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初中化学物质含量怎么算

初中化学物质含量怎么算

发布时间:2022-07-05 02:08:32

❶ 请问初中化学的计算方法有哪些(除守恒法,差量法)并举例,包括前面2个

守恒和差量你知道我就不解释了 直接上例子
你要在有化学基础的情况下看啊。大部分手打,还有一部分是复制的。

守恒法:
顾名思义 就是质量守恒了
比如 2H2O===通电====2H2+O2
【那么反应物的质量 也就是水的质量 就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也就是氢气和氧气的总质量】
4大基本反应都遵循这个规律。
上面是从宏观来看的,你再从微观上看,氢元素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是不是原子个数相等啊,氧元素也是,也就是说:【变化前后同种元素的原子个数相同】

给你两个例题:

(一)质量守恒法

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在配制或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例题】1500C时,碳酸铵完全分解产生气态混合物,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

(A)96倍 (B)48倍 (C)12倍 (D)32倍

【分析】(NH4)2CO3=2NH3↑+H2O↑+CO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混和气体的质量等于碳酸铵的质量,从而可确定混和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 =24 ,混和气体密度与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比为 =12 ,所以答案为C
(二)元素守恒法

元素守恒即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原子个数不变,其物质的量、质量也不变。

【例题】有一在空气中放置了一段时间的KOH固体,经分析测知其含水2.8%、含K2CO337.3% 取1克该样品投入25毫升2摩/升的盐酸中后,多余的盐酸用1.0摩/升KOH溶液30.8毫升恰好完全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到固体

(A)1克 (B)3.725克 (C)0.797克 (D)2.836克

【分析】KOH、K2CO3跟盐酸反应的主要产物都是KCl,最后得到的固体物质是KCl,根据元素守恒,盐酸中含氯的量和氯化钾中含氯的量相等,所以答案为B

变量法:
孩子这个其实是高一学的。现在你要是想了解比较繁琐了。
(我给你的反应你不用记住的。)
差量法 分为{1固固差 2液液差 3气气差}
(我把高中的部分给你讲掉,很好理解的)
例如:
1)固固
题目:2NaHCO3===加热===Na2CO3+CO2↑+H2O
若NaHCO3为Xg,反应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为Yg,求生成的CO2的质量。

答:设CO2的质量为M。
因为是反应一段时间,反应后固体中可能只有碳酸钠,可能有碳酸钠也有碳酸氢钠。
Mr(碳酸氢钠)=84,2份碳酸氢钠就是168。Mr(碳酸钠)=为106。
那么2份碳酸氢钠的相对分子质量 减去1份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62

44/M=======62/(X-Y)g

然后二氧化碳的质量M就可以用X Y表示出来(这里X Y可以是某个数值,只是为了好理解用之墓代替)固固就是在你不知道反应是否完全的情况下,把反应前固体相对分子质量(注意分子个数 要乘反应分子个数的 也就是物质前面的系数)减去分解出来的固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或者化合出来的固体减去反应前的。)
2)液液
}这两种方法和固体相同,只是物质状态不同。
3)气气

我上面这个是高一学到物质的量的时候刻意用到的。下面两个差量法是初中的吧,我复制的你看看。

(一)质量差法

【例题】在1升2摩/升的稀硝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铜粉,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了13.2克,问:(1)加入的铜粉是多少克?(2)理论上可产生NO气体多少升?(标准状况)

【分析】硝酸是过量的,不能用硝酸的量来求解。铜跟硝酸反应后溶液增重,原因是生成了硝酸铜,所以可利用这个变化进行求解。

3Cu + 8HNO3 = 3Cu(NO3)2 + 2NO↑+ 4H2O 增重

192 44.8 636-504=132

X克 Y升 13.2 可得X=19.2克,Y=4.48升

(二)体积差法

【例题】10毫升某气态烃在80毫升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来状况(1.01×105Pa , 270C)时,测得气体体积为70毫升,求此烃的分子式。

【分析】原混和气体总体积为90毫升,反应后为70毫升,体积减少了20毫升。剩余气体应该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和过量的氧气,下面可以利用烃的燃烧通式进行有关计算。

CxHy + (x+ )O2 → xCO2 + H2O 体积减少

1 1+
10 20

计算可得y=4 ,烃的分子式为C3H4或C2H4或CH4

十字交叉法(这个用的不多,但是也很有用,反正我都忘了……复制的,你看得懂就好,看不懂也没什么的。)

十字交叉法是进行二组分混和物平均量与组分量计算的一种简便方法。凡可按M1n1 + M2n2 = (n1 + n2)计算的问题,均可用十字交叉法计算的问题,均可按十字交叉法计算,算式为:

M1 n1=(M2- )

M2 n2=( -M1)

式中, 表示混和物的某平均量,M1、M2则表示两组分对应的量。如 表示平均分子量,M1、M2则表示两组分各自的分子量,n1、n2表示两组分在混和物中所占的份额,n1:n2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示两组分物质的量之比,有时也可以是两组分的质量比,如在进行有关溶液质量百分比浓度的计算。十字交叉法常用于求算:混和气体平均分子量及组成、混和烃平均分子式及组成、同位素原子百分含量、溶液的配制、混和物的反应等。

计算这种东西老是期末都会讲的,你懂了就都通了。

❷ 化学初三上学期纯物质的计算

2.不纯物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中所表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指纯净物,不纯物质不能代入方程式进行计算。遇到不纯物质时,需要将不纯物质换算成纯净物质的量,才能代入方程式,按质量比进行计算。计算关系为:

纯净物的质量=不纯物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分数

例用含Fe2O3 75%的赤 铁矿石20吨,可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多少吨?

解:20吨赤铁矿石中含纯Fe2O3的质量为:20吨×75%=15吨

设可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质量为x

Fe2O3+3CO 2Fe+3CO2

160112

15吨(1-4%)x

x==12.5吨

(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用元素符合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本知识块的计算关键是抓住这一概念,理解概念的含义,并要深刻理解化学式中各符号及数字的意义,处理好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算术关系。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是指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通过化学式可以计算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也可以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求某物质的化学式。在计算的过程中应注意化学式前面的数字(系数)与相对分子质量及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与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关系是“相乘”不是“相加”;若计算结晶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化学式中间的“·”与结晶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之间是“相加”不是“相乘”。

例 计算5CuSO4·5H2O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

5CuSO4·5H2O=5×[64+32+16×4+5×(1×2+16)]

=5×[160+5×18]

=1250

2.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任何纯净的化合物都有固定的组成,这样可以计算化合物中所含元素的质量比。计算的依据是所含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微观上每个分子(即化学式)中各种原子的个数与其原子量的乘积之比。

例 计算氧化铁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氧化物的化学式:Fe2O3,则

Fe∶O=56×2∶16×3=112∶48=7∶3

3.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宏观上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微观上化合物的每个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与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

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比=×100%

例 计算硝酸铵(NH4NO3)中,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w(N)=×100%=35%

(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这样,化学方程式不仅表达了物质在质的方面的变化关系,即什么是反应物质和什么是生成物质,而且还表达物质在量的方面的变化关系,即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的质量关系,同时包括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的微粒个数关系,这是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

1.有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算

这是化学方程式计算中最基础的题型,要深刻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理解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在微观上和质量上的关系。例如将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点燃后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中,它们的关系:

2CO+O22CO2

微粒比:2∶1∶2

质量比:2×28∶32∶88(7∶4∶11)

*体积比:2∶1∶2

(同温、同压)

质量守恒:56+32=88

可以看出,化学方程式能表达出多种量的关系,这些关系都是解答有关化学方程中的已知和未知的隐含的已知条件,这些条件都可以应用于计算时的“桥梁”,是整个计算题的基础和依据。

3.选量(过量)计算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就是质量守恒定律。在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要着重理解“参加”两个字的含义,即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就不应计算在内。在有些计算题中,给出了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这时就必须考虑,给出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是否都恰好参加了反应。这时思考的范围就应大一些。

例 今有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共20克,在密闭的容器中点燃,生成水18克,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氢气10克,氧气10克 (B)氢气2克,氧气18克

(C)氢气4克,氧气16克(D)氢气1克,氧气19克

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氢气在氧气里燃烧时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然后进行比较。

2H2 + O2 2H2O

4 ∶ 32∶ 36

1 ∶ 8∶ 9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8,即若有1克氢气需要氧气8克;若有2克氢气需要氧气16克。本题中生成18克的水,则必然是氢气2克,氧气16克。故(B)、(C)选项都有可能。若按(B)选项会剩余2克,氧气没有参加反应;若按(C)选项会剩余2克氢气。故本题答案为(B)和(C)。这样会得出一个结论:若遇两个已知量,是按少的量(即不足的量)来进行计算。

4.多步反应的计算

从一个化学反应中求出的质量,用此量再进行另一个化学反应或几个化学反应的连续计算,求最后一个化学反应的量,一般称之为多步反应的计算。

例 计算用多少克的锌跟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能跟12.25克的氯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

本题涉及三个化学反应:

Zn+H2SO4(稀)=ZnSO4+H2↑

2KClO3 2KCl+3O2↑

2H2+O2 2H2O

可以用三个化学方程式中的微粒关系,找出它们的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式:

2KClO3~3O2~6H2~6Zn即KClO3~3Zn

设需用锌的质量为x,根据上述关系式,

KClO3 ~ 3Zn

122.53×65

12.25克x

x==19.5克

从以上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以看出,在计算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的关系式是质量比,在一个题目中,最好用统一的单位,若试题中给出了两个量的单位不一样,可以换算成比较方便有利于计算的一个单位,这样可避免发生错误。关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要领可以归纳为:

化学方程式要配平,需将纯量代方程;

量的单位可直接用,上下单位应相同;

遇到有两个已知量,应找不足来进行;

遇到多步的反应时,关系式法有捷径。

(二)有关溶液的计算

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有关溶液的计算中,要准确分析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它们的最基本的质量关系是: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

应注意此关系中,溶质质量不包括在溶液中未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1.溶解度的计算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量的关系,可进行如下的有关计算。

(1)根据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的量,求这种物质的溶解度。

(2)根据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求该温度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里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3)根据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求如果溶剂质量减少(蒸发溶剂)时,能从饱和溶液里析出晶体的质量。

(4)根据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求如果温度变化(降温或升温)时,能从饱和溶液里析出或需加入晶体的质量。

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初中化学中常用百分数来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如下: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题可以有: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液的质量分数。

(2)已知溶液的质量和它的质量分数,求溶液里所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3)将一已知浓度的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水进行稀释,或加入固体溶质,求稀释后或加入固体后的溶液的质量分数。

3.溶液度与溶液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之比,是一个固定的值,也就是说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分数是恒定的。在计算中首先要明确溶液度与溶液质量分数两个概念的本质区别。其次是要注意条件,必须是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才能进行换算。

溶解度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如下:

溶解度 质量分数

量的关系 表示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间的关系 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间的关系

条件 ①与温度有关(气体还跟压强有关)②一定是饱和溶液 ①与温度、压强无关②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但溶解溶质的质量不能超过溶解度

表示方法 用克表示,即单位是克 用%表示,即是个比值,没有单位

运算公式 溶解度=×100 %=×100%

换算公式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

❸ 初中化学,物质.溶质.溶剂质量分数如何求

  1. 物质的量浓度:被求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体积 (单位——mol/L,mol/mL)

  2. 溶质质量分数:被求溶质的质量/溶液总质量 (单位——g/g%)

  3. 溶剂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总质量 (单位——g/g% )

  4. 单一溶质溶液的溶剂质量分数等于(1-溶质质量分数)


❹ 写出初中所学物质的化学式并计算出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百分含量

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Na 2 CO 3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3×2+12+16×3=106;故填:Na 2 CO 3 ;106.
硝酸中氢元素显+1价,硝酸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HNO 3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14+16×3=63.故填:HNO 3 ;63.

❺ 初中化学物质的量计算

2mol的二甲醚完全燃烧时需要6mol氧气,CH3OCH3+3O2=2CO2+3H2O
某正二价的金属2.4g与足量的氧气反应,生成0.1mol的金属氧化物,则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Mg)
某正二价的金属氧化物可以设为MO,正二价的金属2.4g生成0.1mol的金属氧化物,所以0.1摩尔金属质量是2.4克,所以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

❻ 初三化学计算中计算物质的含量到底是计算它的质量还是计算他的质量分数啊

计算它的含量肯定是指质量分数啊,如果是计算质量,它会直接告诉你的。

❼ 初中化学物质的量

答案是BD

❽ 初中化学计算题中含量指的是什么

就是该一元素质量的百分含量,也就是该元素占的质量分数!
有个公式就是
某一元素得含量=该原子的个数*该相对原子的质量 除以 该化学式的相对质量*%

❾ 初三化学物质的量计算题

1.SO2与SO3质量都是m 则m/64就是SO2的物质的量同理得m/80为SO3的物质的量 所以nSO2:nSO3 就是 m/64:m/80 等于5:4 2.第一步中我们得出SO2物质的量为m/64 mol, SO3的物质的量m/80 mol ,所以SO2中氧元素的物质的量为m/64×2(因为SO2中含有两个氧原子)同理得SO3中氧元素的物质的量m/80×3即 含氧元素之比就是 m/64×2:m/80×3 等于5:6 第二题与第一题类似自己动脑筋作 在下做出来是第一个 2:1 第二个 2:1 错了请指教

阅读全文

与初中化学物质含量怎么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