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化学方程式怎么弄
化学方程式,也称为化学反应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不同物质之间化学反应的式子。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客观事实。因此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1、最小公倍数法
A、找出原子个数较多,且在反应式两边是一单一双的原子,求它的最小公倍数。
B、推出各分子的系数。
例如:
(CuSO_4) (NaOH) [Cu(OH)_2] (Na_2SO_4)
_数字 为原子数 数字在字母右下角
2、观察法
从化学式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算有关各反应物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该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找出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直至配平。
例如: 第一步 H20(g)+Fe—— Fe3O4+H2
第二步 4H20(g)+3Fe—— Fe3O4+H2
第三步 4H20(g)+3Fe—— Fe3O4+4H2 (反应条件为高温)
3、奇偶配平法
看哪种元素在反应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出现次数最多;从该元素个数为奇数的化学式入手,将其配成偶数(即化学计量数为2);由它求得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使两边原子个数相等。
例:配平H2O + Fe →Fe3O4 + H2
第一步:配平氧原子 4H2O + Fe →Fe3O4 + H2
第二步:配平氢原子、铁原子 4H2O + 3Fe →Fe3O4 + 4H2
第三步: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
4H2O +3Fe==Fe3O4 + 4H2
4、待定化学计量数法
以不同的未知数代表化学方程式中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不变、各原子的数目相等,列出数学方程组;解方程组,并令其中任一未知数为1,求出其他未知数的值;最后将未知数的数值代入原化学方程式。
例如:NH3+Cl2——NH4Cl+N2
设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依次为a、b、c、d。
aNH3+bCl2——cNH4Cl+dN2
列方程组 a=c+2d (满足氮原子数相等)
3a=4c (满足氢原子数相等)
2b=c (满足氯原子数相等)
令b=1,解得:a=8/3,c=2,d=1/3
8NH3+3Cl2=6NH4Cl+N2(由于系数不能为小数,所以a,b,c,d均扩大3倍得出)
5 、化合价升降法
一、配平原则由于在氧化还原反应里存在着电子的转移,因此元素的化合价必然有升有降,我们把化合价能升高的元素或含该元素的物质称还原剂;反之称为氧化剂。由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我们不难得出配平原则: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氧化剂的电子总数,即还原剂(元素)化合价升高的总价数=氧化剂(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总价数。
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1、一般方法:从左向右配。
2、步骤:标变价、找变化、求总数、配系数。即
⑴ 标出变化元素化合价的始态和终态;
⑵ 始态 终态 变化的总价数 = 变化 × 系数
注:假设以上变化均以正价表示,其中(b-a)×(d-c) 为最小公倍数。
⑶ 将 上的系数,分别填在还原剂和氧化剂化学式的前面作为系数;
⑷ 用观察法配平其它元素;
⑸ 检查配平后的方程式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离子方程式还要看是否符合电荷守恒)
6、得氧失氧法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先观察得出氧化剂失氧的数目,再观察得出还原剂得氧的数目,然后配平
比如:3CO+Fe2O3==2Fe+3CO2
氧化剂三氧化二铁反应前后失掉三个氧,还原剂一氧化碳反应前后得到一个氧,所以需要三个一氧化碳才能夺去氧化铁中的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配3,铁配2
1. 镁在氧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氧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氧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4P + 5O2 点燃 2P2O5
7.硫在氧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 甲烷在氧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氧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3)氧气的来源:
13.拉瓦锡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 2HgO 加热 2Hg+ O2 ↑
14.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15.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KClO3 加热 MnO2 + KCl+O2 ↑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
16.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反应: 2H2O2 =MnO2= 2H2O+ O2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3)
植物的光合作用:6CO2+6H2O 阳光/叶绿素 6O2+C6H12O6
二、自然界中的水:
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研究水的组成实验):2H2O 通电 2H2↑+ O2 ↑
18.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19.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H2O + CO2==H2CO3
三、质量守恒定律:
20.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1.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22.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3. 镁还原氧化铜:Mg + CuO 加热 Cu + MgO
四、碳和碳的氧化物:
(1)碳的化学性质
24.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25.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6.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2)煤炉中发生的三个反应:(几个化合反应)
27.煤炉的底层:C + O2 点燃 CO2
28.煤炉的中层:CO2 + C 高温 2CO
29.煤炉的上部蓝色火焰的产生:2CO + O2 点燃 2CO2
(3)二氧化碳的制法与性质:
30.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31.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32.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H2O + CO2== H2CO3
33.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CaCO3 高温 CaO + CO2↑
34.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
Ca(OH)2 + CO2 === CaCO3 ↓+ H2O
(4)一氧化碳的性质:
3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36.一氧化碳的可燃性:2CO + O2 点燃 2CO2
其它反应:
37.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化学反应式灭火器的原理):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五、燃料及其利用:
38.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39.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40.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五.【续】初中还原式归总
1.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加热Cu+H2O
2.镁还原氧化铜:Mg+CuO加热Cu+MgO
3.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2
4.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高温4Fe+3CO2↑
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加热Cu+CO2
六、金属
(1)金属与氧气反应:
40.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41.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42.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3. 铝在空气中形成氧化膜:4Al + 3O2 = 2Al2O3
(2)金属单质 + 酸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44.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45.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46.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47.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 H2↑
48.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49.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50.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51.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 H2↑
(3)金属单质 + 盐(溶液) →新金属 + 新盐
52.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53.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ZnSO4 + Cu
54.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
55. 铜和硝酸银反应:Cu + 2AgNO3 = 2Ag + Cu(NO3)2
56.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2Al +3CuSO4 = Al2(SO4)3 +3Cu
(4)金属铁的冶炼原理:
57.3CO+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七、酸、碱、盐
1、酸的化学性质
(1)酸 + 金属→ 盐 + 氢气(见上)
(2)酸 + 金属氧化物→ 盐 + 水
58.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2FeCl3 + 3H2O
59.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60.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 H2O
61.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3)酸 + 碱 → 盐 + 水(中和反应)
62.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63.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64. 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65. 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4)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66.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7.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8.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NaHCO3 + HCl== NaCl + H2O + CO2↑
69. 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2、碱的化学性质
(1) 碱 + 非金属氧化物→ 盐 + 水
70.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71.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72.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73.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74.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2)碱 + 酸 → 盐 + 水(中和反应,方程式见上)
(3)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75.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3、盐的化学性质
(1)盐(溶液) + 金属单质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76.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2)盐 + 酸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77.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NaHCO3 + HCl== NaCl + H2O + CO2↑
(3)盐 + 碱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78.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4)盐 + 盐 → 两种新盐
79.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80.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② 如何计算化学方程式
先写出你要求的化学方程式,再根据题意设X(题中让求的为X)
然后找到相关的质量分数与数据,在方程式的下面罗列成两列
再将列出的数据写成比例式,例(16/X=48/126)
然后求出的X为题中所要求的答案。
(这是本人自己的经验 、、 不是很好,请谅解)
③ 如何快速计算出化学方程式
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P + O2--------P2O5
配平化学方程式(最小公倍数法):4 P + 5O2--------2P2O5
注明反应条件,把短线改为“===”:4 P + 5O2==点燃==2P2O5
检查
④ 如何计算化学方程式
了解化学反应实质,物质是有分子组成,分子是有原子组成,化学变化是分子层面的,原子是不变的,比如H2O,H20是水分子、H(氢)就是原子。化学反应是打破原有分子,重组新分子。
化学守恒说的就是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这也化学配平的原理。反应式前面有几个原子,后面也必须有几个原子。
配平以前一定要确定的就是分子式是正确的。比如高锰酸钾KMnO4 这个分子里面是有1个K(钾) 1个Mn(锰)4个O(氧)。这个一定要保证正确,不然后面配平也是会错误的。
上面这个反应式可以利用的技巧,就是K前后都出现在一个分子里面,前面是KMnO4,后面是K2MnO4,通过前面我说的前后原子不变,反应式前面一定得有2个K才可以保证前后钾原子不变。
配平钾原子以后就可以着手其他原子,由于化学式前面变成了2倍的高锰酸钾,所以锰变成两个,氧变成8个,将化学式后面的数字合并 正好符合。这样就配平了。
遇到其他的反应式也可以这样,先确定分子式是否正确,然后找一个最好下手的原子先配平(一般选变化最小的那个原子),然后在计算其他原子。
⑤ 初中化学方程式如何计算按多种方法
归一法,万能公式法,最小公倍数法,观察法,奇数配偶法..........
奇偶配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化学方程式两边某一元素多次出现,并且两边的该元素原子总数有一奇一偶,例如:C₂H₂+O₂→CO₂+H₂O,此方程式配平先从出现次数最多的氧原子配起。O₂内有2个氧原子,无论化学式前系数为几,氧原子总数应为偶数。故右边H₂O的系数应配2(若推出其它的分子系数出现分数则可配4),由此推知C₂H₂前2,式子变为:2C₂H₂+O₂→CO₂+2H₂O,由此可知CO₂前系数应为4,最后配单质O₂为5,把短线改为等号,写明条件即可:
2C₂H₂+5O₂==4CO₂+2H₂O
e.g.(1)从化学式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求有关反应物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这一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2)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找出其它化学式的倾泄计量数,这样即可配平。
例如:Fe2O3 + CO——Fe + CO2
观察:
所以,1个Fe2O3应将3个“O”分别给3个CO,使其转变为3个CO2。即
Fe2O3 + 3CO——Fe + 3CO2
再观察上式:左边有2个Fe(Fe2O3),所以右边Fe的系数应为2。即
Fe2O3 + 3CO——2Fe + 3CO2
这样就得到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了
Fe2O3 + 3CO == 2Fe + 3CO2(反应条件高温)
例:配平H2O + Fe →Fe2O3 + H2
第一步:配平氧原子3H2O + Fe →Fe2O3+ H2
第二步:配平氢原子、铁原子3H2O + 2Fe →Fe2O3+ 3H2
第三步: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
3H2O +2Fe==Fe2O3+ 3H2
观察配平
有时方程式中会出现一种化学式比较复杂的物质,我们可通过这个复杂的分子去推其他化学式的系数,例如:Fe+H2O──Fe3O4+H2,Fe3O4化学式较复杂,显然,Fe3O4中Fe来源于单质Fe,O来自于H2O,则Fe前配3,H2O前配4,则式子为:3Fe+4H2O=Fe3O4+H2由此推出H2系数为4,写明条件,短线改为等号即可:
3Fe+4H2O(g)=高温=Fe3O4+4H2↑
2归一法
找到化学方程式中关键的化学式,定其化学式前计量数为1,然后根据关键化学式去配平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若出现计量数为分数,再将各计量数同乘以同一整数,化分数为整数,这种先定关键化学式计量数为1的配平方法,称为归一法。做法:选择化学方程式中组成最复杂的化学式,设它的系数为1,再依次推断。
第一步:设NH3的系数为1 1NH3+O2——NO+H2O
第二步:反应中的N原子和H原子分别转移到NO和H2O中,由此可得1NH3+O2——NO+3/2 H2O
第三步:由右端氧原子总数推O2系数1NH3+5/4O2——NO+3/2 H2O
第四步:取最小公倍数相乘 4NH3+5O2===4NO+6H2O
万能配平法(待定系数法)
英文字母表示数,
质电守恒方程组。
某项为一解方程,
若有分数去分母。
说明:这首诗介绍的是万能配平法的步骤。该方法的优点是:该法名副其实——万能!用它可以配平任何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如果你把这种方法熟练掌握了,那么你就可以自豪地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我不会配平。”;该法的弱点是:对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比较多的化学方程式,用该法则配平速度受到影响。但也不是绝对的,因为其速度的快慢决定于你解多元一次方程组的能力,如果解方程组的技巧掌握的较好,那么用万能配平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速度也就很理想了。
解释:
1.英文字母表示数:“数”指需要配平的分子系数。这句的意思是说万能配平法的第一步是用英文字母表示各分子式前的系数。
举例:请用万能配平法配平下列反应式:
Cu+HNO3(浓)—— Cu(NO3)2+NO2↑+H2O
根据诗意的要求用英文字母表示各分子前的系数,于是得到如下反应方程式:
A·Cu+B·HNO3(浓)-------……①
2.质电守恒方程组:该法的第二步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列多元一次方程组(若不是离子方程式,则仅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即可)。
根据诗意的要求列出下列方程组:
Cu(NO3)=A H2O=B/2 NO2=B-2A=(3B-6A-B/2)/2
3.某项为一解方程:意思是说该法的第三步是令方程组中某个未知数为“1”,然后解方程组。
解:4A=B A:B=1:4
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②
说明:在实际配平过程中,到底该令那一项为“1”,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解方程组简便为准。一般是令分子式比较复杂的一项的系数为“1”。
4.若有分数去分母:意思是说该法的第四步是将第三部解方程组得到的方程组的解代入化学反应方程式中,若有的系数是分数,则要在化学反应方程式两边同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从而各分母被去掉,使分数变为整数。
根据诗意的要求将方程②两边同乘以4得:
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配平决策歌
迅速观察定类型,
歧化水解首先用。
能否奇偶再交叉,
四法技穷有万能。
温馨提示,万能公式确实是名副其实的万能公式,但是解答过程过于复杂,楼主少用,对于初中来说,归一法确实是好用,而且无误.............
⑥ 化学方程式如何简单计算
分两步
第一步,配平化学方程式,可采用观察法、电荷守恒法法及质量守恒法
第二步,根据方程中个化学式前系数的比值,已知的质量或物质的量,可求出需要求的物质的量或质量
对未知物质可设参数进行求解,如CxHY+(x+y/4)O2=xCO2+(y/2)H2O,通过已知量可求出x、y值,即推测未知物质!
⑦ 化学方程式怎么出来的
化学方程式有两方面的涵义:1.宏观上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2,微观上表示物质反应的计量数之比.也可以说参加反应的构成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不能说几个分子和几个分子反应,那样不确切,因为反应不是就那么几个分子参加的,况且有些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的,比如原子和离子.
⑧ 化学方程式怎么计算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读懂题目,明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涉及到哪些化学反应;
2.根据题目要求,设立未知数;
3.根据题目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4.找到与计算相关的物质;
5.在相关物质的正下方标出与之对应的相对质量;
6.在相对质量的正下方标出与物质对应的实际质量;
7.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相对质量的比等于实际质量的比)列出比列等式;
8.解出方程,得出结果;
9.计算完成。
⑨ 化学方程式怎么计算!!
专题: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一、基础知识
1.化学方程式在量的方面的含义:
例如:
在量的方面:(1)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24:160:284
(2)反应物总质量份数(124+160)等于生成物总质量份数(284)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一般解题步骤:
(1)审清题意,设未知量
(2)正确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3)求出相关物质的质量比,并把相关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相应质量比的下边
(4)列出比例式
(5)求出未知量
(6)简明地写出答案
可概括为:解、设、方、关、已未知、比例、求解、答仔细.
3.注意事项:
(1)化学方程式必须书写正确
(2)同一题目中不同未知量不能用同一字母表示
(3)各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必须计算准确
(4)各相关量必须写在对应物质化学式的下面
(5)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的相关量必须是纯净物的(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质量)
4.常用换算计算式:
(1)气体密度=气体质量/气体体积(g/L)
(2)物质纯度=纯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1-杂质的质量分数
5.常用方法:
(1)守恒法(2)关系式法(3)差量法
(4)极值法(5)讨论法(6)特殊值法
二、典型例题
例1:煤炭中往往含有少量硫,直接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会污染环境。计算含硫400g的煤炭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硫的质量。
解法一:根据硫元素质量守恒:
m(SO2)=m(S)/ω(S)=400g/(32/64)=800g
解法二:关系式法:设生成的SO2的质量为x,
S+O2=SO2
32 64
400g x x=800g 答:略。
例2:实验室用16g高锰酸钾放在试管中加热,反应后称得剩余物质的质量为14.4g,则
(1)生成氧气的质量?(2)剩余的物质的质量分别是多少?
解:(1)m(O2)=16g-14.4g=1.6g
(2)设反应掉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生成的锰酸钾的质量为y,二氧化锰的质量为z,
2 KMnO4 =K2MnO4+MnO2+O2
316 197 87 32
x y z 1.6g 则x=15.8g,y=9.85g,z=4.35g。
因此,剩余物质的种类是:高锰酸钾16-15.8=0.2g,锰酸钾9.85g,二氧化锰4.35g。
例3:实验室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25g,当大部分固体变红时,停止加热,冷却后称得残留固体为21g,求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
解:设参加反应的氧化铜质量为x,则生成铜的质量为21g-(25g-x)=x-4g
CuO+H2=Cu+H2O
8064
xx-4g
x=20g
答:参加反应的氧化铜质量为20g.
例4:煅烧含CaCO380%的石灰石100t,生成CO2多少吨?若石灰石中的杂质全部进入生石灰中,可得这样的生石灰多少吨?
解:设生成CO2的质量为x
CaCO3=CaO+CO2
100 44
100t×80% x
x=35.2t
生石灰质量:100t-35.2t=64.8t
答:生成CO2 35.2t,得生石灰64.8t.
例5:某钢铁厂用580吨含Fe3O480%的磁铁矿(其余为不含铁的杂质),可炼得含杂质为4%的生铁多少吨?
解:设可炼得生铁的质量为x
Fe3O4+4CO=3Fe+4CO2
232 168
580t×80%x•(1-4%)
x=350t
答:略.
例6:在反应A+3B=2C+2D中,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22:9,2.8gA与一定量B完全反应后,生成8.8gC,求反应中B和D的质量比是多少.
解:设生成D的质量为x
A+3B=2C+2D
44 18
8.8gx
x=3.6g
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8.8g+3.6g-2.8g=9.6g
∴B和D的质量比为:9.6g:3.6g=8:3
答:略.
例7:石灰厂为了测定一批石灰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去用4g石灰石样品,把2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的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到实验数据如下表:
稀盐酸的用量 第一次
加入5g 第二次
加入5g 第三次
加入5g 第四次
加入5g
剩余固体的质量 3g 2g 1g 1g
(1)求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计算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1)ω(CaCO3)=(4g-1g)/4gХ100%=75%;
(2)CaCO3+2HCl=CaCl+CO2+H2O
100 73
1g 5gХω(HCl)
ω(HCl)=14.6%。 答略。
三、典型练习:
(一)选择题:
1.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比是()
A.27:32:102 B.27:24:43C.4:3:2 D.108:96:204
2.现有氢气和氧气共10g,点燃使之充分反应,生成7.2g水,则反应前氧气质量可能是()
A.0.8gB.3.6gC.6.4gD.9.2g
3.在反应X+2Y=R+2M中,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且反应生成R和M的质量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
A.23:9 B.16:9 C.32:9 D.46:9
4.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23B.46C.48D.92
5.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9g,与氢气充分反应后,得到固体物质8g,则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88.9% B.80.0% C.11.1% D.61.5%
6.相同质量的Na2CO3、K2CO3、MgCO3、CaCO3四种物质,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CO2最多的是()
A.Na2CO3B.K2CO3 C.MgCO3 D.CaCO3
7.1.4g某二价金属与稀硫酸完全反应后得0.5gH2,则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24B.27C.56D.65
8.两种金属混合物共13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产生1gH2,该混合物可能是()
A.Zn和AlB.Fe和Mg C.Fe和ZnD.Al和Mg
(二)计算题:
1.把4g硫粉放在给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O2质量(g) 3 4 6
SO2质量(g) 6
(1)第一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S、O2、生成的SO2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____;
(2)通过计算求出第二次实验生成SO2多少克?
(3)在表中填写第三次实验生成SO2的质量.
2.把10g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加热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质量减少了2.4g.计算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分数.
3.CO和CO2的混合气体10g,通过足量灼热的CuO,充分反应后,产生气体通入足量石灰水,得沉淀25g.求原混合物中CO的质量.
4.一定量的石灰石与5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O2 2.2g,求:(1)参加反应的CaCO3的质量;(2)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5.实验室用CO还原赤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2O3)样品3.0g,反应后生成的CO2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生成4.0g白色沉淀,求赤铁矿石中Fe2O3的质量分数.
6.用H2还原Cu和CuO的混合物2g,完全反应后得到红色固体1.68g,求原混合物中金属铜的质量分数.
7.3.6g CaCO3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中含钙元素57.6%,求剩余固体中CaO的质量.
8.某样品为Cu和CuO的混合物,为测定样品中CuO的含量,取用20g此样品,分四次向其中加入稀盐酸与之充分反应.相应数据见下表:
第次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 40 16
2 40 12
3 40 8
4 40 8
求:(1)20g此样品中Cu的质量
(2)样品中CuO的质量分数
(3)用氢气充分还原5g此样品可得到固体多少克?
检测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D2.CD3.B4.B5.A
6.C7.C 8.AB
(二)计算题:1.(1)1:1:2(2)8g(3)8g2.61.25%3.1.75g
4.5g7.3%5.71%6.20%7.1.44g8.(1)8g(2)60%(3)4.4g
⑩ 总化学方程式怎么得到的
得到总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第二行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都乘以2:
6NO2+2H2O=4HNO3+2NO
然后加上第一行的方程式:
6NO2+2H2O+2NO+O2=4HNO3+2NO+2NO2
将等式两边相同的项目按照化学计量数消去:
(6-2)NO2+2H2O+(2-2)NO+O2=4HNO3
最终得到:4NO2+2H2O+O2=4HNO3
这样做的意义:
这种对有多个化学过程的操作进行化学方程式的加和有助于简化计算过程。
简化方案是:如果一个方程式的产物可以作为另一个方程式的反应物,那么计算上可以将这两个方程式合并,同时消去可作为反应物的产物。
就拿这个过程来说,NO是第二个方程式的产物,但却是第一个方程式的反应物,那么我们通过乘法使得这两个方程式中NO的化学计量数相等,接着通过两个方程式的相加消去NO。
这种做法的意义在于略过化学反应中复杂的中间变化过程,直接得到最终产物与所有反应物的计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