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安全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1)对症下药
各种农药都有其一定的防治范围和对象,应根据防治对象的差异选择合适的药剂。
(2)适时用药
应根据病、虫、草害发生时期和发育进度并结合栗树的生长阶段选择最合适的用药时间。这个最适时间一般在病害暴发流行之前、害虫在大量取食前或钻蛀危害前的低龄阶段;或病虫对药物最敏感的发育阶段,以及作物对病虫最敏感的生长阶段。
(3)合理用量
农药用量不当,不但会造成农药损失,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药害,达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用药前必须了解防治防治对象对药物的耐药性,以及保护对象对农药的反应。做到既能防治病虫害,又不危害植物正常生长。
(4)合理混配
生产上经常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农药混和使用,用以防治同时发生的多种害虫或杂草。混用得当,能节省人力物力;混用不当,会降低药效甚至造成药害。
混配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混用的农药之间不能起化学变化。如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不能混用;甲基托布津、二硫化氨基甲酸盐类杀菌剂等不宜与铜制剂混用;福美双、代森环类杀菌剂不能和碱性药物混用等。②混用的农药物理性状应保持不变,混合后产生分层、絮结和沉淀的农药不能混用;出现乳剂破坏,悬浮率降低甚至有结晶析出的也不能混用。③混用的农药不能提高毒性。农药混用后毒性可能会增加,对一些害虫有明显增效作用,但同时也增加了对人畜的毒性,因此不能混用。
(5)防止农药中毒
要正确使用农药,尽可能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在使用剧毒或高毒农药时,要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规定》的要求执行,不能超范围使用。部分农药残效期长,采收前20天禁止喷施此类农药。
(6)农药交替使用
长期使用一种化学农药容易使病虫产生抗药性。使用浓度越高,产生的抗药性越快,低浓度能够防治的,尽量不用高浓度。在防治同一种病虫害时,必须考虑交替使用不同制剂类型的农药。油制剂及植物性杀虫剂不宜产生抗药性,可将石油制剂与化学农药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
B. 日常生活中安全用药常识有哪些
用药是经常的事情,但你知道日常生活中安全用药常识有哪些吗?一起来看看下文的介绍:
一、储存药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合理储存;2.注明有效期和失效期;
3.注意外观变化;4.妥善保管。
二、药物应在什么条件下储存?
药物存放条件应符合药品说明书的要求,冷藏药品要在2—10℃之间,阴凉储存药品要在20℃以下,其他药品储存在30℃以下。
三、如何正确存放家中药品?
1.散装药粒需避光,要用适当避光玻璃瓶或塑料瓶装置,最好内放干燥剂。
2.液体制剂室温保存。
3.悬浮剂保存分状态。
4.肛门栓剂防软化。多数需要放在冰箱冷藏室中,以免软化。
5.眼药水存放依标志。
6.雾剂类药品喜温暖。
7.中药保存应得法。必须在低湿的环境下贮存,密封保存,避免受潮。
四、家里应该准备哪几类药品?
1.常见病用药:如伤风感冒、哮喘、气管炎等呼吸道病常用药;拉稀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病常用药;其他如鱼肝油、钙片、五官科及皮肤科病外用药等。
2.常用的药:治疗各系统病的药种类很多,家里应备的只能是常用的。作用相似的药物很多,挑选一部分备用即可。
3.安全的药:儿童用药要求较严,使用不当极容易发生不良后果。备用的药应该是副作用少、毒性反应小、使用方法简便的药品。
4.使用方便:家里常备药主要以口服药、外用药为主。注射药尽量少用,因使用不当,掌握不好,容易发生过敏、中毒而造成不良后果。
5.便于存放的药:家庭常备药存放的时间一般较长。这就需要存放的药量少些,特别是容易变质失效的药更应少备些。具体地说,应以药片为主,水剂为辅。要选择些包装比较好的药物存放。
6.易于掌握的药:各种药都各有用量、用法、适应症和副作用,复杂的家长难以掌握。因此,应备用的药要少而精,种类少些,易于记住,便于使用,可少出差错。
五、夏季家中应常备哪些药品?
1.抗中暑药:人丹、十滴水、霍香正气水(液)等;
2.抗肠道感染性疾病药:黄莲素片、蒙脱石散剂、口服补液盐等;
3.治蚊虫叮咬药:清凉油(又名万金油)、风油精等。
六、中西药一起吃,会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中药、西药联用,有时能起到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但有时候合并用药不一定能提高疗效,反而会增加不良反应。这里面的情况非常复杂,应充分听取医生的意见。
七、服药时为何不能饮酒?
服药时喝酒危害大,因为酒中含有浓度不等的酒精。服药时饮酒可与多种药物发生反应,会降低药效或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如服用阿司匹林时饮酒会增强阿司匹林对胃的刺激作用,会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另外,有些药物能加重酒精对人体的损伤。因此,服药时不宜饮酒。
八、为什么吃药不能喝茶?
茶会分解药性,最为普通的一个解释就是茶叶中所含的鞣酸很容易与胃中的生物碱发生作用形成不溶的沉淀,从而使药不能被人体吸收,发挥不了药效作用。另外,茶叶中的鞣酸具有收敛作用,会阻止人体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因而在服用党参、黄芪、山药等补养药时,饮用茶水也会降低药效。
九、中、西药什么情况下不能同时服用?
在服含铁的西药时,不宜同时服中药。否则,既影响疗效,又易产生副作用。
十、发烧时,使用退烧药原则有哪些?
1.病因不明不用药;2.短期低烧免用药;
3.暴发高烧慎用药;4.小儿发烧早诊治;
5.服药期间多饮水;6.必要时辅以物理降温。
退烧药必须慎重使用,基本原则是“能不用就尽量不用”。
十一、用止疼药有哪些危害?
掩盖病情、延误诊断。
十二、常见的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1.肝脏损害;2.肾脏损害;
3.神经系统损害;4.血液系统损害;
5.消化道反应;6.二重感染或菌群失调;
7.过敏反应。
十三、滥用抗菌药有何危害?
滥用抗菌药危害既多且大,轻则局限为个人,重则泛滥危害社会,以下扼要列举四方面的危害:
1.诱发细菌耐药;2.损害人体器官;
3.导致二重感染;4.浪费医药资源。
十四、患者使用基本药物能得到什么实惠?
1.节省费用;2.用药合理;
3.安全有效;4.方便可及。
十五、如何识别伪劣药品?
1.看标签:购买整瓶、整盒的药品,要先看标签印刷得是否正规、项目是否齐全。
2.化学药品、中药成药、药酒等必须有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的注册商标。商标和批准文号最为重要。如果没有或印刷得不规范,即可视为假药。
3.包装上应有汉字标明的药品名称,以及药物含量、容量、用途、用法、用量、禁忌症或注意事项、贮存方法和生产批号等字样。如不具备上述三点应怀疑为伪劣药品,必须请当地药监部门给予鉴定后再决定能否应用。
4.看药品:无论针、片、丸、粉和水、酊剂以及药材,凡见有发霉、潮解、结块或有异臭、异味或片剂色泽不一致者,即可视为劣药。标签上都印有有效期,凡超过有效期的药品,也可视为劣药。
十六、家庭用药的原则是什么?
1.在明确诊断之前不要随便用药;
2.服用时应掌握正确的用法和用量,并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与禁忌症;
3.对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应去请教医生。不要服“糊涂药”、“侥幸药”。
十七、服错了药怎么办?
万一服错了药,也不可忙乱,应及时采取措施。其原则是:及时排出,针对解毒,对症治疗。
1.催吐:俗称“扣喉”,病人错服药后当即被发现,可及时催吐,简单有效的方法是用手指反复刺激舌根部,引起呕吐。
2.洗胃:在催吐的基础上,如病人清醒,可以大量服用茶水,然后刺激舌根部诱发呕吐,洗胃后,最好给病人服点牛奶或生鸡蛋清,以吸附药物,减少吸收和保护胃粘膜。
3.误吃有腐蚀性药物的病人,忌用催吐或洗胃。可以灌服牛奶、鸡蛋清、植物油等保护胃粘膜。
4.进行上述初步处理后,立即送医院。但切勿忘记将吃错药的药瓶或药盒带上,以便医生抢救时查考。
5.如果病人已神志不清,应注意解开病人衣领,清除口腔积物,保持呼吸道畅通。如病人已发生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持续进行心脏外按压、人工呼吸,并及时送医院抢救。
十八、要做到合理用药须注意哪些问题?
病人在使用药品时,要做到合理用药须注意的问题:
1.没有明确的诊断,病人不要擅自用药。医药知识浩如烟海,就是临床医务人员也必须不断学习,才能正确使用药物。因此,患病后一定要请医生诊断明确,切勿因是“小病小痛”而擅自用药,造成病情的延误或不良反应的发生。
2.严格遵照医嘱用药。药品治疗方案是根据病情及病人的生理特点等诸多因素综合后决定的,切不可随意更改,以确保药品的治疗效果。
3.不要迷信某些药品。譬如过分地迷信新药、进口药、贵重药、滋补保健药品等,这些错误的用药心理会导致滥用药物。
4.用药后要密切注意病情的发展。医生配给药物后,病人要按医嘱用药,并随时注意观察、体验病情的变化,及时反馈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供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对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的要及时停药就诊。
十九、儿童用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1.忌滥用维生素;
2.忌滥用抗生素;
3.忌滥用解热止痛药;
4.忌滥用丙种球蛋白;
5.用药时应注意剂量不宜过大,服用时间不宜过长。
二十、孕妇用药应注意什么?
许多药物都可能影响胎儿的健康,孕妇用药,不仅本人可能受到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不少药物还可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损害胎儿的生长发育。所以,如孕妇病情确需用药,一定要充分听取医务人员的意见,认真选择,严格遵守规定用法用量。
二十一、哺乳期妇女用药需注意哪些?
用药要谨慎,须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合理用药原则,否则对宝宝的身体会造成极大的损害。哺乳期用药有四大法则:1.不可自己随意乱服药。2.服药后调整哺乳时间。3.不宜服用避孕药。4.不可滥用中药。
二十二、高血压患者用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1.忌突然停药。
2.忌快速降压。
3.忌不择时服药。
4.忌不定期检查。
5.忌胡乱用药。
二十三、老人用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1.先取食疗,而后用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所以,能用食疗的先用食疗,此乃一举双得。
2.先用中药,后用西药。
3.先以外用,后用内服。
4.先用内服,后用注射。
5.先用老药,后用新药。
二十四、购买药品应注意什么?
1.从合法的药店购买合法药品;
2.应明确说明买药的目的和病症;
3.购买处方药时必须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购买和使用;
4.购买非处方药时,应对患者本身的疾病有明确的了解,如以前是否发生过,曾用过什么药品,用药的效果如何,有无过敏史。应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执业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5.应查看药品包装上标注的生产日期、有效期等内容,必须注意:药品只能在有效期内使用,并注意保存的方法。
6.注意索要和保留购药凭证。
二十五、购买了不合格药品该怎么办?
如果对购买的药品
质量有怀疑或者发现质量不合格的药品,应凭购买药品的凭据(如销售发票或小票,购买药品不要忘记索要购药凭证)及时与销售该药品
的药店或医院联系,要求解决,并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二十六、发现药品质量及价格问题怎么办?
对药品价格有疑问或发现药店、医院或诊所违反药品价格管理规定,应向当地物价管理部门举报。质量问题,向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举报。
C. 药物化学课程中通过哪些研究内容去发现一个安全有效的药物
药物发现的新方法及其优势
根据药物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和技术特点,药物研究的全过程大概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药物发现;药物的临床前研究;药物的临床研究。过去,药物的发现局限于对天然产物的提取物的筛选或从化合物的专利中寻找线索,而且化合物的合成也是一次只生产一种化合物,一次只发生一个反应,效率很低。
一、 化学基因组学的简介
化学基因组学(chemogenomics) ,是联系基因组和新药研究的桥梁和纽带。它指的是使用对确定的靶标蛋白高度专一的小分子化合物来进行基因功能分析和发现新的药物先导化合物。化学基因组学整合了组合化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分子生物学、药物学等领域的相关技术,采用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小分子配体作为探针,研究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的基因、蛋白质的生物功能,同时为新药开发提供具有高亲和性的药物先导化合物。
所谓化学基因组学药物发现模式,就是首先通过功能基因组研究,从细胞和分子层次弄清疾病发生的机制与防治机理,发现并确证药物作用的靶标,然后有目的的寻找药物。化学基因组学药物发现模式的一般程序包括靶点发现、组合化学合成、高通量筛选等。
二、 化学基因组学药物发现模式的关键过程及其优势
1. 靶点发现与药物设计
寻找药物靶点是新药开发的第一步。人类基因计划的研究结果为揭示人类疾病机理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与疾病相关的基因或者蛋白质都可以作为潜在的药物靶点。利用基因与蛋白质的对应关系,分析蛋白的功能,明确其对应于何种疾病;并对蛋白质进行纯化、结晶,利用X晶体衍射技术,确定蛋白的结构,从而寻找到药物作用的靶点。
目前的一些基因组学技术为药物最佳的靶标的确认提供了机遇。这些技术可以分为:致病蛋白质确认的综合技术(global strategy) 和致病蛋白质部分表征的靶标专一技术(target – specific strategy) 。前者着眼于药物靶标的确认和序列分析方面,包括计算机同源校准,差示基因表达分析,整体蛋白组分析;后者则对基因功能给出合理的阐释,包括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 ,反义mRNA 和核酶抑制以及计算机模拟对基因产物结构和功能的预测。在疾病细胞或动物模型的活性检测及临床研究中可以进一步了解靶点与疾病间的关系,实现对靶基因或蛋白质的功能分析,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疾病机理及其治疗机制。
在靶标生物大分子的功能被阐明,三维结构被测定后,药物分子的设计就可以开始了。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功能先进的图形工作站,使得许多药物分子设计的新方法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药物分子设计已成为一种实用化的工具介入到了药物研究的各个环节,并已成为创新药物研究的核心技术这一。据统计,由于分子模拟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介入,使得药物研发的周期缩短了0.9年。
药物设计方法可分成两类:基于小分子的药物设计(LBDD)和基于受体的生物大分子结构的药物设计(SBDD)。LBDD主要根据现有药物的结构、理化性质与活性关系的分析,建立定量构效关系或药效基团模型,预测新化合物的活性;SBDD根据受体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等)的三维结构(晶体结构、核磁共振结构、低温电镜结构或计算机模拟结构),用理论计算和分子模拟方法建立小分子-受体复合物的三维结构,预测小分子-受体的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设计与受体结合互补的新分子。
2. 组合化学合成
组合化学(combinatorial chemistry)最初是为了满足高通量筛选技术对大量的新化合物库的需求而产生的。它为高通量筛选提供了物质基础,扩大了药物筛选的范围,适应了化学基因组学快速筛选的要求。组合化学可以通过可靠的化学反应系统合成大量的有机分子。根据同一种受体大分子的三维结构可设计出不同的先导化合物,每一个先导化合物可以作为一种母核( scaffold) ,然后对母核进行结构改造,用不同的基团和分子碎片由母核的不同部位向受体的不同方位“延伸”,这样可得到不同的化合物。在药物筛选过程中,不同分子结构的样品库,可用于不同疾病、不同模型的筛选。
组合合成在药物发现方面应用最早的一个例子是在由Lilly研究实验室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描述的肽库合成。之后,又用于开发HIV蛋白酶的潜在五肽抑制剂。除了肽库的合成,组合化学在其他化合物库的合成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到目前为止,组合化学在发展了十余年后,最大的贡献是提供了一套全新的研究思维模式,即组合模式。组合化学的根本是如何从多样性的化学库中将最期望得到的分子筛选出来。
组合化学库的合成通常使用固相化学技术。固相合成技术包括4个部分:(1)固定相;(2)连接基团;(3)活性官能团的选择性保护和脱保护策略;(4)化学反应及条件优化。另外除了使用固相化学合成之外,组合化学有时候也采用液相法。有过有合适的化学条件,如产率很高或通过简单的液液萃取就可以获得产物,液相化合物库合成也是极其合适的。
组合化学和与之相适应的筛选方法高通量筛选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了新药开发领域的发展,已经成为新药发现和开发过程中的核心技术。尤其是小分子化合物库的引入更是让组合化学在药物发现的领域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3. 高通量筛选
高通量筛选(HTS) 是20 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具有快速、微量、高特异性、高灵敏度、高度自动化和充分利用药用资源的特点,常和组合化学联合使用。HTS 是化学基因组学技术平台的关键技术,为药物发现提供了新的途径,提高了药物筛选速度。例如利用功能超高通量筛选(uHTS) 鉴定出的肾上腺素G蛋白偶联受(GPCR) 靶标的先导化合物的化学空间物理常数,与MDL 药物数据库(MDDR) 中调节同一靶标的已知化合物的参数进行比较,显示新的先导化合物在化学空间上与以往的调节剂有所不同,同时显示新的靶标作用,它给出了药物发现和靶标确证的唯一可选择的先导化合物结构。
高通量药物筛选所采用的是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筛选模型,由这些模型所筛选出来的结果,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分析,而且需要采用必要的其他试验方法加以验证:
(1)样品与靶点的相互作用。药物的治疗作用,多数是由于药物与机体内生物大分子特定位点(靶点) 相结合而产生的。药物与靶点相互作用,达到相互间结合,根据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原理建立筛选模型,可以筛选出的与特定靶点具有亲和力的样品。
(2)对酶活性的影响。在以酶抑制药为筛选目标进行筛选时,根据分子间相互作用原理筛选具有亲和力的化合物,也可以根据酶活性作为检测指标筛选影响酶活性的化合物。采用酶活性(观察反应底物的减少或产物的增加) 作为观察指标,可直接说明药物的作用,这种筛选模型在高通量筛选中被广泛采用。
(3)对细胞的作用。以整体细胞作为药物作用的对象,观察被筛选样品对整体细胞的影响。这种作用方式可能是通过某一具体的靶点,也可能是作用于多靶点,其产生的效应是在整体细胞条件下获得的,可以反映整体细胞对药物作用的反应。
采用高通量筛选方法发现和开发药物一般有如下几个步骤:
(1)初筛和复筛。初筛以后,选择具有活性的化合物,采用系列浓度,进行同一模型的复筛,阐明其对该靶点的作用特点、作用强度和量效关系,由此发现活性化合物(样品) 。
(2)深入筛选。在初筛和复筛的基础上,将得到的样品,采用与初筛不同但相关的分子、细胞模型作进一步的筛选,包括证明样品的选择性、细胞毒性,以及其他性质。
(3)确证筛选。对深入筛选获得的先导化合物或优化后被选定的活性最好的化合物进行更深入广泛的研究,包括药理作用、药物代谢过程、一般毒性等多方面的筛选,以确定其开发前景。将符合要求的样品确定为药物候选化合物,进入开发研究程序,即临床前研究,为临床研究准备必要的资料。
三、总结
化学基因组学药物发现模式作为一种药物发现的新方法,结合了组合化学、高通量筛选、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蛋白质组学等等技术,加快药物发现的速度。另外,化学基因组学作为一种新的药物研发模式,在小分子药物研究中有独特的优势,促进了小分子药物的开发进程。而药物发现作为药物研究的第一步,它的效率提高,使整个医药水平、制药工业的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尚鲁庆,徐文方。化学基因组学与药物发现。食品与药品,2005,7(3):5-8.
[2] 杜冠华。 新药发现与高通量药物筛选。医药导报,2001 ,6( 20 ):339-340.
[3] Selzer P M, Brutsche S , Wiesner P , et al . Target2based drug discovery for the developent of novel antiinfectives[J ] . Int J Med Microbiol , 2000 ,290(2) :191 - 201.
[ 4] Gonzalez J E , Negulescu P A. Intracellular detection assays for high throughlput screening[J ] . Curr Opin Bitechnol , 1998 ,9 (6) :624 – 631
[5]彭涛。组合化学及其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5,22(2):103-107.
[6]王宝雷,李正名,臧洪俊. 基因组学对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的影响[J] . 化学进展,2002 ,15(6):505 - 510.
D. 日常生活中,怎样选用常用药品吃错了容易带来哪些新的伤害
药品,大家还是有必要多了解一些的,尤其是一些广大农村地区的朋友们,如何安全用药?用药需要注意哪些事项?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等,多知道一些还是有好处的,因为往往有很多农村朋友们,经常会有一些不合理的用药现象,甚至是形成了药物依赖性,记住了:药品不是好吃的,千万不要随便吃。否则容易给身体带来一些新的伤害。
总之,大家一定不要乱服药,要懂得怎样了解和选用药品?吃对了治病,吃错了会带来新的伤害,不要根据自己的习惯用药,而且对于那些不正确的用药习惯要及时地加以纠正,要多一些学习,多一些了解,这样才能做到安全用药、合理用药。
E. 如何安全、正确用药这些常识很多人都不知道!
药,是治病救人的良方。然而我们在用药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误区,使药效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您对用药安全了解多少呢?今天,通过十二生肖求医的小故事,一起来学习合理用药的奥秘!
缓释片不要掰开吃
为了达到控制药物释放速度的目的,缓释片采用了独特的制剂结构,能使药物缓慢地“源源不断”地释放,从而达到两方面的效果:一是减轻药物对肠道及人体造成过大刺激,保护受药体;二是维持受药体血液中的药物含量。所以缓释药一般是不能掰开服用的,否则其独特的制剂结构可能会被破坏,将丧失缓控释能力,导致大量的药物瞬间释放,从而引发一些毒副作用。大家在服用前一定要仔细询问医生或阅读说明书。
吃药方法有学问
众所周知,很多药需要用温开水送服药物,然而大家有时因为惰性或者其他原因,会顺手用茶水、牛奶、酒、饮料等服药。这些随意的小举动,可能影响药效,甚至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如茶叶中的鞣酸能和许多药物产生化学反应,生成难以被人体吸收利用的沉淀物质,所以,用茶水服药会使药效大大降低或完全失效,严重的可能产生严重不良反应。
千万需要注意的是,喝酒和吃药切忌同时进行。像头孢类药品和酒精结合,容易产生“双硫仑”反应,导致酒精中毒,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
延伸阅读:
“慎”用抗生素,切莫矫枉过正
最近几年随着科普的深入,很多人都对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有了一定的认识,特别是家长们在给孩子吃抗生素的时候往往会更加谨慎。然而这种谨慎如果矫枉过正,就又会陷入新的误区....
树立合理用药意识,掌握合理用药的注意事项,共同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F. 如何正确使用化学农药
目前化学农药是快速有效地控制农业病虫的一种手段,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不仅达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而且还会带来很多坏的后果,如环境污染、伤害有益生物、害虫抗药性和再猖獗等。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据防治对象及发生特点,选择最有效的药剂和施药时期每种害虫、病害在发生阶段都有对药剂最敏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用药,不仅防治效果好,而且用药量少,减少农药污染。如为害樱桃介壳虫,它们的幼虫期没有介壳或蜡质层薄,药剂容易穿透虫体体壁发挥药效,所以介壳虫幼虫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2)农药用量要准确,不准随意加大和降低用量农药的推荐用量是经过药效试验确定的有效用量,随意加大农药用量不仅浪费药剂、加速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同时会污染环境和伤害天敌生物,有可能产生药害;降低用量防治效果会下降。(3)选择合理的施药器械和施药方法农药有多种剂型,分为乳剂、可湿性粉剂、粉剂、颗粒剂、油剂、水剂等,不同的剂型需要用不同的施药器械和施药方式,方能达到满意的作用效果,乳剂和可湿性粉剂需要对水喷雾使用,粉剂需要喷粉器械喷粉施用,颗粒剂需要撒施到土壤或水面施用,油剂需要超低容量喷雾器喷雾施用。
另外,果树属于高大冠覆盖作物,用药液量大,适合选用高压机动喷雾器械,这样可以使药剂全面覆盖到叶片、果实、枝干等,病虫无藏身和逃避之地,彻底消灭病虫害。(4)科学混用和交替使用农药农药混配和混用不是任意两种或多种药剂简单混在一起的事情,必须根据其物理和化学特性、作用特点、防治目的,选择其适应的药剂进行混合,方能达到扩大防治谱、增效、减缓抗药性、节约用工的效果,反之会出现药害、减效、增毒等后果。如菊酯类杀虫剂与碱性农药石硫合剂、波尔多液混用,会出现水解降低药效。目前,有许多已经加工好的混配制剂可以直接使用,生产中需要混用时需先取少量药剂混在一起,喷洒到个别枝条上,观察混合后是否产生沉淀、结絮,对防治对象效果如何,对果树有无药害等。
一般,害虫连续用一种农药防治容易对该药剂产生抗药性,同时也对同类药剂产生交互抗性,防治效果显着下降。因此,在同一年份,果园内必须几种、几类药剂交替使用,以避免产生抗药性,保证防治效果。
G. 如何安全使用化学试剂和注意的事项
为安全起见,在使用化学试剂之前,必须对其安全性能
是否易燃易爆,是否有腐蚀性,是否有毒,是否有放射性,是否有强氧化性等等,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在使用时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安全防范措施,以避免由于使用不当造成的对实验人员及实验设备的危害。下面将从化学试剂的安全性能分类,对各类化学试剂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分别加以介绍。
注意事项:
1.易燃易爆化学试剂
一般将闪点在25℃以下的化学试剂列入易燃化学试剂,它们多是极易挥发的液体,遇明火即可燃烧。闪点越低,越易燃烧。常见闪点在零下4℃以下的有氯乙烷、凝乙烷、汽油、二碳化碳、丙亚同、苯、乙酸乙酯、乙酸甲酵等。
使用易烯化学试剂时绝对不能使用明火力。热也不能直接用加热器加热,一般不用水浴加热,这类化学试剂应存放在阴凉通风处,放在冰箱中时,一定要使用防爆冰箱;在大量使用这类化学试剂的地方,一下要保持良好通风,所用电器一定要采用防爆电器,现场绝对不能有明火。
易燃试剂在激烈燃烧时也可引发爆炸,一些固体化学试剂如:硝化纤维、苦味酸、叠氮或重叠化合物,霍酸盐等等,本身就是炸燃,遇热或明火,它们极易燃烧或分解,发生爆炸,在使用这些化学试剂时绝不能直接加热,使用这些化学试剂时也要注意周围不要有明火。
还有一类固体化学试剂,遇水即可发生激烈反应,并放出大量热,也可产生爆炸。这类化学试剂有金属钾、钠、锂、钙、氢化铝、电石等等,在使用这些化学试剂时一定要避免它们与水直接接触。
还有些固体化学试剂与接触即能发生强烈氧化作用。如黄磷;还有些与氧化剂接触或在空气中受热、受冲击或磨擦能引起急剧燃烧,甚至爆炸。如硫化磷、赤磷镁粉、锌粉、铝粉、蓉等等,在使用这些化学试剂时,一定要注意周围环境温度不要太高(一般不要超过30℃,最好在20℃以下)不要与强氧化剂接触。
在使用易燃化学试剂的实验人员,要穿戴好必要的防护用具,最好戴上防护眼镜。
2.有毒化学试剂
一般的化学试剂对人体都有毒害,在使用时一定要避免大量吸入,在使用完试剂后,要及时洗手、洗脸、洗澡,更换工作服,对于一些吸入或食入少量即能中毒至死的化学试剂,生物试验中至死量(LD50)在50mg/kg以下的称为剧毒化学试剂,如:氰化纳及其他氰化物、三氧化二砷及某些砷化物、二氯化汞及某些汞盐,硫酸、二甲酯等等。在使用性能不清的化学试剂时,一定要了解它的LD50。对一些常用的剧毒化学试剂一定要了解这些化学试剂中毒时的急救处理方法,剧毒化学试剂一定要有专人保管,严格控制使用量。
3.腐蚀性化学试剂
任何化学试剂碰到皮肤、粘膜、眼、呼吸器官时都要及时清洗,特别是对皮肤、粘膜、眼、呼吸器官有极强腐蚀性的化学试剂(不论是液体还是固体),如:各种酸和碱、三氯化磷、氯化氧磷、溴、苯酚、天水肼等等。更要避免碰到皮肤、粘膜、眼、呼吸器官,在使用在使用前一定要了解接触到这些腐蚀性化学试剂的急救处理方法。如酸溅到皮肤上要用稀碱液清洗等等。
4.强氧化性化学试剂
强氧化性化学试剂都是过氧化物或是含有强氧化能力的含氧酸及其盐。如:过氧化酸、硝酸铵、硝酸钾、高氯酸及其盐、重络酸及其盐、高锰酸及其盐、过氧化苯甲酸、过醴酸、五氧化二磷等等。强氧化性化学试剂在适当条件下可放出氧发生爆炸,并且与有机物镁、铝、锌粉、硫等易燃物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有些是水也可能发生爆炸,在使用这类强氧化性化学试剂时,环境温度不要高于30℃,通风要良好,并不要与有机物或还原性物质共同使用(加热)。
5.放射性化学试剂
使用这类化学试剂时,一定要按放射性物质使用方法,采取保护措施。
H. 简答题给药过程中,护士如何遵循安全用药的原则
护士遵循安全用药的原则如下:
在临床治疗中,要谨慎使用抗生素。从安全性看,同种药物不同的给药途径,口服用药安全性大于肌注用药,肌注用药安全性大于静脉用药,虽然静脉用药和肌注用药的疗效发挥比口服用药好。
但由于静脉或肌肉组织给药缺少消化道及防御系统的处理,其引起过敏反应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且输液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微粒,增加了对机体组织伤害的风险。
了解清楚药品的名称:只要是正规的药品说明书都具有药品的通用名、商品名、英文名、化学名(其中非处方药无化学名)。
了解清楚药品的有效期:具体是指被批准的使用期限,即药品在一定贮存条件下,能够保证质量的期限。药品有效期的表示方法,按年月顺序,一般可用有效期至某年某月。
《药品管理法》还规定,在药品的包装盒或说明书上都必须标明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和有效期。进口药品也必须按上述表示方法用中文写明,便于任何用户方便阅读。
“注意事项”要注意:对禁忌症、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等要重视。
(8)药用化学中如何安全用药扩展阅读:
儿童用药须遵循指南共识优先选择充分证据证明药物安全的药物
人民网北京5月27日电 日前,由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的2020年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在京举行。在25日举行的主题为“关注儿童用药安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圆桌论坛上,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曹玲发言时表示。
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儿童自身药物代谢有其独特性。儿童如何安全用药?曹玲表示,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儿童的器官功能均在生长发育,各个器官、脏器发育不完善,自身药物代谢有其独特性。因此,将成人药用量简单减少1/2或2/3用于儿童是不科学的。
“希望会有专门为儿童使用的药物和相关用药说明,包括药物剂量、毒副作用等。”曹玲说,同时,儿童用药剂型和口味可以更符合儿童特点,设置小剂量和儿童口味的药剂;安全性方面,目前临床医生普遍遵循指南或共识推荐,优先选择有充分证据证明药物安全性的药物。
希望药物标注儿童说明。针对儿童临床药物的不良反应问题,曹玲认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童最常见疾病。在药物不良反应高发类型中,最常见药物有抗生素、中成药、退热药等。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首先要做到抗生素不滥用。
通过宣传教育,比如家长知晓孩子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没有治疗效果,尽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同时,中成药治疗最好选择口服用药,选择使用有儿童适应症的药物。另外,从药物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来说,我们的原则是,尽量减少静脉用药,也是减少不良反应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