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样把药物制成丸
首先把药物磨成粉,你说的应该是中药吧
(1)加入水,将药物制成丸。
(2)如果有汤药的话,将汤汁倒入,然后揉搓成丸。
(3)将粉药加入水和成酸牛奶的粘稠状,再倒入磨具中,待水分蒸发即可。
最后,如果是一种药物直接用刀切成丸。
‘贰’ 如何把中药做成丸
要看你是什么中药,可以做成蜜丸、水丸。蜜丸制作方法:
1、蜂蜜用量:一般药粉与炼蜜的比例是10:3,炼蜜与水的比例为1:3。药粉的粘性的大小不同改变蜜水浓度与用蜜量。
2、制作步骤:
(1)起模:
�6�1使药粉粘合成为0.5—1mm大小的丸,并在基础上层层增大而成丸。起模应该选择粘性适中的药粉,粘性过大,容易粘结,粘性过小,不容成模。
�6�1起模的方法: �6�1药物细粉加蜜起模 �6�1湿粉制粒起模。 �6�1起模用的药粉量是总量的2—5%
(2)成型:
将起模所制的小丸放入药粉中,摇动泛制成丸。(即将小模放入大量药粉中,像滚雪球那样使其增大,成丸。)
�6�1注意控制丸子的大小,加蜜、加药量均匀,经常分档,大的或者小的可以调成稀糊泛入。 �6�1芳香性、刺激性的药粉可以泛入中层
(3)盖面:
�6�1指将已经加大、合格、筛选均匀的丸剂,选用适当的材料操作至成品大小,使丸剂的表面致密、光洁、色泽一致。
水丸的制作:水丸亦称水泛丸,系将药物细粉用冷开水、药汁或其他液体为粘合(润湿)剂制成的小球形丸剂。水丸是在汤剂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开始由处方中一部分药物的煎汁与另一部分药物的细粉以滴水成丸 的方法作成煎服丸剂,而后逐渐演变,以各种水溶性液体为粘合剂,用泛制法将方中全部或部分药物细粉制成小丸。丸径一般在φ2.5~φ10之间。
‘叁’ 如何把粉末状的药品变成颗粒状的药品
如果是中药制成的粉末,可以在药粉中加入蜂蜜,在加工成颗粒状的蜜丸。
‘肆’ 怎么把中药面做成药丸
你的配方治疗胃病可以,如果你的血糖不高,可以制成蜜丸,否则就要制成水丸,下述制作方法,仅供参考应用:
丸剂介绍: 系指药材细分或提取物加适宜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剂型.根据使用方法可分为水丸,蜜丸,水蜜丸,糊丸,蜡丸,浓缩丸等类型.直径小于2.5mm各类型丸剂称微丸.蜜丸溶散缓和,作用持久.多用于慢性疾病.或滋补疾病.糊丸,蜡丸质地坚硬,释药非常慢,内服可以延长药效.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故多用一些含有毒性或有刺激较强的药物处方.
水、蜜丸制作方法:是以蜂蜜经过提炼用筷子挑起来滴水成珠状,不成粘条状,蜂蜜即为练好趁热倒入以研磨好的药面中.合均后置于模型之中,即成型.稍冷后取出,包装.水丸以适用米粒为基础,置于圆盆内,撒药面,及适量水,旋转滚动,逐渐成型.水蜜丸即有适当的密,又有适当的水,使用上述方法制成.糊丸以合事的米粥液或糊精同理制成.备用.以上是小型制剂室,或家庭自用.比起大型药厂仍然是很落后,仍是传统方法.
蜜丸:炼蜜是关键,多体会,蜜和药的比例一般掌握在1:1就可以。水丸:米汤适量,成绿豆大小就可以。
‘伍’ 中药的药丸制做方法
1、配方与打粉:将按配方抓好的药物细火烘焙或暴晒干燥后,用打粉机打成细粉,制丸前装入消毒盆内备用。
2、配蜜:配蜜即以药粉的重量按1∶1.2-1.5的比例配好蜂蜜(如1000g药粉,配备1200~1500g蜂蜜,若药料中含糖质、胶质或淀粉较多的,则以1∶1-1.2的比例配备即可)。
3、炼蜜:炼蜜即熬炼蜂蜜,炼蜜的目的是去除杂质,破坏酵素,杀灭细菌,蒸发水分,增强粘性。炼蜜时先用武火熬沸,然后改为文火慢熬,同时在旁边放一碗凉水,并注意观察蜂蜜的颜色,当发现蜂蜜泛黄沫时,用一根竹筷在蜂蜜中沾上一滴,然后把竹筷挪到凉水碗上方,让蜂蜜滴入水中,如果蜂蜜在水中不散开而沉底(即“滴水成珠”),蜂蜜就算炼好了。(如果蜂蜜炼不到火候,就作不了药丸,当然,太过火也不好,所以一定掌握火候。炼蜜分为三种,即嫩蜜、中蜜和老蜜:“嫩蜜”是将生蜜加热煮沸直到温度达到105℃~115℃,过滤去沫即成,其颜色变化不显着,失水量较少,稍带粘性,适用于含较多淀粉、粘液质、糖类、脂肪等粘性较大的药材制丸;“中蜜”是将生蜜加热熬沸较长时间或将嫩蜜继续加热至116℃~118℃,泡沫呈浅红色光泽,手捻有粘性,但不能拉成长的白丝,适用于含部分粘性或部分纤维的药材制丸;“老蜜”是将生蜜加热更长的时间或将嫩蜜、中蜜继续加热至119℃~122℃,使水分充分蒸发,气泡呈红棕色,有光泽,手捻甚粘,且可拉出白丝,适用于含多量纤维性或矿物等粘性较差的药材制丸。制蜜丸大多使用中蜜,1000g蜂蜜大约能出炼蜜800g左右,1000g中药粉,大约须用炼好的蜂蜜1200g左右。)
4、调药与和药:将熬炼好的蜂蜜用勺子倒入消毒盆盛装的药粉内,同时用粗竹筷在药粉内搅拌,就象平时做饺子前加水和面一样,边倒蜂蜜边调药粉,当基本上看不到干药粉时停止加蜜(注意不能加得太多,蜜多了药丸不易成形)。如果开始时蜂蜜的总量没掌握好,此时在调蜜时就可根据药粉的干湿度来补救。调好后,像和面一样将药和蜜在消毒盆内和成团状。
5、搓条与和丸:为避免药团粘手或粘器具,搓条与和丸时可用少量甘油、芝麻油或花生油等点于掌心进行,这样不仅不易沾粘,还能使丸药圆滑光亮。如按每粒丸药重10g计算,一料共重3000g,就要做成300粒。可将和好的药团分为三坨,每坨再分为5小坨,每小坨搓条后,切为20节,每节搓一丸即可,余皆准此。
6、包装与贮藏:制成的蜜丸,外形圆整光滑,表面致密滋润,无可见纤维或其它异色点,待药丸发汗(3天),外表变硬,然后用蜡纸、玻璃纸、塑料袋或蜡壳等包好,贮存于阴凉干燥处。
‘陆’ 怎样把粉末制成丸药 水丸,蜜丸均可
蜜丸的方法:蜜丸是将药物细粉以炼制过的蜂蜜为粘合剂制成可塑性的固体药剂。蜜丸在中成药中是中医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由于蜂蜜含有较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滋补作用;味甜能矫味;并具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解毒的作用。蜂蜜还含有大量的还原糖,能防止药材有效成分的氧化变质;蜂蜜炼制后粘合力强,与药粉混合后丸块表面不易硬化,有较大的可塑性,制成的丸粒圆整、光洁、滋润,含水量少,崩解缓慢,作用持久,所以是一种良好的粘合剂。一般丸重0.5g以上的称大蜜丸,0.5g以下的称小蜜丸。
炼蜜就是熬蜂蜜,熬蜂蜜(注意要小火慢熬)在旁边放一碗凉水,见蜂蜜泛黄沫时,用一根竹筷子在蜂蜜中沾一下,把竹筷挪到凉水碗上方,让蜂蜜滴入水碗中(一滴即可),如果蜂蜜在水中不散开而沉底(这叫作“滴水成珠”),就算好了。一斤蜂蜜大约能“炼出”八两左右,一斤中药粉,大约须用炼好的蜂蜜一斤二两左右,具体要看中药粉的性质,即中药本身的含油量等等因素。(蜜用的太少,药丸就太硬)如果蜂蜜炼不到火候,就作不了药丸,太过火也不好,所以须要掌握“火候”。
‘柒’ 中药磨粉后如何做成丸子状
首先是炼密,蜂蜜炼的时间和用量要掌握好。当蜂蜜开始沸腾时改用小火,看沸腾至泛起的泡泡比较大时关火。(大概是沸腾以后二至四分钟左右,温度在180度-200度之间。)如果炼蜂蜜的时间不够(太嫩)做出来的药丸就会粘连,时间过长(过老)做出来的药丸就会咬不动。然后把蜂蜜凉至不烫手就可以和药了。
一般是一斤药粉用一斤至一斤半蜜。拌药时用量可以一点一点加,象和面一样。自己感觉软硬度合适就好了。
最后就是象做饺子皮一样把和好药分成需要的大小,在手上放上少许香油(防止粘连)就可以搓药丸子了。搓好的丸子凉一会就可以收起来存放了。
可以用一种土办法来控制药丸的大小差异,把和好的一大团药分成做10丸或20丸块的量,然后搓成一尺长的比较均匀的条。找一把尺子用刻度来量着划分开成10或20块就可以了。
为了防止在存放时粘连,在收起来存放之前可以再给手上放少许香油挨个搓一遍,让每个药丸上都粘上油。
‘捌’ 药丸是怎样制作的
一般有搓丸法和泛丸法(还有一个是滴制成丸的方法,要用机器做的,想知道的话,再说好了)
搓丸法:药物+辅料→丸条→湿丸粒→丸剂→质检→包装
泛丸法:起模→成丸(筛选)→盖面→干燥→包衣
楼上说的是搓丸法.那我就说泛丸好了.
泛丸法中起模是关键操作,盖面有用干粉,清水,清浆这三种.盖面后要让药丸在通风处自然干燥1到2H,(水蜜丸,水丸,浓缩丸在80度以下干燥,含芳香挥发性成分或淀粉多的丸剂干燥温度在60度以下)
常用的辅料是:
1.黏合剂:蜂蜜(嫩蜜,中蜜,老蜜),糊或面糊,蜂蜡,清膏或浸膏,液状葡萄糖
2.润湿剂:水,酒,醋,稀药汁,糖液
3.吸收剂:淀粉啊糊精啊...好多的,碳酸钙什么的
4.崩解剂:CMC,CMC-Na....淀粉...
这些应该够用了.........不够用再问我,尽我所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