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化学反应中怎样判断转移的电子数,请举一下例子
观察氧化还原反应每进行一摩尔会转移多少摩尔的电子,然后用这个值乘上这个化学反应进行了几摩尔。
在化学方程式中标出各个元素的化合价,然后通过反应前后的化合价变化来判断转移电子数。
化合价的变化乘以变化的元素的脚码再乘以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
例如:铁和氯气反映生成三氯化铁,铁升高了三价,前面的数量为2,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3e=6e。
电子在两个原子或其他化学物质(如分子等)之间的移动。电子转移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会改变两个反应物的氧化态。
(1)怎么判断化学方程式电子转移数量扩展阅读:
在诸如氧化还原反应、自由基的亲核取代反应、光合作用和呼吸等生命过程中普遍存在。电子转移反应有外层和内层电子转移两种机理。外层机理中金属离子内配位层不动,没有金属-配体间化学键断裂和形成,只发生简单电子跃迁。
外层电子转移机制可发生在不同或相同的化学物质间,差别在于氧化态的不同。相同化学物质间的例子又称为自交换。
Ⅱ 怎样能看出来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电子转移了多少
观察氧化还原反应每进行一摩尔会转移多少摩尔的电子,然后用这个值乘上这个化学反应进行了几摩尔。
至于第一步具体怎么做,那就请在化学方程式中标出各个元素的化合价,然后通过反应前后的化合价变化来判断转移电子数。
化合价的变化乘以变化的元素的脚码再乘以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
如2H2O2=(MnO2催化剂)=2H2O+O2↑
算转移的电子数,就可以算化合价升高的元素转移的,也可以算化合价降低的元素转移的。
这个反应中氧元素一部分-1变为-2,一部分-1变为0
则转移的电子数为
变化的化合价=1
脚码=2
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2
转移电子数=2×2×1=4
而升高和降低各占一半,所以最终转移电子数为4×0.5=2 。
Ⅲ 怎么算化学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
举个简单的例子
zn+2hcl=zncl2+2h2,只看zn,由反应前后它的价态由0价升高到+2价,这是一个zn的转移的电子数,是失去了2个电子,若是有1mol的zn参加反应(是恰好参加),那就转移2mol电子。
Ⅳ 怎么看转移的电子数是多少
先找出化合价有变化的原子。化合价有升也有降。KClO3中的Cl原子降了6。HCl中的Cl原子升了6。所以转移的电子数是6e-。
转移电子数=还原剂失电子数=氧化剂得电子数
举例说明:
2Al+6HCl====2AlCl3+3H2
比如这个反应,转移电子数=铝失电子数=H+得电子数
铝失电子数:一个铝原子失去三个电子变成铝离子,两个铝原子失去六个电子变成两个 铝离子,铝失电子数=6
H+得电子数: 两个氢离子得到2个电子变成一个氢气分子,六个氢离子得到6个电子变成3个氢气分子,H+得电子数=6
(4)怎么判断化学方程式电子转移数量扩展阅读: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离子的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之和)-所带电荷数)
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是2n^2(n为电子层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超过32个。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由里向外,排满了L层才排M层。
物质的某些性质是由其微观结构决定的(“四决定”):
1.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如: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达到稳定结构,其化学性质稳定,金属和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没有达到稳定结构,故它们的化学性质活泼。
2.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如硫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其最高正价为+6,最低负价为-2。
3.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如质子数为13的元素为铝元素。
4.中子数影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如钠的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则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
Ⅳ 如何计算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量
观察氧化还原反应每进行一摩尔会转移多少摩尔的电子,然后用这个值乘上这个化学反应进行了几摩尔。
至于第一步具体怎么做,那就请在化学方程式中标出各个元素的化合价,然后通过反应前后的化合价变化来判断转移电子数。
化合价的变化乘以变化的元素的脚码再乘以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
如2H₂O₂=(MnO₂催化剂)=2H₂O+O₂↑
算转移的电子数,就可以算化合价升高的元素转移的,也可以算化合价降低的元素转移的。
这个反应中氧元素一部分-1变为-2,一部分-1变为0
则转移的电子数为
变化的化合价=1
脚码=2
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2
转移电子数=2×2×1=4
而升高和降低各占一半,所以最终转移电子数为4×0.5=2 。
在内层电子转移过程中,参与氧化还原的原子是以共价键相键结,产生的桥接配体可能是永久性的,这时的电子转移则是分子内电子转移。然而大部分的共价键是短暂存在的,在电子转移前形成,在电子转移后断裂,这时则称为分子间的电子转移。
(5)怎么判断化学方程式电子转移数量扩展阅读:
外层电子转移机制可发生在不同或相同的化学物质间,差别在于氧化态的不同。相同化学物质间的例子又称为自交换。
电子转移是均相体系中最基本的化学行为。在诸如氧化还原反应、自由基的亲核取代反应、光合作用和呼吸等生命过程中普遍存在。电子转移反应有外层和内层电子转移两种机理。
外层机理中金属离子内配位层不动,没有金属-配体间化学键断裂和形成,只发生简单电子跃迁。内层机理中有一桥配位体把两金属离子联系起来,并为电子转移提供连续覆盖的轨道。有机化学中分别用非键和成键表示外层和内层电子转移。
在反应中常伴有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物等。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化学反应的依据是反应是否生成新的物质。根据化学键理论,又可根据一个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来判断其是否为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