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化学每章的重点知识点
一.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 组成 、 性质 、 结构 以及 变化规律 的基础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生成.联系是: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 物理 变化,但在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发生 化学 变化.
3:物质在 化学变化中 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4、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1):不能用手 接触 药品,不要把 鼻 凑到 瓶口 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 尝 任何药品的味道.(2):如果不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用 1-2毫升 ,固体只需 盖满试管底部 即可.(3):用剩的药品既不能 放回原瓶 ,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 指定的回收容器 内.
2:固体药品的取用: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 药匙.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 镊子 ,用过后要立即用 的纸擦干净.粉状固体取用的方法是使试管 倾斜 ,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送至试管 底部 ,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块状固体取用方法是先把容器横放-,将药品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3:液体药品的取用: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使瓶上的标签向着手心.倒完液体,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时,通常使用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_凹液面最低处 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乳头在 上,不要__平放____或 倒放 在实验台面上,以免_沾污试剂___滴管和腐蚀_橡胶胶帽_____.用完的胶头滴管应立即用__清水____,以备下次使用.
4:托盘天平的使用: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 0.1克 . (1):使用托盘天平称取物质时,应__右_盘放砝码左 盘放被称物.调整托盘天平零点时,若指针偏向左边,应将右边的螺丝帽向右旋转.(3)称量前,托盘各放一张干净的 大小相同 的纸片,然后将药品放在纸上称量.
5:捡查气密性: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再用两手掌 握住容器的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6:物质的加热:酒精灯内的酒精量最多不应超过其容积的2/3,最少不低于其容积的1/4.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不得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_酒精,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洒在台面上的酒精着火应立即用湿的抹布或沙土去扑盖.火焰分为内焰、外焰、焰心 .给试管中的固体药品加热时,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给试管中的液体药品加热时,应使用外焰,并注意液体的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不准对着自己和他人,试管要倾斜与桌面约成45度角,并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以免试管里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用试管给药品加热,都应选擦干试管外壁的__水____.用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_受热,而后用酒精灯的外焰部分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注意试管底部不要跟灯芯接触.
7:过滤:一贴二低三接触(理解)
8、洗涤仪器(1)洗涤方法:先到废液 后注水,振荡倒掉再注水,连洗几次.如果内壁附有不宜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上下或旋转移动试管刷,用力不能过猛.
(2)洗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即不聚成水珠,也不成股留下 .
9、仪器的连接:一般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 .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
1:在钟罩中燃烧红磷的现象是:a:钟罩内水面上升约1/5体积,而不是全部 b:燃烧匙中有剩余的红磷 c:有大量白烟生成. 这个实验说明了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2:如果是用右图的方法进行实验,A瓶中水位上升 至 1/5 处,在此实验中,如果橡皮塞漏气,会造成结果偏小.
3:拉瓦锡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
4:空气的成份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 、氧气21%、二氧化碳 0.03%、 稀有气体 0.94%、其他气体和杂质0.03%.稀有气体包括氦、氖等.
5: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分为 有害气体和粉尘两大类.气体污染物有:SO2、NO2、CO.
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1)使用清洁能源 (2)积极植树造林 (3)废气处理后再排放(4)禁止焚烧树叶、野草(5)使用无铅汽油.
空气污染的危害: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损害人体健康、破坏臭氧层、造成酸雨等.
二: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6: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是:标准状况下, 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变成液态和固态为蓝色.工业用的氧气,一般存放在蓝色的钢瓶中.
7:氧气的化学性质
C + O2=CO2(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
2C + O2=2CO(化合)
3Fe + 2O2=Fe3O4(在空气中发红,不燃烧,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S + O2=SO2(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刺激性气体,放热 )
4P + 5O2=2P2O5(在空气中,苍白色火焰,大量白烟,放热)
2Mg + O2=2MgO(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8:铁在氧气中燃烧时,在瓶底装水或铺沙的原因: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9:会区分基本反应类型:(1)化合反应:多变一 (2)分解反应:一变多 (3)置换反应:两种变两种,一单一化(4)复分解反应:两化变两化,互相交换成分
10: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例2CO+O2 2CO2
还原反应:物质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例2Fe2O3+3C高温4Fe+3CO2↑
11: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
三:氧气的制法
12:催化剂:(1)“改变”—包括催化剂可以加快也可以减慢化学反应速率两种情况.(2)“没有改变”—指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包括物理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包括反应进行时)都没有改变.(3)不能说某物质是催化剂.要讲明某物质在某具体化学反应中是催化剂. 催化作用包括加快和减慢两种情况.
13: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主要分为以下8步:(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 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放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3)用铁架台上的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4)用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片倒立在水槽内;(5)给试管加热;(6)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氧气(7)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来.(8)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14、比较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5. KClO3(白色)KMnO4 (紫黑色) 2KMnO4=K2MnO4 + MnO2+O2↑(分解)
如用H2O2(双氧水)制取氧气:用制取氢气或二氧化碳的装置 2H2O2=2H2O + O2↑(分解)
16、氧气的工业制法:(1)空气加压降温使之液化,再蒸发,氮气先蒸发出来 (2)膜分离技术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
1:记住水的物理性质.4度时水的密度最大. 水结冰时体积膨胀的原因 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
2:电解水:正氧负氢直流电,气体体积一比二 2H2O 2H2↑ + O2 ↑(条件:通直流电)
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通电分解的实质是水分子里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过程.可见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 分 而原子则不可再 分
二:分子
1:分子是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
同种物质的分子, 性质 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 性质 不同.
2:分子、原子的性质:(1) 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 不停地运动
(3) 有间隙 (4)分子由原值构成
3:由分子物质呈三态的主要原因是 分子间的间隙发生了变化
4: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分子、 原子、 离子.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
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由分子构成,例氧气、水
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 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例氯化钠.
二:原子
1: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 分 ,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 不可分 .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
3: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4.从微观的角度看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6.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7:分子、原子的相似,相异及相互关系:
8.水资源:总量丰富,占地球表面积的 71 %,可利用的淡水极少,不到1%,我国水资源整体短缺,我省属于 极度 缺水.
9.保护水资源:(1)节约水资源(喷灌、滴灌等,循环用水等).(2)防治水污染(水的污染主要有 工业 污染、 农业 污染、 生活污染等):使用无磷洗涤剂,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
(3) 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氢、氯、钠、镁(前五位)
10.水的净化:(1)自来水的净化:(明矾吸附)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杀菌)
(2)制取纯水:蒸馏 矿泉水、海水、河水、糖水和盐水属于混合物
(3)过滤:适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接触
11.硬水:含较多的钙和镁的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少量钙和镁的化合物的水
12.硬水和软水的鉴别:分别加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
13.硬水的危害:浪费肥皂,影响锅炉的使用,危害人的健康
14.最轻的气体(氢气):(1)物理性质:标准状况下, 无 色 无 味的 气 体, 难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小 ,变成液态和固态为 无 色.
(2)化学性质:a.可燃性:纯净的氢气可安静的燃烧,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水;不纯的氢气点燃,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可燃气体点燃时要要检验纯度 b.还原性:冶炼金属等
(3)氢气是理想的能源:a.燃烧生成物是水,无污染 b.来源广(分解水)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结构
1:原子不带电的原因:原子内的质子所带的电量和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不带电. 不同类的原子,它们的原子核所带的 正电荷数不同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但不一定等于核内中子数.
3: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12 (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单位为1)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
4: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电子的质量非常非常小,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5:原子的结构
二:元素 元素符号
1、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世界上的物质虽然有千千万万种,但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却只有100多种.
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原子或离子的元素种类
2:元素、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3:地壳中元素按质量分数由多至少前四位是:O氧 Si硅 Al铝 Fe铁.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7:元素符号:用 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或加上第二个字母(小写) 来表示.
8、元素符号的意义:(1)表示一种元素,如O表示氧元素;(2)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如O表示一个氧原子.
三: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
1:化学式:用 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式子 叫做化学式.
(1)物质的化学式,并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根据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
(2)一种物质(纯净物)只能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
(3)化学式的意义:a.表示这种物质.b.表示这种物质有什么元素组成(c.有的化学式,还能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和一个分子的构成)d.表示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各元素的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1):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固体单质:一般用元素符号表示.如:Mn K Fe C S P 等 例外:碘I2
(2):非金属液体单质及气体单质:一般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加数字“2”
如:O2 N2 H2 F2 Cl2、Br2 等这类分子称为双原子分子.O3也是 单质 叫 臭氧
(3)稀有气体: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如He Ne Ar Kr等.
3: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
1) 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必须预知:(1)该化合物有哪几种元素组成.(2)该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2) 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方法:一般正价的元素在前,负价的元素在后,右下角写由化合价求出的原子个数,如果是“1”,必须省去不写.
4:读法:从后向前读作“某化某”或“几某化几某”
5: 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式中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6、元素、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7:核外电子排布:(1)能看懂原子结构示意图:〇表示 原子核 ,〇中的“+”表示 带正电 ,
〇中的数字表示 核电荷数 ,〇 外的弧线表示 电子层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 该层上的电子数 .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3)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特点:a..金属元素的原子
‘贰’ 高中和初中化学课怎么讲才有特色,高手
问这个问题的楼主应该是一个化学教育工作者吧?初中化学主要是起到学生在化学课程上的学科启蒙作用。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个阶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里涉及到的简单理论,尽量用一些小实验,让学生觉得好玩,这样就会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讲到气体性质的时候,氨气易溶于水,可以达到1:500体积的溶解度,这样干巴巴的一句话,学生肯定没有兴趣。但是你可以通过一个实验,让收集好氨气的集气瓶或烧瓶用细管子连接好,倒置在一个盛有水的水槽上,由于氨气溶解到水里了,倒置瓶子里气压小于大气压,水会沿着细管子喷射到集气瓶或烧瓶里,形成喷泉一样的效果,学生觉得好玩了,就愿意去一一理解你讲的内容。另外,这个实验还能穿插介绍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氨水呈碱性,可以在瓶子里预先放入无色酚酞试液,这样产生的喷泉就是红色的,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顺便就把酚酞试液遇到碱性变红色,与酸性和中性溶液混合不变色介绍掉。
高中化学的讲解就不能再仅仅是停留在实验等小把戏上了,你就需要能够结合教学的一些课程内容,穿插到实际生活或者社会现象的解释中去。比如:电视新闻里报道下水道里面放鞭炮或者烟花炮,发生大面积爆炸坍塌事故,你要能够解释,那是下水道里面的微生物分解下水道废物产生甲烷等可燃气体,在一定浓度下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发生爆炸,等等的事例。又比如说讲到乙醚能够毒害人的大脑神经系统,使人昏厥。这样一句平淡无奇的话,学生肯定不喜欢听,听了也记不住。但是你可以引入电视剧“宫廷剧”里刺客出现的时候,往往手里有一块布,从后面去把布蒙在门口站岗的侍卫嘴和鼻子上,立马就倒下了,刺客就如入无人之境,大摇大摆地进去刺杀重要人物,学生自然就情绪高涨多了。
通过以上的描述,总的要表达的意思就是你要学会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味同嚼蜡的课程知识讲的天花乱坠,幽默风趣,让学生上课的时候睡意全无,这样就有特色了。当然,学生的幽默风趣需要是随着不同阶段而日益增长的,我的回答只是一个抛砖引玉的行为,具体教学中,不同的人群里要用不同的方法,既要让他们觉得通俗易懂,但又有一定的知识理论在里面,让学生听完能够不断的在点头,哦哦哦哦哦……他们大脑里出现很多以前不能解释的现象,听完你的课,他们都豁然开朗了,那你的课程讲的就有特色了。
‘叁’ 化学水的合成!这课!急急急怎么做
氢气燃烧,蓝火。
生成水:凝结有水滴。
放热:烧杯发烫。
文字表达:氢气+氧气===点燃===水
化合反应:生成物只有一种。
‘肆’ 学化学的不懂这些幽默怎么行
1、酒精与乙醇
长途客运汽车站上,一个男子拎着一大桶东西急匆匆地奔过来,正挤着人群正想上车,售票员问:“哎哎,这是什么东西?”男子一边喘气一边往上挤说:“酒精”。“不行,不行,这可是易燃物,不能带上车的。”售票员皱着眉头说。那男子又嚷道:“这是乙醇,你看这上面写着呢?”。售票员看了看,“干嘛不早说?快上!”售票员笑着抱怨道。客车终于启动了…
2、饱和溶液
化学课上,老师讲解饱和溶液的涵义:“一定的溶剂只能溶解一定的溶质。比如说,你吃了一碗饭,又吃了一碗,第三碗吃下去已经饱了,你还能吃下去吗?”有个学生问:“还有菜吗?”
3、四氧化三铅
化学课上,一正呼呼大睡的学生被老师叫起,问:“你知道我说的四氧化三铅是怎么回事吗?”该学生慢慢地张开睡眼,懵懵懂懂地答:“老师,我只有一对眼,怎么会知道四眼发三枪是咋回事。”
4、铁和金
老师问学生:“孩子们,如果将一块铁,扔在庭院里时间长了它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学生答:“它的上面上会生一层锈。”老师:“对了,如果是一块金子呢?”学生:“那它早就不见了。”
5、金币会被溶化掉吗
化学课上,老师掏出一枚金币,指着玻璃器皿里的溶液问学生:“刚才我已经讲过这种溶液的性质,现在,我把这块金币扔进去。你们想一想:金币会被溶化掉吗?”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答不上来。忽然,坐在第一排的霍特站起来大声说:“肯定不会!”“你回答得很好,”老师摸着小霍特的头,赞许地说,“今天的课,你一定弄懂了。”“那你怎么知道金币不会被溶化呢?”老师惊讶地问。 “要是这种溶液能溶化金币,您怎么舍得把它放进去呢!”“我什么也没听懂。”小霍特低着头说。
6、碳水化合物
化学老师:同学们,在我们学化学的人眼中,世界其实是另一个样子的…
同学好奇。
化学老师:譬如说我面前这位同学,人长得美丽漂亮,穿着时髦大方,但在我看来,那还是一堆以碳酸钙为支撑的碳水化合物…
同学寒…
7、密度谁大?
某日、某化学老师饮酒后红光满面上自习,恰此时某生举手以示有问题问。生问:乙醇、水密度谁大?师曰:易也,看吾便知也。 生不知所然。师又曰:傻儿,酒轻而上面,水重而成尿!谁轻谁重可知也,化学学习要联系生活。生豁然开朗,与其同伴曰,真乃一代大师矣。
8、你是H我是O
某男向一女求爱,曰:你是H,我是O,我们结合在一起就是H2O,这是
最稳定的结合。女答:另一个H在哪?
9、硫酸美容
硫酸镁溶吗?什么?回答肯定?傻子,我是问你硫酸是否能美容…
‘伍’ 问一个搞笑的调查,关于"水"
氢氧化氢和一氧化二氢(Dihydrogen Monoxide,DHMO,H2O)曾被用在一个恶作剧中作为水的别名,试图向人们说明人们轻信单方面的分析,而被搞假科学及到处散布恐慌的奇谈怪论者所吓倒。
这个恶作剧强调许多水的负面作用,比如生锈和溺水导致的死亡,把这些“害处”归于水,呼吁人们同意禁止使用这种化合物。
这个恶作剧于1990年由埃里克·莱克纳(Eric Lechner)和拉斯·诺普芩(Lars Norpchen)提出,1994年由克莱格·杰克逊(Craig Jackson)修改。1997年纳坦·佐纳(Nathan Zohner),一个14岁的学生以氢氧化氢为主题做了一个题为“我们到底有多蠢?”的论文,使氢氧化氢引起广泛关注。
网上都有这东西的显示和恶搞
其实就是水嘛....
真是的.看看它是怎么描述的:
氢氧化氢是一种无色,无嗅,无味的化学物质。它每年夺去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据不完全统计由于吸入氢氧化氢而导致的死亡率已经接近万分之一,在人类的非正常死亡中位列前十。
其实就是溺水
气态氢氧化氢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灼伤,而长时间不带防护用具处于有固体氢氧化氢存在的环境中会引起生物的组织发黑坏死、生理机能失调;
其实就是烫伤和冻伤
若生物体中的氢氧化氢含量过多还会引起汗液、尿液过量分泌,恶心,呕吐和具有肿胀感等症状。此外氢氧化氢会打乱身体组织液中的电解质固有的平衡状态。
水多了当然会汗多尿多....
氢氧化氢不仅在许多疾病组织比如说恶性肿瘤中发现,而且大量的科学事实已经证明,氢氧化氢是形成疾病的必要条件。对于使用氢氧化氢上瘾的人们来说,目前没有任何手段能够帮助他们摆脱它,戒掉就意味死亡。
废话..戒掉还能活?
又名氢氧酸,是酸雨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够引发强烈温室效应,促进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发育,几乎能够对人类所有材料产生不良影响。对电力设备和机械制动装置有着致命的影响。
雨中当然有了.滑坡不就是因为水吗?机器会腐蚀啊.
氢氧化氢污染正像瘟疫一样扩散!
今天的世界,几乎所有的小溪,河流,湖泊和水库均可找到一定量的氢氧化氢,甚至在北极冰川中都发现了这种污染物。每年由于氢氧化氢的过量给人类带来的损失超过百亿美元。
就是发洪水了..
尽管它有极端的危险性,但氢氧化氢却是现代工业的宠儿,各国政府因为“它能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而在工业中大量使用这种物质。需要大量消耗这种物质的部分行业有:核能发电和火力发电、化工行业、农药生产、泡沫塑料、选矿、造纸、皮革鞣制、农药和化肥的施用(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种难于完全清除的物质)。
这个也是废话....
实际上,军事部门一直对氢氧化氢的军事用途有着极大的兴趣,军事部门一直在做有关氢氧化氢的的提纯和应用实验,并且为了能在战争中控制和利用它,设计出了耗资数亿元的武器装备,几乎所有的大国以及一些想在军事上有着长足发展的国家目前都在这方面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几乎每个国家的军事部门都有着复杂的系统以获得纯净的氢氧化氢,在美国军队中这种物质的储备已经超过万吨。
纯净水.....水淹7军...
汗,恶搞也是漏洞百出...
就在官员们打算将法令草案递交市议会之际,3月12日,市执行长官XX先生却由于发现禁止使用氢氧化氢将给本市市民的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冲击和不便,因此最后终止了这项立法动议。
最初网络发表
克莱格·杰克逊首次在网络上将此恶作剧发布的版本:
氢氧化氢的危险包括:
又叫做“氢氧基酸”,是酸雨的主要成分;
对泥土流失有促进作用;
对温室效应有推动作用;
它是腐蚀的成因;
过多的摄取可能使导致各种不适;[1]
皮肤与其固体形式长时间的接触会导致严重的组织损伤;
发生事故时吸入也有可能致命;
处在气体状态时,它能引起严重灼伤;
在不可救治的癌症病人肿瘤中已经发现该物质;
对此物质上瘾的人离开它168小时便会死亡;
然而,政府和众多企业仍然大量使用氢氧化氢,而不在乎其极其危险的特性。
用词
水分子的化学式为H2O,意味着每个分子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拉丁文中,前缀“di”指二,前缀“mono”指一。“Oxide”指氧的化合物。从字面意义上看,dihydrogen monoxide意指“两个氢,一个氧”,与化学式一致。“一氧化”,虽然只是一个标准的化学术语,但一氧化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剧毒的一氧化碳。
由于氢原子的不断变化特性,水也可以被理解为氢氧化物(OH−)和水合氢(H3O+)的水溶液H2O。这使水既是酸,也是碱,使其成为一种良好的溶剂。
水的常用学名为氧化氢(hydrogen oxide),碱性名称氢氧化氢(hydrogen hydroxide),以及若干酸性名称hydroxic acid、hydroxylic acid、以及hydroxilic acid。另外,最初发表时的“氢氧基酸”其实稍有不妥,因其不符合酸的命名规则。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提出的命名规则中,水的唯一化学名称为“水(water)”。“一氧化二氢”、“氧化氢”和“氢氧化氢”等等都不正确,都不能在正式科学场合被使用。唯一的区别仅仅是区分特殊种类的水,比如蒸馏水、去离子水或重水。
‘陆’ 化学水一章知识点
1水的组成,电解水的过程及注意事项,氢气的物理性质及爆炸极限;能区分单质化合物,特别是氧化物与含氧化合物的区别;理解和掌握分子,原子的概念;特别是物质的微观解释;分子和原子的性质是重点;熟练掌握,混合物分离--过滤的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了解硬水的鉴别及危害;知道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了解谁污染的原因;如何保护水资源。
‘柒’ 关于化学的幽默故事
1、最新发现有一种新的苯的同系物,叫日苯。性质:无色晶体,有特殊恶臭,密度很大,剧毒,有腐蚀性,易燃易爆。如果加入小醛这种物质可以使它毒性和腐蚀性增加。如果加入“安倍晋三”,则生成一种叫“暗拜见参-氰过砷奢-14-甲基战犯-氡调二恶瑛基-日苯”的毒性物质。
2、硫酸镁溶吗?什么?回答肯定?傻子,我是问你硫酸是否能美容……
3、老师:复分解反应能产生金吗?
学生:能。
老师: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学生写出: As+Cu====Au+Cs
4、昨天实验室里的金属钠着火了,为了灭火,实验室的水都快用完了……
5、昨天,我猛甩一瓶盐酸,谁知用力过猛甩成了盐和酸,太好了!厨房里的调味料暂时不用买了。
6、知道UFO是什么吗?不明飞行物?老土!UFO就是次氟酸铀!!!居然有那么古板的人,还说这是不明飞行物……
7、知道为什么蒸馒头要放纯碱吗?因为纯碱水解生成烧碱,这样就能把馒头烧熟了……
8、知道怎样简易地制取硝化甘油吗? 告诉你个秘方——把甘油吃了,它在肚子里会被消化,成为硝化(消化)甘油,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9、长途客运汽车站上,一个男子拎着一大桶东西急匆匆地奔过来,正挤着人群正想上车,售票员问:“哎哎,这是什么东西?”男子一边喘气一边往上挤说:“酒精”。“不行,不行,这可是易燃物,不能带上车的。”售票员皱着眉头说。那男子又嚷道:“这是乙醇”。“干嘛不早说?快上!”售票员笑着抱怨道。客车终于启动了……
10、一个化学家,一个物理学家和一个地质学家沿着海滩散步。忽然物理学家说他要测量一下海的深度,就跳到了海里,地质学家说他要看看海底的地形,也随后跳了下去,化学家等了一会不见他们出现,于是得出结论:物理学家和地质学家在海水中是可溶的。
11、化学课上,老师讲解饱和溶液的涵义;“一定的溶剂只能溶解一定的溶质。比如说,你吃了一碗饭,又吃了一碗,第三碗吃下去已经饱了,你还能吃下去吗?”有个学生问:“还有菜吗?”
12、两个生物化学家坐在实验室前喝咖啡,有个美女从外面走过。较老成持重的生化家看到他同事脸上痴呆的神色,便说道:“她跟我们一样,百分之七十五以上是水。”同事依旧神色痴呆地说:“是的,可是你看看人家的表面张力!”
13、老师:“你能解释,物质不灭定律吗?”学生:“上月我家买了100斤蜂窝煤,烧完后留下的煤灰还是100斤,这就是物质不灭定律。”
14、化学课上,一正呼呼大睡的学生被老师叫起,问:“你知道我说的四氧化三铅是怎么回事吗?”
学生慢慢地张开睡眼,懵懵懂懂地答:“老师,我只有一对眼,怎么会知道四眼发三枪是咋回事。”
15、高中某一节化学课,老师在黑板上抄写板书“元素周期表与金属元素的性质关系”,可老师一粗心没把“性质”的“质”字写到黑板上,结果黑板上斗大的字“元素周期表与金属元素的性关系”,众皆晕到,尤其是前排的一女生趴在桌上笑了半节课。
‘捌’ 关于初三化学溶液这一章的一些提问(请溶液这一章学得好的大神来指点)
1、我能明白你的意思,但是你的理解不是出题者的意思。
你的理解应该是说,在某条件下的饱和,当条件改变时,应该将讨论对象变为条件改变后的饱和(这样理解的话是对的,因为饱和溶液就是指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而出题者的意思是,在某条件下的饱和,无论改变何种条件,该溶液依旧是饱和(这是错的,因为改变条件很肯能会使原先饱和的溶液变得不饱和)
2、不不不……水在喷向空中的图中,就在慢慢溶解氧气了,所以当这些溶解了O2的水落回鱼池的时候,就可以增加鱼池的含氧量
3、是的。实际上任何不饱和的溶液,都可以看成是一部分饱和溶液+一部分溶剂
饱和溶液的浓度和溶剂的质量没有关系,就好像某物体的密度和体积无关一样
1、把溶液的溶剂蒸发掉,剩下的自然就是溶质了……前提是溶质不挥发且难以分解
操作就是加热
2、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是随着温度上升而升高的,因此对于热的饱和溶液,如果进行降温,则溶解度降低,在溶剂质量不变的情况下,会有溶质析出
操作就是在加热的条件下配置饱和溶液,然后停止加热
‘玖’ 化学式和化合价这一课怎么学
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纯净物都有一定的组成,都可用一个相应的化学式来表示其组成。有些化学式还能表示这种物质的分子构成,这种化学式也叫做分子式。
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化学式是实验式、分子式、结构式、示性式的统称
化学式 化学式是把化学符号组合起来,用以表示物质(包括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式子。按此定义,最简式和分子式是化学式的不同形式,都是化学式。一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混合物没有化学式。化学式要严格按照物质的组成来书写。一般将正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左边,负价的写在右边,并且化学式内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之和为零。
化学式的意义 分类 意义 实例(以H2O为例)
宏观 ①表示一种物质 水
②表示该物质的两种组成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
微观 ③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 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物质的分子构成 每个水分子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
元素在相互化合时,反应物原子的个数比总是一定的。比如,一个钠一定是和一个氯结合。而一个Mg一定是和2个结合。如果不是这个数目比,就不能使构成离子化合物的阴阳离子和构成共价化合物分子的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成为稳定结构。也就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又由于原子是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所以元素之间相互化合形成某种化合物时,其各元素原子数目之间必是一个一定的简单整数比。
化合价的概念就由此而来,那么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就决定了这种元素的化合价,化合价就是为了方便表示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而设置的。学习化合价时你应该了解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规定。
另外,规定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不论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其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均为零。
表示方法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正负化合价用+1,+2,+3,-1,-2……0等要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学习时要熟记,H(+1),O(-2,-1),Na(+1),K(+1),Mg(+2),Al(+3),Fe(+2,+3),S(+4,-2,+6),Cl(-1,+1,+3,+5,+7)这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然后根据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利用最高正价与最低负化价的代数和为0,来计算出不熟悉元素的化合价。注:金属一般显正价,非金属中F,O,N,Cl一般显负价,C,Si,S一般显正价。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一价氢氯钠钾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谈变价,也不难,
铜一二铁二三
二四六硫二四碳
四4海皆兄弟 | 2011-11-04
11
0
网络知道
作业帮
宝宝知道
女生秘密
穿衣助手
找对象
今日头条
秀美甲
泡泡龙
美摄
折800
猎豹清理师
相关问题
初三化学化学式与化合价问题3
初三化学,“化学式与化合价”,重要考点,难点?是什么?
化学式与化合价81
谁能把初三化学所涉及到的化学式俗称及化学式一一列举一下!!!!!!!!!!!急用初三的!18
谁可以给我详细的讲一下《化学式与化合价》这一章啊
化学式与化合价经典习题58
初三化学题 要详细点讲讲啊!5
更多相关问题>> 用作业帮一键提问“化学式和...”问题
其他回答
你给我QQ号,我将给你听 或者你加我496273993
love漓小爱 | 2011-11-03
0
1
元素在相互化合时,反应物原子的个数比不是一定的,而是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比如,一个钠离子(化合价为+1,失去一个电子)一定是和一个氯离子(化合价为-1,得到一个电子)结合。而一个镁离子(化合价为+2,失去两个电子)一定是和2个氯离子结合。如果形成的化合物的离子的化合价代数和不为零,就不能使构成离子化合物的阴阳离子和构成共价化合物分子的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成为稳定结构。也就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 化合价的概念就由此而来,那么元素的核外电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就决定了这种元素的化合价,化合价就是为了方便表示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而设置的。学习化合价时你应该了解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规定。 另外,规定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不论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其组成的正、负离子的化合价的代数和均为零。离子化合物,例:Na(OH)(钠化合价是正1价,氢氧根离子化合价是负1价,相互抵消为零价这样的化合物写法就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