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怎么判定为化学品爆炸1区

怎么判定为化学品爆炸1区

发布时间:2022-07-01 15:16:50

① 防爆区1区和2区到底有什么本质区别,怎么判定

防爆认证中按场所中存在物质的物态的不同,将危险场所划分为爆炸性气体环境和可燃性粉尘环境。按场所中危险物质存在时间的长短,将两类不同物态下的危险场所划分为三个区,即:

对爆炸性气体环境,为0区、1区和2区:

0区:爆炸性气体环境连续出现或者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场所。

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或者偶尔发生并仅是短时间存在的场所。

国际电工委员会/欧洲电工委员会划分的危险区域的等级分类:

0区(Zone 0):易爆气体始终或长时间存在;连续地存在危险性大于1000小时/每年的区域;

1区(Zone 1):易燃气体在仪表的正当工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或存在;断续地存在危险性10~1000小时/每年的区域;

2区(Zone 2):一般情形下,不存在易燃气体且即使偶尔发生,其存在时间亦很短;事故状态下存在的危险性0.1~10小时/每年的区域;

中国划分的有效区域和以上相同。

防爆电气设备:

防爆电气设备分为两类:I类为煤矿井下用电气设备;II为除矿井以外的场所使用的电气设备,依照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或最小点燃电流(MICR)来区分。

II类电器设备又分为:IIA、IIB、IIC 三个类别。以上四个类别主要是根据不同工况下可能引爆的最小火花能量,我国和欧洲及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将爆炸性气体分此四个危险等级。

具体区别如下表:其次,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按引燃温度的差异,组别又分为T1、T2、T3、T4、T5、T6六种,引燃温度用t(℃)表示。

② 我国将爆炸火灾场所分为几类几区

将爆炸火灾危险场所划分三类八级。
第一类是气体或蒸汽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共分为三级:Q—1级场所,在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场所;Q—2级场所,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仅在不正常情况下才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场所;Q—3级场所,在不正常情况下整个空间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可能性较小,爆炸后果较轻的场所。
第二类是粉尘或纤维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共分为两级:G—1级场所,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镁粉、铝粉、煤粉等与空气的混合物)的场所;G—2级场所,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仅在不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
第三类是火灾危险场所,共分为三级:H—1级场所,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使用、加工贮存或转运闪点高于场所环境温度的可燃物体,而它们的数量和配置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H—2级场所,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悬浮状、堆积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它们虽然不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但在数量上与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H—3级场所,有固体可燃物质,在数量上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
各类危险场所的“正常情况”包括正常的开车、停车、运转(如敞开装料、卸料等),也包括设备和管线正常允许的泄漏情况。“不正常情况”则包括装置损坏、误操作、维护不当及装置的拆卸、检修等。在划分一个场所是否有火灾危险时,要考虑可燃物质在场所内的数量和配置情况,以决定是否有引起火灾的可能,而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有可燃物质就属于火灾危险场所。
1987年12月16日,由劳动人事部、公安部、国家机械委、煤碳部、化工部、石油部、纺织部、轻工部联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试行)中规定的爆炸危险场所分为五类。
0级区域(简称0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1级区域(简称1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有可能出现的场所;
2级区域(简称2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能出现,仅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10级区域: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11级区域: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不能出现,仅在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以上所谓“正常情况”和“不正常情况”的含义基本上和《电力装置设计规模》中的一样,同时该标准中还规定了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划分方法。

③ 什么是甲类和乙类危险化学品它们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甲类:这类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的特征有6点:
⑴闪点<28℃的液体。如:丙酮闪点-20 ℃、乙醇闪点12 ℃。
⑵爆炸下限<10%的气体,以及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爆炸下限<10%气体的固体物质。如:爆炸下限<10%的气体丁烷爆炸下限是1.9%、甲烷爆炸下限是5.0%、;固体物质碳化钙(电石)遇到水发生反应产生爆炸下限<10%气体乙炔(电石气),乙炔的爆炸极限是2.8-81%。
⑶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如:硝化棉、黄磷。
⑷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金属钠、金属钾、
⑸遇酸、受热、撞击、摩擦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如:氯酸钾、氯酸钠、
⑹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如五硫化磷、三硫化磷等 。

乙类: 这类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的特征有6点:
⑴闪点≥28℃至<60℃的液体。松节油闪点35℃、异丁醇闪点28℃
⑵爆炸下限≥10%的气体。如:氨气、液氨等。
⑶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如:重铬酸钠、铬酸钾
⑷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如:硫磺、工业萘
⑸助燃气体。如:氧气。
⑹常温下与空气接触能缓慢氧化、积热不散引起自燃的物品。

④ 化学品危险物分类等级和标准是怎样的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其物化特性、危险性和便于管理等原则进行分类的。危险化学品分类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 6944)和《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将其分为8大类:1、爆炸品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3、易燃液体
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6、毒害品7、放射性物品8、腐蚀品

⑤ 化学品火灾危险性等级1

根据每种常用危险化学品易发生的危险,综合归纳为以下多种基本危险特性。对每种危险化学品应选用适当的基本危险特性来表示它们易发生的危险。

5.36 与盐酸发生剧烈反应,有燃烧爆炸危险。
5.35 与硝酸发生剧烈反应或立即燃烧
5.39 与氢氧化钠发生剧烈反应。

⑥ 危险化学品名录中提到的类别1类别2是指什么

“类别1”指的是爆炸品,“类别2”指的是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分下面几类 :

  1. 爆炸品,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爆炸品在国家标准中分5项,其中有3项包含危险化学品,另外2项专指弹药等。

  2.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这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物质泄漏、爆炸等。它分3项。

    第1项:易燃气体,如氨气、一氧化碳、甲烷等。

    第2项: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如氮气、氧气等。

    第3项:有毒气体,如氯(液化的)、氨(液化的)等。

  3. 易燃液体,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4.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这类物品易于引起火灾,按它的燃烧特性分为3项。 第1项: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迅速燃烧,能散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如红磷、硫磺等。 第2项:自燃物品,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如黄磷、三氯化钛等。 第3项:遇湿易燃物品,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的不需明火,就能燃烧或爆炸。如金属钠、氢化钾

  5.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这类物品具有强氧化性,易引起燃烧、爆炸,按其组成分为2项。 第1项:氧化剂,指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对热、震动和摩擦比较敏感。如氯酸铵、高锰酸钾等。 第2项:有机过氧化物,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过氧键的有机物,其本身是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和摩擦极为敏感。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甲乙酮等

  6. 毒害品,指进入人(动物)肌体后,累积达到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如各种氰化物、砷化物、化学农药等等。

  7. 放射性物品,它属于危险化学品,但不属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管理范围,国家还另外有专门的“条例”来管理。

  8. 腐蚀品,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伤的固体或液体。

⑦ 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是根据什么标准

爆炸危险区域根据爆炸性混合物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划分的不同级别的危险区域, 中国规定正常运行时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出现或短时间频繁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为0区、止常运行时锁计周期性出现或偶然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为1区。

正常运行时不出现,即使{f;现也只可能是短时间偶然出 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为Z区。正常运行时连续 或长时间或短时间频繁出现爆炸性粉尘、纤维的区域为70区。

止常运行时不出现,仅在不止常运行时短时间偶然出现 爆炸性粉上、纤维的区域为11区。爆炸危险区域的大小受通 风条件、释放源特征危险物质性能参数等因素的影响。

(7)怎么判定为化学品爆炸1区扩展阅读

爆炸性气体环境:

1、0区

区域特征: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环境连续出现或长期存在的场所。

2、1区

区域特征: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环境的场所。

3、2区

区域特征:在正常运行时,不太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环境,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场所。

⑧ 简要说明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划分为哪几个区

爆炸危险区域根据爆炸性混合物的类型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划分的不同级别的危险区域,分为:0区、1区、Z区、70区、11区。

1、中国规定正常运行时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出现或短时间频繁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为0区。

2、正常运行时周期性出现或偶然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为1区。

3、正常运行时不出现,即使出现也只可能是短时间偶然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为Z区。

4、正常运行时连续或长时间或短时间频繁出现爆炸性粉尘、纤维的区域为70区。

5、正常运行时不出现,仅在正常运行时短时间偶然出现爆炸性粉、纤维的区域为11区。

(8)怎么判定为化学品爆炸1区扩展阅读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划为非爆炸危险区域:

1、没有释放源且不可能有可燃物质侵入的区域。

2、可燃物质可能出现的最高浓度不超过爆炸下限值的10%。

3、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明火的设备附近,或炽热部件的表面温度超过区域内可燃物质引燃温度的设备附近。

4、在生产装置区外,露天或开敞设置的输送可燃物质的架空管道地带,但其阀门处按具体情况确定。

⑨ 危险化学品名录中提到的“类别1”“类别2”是指什么

“类别1”指的是爆炸品,“类别2”指的是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类别1、2指的是某类化学品的分类,比如易燃液体分为类别 1、类别 2、类别 3。一般来说,类别1是最危险的。

按照《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GB/T 15098-94),危险货物按其危险程度划分为三个包装类别:

Ⅰ类包装:货物具有大的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高。

Ⅱ类包装:货物具有中等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较高。

Ⅲ类包装:货物具有小的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一般。

(9)怎么判定为化学品爆炸1区扩展阅读:

第一类 爆炸品

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本类化学品系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应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

1、临界温度低于50℃,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

2、温度子啊21.1℃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kPa,或在54.4℃,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8℃时,雷德蒸气压力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阅读全文

与怎么判定为化学品爆炸1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