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影响二氧化氯消毒剂消毒效果都有哪些因素
(1)化学消毒剂的性质
各种化学消毒剂,由于其本身的化学特性和化学结构不同,故而其对微生物的作用方式也各不相同,所以,各类消毒剂的消毒效果也不一致。
(2)微生物的种类
由于微生物本身的形态结构及代谢方式等生物学特性的不同,其对化学消毒剂所表现的反应也不同。如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等电点比革兰氏阴性菌低。所以,在一定的pH下所带的负电荷较多,容易与带正电荷的离子结合。故革兰氏阳性菌较易与碱性染料的阳离子、重金属盐类的阳离子及去污剂结合而被灭活。细菌的芽孢因有较厚的芽孢壁和多层芽孢膜,结构坚实,消毒剂不易渗透进去,所以,芽孢对消毒剂的抵抗力比其繁殖体要强得多。
(3)有机物的存在
当微生物所处的环境中有有机物,如粪便、痰液、脓汁、血液及其他排泄物存在时,所有消毒剂的作用都会大大减低甚至无效,其中以季铵化合物、碘制剂、甲醛所受的影响较大,而石炭酸类与戊二醛所受影响较小。因此,将欲消毒的对象先清洁后再施用消毒剂为最基本的要求。
(4)消毒剂的浓度
在一定的范围内,化学消毒剂的浓度越大,其对微生物的毒性作用也越强。但势必造成消毒成本提高,对消毒对象的破坏也严重,因此各种消毒剂应按其说明书的要求,进行配制。而且有些药物浓度增加,杀菌力却可能下降,如70%酒精的杀菌作用比100%的纯酒精强。
(5)温度、湿度及时间
温度升高可提高消毒杀菌率。大多数消毒剂的消毒作用在温度上升时显着增强,尤其是戊二醛类,但易蒸发的碘剂与氯剂例外,加温至70℃时会变得不稳定而降低消毒效力。许多常用的温和消毒剂,冰点温度时毫无作用。在寒冷时,最好是将消毒剂泡于温水中使用,消毒效果会更佳。熏蒸消毒时,湿度可作为一个环境因素影响消毒效果。用过氧乙酸及甲醛熏蒸消毒时,相对湿度以60%~80%为最好。在其他条件都一定的情况下,作用时间越长,消毒效果越好。消毒剂杀灭细菌所需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消毒剂的种类、浓度及其杀菌速度,同时也与细菌的种类、数量和所处的环境有关。
(6)酸碱度(pH)
许多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均受消毒环境pH的影响。如碘制剂、酸类、来苏儿等阴离子消毒剂,在酸性环境中杀菌作用增强;而阳离子消毒剂如新洁尔灭等,在碱性环境中杀菌力增强。另外,pH也影响消毒剂的电离度,一般来说,未电离的分子,较易通过细菌的细胞膜,杀菌效果较好。
② 试述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微生物的种类,微生物的物理状态,微生物的数量,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温度,酸碱度,有机物
③ 影响消毒剂使用效力的因素有哪些
(1)温度
消毒过程的速度一般随温度的提高而加快,即温度升高,杀菌速度快而所用消毒时间短。
(2)浓度
一般而言,在一定条件下,消毒剂的浓度低,使用效果好。提高或降低药剂的使用浓度,可显着影响消毒效果。但注意消毒剂浓度稀释后,需要延长消毒时间。(3)酸碱度
消毒剂的效力受酸碱度的影响。一般在碱性环境下阳离子型消毒剂的作用较强;酸性环境下阴离子型消毒剂的作用较强。因此在使用消毒剂时要注意该药剂对酸碱度的要求,以达最佳效果。
(4)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消毒剂的耐受力是不同的,如芽孢和孢子的耐受力较菌体强;适用于细菌的消毒剂并不一定适用霉菌等,这都是常见情况。需值得一提的是,被消毒的空间和物体存有微生物数量的多少,也直接影响到消毒剂的使用效力。污染量高时要加长消毒时间或提高消毒剂的浓度,才能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
(5)有机物质
在消毒作用的环境中如果存在有机物质,如血、牛奶、食物残渣、粪便或胶体蛋白等,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消毒剂的作用。
(6)其他化学、物理因素
物理、化学因素会影响细胞壁的吸附与透性,也影响消毒剂的分配系数和活性。如用水为溶剂时,消毒剂能很快进入细菌细胞;肥皂能降低细胞表面张力直至透性,也有助于消毒剂与菌细胞的接触和进入,从而增强消毒剂的使用效力。
④ 影响化学消毒剂灭菌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消毒药物消毒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搭配不科学合理及浓度不合适
良好的配方能显着提高消毒的效果,例如,季铵盐类消毒剂用70%乙醇配制比用水配制穿透力更强,杀菌效果更好;戊二醛和环氧乙烷联合应用,二者具有协同效应,可提高消毒效力;另外,使用具有杀菌作用的溶剂,例如甲醇、丙二醇等配制消毒液时,常可增强消毒效果。当然消毒药之间也会产生拮抗作用,如酚类(石炭酸、复合酚等)不宜与碱类消毒剂混合,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宜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肥皂等)及碱类物质混合,因此消毒药不能随意混合使用。
(2)温度、酸碱度(pH)等外界环境因素对消毒剂的效果也有影响
消毒现场通常会遇到各种有机物,如分泌物、脓液、饲料残渣及粪便等,这些有机物的存在不仅能阻碍消毒药直接与病原微生物接触,还能中和并吸附部分药物,使消毒作用减弱。因此在消毒药物使用前,应进行充分的机械性清扫,清除消毒物品表面的有机物,使消毒药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不同的消毒剂受有机物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氯制剂消毒效果降低幅度大,季铵盐类、过氧化物类等消毒作用降低明显,戊二醛类及碘伏类消毒剂受有机物影响较小。
(3)消毒的作用时间
一般情况下,消毒剂与微生物接触后,要经过一定时间后才能杀死病原,所以消毒后不要很快进行清扫。作用时间若太短,往往会达不到消毒的目的。另外畜群进行饮水免疫时不能进行饮水消毒和饮水工具的消毒。
⑤ 对化学消毒剂作用效果影响最小的因素是A. 消毒剂的浓度 B. 盐的存在 C. 有机物的存在 D. 酸碱度 E. 温度
影响化学消毒效果的因素有很多,请耐心阅读以下内容,结论是5个选项影响都显着。
1 .药物方面
( 1 )药物的特异性同其他药物一样,消毒剂对微生物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某些药物只对某一部分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而对另一些微生物效力较差或不发生作用。也有一些消毒剂对各种微生物均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称为广谱消毒剂);不同种类的化学消毒剂,由于其本身的化学特性和化学结构不同,故而其对微生物的作用方式也不相同,有的化学消毒剂作用于细胞膜或细胞壁,使之通透性发生改变,不能摄取营养;有的消毒剂通过进入菌体内使细胞浆发生改变;有的以氧化作用或还原作用毒害菌体;碱类消毒剂是以其氢氧离子、而酸类是以其氢离子的解离作用阻碍菌体正常代谢;有些则是使菌体蛋白质、酶等生物活性物质变性或沉淀而达到灭菌消毒的目的。所以在选择消毒剂时,一定要考虑到消毒剂的特异性,科学地选择消毒剂。
( 2 )消毒剂的浓度消毒剂的消毒效果,一般与其浓度成正比,也就是说,化学消毒剂的浓度愈大,其对微生物的毒胜作用也愈强。但这并不意味着浓度加倍,杀菌力也随之增加一倍。有些消毒剂,稀浓度时对细菌无作用,当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刺激细菌生长,再把消毒剂浓度提高时,可抑制细菌生长,只有将消毒液浓度增高到有杀菌作用时,才能将细菌杀死。如0.5 %的石炭酸只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而作为防腐剂,当浓度增加到2 % ~5 % 时,则呈现杀菌作用。但是消毒剂浓度的增加是有限的,超越此限度时,并不一定能提高消毒效力,有时一些消毒剂的杀菌效力反而随浓度的增高而下降,如70 %或77 %的酒精杀菌效力最强,使用95 %以上浓度,杀菌效力反而不好,并造成药物浪费。
2 .微生物方面
( 1 )微生物的种类由于不同种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代谢方式等生物学特性的不同,其对化学消毒剂所表现的反应也不同。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衣原体、霉形体等,即使同一种类中不同类群如细菌中的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对各种消毒剂的敏感性并不完全相同。如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等电点比革兰氏阴性细菌低,所以在一定的值下所带的副电荷多,容易于带正电荷的离子结合,易于碱性染料的阳离子、重金属盐类的阳离子及去污剂结合而被灭活;而病毒对碱性消毒药比较敏感。因此在生产中要根据消毒和杀灭的对象选用消毒剂,效果才能比较理想。
( 2 )微生物的状态同一种微生物处于不同状态时对消毒剂的敏感性也不相同。如同一种细菌,其芽孢因有较厚的芽孢壁和多层芽孢膜,结构坚实,消毒剂不易渗透进去,所以比繁殖体对化学药品的抵抗力要强得多;静止期的细菌要比生长期的细菌对消毒剂的抵抗力强。
( 3 )微生物的数量同样条件下、微生物的数量不同对同一种消毒剂的作用也不同。一般来说,细菌的数量越多,要求消毒剂浓度越大或消毒时间也越长。
3 .外界因素方面
( l )有机物质的存在当微生物所处的环境中有如粪便、痰液、脓液、血液及其他排泄物等有机物质存在时,严重影响到消毒剂的效果。其原因有:
① 有机物能在菌体外形成一层保护膜,而使消毒剂无法直接作用于菌体;
② 消毒剂可能与有机物形成一不溶性化合物,而使消毒剂无法发挥其消毒作用多
③ 消毒剂可能与有机物进行化学反应,而其反应产物并不具杀菌作用;
④ 有机悬浮液中的胶质颗粒状物可能吸附消毒剂粒子,而将大部分抗菌成分由消毒液中移除;
⑤ 脂肪可能会将消毒剂去活化;
⑥ 有机物可能引起消毒剂的pH 值的变动,而使消毒剂不活化或效力低下。
所以应先用清水将地面、器具、墙壁、皮肤或创口等清洗干净,再使用消毒药。对于有痰液、粪便及有畜禽的圈舍的消毒要选用受有机物影响比较小的消毒剂。同时适当提高消毒剂的用量,延长消毒时间,方可达到良好的效果。
( 2 )消毒时的温湿度与时间许多消毒剂在较高温度下消毒效果较低温度下好,温度升高可以增强消毒剂的杀菌能力,并能缩短消毒时间。温度每升高10 ℃ ,金属盐类消毒剂的杀菌作用增加2~5 倍,石炭酸则增加5 ~8 倍,酚类消毒剂增加8 倍以上。湿度作为一个环境因素也能影响消毒效果,如用过氧乙酸及甲醛熏蒸消毒时,保持温度24 ℃ 以上,相对湿度60 %~80 %时,效果最好。如果湿度过低,则效果不良。在其他条件都一定的情况下,作用时间愈长,消毒效果愈好,消毒剂杀灭细菌所需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消毒剂的种类、浓度及其杀菌速度,同时也与细菌的种类、数量和所处的环境有关。
( 3 )消毒剂的酸碱度及物理状态许多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均受消毒环境pH 值的影响。如碘制剂、酸类、来苏儿等阴离子消毒剂,在酸性环境中杀菌作用增强。而阳离子消毒剂如新洁尔灭等,在碱性环境中杀菌力增强。又如2 %戊二醛溶液,在pH 值4 ~5 的酸性环境下,杀菌作用很弱,对芽孢无效,若在溶液内加人0.3 % 碳酸氢钠碱性激活剂,将pH 值调到7.5~8.5 ,即成为2 %的碱性戊二醛溶液,杀菌作用显着增强,能杀死芽孢。另外,pH 值也影响消毒剂的电离度,一般来说,未电离的分子,较易通过细菌的细胞膜,杀菌效果较好;物理状态影响消毒剂的渗透,只有溶液才能进入微生物体内,发挥应有的消毒作用,而固体和气体则不能进入微生物细胞中,因此,固体消毒剂必须溶于水中,气体消毒机必须溶于微生物周围的液层中,才能发挥作用。所以,使用熏蒸消毒时,增加湿度有利于消毒效果的提高。
⑥ 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1、消毒成分选择
不同的消毒剂成分由于化学、物理等特性的不同,形成了其独特的杀菌机制。因此,消毒剂成分的选择尤为重要。
2、消毒剂使用方式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物品、消毒用途和流程,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成分,再采用恰当的消毒方式和配制浓度,以提高消毒效果。如果不能科学、规范的使用消毒剂,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消毒效果,还可能对人和畜禽造成健康危害。
3、消毒剂配置浓度
消毒药物的配置浓度应恰当。消毒剂浓度过低,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消毒效果。但对一部分消毒剂而言,浓度并非越高越好。消毒剂浓度过高不仅是种浪费,降低了消毒效果,还可能在消毒过程中对畜禽或物品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4、消毒时间
消毒剂的种类和浓度不同,消毒的时间也有所区别。比如,使用生石灰水进行地面泼洒消毒,配制的浓度应该为10%-20%,消毒时间1个小时以上;使用烧碱(氢氧化钠)进行地面泼洒消毒,配制的浓度应该为2%-3%,消毒时间30-40分钟。
5、环境温、湿度
不同的消毒剂,对温度、湿度的要求不同。即使是同一种消毒剂,在不同的温度下也有不同的消毒效果。因为温度决定了化学分子的活性,环境或稀释液温度过低,仅能够实现附着性消毒效果,不能够最大化的发挥其消杀特性。温度过高,有些成分在配制时就会直接分解失效。
6、水的PH值和矿物质元素高低
水的PH值和矿物质元素含量会影响消毒效果。例如,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中含有的钙离子、镁离子会中和某些化学消毒剂,影响消毒效果。配置消毒剂时使用蒸馏水或纯净水,消毒效果最佳。
7、环境通风条件
在消毒过程中,消毒场所空气流动强度越大,消毒效果越差。密闭越好,效果也会更好。所以,对外墙面和圈外的环境进行化学消毒,尽量选择天气晴好、无风时操作,消毒效果会更好。
8、消毒操作流程
消毒操作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我们以场地、圈舍消毒为例,场地、圈舍消毒需要遵循农家营消毒操作“五步曲”:一扫、二洒、三清洗、四喷、五熏雾,如果部分流程省略或者颠倒,可能起不到应有的消毒效果。
9、消毒的具体操作规范
在消毒操作过程中,应当注意具体的流程规范。例如:喷雾操作时喷嘴向上以画圆圈方式先内后外、自上而下逐步喷洒,要喷到墙壁、屋顶、地面等。物体或墙面也应自上而下的进行喷雾操作。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消毒效果也不会很理想。
⑦ 消毒液的使用效果会受哪些因素影响
1.消毒剂的性质、浓度和作用时间。一般浓度越高杀菌作用越强,时间越长,消毒效果越好。
2.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微生物种类不同(真菌、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病毒),微生物的数量多少都影响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3.温度和酸碱度:升高温度可提高消毒剂的效果。pH对消毒的效果影响很大,各种不同消毒剂所需最适pH与消毒剂性质有关。
4.环境中的有机物及拮抗物质:物体表面或环境中的有机物与化学消毒剂的活性基团结合减弱其杀菌能力。
5.使用中湿度、穿透力、表面张力也影响消毒剂的消毒能力。
不同的消毒剂的消毒对象不同,使用浓度也不同,根据你的消毒要求选用不同的消毒剂并严格按说明使用,方可达到消毒效果。桂林漓峰希望可以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