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危害分析中的化学危害有哪些

危害分析中的化学危害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7-09 04:05:59

1. 职业病危害因素中属于化学因素的有哪些

职业病危害因素中属于化学因素的有:

1、汞及其化合物:金属汞主要以蒸气形态经呼吸道吸入人体,其化合物则以粉尘态红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侵入人体,可分布全身各器官,以肾脏含量为最高。汞蒸气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可引起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肾脏损害。严重时可引起汞中毒性脑病。

2、镉及其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可通过肺泡进入血液,血液中镉90%~95%存在于红细胞内,并与血红蛋白结合。进入组织细胞的镉,主要分布于肾、肝、肺。镉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组织。

慢性镉中毒主要引起以肾小管病变为主的肾脏损害。严重时,可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和骨质软化与疏松。

3、钡及其化合物:钡及其化合物中毒是指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短时间接触大量可溶性钡化合物而引起的以肌肉麻痹、心血管损害及低钾血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

4、钒及其化合物:钒及其化合物主要经呼吸道吸入,其次为消化道,吸收率为0.1%~2%,可溶性钒可经皮肤吸收。被吸收钒主要经血液转运分布到人体各个组织,主要贮存于骨骼中,其次为肝、肾、肌肉。

钒可引起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变态反应性病变。职业性钒中毒多为急性钒中毒,慢性钒中毒较少见。

5、铀及其化合物:铀化合物指的是铀与其他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铀在不同情况下,可以生成U(Ⅲ)、U(Ⅳ)和U(Ⅵ)的各种铀化合物,其中最稳定的是U(Ⅵ)的化合物,其次是U(Ⅳ)的化合物。铀化合物主要包括氧化物、氢化物、碳化物、氮化物、氯化物、氟化物、硅化物、溴化物以及碘化物等。

2. 危险化学品的危害主要包括哪三类

1理化危险

爆炸物

易燃气体

易燃气溶胶

氧化性气体

压力下气体

易燃液体

易燃固体

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

2健康危险

急性毒性

皮肤腐蚀/刺激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

呼吸或皮肤过敏

呼吸或皮肤过敏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95。

生殖毒性

3环境危险

危害水生环境

急性水生毒性是指物质对短期接触它的生物体造成伤害的固有性质。

慢性水生毒性是指物质在与生物体生命周期相关的接触期间对水生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的潜在性质或实际性质。

3. 生活中关于化学危害都有哪些呢

现在人们经常装修房子,经常会受到化学类型的危害,而且危害严重时可致命,那么关于生活中的化学危害都包括:

1、甲醛

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的物质,刺眼、刺鼻、刺喉,沸点为-19.5℃,浓度为35%-40%的水溶液为福尔马林,在室温内极易挥发,温度越高,甲醛的释放不断加快,经常出现在脚水肿,俗话说无醛不成胶嘛。

2、苯

苯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甜味的液体,易挥发,有强烈的方向气味,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包括甲苯、二甲苯都是有害物质,经常在油漆中出现。

3、TVOC

这个是空气中的有机化合物的总称,在常温下可以以蒸发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包括烷类、芳烃类、烯类、卤烃类、酯类、醛类、酮类。

4、氨

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碱性物质。比空气轻。

5、氡

是一种天然放射性惰性气体,无色无味,会引发肺癌。

6、PM2.5

空气中直径大于小于2.5微米,可以直接被人吸入肺部,深入支气管和肺泡,影响肺部同期功能的颗粒。

4. 食品中的化学性危害主要有哪些

食品中的化学危害是指有毒的化学物质污染食物而引起的危害。常见的化学性危害有重金属、自然毒素、农用化学药物、洗消剂及其他化学性危害。食品中的化学性危害可能对人体造成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过敏、影响身体发育、影响生育、致癌、致畸、致死等后果。具体分为:

1、重金属:重金属,如汞、镉、铅、砷等,均为对食品安全有危害的金属元素。食品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三个途径:农用化学物质的使用、工业三废的污染;食品加工过程所使用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机械、管道、容器以及食品添加剂中含有毒金属;作为食品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从含高金属的地质中吸取了有毒重金属。

2、自然毒素:许多食品含有自然毒素,例如发芽的马铃薯(薯仔)含有大量的龙葵毒素,可引起中毒或致人死亡;鱼胆中含的5一a鲤醇,能损害人的肝肾和心脑,造成中毒和死亡;霉变甘蔗中含3一硝基丙醇,可致人死亡。自然毒素有的是食物本身就带有,有的则是细菌或霉菌在食品中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

3、农用化学药物:食品植物在种植生长过程中,使用了农药杀虫剂、除草剂、抗氧化剂、抗菌素、促生长素、抗霉剂以及消毒剂等,或畜禽鱼等动物在养殖过程中使用的抗生素,合成抗菌药物等,这些化学药物都可能给食物带来危害。世界各国对农用化学药物的品种、使用范围以及残留量作了严格限制。例如欧盟规定,中国出口到欧洲的蜂蜜中氯霉素的残留不得超过0.1ng/mI。

4、洗消剂:洗消剂是一个常被忽视的食品安全危害。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使用非食品用的洗消剂,造成对食品及食品用具的污染;不按科学方法使用洗消剂,造成洗消剂在食品及用具中的残留。例如,有些餐馆使用洗衣粉清洗餐具、蔬菜或水果,造成洗衣粉中的有毒有害物毒,如增白剂等,对食品及餐具的污染。

5、滥用食品添加剂:包括食品添加剂的超剂量,超范围使用等。

6、食品包装材料、容器与设备:包括塑料、橡胶、涂料、陶瓷、搪瓷及其他材料带来的危害。

7、食品中的放射性污染:包括各种放射性同位素污染食品原料等造成的危害。鱼类等水产品对某些放射性核素有很强的富集作用,因此需特别引起重视。

(4)危害分析中的化学危害有哪些扩展阅读:

食品中的化学性危害控制方法:

1、配方之前的控制:原材料的说明,卖主的证明/保证,现场检查——确认。

2、使用之前的控制:审查使用化学试剂的目的,确保化学试剂的纯度、分子式和标签,控制化学试剂的添加量。

3、控制储藏和管理条件:防止自然生成毒素。

4、登记加工中使用的所有化学制品:记录使用情况,总结使用目的。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化学危害

网络-食品安全危害

5. 什么事物理危害,化学危害,微生物危害

物理性危害主要指食品加工过程中机械操作带来的杂质,包括金属、机械碎屑、玻璃、首饰、碎石子、骨头碎片等。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危害识别中,相比于化学性安全危害与生物性安全危害,物理性安全危害更容易进行风险分析和预防,通常不作为风险危害评估的重点。
化学性危害主要指环境污染物、天然动植物毒素、食品供应链过程产生的污染和人为使用的非法物质等。环境污染物包括无机污染物(如铅、砷、汞、镉等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如二英、多环芳烃等);天然动植物毒素如河豚鱼毒素、毒蕈毒素、鲜黄花菜中的秋水仙碱、木薯中的亚麻仁苦甙等等;食品供应链过程产生的污染包括农药、兽药的使用,不良生产工艺产生的有害物质(如多环芳烃、亚硝酸盐)以及容器和包装材料带入的污染等;非法使用非食用物质如三聚氰胺、化工染料、工业盐、甲醛等。
能引起人和动物致病的微生物叫病源微生物,有八大类:

1.真菌:引起皮肤病。深部组织上感染。

2放线菌:皮肤,伤口感染。

3螺旋体:皮肤病,血液感染 如梅毒,钩端螺旋体病。

4细菌:皮肤病化脓,上呼吸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食物中毒,败血压症,急性传染病等。

5立克次氏体:斑疹伤寒等。

6衣原体:沙眼,泌尿生殖道感染。

7病毒:肝炎,乙型脑炎,麻疹,艾滋病等。

8支原体:肺炎,尿路感染。

6. 对加工工艺进行危害分析时主要分析那几个方面的潜在危害

主要对以下三个方面,
(1)生物危害
(2)化学危害
(3)物理危害

7. 化学品有那些危害

化学品的主要危害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环境污染等.
(一)、 危险化学品的燃烧危险: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等均可能发生燃烧而导致火灾事故.
(二)、危险化学品的爆炸危险:除了爆炸品之外,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等都有可能引发爆炸.
(三)、危险化学品的毒性 : 除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外,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等中的一些物质也会致人中毒.

8. 化学污染对环境的危害有哪些

1、甲醛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危害有哪些?

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当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为0.1mg/m3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0.5mg/m3时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0.6mg/m3时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浓度再高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气肿。长期低浓度接触甲醛气体,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两侧不对称感觉障碍和排汗过剩以及视力障碍,且能抑制汗腺分泌,导致皮肤干燥皲裂,浓度较高时,对粘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具有强烈刺激性,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等产生毒害。

八十年代初,人们开始研究甲醛与肿瘤之间的关系,其致癌性在动物实验中又被证实。但是否为人类的致癌剂,目前国内外对比仍然没有得出肯定的结论,有报告说可能与鼻咽癌有一定的联系。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MOSH)已将甲醛列为人体可疑致癌物。

世界卫生组织(WHO)工作组曾对甲醛规定了它对嗅觉、眼睛刺激和呼吸道刺激潜在致癌力的阈值,并指出当甲醛的室内环境浓度超标百分之10时,就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一般认为苯毒性的产生是通过代谢产物所致,也就是说苯须先通过代谢才能对生命体产生危害。苯可以在肝脏和骨髓中进行代谢,而骨髓是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成部位,故苯进入体内可在造血组织本身形成具有血液毒性的代谢产物。长期接触苯可引起骨髓与遗传损害,血象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发生白血病。曾经有人对低浓度苯接触工人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外周血白细胞数虽在正常值范围之内,但非常显着低于对照组,经常性苯接触工人淋巴细胞微核率分布高于非苯接触组,且制苯车间观察人群的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随作业环境苯浓度的增高,白细胞数有降低趋势,淋巴细胞微核率有增加的趋势。这些均证明低浓度苯对作业人群的健康有损害,尤其要注意对人体遗传物质的损伤作用。吸入4000ppm以上的苯短时间除有黏膜及肺刺激性外,中枢神经亦有抑制作用,同时会伴有头痛、欲呕、步态不稳、昏迷、抽痉及心律不整。吸入14000ppm以上的苯会立即死亡。

3、甲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甲苯进入体内以后约有百分之48在体内被代谢,经肝脏、脑、肺和肾最后排出体外,在这个过程中会对神经系统产生危害,自愿者实验证明当血液中甲苯浓度达到1250mg/m3时,接触者的短期记忆能力、注意力持久性以及感觉运动速度均显着降低。

4、二甲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二甲苯包括邻位、间位和对位三种异构体,以间位比例最大,可达百分之60~70,对位含量最低。二甲苯可经呼吸道、皮肤及消化道吸收,其蒸气经呼吸道进入人体,有部分经呼吸道排出,吸收的二甲苯在体内分布以脂肪组织和肾上腺中最多,后依次为骨髓、脑、血液、肾和肝。工业用二甲苯三种异构体的毒性略有差异,均属低毒类。据报告,三名工人吸入浓度为43.1g/m3的二甲苯,18.5小时后一名死亡,尸检可见肺淤血和脑出血,另两名工人丧失知觉达19~24小时,伴有记忆丧失和肾功能改变。此外,吸入高浓度的二甲苯可使食欲丧失、恶心、呕吐和腹痛,有时可引起肝肾可逆性损伤。同时二甲苯也是一种麻醉剂,长期接触可使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5、室内环境中氨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按毒理学分类,氨属于低毒类化合物。氨是无色气体,当环境空气中氨达到一定浓度时,才有强烈的刺激气味。人对氨的嗅阈值为0.5~1.0mg/m3。氨是一种碱性物质,进入人体后可以吸收组织中的水分,溶解度高,对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氨进入肺泡后易和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短期内吸入大量的氨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头晕、恶心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肺水肿或呼吸窘迫综合症,同时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美国制造化学师协会规定,允许工作人员在低于100ppm的氨浓度下工作8小时。

6、室内环境中二氧化硫的危害有哪些?

二氧化硫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上呼吸道,因为它易溶于水形成亚硫酸刺激眼和鼻粘膜,具有腐蚀性,二氧化硫在组织液中的溶解度很高,所以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很快会溶解消失在上呼吸道,很少进入深部气道,因此只有深度呼吸或二氧化硫吸附在尘粒表面上时才有可能进入肺部。

长期接触二氧化硫的人一方面刺激上呼吸道引起支气管平滑肌反射性收缩,呼吸阻力增加,呼吸功能衰落,另一方面刺激和损失粘膜,使粘膜分泌增多变稠,纤毛运动受阻,免疫功能减弱,导致呼吸道抵抗力下降,诱发不同程度的炎症,如慢性鼻咽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等。此外长期接触二氧化硫对大脑皮质机能产生不良影响,使大脑劳动能力下降,不利于儿童智力发育。

7、室内环境中氮氧化物的危害有哪些?

氮氧化物难溶于水,故对上呼吸道的刺激作用较小,而易于侵入呼吸道深部细支气管和肺泡,当时可无明显症状或有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咽部不适、干干咳等。常经6~7小时潜伏期后出现迟发性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此外,氮氧化物还可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产生危害作用。

8、室内环境中臭氧的危害有哪些?

臭氧具有强氧化性,相对于一般的紫外线消毒而言,臭氧具有很强的杀菌效果,有研究表明臭氧可在5分钟内杀死百分之99以上的杀死繁殖体,同时臭氧也起到除臭的目的,许多室内空气净化器以臭氧的强氧化性为原理,将空气中的有机物氧化,以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但是,臭氧的强氧化性对人体健康却有危害作用。一般认为臭氧吸入体内后,能迅速转化为活性很强的自由基-超氧基(O2-),主要使不饱和脂肪酸氧化,从而造成细胞损伤。

臭氧可使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脂质过氧化过程中花生四烯酸增多,进而引起上呼吸道的炎症病变,志愿者研究表明接触0.09ppm臭氧2小时后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和第一秒用力肺活量显着下降,浓度达0.15ppm时,百分之80以上的人感到眼和鼻粘膜刺激,百分之100出现头疼和胸部不适。由于臭氧能引起上呼吸道炎症、损伤终末细支气管上皮纤毛,从而削弱了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因此长期接触一定浓度的臭氧还易于继发上呼吸道感染。臭氧浓度在2ppm时,短时间接触即可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咳嗽、头疼。

9、室内环境中一氧化碳的危害有哪些?

一氧化碳的中毒机理是:它进入肺泡后很快会和血红蛋白(Hb)产生很强的亲合力,使血红蛋白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阻止氧和血红蛋白的结合。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亲合力要比与氧的亲合力大200~300倍,同时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却比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慢3600倍。一旦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升高,血红蛋白向机体组织运载氧的功能就会受到阻碍,进而影响对供氧不足最为敏感的中枢神经(大脑)和心肌功能,造成组织缺氧,从而使人产生中毒症状。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后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中毒起病急、潜伏期短。轻、中度中毒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心悸、恶心、呕吐、四肢乏力、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但昏迷持续时间短,经脱离现场进行抢救,可较快苏醒、一般无明显并发症。重度中毒者意识障碍程度达深昏迷状态,往往出现牙关紧闭、强直性全身痉挛、大小便失禁。部分患者可并发脑水肿、肺水肿、严重的心肌损害、休克、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皮肤水泡或成片的皮肤红肿、肌肉肿胀坏死、肝、肾损害等。

10、室内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来源及危害有哪些?

室内空气二氧化碳在百分之0.07以下时属于清洁空气,人体感觉良好,当浓度在百分之0.07~0.1时属于普通空气,个别敏感者会感觉有不良气味,在百分之0.1~0.15时属于临界空气,室内空气的其它症状开始恶化,人体开始感觉不适,达到百分之0.15~0.2时属于清度污染,超过百分之0.2属于严重污染,在百分之0.3~0.4的人呼吸加深,出现头疼、耳鸣、血压增加等症状当达到百分之0.8以上时就会引起死亡。

9. 环境化学性污染的健康危害有哪些

(1)急性危害

化学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环境,可使暴露人群在短时间内出现不良反应,急性中毒甚至死亡。氯、氨、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硫化氢、甲烷等气体和农药、砷化物等随着废气、废水大量排放,引起人、畜的急性中毒。

(2)慢性危害

环境中化学污染物长时间、低浓度反复作用于机体产生的慢性危害,表现为:①慢性疾患。如大气污染物长期作用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有关。②持续性蓄积危害。铅、汞、镉等重金属以及脂溶性强难降解的多氯联苯等有机化合物,可长期贮存在组织器官中,对机体造成损害或对下一代的健康产生危害。③非特异性影响。如机体抵抗力减弱,健康状况下降,非特异性疾病多发。

(3)致癌作用

常见的环境化学致癌物有苯并[a]芘、煤焦油、沥青、石棉、联苯胺、铬和铬化物、镍和镍化物、砷及砷化物、苯、氯乙烯等。

(4)致畸作用

已经证实许多药物和环境化学物对人类有致畸作用,如甲基汞、环磷酰胺、己烯雌酚、促雄性激素、多氯联苯、碘化物、甲苯等。

(5)致突变作用

许多研究表明突变可能是致癌和致畸的重要原因。环境中有许多因素能诱发突变,如甲醛、砷化物、亚硝酸盐、N-亚硝基化合物、电离辐射、某些病毒、黄曲霉毒素等。

(6)免疫毒性

抑制免疫功能,如多环芳烃类化合物、金属类毒物、某些农药、某些药物、电离辐射等;引起变态反应;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如氯乙烯、某些药物、食品添加剂等。

(7)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指具有类似激素作用、干扰内分泌功能,从而对机体或后代引起有损健康效应的一类外源性物质。目前认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生殖障碍、出生缺陷、发育异常、代谢紊乱以及某些癌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10. 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和生物性危害分别指什么

物理性危害更多的是通过物理性质的危害,比如粉尘的污染,是粉尘阻塞了肺,噪声污染,则是大分贝对耳膜造成的伤害,如此的等等,化学伤害就主要是化学腐蚀,生物性的则是通过生物对生物的破坏,例如病毒,细菌等

阅读全文

与危害分析中的化学危害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