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会有四种力四种力各是怎样产生的求大神帮助
自然界的四种力 一、强力 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中子组成,它们聚集在约10^15m的范围内,为什么质子正电荷之间的库仑排斥力没有使核子飞散开来呢?那是因为核子之间存在一种能压服库仑斥力的强相互作用力――强力或核力。在原子核的尺度内强力比库仑力大得多,但强力是短程力,核子间的距离大于2×10^(-15)m时,强力很快下降消失,核子间的距离在(1-2)×10^(-15)m之间,核力表现为吸引力,小于1×10^(-15)m又表现为斥力,且随距离的减小斥力迅速增大。强力对维持稳定的原子核有重大的作用。 二、弱力 在基本粒子之间还存在另一种短程相互作用力,弱力的作用距离比强力更短,作用力的强度仅力强力的10^(-13)倍。弱力在β衰变中起重要作用,β衰变中放出电子和中微子,电子和中微子之间只有弱力作用。弱力也存在其它基本粒子之间。 三、电磁力 电力是两个带电粒子或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两个相互运动的电荷之间存磁力。从相对论的角度看,运动是相对的,电力和磁力应是一个统一的力,一个参考系中观察的磁力与另一个参考系中的电力是相互关联的。电磁力是长程力,电磁力在原子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电磁力使原子、分子聚集成实物,是实物的支撑力。在力学中常见的拉力、压力、扭力等弹力以及摩擦力,归根结底是电磁力,因为实物力乃正负电的复合系统。在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科技工作者巧妙地利用电磁力,制造出何等诱人的电子产品!在所有化学和生物变化中电磁力起着关键的作用。 四、万有引力 它是任何物体之间存的相互吸引力,相比之下,对一般物体,万有引力是很微弱的。但它是长程力,在宇宙的形成和天体的系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太阳系、银河系的形成靠的万有引力,宇宙论离不开引力论。 强力和弱力是短程力,电磁力和万有引力是长程力。 强力在质子、中子、原子核的形成中起作用,电磁力和弱力涉及化学元素的形成。按现代理论,这四种力都是靠物质粒子(费米子)之间交换粒子(玻色子)来实现。强力靠交换交子(夸克之间)和π介子(核子之间),电磁力靠交换光子,弱力靠交换W和Z粒子,万有引力靠交换引力子。四种力的差别列表如下: 名称 强力 电磁力 弱力 万有引力 作用距离(m) –10^(-15) ∞ –10^(-17) ∞ 相对强度 1 10^(-2) 10^(-5) 10^(-39) 作用时间(S) 10^(-23) 10^(-16)-10^(-20)10^(-10)-10^9-16) 参考粒子 强子 带电粒子 核子、电子和中微子 有质量粒子 交换粒子 胶子和π介子 光子 W和Z粒子 引力子? 宇宙源自大爆炸,四种力也是由原始的超力分化出来的。
② 生命活动的中电现象有哪些
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在这个过程中有电流形成。
另外,动物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也是以电流的形式进行的,但在神经元之间不是。
③ 物理学中电的公式与运用
重要的计算公式
(1)三个物理量的关系公式
串联时:I=I
1
=I
2
U=U
1
+U
2
R=R
1
+R
2
(若有几个等阻值为R
0
的电阻串联则R=nR
0
)
并联时:I=I
1
+I
2
U=U
1
=U
2
1/R=1/R
1
+1/R
2
(若有几个阻值为R
0
的电阻并联则总电阻R=R
O
/n
)
(2
)欧姆定律:I=U/R
此公式中只有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理量,但它的作用非常重要。在使用公式时要注意:①三个物理量都要针对同一段导体,或同一个电路而言;②三个物理量的单位都要使用国际单位,即分别为A
、V
、Ω
;③已知其中的任意两个量都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3
)电功公式:W=Uit
电功率公式:P=UI
电功、电功率这两个物理量的计算由于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公式的影响,使计算电功率公式特别多,在选择使用时很难选择,所以要注意选取的技巧和方法,要求的问题所在电路为串联时:电功选用公式:W=I
2
Rt
,电功率选用P=I
2
R
;而当要求所在的电路为并联时,则分别选用W=U
2
/R.t
,P=U
2
/R
,这样的选择都利用了所在电路的特点(电流相等或电压相等)加快解题。
(4
)焦耳定律:Q=I
2
Rt
焦耳定律的公式与电功公式的形式基本一样,使用时同样要注意公式的选择问题,当所求问题的电路为纯电阻(除了电能转化为内能外,别无其他形式的能产生)电路时,几个公式可以任意选取;若不是纯电阻电路只可使用公式Q=I
2
Rt
不然的话计算有误
④ 调查在自然界或生命活动中的电现象
(一)自然界中的电现象
打雷和闪电是自然界中最为显着的电现象,给人的印象极为深刻。我国自古以来在语言、文字中就出现了对自然中电现象的描绘,如称雷公电母、电闪雷鸣、春雷滚滚、雷电交加、天走银蛇等等。而且,雷电击人、毁坏物体的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二)人与电
历史上曾有科学家尝试接收雷电的能量,但实验不成功。人们着手研究、探讨电的现象和规律,是从摩擦、静电感应开始的。自从了解了电和磁的关系,人类终于实现了对电的规模应用,对电的认识也更为深入。今天,电不仅是照明、影音、通讯、电热、机械动力等的能量源泉,实现了电量与非电量的能量转换,而且通过计算机技术传递着各种信息,把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推向了信息化时代。电科学技术已经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是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已经形成了多门类、多分支的学科。
电工学是研究电主要在动力以及电器应用方面原理的基础理论学科。学习电工学,应该对电的本质有明晰的了解。
二、电的物质性和电的产生模型
�(一)电的物质性
电是物质的一种运动形式,电实质就是电子的定向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表现出了电的性质和特点。自然现象中的电和我们日常所经常接触使用的电,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我们知道,物质的原子是由本身的原子核、电子构成,带正电荷粒子的原子核与带负电荷粒子的电子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和静电力�库仑力,方向为相互所指。由于所带电量相等而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其间的静电力是它们相互束缚的最主要力量。电荷粒子具有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性质,一个电子电荷粒子的电量是1�6×10库仑,静止质量约为9�1×10克。
作为不稳定结构的原子,如金属铜的原子,一旦因原子的最外层自由电子受到外部作用力而偏离原运行轨道,则该原子成为显正电性的原子,而偏离轨道的自由电子显负电性,若干铜原子的电子在同一外力作用下形成有规则的、连续的定向运动,在宏观上就是电流。应当注意,自由电子受外力作用所谓偏离原运行轨道,即是发生定向位移,受到作用力越大,偏离位移也就越厉害,位移的方向就是电荷受到外力与自由电子受到原子核静电力合矢量的方向。电流是电子之间以相互接力式的定向位移,传递着对它们产生作用力的外力的能量,一般情况下,如果接力传递链不能形成,外力再大,能量也得不到传递。而在导电状态下的金属铜导体带正电荷的原子核是不会发生位移的。除了金属铜原子外,其他金属类原子也有类似性质。其,只要能起作用的外力足够大,部分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也会被强行形成接力式定向位移,而传递能量。
�(二)电荷的聚集与电场
电场是在外力的作用下所形成的电荷团,正电荷的电荷团为正电场,负电荷的电荷团为负电场,无论电场的电荷量多少,都具有电场的性质,包含电场力、电场力方向、电场强度、电场强度方向。电场力、电场强度的大小与电荷量、受作用的距离有关。直流电荷的正极就是正电场,负极就是负电场。
显然,强大的电场所能推动电流的能力亦强,相反亦小,没有电场,就不可能有电流产生;没有同种电荷的聚集,就不可能有较强的电场。前面所说物质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在外力作用下作有规则的定向位移运动的外力,就是电场力。
同种电荷聚集得越多,则电场强度越高,而同种电荷间又是相互排斥的,同种的电荷聚集在一起,完全是外力大于它们之间斥力的原故。这里所谈到的外力即是克服同种电荷排斥力的力量。我们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的外力获得广泛应用的电场(电源)的:化学电离的方式,如蓄电池就是一种利用化学能量的方式;磁感应的方式,如交、直流发电机就是一种利用机械能量的方式;光敏电离的方式,如太阳能电池�器,就是一种利用光照能量的方式。
三、电是能量交换的过程及产物
将一节蓄电池、一个与蓄电池额定电压相等的灯泡、一个开关用导线串联起来。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灯泡是不会亮的,开关闭合,灯泡亮了。这些说明了电的有关问题,首先,蓄电池内的化学物质连续的化学反应及产生的能量使得一个极聚集正电荷而成为正电场(正极),另一个极聚集负电荷而成为负电场(负极),如果化学物体化学反应的能量释放完毕,没有能力使正、负电荷分别继续聚集,则正、负电场就不再存在,我们称电池没电了;另外,开关闭合,电路形成了通路,导线中金属原子的外层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接力式位移,将电场能传递给了灯泡,灯泡灯丝传递阻力大,骤然发热而发光。我们可以证实,蓄电池的化学反应产生电场,将化学能转化为电场能,闭合电路,电场力推动产生电流,电场能转化为电子接力式位移的能量,能量传递给灯丝时受阻转化为热能和光能而做了功,这一系列过程体现了能量的转化交换,展示了电的本质。
没有外力,没有电场,没有物质原子的从不显电性到显电性,没有这样一个接一个的环节,无论是自然界中的电现象还是人为的电现象就成为不可能,电是能量交换的过程和产物。电子是能量的一种载体,电子运动转换能量的形式是目前现代人类最好的能源运用、使用、利用的方式。
人体的肢体活动就是生物电流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的。
活动中的神经兴奋传导在神经纤维上就是生物电传导的
生物电
打雷和闪电是自然界中最为显着的电现象,给人的印象极为深刻。我国自古以来在语言、文字中就出现了对自然中电现象的描绘,如称雷公电母、电闪雷鸣、春雷滚滚、雷电交加、天走银蛇等等。而且,雷电击人、毁坏物体的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
2.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以及细胞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原理。...
killuazou.blogchina.com/ 125K 2005-10
对自然现象产生好奇心,提出可能通过科学探究解决的问题;...如密度、比热容、熔点、沸点、导电性、溶解性、酸碱性等,并能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调查在自然界或生命活动中的电现象;查阅磁悬浮列车的有关资料。...
www.pep.com.cn/200406/ca500647.htm 65
自然界的闪电啊
生命活动中的神经兴奋传导在神经纤维上就是生物电传导的
电鳗放电也是电现象
自然界和生物体内的电现象都是自由离子和自由电子的运动引起的。
生物体内的电现象是由生物膜内外有不同浓度的Na,K,Cl离子,造成膜内外电势差,神经冲动传来时,膜上离子通道打开,离子流造成电势逆转,然后影响相邻的膜电位,再出现同样的电势逆转,然后沿神经纤维传下去,这就是神经传导。普通细胞日常代谢也是有离子流的只是不会沿像神经纤维那么定向传导。离子电控通道是许多细胞信号的传导的必要条件,关系着特定膜蛋白的开放,和重要的酶促反应。和代谢调控关系密切。生物电是生命活动的重要部分,没有他,一切生物不复存在。
自然界的电现象更丰富些。不外乎离子流,电子流,电场,磁场的相互作用。至于运动的电荷产生磁场,至于电磁的本质我就不知道了。就像电子为什么带负电荷,质子为什么带正电荷,磁场和电场为什么看不见等等……也许就像一个网友想象的在超光速空间里,看不见低速空间的物体,却看见了另外的物质如电场和磁场。如果真是这样,不知多少人愿意用十年时光换取这样的十分钟呀。
⑤ 为什么做核磁的时候有中电的感觉
和迟缓核磁共振本来就是一种电池反应,它会产生一种很强的磁场,让人感觉像中电一样是不是正常现象,但是它对身体零伤害,没事的话尽量少做核磁共振。
⑥ 化学资料 收集
你们在做卷子的时候不是在后面的大题中有很多这样子关于判别化学现象的题么,你收集汇总一下就可以啦。。结合题来一边分析一边做,记忆是最深刻的。。。
⑦ 莫名其妙的中电
这是一种静电现象
防止静电侵扰的六种方法
1.检查房屋的电源是否真正接地,接地是否良好。其实,许多家庭各种插座的电源都没有接地。
2.保证主机和外设接地良好。三端插头中的接地端不能开路,许多家庭从两端插头的电源中引出电脑电源,这是十分危险的。
3.不要将电脑放入铺有地毯的房间。
4.增加室内的温度,尤其是在干燥的冬季。潮湿的空气会减少静电,部分静电荷会通过机器表面散发到空气的水分中。
5.避免穿绿底的鞋。穿上这种鞋走路。会积累静电荷,又不能把它释放掉。当手触摸到电脑等导体时,就会放电。
6.在打开电脑的主机箱时,双手一定在金属把手或其他的金属物品上碰一下,以便将身体携带的静电放掉,避免损害电脑。
怎样做到有效的防止静电产生?
首先,从静电产生的机理来看,应该从降低有关物体的绝缘度着手,使两物体即使摩擦也不产生和少产生静电,对次有以下一些主要措施:
1.保持环境有一定的湿度。实践证明,北方地区或在干燥的冬季,因静电产生故障的事例要远远大于在东南沿海地区或其他季节,所以在一些重要场所,如计算机机房、实验室、电子仪器的装调车间应考虑保持一定湿度的问题,特别是对那些封闭形的空调房间,更应有一定控制湿度的设备。
2.铺设防静电地板或地毯。目前已有这种具有一定导电性能的塑料地板或地毯产品,能十分有效抑制由于人的行走产生静电。
3.使用离子风枪、离子头、离子棒等设施,使在一定范围内防止静电产生。
4.半导体器件应盛放在防静电塑料盛放器或防静电塑料袋中,这种防静电盛放器有良好导电性能,能有效防止静电的产生。当然,有条件的应盛放在金属盛放器内或用金属箔包装。
5.对于操作人员应在手腕上带防静电手带,这种手带应有良好的接地性能,这种措施最为有效。
但是,请注意:
防止静电对电脑造成的危害
如果你在气候干燥的冬日或在工作中,经常穿着毛纤类的运动装、防寒服,当你偶尔接触一下门把手或其他金属物体时,就可能发生短促、刺痛的放电,这种现象叫做静电释放。
正常状况下,人体内可蓄积超过20,000V的静电电压。当用户给电子流动提供一条导电路径时,蓄积在体内的电荷就会冲出体内,向离用户最近的金属物体流去,结果发生短促而刺痛的放电,这虽然令人气恼,但一般对人体没有危害。然而,对于从事PC维修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问题可就不一般了。维护人员在处理或替换电路板、集成电路块,需频繁地接触各种元器件,而半导体设备对于来自静电的刺激极其敏感,元器件的损坏只是在一线之间。
静电主要产生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机房的地板有地毯,易产生静电积累。二是维修人员穿着的毛纤类衣物,也是静电产生的温床,同时穿着橡胶、绝缘性的鞋也无法放掉静电。另外静电的产生也与气候有关。比如:冬季气候干燥,气温低,空气能累积大量电荷,所以,静电产生与释放在冬天更明显。而在夏季,在静电释放之前,空气中的温度就能放走大部分累积的电荷。无论怎样,静电释放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着,同时,静电产生也是不可避免的。
静电释放的主要危害是毁坏电子元件的灵敏度。对于某些晶体管,几百伏的静电释放就可彻底使其报废,这绝不是耸人听闻。对于静电释放最为敏感的元件是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为主的集成电路。PC中的门阵CMOS芯片能够承受静电冲击电压为200V,DRAM、EPROM芯片为300V,TTL芯片为1000V。由此可见,如果不注意控制静电的危害,用户很可能在毁坏昂贵的集成电路后,而全然不知。
静电对PC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出以下现象:磁盘读写失败,打印机打印混乱,芯片被击穿甚至主机板被烧坏等等。
在PC维护过程中,如何避免静电释放的危害呢?一、微机设备的外壳必须接地,一些电路板不使用时应包装在传导泡沫中,以避免静电伤害。二、维修人员在用手触摸芯片电路之前,应先把体内静电放掉。
释放静电的方法有两种:
(1)使用一个传导纤维腕带,把腕带一端带在手腕上,另一端牢牢地与地面连接,以使静电从人体内流走。
(2)如果没有传导腕带,也可在打开机箱之前,把手放在金属机箱上触摸一下,使体内静电顺着电源线的地线流走。
⑧ 请问当人中电时候,是中了电流,还是中了电压,为什么
触电主要是电压。如果此电压在人体与地间形成回路,产生电位差则就会有电流产生(形成触电)。如果人体与地之间绝缘很好,就不会产生电位差(也就没有电流)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