知识范围里可锁定在卤素元素内,可推得A为“氯气”;“B和C”只可能在KCl与KClO中选择;④中“受热催化分解”中的学生对“氯酸钾在催化剂下受热分解”十分熟悉,“Y可暂定为O2”,D暂定为氯酸钾;现在用条件①加以检验,正好相符。
所以,元素X为氯元素,Z为钾元素;③方程式为2KOH+Cl2=KCl+KClO+H2O
④中方程式略
二、 方程式叙述型推断题:
例2:有A、B、C、D、E五种色溶液,它们分别是碘化钠、氯化钙、硝酸银、盐酸、碳酸钠中的一种,把它们两两混合,反应现象如下:
(1)A+B——→不反应 (2)A、B、E分别与C混合都得到白色沉淀
(3)C+D——→黄色沉淀 (4)A+E——→无色气体
(1)由此推断:(写化学式)A ;B ;C ;D 。
(2)写出以下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C: ;E+C: ;
C+D: ;A+E: 。
分析:本题比较简单,给出具体的物质,题给四个化学方程式,考察的是四种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再推断具体物质。突破点是特殊颜色和特征反应:白色沉淀可能是AgCl或CaCO3,无色气体只可能是CO2,黄色沉淀只可能是AgI。
答案:(1)A:HCl B:CaCl2 C:AgNO3 D:NaI (E:Na2CO3)
(2)A+C:Cl-+Ag+=======AgCl↓ E+C:CO32-+2Ag+======Ag2CO3↓
C+D:Ag++I-=====AgI↓ A+E:2H++CO32-=====CO2↑+H2O
三、流程线式推断题:
例3、根据下图所示转化关系及现象填空。
(1)物质A的化学式 。(2)反应(I)的方程式为 。
(3)反应(Ⅱ)的离子方程为 。
(4)反应(I)中,当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2.24L时,消耗淡黄色粉末 g。
分析:本题的突破口在于物质的特殊颜色。有两处:(1)高一知识范围内谈黄色固体不多,有Na2O2等;(2)黑色固体有C粉、MnO2粉末、CuO粉末,蓝色溶液有CuSO4溶液等;就是使用排除法也很快捷,逆推顺证,A为铜粉,黑色固体为氧化铜。故正确答案为 (1)A:Cu(2)2NaO2+2CO2=2Na2CO3+O2
(3)CO32-+Ca2+=CaCO3 ↓(4)15.6g
四、表格型推断题:
例4、不同元素的原子在分子内吸引电子的能力大小可用一定数值x来表示,若x越大,其原子吸引电子能力越强,在所形成的分子中成分为带负电荷的一方。下面是某些短周期元素的x值:
元素 Li Be B C O F Na A1 Si P S C1
x值 0.98 1.57 2.04 2.25 3.44 3.98 0.93 1.61 1.90 2.19 2.58 3.16
(1)通过分析x值变化规律,确定Mg、N的x值范围:
<x(Mg)< ,
<x(N)< .
(2)推测x值与原子半径的关系是 .
分析:本题是一道信息给予题,突破口在读懂表格中“若x越大,其原子吸引电子能力越强,在所形成的分子中成分为带负电荷的一方”的意义。表格给出的是同周期元素X值的大小,无规律可寻,但隐含的同主族元素X值变化是一定规律的,特殊数据隐含信息是真正的突破口。Mg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介于Na与Be之间,同主族比Be小,同周期比Na大,故0.93<x(Mg)<1.57,依此类推N的X值范围。
答案:(1)0.93<x(Mg)<1.57, 2.25<x(N) <3.44 (2) 在同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或同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中,原子半径越小X值越大
五、框图型推断题:
例5、如图所示,在一条鱼、虾几乎绝迹的小河边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甲、乙、丙、丁四座工厂,各厂排出的废液里只含有 Na2CO3、FeCl3、Ca (OH)2、HCl 中的一种,某中学环保小组对河水监测时发现:① 甲处河水呈乳白色;② 乙处河水呈红褐色;③ 丙处河水由浑变清;④ 丁处产生气泡,河水仍清。请回答:
(1)四座工厂排出的废液里含有的污染物各是(填化学式);
甲_____;乙_____;丙_____;丁_____。
(2)在丁的下游 M 处取出的河水中,肯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
(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4)小河中鱼、虾几乎绝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立意较好。大处着眼于环保,小处着力于四种物质之间性质的考查,比较简单。本题的突破点仍是特殊的颜色、性质、反应。只要能写出四种物质相互之间的反应,本题可轻松解答。
答案:(1)Ca (OH) 2 ;FeCl 3 ;HCl ;Na2CO3(2)Na+ 、Ca2+ 、Fe3+ 、H+ 、Cl-(3)Fe3+ + 3OH- = Fe (OH)3↓ Fe (OH)3 + 3H3+ = Fe3+ + 3H2O
CO32- + 2H+ = CO2↑+ 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