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绪论中有哪些分类角度可以分类分析化学

绪论中有哪些分类角度可以分类分析化学

发布时间:2022-07-09 13:23:57

A. 分析化学的下册

第一章 绪论
1.1 分析化学发展和仪器分析的地位
1.2 仪器分析方法的类型
1.3 分析仪器
思考题
习题
第二章 光谱分析法导论
2.1 电磁辐射的性质
2.2 光学分析法
2.3 光谱分析仪器
第三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
3.1 概论
3.2 基本原理
3.3 原子发射光谱仪器
3.4 干扰及消除方法
3.5 光谱分析方法
3.6 分析性能
3.7 分析应用
思考题
习题
第四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4.1 原子吸收光谱法
4.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4.3 干扰及消除
4.4 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
4.5 原子荧光光谱法
思考题
习题
第五章 X射线光谱法
5.1 基本原理
5.2 仪器基本结构
5.3 X射线荧光法
5.4 X射线吸收法
5.5 X射线衍射法
思考题
习题
第六章 原子质谱法
6.1 概论
6.2 基本原理
6.3 质谱仪器
6.4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
思考题
习题
第七章 表面分析方法
7.1 概论
7.2 光电子能谱法
7.3 二次离子质谱法
7.4 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
7.5 近场光学显微镜
7.6 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
7.7 双光子NSOM及双电子LCSM简介
思考题
习题
第八章 分子发光分析法
8.1 概论
8.2 分子荧光与磷光光谱分析法
8.3 化学发光分析法
思考题
习题
第九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9.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9.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9.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思考题
习题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10.1 概论
10.2 基本原理
10.3 红外光谱仪
10.4 红外光谱法中的试样制备
10.5 红外光谱法的应用
思考题
习题
第十一章 激光Raman光谱法
11.1 概论
11.2 基本原理
11.3 激光Raman光谱仪
11.4 激光Raman光谱法的应用
思考题
习题
第十二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12.1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2.2 化学位移
12.3 自旋—自旋偶合
12.4 核磁共振谱仪
12.5 一维核磁共振氢谱
12.6 一维核磁共振碳谱
12.7 二维核磁共振波普简介
12.8 核磁共振应用简介
第十三章 电分析化学导论
13.1 电化学池
13.2 电极/溶液界面双电层
13.3 电极过程的基本历程
13.4 电化学池的图解表达式
13.5 电极电位
13.6 电极的极化
13.7 电化学电池中的电极系统
13.8 电流的性质和符号
13.9 点分析化学方法概述
思考题
习题
第十四章 电位分析法
14.1 概论
14.2 点位分析法指示电极的分类
14.3 参比电极与盐桥
14.4 离子选择电极
14.5 离子选择电极的性能参数
14.6 定量分析的方法
14.7 电位滴定法
14.8 电位分析仪器及软件工具
思考题
习题
第十五章 伏安法与极谱法
15.1 液相传质过程
15.2 扩散电流理论
15.3 直流极谱法
15.4 极谱波的类型与极谱波方程
15.5 脉冲极谱
15.6 伏安法
15.7 强制对流技术
思考题
习题
第十六章 电解和库仑法
16.1 概论
16.2 电解分析的基本原理
16.3 电解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16.4 库伦法
思考题
习题
第十七章 电分析化学新方法
17.1 化学修饰电极
17.2 生物电化学传感器
17.3 微电级
17.4 纳米电分析化学
17.5 电分析化学联用技术
思考题
习题
第十八章 色谱法导论
18.1 概论
18.2 色谱法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术语
18.3 溶质分布谱展宽——色谱动力学基础理论
18.4 组分分离——基本分离方程
18.5 色谱方法选择和分离操作条件优化
18.6 色谱定性分析
18.7 色谱定量分析
思考题
习题
第十九章 气相色谱法
19.1 概论
19.2 气相色谱仪
19.3 气相色谱检测器
19.4 气相色谱固定相
19.5 毛细管气相色谱
19.6 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19.7 气相色谱分析的应用
思考题
习题
第二十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20.1 概论
20.2 高效液相色谱仪
20.3 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
20.4 吸附色谱
20.5 分配色谱
20.6 离子交换色谱
20.7 体积排阻色谱
20.8 微径柱高效液相色谱
20.9 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简介
思考题
习题
第二十一章 毛细管电泳和毛细管电色谱
21.1 毛细管电泳和毛细管电色谱的基本理论
21.2 毛细管电泳和电色谱仪器装置
21.3 毛细管电泳分离模式及应用
21.4 毛细管电色谱柱技术
思考题
习题
第二十二章 其他分离分析方法
22.1 概论
22.2 超临界流体色谱
22.3 超临界流体萃取
22.4 固相微萃取
22.5 逆流色谱
22.6 场流分离
22.7 多维色谱
思考题
习题
第二十三章 分子质谱法
23.1 概论
23.2 质谱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程
23.3 质谱仪器
23.4 分子质谱离子类型
23.5 分子质谱基本操作技术
23.6 分子质谱法的应用
23.7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23.8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23.9 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CE-MC)
23.10 质谱—质谱联用
思考题
习题
第二十四章 热分析
24.1 概论
24.2 差热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法
24.3 热重法
24.4 同步热分析
24.5 联用技术
思考题
习题
第二十五章 流动注射分析及微流控技术
25.1 概论
25.2 流动注射分析
25.3 微流控分析
思考题
习题
第二十六章 分析仪器测量电路、信号处理及计算机应用基础
26.1 概论
26.2 放大器与测量
26.3 计算机在分析仪器中的应用
26.4 常用的分析信号处理方法
思考题
习题
索引

B. 什么是分析化学其主要任务是什么

分析化学是关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一门科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的主要任务是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元素、离子、官能团、或化合物)、测定物质的有关组分的含量、

确定物质的结构(化学结构、晶体结构、空间分布)和存在形态(价态、配位态、结晶态)及其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等。主要是进行结构分析、形态分析、能态分析。

(2)绪论中有哪些分类角度可以分类分析化学扩展阅读

应用范围:分析化学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对人类的物质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广泛地应用于地质普查、矿产勘探、冶金、化学工业、能源、农业、医药、临床化验、环境保护、商品检验、考古分析、法医刑侦鉴定等领域。

分析方法的要求:力求简便,不仅野外工作(诸如地质普查、化学探矿、环境监测、土壤检测等)需要简便、有效的化学分析方法,室内例行分析工作也如此。因为在不损失所要求之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前提下,方法简便,步骤少,这就意味着节省时间、人力和费用。

C. 药学院的分析化学的重点是什么,该怎么复习

1.绪论
熟悉: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分析过程和步骤。
2.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掌握:准确度与精密度;误差与偏差;误差的分类(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提高分析准确度的方法。熟悉:有效数字的概念;运算法则及其修约规则。误差的传递;t分布;平均值的精密度和置信区间;可疑值的取舍(Q检验法、G检验法);显着性检验(t检验和F检验)。
3.滴定分析概论
掌握:滴定过程及其基本概念(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指示剂,终点误差);各种类型滴定的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滴定分析法的有关计算。分布系数和副反应系数。质子平衡和质子条件式。熟悉:溶液中化学平衡的处理方法。
4.酸碱滴定法
掌握: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酸碱溶液的pH计算;酸碱指示剂;终点误差计算。
掌握:非水滴定法的基本原理;非水溶液中碱(酸)的滴定。熟悉:非水滴定法的特点以及在分析化学中的重要性。了解:非水滴定法在药物分析领域中的应用。
5.配位滴定法
掌握: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配位平衡;金属指示剂;滴定条件的选择。
6.氧化还原滴定法
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电极电位与离子浓度的关系(Nernst方程式);条件电位及其影响因素;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程度和反应速度。氧化还原指示剂;碘量法、亚硝酸钠法和铈量法原理、特点和测定条件。熟悉:高锰酸钾法及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
7.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掌握:沉淀滴定法的基本原理;铬酸钾指示剂法、吸附指示剂法和铁铵钒指示剂法的原理、滴定条件及适用范围。沉淀的完全与影响因素;沉淀的纯净度与影响因素;晶形沉淀和非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熟悉:沉淀的形成及其形态;均匀沉淀及有机沉淀剂的应用;重量分析法的基本操作及计算。 了解:挥发法和萃取法。

D. 环境分析化学的目录

第1章绪论
1.1环境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1.2分析方法的分类
1.2.1化学分析方法
1.2.2仪器分析方法
1.3环境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第1篇化学分析方法
第2章滴定分析方法
2.1酸碱滴定法及其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2.1.1酸碱平衡的理论基础
2.1.2酸碱指示剂
2.1.3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2.1.4酸碱滴定法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2.2配位滴定法及其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2.2.1配位反应及配合物稳定常数
2.2.2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及其稳定性
2.2.3pH对配位滴定的影响
2.2.4水的硬度及其测定
2.3沉淀滴定法及其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2.3.1莫尔法及其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2.3.2佛尔哈德法及其在水质分析中的应用
2.3.3法扬司法及其在水质分析中的应用
2.4氧化还原滴定法及其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2.4.1高锰酸钾法
2.4.2重铬酸钾法
2.4.3碘量法
2.4.4溴酸钾法
思考题
习题
第3章重量分析方法
3.1重量分析方法简介
3.1.1沉淀法
3.1.2气化法
3.1.3电解法
3.1.4萃取法
3.1.5滤膜阻留法
3.2重量分析法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3.2.1水中残渣的测定
3.2.2矿化度的测定
3.2.3矿物油的测定
3.2.4硫酸盐化速率的测定
3.2.5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3.2.6大气中PM10和PM2.5的测定
思考题
第2篇仪器分析方法
第4章仪器分析方法概述
4.1仪器性能及其表征
4.1.1精密度
4.1.2准确度
4.1.3灵敏度
4.1.4检出限
4.1.5信噪比
4.1.6线性范围
4.1.7选择性
4.2仪器分析的校正方法
4.2.1标准曲线法
4.2.2标准加入法
4.2.3内标法
4.3分析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结果的表达
4.3.1可疑数据的取舍
4.3.2方法准确度的检验——t检验
4.3.3组间精密度的判断——F检验
4.3.4分析结果的表达
思考题
习题
第5章光学分析法导论
5.1电磁辐射与电磁波谱
5.1.1电磁辐射
5.1.2电磁波谱
5.2光与物质的作用和光学分析法
5.2.1光与物质的作用
5.2.2光学分析法的分类
5.3光谱仪的构成
5.3.1光源
5.3.2单色器
5.3.3吸收池
5.3.4检测器
5.3.5读出装置
习题
第6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6.1分子光谱概述
6.1.1分子中的能级变化
6.1.2分子光谱的产生和类型
6.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和影响因素
6.2.1电子跃迁类型与相应的吸收带
6.2.2紫外可见光谱的影响因素
6.3光的吸收定律
6.3.1透光率和吸光度
6.3.2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
6.3.3灵敏度的表示方法
6.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6.4.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
6.4.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6.5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6.5.1分析条件的选择
6.5.2定性分析
6.5.3定量分析
6.5.4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习题
第7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7.1红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
7.1.1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
7.1.2分子振动
7.1.3分子振动与红外吸收
7.1.4红外吸收光谱
7.2红外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
7.2.1基团频率区与指纹区
7.2.2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
7.3红外光谱仪和试样制备
7.3.1红外光谱仪的类型
7.3.2试样制备
7.4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7.4.1定性分析
7.4.2定量分析
7.4.3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习题
第8章原子吸收光谱法
8.1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8.1.1共振线与吸收线
8.1.2基态原子数与原子吸收定量基础
8.1.3谱线轮廓及影响因素
8.1.4原子吸收的测量
8.2原子吸收光谱仪
8.2.1光源
8.2.2原子化系统
8.2.3单色器
8.2.4检测系统
8.3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8.3.1物理干扰
8.3.2电离干扰
8.3.3化学干扰
8.3.4光谱干扰
8.4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及应用
8.4.1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
8.4.2测定条件的优化
8.4.3定量分析方法
8.4.4灵敏度和检出限
8.4.5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8.5原子荧光光谱法
8.5.1原子荧光光谱的基本原理
8.5.2原子荧光光度计
习题
第9章原子发射光谱法
9.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9.1.1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
9.1.2原子能级与能级图
9.1.3谱线强度
9.2光谱分析仪
9.2.1光源
9.2.2光谱仪
9.2.3光电直读光谱仪
9.3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
9.3.1光谱定性分析
9.3.2光谱半定量分析
9.3.3光谱定量分析
9.4原子发射光谱法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9.4.1原子发射光谱法的特点
9.4.2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习题
第10章分子发光光谱法
10.1荧光和磷光的产生原理
10.1.1分子荧光和磷光的产生
10.1.2分子的去活化过程
10.1.3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10.1.4荧光光谱的特征
10.1.5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10.1.6影响荧光强度的环境因素
10.1.7荧光定量分析原理
10.2荧光和磷光分析仪
10.3化学发光分析法
10.4荧光和磷光分析法的特点及应用
10.4.1荧光和磷光分析法的特点
10.4.2荧光和磷光分析法的应用
习题
第11章核磁共振波谱法
11.1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11.1.1原子核的自旋与磁性
11.1.2核磁共振现象
11.1.3饱和与弛豫
11.1.4核磁共振波谱法的灵敏度
11.2核磁共振波谱仪与样品处理
11.2.1连续波核磁共振波谱仪
11.2.2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
11.2.3样品的处理
11.3核磁共振波谱与分子结构
11.3.1化学位移
11.3.2自旋耦合与自旋裂分
11.3.3核的等价性
11.4核磁共振氢谱的解析
习题
第12章质谱法
12.1概述
12.2质谱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2.2.1进样系统
12.2.2离子源
12.2.3质量分析器
12.2.4检测器
12.2.5真空系统
12.3质谱谱图解析
12.3.1质谱图上离子峰的主要类型
12.3.2质谱图解析的一般步骤
12.3.3质谱图解析举例
思考题
第13章波谱综合分析法
13.1四大波谱法简介
13.1.1质谱图解析要点
13.1.2紫外吸收光谱解析要点
13.1.3红外吸收光谱图解析要点
13.1.4核磁共振波谱解析要点
13.2四大波谱的综合利用
习题
第14章色谱法
14.1色谱分析理论基础
14.1.1色谱法发展简史
14.1.2色谱法分类
14.1.3色谱术语
14.1.4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14.2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14.2.1色谱定性分析
14.2.2色谱定量分析
14.3气相色谱法概述
14.3.1气相色谱分析流程
14.3.2气相色谱仪的主要部件及其性能
14.3.3气相色谱分析操作条件的选择
14.4液相色谱法概述
14.4.1液相色谱分析流程
14.4.2液相色谱仪的主要部件及其性能
14.4.3液相色谱分析操作条件的选择
思考题
第15章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15.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15.1.1GCMS联用仪及其工作原理
15.1.2GCMS分析方法
15.1.3GCMS的实验条件
15.1.4GCMS的谱图信息
15.1.5GCMS定性及定量分析
15.2气相色谱质谱法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15.2.1GCMS用于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分析
15.2.2GCMS测定饮用水和地表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15.2.3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类POPs的测定
15.3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15.3.1液相色谱质谱法的主要接口技术
15.4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条件的选择和优化
15.4.1接口的选择
15.4.2正负离子模式的选择
15.4.3流动相的选择
15.4.4温度的选择
15.4.5系统背景的消除
15.5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简介
15.5.1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15.5.2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原理
15.5.3串联质谱
15.6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15.6.1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确定水中微囊藻毒素MCLR的相对分子质量
15.6.2超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光化学电离源串联质谱(UPLCAPPIMS/MS)分析16种多环芳烃
15.6.3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源串联质谱(UPLCESIMS/MS)分析消毒副产物卤乙酸(HAAs)
思考题
第16章电化学分析法
16.1概述
16.2电导分析法
16.2.1电导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
16.2.2电导分析方法的应用
16.3电位分析法
16.3.1电极
16.3.2直接电位法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16.4电解分析法
16.4.1控制电位电解分析法
16.4.2库仑分析法
16.5极谱分析法
16.5.1普通电解法与极谱分析法的区别
16.5.2极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16.5.3极谱分析法中的干扰电流及消除办法
16.5.4几种极谱分析法简介
16.5.5极谱法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16.5.6电化学工作站简介
思考题
第17章环境分析化学中的预处理技术
17.1试样的分解
17.1.1试样的溶解
17.1.2试样的消解和灰化
17.2试样的分离和富集
17.2.1挥发分离法
17.2.2沉淀分离法
17.2.3液液萃取分离法
17.2.4蒸馏法
17.2.5离子交换法
17.2.6柱色谱法
17.2.7固相萃取法
17.2.8固相微萃取法
17.3提取和浓缩
17.3.1提取方法
17.3.2浓缩方法
思考题
参考文献

E. 大学化学学哪些内容

1.高中化学跟大学化学相比那简直相差十万八千里.大学化学无论是内容还是范围比高中化学复杂很多, 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否则很容易挂科!
2.大学化学分为五大化学: 无机化学, 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有机化学, 高分子化学. 其中, 无机化学是最先开始学习的. 注意: 不要以为高中时无机化学学得较多就可以放松放松. 通常, 无机化学挂科的危险程度不亚于高数. 另外, 物理化学是化学中最重要也是最变态的一门. 它涉及当今理论化学和应用化学中所有的问题. 化学研究领域的所有课题都要用到它, 不仅如此, 量子物理和生物学等学科及其前沿领域的研究都与其息息相关. 我说它很变态是因为它所探讨的问题既难理解又很虚无缥缈, 如量子化学, 化学动力学等, 更令人可怕的是, 要学好它要有十分十分扎实的数学基础, 尤其是高等数学. 所以一定要好好学习高等数学, 不然就等着挂吧!!
3.对于生物学专业, 物理化学还不是最难的. 据说, 生物化学是比物理化学更变态的课程. 好好努力吧!
4.对于参考书,我觉得没必要, 只要你选一本好的教材就可以搞定了.
我个人觉得的比较好的教材有:
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 大连理工大学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 武汉大学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 天津大学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更推荐南京大学出的《物理化学》
有机化学: 295205322Shane 2010-2-7 补:邢其毅 《基础有机化学》。虽然东西过多,但请尝试认真看完。
你很有勇气, 选择生物学专业, 因而发奋吧

F. 分析化学的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第二节 分析方法的分类第三节 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定性分析
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阳离子分析第三节 阴离子分析第四节 定性分析的一般步骤
第三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
第一节 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第二节 测定值的准确度与精密度第三节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第四节 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第五节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第六节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第四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第一节 滴定分析法简介第二节 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第三节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标定第四节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第二节 水溶液中弱酸(碱)各型体的分布第三节 酸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第四节 酸碱缓冲溶液第五节 酸碱指示剂第六节 强酸(碱)和一元弱酸(碱)的滴定第七节 多元酸碱的滴定第八节 酸碱滴定法应用
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
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溶液中各级络合物型体的分布第三节 络合滴定中的副反应和条件形成常数第四节 EDTA滴定曲线第五节 络合滴定指示剂第六节 终点误差和准确滴定的条件第七节 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方法第八节 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一节 氧化还原平衡第二节 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第三节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第四节 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第五节 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第六节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第七节 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第八章 沉淀滴定法
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确定重点的方法第三节 沉淀滴定法应用示例
第九章 重量分析法
第一节 重量分析法的特点和分类第二节 沉淀重量法对沉淀的要求第三节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第四节 沉淀的形成第五节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第六节 进行沉淀的条件第七节 有机沉淀剂第八节 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
第十章 吸光光度法
第一节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第二节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第三节 吸光光度法的仪器第四节 吸光光度法分析条件的选择第五节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第十一章 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沉淀分离法第三节 溶剂萃取分离法第四节 离子交换分离法第五节 液相色谱分离法
第十二章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第一节 试样的采取和制备第二节 试样的分解第三节 测定方法的选择第四节 试样分析实例--硅酸盐的分析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一 物理、物理化学常数和计算用表附录二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附录三 化学分析关键词汉英对照及索引

G. 分析化学手册的目录

第一篇热分析方法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热分析的发展简史1
第二节热分析术语2
一、热分析术语的沿革与发展2
二、热分析定义与分类3
三、热分析一般术语4
第三节热分析的基本特征与数据报道4
一、热分析的基本特征4
二、热分析数据的报道5
第四节热分析的温度与热量标准6
一、热重法的温度标定6
二、差热分析仪与差示扫描量热计的温度标定6
三、差热分析仪与差示扫描量热计的热量标定8
四、差示扫描量热计热量标定校正系数K的确定8
第五节有关热分析的标准试验方法9
参考文献10
第二章热分析仪器11
第一节概述11
一、热分析仪器的基本构成11
二、商品热分析仪器11
三、计算机软件12
第二节常用热分析仪器13
一、热重法(TG)13
二、差热分析(DTA)与差示扫描量热法(DSC)15
三、热机械法20
四、热膨胀法22
第三节光学、电学、声学热分析法23
一、交变量热法(ACC)23
二、热释电流测量(TSC)24
三、热释光(TL)25
四、热扩散的温度波分析(TWA)测量26
第四节热分析与其他分析方法的联用28
一、热显微镜法28
二、X?射线衍射?DSC29
三、逸出气分析(EGA)29
四、光?热瞬变辐射测量(OTTER)39
第五节自动进样热分析系统40
第六节仪器的安装与使用40
参考文献41
第三章影响热分析测量的实验因素,热分析动力学与数据表达42
第一节影响热分析测量的实验因素42
一、升温速率对热分析实验结果的影响42
二、试样用量和粒度对热分析实验结果的影响42
三、气氛对热分析实验结果的影响43
四、浮力、对流和湍流对TG曲线的影响44
五、试样容器及其温度梯度和试样各部位的反应程度44
六、装样的紧密程度对热分析实验结果的影响45
第二节仪器分辨率的判别方法46
第三节热分析动力学46
一、热分析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测定46
二、热分析反应机理的判断49
三、等温固体反应过程机理的判断50
四、聚合物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的测定50
五、树脂恒温固化反应动力学的一般描述53
六、求解树脂固化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方法54
七、热分析动力学新进展56
第四节热分析曲线及反应终点的判断58
一、热分析曲线及其表示方法58
二、差热分析曲线(DTA曲线)反应终点的判断59
三、DTA热时间常数RCs及最小分离温度L的测定59
第五节分步反应TG数据的定量处理61
一、含水草酸钙分步失重过程的定量测定61
二、五水硫酸铜(CuSO4·5H2O)失水过程的高分辨TG测量61
参考文献62
第四章热分析技术对各种转变的测定64
第一节玻璃化转变的测定64
一、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DTA或DSC测定法64
二、PET/ABS共混物玻璃化转变的MDSC测定65
三、高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与增塑剂66
四、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与分子量的关系67
五、热焓松弛67
六、WLF方程中的分子常数C1和C268
七、高聚物玻璃化转变区的松弛活化能70
八、高聚物的转变温度T2、自由体积分数及其热膨胀系数70
第二节结晶与熔融的测定71
一、熔融和结晶温度的DTA或DSC测定法71
二、结晶高聚物平衡熔点的测定73
三、共聚物、共混物的结晶平衡熔点,相互作用参数和相互作用能密度74
四、用稀释法和平衡熔点法测定结晶高聚物的熔化焓和熔化熵75
五、用比容法测定高聚物的熔化焓和熔化熵75
六、高聚物结晶过程中的界面自由能76
七、高聚物的结晶区域转变77
八、高聚物结晶过程中分子链迁移活化能的测定78
九、聚合物的等温结晶79
十、等温结晶速率的测定80
十一、用偏光显微镜测量高聚物过冷熔体等温结晶的球晶径向生长速率81
十二、等温结晶热的测定82
十三、聚合物熔融热和结晶热的测定83
十四、聚合物结晶度的测定84
十五、结晶高聚物原始试样结晶度的MDSC测定85
十六、不同成型条件PET的结晶性86
十七、聚乙烯的密度、熔融及其结晶度87
十八、聚乙烯的多重熔融峰87
十九、类脂化合物的转变热87
二十、三十二碳烷的多晶型88
二十一、热致性液晶88
二十二、热致性高分子液晶90
二十三、润滑油的蜡含量91
二十四、油脂固体脂指数的测定91
二十五、二元系相图的测绘92
第三节聚合物共混物组成与相容性测定93
一、聚合物共混物组成的测定93
二、无规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共聚组成93
三、部分相容聚合物共混物的相容性94
四、相容性聚合物共混体系95
五、含有结晶性聚合物的相容性共混体系96
六、聚合物共混体系的液?液相行为97
七、上、下临界相容温度98
八、聚联苯酰亚胺/聚硫醚酰亚胺共混体系相容性的DMA测量99
第四节热机械分析(TMA)与动态热机械分析(DMA)100
一、用TMA测定高分子材料的各向异性性质100
二、补强剂对聚乙烯膜的抑制形变101
三、聚合物膜TMA的针入与拉伸测定101
四、由动态粘弹测定求解聚合物转变的表观活化能102
五、动态粘弹测量组合曲线的绘制102
第五节水分测定104
一、水?乙醇混合液的DSC测定104
二、自由水、结合水的热分析105
三、二氧化锰的水分测定105
四、水合氧化铝的加压脱水过程106
第六节金属与合金的热分析107
一、金属与合金相变热力学参数的测定107
二、金属与合金相变动力学参数的测定111
三、金属与合金的比热容测定114
四、金属和合金的抗氧化性能116
五、非晶态合金热膨胀系数测定与DMA测量116
第七节与转变有关的其他测定116
一、悬浮态冷冻细胞的DSC测定116
二、聚合物转变与其热历史117
三、硅橡胶的热分析118
四、混合油脂的热分析119
五、食用肉的DSC测定119
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介电分析120
参考文献121
第五章热分析技术对各种反应的测定124
第一节热稳定性的测定124
一、高分子材料的相对热稳定性124
二、评定绝缘材料温度指数的Toop法126
三、评定电绝缘材料温度指数的热重割线法127
四、有机材料氧化诱导期的测定127
第二节交联、聚合反应128
一、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及其玻璃化转变128
二、等温固化“三T”图的内容、制作和含义129
三、光聚合反应的热测定130
四、感光树脂单体后聚合反应的测定131
第三节固体催化剂评价132
一、金属催化剂的评价132
二、催化剂物相分析(DTA?EGD法)132
三、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氧化活性的评选133
四、催化剂制备方法的选择134
五、固体催化剂表面酸性的测定135
六、催化剂中毒效应及其再生性考察136
七、催化剂的积炭与烧炭137
第四节木材热分析138
一、纤维素热分解的TG?DTA?FTIR联用测量138
二、纤维素酸水解的测定法139
三、松香氧化稳定性的测定139
四、阻燃木材燃烧特性的测定140
第五节含能材料、煤的热分析140
一、含能材料瞬变反应的跟踪140
二、自身反应性物质的DSC测定141
三、煤和焦炭的工业分析142
四、煤的含热量的测定143
第六节矿物定量与类质同象的热重测定143
一、矿物定量的热重测定法143
二、物质类质同象成分含量的测定144
第七节与反应有关的其他测定145
一、导热油热分解的测定145
二、油脂氧化反应的测定146
三、橡胶中炭黑含量的测定146
四、石膏变为熟石膏程度的DSC测定147
五、金属与气体反应的测定148
六、CaO与SO2反应的TG测定148
参考文献149
第六章物质特性参数的热分析测定法150
第一节热力学参数的测定150
一、比热容的DSC测定法150
二、线膨胀系数的TMA测定法151
三、热扩散率的测定151
四、热导率的测定153
第二节纯度的测定154
第三节孔度的量热测定155
参考文献156
第二篇热分析曲线与数据集
第七章高分子材料的热分析曲线157
第一节通用高分子的热分析曲线157
一、聚烯烃及其共聚物的热分析曲线157
二、聚苯乙烯、聚氯乙烯以及丁苯共聚物、聚异戊二烯等弹性体的热分析曲线162
三、环氧树脂、聚缩醛、聚丙烯腈、聚酰胺、聚酯及棉纱的热分析曲线168
第二节特种高分子(聚四氟乙烯、聚芳酯、聚苯硫醚、聚砜、聚酰亚胺、聚醚醚酮以及
导电聚合物)的热分析曲线175
第三节其他高分子材料(聚氨酯、纤维素、聚合物含水体系以及几种共聚物、共混物、
互穿聚合物网络等)的热分析曲线182
第四节聚合物转变温度与频率的关系图190
参考文献195
第八章食品添加剂与食品等的热分析曲线196
第一节食品添加剂的热分析曲线196
第二节酒、巧克力、食用固体脂、奶油、加氢大豆油的热分析曲线206
第三节棕榈油、椰子油的热分析曲线208
第四节米、淀粉、明胶、蛋白、动物脏器以及茱萸烷的热分析曲线209
参考文献214
第九章医药品、生物体、木材及其成分的热分析曲线215
第一节医药品的热分析曲线215
第二节生物体的热分析曲线235
第三节木材及其成分的热分析曲线239
参考文献245
第十章矿物的热分析曲线246
第一节天然元素的热特性246
第二节卤化物、硫化物和氧化物矿物的热特性249
一、卤化物的热特性249
二、硫化物矿物的热特性251
三、氧化物矿物的热特性263
第三节无机盐矿物的热特性271
一、硫酸盐矿物的热特性271
二、碳酸盐矿物的热特性281
三、硼酸盐矿物的热特性286
四、磷酸盐矿物的热特性290
五、砷酸盐矿物的热特性293
六、硅酸盐矿物的热特性295
参考文献310
第十一章含能材料的热分析曲线311
第一节单质炸药的热分析曲线311
第二节混合炸药的热分析曲线339
一、两种混合炸药的热分析曲线339
二、二元单质炸药混合系统的热分析曲线340
第三节一硝基甲苯、硝基氯苯和间硝基苯胺的热分析曲线347
第四节起爆药及钼铬酸钡高氯酸钾延期药的热分析曲线349
第五节枪炮火药和黑火药的热分析曲线356
第六节固体火箭推进剂的热分析曲线363
第七节火药相关物的热分析曲线365
参考文献368
第十二章无机化合物的热分析曲线372
第一节稀土溴化物与甘氨酸(Gly)/丙氨酸(Ala)配合物的热分析曲线372
第二节过渡金属席夫碱配合物的热分析曲线381
第三节其他稀土配合物的热分析曲线386
参考文献396
第十三章DTA?EGD?GC联用曲线及数据397
第一节固体催化剂评价397
第二节石油抗氧添加剂的热(氧化)稳定性407
第三节煤质热特性评定410
第四节矿物鉴定427
第五节各类化合物鉴定440
参考文献460
附录462
一、标定物质的比热容462
(一)标定物质α?三氧化二铝的比热容462
(二)标定物质安息香酸的比热容462
(三)标定物质铜的比热容463
(四)标定物质水的比热容463
(五)标定物质氯化钾的比热容463
二、固体元素的热导率464
三、标定物质的熔点Tm和熔化热ΔHm465
四、ICTA检定的温度校正标定物质465
五、基本物理常数值465
六、热电偶温度热电动势(毫伏)对照表466
(一)铂铑10?铂热电偶分度表466
(二)铂铑30?铂铑6热电偶分度表470
(三)镍铬?镍硅(镍铬?镍铝)热电偶分度表474
(四)铜?康铜热电偶分度表478
(五)铂铑13?铂热电偶分度表480
(六)镍铬?考铜热电偶分度表484
七、常用热分析术语对照表486
八、常见矿物及其他无机物的熔点表488
九、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熔点表502
参考文献509
热分析曲线图索引510
综合索引524
本册符号与略号表536

阅读全文

与绪论中有哪些分类角度可以分类分析化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