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初三化学除杂方法总结(化学方法)
初三化学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分离是把原混合物中各成份一一分开,并恢复原样品。物质的提纯(除杂)就是除去物质中混有的杂质,从而得到纯净的某物质,其基本方法有:
一、 物理方法
1、 过滤法:适用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的分离或提纯。
2、 结晶法:适用于可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和提纯。具体方法有两种。
① 降温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固态物质的分离或提纯。
② 蒸发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固体物质的分离或提纯。
二、 化学方法:
1、 原则:
①“不增、不减、易分”:
不增即最终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不减是除杂结果不应使所需物质减少;
易分是加入试剂后,使杂质转化为沉淀、气体和水等与所需物质易于分离。
②先除杂后干燥。
2、 方法:(以下括号里的均为杂质)
① 吸收法:如一氧化碳混有二氧化碳可用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吸收;
② 沉淀法:如氯化钾中混有氯化镁可加氢氧化钾溶液,再过滤;
③ 溶解法:如铜中混有氧化铜可加入过量的盐酸,再过滤;
④ 转化法:如铜中混有锌可加硫酸铜溶液再过滤;
⑤ 气化法:如氯化钠中混有碳酸钠可加入过量盐酸,再蒸发结晶;
⑥ 加热法:如氧化钙中混有碳酸钙可高温灼烧;
⑦ 综合法:当含有多种成分的杂质时,分离提纯往往不仅仅使用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交替使用。
三、知识解析: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提纯)从内容上看,它包含着常见酸、碱、盐及其他重要物质的性质及特殊化学反应的知识;从过程上看,它是一个原理确定、试剂选择与实验方案确定、操作实施的过程。其考查点和趋势是:
1、 考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原理。根据除杂质的原则,自选或从题给试剂中选出除杂试剂。判断题给试剂的正误等。
2、 考查物质提纯的实验设计。根据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原则设计正确的实验方案。
3、 考查评价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实验方案。对题给试、步骤、操作、效果等进行评价、比较,从中选出最佳方案。
4、 除去混合物中杂质,不仅要考虑反应原理正确可行,而且要考虑实际操作简便易行,同时还要注意实验的安全性和药品、能源的节约等其它问题。
物质分离和提纯方法
根据物质和杂质的化学性质,采用化学方法把混合物中杂质分离除去,从而保留一种较为纯净的成分,这一过程叫做物质的提纯,又叫除杂。这里就初中化学常用的5种化学除杂方法,结合一些中考题逐一浅析如下:
一、吸收法
若气态混合物中的杂质气体能够被某种试剂吸收,则可采用吸收法除杂。让气体混合物通过盛有某种试剂的洗气瓶后即可得到纯净物。
例1 若CO中混有少量CO2,欲除去CO2将混合气体通过( )溶液。
分析
CO2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而CO不能溶于水也不跟碱反应。所以可让混合气体通过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二、沉淀法
往混合溶液(若混合物为固态,则应先制成溶液)中加入某种试剂,使其中杂质通过反应以沉淀析出,然后经过滤除去沉淀,得到纯净物的溶液。
例2 要除去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硫酸铁杂质,应选用的一种试剂是 [ ]
A.氯化钠溶液 B.氢氧化钡溶液
C.碳酸钠溶液 D.氢氧化钾溶液
分析
本题只能选加氢氧化钡溶液,跟硫酸铁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铁沉淀。但若选其余物质,均易在除杂过程中引入新的杂质。
三、气化法
通过把混合物加热或加入试剂,使其中杂质发生化学反应,变成气体而逸出。
例3 除掉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应选用适量的试剂是 [ ]
A.稀硫酸 B.硝酸银
C.澄清石灰水 D.稀盐酸
分析
本题除去杂质碳酸钠,可考虑加入酸溶液与碳酸钠发生复分解反应,把杂质变成CO2气体逸出。但要注意加入的酸只能是盐酸,否则又会产生新的钠盐杂质。
四、互变法
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欲除去的杂质转变为纯净物,这样不仅除了杂质,且增加了纯净物的量,可谓一举两得,因此是诸多方法中的最佳方法。
例4 欲除去KNO3溶液里的KOH杂质,可加入适量的_____溶液,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分析 除去硝酸钾中混有KOH杂质,实质上是除去OH-离子,所以可选加酸溶液,与之发生中和反应,即可把杂质变为硝酸钾,但只能选用硝酸,而不能用其它酸,否则,除去了OH -,却引进了新的杂质。
五、置换法
利用金属跟酸或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使所加试剂跟杂质发生置换反应,从而将杂质除去或转变为纯净物。
例5 要除去后边括号中的杂质,填写选用试剂的分子式:Cu(Zn)
分析 可根据Cu和Zn金属活动性的不同,Cu不跟酸溶液反应,而Zn能溶于酸,故可加入盐酸与稀硫酸。又因为锌比铜活泼,故也可加入铜盐溶液,也可使锌置换出铜而溶解。
练习:
1.除去下列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KOH K2CO3 Ca(OH)2溶液、过滤
B.KNO3 K2SO4 Ba(NO3)2溶液、过滤
C.H2SO4 HCl AgNO3溶液、过滤
D.CuO KNO3 水、过滤(2003年中考题)
2.稀盐酸中混有少量硫酸,为了除去硫酸,可加入适量( )
A.铁屑 B.硝酸银溶液 C.氯化钡溶液 D.氢氧化钾溶液
3.CO中混有少量水蒸气和CO2,要得到纯净、干燥的CO,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 )
A.灼热的CuO、浓H2SO4 B.浓H2SO4、灼热的CuO
C.浓H2SO4、NaOH溶液 D.NaOH溶液、浓H2SO4
4.下列各组物质可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将它们分离的是( )
A.铜粉和铁粉 B.蔗糖和泥沙 C.水和植物油 D.氯化钠和硝酸钾
5.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硫酸钠,可加入适量的( )
A.铁屑 B.硝酸银溶液 C.氯化钡溶液 D.氢氧化钾溶液
6.某工厂排出的废液中含有大量的Cu2+,该废液Ph<4,对人畜及农作物都十分有害,下列方法能回收铜并能消除危害的是( )
A.加入过量的烧碱,再过滤灼烧 B.加入过量的石灰粉末后过滤
C.加入足量铁粉再加适量的熟石灰 D.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后过滤
7.将含有N2、CO、H2、CO2和少量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1KOH溶液、2灼热的氧化铜、3浓硫酸后,剩余气体是( )
A.N2 B.CO2和N2 C.H2和CO D.H2和N2
8.欲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请将除去杂质所加试剂的化学式填在横线上。
氯化钾(碳酸钾) 。
氯化锌(氯化铜) 。
9.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含有少量的杂质,分别用什么试剂可以将括号内的杂质除去(只要求写所加物质的名称或方法及化学方程式)
(l)CO(CO2) ;
(2)KCl(KCIO3) ;
(3)KNO3(KCl) ;
(4)NaCl(Na2CO3) ;
(5)FeSO4(CuSO4) ;
(6)NaOH(Ca(OH)2) ;
(7)Cu(NO3)2(CuSO4) ;
二、物质的签别
2.只用一种试剂鉴别下列物质,在横线上填所加试剂的化学式或名称
(l)BaCI2 NaCI K2CO3
(2)NaNO3 MgCI2 (NH4)2SO4
(3)CaCI2 NaNO3 H2SO4
(4)NaCI H2SO4 Ca(OH)2
② 化学的除杂,鉴别怎么做
有机物的检验与鉴别,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
1、检验有机物溶解性:通常是加水检查、观察是否能溶于水。例如:用此法可以鉴别乙酸与乙酸乙酯、乙醇与氯乙烷、甘油与油脂等。
2、检查液态有机物的密度:观察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在水中浮沉情况,可知其密度比水的密度是小还是大。例如,用此法可以鉴别硝基苯与苯、四氯化碳与1—氯丁烷。
3、检查有机物燃烧情况:如观察是否可燃(大部分有机物可燃,四氯化碳和多数有机物不可燃)、燃烧时黑烟的多少(可区分乙烷、乙烯和乙炔,已烯和苯,聚乙烯和聚苯乙烯)、燃烧时气味(如识别聚氯乙烯和蛋白质)。
4、检查有机物的官能团。思维方式为:官能团——性质——方法的选择。常见的试剂与方法见下表 http://www.52hx.net/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791
简单地说:
1 使用溴水法(甲烷与乙烯的鉴别)
2 酸性KMnO2(H+)法(苯与其同系物的鉴别)
3 新制Cu(OH)2及银氨溶液法(鉴别-CHO)
4 显色法(鉴别酚-OH)
5 沉淀法等等~~
另:
有机物的分离应结合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例如乙烷中混 有乙烯时,有将气体通过溴水或 溶液,用洗气的方法将乙烯除去,若溴 乙烷中混有乙醇时,可用水除去,利用乙醇与水互溶,水与溴乙烷不互溶,用水 将乙醇从溴乙烷中萃取出来,苯中混有苯酚时,单纯用物理性质或单纯用化学性 质都无法将它们分开,而且苯与苯酚互溶,此时应先加入 ,苯酚与 起反应生成苯酚钠,苯酚钠类似于无机盐的性质,与苯不互溶,于是溶液就分层 了,可以用分液的方法把它们分开,也可以用分馏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开。若乙醇 中混有水,欲除去(也就是由工业乙醇制无水乙醇)时,加入生石灰,生石灰与 乙醇中所含的水生成 , 与乙醇的沸点相差较大,可用分馏的方 法把它们分开。象实验室制乙酸乙酯时,用的是饱和 溶液来使酯析出, 目的是为了除去混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酸,乙酸与 溶液反应生成可溶于水 的 ,与酯不互溶,用分液的方法即可得到较纯的酯。后面这几种分 离的方法都是综合应用了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A 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⒈固体与固体混和物,若杂质易分解,易升华时用加热法;若一种易溶,另一种难溶,可用溶解过滤法;若二者均易溶,但其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用重结晶法。 ⒉液体与液体混和物,若沸点相差较大时,用分馏法;若互不混溶时,用分液法;若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时,用萃取法。 ⒊气体与气体混和物:一般可用洗气法。 ⒋若不具备上述条件的混和物,可先选用化学方法处理,待符合上述条件时,再选用适当的方法。 该类题目的主要特点有三个:一是选取适当的试剂及分离的方法除去被提纯物中指定含有的杂质;二是确定除去被提纯物质中多种杂质时所需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三是将分离提纯与物质的制备,混和物成分的确定等内容融为一体,形成综合实验题。
附:常见有机物的分离方法
混合物 试剂 分离方法 主要仪器
苯(苯甲酸) NaOH溶液 分液 分液漏斗
苯(苯酚) NaOH溶液 分液 分液漏斗
乙酸乙酯(乙酸) 饱和Na2CO3溶液 分液 分液漏斗
溴苯(溴) NaOH溶液 分液 分液漏斗
硝基苯(混酸) H2O、NaOH溶液 分液 分液漏斗
苯(乙苯) 酸性KMnO4、NaOH 分液 分液漏斗
乙醇(水) CaO 蒸馏 蒸馏烧瓶、 冷凝管
乙醛(乙酸) NaOH溶液 蒸馏 蒸馏烧瓶、冷凝管
乙酸乙酯(少量水) MgSO4或Na2SO4 过滤 漏斗、烧杯
苯酚(苯甲酸) NaHCO3溶液 过滤 漏斗、烧杯
肥皂(甘油) NaCl溶液 盐析 漏斗、烧杯
淀粉(纯碱) H2O溶液 渗析 半透膜、烧杯
乙烷(乙烯) 溴水 洗气 洗气瓶
参考资料:化学中国论坛,高中化学教参
除杂质的方法
第一,要知道除杂质的原则,除掉杂质的同时,不能生成新的杂质。第二,要背得物质的溶解性表,这样才能很好、很快的找到形成沉淀的离子
例如氢氧化钠忠混有碳酸钠,阴离子不同,而碳酸根与很多的阳离子都能形成沉淀,常用的可以是氢氧化钙。这样,反应后就将碳酸钠除掉,生成了氢氧化钠,也不生成新的杂质。
将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而分别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种方法叫做混合物的分离。将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除去而获得纯净物质,叫提纯或除杂。除杂题是初中化学的常见题,它灵活多变,可以综合考察学生的解题能力。现列举几种方法:
1 物理方法
1.l 过滤法.原理: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通过过滤而分开的方法称为过滤法。如:氯化钙中含有少量碳酸钙杂质,先将混合物加水溶解,由于氯化钙溶于水,而碳酸钙难溶于水,过滤除去杂质碳酸钙,然后蒸发滤液,得到固体氯化钙。如果要获得杂质碳酸钙,可洗涤烘干。
练习1 下列混合物可以用溶解、过滤、蒸发操作来分离的是:( )
A.CaCO3 CaO B.NaCl KNO3 C.NaNO3 BaSO4 D.KCl KClO3
1.2 结晶法.原理: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它们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同,可用结晶的方法分离。例如:除去固体硝酸钾中混有的氯化钠杂质,先在较高温度下制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然后逐步冷却,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着增大,温度降低,大部分硝酸钾成为晶体析出,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得不显着,所以大部分氯化钠仍留在母液中,通过过滤把硝酸钾和氨化钠溶液分开。为进一步提纯硝酸钾,可再重复操作一次,叫重结晶或再结晶。
练习2 下列混合物适宜用结晶法分离的是:()
A.NaNO3 Na2CO3 B.NaNO3 NaCl C.NaOH Mg(OH)2 D.NaCl BaSO4
2. 化学方法:原理
(一)、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与原物反应。
(二)、反应后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三)、反应后恢复原物状态。
(四)、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初中常用化学除杂方法有以下几种:
2.1 沉淀法:使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生成沉淀通过过滤而除去。
练习3 下列混合物可用沉淀法除去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的是()
A.KNO3〔Ba(NO3)2〕 B.NaCl〔KNO3〕 C.NaNO3 [NaCl] D.Ca(NO3)2 [AgCl]
2.2 化气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变成气体而除去。
如:硝酸钠固体中含有少量碳酸钠杂质,可将混合物加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稀硝酸溶液,硝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滤液,获得硝酸钠固体。
练习4 下列混合物中的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适宜用气体法除去的是:()
A.NaNO3〔Ba(NO3)2〕B.NaCl [Mg(OH)2] C.KNO3〔K2CO3〕 D.Na2SO4〔MgSO4〕
2.3 置换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量试剂通过发生置换反应而除去。如:硫酸锌固体中含有少量硫酸铜杂质,可将混合物溶解之后,加人适量锌粉,再过滤除去被置换出来的铜,蒸发滤液获得硫酸铜固体。
练习5 加入下列哪些物质可以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杂质硫酸铜()
A.Zn B.Fe C.Cu D.Mg
练习6 将混有少量铁粉和锌份的硫酸铜晶体溶于适量水,充分净置过滤,结果是
A.滤出了混杂在其中的铁粉 B.滤出了混杂在其中的锌粉 C.滤出了一些铜粉 D.什么也没滤出
2.4 吸收法:两种以上混合气体中的杂质被某种溶剂或溶液吸收,而要提纯的气体不能被吸收时,可用此方法。
如:一氧化碳中含有二氧化碳时,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氢氧化钠的溶液。
2.5 其它法: 将混合物中的杂质用化学方法转化成其它物质。
如:氧化钙中含有碳酸钙,可采用高温燃烧的方法,使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除去杂质。
你的问题不是很明,但也可以归纳:
1、液体中除去液体:物理结晶法,如氯化钠中混硝酸钠;沉淀法:KNO3〔Ba(NO3)2〕(加Na2SO4);化气法,氯化钠溶液中混碳酸钠(加稀盐酸);置换法,
FeCl2<CuCl2>(加Fe)。
2、固体中除去固体:溶解过滤法,CaCO3 〈CaO 〉;化气法,氯化钠溶液中混碳酸钠(加稀盐酸);置换法,
Cu<Fe>(加CuCl2)。
3、气体中除去气体:吸收法(见2.4);其他方法:如CO2<CO>通过炽热的氧化铜.
鉴别物质的方法
一、观察法
一些物质在颜色、气味等存在不同之处,可用观察的方法鉴别它们。例如,铜和和铝的颜色不同,通过观察,红色的是铜,银白色的是铝;酒精和水都是无色液体,但酒精有特殊的气味,水无气味,通过鼻子闻就可以很容易把它们区分开来;再如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也可以通过观察方法把它们区分开来,蓝色的是硫酸铜溶液、黄色的是氯化铁溶液。
二、溶解法
溶解法常用于鉴别不溶性物质与可溶性物质。如碳酸钠和碳酸钙都是白色粉末,把它们分别放入水中,能溶解的是碳酸钠,不能溶解的是碳酸钙。
三、燃烧法
把需要鉴别的物质分别点燃,通过燃烧时的现象和产物的不同进行鉴别。如要鉴别H2、CO、CH4,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有水滴生成的是H2或CH4,无水滴生成的是CO,再把烧杯倒过来,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气体是CH4、不变浑的是H2。再如,空气、氧气、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鉴别它们时,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三瓶气体中,火焰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燃烧得更旺的是氧气,火焰基本不变的是空气。我们还用燃烧法鉴别棉布纤维和羊毛纤维,分别点燃这两种纤维,发出烧焦羽毛腥臭气味的是羊毛,发出烧焦棉布味的是棉布纤维。
四、灼烧蒸发法
我们在鉴别食盐水(或海水)和水(或盐酸)时可用灼烧蒸发法,具体操作为:用分别玻璃棒蘸取待测的液体,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玻璃棒上有白色固体小颗粒留下的是食盐水(或海水),没有的则是水(或盐酸)。
五、滴加试剂法
滴加化学试剂是实验室中常用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在初中化学中,滴加的试剂有酸碱指示剂、某些酸、碱、盐的溶液。
酸碱指示剂主要用于鉴别酸和碱。例如有三种无色液体,食盐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鉴别这三种无色溶液时,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不变色的食盐水。
滴加某些酸溶液。如区分黑色的氧化铜粉和碳粉时,把它们发别加入到稀盐酸中,黑色粉末能溶解并形成蓝色溶液的是氧化铜,不反应的是碳粉。再如鉴别白色的碳酸钙和氧化钙时,分别取样,滴加稀盐酸,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的碳酸钙,无气体生成的氧化钙。
滴加某些盐溶液。如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时,分别取样,各加入少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碳酸钠溶液,不反应的是氯化钠溶液。
六、综合法
综合法是指运用观察、滴加试剂、两两混合等方法鉴别物质。
有四瓶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BaCl2、CuSO4、NaOH、MgCl2。首先观察,溶液呈蓝色的是CuSO4溶液,然后把剩余的三种分别取样,各滴入少许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的是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BaCl2溶液,不反应的MgCl2溶液。
物质的鉴别是建立在对物质性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的,综合性强,思维难度大,具体操作时,认真分析不同物质的性质,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再灵活设计鉴别方案。
③ 请问化学里面除杂是怎么除 ,我搞不清楚这个问题。
除杂就是把需要的保留,杂质利用化学、物理过程除去啊
比如含有泥沙的水,要水的话,泥沙是杂质,过滤就行
又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要除去二氧化碳的话,将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即可,若要除去一氧化碳则让混合气体通过炙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后会变成二氧化碳,那么一氧化碳就除去了
除杂的原则是要保留的物质不可以减少,但可以增加,
分离则有点不同,要把多种物质分开,两种物质都不可以变少,如要分离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那么要让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收集一氧化碳,然后再往原来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过量盐酸,收集产生的二氧化碳,那么二者就分离了
“不增,不减,易分离,易还原”是对分离的要求,即各种物质都不增、不减,易分离就是说各种物质要容易分开收集保存,如前面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通过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留下了,一氧化碳就可以单独收集,“易还原”则是要求每部操作都要使后续操作容易使原物质回复,如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只需加盐酸就还原了
相对说除杂要求低一点,只需除掉一种就可以了,而飞离则要求分开,而且不损害各种物质原来的性质和数量
④ 高一化学粗盐的提纯: 怎么根据溶解性表 运用试剂分离杂志提纯Nacl
除杂,即是将食盐中的杂质离子Ca2+ SO42- Mg2+除去,办法是将杂质反应后生成难溶物沉淀,或生成气体,离开溶液。这些Ca2+ SO42- Mg2+三种离子的最佳方法就是生成沉淀而除去。
从表格观察,即需要找与Ca2+ SO42- Mg2+反应生成难溶物的离子,而且产物溶解度越小越好。
所以,Ca2+与碳酸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SO42-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Mg2+与氢氧根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而碳酸镁难溶,不是最好的】。
⑤ 化学除杂题怎么解啊
能除去杂质而又不带入新的杂质,一般是利用与杂质反应能生成有用物质的办法去除,或者是生成沉淀过滤和生成气体挥发,一般式利用这几种办法除杂,这个就要看你对各种化学反应的熟悉程度和功力有多深了。如:(1)除去氯化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
(2)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镁
第一题:
因为氯化亚铁溶于水,氧化铜不溶于水,所以直接过滤,就可除去氧化铜。
第二题:
加氢氧化钠(适量),因为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得到氢氧化镁沉淀,然后过滤,即可出去氯化镁。
就这么多了,相信能解决你的需求。
⑥ 高中化学所有物质的分离、除杂的方法
答:化学常用的物质的分离方法是:
1.溶解过滤法:一种物质易溶于水,另一种物质难溶于水,可以将这两种物质的混合物溶于水,然后过滤,就可以分离出这两种物质。
2.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根据两种物质的在水中的溶解度有较大的差异。将这两种物质的混合物配制成混合溶液,然后突然降低温度,溶解度较小的那种物质就结晶析出了,因此,就将这两种物质分离出来了。
3.物质溶解特性法(萃取法):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中,有一种物质不容于有机溶剂,而另一种物质易溶于有机溶剂,且这两种物质都不和有机溶剂反应,可根据这种特性,先将其中的一种物质溶解在这种有机溶剂中,产生分层的现象,然后分离出它们。
4.气体沉淀法: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中,有一种物质能和其它的物质发生反应,产生沉淀或者是气体,而另一种物质不反应,利用这种性质,将这两种物质分离出来。
⑦ 初中化学,物质的除杂,这么多,不想背,有什么方法吗🙏🙏
初中化学中物质除杂其实就是把书后面的“碱和盐水中溶解性表”记住就解决了。记表格抓碱和盐的共性和几个个性。最简单的方法是编成顺口溜。
钾钠硝酸铵盐溶,溶碱加钡钙
硫酸钡不溶,盐酸银除开:
注意四个“微”,其他都不溶。
意思是:钾盐、钠盐、硝酸盐、铵盐都可溶。可溶解性碱除了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铵(一水合氨)可溶外,加上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硫酸盐只有硫酸钡不溶(其他都溶),盐酸盐除了氯化银不溶其他都溶。
有四个“微”是指反应物是可溶,生成物是不溶要写沉淀符号!。其他表格中的盐都是不溶的。
⑧ 初中化学去除杂质口诀
第一,要知道除杂质的原则,除掉杂||质的同时,不能生成新的杂质。第二,要背得物质的溶解性||表,这样才能很好、很快的找到形成沉淀的离子
例如氢氧化钠忠混||有碳酸钠,阴离子不同,而碳酸根与很多的阳离子都能||形成沉淀,常用的可以是氢氧化钙。这样,反应后就将碳酸钠除掉,生成了氢氧||化钠,也不生成新的杂质。
将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而分别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种方法叫做混合物的分离。将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除去||而获得纯净物质,叫提纯或除杂。除杂题是初中||化学的常见题,它灵活多变,可以综合考察学生的解题能力。现列举几种方法:||
1 物理方法
1.l 过滤法.原理: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通过过滤而分开的方法称为过滤法。||如:氯化钙中含有少量碳酸钙杂质,先将混合物加||水溶解,由于氯化钙溶于水,而碳酸钙难溶于水,过滤除去杂质碳酸钙,然后蒸||发滤液,得到固体氯化钙。如果要获得杂质碳酸钙,可||洗涤烘干。
练习1 下列混合物可以用溶解、过滤、蒸发操作来分离的||是:( )
A.CaCO3 CaO B.NaCl ||KNO3 C.NaNO3 BaSO4 D.K||Cl KClO3
1.2 结晶法.原理: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它们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同||,可用结晶的方法分离。例如:除去固体硝酸钾中混有的氯化钠杂质,先在较||高温度下制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然后逐步冷却||,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着增大,温度降低,大部分硝酸||钾成为晶体析出,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得不显着||,所以大部分氯化钠仍留在母液中,通过过滤||把硝酸钾和氨化钠溶液分开。为进一步提纯硝酸钾,可再重复操作一||次,叫重结晶或再结晶。
练习2 下列混合物适宜用结晶法分离的是:()
||A.NaNO3 Na2CO3 B.NaNO3 NaCl C.NaOH Mg(OH)2 D.NaCl BaSO4
2. 化学方法:原理
(一)、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与原物反应。
(二)、反应后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三)、反应后恢复原物状态。
(四)、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初中常用化学除杂方法有以下几种:
2.1 沉淀法:使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生成沉淀通过过滤而除去。
练习3 下列混合物可用沉||淀法除去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的是()
A.KNO3||〔Ba(NO3)2〕 B.NaCl〔KNO3〕 C.NaNO3 [NaCl] D.Ca(NO3)2 [||AgCl]
2.2 化气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变成气体||而除去。
如:硝酸钠固体中含有少量碳酸钠杂质,可将混合物||加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稀硝酸溶液,硝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滤液,获得硝酸钠固体。
练习4 下列混合物中的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适宜用气体法除去的是:()
|| A.NaNO3〔Ba(NO3)2〕B.NaCl [||Mg(OH)2] C.KNO3〔K2CO3〕 D.N||a2SO4〔MgSO4〕
2.3 置换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量试剂通过发生置换反应而除去。如:硫酸锌固体||中含有少量硫酸铜杂质,可将混合物溶解之后,加人适量锌||粉,再过滤除去被置换出来的铜,蒸发滤液获得硫酸铜固体。
练习5 加入下列||哪些物质可以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杂质硫酸铜()
A.Zn B.Fe C.Cu D.Mg
练习6 将混有少量铁粉和锌||份的硫酸铜晶体溶于适量水,充分净置过滤,结果是
A||.滤出了混杂在其中的铁粉 B.滤出了混杂在其中的||锌粉 C.滤出了一些铜粉 D.什么也没滤出
|| 2.4 吸收法:两种以上混合气体中的杂质被某种溶剂或溶液吸收,而要提纯||的气体不能被吸收时,可用此方法。
如:一氧化碳中||含有二氧化碳时,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氢氧化钠的溶液。
2.5 其它法: 将||混合物中的杂质用化学方法转化成其它物质。
||如:氧化钙中含有碳酸钙,可采用高温燃烧的||方法,使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除去杂质。
你的问题不是很明,但也可以归纳:
|| 1、液体中除去液体:物理结晶法,如氯化钠||中混硝酸钠;沉淀法:KNO3〔Ba(NO3)2〕(加N||a2SO4);化气法,氯化钠溶液中混碳酸钠(加稀盐酸);置换法,||
FeCl2(加Fe)。
2、固体中除去固体:溶解过滤法,CaCO3 〈CaO 〉;化气法,氯化钠溶液中混碳酸钠(加稀盐酸);||置换法,
Cu(加CuCl2)。
3、气体中除去气体:吸收法(见2.4||);其他方法:如CO2通过炽热的氧化铜.
⑨ 关于初中化学的除杂问题还有溶解度表的背诵。
钾,钠,铵,盐,硝酸盐,都能溶解水中间.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
微溶有钙银碳酸盐多不溶,溶者只有钾钠铵
(除了镁,微溶)钾,钠,铵,钡碱都溶(钙微溶)
溶解性口诀二钾钠铵盐溶水快
,
①
硫酸盐除去钡铅钙。
②
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硝酸盐溶液都透明。
③
口诀中未有皆下沉。
④
注:
①钾钠铵盐都溶于水;
②硫酸盐中只有硫酸钡、硫酸铅、硫酸钙不溶;
③硝酸盐都溶于水;
④口诀中没有涉及的盐类都不溶于水;溶解性口诀三钾、钠、铵盐、硝酸盐;
氯化物除银、亚汞;
硫酸盐除钡和铅;
碳酸、磷酸盐,只溶钾、钠、铵。
说明,以上四句歌谣概括了8类相加在水中溶解与不溶的情况。溶解性口诀四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多数酸溶碱少溶、只有钾钠铵钡溶溶解性口诀五钾、钠、硝酸溶,
(钾盐、钠盐和硝酸盐都溶于水。)盐酸除银(亚)汞,
(盐酸盐里除氯化银和氯化亚汞外都溶。)再说硫酸盐,不容有钡、铅,
(硫酸盐中不溶的是硫酸钡和硫酸铅。)其余几类盐,
(碳酸盐、亚硫酸盐、磷酸盐、硅酸盐和硫化物)只溶钾、钠、铵,
(只有相应的钾盐、钠盐和铵盐可溶)最后说碱类,钾、钠、铵和钡。
(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氨水可溶)另有几种微溶物,可单独记住。
⑩ 利用溶解性除杂
氯化钠就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的类型,所以冷却热饱和溶液就没什么用 要蒸发水分才行而硝酸钾恰好相反所以第一种就是冷却热饱和溶液 第二种是蒸发溶剂第三个问题 和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是否明显有关 冷却热饱和溶液是使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的物质析出(如硝酸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