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中化学所有常见物质的属性,要全面的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归纳(有原稿,要的话留邮箱可以发给你)
1.颜色的规律
(1)常见物质颜色
以红色为基色的物质
红色:难溶于水的Cu,Cu2O,Fe2O3,HgO等
碱液中的酚酞酸液中甲基橙石蕊及pH试纸遇到较强酸时及品红溶液
橙红色:浓溴水甲基橙溶液氧化汞等
棕红色:Fe(OH)3固体Fe(OH)3水溶胶体等
以黄色为基色的物质
黄色:难溶于水的金碘化银磷酸银硫磺黄铁矿黄铜矿(CuFeS2)等
溶于水的FeCl3甲基橙在碱液中钠离子焰色及TNT等
浅黄色:溴化银碳酦银硫沉淀硫在CS2中的溶液,还有黄磷Na2O2氟气
棕黄色:铜在氯气中燃烧生成CuCl2的烟
以棕或褐色为基色的物质
碘水浅棕色碘酒棕褐色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的烟等
以蓝色为基色的物质
蓝色:新制Cu(OH)2固体胆矾硝酸铜溶液中淀粉与碘变蓝石蕊试液碱变蓝pH试纸与弱碱变蓝等
浅蓝色:臭氧液氧等
蓝色火焰:硫硫化氢一氧化碳的火焰甲烷氢气火焰(蓝色易受干扰)
以绿色为色的物质
浅绿色:Cu2(OH)2CO3,FeCl2,FeSO4?7H2O
绿色:浓CuCl2溶液pH试纸在约pH=8时的颜色
深黑绿色:K2MnO4
黄绿色:Cl2及其CCl4的萃取液
以紫色为基色的物质
KMnO4为深紫色其溶液为红紫色碘在CCl4萃取液碘蒸气中性pH试纸的颜色K+离子的焰色等
以黑色为基色的物质
黑色:碳粉活性碳木碳烟怠氧化 铜四氧化三铁硫化亚铜(Cu2S)硫化铅硫化汞硫化银硫化亚铁氧化银(Ag2O)
浅黑色:铁粉
棕黑色:二氧化锰
白色物质
无色晶体的粉末或烟尘;
与水强烈反应的P2O5;
难溶于水和稀酸的:AgCl,BaSO3,PbSO4;
难溶于水的但易溶于稀酸:BaSO3,Ba3(PO4)2,BaCO3,CaCO3,Ca3(PO4)2,CaHPO4,Al(OH)3,Al2O3,ZnO,Zn(OH)2,ZnS,Fe(OH)2,Ag2SO3,CaSO3等;
微溶于水的:CaSO4,Ca(OH)2,PbCl2,MgCO3,Ag2SO4;
与水反应的氧化物:完全反应的:BaO,CaO,Na2O;
不完全反应的:MgO
灰色物质
石墨灰色鳞片状砷硒(有时灰红色)锗等
(2)离子在水溶液或水合晶体的颜色
水合离子带色的:
Fe2+:浅绿色;
Cu2+:蓝色;
Fe3+:浅紫色 呈黄色因有[FeCl4(H2O)2] 2-;
MnO4-:紫色
:血红色;
:苯酚与FeCl3的反应开成的紫色
主族元素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包括含氧酸根)无色
运用上述规律便于记忆溶液或结晶水合物的颜色
(3)主族金属单质颜色的特殊性
A,A,A,A的金属大多数是银白色
铯:带微黄色钡:带微黄色
铅:带蓝白色铋:带微红色
(4)其他金属单质的颜色
铜呈紫红色(或红),金为黄色,其他金属多为银白色,少数为灰白色(如锗)
(5)非金属单质的颜色
卤素均有色;氧族除氧外,均有色;氮族除氮外,均有色;碳族除某些同素异形体(金钢石)外,均有色
2.物质气味的规律(常见气体挥发物气味)
没有气味的气体:H2,O2,N2,CO2,CO,稀有气体,甲烷,乙炔
有刺激性气味:HCl,HBr,HI,HF,SO2,NO2,NH3?HNO3(浓液)乙醛(液)
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气体和挥发物:Cl2,Br2,甲醛,冰醋酸
稀有气味:C2H2
臭鸡蛋味:H2S
特殊气味:苯(液)甲苯(液)苯酚(液)石油(液)煤焦油(液)白磷
特殊气味:乙醇(液)低级酯
芳香(果香)气味:低级酯(液)
特殊难闻气味:不纯的C2H2(混有H2S,PH3等)
3.熔点沸点的规律
晶体纯物质有固定熔点;不纯物质凝固点与成分有关(凝固点不固定)
非晶体物质,如玻璃水泥石蜡塑料等,受热变软,渐变流动性(软化过程)直至液体,没有熔点
沸点指液体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强相同时的温度,外压力为标准压(1.01 105Pa)时,称正常沸点外界压强越低,沸点也越低,因此减压可降低沸点沸点时呈气液平衡状态
(1)由周期表看主族单质的熔沸点
同一主族单质的熔点基本上是越向下金属熔点渐低;而非金属单质熔点沸点渐高但碳族元素特殊,即C,Si,GeSn越向下,熔点越低,与金属族相似还有A族的镓熔点比铟铊低,A族的锡熔点比铅低
(2)同周期中的几个区域的熔点规律
高熔点单质
C,Si,B三角形小区域,因其为原子晶体,熔点高金刚石和石墨的熔点最高大于3550,金属元素的高熔点区在过渡元素的中部和中下部,其最高熔点为钨(3410)
低熔点单质
非金属低熔点单质集中于周期表的右和右上方,另有IA的氢气其中稀有气体熔沸点均为同周期的最低者,而氦是熔点(-272.2,26 105Pa)沸点(268.9)最低
金属的低熔点区有两处:IAB族Zn,Cd,Hg及A族中Al,Ge,Th;A族的Sn,Pb;A族的Sb,Bi,呈三角形分布最低熔点是Hg(-38.87),近常温呈液态的镓(29.78)铯(28.4),体温即能使其熔化
(3)从晶体类型看熔沸点规律
原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于离子晶体,又高于分子晶体金属单质和合金属于金属晶体,其中熔沸点高的比例数很大(但也有低的)
在原子晶体中成键元素之间共价键越短的键能越大,则熔点越高判断时可由原子半径推导出键长键能再比较如熔点:
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分子晶体由分子间作用力而定,其判断思路是:
结构性质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大,范德华力大,则熔沸点也相应高如烃的同系物卤素单质稀有气体等
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化学式也相同的物质(同分异构体),一般烃中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烃的衍生物中醇的沸点高于醚;羧酸沸点高于酯;油脂中不饱和程度越大,则熔点越低如:油酸甘油酯常温时为液体,而硬脂酸甘油酯呈固态
上述情况的特殊性最主要的是相对分子质量小而沸点高的三种气态氢化物:NH3,H2O,HF比同族绝大多数气态氢化物的沸点高得多(主要因为有氢键)
(4)某些物质熔沸点高低的规律性
同周期主族(短周期)金属熔点如
Li 碱土金属氧化物的熔点均在2000以上,比其他族氧化物显着高,所以氧化镁氧化铝是常用的耐火材料
卤化钠(离子型卤化物)熔点随卤素的非金属性渐弱而降低如:NaF>NaCl>NaBr>NaI
4.物质溶解性规律
(1)气体的溶解性
常温极易溶解的
NH3[1(水):700(气)] HCl(1:500)
还有HF,HBr,HI,甲醛(40%水溶液福尔马林)
常温溶于水的
CO2(1:1) Cl2(1:2)
H2S(1:2.6) SO2(1:40)
微溶于水的
O2,O3,C2H2等
难溶于水的
H2,N2,CH4,C2H2,NO,CO等
(2)液体的溶解性
易溶于水或与水互溶的
如:酒精丙酮醋酸硝酸硫酸
微溶于水的
如:乙酸乙酯等用为香精的低级酯
难溶于水的
如:液态烃醚和卤代烃
(3)固体的水溶性(无机物略)
有机物中羟基和羧基具有亲水性,烃基具有憎水性,烃基越大,则水溶性越差,反而易I溶于有机溶剂中如:甲酸乙酸与水互溶,但硬脂酸油酸分子中因COOH比例过少反而不溶于水而溶于CCl4,汽油等有机溶剂苯酚三溴苯酚苯甲酸均溶于苯
(4)从碘溴氯的水溶液中萃取卤素的有机溶剂
如:苯汽油乙醚乙酸乙酯CCl4CS2等
(5)白磷硫易溶于CS2
(6)常见水溶性很大的无机物
如:KOH,NaOH,AgNO3溶解度在常温超过100g(AgNO3超过200g)KNO3在20溶解度为31.6g,在100溶解度为246g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甚少的物质常见的只有NaCl
(7)难溶于水和一般溶剂的物质
原子晶体(与溶剂不相似)如:C,Si,SiO2,SiC等其中,少量碳溶于熔化的铁
有机高分子:纤维素仅溶于冷浓H2SO4铜氨溶液和CS2跟NaOH作用后的溶液中,已热固化的酚醛树脂不溶于水或一般溶剂
5.常见的有毒物质
(1)剧毒物质
白磷偏磷酸氰化氢(HCN)及氰化物(NaCN,KCN等)砒霜(As2O3)硝基苯等
CO(与血红蛋白结合),Cl2,Br2(气),F2(气),HF,氢氟酸等
(2)毒性物质
NO(与血红蛋白结合),NO2,CH3OH,H2S
苯酚甲醛二氧化硫重铬酸盐汞盐可溶性钡盐可溶性铅盐可溶性铜盐等
这些物质的毒性,主要是使蛋白质变性,其中常见的无机盐如:HgCl2,BaCl2,Pb(CHCOO)2;铜盐也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但毒性较小,此外铍化合物也有相当的毒性
钦酒过多也有一定毒性汞蒸气毒性严重有些塑料如聚氯乙烯制品(含增塑剂)不宜盛放食品等
㈡ 什么是可溶性物质什么是不可溶性物质
以固体来说,可溶性物质是指100克水里能溶解1克以上,10克以下的物质,难溶性物质是100克水能溶解0.1克以下的物质.
【不溶性物质有:】
Al(0H)3------------白色
BaSO4-------------白色
BaSO3-------------白色
BaCO3-------------白色
AgCl-------------白色
Mg(OH)2-------------白色
Fe(OH)2-------------绿色
Fe(OH)3-------------红褐色
Cu(OH)2-------------蓝色
CaCO3-------------白色
【可溶性物质有:】
呈离子态的物质:
①几个-几万个mg.L-1
②0.1-几个mg.L-1
③小于0.1 mg.L-1
构成:阳离子:
①Na+、K+、Ca2+、Mg2+
②NH4+、Fe2+、Mn2+
③Cu2+、Zn2+、Ni2+、Co2+(钴)、Al3+
阴离子:
①HCO3-、CL-、SO42-、Hsiv3-
②F-、NO3-、CO32-
③HS-、BO2-、NO2-、Br-、I-、HPO42-、H2PO4-
㈢ 化学中的可溶性物质有哪些不可溶的物质有哪些
可溶性物质常见有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不可溶的,氢氧化物,钾,钠,钙,钡溶,其他不溶,化学书后有溶解性表,那里很全
㈣ 谁有化学的物质可溶性口诀
请看着初中或高中课本后的那个溶解度表,一览常见酸碱盐的溶解度:
我也有一个口诀,是对照上表说的:
碱当中,多不溶,唯有
铵、钾、钠、钡
溶;
氯化银
,
硫酸钡
,两种沉淀都算最,见了硝酸也不退;
碳酸盐,
铵、钾、钠
(溶),其余溶性都很差;
可溶性,有四盐:
铵、钾、钠、盐硝酸盐
;
微溶性,有二钙:
硫酸银
与
硫酸钙
,
碳酸镁
外加一个
氢氧化钙
.
㈤ 请问可溶性有机物有哪些给出物质名称
有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可溶性盐:硫酸钠
na2so4
硫酸铜
cuso4
硫酸亚铁
feso4
(几种常用的盐)
硫酸铝
al2(so4)3
硫酸锌
znso4
硫酸镁
mgso4
硝酸钠
nano3
硝酸钾
kno3
硝酸铜
cu(no3)2
硝酸钡
ba(no3)2
硝酸汞
hg(no3)2
硝酸钙
ca(no3)2
硝酸银
agno3
碳酸钠
na2co3
碳酸钾
k2co3
有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可作燃料:乙醇
c2h5oh
甲醇
ch3oh
按照你的要求写下了初中能够接触到的几种物质,请留作参考使用。
㈥ 化学中的可溶性物质有哪些
太多了
不溶性碱有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氢氧化铜、氢氧化铁等等
还有氯化银、硫酸钡、
及其大多数的碳酸盐和磷酸盐,如碳酸钙、碳酸钡、磷酸钙等等
㈦ 高中化学中常见的可溶性盐
1、可溶:Nacl , KNO3, (NH4)2SO4, Na2S, (NH4)2CO3 、 Cu(NO3)2 、 Fe(NO3)3
2、可溶性盐:Na+, K+, and NH4+
Na+、K+、NH4+盐溶
3、Pb2+, Hg22+, Ag+, Cu+可溶. ZnCl2 可溶, ( CuBr不溶)
除了Pb2+/Hg22+/Ag+/Cu+的盐不溶,卤素化合物溶。
4、硝酸盐溶 (可溶性盐:Cu(NO3)2 and Fe(NO3)3)
5、硫酸银、硫酸钙、硫酸亚汞微溶;硫酸钡、硫酸锶、硫酸铅不溶。别的都溶。
6、硫化物的溶解情况。Na2S, K2S, (NH4)2S, MgS, CaS, SrS, and BaS这些可溶。
7、氧化物基本上不溶。碱金属碱土金属氧化物溶于水发生反应。
8、氢氧化物一般不溶,除了NaOH/KOH/LiOH、Sr(OH)2/Ba(OH)2可溶、Ca(OH)2微溶。
9、铬酸盐,可以溶的有:Na2CrO4, K2CrO4, (NH4)2CrO4, and MgCrO4
10、磷酸盐,可以溶的有:Na+,K+, NH4+ ,不溶的磷酸盐变为磷酸氢盐或者二氢盐会变成可溶。
口诀:盐的溶解性表
钾钠铵盐硝酸盐,放入水中都不见
硫盐酸盐多可溶,顽固沉淀要记清
碳磷酸盐多不溶,钾钠铵盐才可溶
可溶碱类用五类:钾钙钠铵钡!!
注:硫盐酸盐多可溶 中的 硫盐酸盐 指的是硫酸盐和盐酸盐
顽固沉淀指的是:硫酸钡和氯化银
氢氧化钙当然是微溶
㈧ 中学常见的难溶、微溶、可溶物质都有哪些
1 中学常见物质溶解如下
钾钠铵盐皆可溶,
酸易溶,碱难溶
大多难溶碳酸盐
硫酸盐不溶钡和铅
盐酸盐不溶氯化银
微溶有硫酸钙和氢氧化钙
2 解释 说明:阳离子是钾钠铵,阴离子是酸根离子,如硫酸钠,硫酸钾 硫酸铵都易溶。盐酸 硫酸 硝酸 碳酸 等易溶,碱只有氢氧化铜 氢氧化锌难溶 硫酸钡和硫酸铅难溶
㈨ 求高中初中各种物质的可溶性
Cu 紫红
S 黄
C(石墨) 黑
CuO 黑
Cu2O 红
Fe2O3 红棕
FeO 黑
Fe3O4 黑
Fe(OH)3红褐
Cu(OH)2 蓝
FeS2 黄
PbS 黑
CuS、Cu2S 黑
FeCO3 灰
Ag2CO3 黄
AgBr 浅黄
AgCl 白
Cu2(OH)2CO3 暗绿
化学除杂的方法
将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而分别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种方法叫做混合物的分离。将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除去而获得纯净物质,叫提纯或除杂。现列举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1 物理方法
1.l 过滤法.原理: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通过过滤而分开的方法称为过滤法。如:氯化钙中含有少量碳酸钙杂质,先将混合物加水溶解,由于氯化钙溶于水,而碳酸钙难溶于水,过滤除去杂质碳酸钙,然后蒸发滤液,得到固体氯化钙。如果要获得杂质碳酸钙,可洗涤烘干。
1.2 结晶法.原理: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它们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同,可用结晶的方法分离。例如:除去固体硝酸钾中混有的氯化钠杂质,先在较高温度下制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然后逐步冷却,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着增大,温度降低,大部分硝酸钾成为晶体析出,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得不显着,所以大部分氯化钠仍留在母液中,通过过滤把硝酸钾和氨化钠溶液分开。为进一步提纯硝酸钾,可再重复操作一次,叫重结晶或再结晶。
2 化学方法:原理
(一)、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与原物反应。
(二)、反应后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三)、反应后恢复原物状态。
(四)、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常用化学除杂方法有以下几种:
2.1 沉淀法:使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生成沉淀通过过滤而除去。
2.2 化气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变成气体而除去。
如:硝酸钠固体中含有少量碳酸钠杂质,可将混合物加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稀硝酸溶液,硝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滤液,获得硝酸钠固体。
2.3 置换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量试剂通过发生置换反应而除去。如:硫酸锌固体中含有少量硫酸铜杂质,可将混合物溶解之后,加人适量锌粉,再过滤除去被置换出来的铜,蒸发滤液获得硫酸铜固体。
2.4 吸收法:两种以上混合气体中的杂质被某种溶剂或溶液吸收,而要提纯的气体不能被吸收时,可用此方法。
如:一氧化碳中含有二氧化碳时,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氢氧化钠的溶液。
2.5 其它法: 将混合物中的杂质用化学方法转化成其它物质。
如:氧化钙中含有碳酸钙,可采用高温燃烧的方法,使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除去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