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液晶的化学成分有哪些

液晶的化学成分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7-03 21:46:43

Ⅰ 液晶的化学组成是什么啊

液晶材料简介
●什么是液晶
●纷繁复杂的液晶分子结构
●方方面面的液晶应用
●多姿多彩的液晶材料
"液晶"被发现至今约一百年,但近二十多年来才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这是因为液晶材料的光电效应被发现,因而被广泛地应用在需低电压和轻薄短小的显示组件上,因此它一跃成为一热门的科学研究及应用的主题.目前己被广泛使用于电子表,电子计算器和计算机显示屏幕上,液晶逐渐成为显示工业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
_______ 科学家普遍认为,液晶最早是在一八八八年被奥地利的植物学家F. Reinitzer所发现,其在观察安息香酸胆固醇 ( cholesteryl benzoate ) 的融解行为时发现加热至一百四十五度时会呈白浊状状液体,加至一百七十九度才形成均向性液体.
______ 隔年,德国的物理学家O.Lehmann,更以偏光显微镜发现此白浊液体具有异方性结晶所特有的双折射率(birefringence),故命名为液晶.液晶就其形成的原因可分第一:液向性(lyotropic)液晶,即液晶分子在适当溶剂中,当达到某一临界浓度时而形成液晶状态.二为热向性(thermotropic)液晶,它是由于温度的变化而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液晶状态.本论文所研究的液晶分子皆属热向性液晶.
______ 热向性液晶分子会随温度上升而伴随一连串的相转移,即由固体变成液晶状态,最后变成等向性液体.在这些相变化的过程当中,液晶分子的物理性质都会随之改变,如折射率,介电异向性,弹性系数和粘度等.
液晶以凝集构造的不同可分成三种:
●向列型(nematic)液晶
●层列型(smectic)液晶
●胆甾型(cholesteric)液晶
●向列型(nematic)液晶
液晶分子大致以长轴方向平行配到,因此具有一维空间的规则性排列.此类型液晶的粘度小,应答速度快,是最早被应用的液晶,普遍的使用于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以及各类型显示元件上.
●层列型(smectic)液晶
具有二维空间的层状规则性排列,各层间则有一维的顺向排列.一般而言,此类分子的黏度大,印加电场的应答速度慢,比较少应用于显示器上,多用于光记忆材料的发展上.
●胆甾型(cholesteric)液晶
此类型液晶是由多层向列型液晶堆积所形成,为nematic液晶的一种,也可以称为旋光性的nematic液晶(chiralnematic),因分子具有非对称碳中心,所以分子的排列呈螺旋平面状的排列,面与面之间为互相平行,而分子在各个平面上为nematic,液晶的排列方式,由于各个面上的分子长轴方向不同,即两个平面上的分子长轴方向夹着一定角度;当两个平面上的分子长轴方向相同时,这两个平面之间的距离称为一个pitch.cholesteric液晶pitch的长度会随着温度的不同而改变,因此会产生不同波长的选择性反射,产生不同的颜色变化,故常用于温度感测器.
液晶的化学结构
※具有液晶相物质的分子结构
※近晶相,向列相及胆甾相液晶的分子结构
※混合液晶
※支链和取代基的效应
*具有液晶相物质的分子结构
至今已知的液晶物质,多为脂肪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和甾族化合物,他们是具有各种各样形态的物质.但是具有什么样分子结构的化合物才能显示出液晶相呢 对于这个问题,完全确切的回答是困难的,但我们可以做一些一般性的探讨.
第一,分子的几何形状呈细长棒状或平板状.第二,为了保持分子的平行排列,必须有适当大小的分子间力.
因此,比较理想的是分子内具有永久性偶极分子和易极化键的细长分子.分子的易极化性是随着原子半径和键级的增加而增加,因此,芳香族化合物和不饱和键有利于液晶的形成.另外,芳香环和不饱和键保持几何学的直线性,也起重要作用.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个实例:
反式对-正-烷氧基肉桂酸(如图1所示),这种分子本身近似直线,而且羧基部分可以通过二聚作用成为直线状(如图2所示),而且苯环上具有偶极子OR基,C==O基和已极化的 C==C 键.另外,这种化合物的异构体,顺式(图3)则不成为直线状,因此也就不出现液晶相.
把反式对-正-烷氧基肉桂酸和具有相同分子长度的对-正-烷氧基苯甲酸相比,
后面这种化合物也能形成直线状二聚体(图4)同样有苯环,RO-基,C==O基,所不同的是,仅仅没有双键,现在比较这两种化合物,当R为辛基时,近晶相-向列相以及向列相-各相同性液晶的各个相变温度,肉桂酸为146摄氏度,174.5摄氏度, _
而苯甲酸的温度为108摄氏度,147摄氏度,由此看来,肉桂酸的热稳定性要好的多.这是由于C==C双键的极化度大小之差和分子间力之差的结果.
图1
图2
图3
图4
*近晶相,向列相以及胆甾相液晶和分子结构
下面讨论具有什么样结构的化合物才能显示近晶相,向列相和胆甾相呢
近晶相分子细长,呈层状排列,各层内的分子长轴大致与分子层面垂直,层内分子可以自由移动,从结晶相到近晶相的转变可以看成是由于细长分子长轴末端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减弱所引起的.当然,细长分子的横向相互作用也变弱,但是,他仍然保持相当的强度..另外,从近晶相,到相列相的转变,可以看作是由于分子既保持平行排列,有沿着长轴方向进行移动而形成的.这就是说,横向的相互作用也大部分失去,但分子仍保持平行排列,故认为还是具有某种程度的横向及末端,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4'-正-烷氧基连苯-4-羧酸为例,亚甲基的增加,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他的作用.第一,随着亚甲基的增加,极化度增大,使得与分子长轴方向垂直的力增加.第二是亚甲基的增加,极化度大的芳香环在分子长轴末端的影响减小,末端分子作用力减小.从这两个方面来看,烷基链短时,末端的键力增强,只显示向列性,碳数增加到中等程度时,显示近晶相,而且若链的长度再增加,末端分子间力不足,只显示近晶性.总之,近晶相,向列相的表现形式,取决于分子间力和分子末端力的大小之差.
胆甾相液晶大部分是胆甾醇的酯类,胆甾醇成为胆甾液晶,仅以上述那些条件是难以说明的,但是可以看到,胆甾醇分子,一边比较平滑,一边是粗糙的曲折状厚平面,而且当胆甾醇的双键饱和时,则要得到两个立体异构体,胆甾烷醇显示胆甾相,类甾烷醇则不显示胆甾相,足以说明液晶相存在的平面结构的重要性.
4'-正-烷氧基连苯-4-羧酸
胆甾醇的酯类
胆甾烷醇
类甾烷醇
*混合液晶
由两种物质混合时所出现的液晶相,有下列三种形式:
1.两种成分都不具有液晶相的混合系;
2.两种化合物都具有液晶相的混合系;
3.一种具有液晶相和另一种不具有液晶相的化合物的混合系.
先举两种成分都不是液晶物质,经混合后显示液晶相的例子.一种成分为胆甾醇,另一种成分为十六烷醇,甘油,琥珀酸亚胺,苹果酸,马来酸,丙二酸,琥珀酸,肉桂酸,乳酸,尿素等系的化合物.胆甾醇本身不是液晶,但存在潜在的形成液晶的能力.醇类和酸类能减弱一部分胆甾醇氢键的强分子间力的作用,因而各项异性熔融物便有存在的可能性.但是酸类的情况,形成一些酯,也许可能因此而使其成为液晶.
两种成分原来就是液晶物质的混合系,即同为向列相,或同为向列相,或同为近晶相.这样的相同混合时,所得到的均一的混合液晶与通常物质混合的情况大体相同.液晶的温度范围,向低温侧扩展.但是,近晶相的混和性却不是那么简单,因近晶相有A,B,C等不同的类型,因此在同型时,才具有混合性,不同型之间不具有混合性.这种情况下,可用来判断近晶相的A,B,C型.胆甾相液晶相互混合时,则应考虑互为左旋性,右旋性的情况,在某种比例,某种温度混合时,能够成为向列相液晶,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作为不同类型的液晶相互混合的例子,如向列相和胆甾相的液晶相混合,可以得到在性质方面很有趣的液晶.
关于液晶物质合肥液晶物质混合后得到液晶的例子.
若非液晶成分不破坏液晶成分的平行排列,具有这种适应性,就能保持液晶相.因此,非液晶成分的分子与液晶成分的分子在大小,形状方面若类似,就很容易形成液晶.在形状,大小,分子结构相似的液晶和非液晶之间的分子力与其成分在在相当的程度上呈直线性变化.所以向列相-各项同性液相(N-I)的转变温度与其成分的曲线也具有相当的直线性.这样的转变温度-成分曲线为直线时,其倾斜度可以作为非液晶成分的液晶形成能的尺度.即倾斜度越大,液晶形成能越小.关于这种倾斜度,以液晶成分为向列相的对-氧化偶氮苯甲醚(A),与非液晶成分席夫碱的情况来说明.图3-2是相图的一个例子.
对-氧化偶氮苯甲醚
非液晶成分席夫碱
这里的倾斜度,是以大约10%克分子浓度时转变温度下降的宽度来表示的.关于这个系统的情况:1,即使把X,Y更换到别的基,其倾斜度也大致相同.2,末端基同时成为极性基时,倾斜度较小,倾斜度主要与末端基的极化度,大小,永久偶极子有关.3,末端基对倾斜度的效应有特征性和加成性.下面是一些结果,表示末端基对倾斜度的效应的顺序极其值:
NO2>OEt>Ome>O.COEt>O.COMe>Nme2>Me> Cl> Br> I> OH >H
0.5 1.0 2.0 2.4 3.0 5.5 7.2 7.0 9.0 12.5 14.3 19.0
*支链和取代基的效应
保持液晶状态的主要分子间力为诱导偶极力,色散力,还有永久偶极力.因为这些分子间力的大小于分子间距离的n(n=4~6)次方成反比,所以在苯环上引入取代基或支链都将使分子幅度变大,从而使分子间引力变得极为微弱.其结果使液晶各项同性的温度显着降低,或者完全看不到液晶性.此外当分子4为上的取代基极化性很高或是不具有极性大的取代基化合物时,分子末端的分子引力也将显着减小而不显示液晶性.
漫谈液晶材料系列
☆西夫碱系液晶
☆偶氮系和氧化偶氮系液晶
☆苯甲酸酯系液晶
☆联苯系和三联苯系液晶
☆环己酸苯酯系液晶
☆苯基环己烷系和联苯基环己烷系液晶
☆具有特殊功能的液晶材料
*西夫碱系液晶
1969年赫奇斯特公司(西德)研制的MBBA,是介电各项异性为负的(△ξ=-0.5)
温度区域为22~47.0C呈现向列相的液晶化合物.其双折射率⊿n很大,所以显示对比度优越,且粘度适中.但是,席夫碱容易发生水解,所以化学稳定性不好.
随后,以TN显示方式问世为转折点,对介电各项异性为正的液晶化合物的需求提高了.最早适应这种需求的是同属席夫碱的N-(4烷基苯亚甲胺)对氰基苯胺(p-alkylbezylidene-p'-cyanocniline)和N-(4-烷氧苯亚甲基)对氰基苯胺(p-alkyoxybenzylidene-p'-cya-noailine).这些液晶的各项异性很大(15~20),适合在低电压条件下工作然而,他们对水不稳定,粘度也很高,这也是应用上的一个难点.
*偶氮系和氧化偶氮系液晶
为了解决席夫碱系液晶的化学稳定性不好这一难点,1970年,默克公司(西德)研制了4-烷基-4'-烷基氧化偶氮苯(p-akyl-p'-alkoxyazobenzene)和4-烷基-4'烷基氧化偶氮苯(p-alkyi-p'alkoxyazoxybenzene).前者深红色,化学稳定性较差;后者黄色,耐水性和耐酸性较强,化学稳定性优.它的双折射性大(n=0.25~0.30),粘度低(y-3×10-5m2/s)适用于DS型显示文件.
*苯甲酸酯系液晶
一系列苯甲酸酯(phenyl benzoate)系液晶化合物分子中,都具有由酯基将两个苯环连接在一起的结构.这类液晶化合物显示了化学稳定性良好,种类繁多等特性.因此这类液晶之间组成的混合物或与其他种类液晶化合物所成的混合液晶,已经广泛被用于各种显示方式的显示元件中.
*联苯系和三联苯系液晶
赫尔(Hull)大学在1972年,首先合成了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在苯环与苯环之间完全不用中心官能团连接的Np型液晶——氰基联苯(cyanobiphenyl)系和氰基三联苯(cyanoterphnyl)系液晶化合物.
在此之前的各种液晶化合物再使用上都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其主要原应就是出现了连接苯环的中央官能团.因此,就要重新进行分子设计,合成出没有中央关能团的液晶化合物.氰基联苯系液晶正是这种分子结构的物质.下图所示得两种液晶不带颜色,而且光稳定性和化学稳定都很优良,而且介电各项异性(e~13),粘度(y~3.5×10-5m/s2),双折射率(n~0.2).诸物理常数均衡.
*环己酸苯酯系液晶
这种酯的液晶化合物是哈里(Hlle)大学1973年首先合成的.因为具有烷基和烷氧基端基的Nn型液晶化合物(a),(b)的粘度相当低,所以可以用作低粘度混合型液晶的一部分.此外,TN型元件用Np液晶的多路传输驱动性能的成分也是很有用的.在Ds型显示元件上使用,能够做到快速响应,但是双折射率低,不能获得足够的显示对比度.端基是氰基的N型化合物(c),虽然适合在TN型显示元件中使用,但同样是双折射率低,介电各项异性小,因此一般是与具有较大n和e的联苯系液晶等组成混合物使用.
*苯基环己烷系和联苯基环己烷系液晶
1976年~1979年,默克公司研制了一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苯基环己烷系(phenylcyclohexane)和联苯基环己烷系(phenylcyclohexane) 系和联苯基环己烷(biphenylcyclo hexane)系液晶化合物.他们具有联苯系化合物具有的稳定性和环己酸酯系液晶具有的低粘度性,所以,作为显示元件用液晶材料,越来越显示出他的有用性.
端基上联有氰基的一系列氰基苯基环己烷(cyanophenylcyclohexane)液晶化合物(a)的介电各项异性e相比稍有减小,但粘度大大下降,促使了高速的响应显示.氰基连苯环己烷(cyanobiphenyl cyclohexane)液晶化合物(b),由于具有很高的N-1相变温度,故与氰基连苯液晶混合后,可以扩大能被使用的液晶温度范围.
两端基都是烷基或烷氧基的苯基环己烷化合物(c)是单变相变的向列型液晶.因为他们的粘度特别低,所以是一种重要的降低混合液晶粘度的低粘化添加剂.
苯基环己烷系液晶的双折射率都比联苯系液晶小一半左右,接近于环己基羧酸酯系液晶的双折射率.
*具有特殊功能的液晶材料
1.特殊的向列型液晶材料
*默克公司在1977年合成了环己基环己烷(cyclohexylcyclohexane)系列的液晶化合物,这是一类在分子结构中没有苯环的特殊液晶.他们的特征是双折射率特别小,而且与一般液晶化合物的反磁性磁化率为正相反,其反磁性磁化率为负.
利用这些液晶化合物的前一个特征,可以作为广角视野显示元件用的低双折射性混合液晶材料的成分.利用后一个反磁化率为负的特征,则可以在高分辨率NMR谱测定等物理化学研究方法中,作为各项异性溶剂液晶使用.
赫尔(Hull)大学等发表了用二环辛烷(bycyclooctane)环(2,3)和金刚烷(cubane)环(2,4)代替所熟知的苯环和环己烷环作为构成液晶骨架分子地环烷烃,合成了具有特殊液晶结构的新型液晶化合物(如图所示).
迄今为止所知道的事实是,金刚烷系液晶化合物同具有苯环,环己烷环,二环辛环烷等的相似的液晶化合物相比较,其N-I相变温度要低的多.此外,因为二环辛烷系液晶化合物的性质与温度的相互关系较少,所以可用作多路传输驱动用液晶材料的液晶成分.
*介电各项异性大的液晶
介电各项异性|△ξ|大的液晶材料,对用作低压工作的业经显示材料是十分重要的.通常,有负的各项异性材料的Nn液晶化合物其△ξ至多为-1. 但在下图所示的液晶化合物(a,b),由于他们在分子侧链引入了强极性的F基,所以呈现出负的很大的介电各项异性.特别是氮素公司在1980年开发的引入两个氰基的二氰基氢醌(dicyanohydroquinone)系衍生物(b)的△ξ特别大,是Nn型液晶化合物的例外.
介电各项异性为正的Np型化合物,即普通的△ξ也很大到+10~+20,如氰基苯旒酯(cyanthiophenyl ester)系液晶化合物(c)的△ξ,却大的更加明显.然而,这个系统液晶化合物的光学稳定性差.
因为上述介电各项异性大的液晶化合物多数粘度大,而且液晶温度也高所以,实际应用时,因该与温度低,液晶温度也低的液晶化合物混合使用.
*介电各项异性符号可变的液晶
当增大外加电压频率时,介电各项异性△ξ的符号会从正变为负的向列型液晶化合物已经存在.这种液晶是制造依靠改变外加频率来达到响应性高速化的双频驱动方式液晶显示元件所必不可少的材料.1974年,一丝特曼-柯达公司开发了如下两种液晶化合物的等量混合液晶,成为可以发挥这种特性的液晶材料.
这种混合液晶的△ξ,在外加频率为50HZ时+6.1,10KHZ时是-2.2.△ξ由正变负的交界频率fc与温度有很多关系,在500C时80kHZ,室温时是10KHZ,00C时是150KHZ.
*具有二色性的液晶染料
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有吸收的液晶,即带色的液晶,具有二色性,也可称为二色性液晶染料.这种液晶染料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分子长轴方向有可见光吸收跃迁的,称为正二色型液晶化合物;一类是在于分子长轴垂直的方向有吸收跃迁的称为负二色性液晶化合物.
早已只道的偶氮系和氧化偶氮系液晶化合物,是正二色性液晶染料的代表,他们分别为橙红色和黄色,而负二色性染料是最近才被合成的,例如四氮杂苯(terazine)系液晶化合物就属于此类(图1).四氮杂苯系液晶染料,都是在550um附近有极大吸收峰的紫红色液晶,其二色性之比为4左右.
二色性液晶染料是利用液晶本身二色性的二色性液晶型彩色液晶显示元件的必须液晶显示材料,今后,将开发性能更好的不通色系的二色性液晶染料.
2.胆甾型液晶和近晶型液晶
_
*有胆甾环的胆甾型液晶
胆甾醇(图7)本身虽无液晶性质,但其羟基被卤素取代后的卤化物,或者他的脂肪酸酯以及碳酸酯的衍生物,则多半是胆甾型液晶.胆甾型液晶并不仅限于胆甾醇的衍生物,凡是分子内含有不对称碳原子,并且具有适合行程液晶结构分子几何构型的化合物,都可能生成胆甾型液晶.因此,全部胆甾型液晶化合物都具有偏振面可被旋转的光学性质,显示了光学活性.
胆甾型液晶因有特殊的螺旋型结构,所以他的旋光性,选择性光色散,圆偏光二色性等各种特殊的化学性质,都因为外界刺激而灵敏的发生化学变化.人们利用这种现象开发了多方面的应用.然而,这种应用都是胆甾型3种色彩变化中的任意一种:
1(1)因外加电压引起的色彩变化;
2(2)由温度变化引起的色彩变化;
3(3)因吸附气体引起的色彩变化.
*无胆甾环的胆甾型液晶
所谓手征性(chiral)的向列型液晶,是指无胆甾环但呈现胆甾相的向列型液晶化合物.这些手征性向列型(chirad nemat-ic)液晶中作为胆甾型液晶所必须的螺旋型结构,是由含有不对称碳原子的光学活性的烷基或烷氧基支链,接到一般向列型液晶化合物的末端而形成的.
在原本是向列型液晶的席夫碱席,偶氮系,酯系,联苯系等化合物的末端,引入下列光活性的2-甲丁基(2-methylbutyl)(2MB),3-甲丁氧基(3-methylbutoxy)(3MBO),4-甲己基(4-methylhexyl)(4MH)等,即可得到手征性向列型液晶化合物.
因此,手征性向列型液晶化合物不仅在分子形状上,而且其化学的光学的稳定性,乃至介电各项异性,电阻等物性值,业余向列型液晶类似.他的主要用途有以下3个:
1)_(1) 在一般的向列型液晶中,加入微量(~1(重量)%)手征性向列型液晶,可以防止TN型液晶显示元件发生逆向扭曲的缺陷.
2)_(2) 加油少量手征性向列型液晶(5~10(重量)%)的向列型液晶,可作为相变型(PC)显示元件用的长螺距胆甾型液晶.
3)__(3) 手征性向列型液晶化合物的多成分混合液晶,也和上文所述的有胆甾环的胆甾型液晶一样可以用于因外部刺激而引起颜色变化的场合.
以上所述的没有胆甾环的称作手征性向列型液晶的胆甾型液晶,由于他的化学和光化学稳定性比有胆甾环的胆甾型液晶明显优越,所以可以在多方面得到应用.
*实用的近晶型液晶
近晶型液晶是以棒状分子形成层装结构为其特征的.因此,相对于向列型液晶为一维流体,近晶型液晶则有二维流体的性质.因此,近晶型液晶的粘度高,难以受到外加电场等外加刺激的影响.
近晶型液晶因其分子排列的微妙差别,而分为A,B,C……,H等多种变态,其中近晶型A液晶和近晶型C液晶比较容易受到外场的影响.因此,这些液晶材料可因巧妙的利用其保持原来分子排列的高的有序性和对外部刺激的强的抵抗性,而用于热光效应的液晶显示元件.下表列出了在近晶型液晶显示中具有实用性的近晶型A液晶相的联苯系液晶化合物.
聚合物液晶分子

Ⅱ 有哪些化学物质是液晶的

液晶不是你所说得呈液态得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同时兼有液体和晶体得性质,例如拥有液体得流动性和晶体得偏光性等等。液晶物质有很多,不好一一举例。 其实你身边就有很多液晶物质得, 紫药水 就是一例。

Ⅲ TFT-LCD原材料化学物质都有哪些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尝试着把问题简单化吧:
1. TFT的玻璃,99%的二氧化硅
2. 液晶:高分子材料,C、H、O、N组成
3. 偏振片:基本上是这些物质构成。TAC (Cellulose Triacetate) PVA (Polyvinyl Alcohol) PSA (Acrylic Acid Ester Copolymerization Compound) PET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4. 其它的都是少数的了,基本是些有机物。

Ⅳ 液晶电视为什么叫液晶有液体吗

液晶电视由液晶材料组成,所以叫液晶电视,不是指液体。液晶是具有规则性分子排列的有机化合物,加热呈现透明状的液体状态,冷却后出现结晶颗粒的混浊固体状态的物质。

用于液晶显示器的液晶分子结构排列类似细火柴棒,被称为Nematic液晶,采用此类液晶制造的液晶显示器也就称为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而液晶电视是在两张玻璃之间的液晶内,加入电压,通过分子排列变化及曲折变化 再现画面,屏幕通过电子群的冲撞,制造画面并通过外部光线的透视反射来形成画面。

大型LED显示屏,LED也被逐渐引入到平板显示技术中,特别是液晶显示技术,不过LED技术在液晶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利用LED发光元件替代以前的CCFL荧光灯光源,作液晶显示设备的背光源。所以确切的说商家宣传的LED电视准确的应该叫做“LED背光电视”。

(4)液晶的化学成分有哪些扩展阅读

与传统CCFL背光源相比,LED背光技术具有领先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优势一:色域广。CCFL (冷阴极灯管)背光源是激发荧光粉发光的,其发光光谱中杂余成分较多,色纯度低,导致其色域小,通常只有NTSC的70 %左右。

而LED的发光光谱窄,色纯度好,用三基色LED混光的背光源具有很大的色域和优秀的色彩还原性,通过选择合适三基色,可以达到NTSC的105 %以上,比传统CCFL背光源的色域扩展了大约50 %。

优势二:寿命更长。一般来说,LED背光源的使用寿命要比CCFL更长一些。不同CCFL的额定使用寿命(半亮)在8,000~100,000小时之间,而LED背光源则可以达到CCFL的两倍左右。

而且为了增强性能而采用了改进设计的CCFL背光的使用寿命还会更低一些。

此外,由于电路设计方面的原因,采用LED背光源的LCD的体积还有望更加小巧,而且电路设计的成本也将大大降低。

优势三:环保节能。在以CCLF冷阴极荧光灯作为背光源的LCD中,其所不能缺少的一个主要元素就是汞,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水银,而这种元素无疑是对人体有害的。

Ⅳ 名词解释:液晶

液晶,是一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呈现既不同于固态、液态,又不同于气态的特殊物质态,它既具有各向异性的晶体所特有的双折射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一般可分热致液晶和溶致液晶两类。在显示应用领域,使用的是热致液晶,超出一定温度范围,热致液晶就不再呈现液晶态,温度低了,出现结晶现象,温度升高了,就变成液体;液晶显示器件所标注的存储温度指的就是呈现液晶态的温度范围。

Ⅵ 液晶屏内“液晶”是什么材料

有的。液晶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因为其特殊的物理、化学、光学特性,20世纪中叶开始被广泛应用在轻薄型的显示技术上。人们熟悉的物质状态(又称相)为气、液、固,较为生疏的是电浆和液晶。液晶相要具有特殊形状分子组合始会产生,它们可以流动,又拥有结晶的光学性质。液晶的定义,现在已放宽而囊括了在某一温度范围可以是现液晶相,在较低温度为正常结晶之物质。而液晶的组成物质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也就是以碳为中心所构成的化合物。 同时具有两种物质的液晶,是以分子间力量组合的,它们的特殊光学性质,又对电磁场敏感,极有实用价值。 所以不要再屏幕上乱画,小心漏出来了……

Ⅶ 液晶是什么有什么用

液晶概述( 液晶,liquid crystal )
液晶(Liquid Crystal,简称LC)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因为其特殊的物理、化学、光学特性,20世纪中叶开始被广泛应用在轻薄型的显示技术上。
人们熟悉的物质状态(又称相)为气、液、固,较为生疏的是电浆和液晶(Liquid Crystal,简称LC)。液晶相要具有特殊形状分子组合始会产生,它们可以流动,又拥有结晶的光学性质。液晶的定义,现在已放宽而囊括了在某一温度范围可以是现液晶相,在较低温度为正常结晶之物质。而液晶的组成物质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也就是以碳为中心所构成的化合物。 同时具有两种物质的液晶,是以分子间力量组合的,它们的特殊光学性质,又对电磁场敏感,极有实用价值。
1888年,奥地利叫莱尼茨尔的科学家,合成了一种奇怪的有机化合物,它有两个熔点。把它的固态晶体加热到145℃时,便熔成液体,只不过是浑浊的,而一切纯净物质熔化时却是透明的。如果继续加热到175℃时,它似乎再次熔化,变成清澈透明的液体。后来,德国物理学家列曼把处于“中间地带”的浑浊液体叫做晶体。它好比是既不象马,又不象驴的骡子,所以有人称它为有机界的骡子.液晶自被发现后,人们并不知道它有何用途,直到1968年,人们才把它作为电子工业上的的材料.
液晶显示材料最常见的用途是电子表和计算器的显示板,为什么会显示数字呢?原来这种液态光电显示材料,利用液晶的电光效应[1]把电信号转换成字符、图像等可见信号。液晶在正常情况下,其分子排列很有秩序,显得清澈透明,一旦加上直流电场后,分子的排列被打乱,一部分液晶变得不透明,颜色加深,因而能显示数字和图象。
液晶的电光效应是指它的干涉、散射、衍射、旋光、吸收等受电场调制的光学现象。
一些有机化合物和高分子聚合物,在一定温度或浓度的溶液中,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晶体的各向异性,这就是液晶。液晶光电效应受温度条件控制的液晶称为热致液晶;溶致液晶则受控于浓度条件。显示用液晶一般是低分子热致液晶。
根据液晶会变色的特点,人们利用它来指示温度、报警毒气等。例如,液晶能随着温度的变化,使颜色从红变绿、蓝。这样可以指示出某个实验中的温度。液晶遇上氯化氢、氢氰酸之类的有毒气体,也会变色。在化工厂,人们把液晶片挂在墙上,一旦有微量毒气逸出,液晶变色了,就提醒人们赶紧去检查、补漏。
液晶种类很多,通常按液晶分子的中心桥键和环的特征进行分类。目前已合成了1万多种液晶材料,其中常用的液晶显示材料有上千种,主要有联苯液晶、苯基环己烷液晶及酯类液晶等。液晶显示材料具有明显的优点:驱动电压低、功耗微小、可靠性高、显示信息量大、彩色显示、无闪烁、对人体无危害、生产过程自动化、成本低廉、可以制成各种规格和类型的液晶显示器,便于携带等。由于这些优点。用液晶材料制成的计算机终端和电视可以大幅度减小体积等。液晶显示技术对显示显像产品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促进了微电子技术和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具结晶性的液体 ——液晶早在1850年,普鲁士医生鲁道夫�6�4菲尔绍(Rudolf Virchow)等人就发现神经纤维的萃取物中含有一种不寻常的物质。1877年,德国物理学家奥托�6�4雷曼(Otto Lehmann)运用偏光显微镜首次观察到了液晶化的现象,但他对此一现象的成因并不了解。
奥地利布拉格德国大学的植物生理学家斐德烈�6�4莱尼泽(Friedrich Reinitzer)在加热安息香酸胆固醇脂(Cholesteryl Benzoate)研究胆固醇在植物内之角色,于1883年3月14日观察到胆固醇苯甲酸酯在热熔时的异常表现。它在145.5℃时熔化,产生了带有光彩的混浊物,温度升到178.5℃后,光彩消失,液体透明。此澄清液体稍微冷却,混浊又复出现,瞬间呈现蓝色,又在结晶开始的前一刻,颜色是蓝紫的。
莱尼泽反复确定他的发现后,向德国物理学家雷曼请教。当时雷曼建造了一座具有加热功能的显微镜去探讨液晶降温结晶之过程,后来更加上了偏光镜,正是深入研究莱涅泽的化合物之最仪器。而从那时开始,雷曼的精力完全集中在该物类物质。他初时之为软晶体,然后改称晶态流体,最后深信偏振光性质是结晶特有,流动晶体(Fliessende kristalle)的名字才算正确。此名与液晶(Flussige kristalle)的差别就只有一步之遥了。莱尼泽和雷曼后来被誉为液晶之父。
由嘉德曼(L. gattermann)、利区克(A Ristschke)合成的氧偶氮醚,也是被雷曼鉴定为液晶的。但在20世纪,有名的科学家如坦曼(G. tammann)都以为雷曼等的观察,只是极微细晶体悬浮在液体形成胶体之现象。涅斯特(W. Nernst)则认为液晶只是化合物的互变异构物之混合物。不过,化学家伏兰德(D. Vorlander)的努力由聚集经验使他能预测哪一类的化合物最可能呈现液晶特性,然后合成取得该等化合物质,理论于是被证明。
液晶的物理特性
当通电时导通,排列变得有秩序,使光线容易通过;不通电时排列混乱,阻止光线通过。让液晶如闸门般地阻隔或让光线穿透。从技术上简单地说,液晶面板包含了两片相当精致的无钠玻璃素材,称为Substrates,中间夹着一层液晶。当光束通过这层液晶时,液晶本身会排排站立或扭转呈不规则状,因而阻隔或使光束顺利通过。大多数液晶都属于有机复合物,由长棒状的分子构成。在自然状态下,这些棒状分子的长轴大致平行。将液晶倒入一个经精良加工的开槽平面,液晶分子会顺着槽排列,所以假如那些槽非常平行,则各分子也是完全平行的。

Ⅷ 电子手表那些液晶是什么物质来的,如何合成。

某些物质在熔融状态或被溶剂溶解之后,尽管失去固态物质的刚性,却获得了液体的易流动性,并保留着部分晶态物质分子的各向异性有序排列,形成一种兼有晶体和液体的部分性质的中间态, 这种由固态向液态转化过程中存在的取向有序流体称为液晶。

1888年,奥地利布拉格德国大学的植物学家Reinitzer斐德烈·莱尼茨尔在加热安息香酸胆固醇酯时发现:当胆固醇酯加热到145℃时融化,会经历一个不透明的呈白色粘稠浑浊液体状态并发出多彩且美丽的珍珠光泽;温度加热到175℃时,它似乎再次熔化,变成清澈透明的液体;当温度下降时,再次出现混浊状态并变成紫色,最终恢复成白色的固体。后来,德国亚琛大学物理学教授奥托·雷曼发现了这种白浊物质具有多种弯曲性质,认为这种物质是流动性结晶的一种,由此而取名为Liquid Crystal,即液晶。

胆甾醇苯甲酸酯的化学结构

Ⅸ 液晶里所含的化学物质是什么

液晶显示器中最主要的物质就是液晶,它是一种规则性排列的有机化合物,是一种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物质,目前一般采用的是分子排列最适合用于制造液晶显示器的nematic细柱型液晶。液晶的物理特性是:当通电时导通,分子排列变的有秩序,使光线容易通过;不通电时分子排列混乱,阻止光线通过。让液晶分子如闸门般地阻隔或让光线穿透。大多数液晶都属于有机复合物质,由长棒状的分子构成。在自然状态下,这些棒状分子的长轴大致平行。将液晶倒入一个经精良加工的开槽平面,液晶分子会顺着槽排列,所以假如那些槽非常平行,则各分子也会是完全平行的。从技术上简单地说,液晶面板包含了两片相当精致的无钠玻璃素材,称为Substrates,中间夹着一层液晶。当光束通过这层液晶时,液晶本身会排排站立或扭转呈不规则状,因而阻隔或使光束顺利通过。
shamonpai提供答案仅供参考@@

阅读全文

与液晶的化学成分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