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安全生产法所指的危险物品包括哪些
在《安全生产法》中所指的危险物品包括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能够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品。
《安全生产法》在第七章附则中第九十六条规定:危险物品,是指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能够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品。
危险物品,即由于其化学、物理或者毒性特性使其在生产、储存、装卸、运输过程中,容易导致火灾、爆炸或者中毒危险,可能引起人身伤亡、财产损害的物品。显然,这是从物品的性质上所作的界定。通常讲,危险物品主要包括: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
危险化学品: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主要包括;氢、甲烷、乙烷、压缩硫化氢、液化石油气、供给城市生活、生产的天然气、人工煤气、重油制气等气体燃料。有毒品,如氰化钠、氰化钾、硝基苯等。
腐蚀品主要包括:酸性腐蚀品,如甲醛溶液;碱性腐蚀品,如氨水、二乙醇胺等;其他腐蚀品,如酸性氟化钾、福尔马林溶液等。
‘贰’ 运输危险化学品8类包括哪些
摘要 危险化学品8类包括:
‘叁’ 五类常见危险化学品
1,爆炸品,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这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物质泄漏、爆炸等。
3,易燃液体,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这类物品易于引起火灾。
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这类物品具有强氧化性,易引起燃烧、爆炸。
‘肆’ 危险品化学品目录8类危险品哪些
第8类腐蚀品包括
8类1项酸性腐蚀品:发烟硝酸、硝酸、硝化酸混合物、废硝酸、废硝化混合酸、硝酸羟胺、发烟硫酸、硫酸、含铬硫酸、废硫酸、淤渣硫酸、三氧化硫[抑制了的]、亚硫酸、亚硝基硫酸、盐酸、硝基盐酸等。
8类2项碱性腐蚀品: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锂、氢氧化锂溶液、氢氧化铷、氢氧化铷溶液、氢氧化铯、氢氧化铯溶液、氧化钠、氧化钾、铝酸钠溶液、多硫化铵溶液、硫化铵溶液等。
8类3项其他腐蚀品:氟化铬、氟化氢铵、氟化氢钠、氟化氢钾、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三氯氧化钒、氯化铜、氯化锌、氯化锌溶液、汞、镓、、氯甲酸烯丙(基)酯[含有稳定剂]、氯甲酸苄酯、硫代氯甲酸乙酯、二氯乙醛、二氯化膦苯等。
‘伍’ 危险品化学品目录8类危险品哪些
危险化学品8类包括:
一、爆炸品
二、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三、易燃液体
四、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五、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
六、有毒品
七、放射性物品
八、腐蚀品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的预防
1.防止燃烧、爆炸系统的形成
(1)替代
(2)密闭
(3)惰性气体保护.
(4)通风置换.
(5)安全监测及连锁。
2.消除点火源
能引发事故的火源有明火、高温表面、冲击、摩擦、自燃、发热、电气、静电火花、化学反应热、光线照射等,具体做法有:
(1)控制明火和高温表面
(2)防止摩擦和撞击产生火花
(3)火灾爆炸危险场所采用防爆电气设备避免电气火花。
3.限制火灾、爆炸蔓延扩散的措施
限制火灾爆炸蔓延扩散的措施包括阻火装置、阻火设施、防爆泄压装置及防火防爆分隔等。
‘陆’ 化学易燃物品有哪些
第1类:爆炸品;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3类:易燃液体; 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品; 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第7类:放射性物品; 第8类:腐蚀品; 第9类:杂类.
所谓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系指国家标准GB12268—90《危险货物品名表》中以燃烧 爆炸为主要特性的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以及毒害品、腐蚀品中部分易燃易爆化学物品. 目前常见的、用途较广的有1000多种.公安部曾于1994年发布了《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公安部第18号令),办法中对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生产、使用、储存、经营、运输的消防监督管理作了具体规定
‘柒’ 危化品分类都有哪些
化学品按其危险性分为八大类:
第一类:爆炸品,是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目录,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公安、环境保护、卫生、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交通运输、铁路、民用航空、农业主管部门,根据化学品危险特性的鉴别和分类标准确定、公布,并适时调整。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经营、使用国家禁止生产、经营、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使用有限制性规定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限制性规定使用危险化学品。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危险品
‘捌’ 无机化学中可以自燃的物质有哪些
1、 一级自燃物品化学性质很活泼,在空气中很容易自燃的危险品,如黄磷、还原铁、还原镍、以及多种作为聚合催化剂(或原料)的金属有机化合物(三乙基铝、三丁基硼等)。
2、二级自燃物品:
化学性质较一级自燃物品稳定,但可在空气中氧化并引起自燃的危险品,主要是一些含植物油类的物质,包括:桐油配料制品(如油布、油绸、油纸、漆布、蜡布、蜡管等),浸油金属屑,浸油棉麻、毛发、破布或纸屑,云母带。
3、其它自燃物品:
①精制油之后废弃的白土过滤布等类浸油织物,活性炭、油烟,金属粉,硫化碱,煤粉,橡胶粉等物品,均可因在氧化过程中积热不散而引起自燃。
②煤粉在含有适量水分或硫矿石时可以自燃。
③实验动物褥草,干草饲料由于堆贮发酵、通风散热不良等原因可以自燃。
④高压容器中的液态氢氰酸,在含有微量水分或碱类物质时,可因催化聚合反应而自燃,并使高压容器破裂。
(8)危险化学品自燃物品有哪些扩展阅读:
在夏季潮湿闷热时节更需注意防止发生自燃事故。 有机金属化合物RnM(R=烷基或烯丙基,M=Li、Na、K、Rb、Se、B、Al、Ga、Tl、P、As、Sb、Bi、Ag、Zn)及还原性金属催化剂(Pt、Pd、Ni、Cu—Cr)也属于自燃物品。
为防烷基铝等有机金属化合物自燃,可用苯为溶剂,配成浓度较低的溶液(10—20%以下)。有机金属化合物的溶液,一接触空气如飞溅出来就会着火。因此,要把其密封保管。并且,不要将可燃性物质置于其附近。
这些有机金属化合物,不但在空气中能自燃,遇水还会强烈分解,产生易燃的氢气,引起燃烧爆炸。因此,在制备、储存及使用中必须用惰性气体进行保护,失火时亦不可用水扑救。 处理毒性大的自燃物质时,要戴防毒面具和橡皮手套。
由这类物质引起的火灾,通常用干燥的砂子或粉末灭火器灭火。但数量很少时,则可以大量喷水灭火。
无机化学在成立之初,其知识内容已有四类,即事实、概念、定律和学说。
用感官直接观察事物所得的材料,称为事实;对于事物的具体特征加以分析、比较、综合和概括得到概念,如元素、化合物、化合、化分、氧化、还原、原子等皆是无机化学最初明确的概念;组合相应的概念以概括相同的事实则成定律。
例如,不同元素化合成各种各样的化合物,总结它们的定量关系得出质量守恒、定比、倍比等定律;建立新概念以说明有关的定律,该新概念又经实验证明为正确的,即成学说。例如,原子学说可以说明当时已成立的有关元素化合重量关系的各定律。
化学知识的这种派生关系表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定律综合事实,学说解释并贯串定律,从而把整个化学内容组织成为一个有系统的科学知识。人们认为近代化学是在道尔顿创立原子学说之后建立起来的,因为该学说把当时的化学内容进行了科学系统化。
从生物学的原理上看,人体自燃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从现有的这篇报道看,是萧山老太的衣服燃烧起来,以及她家里的椅子等家具燃烧起来了,而她自身并没有受到明显的损伤。如果说是她人体自燃而引起衣物和家具燃烧的话,这样的燃点就达到了摄氏300-500度。
人体体内的能量聚集不太可能达到这样高的温度。而如果人体真能够聚集并释放这样高能量的话,她身上的蛋白质首先就会被破坏了,不会毛发无损。
也就是说,人体不太可能像微波炉那样的“微波发生器”似的,把周围的东西烤焦、甚至烧着了,自己却不会烧着。这位生物科学家认为,要研究“人体科学”,是不能脱离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去进行所谓的“研究”的。
‘玖’ 危险化学品有哪些种类
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有物理、健康或环境危险的性质3大类。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控制、预防化学品危害最理想的方法是不使用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的化学品,但这很难做到,通常的做法是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品替代有毒有害的化学品,选用可燃化学品替代易燃化学品。例如,甲苯替代喷漆和除漆用的苯,用脂肪族烃替代胶水或粘合剂中的芳烃等。
危险化学品的防护措施:
1、通风
通风是控制作业场所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最有效的措施。借助于有效的通风,使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浓度低于安全浓度,保证工人的身体健康,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2、变更工艺
虽然替代是控制化学品危害的首选方案,但是可供选择的替代品很有限,特别是因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地要生产、使用有害化学品。这时可通过变更工艺消除或降低化学品危害。
3、隔离
隔离就是通过封闭、设置屏障等措施,避免作业人员直接暴露于有害环境中。最常用的隔离方法是将生产或使用的设备完全封闭起来,使工人在操作中不接触化学品。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危险化学品
‘拾’ 危险化学品9类21项是什么
第一类:爆炸品
第1项: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高氯酸。
第2项: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二亚硝基苯。
第3项: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如四唑并-1-乙酸。
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1项:易燃气体,如氨气、一氧化碳、甲烷、氢气、乙烷、乙烯、丙烯等。
第2项: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如氮气、氧气、氩气、等。
第3项:有毒气体,如氯(液化的)、氨(液化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氟化氢、氯化氢等。
第三类:易燃液体
第1项:低闪点液体,即闪点低于-18°C的液体,如乙醛、丙酮、乙酸甲酯等。
第2项:中闪点液体,,即闪点在-18C~<23'C的液体,如苯、甲醇、乙醇等。
第3项:高闪点液体,即闪点在23°C~61C的液体,如环辛烷、氯苯、苯甲醚、糠醛等。
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第1项: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迅速燃烧,能散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如红磷、硫磺等。
第2项:自燃物品,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如黄磷等。
第3项:遇湿易燃物品,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的不需明火,就能燃烧或爆炸。如金属钠、氢化钾等。
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1项:氧化剂,指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对热、震动和摩擦比较敏感。如氯酸铵、高锰酸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