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维生素有多少种
维生素一共有14种,现在被承认为维生素的是: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泛酸、烟酸、维生素B6、生物素、叶酸、维生素B12、胆碱、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比较常见的有维生素A、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E等。
Ⅱ 维生素有哪几种
常见的有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
1、维生素A
维生素A是含有视黄醇结构并具有生物活性的一大类物质,类胡萝卜素是一种维生素A原,在小肠和肝脏的代谢过程中可以生成视黄醇和视黄醛,其中β胡萝卜素是最重要的类胡萝卜素。
食物中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是动物肝脏、鱼肝油、奶制品、蛋黄等;维生素A原的主要来源是深色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胡萝卜、南瓜等。
5、维生素D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具有维持血液钙和磷稳定、参与某些蛋白质转录调节等重要生物学作用。人群干预结果显示,维生素D和钙的摄入量越高,大肠癌的发病率越低;日光照射量越多,结肠癌死亡率越低。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主要包括鱼干、奶酪、蛋黄等。
Ⅲ 维生素都有多少种其作用是什么,请详细点.谢谢!
人体一共需要13种维生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13种必要维生素。
(1)维生素A
不饱和的一元醇类,属脂溶性维生素。由于人体或哺乳动物缺乏维生素A时易出现干眼病,故又称为抗干眼醇。 已知维生素A有 A1和 A2两种,A1存在于动物肝脏、血液和眼球的视网膜中,又称为视黄醇,天然维生素A主要以此形式存在。A2主要存在于淡水鱼的肝脏中。维生素A1是一种脂溶性淡黄色片状结晶,熔点64℃,维生素A2熔点17~19℃,通常为金黄色油状物。维生素A是含有β-白芷酮环的多烯醇。维生素A2的化学结构与A1的区别只是在β-白芷酮环的3,4位上多一个双键。维生素A分子中有不饱和键,化学性质活泼,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或受紫外线照射而破坏,失去生理作用,故维生素 A的制剂应装在棕色瓶内避光保存。不论是A1或A2,都能与三氯化锑作用,呈现深蓝色,这种性质可作为定量测定维生素A的依据。许多植物如胡萝卜、番茄、绿叶蔬菜、玉米含类胡萝卜素物质,如α、β、γ-胡萝卜素、隐黄质、叶黄素等。其中有些类胡萝卜素具有与维生素A1相同的环结构,在体内可转变为维生素A,故称为维生素A原,β-胡萝卜素含有两个维生素A1的环结构,转换率最高。一分子β胡萝卜素,加两分子水可生成两分子维生素A1。在动物体内,这种加水氧化过程由 β胡萝卡素-15,15′-加氧酶催化,主要在动物小肠粘膜内进行。食物中,或由β-胡萝卜素裂解生成的维生素A在小肠粘膜细胞内与脂肪酸结合成酯,然后掺入乳糜微粒,通过淋巴吸收进入体内。动物的肝脏为储存维生素 A的主要场所。当机体需要时,再释放入血。在血液中,视黄醇(R)与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以及血浆前清蛋白(PA)结合,生成R-RBP-PA复合物而转运至各组织。
它是1913年美利坚合众国化学家台维斯从鳕鱼肝中提取得到的。它是黄色粉末,不溶于水,易溶于脂肪、油等有机溶剂。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但易为紫外线破坏,应贮存在棕色瓶中。维生素A是眼睛中视紫质的原料,也是皮肤组织必需的材料,人缺少它会得干眼病、夜盲症等。通常每人每天应摄入维生素A2~4.5mg,不能摄入过多。近年来有关研究表明,它还有抗癌作用。动物肝中含维生素A特别多,其次是奶油和鸡蛋等。
维生素A的主要作用是:①维持一切上皮组织健全所必需。缺乏时,上皮组织干燥、增生、过度角化,抵抗微生物感染的能力降低。例如泪腺上皮分泌停止,能使角膜、结膜干燥,发炎,甚至软化穿孔。皮脂腺及汗腺角化时,皮肤干燥,容易发生毛囊丘疹和毛发脱落。②促进生长、发育及繁殖。缺乏维生素A时,儿童生长发育不良,骨骼成长不良,生殖功能减退。③构成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的成分。维生素 A在脱氢酶作用下可氧化生成视黄醛,视黄醛与光感受器(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中不同的视蛋白结合产生各种不同吸收光谱的视色素,如视紫红质、视紫质等。视色素为感光物质,它们吸收光子会引起一连串的物理化学变化,产生感受器电位。这种感受器电位通过视网膜上各种神经细胞转变为脉冲形式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产生视觉。现已知道,视网膜中的视紫红质可以在感光过程中不断地分解与再生并且构成动态平衡。视色素在暗处时,其中的视黄醛以11-顺构型存在,称为11-顺视黄醛,而在感光后则迅速转变为全反型视黄醛。伴随构型的改变,视色素出现褪色反应,并分解为反式视黄醛和视蛋白。反式视黄醛经微光照射,又可重新转变为11-顺视黄醛,并与视蛋白结合形成视紫红质,从而保证视杆细胞能持续感光,出现暗视觉,也就是在微弱光线下可以看到事物的轮廓和形状。但是,组成视紫红质的视蛋白和视黄醛经常不断地进行分解代谢,因此需要不断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A。倘若维生素A供应不足,杆状细胞中视紫质合成减少,会导致暗视觉障碍——夜盲症。
每天的需求量:
妇女需要0.8毫克。即80克鳗鱼65克鸡肝,75克胡萝卜,125克皱叶甘蓝或200克金枪鱼。
功效:增强免疫系统,帮助细胞再生,保护细胞免受能够引起多种疾病的自由基的侵害。它能使呼吸道、口腔、胃和肠道等器官的黏膜不受损害,维生素A还可明目。
副作用:每天摄入3毫克维生素A,就有导致骨质疏松的危险。长期每天摄入33毫克维生素A会使食欲不振、皮肤干燥、头发脱落、骨骼和关节疼痛,甚至引起流产。
(2)维生素B B族维生素富含于动物肝脏、瘦肉、禽蛋、牛奶、豆制品、谷物、胡萝卜、鱼、蔬菜等食物中。它是一类水溶性维生素,大部分是人体内的辅酶,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维生素B1
B1是最早被人们提纯的维生素,1896年荷兰王国科学家伊克曼首先发现,1910年为波兰化学家丰克从米糠中提取和提纯。它是白色粉末,易溶于水,遇碱易分解。它的生理功能是能增进食欲,维持神经正常活动等,缺少它会得脚气病、神经性皮炎等。成人每天需摄入2mg。它广泛存在于米糠、蛋黄、牛奶、番茄等食物中,目前已能由人工合成。因其分子中含有硫及氨基,故称为硫胺素,又称抗脚气病维生素。它主要存在于种子外皮及胚芽中,米糠、麦麸、黄豆、酵母、瘦肉等食物中含量最丰富,此外,白菜、芹菜及中药防风、车前子也富有维生素B1。提取到的维生素B1盐酸盐为单斜片晶;维生素B1硝酸盐则为无色三斜晶体,无吸湿性。维生素B1易溶于水,在食物清洗过程中可随水大量流失,经加热后菜中B1主要存在于汤中。如菜类加工过细、烹调不当或制成罐头食品,维生素会大量丢失或破坏。维生素B1在碱性溶液中加热极易被破坏,而在酸性溶液中则对热稳定。氧化剂及还原剂也可使其失去作用。维生素B1经氧化后转变为脱氢硫胺素(又称硫色素),后者在紫外光下可呈现蓝色荧光,利用这一特性可对维生素B1进行检测及定量。 维生素B1在体内转变成硫胺素焦磷酸(又称辅羧化酶),参与糖在体内的代谢。因此维生素B1缺乏时,糖在组织内的氧化受到影响。它还有抑制胆碱酯酶活性的作用,缺乏维生素B1时此酶活性过高,乙酰胆碱(神经递质之一)大量破坏使神经传导受到影响,可造成胃肠蠕动缓慢,消化道分泌减少,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障碍。
②维生素B2
B2又名核黄素。1879年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化学家布鲁斯首先从乳清中发现,1933年美利坚合众国化学家哥尔倍格从牛奶中提取,1935年德国化学家柯恩合成了它。维生素B2是橙黄色针状晶体,味微苦,水溶液有黄绿色荧光,在碱性或光照条件下极易分解。熬粥不放碱就是这个道理。人体缺少它易患口腔炎、皮炎、微血管增生症等。成年人每天应摄入2~4mg,它大量存在于谷物、蔬菜、牛乳和鱼等食品中。
③维生素B5
B5又称泛酸。抗应激、抗寒冷、抗感染、防止某些抗生素的毒性,消除术后腹胀。
④维生素B6
它有抑制呕吐、促进发育等功能,缺少它会引起呕吐、抽筋等症状。包括三种物质,即吡哆醇、吡哆醛及吡哆胺。吡哆醇在体内转变成吡哆醛,吡哆醛与吡哆胺可相互转变。酵母、肝、瘦肉及谷物、卷心菜等食物中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6。维生素B6易溶于水和酒精,稍溶于脂肪溶剂;遇光和碱易被破坏,不耐高温。维生素B6在体内与磷酸结合成为磷酸吡哆醛或磷酸吡哆胺。它们是许多种有关氨基酸代谢酶的辅酶,故对氨基酸代谢十分重要。
每天的需求量:
人体每日需要量约 1.5~2毫克。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6,且肠道细菌也能合成,所以人类很少发生维生素B6缺乏症。
副作用:日服100毫克左右就会对大脑和神经造成伤害。过量摄入还可能导致所谓的神经病,即一种感觉迟钝的神经性疾病。最坏的情况是导致皮肤失去知觉。
⑤维生素B12
1947年美利坚合众国女科学家肖波在牛肝浸液中发现维生素B12,后经化学家分析,它是一种含钴的有机化合物。它化学性质稳定,是人体造血不可缺少的物质,缺少它会产生恶性贫血症。
维生素B12,即抗恶性贫血维生素,又称钴胺素,含有金属元素钴,是维生素中唯一含有金属元素的,抗脂肪肝,促进维生素A在肝中的贮存;促进细胞发育成熟和机体代谢。它与其他B族维生素不同,一般植物中含量极少,而仅由某些细菌及土壤中的细菌生成。肝、瘦肉、鱼、牛奶及鸡蛋是人类获得维生素B12的来源。商品可从制造某些抗生素的副产品或特殊的发酵制得。维生素B12是粉红色结晶,水溶液在弱酸中相当稳定,强酸、强碱下极易分解,日光、氧化剂及还原剂均易破坏维生素B12。它经胃肠道吸收时,须先与胃幽门部分泌的一种糖蛋白(亦称内因子)结合,才能被吸收。因缺乏“内因子”而导致的B12缺乏,治疗应采用注射剂。脱氧腺苷钴胺素是维生素B12在体内主要存在形式。它是一些催化相邻两碳原子上氢原子、烷基、羰基或氨基相互交换的酶的辅酶。体内另一种辅酶形式为甲基钴胺素,它参与甲基的转运,和叶酸的作用常互相关联,它可以增加叶酸的利用率来影响核酸与蛋白质生物合成,从而促进红细胞的发育和成熟。
缺乏维生素B12时会发生恶性贫血,人体对B12的需要量极少,人体每天约需12μg(1/1000mg),人在一般情况下不会缺少。
⑥维生素B13
(乳酸清)。
⑦维生素B15
(潘氨酸)。主要用于抗脂肪肝,提高组织的氧气代谢率。有时用来治疗冠心病和慢性酒精中毒。
⑧维生素B17
剧毒。有人认为有控制及预防癌症的作用。
除此之外,胆碱和肌醇也往往归于必需维生素类,它们两是维生素B族的成员。
(3)维生素C
能够治疗坏血病并且具有酸性,所以称作抗坏血酸。在柠檬汁、绿色植物及番茄中含量很高。抗坏血酸是单斜片晶或针晶,容易被氧化而生成脱氢坏血酸,脱氢坏血酸仍具有维生素C的作用。在碱性溶液中,脱氢坏血酸分子中的内酯环容易被水解成二酮古洛酸。这种化合物在动物体内不能变成内酯型结构。在人体内最后生成草酸或与硫酸结合成的硫酸酯,从尿中排出。因此,二酮古洛酸不再具有生理活性。
1907年挪威化学家霍尔斯特在柠檬汁中发现,1934年才获得纯品,现已可人工合成。维生素C是最不稳定的一种维生素,由于它容易被氧化,在食物贮藏或烹调过程中,甚至切碎新鲜蔬菜时维生素 C都能被破坏。微量的铜、铁离子可加快破坏的速度。因此,只有新鲜的蔬菜、水果或生拌菜才是维生素C的丰富来源。它是无色晶体,熔点190~192℃,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化学性质较活泼,遇热、碱和重金属离子容易分解,所以炒菜不可用铜锅和加热过久。
植物及绝大多数动物均可在自身体内合成维生素C。可是人、灵长类及豚鼠则因缺乏将L-古洛酸转变成为维生素C的酶类,不能合成维生素C,故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如果在食物中缺乏维生素C时,则会发生坏血病。这时由于细胞间质生成障碍而出现出血,牙齿松动、伤口不易愈合,易骨折等症状。由于维生素C在人体内的半衰期较长(大约16天),所以食用不含维生素C的食物3~4个月后才会出现坏血病。因为维生素C易被氧化还原,故一般认为其天然作用应与此特性有关。维生素 C与胶原的正常合成、体内酪氨酸代谢及铁的吸收有直接关系。维生素C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人体完成氧化还原反应,提高人体灭菌能力和解毒能力。长期缺少维生素C会得坏血病,。多吃水果、蔬菜能满足人体对维生素C的需要。维生素C在促进脑细胞结构的坚固、防止脑细胞结构松弛与紧缩方面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并能防止输送养料的神经细管堵塞、变细、弛缓。摄取足量的维生素C能使神经细管通透性好转,使大脑及时顺利地得到营养补充,从而使脑力好转,智力提高。据诺贝尔奖获得者鲍林研究,服大剂量维生素C对预防感冒和抗癌有一定作用。但有人提出,有铁离子(Fe2+)存在时维生素C可促进自由基的生成,因而认为应用大量是不安全的。
每天的需求量:成人每天需摄入50~100mg。即半个番石榴,75克辣椒,90克花茎甘蓝,2个猕猴桃,150克草莓,1个柚子,半个番木瓜,125克茴香,150克菜花可200毫升橙汁。
功效:维生素C能够捕获自由基,在此能预防像癌症、动脉硬化、风湿病等疾病。此外,它还能增强免疫和,对皮肤、牙龈和神经也有好处。
副作用:迄今,维生素C被认为没有害处,因为肾脏能够把多余的维生素C排泄掉,美国新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体内有大量维生素C循环不利伤口愈合。每天摄入的维生素C超过1000毫克会导致腹泻、肾结石的不育症,甚至还会引起基因缺损。
(4)维生素D
为类固醇衍生物,属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D与动物骨骼的钙化有关,故又称为钙化醇。它具有抗佝偻病的作用,在动物的肝、奶及蛋黄中含量较多,尤以鱼肝油含量最丰富。天然的维生素D有两种,麦角钙化醇(D2)和胆钙化醇(D3)。植物油或酵母中所含的麦角固醇(24-甲基-22脱氢-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激活后可转化为维生素D2。在动物皮下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也可以转化为维生素D3,因此麦角固醇和7-脱氢胆固醇常被称作维生素D原。在动物体内,食物中的维生素D2和D3可在小肠吸收,经淋巴管吸收入血,主要被肝脏摄取,然后再储存于脂肪组织或其他含脂类丰富的组织中。在人体中的维生素 D主要是D3,来自于维生素D3原(7-脱氢胆固醇)。因此多晒太阳是预防维生素 D缺乏的主要方法之一。维生素D2及D3皆为无色结晶,性质比较稳定,不易破坏,不论维生素D2或D3,本身都没有生物活性,它们必须在动物体内进行一系列的代谢转变,才能成为具有活性的物质。这一转变主要是在肝脏及肾脏中进行的羟化反应,首先在肝脏羟化成 25-羟维生素D3,然后在肾脏进一步羟化成为1,25-(OH)2-D3,后者是维生素D3在体内的活性形式。1,25-二羟维生素 D3具有显着的调节钙、磷代谢的活性(图11)。它促进小肠粘膜对磷的吸收和转运,同时也促进肾小管对钙和磷的重吸收。在骨骼中,它既有助于新骨的钙化,又能促进钙由老骨髓质游离出来,从而使骨质不断更新,同时,又能维持血钙的平衡。由于1,25-二羟维生素 D3在肾脏合成后转入血液循环,作用于小肠,肾小管,骨组织等远距离的靶组织,基本上符合激素的特点,故有人将维生素 D归入激素类物质。维生素D有调节钙的作用,所以是骨及牙齿正常发育所必需。特别在孕妇、婴儿及青少年需要量大。如果此时维生素D量不足,则血中钙与磷低于正常值,会出现骨骼变软及畸形:发生在儿童身上称为佝偻病;在孕妇身上为骨质软化症。1克维生素D为 40000000国际单位。婴儿、青少年、孕妇及喂乳者每日需要量为400~800单位。
维生素D于1926年由化学家卡尔首先从鱼肝油中提取。它是淡黄色晶体,熔点115~118℃,不溶于水,能溶于醚等有机溶剂。它化学性质稳定,在200℃下仍能保持生物活性,但易被紫外光破坏,因此,含维生素D的药剂均应保存在棕色瓶中。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是帮助人体吸收磷和钙,是造骨的必需原料,因此缺少维生素D会得佝偻症。在鱼肝油、动物肝、蛋黄中它的含量较丰富。人体中维生素D的合成跟晒太阳有关,因此,适当地光照有利健康。
每天的需求量:0.0005至0.01毫克。35克鲱鱼片,60克鲑鱼片,50克鳗鱼或2个鸡蛋加150克蘑菇。只有休息少的人,才需要额吃些含维生素D的食品或制剂。
功效:维生素D是形成骨骼和软骨的发动机,能使牙齿坚硬。对神经也很重要,并对炎症的抑制作用。
副作用:研究人员估计,长期每天摄入0.025克维生素D对人体有害。可能造成的后果是:恶心、头痛、肾结石、肌肉萎缩、关节炎、动脉硬化、高血压、轻微中毒、腹泻、口渴,体重减轻,多尿及夜尿等症状。严重中毒时则会损伤肾脏,使软组织(如心、血管、支气管、胃、肾小管等)钙化。
(5)维生素E
又名生育酚,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蔬菜、豆类之中,在麦胚油中含量最丰富。天然存在的维生素E有8种,均为苯骈二氢吡喃的衍生物,根据其化学结构可分为生育酚及生育三烯酚二类(图12),每类又可根据甲基的数目和位置不同,分为α-、β-、γ-和δ-四种。商品维生素E以 α-生育酚生理活性最高。β-及γ-生育酚和 α-三烯生育酚的生理活性仅为α-的40%、8%和20%。维生素E为微带粘性的淡黄色油状物,在无氧条件下较为稳定,甚至加热至200℃以上也不被破坏。但在空气中维生素E极易被氧化,颜色变深。维生素E易于氧化,故能保护其他易被氧化的物质(如维生素A及不饱和脂肪酸等)不被破坏。食物中维生素E主要在动物体内小肠上部吸收,在血液中主要由β-脂蛋白携带,运输至各组织。同位素示踪实验表明,α-生育酚在组织中能氧化成α-生育醌。后者再还原为 α-生育氢醌后,可在肝脏中与葡萄糖醛酸结合,随胆汁入肠,经粪排出。其他维生素E的代谢与α-生育酚类似。维生素E对动物生育是必需的。缺乏维生素E时,雄鼠睾丸退化,不能形成正常的精子;雌鼠胚胎及胎盘萎缩而被吸收,会引起流产。动物缺乏维生素E也可能发生肌肉萎缩、贫血、脑软化及其他神经退化性病变。如果还伴有蛋白质不足时,会引起急性肝硬化。虽然这些病变的代谢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但是维生素E的各种功能可能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人体有些疾病的症状与动物缺乏维生素 E的症状相似。由于一般食品中维生素E含量尚充分,较易吸收,故不易发生维生素 E缺乏症,仅见于肠道吸收脂类不全时。维生素E在临床上试用范围较广泛,并发现对某些病变有一定防治作用,如贫血动物粥样硬化,肌营养不良症、脑水肿、男性或女性不育症、先兆流产等,近年来又用维生素E预防衰老。维生素E于1922年由美利坚合众国化学家伊万斯在麦芽油中发现并提取,本世纪40年代已能人工合成。1960年我国已能大量生产。它是无臭、无味液体,不溶于水,易溶于醚等有机溶剂中。它的化学性质较稳定,能耐热、酸和碱,但易被紫外光破坏,因此要保存在棕色瓶中。维生素E是人体内优良的抗氧化剂,人体缺少它,男女都不能生育,严重者会患肌肉萎缩症、神经麻木症等。维生素E广泛存在于肉类、蔬菜、植物油中,通常情况下,人是不会缺少的。
。。。。。
Ⅳ 各种维生素化学成分大概是些什么
维生素(vitamin)又名维他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种维生素的化学结构以及性质虽然不同,但它们却有着以下共同点:①维生素均以维生素原(维生素前体)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②维生素不是构成机体组织和细胞的组成成分,它也不会产生能量,它的作用主要是参与机体代谢的调节③大多数的维生素,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经常通过食物中获得④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日需要量常以毫克(mg)或微克(ug)计算,但一旦缺乏就会引发相应的维生素缺乏症,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维生素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3大物质不同,在天然食物中仅占极少比例,但又为人体所必需。维生素大多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本身不提供热能。
有些维生素如
b6、k等能由动物肠道内的细菌合成,合成量可满足动物的需要。动物细胞可将色氨酸转变成烟酸(一种b族维生素),但生成量不敷需要;维生素c除灵长类(包括人类)及豚鼠以外,其他动物都可以自身合成。植物和多数微生物都能自己合成维生素,不必由体外供给。许多维生素是辅基或辅酶的组成部分。
维生素的发现是20世纪的伟大发明之一。1897年,c.艾克曼在爪哇发现只吃精磨的白米即可患脚气病,未经碾磨的糙米能治疗这种病。并发现可治脚气病的物质能用水或酒精提取,当时称这种物质为“水溶性b”。1906年证明食物中含有除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水以外的“辅助因素”,其量很小,但为动物生长所必需。1911年c.丰克鉴定出在糙米中能对抗脚气病的物质是胺类(一类含氮的化合物),它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所以建议命名为“
vitamine”。即vital(生命的)amine(胺),中文意思为“生命胺”。以后陆续发现许多维生素,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生理功能不同;也发现许多维生素根本不含胺,不含氮,但丰克的命名延续使用下来了,只是将最后字母“e”去掉。最初发现的维生素b后来证实为维生素b复合体,经提纯分离发现,是几种物质,只是性质和在食品中的分布类似,且多数为辅酶。有的供给量须彼此平衡,如维生素b1、b2和pp,否则可影响生理作用。维生素b
复合体包括:泛酸、烟酸、生物素、叶酸、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吡哆醇(维生素b6)和氰钴胺(维生素b12)。有人也将胆碱、肌醇、对氨基苯酸(对氨基苯甲酸)、肉毒碱、硫辛酸包括在b复合体内。
Ⅳ 求所有种类的维生素的化学式.
维生素A的化学式为C20H30O
维生素B1化学式为C12H17ClN4OS
维生素B2化学式为C17H20N4O6
维生素B6化学式为C8H11NO3
维生素B12化学式为C63H88N14O14CoP
维生素C的化学式C6H8O6
维生素D2化学式为C28H44O
Ⅵ 人体要补充的维生素有几种
1、维生素C
对肌肤、骨骼、血管、压力等有用适用对象各类人群。维生素C可以防止贫血,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水果、蔬菜中,例如奇异果、草莓、橙子、西兰花、西红柿、青椒、黄瓜中就含有大量维生素C,成人每天应摄入50~100毫克的维生素C。
2、维生素D
促进钙质吸收适用对象孕妇、婴儿及青少年。在鱼肝油、动物肝、蛋黄中维生素D的含量较丰富。人体中维生素D的合成跟晒太阳有关,因此,适当地光照有利健康。
3、维生素E
抗氧化、软化血管。小麦胚芽、棉籽油、大豆油、芝麻油、玉米油、豌豆、红薯、禽蛋、黄油等含维生素E较丰富。
(6)化学中维生素有多少种扩展阅读:
维生素补充剂是有适用人群的,对成人而言,只有当体内缺乏某种维生素时才需要酌量补充,切忌盲目。补充维生素,应该坚持缺什么补什么、不缺就不补的原则。
虽然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但实际上人体每天对维生素的需求量并不大,如果能够调整饮食结构,做到均衡饮食,这些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完全可以从食物中获得。但有些人因为各种原因确实无法从食物中获取适量的维生素,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补充。
Ⅶ 维生素有多少种
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A、D、E、K等。
维生素A:维生素A有两种。一种是维生素A醇(retionl),是最初的维生素A形态(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另一种是胡萝卜素(carotene),在体内转变为维生素A的预成物质(provitaminA,可从植物性及动物性食物中摄取);
维生素A的效用 防止夜盲症和视力减退,有助于对多种眼疾的治疗(维生素A可促进眼内感光色素的形成);有抗呼吸系统感染作用;有助于免疫系统功能正常;生病时能早日康复;能保持组织或器官表层的健康;有助于祛除老年斑;促进发育,强壮骨骼,维护皮肤、头发、牙齿、牙床的健康;外用有助于对粉刺、脓包、疖疮、皮肤表面溃疡等症的治疗;有助于对肺气肿、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治疗。
维生素A缺乏时的表现: 干眼症,夜盲症。长期对脂肪的吸收不良往往会导致缺乏维生素A,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5岁以下的小孩身上,主要是因为饮食的摄取量不足所致。
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鱼肝油、动物肝脏、胡萝卜、黄绿蔬菜、蛋类、牛奶、奶制品、奶油、黄色水果。
维生素A副作用: 成人连续几个月每天摄取50000 IU以上会引起中毒现象;幼儿如果在一天内摄取超过18500 IU则会引起中毒现象。中毒征兆有脱发、胃痛、呕吐、腹泻、皮疹、骨痛、生理功能紊乱、疲劳、头痛、肝脏肿大、皮肤剥落、视力模糊等。
B族维生素:
B1: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或抗神经炎素。由嘧啶环和噻唑环结合而成的一种B族维生素。维生素B1主要存在于种子的外皮和胚芽中,如米糠和麸皮中含量很丰富,在酵母菌中含量也极丰富。瘦肉、白菜和芹菜中含量也较丰富。目前所用的维生素B1都化学合成的产品。在体内,维生素B1以辅酶形式参与糖的分解代谢,有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还能促进肠胃蠕动,增加食欲。
维生素B1缺乏时,可纪起多种神经炎症,如脚气病菌。维生素B1缺乏所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患者的周围神经末梢有发炎和退化现象,并伴有四肢麻木、肌肉萎缩、心力衰竭、下肢水肿等症状。
B2:又叫核黄素。核黄素(维生素B2)为黄素酶类的辅酶组成部分,在生物氧化的呼吸链中起递氢作用,对神经细胞、视网膜代谢、脑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和胎儿的生长发育亦有影响;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氨基酸的代谢与核黄素密切相关。若缺乏时,可出现舌炎、口角炎、脂溢性皮炎和阴囊炎、眼结膜炎、畏光等。核黄素的缺乏主要是因为机体摄取维生素B2量不足所致,成人每天需要量是15~20mg,肠道细菌虽能合成维生素B2,但量少,故主要靠食物提供。机体贮存有限,多余部分随尿排出。
b3:又称烟酸、尼克酸、维生素PP。在体内转化为烟酰胺后,发挥药理作用,后者是辅酶Ⅰ和辅酶Ⅱ的组成部分,参与体内脂质代谢,组织呼吸的氧化过程和糖无分解的过程。烟酸还可降低辅酶A的利用;通过抑制密度蛋白的合成而影响胆固醇的合成,大剂量尚可降低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浓度,且有周围血管扩张作用。
尼克酸缺乏病又叫烟酸缺乏病(nicotinic acid deficiency),也称糙皮病。临床上以皮肤、胃肠道、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本病的发生与尼克酸的摄入、吸收减少及代谢障碍有关,尤其在以玉米等谷类为主食,又缺乏适当付食品地区,有时可以地方性疾病表现。本病同时可有色氨酸和其他维生素的缺乏。在消化道吸收障碍和慢性消耗性疾病中,例如类癌综合征等也可见到。 【临床表现】尼克酸缺乏患者在早期阶段临床表现可不明显,往往有食欲减退、倦怠乏力、体重下降、腹痛不适、消化不良、容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非特异性病征。当病情进展时,可以出现较典型症状表现为夏秋季日光照射时发作,有时也可因辐射及皮肤物理性损伤而诱发。
B4:又称胆碱。胆碱和肌醇(另一种维生素B)一起合作来进行对脂肪与胆固醇的利用;
胆碱是少数能穿过“脑血管屏障”的物质之一。这个“屏障”保护脑部不受日常饮食的改变的影响。但胆碱可通过此“屏障”进入脑细胞,制造帮助记忆的化学物质。胆碱似乎可以乳化胆固醇,避免胆固醇积蓄在动脉壁或胆囊中。
效用 控制胆固醇的积蓄;帮助传送刺激神经的信号,特别是为了记忆的形成而对大脑所发出的信号;有防止年老记忆力衰退的功效(每天服用1~5g); 因为有促进肝脏机能的作用,可帮助人体的组织排除毒素和药物; 有镇定作用;有助于治疗老年痴呆症。 缺乏症
可能引起肝硬化、肝脏脂肪的变性、动脉硬化,也可能是引起老年痴呆症(Alzheimer,s disease)的原因。富含胆碱的食物 蛋类、动物的脑、动物心脏与肝脏、绿叶蔬菜、啤酒酵母、麦芽、大豆卵磷脂。
B5:泛酸是B族维生素的一种,又名“遍多酸”,也称为维生素B5。这个名称来源自希腊语,意思是无所不在的酸类物质。 其无所不在,是指:①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②生物无不需要,缺乏时会生病致死;③体内参与广泛的代谢活动。
帮助细胞的形成,维持正常发育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对于维持肾上腺的正常机能非常重要;是脂肪和糖类转变成能量时不可缺少的物质; 在抗体的合成、人体利用对氨基苯甲酸和胆碱的必需物质; 效用 有助于伤口痊愈; 可制造抗体抵抗传染病; 治疗手术后休克; 防止疲劳; 缓解多种抗生素的毒副作用。缺乏症 低血糖症,十二指肠溃疡、血液和皮肤异常症状。 富含泛酸的食物 肉、未精制的谷类制品、麦芽与麸子、动物肾脏/心脏、绿叶蔬菜、啤酒酵母、坚果类、鸡肉、未精制的糖蜜。
B6:维生素B6实际上是由几种物质——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的集合,彼此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和相互的作用。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啤酒酵母、小麦麸、麦芽、动物肝脏与肾脏、大豆、美国甜瓜、甘蓝菜、废糖蜜(从原料中提炼砂 糖时所乘的糖蜜)、糙米、蛋、燕麦、花生、胡桃。 维生素B6效用:能适当地消化、吸收蛋白质和脂肪。防止各种神经、皮肤的疾病。缓解呕吐(为防止早晨起床时的呕吐感,医生的处方中都开有维生素B6)。可促进核酸的合成,防止组织器官的老化。减缓夜间肌肉的痉挛、脚的抽筋、手的麻痹等各种手足神经炎的病症。维生素B6的缺乏症:可引起贫血、脂溢性皮肤炎、舌炎等。
B7:又称生物素、辅酶 R、维生素 H。是合成维生素C的必要物质;对于脂肪和蛋白质的正常代谢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物质。
防止白发;对谢顶症有预防治疗作用;缓解肌肉的疼痛;减轻湿疹、皮炎症状
缺乏症 脸部和身体的湿疹、极度疲劳、有碍于脂肪的代谢、食欲不振、脱发、抑郁。
富含生物素的食物 牛奶、水果、啤酒酵母、牛肝、蛋黄、动物肾脏、糙米。
B11:亦称为叶酸、维生素BC或维生素M
叶酸是由喋啶,对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残基组成的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为机体细胞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并与维生素B12共同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和成熟。在体内叶酸以四氢叶酸的形式起作用,四氢叶酸在体内参与嘌呤核酸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和转化。叶酸缺乏时,脱氧胸苷酸,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及氨基酸的互变受阻,细胞内DNA合成减少,细胞的分裂成熟发生障碍,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叶酸缺乏的主要临床表现有二:一是巨幼细胞贫血,一是舌炎。这些表现与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须加区别。叶酸引起者没有神经系统的症状、体征;胃液中盐酸也可消失,但经叶酸治疗后可再出现;胃液中内因子存在。
B12:又称钴胺素。维生素B12间接参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合成。在体内需转化为甲基钻胺和辅酶B12使其具有活性,甲基钻胺参与叶酸代谢。缺乏时可致叶酸缺乏,而叶酸参与DNA的合成,因而导致DNA合成受阻,导致巨幼细胞贫血。本品还促使甲基丙二酸转变为琥珀酸,参与三羧循环,故缺乏时亦可影响神经髓鞘脂类的合成,维持有鞘神经纤维的正常功能。促进红血球的形成和再生,防止贫血;促进儿童发育,增进食欲; 增强体力;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能使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适宜地为体内所利用;消除烦躁不安; 促使注意力集中,增进记忆力与平衡感。
维生素B12缺乏时,主要影响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这是因为造血系统的敏感性与细胞更新速率高。特别是红细胞系统表现得最为明显。主要特征是在外周血液中出现许多细胞碎片,变形细胞和高色素性巨大细胞。此外神经系统表现在脊髓和脑皮层中皆可见到有髓神经元的进行性肿胀,脱髓鞘的细胞死亡,从而引起广泛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手足感觉异常,振动和体位感觉减退,以致站立不稳,深部腱反射减弱,晚期可出现记忆丧失,神志模糊,忧郁,甚至中枢视力丧失等。表现为妄想,幻觉,以至发展成一种明显的精神病。
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
维生素C的主要生理功能是:①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保护酶的活性;②对铅化物、砷化物、苯以及细菌毒素等,具有解毒作用;③使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有利于铁的吸收,并参与铁蛋白的合成;④参与胶元蛋白合成羟脯氨酸的过程,防止毛细血管脆性增加;⑤促进心肌利用葡萄糖及心肌糖元的合成,有扩张冠状动脉的效应。
维生素C在胶原质的形成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胶原质对于人体的组织细胞、牙龈、血管、骨骼、牙齿的发育和修复是一种重要的物质; 帮助人体内铁的吸收;常被推荐为预防婴儿猝死症(SIDS)物质;抽烟者和老人需要更多的维生素C。(一支香烟可以破坏25~100mg的维生素C)。
效用 治疗受伤、灼伤、牙龈出血; 增强治疗尿道感染的药物之疗效; 加速手术后的恢复; 帮助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 预防滤过性病毒和细菌的感染,并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具有抗癌作用;有助防止亚硝基胺(致癌物质)的形成;可当做天然的泻药;减少静脉中血栓的发生; 可治疗普通的感冒,并有预防效果;可使蛋白质细胞互相牢聚,从而能延长寿命;增加对无机铁的吸收;可减弱许多能引起过敏症的物质的作用;预防坏血病。
过量使白细胞的抗病能力明显下降。 服用过量的维生素C可能会引起草酸及尿酸结石的形成(摄取钙、维生素B6及每天喝充足的水可以予以调整)。摄取过量时,会引起一些不舒服的副作用,如腹泻、多尿、皮疹等。有以上症状时,必须减量。 正在接受放射线或化学药物治疗的癌症患者不宜服用维生素C。
维生素C缺乏
维生素C缺乏可以引起坏血病。主要表现是全身有广泛的出血点,毛囊角化,关节肿胀。重者还有皮下、肌肉、关节出血及血肿形成,粘膜部位也有出血现象,常有鼻钮、月经过多以及便血等。牙龈也可肿胀、萎缩而引起牙根外露,甚至脱落。还可导致骨钙化不正常及伤口愈合减慢等。严重的维生素C缺乏可以出现内脏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主要食物来源为蔬菜与水果,如青菜、韭菜、塌棵菜、菠菜,柿子椒等深色蔬菜和花菜,以及柑桔、红果、柚子等水果含Vit C量均较高。野生的苋菜、苜蓿、刺梨、沙棘、猕猴桃、酸枣等含量尤其丰富
维生素D:又称钙化醇,麦角甾醇,麦角骨化醇,“阳光维生素”,抗佝偻病维生素。脂溶性。种类很多,以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和维生素D3(胆钙化醇)较为重要。 来自食物和阳光(紫外线可以作用于皮肤中的油脂以制造出维生素D,然后被吸收入人体内)。 从口中所摄取的维生素D由小肠壁与脂肪一起吸收。 烟雾会遮断制造维生素D的太阳光线;在强烈的日晒灼伤后,皮肤将停止制造维生素D。
维生素D能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其代谢活性物促进肾小管重吸收磷和钙,提高血钙,血磷浓度,或维持及调节血浆钙,磷正常浓度。一般认为,只有钙与磷酸盐的血浆浓度适宜理,才呈现骨形成的正常速率。维生素D缺乏时人体吸收钙,磷能力下降,钙,磷不能在骨组织内沉积,成骨作用受阻。在婴儿和儿童,上述情况可使新形成的骨组织和软骨基质不能进行矿化,从而引起骨生长障碍,即所谓佝偻病。钙化不良的一个后果是佝偻病患者的骨骼异常疏松,而且由于支撑重力负荷和紧张而产生该病的特征性畸形。 在成人,维生素D缺乏引起骨软化病或成人佝偻病,最多见于钙的需要量增大时。如妊娠期或哺乳期。该病特点是骨质密度普遍降低。它与骨质疏松症不同,该病骨骼的异常在于包含过量未钙化的基质。而骨骼的显着畸形反见于疾病的晚期阶段。
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或产妊酚,在食油、水果、蔬菜及粮食中均存在。维生素E最突出的化学性质是抗氧化作用,它能增强细胞的抗氧化作用,有利用维持各种细胞膜的完整性;参加整体的某些细胞组织的多方面的代谢过程;保持膜结合酶的活力和受体等作用。有人认为,维生素E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譬如:抗衰老作用、抗凝血作用、增强免疫力、改善末稍血液循环、防止动脉硬化,维持红细胞、白细胞,脑细胞、上皮细胞的完整性,从而保持肌肉、神经血管和造血系统的正常功能等。经研究还发现,维生素E有类似人参的生理作用,如对胃溃疡有保护作用;能促进DNA和蛋白质的合成;延长红细胞寿命;增强免疾活性;延缓血管和组织的衰老等,尚待研究。
人类长期缺乏维生素E可发生巨细胞性溶血性贫血,病人血液中维生素E含量降低。
长期服用大剂量维生素E可引起各种疾病。其中较严重的有:血栓性静脉炎或肺栓塞,或两者同时发生,这是由于大剂量维生素E可引起血小板聚集和形成;血压升高,停药后血压可以降低或恢复正常;男女两性均可出现乳房肥大;头痛、头晕、眩晕、视力模糊、肌肉衰弱;皮肤豁裂、唇炎、口角炎、荨麻疹;糖尿病或心绞痛症状明显加重;激素代谢紊乱,凝血酶原降低;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血小板增加与活力增加及免疫功能减退。
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 麦芽、大豆、植物油、坚果类、芽甘蓝、绿叶蔬菜、菠菜、有添加营养素的面粉、全麦、未精制的谷类制品、蛋。 无机铁(硫酸亚铁)会破坏维生素E,所以不能同时服用。假如服用含有少量硫酸亚铁的营养补品而又服用维生素E时,必须前后相隔8小时
维生素F:不饱和脂肪酸——亚麻油酸,花生油酸
脂溶性;从食物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制造而成; 效用 防止动脉中胆固醇的沉积; 助长健康的皮肤和毛发; 在某种程度上,可防止X光线的有害影响; 帮助腺体发挥作用,并使钙能被细胞所利用,从而增进健康和成长;治疗心脏病;能转化饱和脂肪酸,可帮助减肥。
过量 摄取过量时易肥胖。
缺乏症 湿疹、粉刺。
食物来源 富含维生素F的食物 植物性油(由麦芽、亚麻种子、向日葵、红花、大豆、花生等榨取的油)、花生、葵花子、胡桃、美洲胡桃、核桃、鳄梨
维生素K:又叫甲萘醌
维生素K是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因子Ⅱ)的必需物质。还参与凝血因子Ⅶ,Ⅸ,Ⅹ以及蛋白C和蛋白S的合成。缺乏维生素K可致上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影响凝血过程而引起出血,此时给予维生素K可达到止血作用。维生素K2尚具有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机制可能与阿片受体和内源性阿片样物质介导有关。维生素K是机体必需营养素之一,也是临床用于止血的药物之一。此外,它还可以对抗血管平滑肌痉挛,对抗组胺、肾上腺素及乙酰胆碱引起的血管舒缩功能紊乱,从而使得偏头痛症状改善,有效控制其发作。
一般作用 是促进血液凝固的化学物质之一,是形成凝血酶原不可缺的物质。 效用 防止内出血和痔疮;治疗月经过量; 促进血液正常的凝固
缺乏症 小儿慢性肠炎、热带性腹泻、结肠炎。维生素K缺乏症 维生素K作为凝血因子,有天然与人工合成之分。天然的为脂溶性,存在于苜蓿,菠菜之中的称为维生素K1(phylloquinone);由动物肠道内细菌合成的为维生素K2(menaquinone)。人工合成的为水溶性,即维生素K3与K4。一旦维生素K吸收,利用出现障碍,将影响一系列凝血因子生成。严重时出现出血症状,此系维生素K缺乏症。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轻重不一的出血症状。常见有鼻衄、牙龈渗血,皮下青紫,黑粪,月经过多,痔疮出血,创面与术后渗血等。深部组织血肿与关节腔积血较少见。偶可见颅内出血危及生命。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出血症状常常很突然,无预兆。
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 酸奶酪、紫花苜蓿、蛋黄、红花油、大豆油、鱼肝油、海藻类、绿叶蔬菜。
维生素P
由黄酮(flavones、flavonals、citrin)、芸香素(rutin),橙皮素(hesperidin)所构成;水溶性。
在对维生素C的消化、吸收功能上是不可缺少的物质;黄酮在柑橘类中提供黄色和橙色的物质;
一般作用
是维持毛细血管通透性的要素。(P是通透性的意思,Permeability的第一个字母。)生物类黄酮(Bioflavonoids)主要的机能是增强毛细血管壁、调整其吸收能力;帮助维生素C维持结缔组织的健康;
效用 防止维生素C被氧化而受到破坏;增强毛细血管壁,防止瘀伤; 增加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有助于牙龈出血的预防和治疗;增加维生素C的效果; 有助于对因内耳疾病所引起的浮肿或头晕的治疗。
缺乏症 毛细血管变弱。
富含维生素P的食物 柑橘类(柠檬、橙、葡萄柚)的白色果皮部分和包着果囊的薄皮。杏、荞麦粉、黑莓、樱桃、玫瑰果实等都含有维生素P。
维生素T
关于这种维生素,至今的了解仍然有限。只知道它能够帮助血液的凝固和血小板的形成。因为有这种作用,维生素T对贫血症和血友病的预防是很重要的。建议每日摄取量尚未确定。市面上没有维生素T出售。维生素T存在于芝麻和蛋黄中。未发现有副作用。
维生素U
对于维生素U的了解,比对维生素T更少。听说这种维生素在治疗溃疡上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这点,有的医生有异议。生甘蓝菜中含有维生素U。维生素U没有副作用。
Ⅷ 维生素用字母表示的话一共有多少种
维生素一共有13种,现在被承认为维生素的是:维生素A、维生素B 1、维生素B 2、维生素B 5、维生素B 6、维生素B 12、泛酸、叶酸、生物素、维生素C、维 生素D、维生素E、维维生素A 1、构成视紫红质,维持暗适应
2、维持上皮细胞的健康
3、促进生长发育 维生素D 1、增加钙、磷在小肠吸收
2、调节钙磷代谢 维生素E 1、抗氧化作用
2、某些酶的抑制剂
3、与胶原代谢有关 维生素K 促进肝脏合成凝血因子2、7、9、10。 维生素B1 是脱羧辅酶的成分,参与糖代谢过程 维生素B2 参与机体的生物氧化功能 维生素B6 参与蛋白质代谢 维生素B12 参与“一碳单位”代谢
促进红细胞的成熟 维生素PP 是辅酶的成分;
参与生物氧化过程 维生素C 1、参与机体氧化-还原反应
2、参与羧基化反应
3、增加抵抗力
4、其它 叶酸 与蛋白质、核酸合成及红细胞、白细胞合成有关 生素K。
Ⅸ 维生素一共有多少种,各有什么功能
维生素的种类很多,比较常见的有维生素A、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E等。
各类维生素的主要功能和适宜人群、食物来源如下:
维生素A
主要功能
1.保护视力。维生素A是一系列视黄醇的衍生物,可以促进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的合成和再生,维持正常的视觉。
2.维生素A也称为美容维生素,具有调节表皮及角质层新陈代谢,维持正常上皮组织的生长,有一定的抗老去皱功效,在化妆品中用作营养成分添加剂,能防止皮肤粗糙,促进正常生长发育,可用于膏霜乳液中。
3. 维生素A能促进蛋白的合成,对于机体免疫功能有重要影响。需要提醒的是,过量摄入维生素A,对上皮感染的抵抗力并不随剂量而增高。
4.促进生长与生殖(维生素A缺乏可能是影响生殖功能的原因)。
5.保护黏膜,减少呼吸道、口腔、胃和肠道等器官黏膜的损害。
适宜人群
1.经常流鼻血者。
2.有严重灼伤或外伤者。
3.正服用抗生素者。
4.早产婴儿。
5.缺乏足够胆汁吸收脂肪者(需经由注射补充)。
6.慢性胆囊炎患者。
7.长期应用抗生素及肠道灭菌药者。
8.患有胰腺疾病患者、患有胆管疾病及小肠粘膜萎缩或脂肪便患者。
食物来源
绿叶蔬菜,如菠菜、甘蓝、甜菜、绿豆、莴笋、花椰菜、芥菜、香菜等,绿色豌豆和胡萝卜是非常好的维生素k来源。
维生素PP(烟酸):在细胞生理氧化过程中起传递氢作用,具有防治癞皮病的功效。
维生素M:抗贫血;维护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免疫系统的功能。
维生素T:帮助血液的凝固和血小板的形成。
维生素U:治疗溃疡上有重要的作用。
Ⅹ 维生素的所有品种有哪些
维生素一共有13种,现在被承认为维生素的是:
维生素A、维生素B 1、维生素B 2、维生素B 5、维生素B 6、维生素B 12、泛酸、叶酸、生物素、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维维生素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