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化学消毒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选择适当的消毒剂
在消毒前可根据消毒的目的和用途选择对病原体杀灭作用强、维持时间长、对人畜毒性小的药品。并且消毒剂应具备不损伤物体和器械、易溶于水、价廉、使用方便等优点。但在实际工作中很难选出完全符合这些条件的消毒药,只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消毒剂。
(2)注意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①环境与畜禽舍的消毒。首先要彻底清扫、洗刷、去除粪便和其他有机污物,畜禽舍内的顶棚也要清扫,去除尘埃和蜘蛛网,否则影响消毒效果。②带畜禽消毒时,一定要采用对人畜刺激性小、毒性低的消毒剂,喷嘴向上喷出雾粒,喷出的雾粒直径大小应控制在80 ~ 120微米,不能直接对着畜禽头部喷雾消毒,防止对畜禽眼睛造成伤害。带畜禽消毒可根据具体情况每3~5天进行一次。③消毒药物使用浓度与消毒效果成正比,必须按规定的浓度使用,否则影响消毒效果。④药物温度与消毒效果也呈正比关系。如热火碱水。用福尔马林加热熏蒸消毒时,一定要在无畜禽的情况下关闭门窗,将缝隙密封,在不影响转群等情况下连续熏蒸8~10小时,然后打开门窗排出剩余药物气体后再转入畜禽。⑤对畜禽饮水消毒时,切不可随意加大水中消毒药物的浓度或让畜禽长期饮用含药水,否则可引起急性中毒,也会杀死或抑制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影响畜禽的健康。生产中常用的饮水消毒剂多为氯制剂、碘制剂和季铵盐类。
② 常用的化学消毒方法有那些
常用的消毒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即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和生物学消毒法。
(1)物理消毒法
是指用物理因素杀灭或消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的方法。其特点是作用迅速,消毒物品不遗留有害物质。常用的物理消毒法有:自然净化、机械除菌、热力灭菌和紫外线辐射等。
(2)化学消毒法
是指用化学药品进行消毒的方法。化学消毒法使用方便,不需要复杂的设备,但某些消毒药品有一定的毒性和腐蚀性,为保证消毒效果,减少毒副作用,须严格按照要求的条件和使用说明。
(3)生物学消毒法
是利用某些生物消灭致病微生物的方法。特点是作用缓慢,效果有限,但费用较低。多用于大规模废物及排泄物的卫生处理,常用的方法有生物热消毒技术和生物氧化消毒技术。
③ 化学消毒剂有哪些注意事项
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是
(1)有针对性地根据所要杀灭微生物的特点,选用合适的消毒剂;
(2)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及消毒方法,否则达不到消毒灭菌的作用;
(3)被消毒的物品,在消毒前必须清洗干净;
(4)浸泡消毒时,物品必须全部浸泡在溶液内,轴节应打开;
(5)对易挥发的消毒溶液,必须将盖盖严,定期测量比重,以保证浓度;
使用化学消毒剂有哪些注意事项
使用化学消毒剂,需要注意的,除了杀灭微生物,主要是从对人体和周围环境的伤害这一点出发的。
防护:化学消毒剂很多对生物细胞是不友好的,所以使用时需要注意防护。个人防护主要就是眼睛防护(比如化学实验用的那些护目镜)、手部防护(比如耐酸碱橡胶手套)、呼吸防护(比如防毒面具)、全身防护(生化服),防护措施参考相应消毒剂的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残留:经过化学消毒剂处理的环境或器具,还需要经过什么样的处理(例如清洗、熏蒸消毒后空置等)才能使用。
污染:化学消毒剂与其它化学品混合失效,或是消毒剂残留导致消毒区域的空气、器具受到污染而不能正常使用,都属于这一方面。
剂量:化学消毒剂是需要在某一个浓度范围内使用才能起效的,例如酒精,纯酒精起不到很好消毒效果,而纯度为75%的酒精的消毒效果就很好。
用途:比如房间的地面,人的皮肤这样的表面,使用溶液型的消毒剂比较合适;要是死角比较多或者狭窄的封闭空间的空气消毒,熏蒸剂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基本就是这些了,比较宽泛。楼主要是提供具体的使用场合,说不定还能更详细些。
④ 常见的消毒方法有哪些
1、天然消毒法:
1)日光曝晒法:日光由于其热、干燥和紫外线的作用而具有一定的杀菌力。必须直接在阳光下曝晒,才能取得杀伤力。常用于床垫、被褥、毛毯及衣服等的消毒。曝晒时应经常将被晒物翻动,使物品各面能与日光直接接触,一般在日光下曝晒4~6h可达到消毒目的。
2)通风:通风虽不能杀灭微生物,但可在短时间内使室内外空气交换,减少室内致病微生物。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通风时间一般每次不少于30min。
2、物理灭菌法
1)燃烧法:一种简单易行、迅速彻底有效的灭菌方法,但对物品的破坏性大,多用于耐高热,或已带致病菌而又无保留价值的物品,如被某些细菌或病毒污染的纸张、敷料、搪瓷类物品,如坐浴盆,也可以用火焰燃烧消毒灭菌,应先将盆洗干净擦干,再倒入少许90%酒精,点然后慢慢转动浴盆,使其内面完全被火焰烧到。应用此方法时,应注意安全,须远离易燃或易爆物品,以免引起火灾。
2)煮沸法:一般等水开后计时,煮沸10-15min可杀死无芽孢的细菌。可用于食具、毛巾、手绢等不怕湿而耐高温物品的消毒灭菌。
3)高压蒸汽灭菌法:利用高压锅内的高压和高热释放的潜能进行灭菌,此法杀菌力强,是最有效的物理灭菌法。待高压锅上汽后,加阀再蒸15min,适合消毒棉花、敷料等物品。
3、化学消毒灭菌法
1)擦拭法:用化学药液擦拭被污染的物品表面,常用于地面、家具、陈列物品的消毒。如84消毒液等含氯消毒剂,擦拭墙壁、床、桌椅、地面及厕所。
2)浸泡法:将被消毒物浸泡在消毒液中,常用于不能或不便蒸煮的生活用具。浸泡时间的长短因物品及溶液的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如用1~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餐具、便器需要1h,用0.5%的84消毒液浸泡需要15min,而用0.02%高效消毒片浸泡需要5min,就可以达到目的。若浸泡呕吐物及排泄物,不但消毒液浓度要加倍,而且浸泡时间也要加倍。
3)熏蒸法:利用消毒药品所产生的气体进行消毒。常用于传染病人居住过的房间的空气及室内表面消毒。熏蒸消毒时可使用BAJAYPack灭菌包装。
⑤ 化学消毒的方法有哪些
1、浸泡法:是将被消毒的物品洗净、擦干后浸没在规定浓度的消毒液内一定时间的消毒方法。注意浸泡前要打开物品的轴节或套盖,管腔内要灌满消毒液。浸泡法适用于大多数物品、器械。
2、擦拭法:是蘸取规定浓度的化学消毒剂擦拭被污染物品的表面或皮肤、黏膜的消毒方法。一般选用易溶于水、穿透力强、无显着刺激性的消毒剂。
3、喷雾法:是在规定时间内用喷雾器将一定浓度的化学消毒剂均匀地喷洒于空间或物品表面进行消毒的方法。常用于地面、墙壁、空气、物品表面的消毒。
4、熏蒸法:是在密闭空间内将一定浓度的消毒剂加热或加入氧化剂,使其产生气体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消毒的方法。如手术室、换药室、病室的空气消毒以及精密贵重仪器、不能蒸煮、浸泡物品的消毒。在消毒间或密闭的容器内,也可用熏蒸法对被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灭菌。
⑥ 消毒方法有哪些
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及生物方法,但生物方法利用生物因子去除病原体,作用缓慢,而且灭菌不彻底,一般不用于传染疫源地消毒,故消毒主要应用物理及化学方法。
一、物理消毒法
1、机械消毒一般应用肥皂刷洗,流水冲净,可消除手上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细菌,使用多层口罩可防止病原体自呼吸道排出或侵入。应用通风装置过滤器可使手术室、实验室及隔离病室的空气,保护无菌状态。
2、热力消毒包括火烧、煮沸、流动蒸气、高热蒸气、干热灭菌等。能使病原体蛋白凝固变性,失去正常代谢机能。
(1)火烧 凡经济价值小的污染物,金属器械和尸体等均可用此法。简便经济、效果稳定。
(2)煮沸 耐煮物品及一般金属器械均用本法,100℃1~2分钟即完成消毒,但芽胞则须较长时间。炭疽杆菌芽胞须煮沸30分钟,破伤风芽胞需3小时,肉毒杆菌芽胞需6小时。
金属器械消毒,加1~2%碳酸钠或0.5%软肥皂等碱性剂,可溶解脂肪,增强杀菌力。棉织物加1%肥皂水15l/kg,有消毒去污之功效。物品煮沸消毒时,不可超过容积3/4,应浸于水面下。注意留空隙,以利对流。
(3)流动蒸气消毒相对湿度80~100%,温度近100℃,利用水蒸气在物何等表面凝聚,放出热能,杀灭病原体。并当蒸气凝聚收缩产生负压时,促进外层热蒸气进入补充,穿至物品深处,加速热量,促进消毒。
(4)高压蒸气灭菌(湿热灭菌) 通常压力为98.066kPa,温度121~126℃,15~20分钟即能彻底杀灭细菌芽胞,适用于耐热、潮物品。
(5)干热灭菌 干热空气传导差,热容量小,穿透力弱,物体受热较慢。需160~170℃,1~2小时才能灭菌。适用于不能带水份的玻璃容器,金属器械等。
不同病原体的热耐受力,以热死亡时间表达。见附表。
3、辐射消毒有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二种。前者有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后者包括丙种射线的高能电子束(阴极射线)。红外线和微波主要依靠产热杀菌。电离辐射设备昂贵,对物品及人体有一定伤害,故使用较少。
应用最多为紫外线,可引起细胞成份、特别是核酸、原浆蛋白和酸发生变化,导致微生物死亡。紫外线波长范围2100~3280A,杀灭微生物的波长为2000~3000A,以2500~2650A作用最强。对紫外线耐受力以真菌孢子最强,细菌芽胞次之,细菌繁殖体最弱,仅少数例外。
紫外线穿透力差,3000A以下者不能透过2mm厚的普通玻璃。空气中尘埃及相对湿度可降低其杀菌效果。对水的穿透力随深度和浊度而降低。但因使用方便,对药品无损伤,故广泛用于空气及一般物品表面消毒。照射人体能发生皮肤红斑,紫外线眼炎和臭氧中毒等。故使用时人应避开或用相应的保护措施。
日光曝晒亦依靠其中的紫外线,但由于大气层中的散射和吸收使用,仅39%可达地面,故仅适用于耐力低的微生物,且须较长时间曝晒。
此外过滤除菌除实验室应用外,仅换气的建筑中,可采用空气过滤,故一般消毒工作难以应用。
二、化学消毒法
根据对病原体蛋白质作用,分为以下几类。
1、凝固蛋白消毒剂 包括酚类、酸类和醇类。
(1)酚类主要有酚、来苏、六氯酚等。具有特殊气味,杀菌力有限。可使纺织品变色,橡胶类物品变脆,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故除来苏外应用者较少。
苯酚(石炭酸)(carbolic acid):无色结晶,有特殊臭味,受潮呈粉红色,但消毒力不减。为细胞原浆毒,对细菌繁殖型1:80~1:110溶液,20℃30分钟可杀死,但不能杀灭芽胞和抵抗力强的病毒。
加肥皂可皂化脂肪,溶解蛋白质,促进其渗透,加强消毒效应,但毒性较大,对皮肤有刺激性,具有恶臭,不能用于皮肤消毒。
来苏(煤酚皂液)(lysol):以47.5%甲酚和钾皂配成。红褐色,易溶于水,有去污作用,杀菌力较石炭酚强2~5倍。常用为2~5%水溶液,可用于喷洒、擦试、浸泡容器及洗手等。细菌繁殖型10~15分钟可杀灭,对芽胞效果较差。
六氯酚(hexochlorophane):为双酚化合物,微溶于水,易溶于醇、酯、醚,加碱或肥皂可促进溶解,毒性和刺激性较少,但杀菌力较强。主要用于皮肤消毒。以2.5~3%六氯酚肥皂洗手可减少皮肤细菌80~90%,有报告可产生神经损害,故不宜长期使用。
(2)酸类 对细菌繁殖体及芽胞均有杀灭作用。但易损伤物品,故一般不用于居室消毒。5%盐酸可消毒洗涤食具,水果,加15%食盐于2.5%溶液可消毒皮毛及皮革,10l/kg加热30℃浸泡40小时。乳酸常用于空气消毒,100m3空间用10g乳酸熏蒸30分钟,即可杀死葡萄球菌及流感病毒。
(3)醇类乙醇(酒精)(ethyl alcohol)75%浓度可迅速杀灭细菌繁殖型,对一般病毒作用较慢,对肝炎病毒作用不肯定,对真菌孢子有一定杀灭作用,对芽胞无作用。用于皮肤消毒和体温计浸泡消毒。
因不能杀灭芽胞,故不能用于手术器械浸泡消毒。异丙醇(isopropylalcohol)对细菌杀灭能力大于乙醇,经肺吸收可导致麻醉,但对皮肤无损害,可代替乙醇应用。
2、溶解蛋白消毒剂 主要为碱性药物,常用有氢氧化钠、石灰等。
(1)氢氧化钠 白色结晶,易溶于水,杀菌力强,2~4%溶液能杀灭病毒及细菌繁殖型,10%溶液能杀灭结核杆菌,30%溶液能于10分钟杀灭芽胞,因腐蚀性强,故极少使用,仅用于消灭炭疽菌芽胞。
(2)石灰(CaO)遇水可产生高温并溶解蛋白质,杀灭病原体。常用10~20%石灰乳消毒排泄物,用量须2倍于排泄物,搅拌后作用4~5小时。20%石灰乳用于消毒炭疽菌污染场所,每4~6小时喷洒一次,连续2~3次。刷墙2次可杀灭结核芽胞杆菌。因性质不稳定,故应用时应新鲜配制。
(6)如何保证化学消毒法的效果扩展阅读
使用加热灭菌法,在温度和压力等规定的灭菌条件下,要达到一定的加热时间,因灭菌物品的性质、灭菌容器的容积大小各异,所以,灭菌时间是从容器内全部达到规定的温度时开始计算。
1、火焰灭菌法,是利用火焰加热杀灭微生物的一种方法。
本办法以燃气为主,用于磁制与金属制口及在火焰中不会破损的物品。加热时间通常在喷灯或酒精的火焰中加热秒以上。
2、干热灭菌法,是利用干热空气加热杀灭微生物的一种方法。
本办法以燃气为主,用于磁制、金属制若干物品,纤维制物品,矿物油、脂肪、脂肪油、试验药物、固态的医药品等耐高温的物品;利用燃气和电能直接加热空气,将加热的空气进行循环,保持干燥与高温状态。通常,在以下几种条件下进行灭菌。
135℃~145℃ 3~5小时;160℃~170℃ 2~4小时;180℃~200℃ 0.5~1小时;200℃以上0.5小时以上。在密封容器中装入医药品、水溶液等,这些物品属耐高温的物品,可用134℃~138℃的热空气,加热3分钟以上进行灭菌。
3、高压蒸气灭菌法,是利用适当温度和压力的饱和水蒸气加热杀灭微生物的一种方法。本办法以燃气为热源,用于磁制、金属制、橡胶制、纸制、纤维制的物品、水、培养基、试验药品、试验液体和液态医药品等的灭菌,总之,用于耐高温高压水蒸气的物品。
为确实达到灭菌,灭菌容器中的原有空气在操作中要从排气中排除,进行灭菌时,高压蒸气必须饱满。通常可在以下条件下进行灭菌。
115℃(0.7kg/cm2;)30分钟;121℃(1.0kg/cm2;)20分钟;126℃(1.4kg/cm2;)15分钟。
4、流通蒸气灭菌法,利用直接加热的流通水蒸气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本办法以燃气作为热源,对磁制、金属制、橡胶制、纤维制的物品、水、培养基、试验药品、试验液和液状的医药品等进行灭菌。用干热灭菌法或高压蒸气灭菌法,物品有变质的危险,所以在100℃流通水蒸气中灭菌需30~60分钟。
5、煮沸灭菌法,利用沉没在沸腾水中加热杀灭微生物的一种方法。
本办法以燃气为能源,对磁制、金属制、橡胶制、纤维制的物品、水、培养基、试验药品、试验液体、液状的医药品等进行灭菌,用干热灭菌法和高压蒸气灭菌法进行灭菌的物品有变质的危险。所以为增加杀菌效果,可以在沸腾水中加入1—2%的碳酸氢钠。将物品沉入沸腾水中进行灭菌时,煮沸时间应在15分钟以上。
6、间歇灭菌法,是利用80℃~100℃水或流通水蒸气,24小时为一周期,每隔30~60分钟反复加热3—5回;用来杀灭微生物的一种主法。用60℃~80℃的水反复加温也是一种间歇式低温灭菌方法。本办法主要用于以橡胶为主的制品,培养基、试验用药品、液体和液态状的医药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消毒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灭菌
⑦ 如何确保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效果
设计合理的实验对化学消毒剂进行测试。确定关键因素及正确的使用方法。同时,筛选一些极限使用情况,确保在正常使用中不会出现未知问题。最后,建立长期使用效果情况收集工作,确保试验外的影响因素。
⑧ 实验室灭菌消毒怎么做更彻底
一、消毒和灭菌的区别
1、消毒(disinfection in hospital):杀灭或消除医院环境中媒介物上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2、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媒介物携带的一切微生物的过程.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灭菌是个绝对的概念,灭菌后物品必须是完全无菌的.即灭菌保证水平为106.
二、高温灭菌法
高温灭菌法是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及酶发生凝固或变性而死亡,是应用最广泛且有效的灭菌方法。主要用于器械、容器、试剂等灭菌。
(一)高压蒸气灭菌法
图为加热接种环。(图片来源: 《接种、分离纯化和培养技术》)
注意事项:
1、酒精灯的灯芯要平整.
2、添加酒精时,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酒精不少于1/4.
3、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4、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5、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6、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
⑨ 试述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1)化学消毒剂的性质
各种化学消毒剂,由于其本身的化学特性和化学结构不同,故而其对微生物的作用方式也各不相同,所以,各类消毒剂的消毒效果也不一致。
(2)微生物的种类
由于微生物本身的形态结构及代谢方式等生物学特性的不同,其对化学消毒剂所表现的反应也不同。如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等电点比革兰氏阴性菌低。所以,在一定的pH下所带的负电荷较多,容易与带正电荷的离子结合。故革兰氏阳性菌较易与碱性染料的阳离子、重金属盐类的阳离子及去污剂结合而被灭活。细菌的芽孢因有较厚的芽孢壁和多层芽孢膜,结构坚实,消毒剂不易渗透进去,所以,芽孢对消毒剂的抵抗力比其繁殖体要强得多。
(3)有机物的存在
当微生物所处的环境中有有机物,如粪便、痰液、脓汁、血液及其他排泄物存在时,所有消毒剂的作用都会大大减低甚至无效,其中以季铵化合物、碘制剂、甲醛所受的影响较大,而石炭酸类与戊二醛所受影响较小。因此,将欲消毒的对象先清洁后再施用消毒剂为最基本的要求。
(4)消毒剂的浓度
在一定的范围内,化学消毒剂的浓度越大,其对微生物的毒性作用也越强。但势必造成消毒成本提高,对消毒对象的破坏也严重,因此各种消毒剂应按其说明书的要求,进行配制。而且有些药物浓度增加,杀菌力却可能下降,如70%酒精的杀菌作用比100%的纯酒精强。
(5)温度、湿度及时间
温度升高可提高消毒杀菌率。大多数消毒剂的消毒作用在温度上升时显着增强,尤其是戊二醛类,但易蒸发的碘剂与氯剂例外,加温至70℃时会变得不稳定而降低消毒效力。许多常用的温和消毒剂,冰点温度时毫无作用。在寒冷时,最好是将消毒剂泡于温水中使用,消毒效果会更佳。熏蒸消毒时,湿度可作为一个环境因素影响消毒效果。用过氧乙酸及甲醛熏蒸消毒时,相对湿度以60%~80%为最好。在其他条件都一定的情况下,作用时间越长,消毒效果越好。消毒剂杀灭细菌所需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消毒剂的种类、浓度及其杀菌速度,同时也与细菌的种类、数量和所处的环境有关。
(6)酸碱度(pH)
许多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均受消毒环境pH的影响。如碘制剂、酸类、来苏儿等阴离子消毒剂,在酸性环境中杀菌作用增强;而阳离子消毒剂如新洁尔灭等,在碱性环境中杀菌力增强。另外,pH也影响消毒剂的电离度,一般来说,未电离的分子,较易通过细菌的细胞膜,杀菌效果较好。
⑩ 常见的消毒方法有哪些
以餐具为例:
1、蒸汽消毒:将餐具清洗干净,按照大小摆放到一个干净的大笼屉上,盖上盖子,加火蒸。当水沸腾后,再继续蒸20~30分钟,再将餐具自然冷却。使用餐具时一定不要被脏抹布污染,使得餐具再次成为传染源。
2、煮沸消毒:将餐具洗干净后,放入一个大的锅中,加入自来水,水的深度要没过餐具。加火煮沸,开锅后继续煮30分钟,自然冷却后,即可以使用。
3、洗碗机消毒:洗碗机是一种清洗、消毒一体机,方便实用。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严格按照消毒的时间和温度进行,这样才能保证消毒效果。
4、消毒柜消毒:将餐具放入消毒柜,运行15~20分钟即可。
5、药物消毒:不耐高温的餐具,特别是啤酒具等会遇热爆裂、变形等,可使用漂白粉、氯亚明、高锰酸钾等消毒液浸泡。
浸泡时一定要注意药液必须没过餐具;药液浓度要按规定要求,普通餐具用0.5%的漂白粉澄清液;肝炎病人的餐具要用3%的漂白粉澄清液;浸泡时间要充足,一般需15~30分钟;浸泡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最好用流动水冲洗。
6、臭氧消毒:这种杀毒方式在今年上半年“非典”期间曾经独领风骚,它主要是采用一个能迅速产生大量臭氧的汽车专用消毒机进行消毒。臭氧是一种具有广泛性的、高效的快速杀菌剂,它可以杀灭多种病菌、病毒及微生物。
与化学消毒不同,由于利用臭氧消毒杀菌,一般不残存有害物质,不会对汽车造成第二次污染,因为臭氧杀菌消毒后很快就分解成氧气,对人体有益无害。
7、离子杀毒:这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车内空气清新方法,主要是通过购买车载氧吧释放离子达到车内空气清新的目的。优点是使用简单,基本不用动手,缺点也比较明显,空气净化过程缓慢,杀毒不彻底。
8、光触媒:光触媒是最近才兴起的一种新的杀毒方法,它的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用二氧化钛这种光的催化剂,见光产生正、负电子,其中正电子与空气中的水分子结合产生具有氧化分解能力的氢氧自由基,
而负电子则与空气中的氧结合成活性氧,二者均具有强大的杀毒杀菌能力,对于汽车车厢内常见的甲醛、氨、苯等有机化合物具有分解作用,同时还可以清除车厢内的浮游细菌。
9、通过气体形态祛除甲醛的全新方法——气触媒,它的主要成分是灭菌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能够降解甲醛、苯系物、TVOC、氨等有毒气体,同时有效杀灭各种细菌及病毒,降解各类致臭物质,脱臭祛异味。
据了解,这种气触媒最大的特点就是能以其独有的气体形态,实现比较理想的环境治理效果。且无残留无二次污染,对人体无害无毒副作用。
10、活性炭是一种非常优良的吸附剂,它具有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双重特性,可以有选择地吸附空气中的各种物质,以达到消毒除臭等目的。活性炭在吸附饱和后要更换,约每三个月更换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