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化学药剂有哪些成分

化学药剂有哪些成分

发布时间:2022-07-09 18:27:33

❶ 常用的化学药品有哪些

(1)硫醚沙星一种可替代孔雀石绿的抗真菌药物。

【作用与药理】对水霉、毛霉等真菌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对嗜水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也有一定的杀灭作用,所以,对鳖的真菌感染性疾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应用方法】应用时可按产品说明进行。

(2)硫酸铜(石胆)

一种防治原生动物寄生虫疾病的重金属盐类。

【作用与药理】其杀虫的机理是铜能与蛋白质结合成蛋白盐沉淀。特别是重金属能与一些酶的巯基结合,而巯基是一些酶的活性基团。当它们与重金属离子结合后就会失去活性,从而影响寄生虫的生长繁殖,所以,硫酸铜的杀虫对象主要是单细胞原生动物寄生虫。如寄生在鳖体上的黏孢子虫等,在水体中影响硫酸铜效果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温度,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毒性越大;二是pH,越偏碱性,越影响效果;三是有机物的浓度,浓度越大,效果越差。所以,应用时应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应用方法】浸泡鳖体除虫,用1毫克/升浓度在水温20℃时浸泡3分钟。全池泼洒,水温20℃时,每立方米水体用0.8克;低于20℃时,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25℃时,每立方米水体用0.6克。

(3)敌百虫一种有机磷广谱杀虫剂。

【作用与药理】敌百虫90%含量为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微碱性。敌百虫杀虫的机理是有机磷的水解产物,能抑制虫体神经的胆碱酯酶活性,破坏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使乙酰胆碱蓄积,导致虫体神经先兴奋后麻痹而死亡。故这种杀虫剂,对无神经结构的单细胞寄生虫几乎不起作用。

【应用方法】在鳖病防治中,可用来杀死寄生在鳖体上的水蛭、线虫等。但因鳖对敌百虫也较敏感,所以尽量不用泼洒法,只可用来浸泡。浸泡时应在人的监视下进行,一般浸泡为0.5毫克/升浓度的药水,浸泡2分钟,虫体可脱落。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本药物在甲鱼产品上市前28天应停用。

(4)高铁酸锶近年来新研制的新型强氧化消毒剂和杀虫药。

【作用与药理】高铁酸锶杀灭病原体的原理是,其释放出来的初生氧迅速氧化(烧死)细菌、病毒、原虫及低等藻类等微生物,破坏其膜壁及原生质、核质等微生物体内活性基团,从而终止其繁殖及生存。

【应用方法】主要用来龟鳖池塘水和温室内环境消毒,应用方法可按产品各种剂型的使用说明。

(5)利巴韦林抗多种病毒的药物。

【作用与药理】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溶于水,如流感病毒、疱疹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

【应用方法】在鳖病防治中,对鳖由病毒引起的感染如白底板病有较好的疗效,特别是与抗病毒的中草药合用,效果更佳。但利巴韦林在应用中只能用来内服,所以,当白底板病发展到停食时也就无用了,因此用来防病效果较好。应用量为干饮料量的0.1%~0.5%,一般预防为3天,治疗为5天。

(6)吗啉胍又叫病毒灵。本品对多种RNA病毒和DNA病毒都有抑制作用。在水生动物的病害防治中,可用于有病毒感染引起的出血病。(7)利福平一种抗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药物。

【作用与药理】本品为鲜红或暗红色结晶粉末,无臭,无味,遇光易变质,水溶液易氧化而降低效果。利福平对阴性杆菌的杀灭作用强于阳性菌,如与抗阳性菌药物联合使用效果更佳。利福平极易产生抗药性,故不应长期使用,一般使用1次后,最好隔1个月。

【应用方法】利福平在鳖病防治中,主要用于体表的疾病,如白点病、腐皮病、烂脚病和疖疮病等。用时可用浸泡法,通常配成15毫克/升浓度的药水浸泡10分钟就可。如用泼洒法,每立方米池水用1克就可。注意在用泼洒法时,应先换去原池1/2的老水后再进行。利福平价格较贵,故不得已时应少用或不用。

(8)庆大霉素由小单孢菌所产生的多成分抗生素。

【作用与药理】其盐酸为白色粉末,有吸湿性,易溶于水。对温度及酸、碱都稳定。庆大霉素为广谱抗生素,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及阴性菌都具有抗菌作用,故适用于各种球菌与杆菌引起的感染。在鳖病防治中,既适合外伤引起感染,也适合化脓性炎症。如同青霉素、四环素类、磺胺类药物合用,常有协同增效作用。

【应用方法】庆大霉素因性质较稳定,所以可肌注也可内服。应用数量可视鳖的病情程度灵活应用,也可参考市售兽药产品说明应用,但一般每千克体重注射不超过20万单位。值得注意的是,庆大霉素对肾功能也有损害,还极易产生抗药性,故不宜长期和反复使用。

(9)氧氟沙星为近年来广泛应用的化学抗菌药物。

【作用与药理】本品为奶黄至灰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为两性化合物。氧氟沙星在水中溶解时,以pH为8~9时溶解度最高。由于氧氟沙星能与各种金属离子生成络合物,所以在溶解时容器最好用陶制或木制为好。氧氟沙星对多种细菌有杀灭作用,如化脓性链球菌、绿脓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和霍乱弧菌等。【应用方法】在鳖病防治中,可应用于鳖的腐皮病、疖疮病、白点病和赤白斑病。应用内服法,用量为干饲料量的0.1%~0.2%。疗程为5天,如用浸泡法治腐皮病与白点病,可配制成10毫克/升浓度的药水浸泡10分钟;如用泼洒法,每立方米池水第一次用1克药,第二次用0.5克药,化好后泼洒就可。泼洒前最好泼生石灰,每立方米池水20克,这样有利于药物充分溶解。氧氟沙星价格较贵,所以在不得已时尽量不用或少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本药物在甲鱼产品上市前28天应停用。

(10)土霉素【作用与药理】土霉素为土壤链丝菌产生的抗生素,主要是干扰病原菌蛋白质的合成。土霉素碱为灰黄色粉末,易溶于酸或碱液中。土霉素盐酸盐为黄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而且水溶液呈显着的酸性。土霉素的抗菌谱同四环素,便更适于治疗肠道感染。故在鳖病防治中,多用来治疗或控制多种病症的并发症,如鳖的腐皮病、烂甲病和肿脖子病。由于其水溶液呈显着的酸性,所以在温室的鳖苗培育阶段,还可以控制真菌感染引起的白斑病。

【应用方法】土霉素内服要视鳖的规格而言。内服一般鳖苗阶段以饲料比例的0.4%添加,鳖种阶段为0.8%,成鳖阶段为1%。而温室培育池中,应用泼洒浓度为使池水呈每立方米水体10克,3天1次,连泼2次。一般投喂一个疗程为5天。

❷ 化学药品原药与化学药品制剂有什么区别

一、定义不同

1、化学药品原药:指用于生产各类制剂的原料药物,是制剂中的有效成份,由化学合成、植物提取或者生物技术所制备的各种用来作为药用的粉末、结晶、浸膏等,但病人无法直接服用的物质。

2、化学药品制剂:原料药加辅料(淀粉,葡萄糖等等)加工的过程叫制剂(制成药剂)。经过制剂工序后,原料药就成了胶囊,注射液等等,也就是所谓的药品制剂。

二、成分不同

1、化学药品原药:旨在用于药品制造中的任何一种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而且在用于制药时,成为药品的一种活性成分。此种物质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症状缓解,处理或疾病的预防中有药理活性或其他直接作用,或者能影响机体的功能或结构。

2、化学药品制剂:行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以前,应选择能区别反应物或分解产物的含量都可以,但是通常选用测定药物的方法,因为分解产物区别反应物或分解产物的含量都可以,但是通常选用测定药物的方法。

因为分解产物常常比较复杂,有时分解产物可能立即再次分解,因而不便准确测定。

三、监管要求不同

1、化学药品原药:药剂的有效成分。原料药只有加工成为药物制剂,才能成为可供临床应用的医药。

2、化学药品制剂:可以直接供临床应用的医药。

❸ 杀菌剂是什么化学物质

fungicide

叶钟音

对真菌或细菌有杀死或抑制作用的化学物质。杀菌剂可以在植物体外或植物体内通过药剂的毒力作用杀死或抑制病菌的生长和繁殖。有的杀菌剂对真菌无毒性,但可干扰真菌致病过程或影响病原物——寄主间的相互关系,提高植物防御能力。

毒效基和辅助基

杀菌剂对病菌具有杀死或抑制作用,是与杀菌剂的分子结构有关。每个杀菌剂的分子结构中必须具有毒效基因或有毒元素。如有机汞化合物中的汞元素、克菌丹的三氯甲硫基。杀菌剂对菌类的毒力就是由于这些基团和元素破坏菌体代谢,最终使菌体死亡。杀菌剂结构中还有一定的辅助基,它可以调整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状。如苯菌灵结构中的丁胺甲酰基团,具有较强的亲脂性能,增加了药剂向菌体内渗透的能力,从而增强了药剂的抑菌作用。

无毒性杀菌剂

对真菌的活性表现在影响真菌的致病力;影响寄主—病原菌相互关系,提高植物抗病能力。三环唑对稻瘟菌的作用表现为抑制孢子萌芽过程中侵入栓细胞壁的黑色素合成,结果不能穿透寄主细胞造成侵入。即因为影响了侵入栓细胞壁的紧破性和胞内必要的膨压。二氯二甲环丙羧酸(DDCC)喷洒水稻叶片上后,可以阻止稻瘟病病斑扩大,是由于药剂促进了病斑周围组织内植物保卫素momilictones A和B的积累,使侵入点内的菌丝不得扩展蔓延。

杀菌剂类型

根据杀菌剂对植物病害的防病原理分为保护剂、治疗剂、铲除剂。根据杀菌剂的使用途径分为种子处理剂、土壤处理剂、叶面喷洒剂。根据杀菌剂在植物体内的吸收和运转性能分非内吸性杀菌剂和内吸性杀菌剂。根据杀菌剂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分铜素杀菌剂、硫素杀菌剂、有机硫杀菌剂、有机磷杀菌剂、有机胂杀菌剂、取代苯杀菌剂、醌类杀菌剂、杂环类杀菌剂等(见表1)。

杀菌剂的剂型

根据药剂的理化性状和使用的要求杀菌剂可以加工成多种剂型。

粉剂

直接将原药加工成一定细度的粉末制成粉剂,也可以少量的原粉加填充粉混合磨碎成一定细度的粉剂。这类杀菌剂的原药不亲水,加工成粉剂后通过喷粉器械在地面植株间喷粉,或通过飞机在空中喷粉。粉粒的粗细影响喷药和防治质量。粉粒细在植物表面附着力强,有效覆盖面大,也易挥发为气态。如硫磺粉一般要求能通过300号筛目,粉粒直径不大于27微米。

可湿性剂

以原药和湿润剂、分散剂及填充粉混合粉碎而成。粉粒细度要求99.5%通过200目筛,即粉粒在74微米以下。兑水后必需具有悬浮性、分散性、湿润性。杀菌剂剂型中可湿性剂占较大比例。

胶悬剂

以原药、分散剂、悬浮剂、抗冻剂及水溶性表面活性剂混合后,在水中磨研制成。药粒的直径在1~3微米,兑水后其悬浮率在90%以上。如多菌灵胶悬剂。

乳油

原药、有机溶剂、乳化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有的为提高溶剂对原药的溶解度,还加少量的助溶剂以达到配制高浓度乳油。乳油兑水后,呈透明或半透明胶体溶液,油粒直径在0.1微米以下,称可溶性乳油。还有一种乳油兑水后呈乳浊液,称乳化性乳油。杀菌剂中亦有少量制成乳油如萎锈灵乳油。

锈病、白粉病、叶螨ssulfursmokingagent烟剂硫白粉病、锈病、果树疮痂病、叶瞒ssulfurbentonite膨润硫白粉病、锈病sSulphur硫磺硫素杀菌剂灌根:茄子黄萎病叶面喷洒: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二元酸铜瓜类霜霉病铜皂乳剂coppersoap种子处理:小麦腥黑穗病、小米黑穗病叶面喷洒:同波尔多液CuC12.3Cu(OH)2copperoxychloride王铜苹果褐斑病、桃疮痂病、褐腐病、细菌性穿孔病锌铜石灰液zine-copperLimemixture土壤处理防治猝倒病、立枯病Cu(NH3)S04H20cuprammoniumsolu-tion铜氨合剂等大田作物、果树、蔬菜、花卉的叶斑病、霜霉病、炭疽病[Cu(OH)2]3.CuS〇4等bordeauxmixture波尔多液配制波尔多液的原料CuS04?5H20cupricsulfate硫酸铜铜素杀菌剂应用范围化学结构名称(英文名)类型

表1 常见杀菌剂

表1 常见杀菌剂(续)-1

表1 常见杀菌剂(续)-2

表1 常见杀菌剂(续)-3

表1 常见杀菌剂(续)-4

表1 常见杀菌剂(续)-5

表1 常见杀菌剂(续)-6

表1 常见杀菌剂(续)-7

表1 常见杀菌剂(续)-8

表1 常见杀菌剂(续)-9

表1 常见杀菌剂(续)-10

表1 常见杀菌剂(续)-11

表1 常见杀菌剂(续)-12

表1 常见杀菌剂(续)-13

表1 常见杀菌剂(续)-14

表1 常见杀菌剂(续)-15粒剂

以原药、粘合剂和载体通过特殊的造粒机械和工艺加工而成,根据粒的大小分微粒剂、颗粒剂和大粒剂。防治稻瘟病的异稻瘟净颗粒剂撒施稻田后,既可降低空气中农药污染,又可通过田间灌溉水中药剂的缓解,被稻株吸收运转,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烟剂

原药、燃料、氧化剂、消燃剂混合制成的粉剂,分装在罐内或袋内,通过引火线点燃后燃烧。其中的原药因受热气化后,在空气中又冷凝为0.1~2微米的烟粒。百菌清、硫黄具有高温下不分解并能升华,因此制成烟剂,用于温室和林间。

杀菌剂的毒性

杀菌剂对人、畜、鸟、蜂、鱼的毒性。分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三种表现形式。

急性毒性

以小动物如小白鼠或大白鼠作供试动物,以杀菌剂直接口服或皮肤涂抹于供试动物,观其中毒症状和致死中量,即杀死群体中50%个体所需的剂量(毫克/公斤体重)以LD50表示。凡LD50值大者,表示杀死50%个体所需的剂量多,该杀菌剂的毒性低。根据口服LD50量的大小,将农药的毒性划分为特剧毒<1毫克/公斤、剧毒1~50毫克/公斤、高毒50~100毫克/公斤、中等毒100~500毫克/公斤、低毒500~5000毫克/公斤、微毒5000~15000毫克/公斤。经皮毒性分低经皮毒性、中等经皮毒性、严重皮肤毒性。几种常用杀菌剂的毒性(表2)。

表3 几种杀菌剂合理使用准则

慢性毒性

用微量杀菌剂长期(六个月以上)饲喂供试动物连续观察2至4世代存活的个体,是否发生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现象。为了快速测定,也可用Ames氏测定法,即以鼠伤害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nhimurium)作为指示微生物,三天内即可知该药剂是否具致突变作用。有的杀菌剂在急性毒性方面属于微毒,但其慢性毒性却表现具“三致”作用,如百菌清在5000~10000mg/kg对大鼠肾脏有致癌作用,在微生物试验中亦发现有致突变现象。

由于杀菌剂对动物的毒性,加之使用于农作物上后,由于药剂的分解、代谢的原因,造成空气、水、土壤等环境的污染和农产品上的残留。国家从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以及人、畜的健康安全出发,对一些高毒和高残留的杀菌剂禁止使用,如有机汞杀菌剂。同时也规定一些杀菌剂的最终残留的限量、安全间隔期(表3)。如百菌清在水稻最终残留量不能超过0.2 ppm,安全间隔期为10天。苹果、梨、葡萄不能超过1 m g/kg,安全间隔期分别为21天、25天、21天。

杀菌剂药效测定

effectiveness test of fun-gicides

周明国

评估农药防治病害的效果及其应用价值的试验方法。药效测定的内容包括药剂防治的对象、对病原物的毒力、防治原理、施药技术、残效期、农药理化性能及其加工剂型与药效的关系。以防病效应评估各种药剂的差异和实用价值。此外,可测定对植物的药害和对非靶标生物群落的副作用。药效测定首先采用室内快速简便方法筛选出有希望的药剂再进行温室盆栽植株测定,最后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进行大田药效测定。以对病原物产生50%效应的有效浓度(EC50)或产生100%效应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值与对照标准药剂产生相同效应的浓度之比,评价测定药剂效力和推广价值。

室内药效测定

又称毒力测定,对病菌或培养基质施以药剂,以孢子萌发率、菌体生长速率、菌体形态或呼吸作用等生理变化作为衡量药剂毒力的指标。根据药剂和供试病菌的特性,室内药效测定方法如下。

孢子萌发法

将药剂附着在载玻片或其它适当平面上,然后滴上病菌孢子悬浮液,或使药液直接与孢子液混合,适当培养后镜检孢子萌发率。药剂浓度对数与抑制孢子萌发机率值之间的函数关系,以剂量反应曲线(简称D-R曲线)表示,并可根据D-R曲线位置和斜率评估和比较药剂毒力。

生长速率测定法

在含有药剂系列浓度的固体培养基平板上或液体培养基中,定量接种,经适当培养后,测量和比较菌落扩展速度、或浑浊度或菌体干重增加速率。有的可通过测量菌体分泌、代谢物含量推测对菌体生长速率的抑制效力。适用于近代开发的许多对孢子萌发无抑制作用,但可干扰菌体生物合成或细胞分裂过程的药剂的药效测定。

附着法

细菌或真菌孢子附着在灭菌的种子、菌丝、果皮或其它保护材料上,直接接触药剂,并给予适当温度、养分和水分,一定时间后观察有无菌落形成。

气体效力测定法

有些杀菌剂能够挥发或分解产生具有抗菌效力的气体。测定气体抗菌效力是在固定的培养基上接种供试菌,将皿倒置,在倒置皿盖内放入药剂,检查经培养的病菌生长发育状况。

扩散法

又称抑菌圈法,在已接菌的固体培养基平板上,加入少量抗菌物质,使药剂接触培养基和病原菌,适当培养后施加药剂部分的培养基周围由于药剂扩散产生抑菌圈或抑菌带,抑菌圈的大小与药剂浓度呈函数关系。应用此法比较杀菌剂毒力大小或病原菌对药剂的敏感性时,还应注意抑菌圈大小受不同药剂在培养基中水平扩展能力的影响。扩散法常用于农用抗菌素和混配药剂的药效测定。

形态观察法

有些杀菌剂对孢子萌发和菌体生长速率几乎没有抑制作用,但影响菌体正常形态,阻止病菌侵染发病。如水稻纹枯病菌接触井岗霉素后,菌体新分枝细胞缩短、分枝角度增大。多菌灵处理真菌孢子后,孢子能正常萌发,但芽管不能形成隔膜,三唑酮可使菌丝顶端肿涨畸形。

室内活体测定法

对新发展的少数只在寄主活体上才表现抗菌活性的药剂和对专性寄生菌的药效测定,可用药剂处理果实或部分植株组织如叶段、叶碟,经培养后以早期菌落扩展速率或寄主发病程度、或病菌在寄主上的繁殖率评估药剂效力。

温室药效测定

经室内试验证明药效较好的药剂,必须直接在植株上进行试验,测定药剂与寄主相互作用下的防病效果。温室试验一般在幼苗上试验,不受季节限制,通过适当仪器将药剂定量均匀喷施到盆栽植物上并定量人工接种,模拟发病的最适条件确保对照植株发病,使在较短时间内能得到重复性稳定的试验结果。试验内容和要求与大田药效试验类似。

大田药效试验

对多种农药新品种或当地未曾使用过的农药药效比较试验,以及同一药剂中不同加工剂型,施药方法、施药剂量、施药浓度、施药时间和次数的比较试验等。各试验中应注意作物对药剂的反应,如药害或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等。田间试验步骤可分为小区、大区和大面积示范试验,取得经验后进行推广使用。小区试验面积大小可根据土地条件、作物种类、病害特征和试验要求而定,一般不小于20平方米,成年果树不少于3棵,设3~4次重复和保护行。大区试验面积一般在0.5~2亩,不设重复或重复1次。大面积示范试验是在药剂经小区和大区试验并肯定了药效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在不同生态区域进行试验,以肯定其推广价值。

大田药效试验方法随药剂特性、防治对象和试验目的而异。常见的施药方法有喷施、种苗处理、土壤处理、果实处理和烟熏等。混配制剂的药效试验中,除设对照标准药剂处理外,还应包括混配制剂中各成份的单剂处理,根据防治效果评估药剂复配后的联合作用模型。病菌侵染后施药或根部施药防治地上部分的气传病害,可测定药剂内吸治疗效力、分析药剂在植物体内的输导方式和重新分配。

残效期测定

杀菌剂残效期受药剂理化性能、寄主和病原物代谢降解或环境温度、光照、雨水冲刷等因素的影响。残效期测定常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也可采用化学和仪器分析的方法。如比较施药后不同天数接种对病害的防效,可用扩散法直接测定寄主体液的抗菌能力。施药后间隔取样萃取药剂有效成分,可通过气相、高效液相色谱或紫外光谱等方法定性定量分析,直接测定药剂的有效残留量。如经乙酸乙酯萃取作物体内的多菌灵有效成分,可用色谱和紫外光谱分析残留含量。分析环境单因子对药剂残效期的影响可在室内进行模拟试验,通过上述方法测定。

杀菌剂作用原理

principles of fungicidal action

叶钟音

杀死或抑制菌体生长、发育、繁殖的生理生化过程。杀菌剂接触菌类后表现为影响孢子萌芽、芽管隔膜形成、附着孢的成熟、侵入丝的形成、芽管菌丝异常、扭曲、膨大畸形、菌丝顶端异常分枝、新孢子形成以及菌核形成和萌芽等各种中毒症状。杀菌剂对菌体的作用方式有杀菌作用和抑菌作用。杀菌是一种杀菌剂在一定浓度、时间下接触菌体使其失去生长繁殖能力。抑菌是受药剂处理后,菌体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一旦脱离接触或加入抗代谢作用的竞争性抑制剂,菌体又可恢复生长繁殖。随着杀菌剂对菌生理代谢及生物化学反应的深入研究,杀菌和抑菌的概念赋予新的内涵。影响菌体内生物氧化,在菌类中毒症状上表现为孢子不能萌芽称为杀菌。影响菌体生物合成,在菌类中毒症状上表现为萌芽后的芽管或菌丝不能继续生长称为抑菌。有时杀菌或抑菌并不能截然分清,如5ppm苯菌灵可抑制一些白粉病菌菌丝生长,当500ppm浓度时即影响孢子萌芽;萎锈灵对菌体的作用方式是抑制生物氧化,但中毒表现为影响菌丝继续生长。杀菌剂对菌体的杀菌或抑制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破坏菌体细胞结构

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壁组成不同,杀菌剂的作用方式也不同。细菌细胞壁中主要成分为胞壁质粘肽,由N-乙酰氨基葡糖(GlcNAc)和N-乙酰壁氨酸(MurNAc)交叉结合成长链,氨基酸附着于多糖的直链上构成网状结构。细胞壁形成过程中必须通过糖肽多糖转肽酶和D-丙氨酸羧肽酶的催化交联反应。青霉素的结构与D-丙氨酰-D丙氨酸的结构相似,当青霉素与对青霉素敏感的细菌接触时,青霉素的β-内酯环的C-N键开裂,开键的C原子与转肽酶结合,抑制了转肽酶,阻止细胞壁的合成。结果使细菌变成没有细胞壁的裸露原生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细胞膜破裂而细菌死亡。

真菌细胞壁的组成随不同类群而有所不同。几丁质是接合菌、子囊菌、半知菌、担子菌等类群真菌细胞壁中的重要组成成分。由N-乙酰氨基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结合成的含N多聚糖。多氧霉素、稻瘟净、稻瘟灵等杀菌剂都能抑制细胞壁的形成,但它们的作用方式不一。多氧霉素D与几丁质前体结构相似,且对几丁质合成酶的亲和力大于几丁质前体与合成酶亲和力,几丁质合成酶一旦与多氧霉素D结合,即失去聚合几丁质的能力。而稻瘟净的作用是阻止几丁质前体透过细胞膜使合成酶得不到几丁质前体,起隔离作用。稻瘟灵的作用则在影响几丁质以外的其它细胞壁成分(脂肪酸、油酯、磷脂等)的合成。真菌细胞壁的形成受阻后,表现的外部症状为孢子萌芽芽管粗糙,末端膨大或扭曲畸形,菌丝顶端膨大扭曲畸形等。杀菌剂除阻碍菌体细胞壁形成外,还可溶解和破坏细胞壁组成的部分物质和抑制细胞壁上的一些酶的活性以及对细胞壁的另一个组成纤维素结构的破坏。

菌体细胞膜是双层分子结构,由类脂质、蛋白质、甾醇和盐类。通过金属桥和疏水键连结组成,具有亲脂和亲水双亲媒性分子性质。甾醇,特别是麦角甾醇对真菌(除卵菌外)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关系重大。麦角甾醇合成受阻会导致膜结构的变化。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部位在细胞内质网的平滑部分,从异戊间二烯经过缩合生成角鲨烯(Sgualene),经环化后生成羊毛甾醇,再由羊毛甾醇经过去甲基化和双键易位等多种反应最后生成麦角甾醇。其脱甲基化是通过多功能氧化酶(细胞色素P450)催化进行的。三唑类杀菌剂的作用就是抑制多功能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使C14的脱甲基反应难以进行,使14-2-甲基甾醇积累。咪唑、哌嗪、吡啶、嘧啶等类的杀菌剂亦有相同的作用。而吗啉类杀菌剂则不同,它的作用点是抑制△8~△7的双键异构化及C22双键导入C24双键还原,最终也导致膜的结构受损。外表症状表现为细胞内陷、液泡化,菌丝生长畸形,末端膨胀、扭曲,分枝过多等。

卵磷脂是菌丝细胞膜的另一重要组成成分,异稻瘟净、克瘟散等有机磷杀菌剂通过抑制卵磷脂合成过程中的N-甲基转移酶活性,从而抑制卵磷脂合成,导致菌丝生长受阻。多果定结构上的长碳链可以使细胞膜上的脂质部分溶解,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可以与细胞膜上的金属桥形成络合物,铜、汞金属盐作用于膜上的蛋白质或含—SH基酶类,这些作用都能导致菌体细胞膜结构的破坏、改变膜的透性而致菌体死亡。

干扰菌体细胞代谢

菌体萌芽时所需的能量来源于贮存的糖类和脂类,从一个葡萄糖分子经过糖酵解、三羧酸循环、末端氧化等一系列过程,最终产生ATP,供应菌体生长发育的需要,这一系列的生物氧化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专一性的酶参与,一旦这些酶受到杀菌剂的作用,整个代谢反应即会停止,能量供应也停止。菌体因得不到能量而死亡。大多数的保护性杀菌剂如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克菌丹、百菌清及铜、汞、硫的无机杀菌剂等都可以抑制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过程中的多种酶的活性。至于末端氧化过程中的氧化磷酸化呼吸链,萎锈灵、敌克松、苯酚类以及砷、铜、汞剂都可以抑制该过程中酶的活性,只是不同的杀菌剂有它特有的作用点。

脂类的代谢亦是能量供应的重要来源。克菌丹、二硫代氨基甲酸盐、醌类杀菌剂抑制β-氧化,阻碍脂肪酸的降解。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通过抑制三磷酸甘油酯的合成而干扰脂的生物合成,克瘟散还能抑制糖脂的合成。

对核酸、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核酸是由碱基、戊糖、磷酸组成,一些杀菌剂可以直接作用于碱基,如甲菌定、乙菌定、磺酰胺类、二甲酰亚胺类、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单核苷酸通过核酸聚合酶的作用形成多核苷酸。放线菌素D等抗菌素能抑制核酸的聚合作用。对蛋白质的合成影响主要表现在抑制氨基酸活化、转氨基作用、aa-tRNA形成、DNA模板功能、肽键伸长、氨酰基-tRNA、mRNA和核蛋白体三者结合等过程。起抑制作用的主要是抗菌素类如链霉素、四环素、放线菌酮、稻瘟散、春雷霉素等,也有如氯硝胺、甲菌定一类有机杀菌剂。另外,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某些酶的活性受到抑制或能量供应受阻都影响蛋白质合成。菌体细胞核酸、蛋白质合成受影响必然要反映到细胞核的形成,氯硝胺致使细胞不正常分裂增加,苯并咪唑类干扰微管蛋白聚合,致使纺锤体纤维形成受阻,有丝分裂受破坏,染色体不能向两极移动,子细胞不能正常形成。其它如二甲酰亚胺类、芳烃类杀菌剂都会引起菌体细胞有丝分裂不稳定,增加二倍体有丝分裂重组次数。

杀菌剂对菌体细胞代谢活动,有的仅在某个特定的位点的单一作用,如三唑酮对甾醇的合成、多菌灵对微管蛋白的亲合。也有不少杀菌剂,尤其是保护性杀菌剂是多位点的抑制,如克菌丹能抑制丙酮酸的脱羧反应,从而影响乙酰辅酶A的形成;同样脂肪酸氧化过程中也需要乙酰辅酶A参与,克菌丹亦能抑制脂肪酸氧化。

杀线虫剂

nematocide

叶钟音用于土壤或植物以杀死植物寄生线虫或减少线虫的虫口数,从而保护植物不受线虫为害的化学药剂。植物线虫病害的化学防治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以二硫化碳等化学药物用于土壤,试图抑制根瘤线虫,但未能获得满意的结果。1943年凯特(Cater)发现D-D混剂是现代杀线虫剂的开端,随后二溴乙烯等不饱和卤代烃等杀线虫剂陆续被开发。1956年除线磷(dichlofenthian)作为第一个有机磷土壤杀线虫剂出现。

作用机理

杀线虫剂的作用机理与杀虫剂相同。卤代烃具有强的脂溶性,容易渗透线虫体壁和卵壳,通过烷基化或氧化反应破坏虫体呼吸作用,导致线虫麻痹瘫痪而死。有机硫杀线虫剂威百亩、棉隆在土壤中通过分解产生异硫氰酸酯、甲基胺、甲醛、硫化氢等,其中异硫氰酸酯(—N—C=S)是一种很强的生物毒性基团,可以使线虫体细胞中含—SH和—NH2的酶失去活性,从而使线虫致死。有机磷杀线虫剂对线虫胆碱酯酶具抑制作用,使神经传递受阻而导致线虫死亡。氨基甲酸酯类的梯灭威进入植物体内后,在酶的作用下形成亚砜和砜的代谢产物,它们都是胆碱酯酶抑制剂。其中砜的代谢物对线虫的活性高于亚砜的化合物。

应用

具有熏蒸作用的杀线虫剂,因对植物具毒害,只能在种植前使用,以专门的器具注入土壤,全面施用(苗床)或沟施、穴施。为促使其挥发和在土壤中的扩散,最适宜的土壤温度为21~27℃,土壤湿度5%~25%。用药与播种(种植)的间隙期视季节而定,一般15~20天。触杀性的杀线虫剂可以在种植前、种植时进行土壤处理,丙线磷、克线磷可用于浸根、浸鳞茎。杀线威、克线磷可作叶面喷洒。

毒性

具熏蒸作用的卤代烃、有机硫等杀线虫剂对人畜毒性低,而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线虫剂对人畜毒性大,如梯灭威的原药对大鼠口服致死中量为0.93毫克/公斤,属于剧毒。呋喃丹的口服毒性大而经皮毒性低。这类杀线虫剂有的在土壤中能维持较长的残效,如克线磷药效维持达几个月,梯灭威在土壤中也不易分解,连续多年使用影响地下水的质量。另外早期使用的二溴氯丙烷对试验动物有致癌和致突变作用,在工厂生产中可引起男性不育。

种类

杀线虫剂的品种约30余种,常用的仅10余种(见表),其中具熏蒸作用的土壤杀线虫剂用量已日趋减少,而代之以触杀性和具内吸作用的杀线虫剂。

植时土壤处理内吸异丙三唑磷植时土壤处理触杀性甲基异柳磷植时、生长期土壤处理、浸鳞茎、根触杀性丙线磷植后、植时、生长期土壤处理、浸根、叶面喷洒内吸克线磷有机磷

❹ 管道疏通剂是什么化学药品

主要成分:氢氧化物、碳酸钠、次氯酸钠、起泡剂、闪溶速通因子等。

管道疏通剂又称管道疏通颗粒,是一种新型厨卫管道深层清洁产品。主要是针对厨卫管道内的油脂、毛发、菜渣、纸棉纤维等各种有机物质造成的堵塞进行疏通。

同时具有清除管道恶臭,灭杀管道细菌、寄生虫等功效,帮助家庭清洁最后一处卫生死角。

(4)化学药剂有哪些成分扩展阅读

固体管道疏通剂的主要成分是苛性钠和铝粒,苛性钠是一种强碱性物质,它在遇到水之后会迅速发生反应,产生热量,而与此同时苛性钠和铝粒也会发生作用,会产生大量的气体。

它是靠强碱性的腐蚀性,以及气体的压强冲开堵塞的物质,但是同样的强碱和高温对人体也是具有一定的伤害,可以腐蚀人体的皮肤口鼻眼睛。

慢慢的倒水能够给疏通剂和水一定的反应时间,使疏通剂更好的和水发生反应,使疏通剂达到更好的疏通效果,而快速倒水的时候疏通剂和水的接触面积比较小,很多疏通剂不能够和水反应,从而疏通效果就会受到大大影响。

❺ 化学药物中的黄药是什么成分

黄药于1815年由蔡斯(Zeise)首先进行合成研究,因为色黄,称之为黄色药剂,西文黄药为Xanthate,源于希腊文,意为黄色。
通式中Me为钠或钾,也有制成铵盐者,R为不同大小的烷基、烷基芳基、环烷基、烷氧基等。常用的有乙基黄药、丁基黄药、异丙基黄药、异丁基黄药、戊基黄药、己基黄药等。学名烃基黄原酸盐或烃基二硫代碳酸盐,这是将之视为碳酸中的二个氧被硫取代的衍生物。
黄药用途甚广,橡胶工业用作硫化促进剂,分析化学中用乙基黄原酸钾作铜、镍等金属离子的沉淀剂及比色试剂,冶金工业中用黄药作为从溶液中沉淀钴、镍的试剂,纤维素黄原酸钠用以制人造纤维。一般以为浮选应用黄药做捕收剂始于1924年,由凯勒(Keller)氏在美国登记专利。1929年弗斯脱(Foster)发表了制造黄药及其有机硫代碳酸盐的方法。黄药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硫化矿捕收剂,估计全世界用于浮选的各类黄药量每年在数万吨至近十万吨,经常应用的黄药品种就基本组分而言也有十余种,商品牌号则更多。
黄药的分子结构与浮选性能有密切关系,一般而言,黄药分子中的碳链越长,其捕收能力越强,即随着醇基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大;带有支链的同系异构体较直链的捕收作用强。

❻ 锅炉阻垢剂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阻垢剂与分散剂

概述
阻垢剂、分散剂是循环水化学日常处理中一类占较大比重的化学药剂。例如羟基亚乙基二膦酸(HEDP)和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TMP)等,都是由其分子中的部分官能团、通过静电力吸附于致垢金属盐类正在形成的晶体(晶核)表面的活性点上,抑制晶体增长,从而使形成的许多晶体保持在微晶状态,这等于增加了致垢金属盐类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此同时,由于阻垢剂分子在晶体表面上的吸附,晶体即使增长,也只能畸形地增长,这就使晶体产生畸变。畸变后的晶体与金属表面的粘附力减弱,因此不易沉积于金属表面上;由于吸附于晶体表面上的官能团只是阻垢剂分子中的部分官能团,那些未参加吸附的官能团,就会对晶体呈现离子性,因电荷的排斥力增大而使晶体处于分散状态。以上三种作用同时存在,使得在水中阻止相同量的致垢金属盐不在金属表面结垢所需的阻垢剂的量,远低于将同样量的致垢金属盐螯合在水中使其不沉淀所需的螯合剂的量。这一现象,叫做“阈值效应”(Threshold effect),也叫“低限量效应”,或叫做“亚化学计量效应”(sub-stoichiometry effect)。因此它们能分散水中的难溶性无机盐、阻止或干扰难溶无机盐在金属设备表面的沉积、结垢,维持金属设备有良好的传热效果,保证生产正常进行。阻垢剂主要包括一些天然分散剂、膦酸、膦羧酸及膦磺酸和高分子聚合物等,而目前使用的绝大多数阻垢分散剂是高分子聚合物。
水处理中最早得到应用的阻垢剂大约要算聚合磷酸盐。聚合磷酸盐除具有阻垢作用外,还兼具缓蚀作用。但其缺点是易水解为正磷酸盐,如果控制失当,会使本来不太严重的碳酸钙垢问题转变为十分严重的磷酸钙垢问题。20世纪60年代有机磷酸(盐)阻垢剂的问世,表明水中碳酸钙的阻垢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也使循环冷却水的超低铬处理配方得以应用。这种超低铬配方在7.5-8.5的pH值范围内使用。高pH值的运用使得对用于缓蚀的铬酸根量的要求从传统铬-磷-锌配方的15-25mg/L降至5-10mg/L,大大减轻了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有机膦酸(盐)阻垢剂的应用,使水中致垢盐碳酸钙在金属表面的阴极区得到有控制的沉积。这种有控制地沉积的碳酸钙,起到了阴极缓蚀剂的作用。有机膦酸(盐)阻垢剂的应用,也使经典的循环冷却水聚磷酸盐-有机膦酸(盐)-聚丙烯酸(盐)这一磷系碱性处理配方得到广泛应用。而使磷系碱性处理配方得到进一步完善,则应归功于阻磷酸钙垢共聚物阻垢剂的问世。像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二元共聚物、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甲酯三元共聚物、丙烯酸/丙烯酰胺甲基丙烷磺酸/次磷酸三元共聚物等,都是为阻磷酸钙垢而研制的。如果说,时至今日,碳酸钙垢和磷酸钙垢已经有了特效阻垢剂的话,对于硅酸镁钙、氢氧化铁垢、氢氧化锌垢、硫酸钙垢和硫酸钡垢,则还没有那么有特效的阻垢剂,尽管已许多药剂分别对这些垢类显现出阻垢效果。
目前对阻垢、分散剂的研究集中于对各种共聚物的研制上。而且正在朝制备一剂多能的水处理剂的方向发展。另外,近年来对环保型阻垢剂的开发,为保护环境和水资源不受污染作出了贡献。
天然高分子
天然阻垢剂是较早被使用的一类水处理阻垢剂。一般是由天然产物经进一步加工制成。近来这一类的阻垢剂产品的效果不如新型的有机产品,但因其一般没有毒性,所以仍然在部分水处理剂系统中有着应用。
1.1 木质素磺酸钠
别名 木素磺酸钠,木钠,亚硫酸盐木质素,MN型减水剂
分子式 典型软木磺酸盐 C9H8.5O2.5(OCH3)0.85(SO3H)0.4
分子量 5000-100000
1)物化性质 由生产原料不同分为软浆和硬浆。目前应用较广的是软木木质素。木质素磺酸盐又称亚硫酸盐木质素,分子量不同,结构也不尽相同,是具有多分散性的不均匀阴离子聚电解质。固体产品为棕色自由流动的粉状物,易溶于水,易吸潮。可溶于任何硬度的水中,并不受pH值变化的影响,但不溶于乙醇、丙酮及其他普通的有机溶剂。水溶液中化学稳定性好。具有良好的扩散性能和耐热稳定性。水溶液为棕色至黑色,有胶体特性,溶液的粘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木质素磺酸盐对降低液体间界面表面张力的作用很小,而且不能减小水的表面张力或形成胶束,其分散作用主要依靠基质的吸附---脱吸和电荷的生成。
2)技术指标 见下表
木质素磺酸钠国内参考规格

指标名称 指标 指标名称 指标
外观 黄褐色或棕色固体 水不溶物/% ≤0.4
水分/% 7 总还原物/% ≤3
钙镁总量/% ≤0.6 pH值 9.0-9.5
硫酸钠/% ≤3

3)毒性及防护 木质素磺酸盐无毒、LD50>5g/kg。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业已批准允许在各种食品和食品包装的制造和加工过程中使用此产品。
4)用途 木质素磺酸钠:其结构单元上含有酚羟基和羧基,能生成不溶性的蛋白质络合物,用来控制悬浮物和铁垢,具有分散能力。是一种分散剂和整合剂,也是一种缓蚀剂。在循环水处理剂中,利用本产品与锌的络合作用,使水中的锌得以储备,以不断地提供一定量的锌离子,抑制水系统的腐蚀,用它与多元醇磷酸酯和锌复配成复合剂。在锅炉水中作分散阻垢剂,其热稳定性好,甚至在250℃下仍然保持良好的分散性能。它在水中分散含水氧化物和有机污垢方面也很有效。木质素磺酸钠具有分散、粘合、络合与乳化。稳定作用,可广泛地用于各种行业中。
但是,它的最大缺点是组成不稳定,性能常常会有波动,高温、高压下易分解,对现代化的水处理很不利。但由于它来源方便、价格低廉、无污染等优点,仍少量用于循环冷却水处理剂复合配方中。如美国纳尔科公司N-7350、N-4324水处理用药剂组分中均有本品。
5)使用方法 一般由水处理厂家根据配方需要直接复合在复合水处理剂商品中。
1.2 单宁
别名 单宁酸,鞣酸,没食子鞣酸,鞣质
分子式 C76H52O46
分子量 1701.22
1)物化性质 单宁实际上是一个笼统的名称,是指由五倍子酸、间苯二酚、间苯三酚和其他酚衍生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常与糖类共存。根据化学结构可以分为:1)水解类单宁,指含有酯键和配糖键的单宁。在酸和酶的作用下易水解。2)缩合类单宁,所有芳香核以碳键相连。在强酸和强氧化剂的作用下,分子间可以缩合。单宁为淡黄色无定形粉末或疏散有光泽的鳞片状或海绵状固体,暴露于空气中能变黑。无臭,有强烈的涩味,呈酸性。可燃。在100g水内的溶解度为300g,也溶于乙醇、丙酮,难溶于苯、氯仿、二硫化碳、四氯化碳、乙醚及石油醚等。210℃开始熔融并大部分分解为焦性没食子酸和二氧化碳。闪点198.9℃。自燃点526.7℃。在水溶液中可以用强酸或盐(NaCl、Na2SO4、KCl)使之沉淀。在碱液中,易被空气氧化使溶液呈深蓝色。单宁为还原剂,能与白蛋白、淀粉、明胶和大多数生物碱反应生成不溶物沉淀。单宁暴露于空气和阳光下易氧化,色泽变暗并吸潮结块,因此应密封、避光保存。
2)技术指标 见下表
GB5308-85(工业单宁酸)

指标名称 一级品 二级品 三级品
外观 淡黄色至浅棕色无定型粉末
单宁酸(干基计)含量/% ≥81.0 ≥78.0 ≥75.0
干燥失重/% ≤9.0 ≤9.0 ≤9.0
水不溶物/% ≤0.6 ≤0.8 ≤1.0
总颜色 ≤2.0 ≤3.0 ≤4.0

3)毒性及防护 低毒,小鼠经口LD50为6000mg/kg。

4)用途 主要用于医药、墨水、印染、皮革、橡胶和冶金等工业以及水处理中。单宁在水处理过程中,具有絮凝、脱氧、缓蚀、阻垢和杀菌作用。在循环冷却水处理中是一种分散剂。由于它含有大量的羟基和部分水解后所产生的羧基,因此它具有和Fe3+、Ca2+、Mg2+等多种金属离子络合的功能,起到分散作用。此外,单宁可防止溶解氧对阴极去极化作用,或者在金属表面与铁离子或氧化铁反应生成一种网状结构的不透性保护膜,因此能抑制铁的腐蚀。此外,利用单宁在酸性介质中易吸氧,可较好地防止锅炉氧腐蚀。可和锌盐配合应用于循环水处理中。此外,单宁对水中硫酸盐还原菌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5)使用方法

a. 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作阻垢分散剂时,适宜的pH值范围在6-8,浓度为50mg/L左右。

b.在锅炉中用作除氧剂时,推荐pH值为11左右。在pH值为11时,单宁和肼或亚硫酸钠一样,具有较好的脱氧能力。可抑制碳钢的腐蚀,缓蚀率可高达97%。

❼ 染发剂有什么化学成分

染发剂有对苯二胺等化学品,对苯二胺是染发剂中必须用到的一种着色剂,是国际公认的一种致癌物质。

中国人属于黄色人种,多以白发染黑为美,因此染发剂也比较单调。欧美人习惯先将头发漂浅或漂白,然后再将头发染成金色、黄色、亚麻色、红棕色、紫罗兰色等,故其染发剂花色品种繁多。

改革开放以来,受国际流行发色的影响,我国也相继推出了各种色调的彩色染发剂,使我国的染发品市场大放异彩。

21世纪我国将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银发阶层人士逐渐增多,染发品市场需求将日趋增在。而且,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紧张,因紧张繁忙引起的白发、脱发明显增多,为染发品带来了巨大的市场。

(7)化学药剂有哪些成分扩展阅读:

染发剂过敏:

染发剂过敏通常是染发后头部、四肢等处出现皮肤红肿、发痒、起疹的症状,严重的还会发生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染发过敏迁延难治,会患上染发皮炎(接触性皮炎的一种)。

针对染发过敏导致的皮肤过敏症状,专家建议染发前先做过过敏实验再去染发,消费者在每次染发前,先选耳根后方的一小撮头发做过敏测试,如出现异常,可选择其他品牌重新试验,仍有过敏就应放弃染发。

❽ 农药按化学成分分哪几类

用来防治植物病、虫、螨、鼠、杂草等有害生物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剂均称为农药。未经加工的农药称为原药。原药一般不能直接使用,需要经过加入适当的填充剂和辅助剂才能使用。经过加工的农药称为农药制剂或商品农药。农药种类很多,常用的有500种左右,一般按照农药的成分、用途及作用方式将农药分类。

(1)按照成分分类。有无机农药、植物性农药、微生物农药和有机合成农药。无机农药大多数由矿物原料加工制成,这类农药品种较少,目前应用的只有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植物性农药是用植物产品制成,如除虫菊、烟草、鱼藤等。微生物农药是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造而成,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有机合成农药,即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农药,是当今农药的主体。

(2)根据用途分类。可分为杀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杀软体动物剂等。

(3)根据作用方式分类。杀虫剂又分为胃毒剂、触杀剂、熏蒸剂、内吸剂、性引诱剂、拒食剂、不育剂。杀菌剂又分为保护剂、治疗剂和内吸杀菌剂。除草剂,又可分为选择性除草剂和灭生性除草剂。

❾ 化学上紫药水、红药水成分是什么

紫药水【主要成分】 本品主要成份为氯化四甲基副品红苯胺、氯化五甲基副品红苯胺与氯化六甲基副品红苯胺的混合物。甲紫溶液为其乙醇、水的1%溶液。

红药水[成 份] 2,7-二溴-4-羟基汞荧光黄素二钠盐

阅读全文

与化学药剂有哪些成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