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化学势通俗解势
首先明确其应用范围,在热化学中,化学势是强度性质,状态函数。化学势的定义是从恒温、恒压、恒内能、恒体积条件下得到的,因此实际固溶体中,系统自由能变化还会包括化学势以外的能量变化。
例 试比较和论证下列四种状态纯水的化学势大小顺序
(1)373.15K,101325Pa液态水的化学势
(2)373.15K,101325Pa水蒸气的化学势
(3)373.15K,202650Pa液态水的化学势
(4)373.15K,202650Pa水蒸气的化学势
4>3> 1=2
[导引]:化学势作为判据应用于相变化过程,若两相平衡,则两相的化学势必然相等,若两相未建立平衡,则物质必由化学势高的一相自发地向化学势低的一相转移,由此可推断四种状态的纯水,其化学势的相对大小。
通俗的说,在相转变的过程中,质量总是从化学势高的相转变到化学势低的相,这就是化学势的物理意义,也就是说化学势是推动相变中质量转移的一种势,它总是使质量从具有较高的化学势的相转移到具有较低化学势的相,就象温度是推动热量转移的一种势,它总是使热量从具有较高温度的物体转移到具有较低温度的物体。化学势推动下进行相转变的结果总是使系统的功势函数减少,作功能力降低。
系统的平衡有三个方面,即"热平衡","力平衡",'质量作用平衡",其中"力平衡"就是系统的每一个部分所受到的广义力都要能在统计平均效果上相互抵消.如果系统内有压强差,那么就会引起机械运动."热平衡"是指温度的平衡,如果系统有温度差,就会有"热传导"."质量作用平衡"可被分为"化学平衡"和"相平衡"."化学平衡"指正反应和逆反应的效果完全抵消,在这种平衡中,与"压强","温度"相当的量叫"化学势",相变以及其他的质量作用方式在"改变粒子数"方面都与化学反应极为相似,所以任何一种"质量相互作用"中所涉及的强度量都被称为"化学势".
为什么在看的文章里那些能量都带着化学势?形成分子的过程就引起了分子和原子两种不同系统的质量变化,自然会有"化学势",不过更深的理解应该通过统计力学来看。
2. 求助元素的化学势
化学势是针对物质而言,而且还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成立
3. 如何计算Li(x)
记题型没什么用,主要是搞清楚他们的性质,这个搞明白就不怕任何题型了。
首先,两个都算活泼金属,都可与酸反应生成氢气,Mg在热水中也能生成氢气。Al在工业上一般会用来还原其他金属(铝热反应),Mg性质更活泼,在空气中可与氮气燃烧生成Mg3N2(分子量100)
Mg是碱土元素,与水反应会生成Mg(OH)2(白色絮状),Al是两性金属化合物,不仅与酸反应,与强碱也反应生成偏铝酸(NaAlO2),偏铝酸加少量酸沉淀生成Al(OH)3(两性氢氧化合物),继续加酸沉淀溶解。这就形成Al三角(AlCl3,Al(OH)3,NaAlO2).注意化合价的配比和认真解读反应的过程,那么这种计算题是化学考试中最容易的一项。
4. 计算不同标准态的溶液的化学势
基本公式μB=μB*+RTln(A/B)
其中A跟B是某种物理量,比如压强,浓度等等。
显然,如果以纯水真实态为标准态,那么当A=3.173KPa时,其化学势应该等于标准态,应该3.173的时候,正是纯水的化学势。因此可知,B=3.173。然后当A=2.733时,它们的比就是活度,用RTLna表示,所以活度a=0.86
同样道理,当以0.133Pa的水蒸汽为标准态,那当A=0.133时,其处于标准态,那它的化学势也应该为标准化学势,于是B=0.133,那么当A=2.733的时候,活度a=2.733/0.133=20.5
根据以上方法可以看到,标准态选择不同,那么活度就不同,其为标准化学势时的外压也不同~~~所以P指的是标准态的压力。跟温度。看其括号跟着谁就知道了~~~
仅供参考
5. Li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写出金属锂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Li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ⅠA,
化学方程式2Li+2H2O=2LiOH+H2↑
6. Li的电极电势
以Na为例 设计热力学循环
Li(s) --> Li(g) --> Li+(g) --> Li+(aq)
Na(s) --> Na(g) --> Na+(g) --> Na+(aq)
虽然Li(s) --> Li(g)和Li(g) --> Li+(g)的ΔH比
Na(s) --> Na(g)和Na(g) --> Na+(g)的ΔH要大
但是由于Li+的半径很小 在水中有半径更大的水合层 稳定更多的水分子
因此它的水和热[即Li+(g) --> Li+(aq)]的ΔH很低(该ΔH值为一很大的负数)
弥补了气化热[即Li(s) --> Li(g)]的ΔH
和电离能[即Li(g) --> Li+(g)]的ΔH 中多消耗的能量
所以总的ΔH[M(s)-->M+(aq)]是Li<Na
Gibbs自由能变ΔG=ΔH-TΔS
由于Li+和Na+结构相近 反应温度又相同
TΔS对Gibbs自由能变影响很小 所以ΔG[M(s)-->M+(aq)]是Li<Na(ΔG的值是负数)
又根据公式ΔG=-zEF=-z(0-E[M+/M])F=zE[M+/M]F
其中0是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 金属是负极所以用0减E[M+/M]
F是法拉第常数 两个反应的z相等(z=1)
所以Li电极电势小于Na
很久没复习了 大概就是这样 其中阳离子的水合能因素最为关键
7. Li锂元素的性质及其反应特征类型(详细)
Li锂元素核外电子数为3,外围电子构型是2S1,与同周期元素比有较大原子半径和较少的核电荷,故其金属晶体中金属键不牢固,单质的熔、沸点较低,硬度较小。锂是所有金属中最轻的。
化学性质上表现为易失电子,成为Li+,
而Li+的半径远小于同族其他阳离子,锂的化合物具有一定程度的共价性。Li的标准电极电势很低,仅为-3.045。这不仅是因为Li是活泼的碱金属,同时还因为Li的原子半径小,易与水分子结合生成水和离子,释放出较多能量。因此Li的失电子倾向很强。
锂的一些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叙述如下:
4
Li
+
O₂
=
2
Li₂O
(反应条件:自发反应,或者加热,或者点燃)(燃烧猛烈)
6
Li
+
N₂
=
2
Li₃N(反应条件:自发反应,或者加热,或者点燃)
2
Li
+
S
=
Li₂S
(该反应放出大量热,爆炸!)
2
Li
+
2
H₂O
=
2
LiOH
+
H₂↑(现象:锂浮动在水面上,迅速反应,放出氢气)
2
Li
+
2
CH₃CH₂OH(乙醇)
=
2
CH₃CH₂OLi(乙醇锂)
+
H₂↑
4
Li
+
TiCl₄
=
Ti
+
4
LiCl
2
Li
+
2
NH₃(l.)
=
2
LiNH₂
+
H₂↑
8. 谁能给我元素LI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摩尔质量:7 氢化物:LiH
氧化物:Li2O
最高价氧化物:Li2O3 ]主要的物理性质密度:0.534g/cm(300K)
熔点:180.5℃
沸点:1347.0℃
电阻率: 8.6μΩ·cm
导热系数: 0.847W/(cmK)
比热: 3.6J/(gK)
蒸发热: 145.92kJ/mol
熔化热: 3kJ/(gK)
电离能: 5.392eV
外围电子排布:2s1
核外电子排布:2,1
颜色和状态:银白色金属
原子半径:0.152nm
常见化合价:+1
发现人:阿尔费德森
金属锂为一种银白色的轻金属;熔点为180.54°C,沸点1342°C,密度0.534克/厘米³,硬度0.6。金属锂可溶于液氨。
锂与其它碱金属不同,在室温下与水反应比较慢,但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黑色的一氮化三锂晶体。锂的弱酸盐都难溶于水。在碱金属氯化物中,只有氯化锂易溶于有机溶剂。锂的挥发性盐的火焰呈深红色,可用此来鉴定锂。
锂很容易与氧、氮、硫等化合,在冶金工业中可用做脱氧剂。锂也可以做铅基合金和铍、镁、铝等轻质合金的成分。锂在原子能工业中有重要用途。 [编辑本段]锂与社会矿。
二、锂的性质及用途
锂具有高的比热和电导率,它的密度是0.53克/厘米3,是自然界中最轻的金属元素。它是非常活泼的碱金属元素,常温下它是唯一能与氮气反应的碱金属元素.自然界存在的锂由两种稳定的同位素63Li和73Li组成。锂只能存放在凡土林或石蜡中。
锂在发现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受到冷落,仅仅在玻璃、陶瓷和润滑剂等部门,使用了为数不多的锂的化合物。
。
金属锂为一种银白色的轻金属;熔点为180.54°C,沸点1342°C,密度0.534克/厘米³,硬度0.6。金属锂可溶于液氨。
锂与其它碱金属不同,在室温下与水反应比较慢,但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黑色的一氮化三锂晶体。锂的弱酸盐都难溶于水。在碱金属氯化物中,只有氯化锂易溶于有机溶剂。锂的挥发性盐的火焰呈深红色,可用此来鉴定锂。
锂很容易与氧、氮、硫等化合,在冶金工业中可用做脱氧剂。锂也可以做铅基合金和铍、镁、铝等轻质合金的成分。锂在原子能工业中有重要用途。
9. Li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通电)2H2↑+O2↑(电解水,反映极慢)
H20+Ca0=Ca(OH)2(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
2Na+2H2O=2NaOH+H2↑(金属钠与水反应,剧烈放热,钠块在水上游动)
2K+2H20=2KOH+H2↑(金属钾与水反应,剧烈放热,K块快速游动,有时带紫色火焰)
Ca+2H2O=Ca(OH)2+H2↑(金属钙和水反应,开始反应快,之后反应减弱)
Na2O+H2O=2NaOH(氧化钠和水反应,放热)
CuSO4+5H2O=CuSO4·5H2O(无水硫酸铜溶于水,显蓝色,用于检验水的存在)
CO2+H2O=H2CO3(二氧化碳溶于水,可逆反应)
SO2+H2O=H2SO3(二氧化硫溶于水,可逆反应)
SO3+H20=H2SO4(三氧化硫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用于工业制硫酸)
4Fe+3O2+2xH2O=2 Fe2O3·xH2O (铁生锈反应)[初中可以这么写]
2Cu+O2+H2O+CO2=CU2(OH)2CO3(铜生锈反应,生成物为碱式碳酸铜,又称孔雀石,绿色)
C+H2O=CO+H2(高温下反应,用于工业生产水煤气,把水泼到滚烫的碳炉上也会发生此反应)
基本上就这些了,以下是材料题中有时会出现的:
CaC2+2H2O=Ca(OH)2+C2H2(又写作CH≡CH,乙炔)↑(电石,又称碳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
P2O5+3H2O=2H3PO4(五氧化二磷与热水反应)
Na2O2+2H2O=4NaOH+O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热,使脱脂棉燃烧)
4K02+2H20=4KOH+3O2↑(超氧化钾和水反应,同上)
3NO2+H2O=2HNO3+NO(二氧化氮溶于水,用于工业制硝酸)
2NaCl+2H2O=2NaOH+H2↑+Cl2↑(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
10. li是什么化学元素
锂(Li)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元素,质软,是密度最小的金属。用于原子反应堆、制轻合金及电池等。锂和它的化合物并不像其他的碱金属那么典型,因为锂的电荷密度很大并且有稳定的氦型双电子层,使得锂容易极化其他的分子或离子,自己本身却不容易受到极化。这一点就影响到它和它的化合物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