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下列哪些作业环境因素属于化学因素的是

下列哪些作业环境因素属于化学因素的是

发布时间:2022-07-08 03:26:12

1. 危险化学品作业现场职业危害因素有哪些

工作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下列三类:
(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生产性毒物,如铅、苯系物、氯、汞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
(2)物理因素:主要为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噪声及振动;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射频辐射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等
(3)生物因素:如动物皮毛上的炭疽杆菌、布氏杆菌;其他如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原体。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不能合理地安排与劳动者身体状况相适应的作业;
(4)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5)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劳动。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热季节高温辐射,寒冷季度因窗门紧闭而带通风不良等;
(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
(3)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

2. 职业病危害因素中属于化学因素的有哪些

职业病危害因素中属于化学因素的有:

1、汞及其化合物:金属汞主要以蒸气形态经呼吸道吸入人体,其化合物则以粉尘态红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侵入人体,可分布全身各器官,以肾脏含量为最高。汞蒸气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可引起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肾脏损害。严重时可引起汞中毒性脑病。

2、镉及其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可通过肺泡进入血液,血液中镉90%~95%存在于红细胞内,并与血红蛋白结合。进入组织细胞的镉,主要分布于肾、肝、肺。镉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组织。

慢性镉中毒主要引起以肾小管病变为主的肾脏损害。严重时,可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和骨质软化与疏松。

3、钡及其化合物:钡及其化合物中毒是指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短时间接触大量可溶性钡化合物而引起的以肌肉麻痹、心血管损害及低钾血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

4、钒及其化合物:钒及其化合物主要经呼吸道吸入,其次为消化道,吸收率为0.1%~2%,可溶性钒可经皮肤吸收。被吸收钒主要经血液转运分布到人体各个组织,主要贮存于骨骼中,其次为肝、肾、肌肉。

钒可引起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变态反应性病变。职业性钒中毒多为急性钒中毒,慢性钒中毒较少见。

5、铀及其化合物:铀化合物指的是铀与其他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铀在不同情况下,可以生成U(Ⅲ)、U(Ⅳ)和U(Ⅵ)的各种铀化合物,其中最稳定的是U(Ⅵ)的化合物,其次是U(Ⅳ)的化合物。铀化合物主要包括氧化物、氢化物、碳化物、氮化物、氯化物、氟化物、硅化物、溴化物以及碘化物等。

3. 环境化学因素包括哪些

环境科学中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可分为物理的、化学的及生物学的三方面,而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污染约占80%-90%。环境化学即是从化学的角度出发,探讨由于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保护和治理环境的方法原理。就其主要内容而言,环境化学除了研究环境污染物的检测方法和原理(属于环境分析化学的范围)及探讨环境污染和治理技术中的化学、化工原理和化学过程等问题外,需进一步在原子及分子水平上,用物理化学等方法研究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发生起源、迁移分布、相互反应、转化机制、状态结构的变化、污染效应和最终归宿。随着环境化学研究的深化,为环境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治理环境污染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4. 环境对安全生产的化学性影响因素有哪些

环境对安全生产的化学性影响因素:

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有:(1)人员及素质不稳定。(2)施工现场受地理环境影响。(3)季节影响。(4)高处作业主体交叉作业多。

2、人的安全技能:必要的安全技能是防止各类事故发生的根基和后盾,没有任何安全技能的人,不发生安全事故是偶然的,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因此,提高全员安全技能,做到“三不伤害”既不伤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积极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和“交通安全百日竞赛”等活动,不断地提高全院职工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和操作技能,促进安全管理再上新台阶。

3、人的责任心和责任感:有了安全意识、安全技能,没有安全责任心和责任感,同样,是不安全的。只有充分认识到责任心和责任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能做好安全大文章。

比如,我们的职工岗位应当说没有不重要的,每个岗位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责任感,才能确保人员少发生或不发生安全事故。

5. 什么是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生物因素

1,土壤物理因素:意思是土壤的质地、结构状况、孔隙度、水分和温度状况等。

2,土壤化学因素:意思是土壤的酸碱度、阳离子吸附及交换性能、土壤还原性物质、土壤含盐量,以及其他有毒物质的含量等。

3,土壤生物因素:意思是土壤中的微生物及其生理活性。

(5)下列哪些作业环境因素属于化学因素的是扩展阅读:

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映,其中,养分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温度和空气是环境因素,水既是环境因素又是营养因素。各种肥力因素(水、肥、气、热)同时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

譬如土壤中磷素在pH为6时有效性最高,当介质pH值低于或高于6时,其有效性明显下降;土壤中锌、铜、锰、铁、硼等营养元素的有效性一般随土壤pH值的降低而增高,但钼则相反。

土壤中某些离子过多和不足,对土壤肥力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如钙离子不足会降低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使其结构被破坏,土壤的透水性因而降低;铝、氢离子过多,会使土壤呈酸性反应和产生铝离子毒害;钠离子过多,会使土壤呈碱性反应和产生钠离子毒害,都不利于植物生长。

6. 作业场所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哪些

工作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下列三类:
(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生产性毒物,如铅、苯系物、氯、汞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
(2)物理因素:主要为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噪声及振动;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射频辐射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等
(3)生物因素:如动物皮毛上的炭疽杆菌、布氏杆菌;其他如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原体。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不能合理地安排与劳动者身体状况相适应的作业;
(4)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5)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劳动。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热季节高温辐射,寒冷季度因窗门紧闭而带通风不良等;
(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
(3)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

7. 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秦中的()属于化学因素

.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


(A、C、D)


A、化学因素


B、不良的人机因素


C、生物因素


D、物理因素


劳动者享有哪些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劳动者享有下列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获得 (职业卫生教育、 培训) ; 获得职业 (健 康检查) 、 (职业病诊疗) 、 (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 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要求用人单位 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改善 工作条件;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 (检举 和控告) ;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参与用人单位 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镜铁山矿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的危害有哪些?应该怎样防护粉尘 危害? 粉尘主要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部弥漫性、进 行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疾病,即尘肺病; 接触或吸入粉尘,首先对皮肤、角膜、粘膜 等产生局部的刺激作用,并产生一系列的病变。镜铁山矿井下及露天采场和破运系 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主要是矽尘,如果防护不当,容易造成矽肺病。 防护粉尘危害的主要措施有: 1. 消除或减弱粉尘发生源:在工艺和物料方面选用不产生粉尘的工艺,选用无 危害或少危害的物料,是消除或减弱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即通过工艺和物料选用 消除粉尘发生源。 2.限制、抑制粉尘和粉尘扩散:采取密闭管道输送、密闭设备加工,或在不妨 碍操作条件下,也可采取半封闭、屏蔽、隔离设施,防止粉尘外逸或将粉尘限制在 局部范围内减少扩散:降低物料落差,减少扬尘;对亲水性、弱粘性物料和粉尘应尽 量采取增湿、喷雾、喷蒸汽等措施,减少在运输、碾碎、筛分、混合和清理过程中 粉尘扩散。

  1. 通风排尘:通风排尘依据作业场所及环境状况分全面机械通风和局部机械通 风。通风换气是把清洁新鲜空气不断地送人工作场所,将空气中的粉尘浓度进行稀 释,并将污染的空气排出室外,使作业场所的有害粉尘稀释到相应的最高容许浓度。

2.设置吸尘净化设备:依据粉尘的性质、浓度、分散度和发生量、采用相适应 的除尘、净化设备消除和净化空气中的粉尘,并防止二次扬尘。 3. 个人防护: 依据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方式和伤害途径, 进行针对性的个人防护。 粉尘(或毒物)对人体伤害途径有三种:一是吸入,通过呼吸道进人体内:二是通过 人体表面皮汗腺、皮脂腺、毛囊进入体内;三是食入,通过消化道进入体内。那么针 对伤害途径,个人防护对策:一是切断粉尘进入呼吸系统的途径。依据不同性质的 粉尘,配载不同类型的防尘口罩;二是阻隔粉尘对皮肤的接触。正确穿戴工作服、安 全帽(人体头部是汗腺、皮脂肪和毛囊较集中的部位)等:三是禁止在粉尘作业现场 进食、抽烟、饮水等。

8. 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哪些

一般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三:即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因素。

1、化学因素:某些单质元素或其有机、无机化合物进入环境,经人体接触发生毒害。如铝、砷、汞、氦、酚、苯并芘和各种农药等。

2、物理学因素:如粉尘、塑料、放射物质、静电、电子尘、氡、臭氧和噪音等,皆可直接间接对人体造成危害。

3、生物学因素:例如病毒、细菌、真菌等历来属于人类的致病因素。

由以上三种因素形成的污染源或污染物,可直接或间接污染环境,影响人类健康。不但个人身受其害,更有甚者波及子孙后代。

9. 化学品环境因素有哪些

人类生存的环境中有天然的无机化学物质、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以及动植物体内、微生物内的化学组分。天然存在的无机化学物质是构成机体的主要物质,有些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但不可缺少,称为微量元素(traceelement)很多化学元素在正常接触和使用情况下对机体无害,过量或低剂量长时期接触时会产生有害作用(称为毒物)。环境中常见的化学因素包括金属和类金属等无机化合物;煤、石油等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碳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有机溶剂等;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中间体或废弃物(废水、废气、废渣);农药;食品添加剂及以粉尘形态出现的无机和有机物质。化学物质在创造人类高度文明的同时,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不可低估的损害。

10. 4M理论中作业的因素包括以下哪些具体内容()

4M理论中作业的因素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1)化学因素: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等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称为工业品毒物。这些毒物以烟尘、粉尘、雾气、蒸汽或气体的形态散布在生产作业场所的空间,这些有毒物对人产生刺激或过敏反应,严重时可使人引起中毒。
2)生物因素: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辅料及作业环境中存在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如炭疽杆菌、霉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和真菌等。
3)物理因素:是生产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不良的物理因素,或异常的气象条件如高温、噪声、低温、振动、高低气压、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等,这些都可以对人产生危害。

阅读全文

与下列哪些作业环境因素属于化学因素的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