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有机化学的电子效应有哪些

有机化学的电子效应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7-11 22:05:48

有机化学中的电子效应有哪两种

电子效应,在大多数反应中,由于取代基(与氢原子相比)倾向于给电子或是吸电子,使分子某些部分的电子密度下降或上升,使反应分子在某个阶段带有正电荷(或部分正电荷)或负电荷(或部分负电荷)的效应。 电子效应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递,如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场效应等。目前,电子效应已普遍用于解释分子的性质及其反应性能。

分类
场效应
取代基在空间可以产生一个电场,对另一头的反应中心有影响,这种空间的静电作用称为场效应。
共轭效应
单双键交替出现的体系称为共轭体系。在共轭体系中,由于原子间的相互影响而使体系内的π电子(或P电子)分布发生变化的一种电子效应称为共轭效应。凡共轭体系上的取代基能降低体系的π电子密度,则这些基团有吸电子的共轭效应。用-C表示。凡共轭体系上的取代基能增高共轭体系的π电子云密度,则这些基团有给电子的共轭效应,用+C表示。共轭效应只能在共轭体系中传递,但无论共轭体系有多大,共轭效应能贯穿于整个共轭体系中。
诱导效应
因分子中原子或基团的极性(电负性)不同而引起成键电子云沿着原子链向某一方向移动的效应称为诱导效应。诱导效应的电子云是沿着原子链传递的。其作用随着距离的增长迅速下降,一般只考虑三根键的影响。诱导效应一般以氢为比较标准,如果取代基的吸电子能力比氢强,则称其具有吸电子诱导作用,用-I表示。如果取代基的给电子能力比氢强,则称其具有给电子诱导效应,用+I表示。
超共轭效应
超共轭效应:当C-Hσ键与π键(或P轨道)处于共轭位置时,也会产生电子的离域现象,这种C-H键σ-电子的离域现象叫做超共轭效应。在超共轭体系中电子转移的趋向可用弧形箭头表示:超共轭效应的大小,与p轨道或π轨道相邻碳上的C-H键多少有关,C-H键愈多,超共轭效应愈大。
烷基上C原子与极小的氢原子结合,由于电子云的屏蔽效力很小,所以这些电子比较容易与邻近的π电子(或p电子)发生电子的离域作用,这种涉及到σ轨道的离域作用的效应叫超共轭效应。超共轭体系,比共轭体系作用弱,稳定性差,共轭能小。

电子效应是在总结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提出的用来解释化学现象的一种理论。电子效应包括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两种,诱导效应是建立在定域键基础上、短程的电子效应;而共轭效应是建立在离域键的基础上、远程的电子效应,在有机化合物中,往往两种效应同时存在。

② 有机化学中的电子效应有哪些

电子效应有两种:共轭效应和诱导效应

③ 有机化学的诱导效应可分为哪几类

可以分为吸电子诱导效应和给电子诱导效应。
吸电子诱导效应(-I)是指基团或原子的电负性强(强于H),使得成键电子向其偏移。
给电子诱导效应(+I)是至基团或原子的电负性弱(弱与H),使得成键电子向对方偏移。

④ 关于有机化学中电子效应的一些问题

F是吸电子的所以双键的电子云右偏,所以左边的正电荷多。
溴的话是连接溴的那个带正电多,因为溴多电子,所以电子云密度左边会高。
电子可以自由移动,共轭后就这样了

⑤ 关于有机化学电子效应,恳请化学帝指点一下

电子效应
1共轭效应:单双键交替出现的体系称为共轭体系。在共轭体系中,由于原子间的相互影响而使体系内的π电子(或P电子)分布发生变化的一种电子效应称为共轭效应。凡共轭体系上的取代基能降低体系的π电子密度,则这些基团有吸电子的共轭效应,用-C表示。凡共轭体系上的取代基能增高共轭体系的π电子云密度,则这些基团有给电子的共轭效应,用+C表示。共轭效应只能在共轭体系中传递,但无论共轭体系有多大,共轭效应能贯穿于整个共轭体系中。
2场效应:取代基在空间可以产生一个电场,对另一头的反应中心有影响,这种空间的静电作用称为场效应,
3诱导效应:因分子中原子或基团的极性(电负性)不同而引起成键电子云沿着原子链向某一方向移动的效应称为诱导效应。诱导效应的电子云是沿着原子链传递的,其作用随着距离的增长迅速下降,一般只考虑三根键的影响。诱导效应一般以氢为比较标准,如果取代基的吸电子能力比氢强,则称其具有吸电子诱导作用,用-I表示。如果取代基的给电子能力比氢强,则称其具有给电子诱导效应,用+I表示。
4超共轭效应:当C-H
σ键与π键(或P轨道)处于共轭位置时,也会产生电子的离域现象,这种C-H键σ-电子的离域现象叫做超共轭效应。在超共轭体系中电子转移的趋向可用弧形箭头表示:超共轭效应的大小,与p轨道或π轨道相邻碳上的C-H键多少有关,C-H键愈多,超共轭效应愈大。

⑥ 高手来这里——有机化学

基团对于电子的效应有两种:诱导效应(C)和共轭效应(I),每一种效应都有给电子和吸电子两种相反的效应。对于苯环上的取代基来说,如果某基团综合两种效应后的总效应是给电子的,即使得苯环上总的电荷量增加,利于苯环的亲电取代反应,那么该基团就是致活基团,反之则是致钝基团。

致活基团都是邻对位定位基团,通常致钝基团都是间位定位基团(卤素原子除外,卤素原子是邻对位定位的致钝基团)。

其机理有两种解释方法:
比较简单的一种是将苯环看作单双键交替的形式(Kekule式)。
对于致活基团,由于其给电子效应,使得1位的C的双键电子偏离,导致2位C上带有部分负电荷。由于共轭体系是正负交替的形式,故2、4、6位的C都有负电荷,1、3、5位的C都有正电荷。这样2、4、6位的亲电取代就变得容易,所以致活基团是邻对位定位基团。致钝基团也是类似。
相对复杂的一种就是利用共振理论。如果苯环上有致活基团,当亲电试剂分别进攻其邻、间、对位后,产生的碳正离子中,分别有3、2、3种共振式,即邻、对为取代时有3个C分散正电荷,而间位取代时只有2个C分散正电荷,所以邻、对位的碳正离子稳定。致钝基团类似。

常见的基团:
致活:
强:-NH2,-NHR,-NR2,-OH
中等:-OR,-NHCOR
弱:-CH3,-C2H5,-R,-Ph
致钝:
强:-N(+)R3,-NO2
中等:-CN,-SO3H
弱:-COCH3,-COOH,-COOCH3,-CHO
极弱:-X(Cl,Br,I)(邻对位定位)
大致有这样一个规律来判断基团是致活还是致钝:
假设基团为-AB(A是与苯环相连的原子,B是与A相连的原子或原子团)。如果A的电负性大于B或A上有孤电子对,则-AB是致活的;如果A的电负性小于B或-AB带有正电荷时,-AB是致钝的。
卤素需要特殊记忆(致钝的邻对位定位基团)。

⑦ 有机化学中,共轭,效应有哪几种每一种举一个例子。

共轭效应 (conjugated effect) ,又称离域效应,是指由于共轭π键的形成而引起分子性质的改变的效应.
分为正常共轭效应(又称π-π共轭)和 多电子共轭效应 (又称 p-π共轭)两种.
共 共轭效应
轭效应是指在共轭体系中电子离域的一种效应是有机化学中一种重要的电子效应.它能使分子中电子云密度的分布发生改变(共平面化),内能减少,键长趋于平均化,折射率升高,整个分子更趋稳定.

⑧ 大学有机化学.诱导效应,电子效应,共轭效应区别是什么。。

电子效应:由于取代基倾向于给电子或是吸电子,使分子某些部分的电子密度下降或上升,使反应分子在某个阶段带有正电荷(或部分正电荷)或负电荷(或部分负电荷)的效应。

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都属于电子效应。

区别:

(一)存在体系:

诱导效应存在σ键中;共轭效应存在于共轭体系中,即单双健交替出现的体系。

(二)作用距离:

诱导效应是短程的,一般在四键以上(包括四键)此效应可视为零;共轭效应是是远程的,效应存在于整个共轭体系中。

(三)极性变化:

诱导效应极化变化是单一方向;共轭效应极性交替出现。

(8)有机化学的电子效应有哪些扩展阅读:

电子效应还包括场效应和超共轭效应。

场效应:取代基在空间可以产生一个电场,对另一头的反应中心有影响,这种空间的静电作用称为场效应。

超共轭效应:当C-Hσ键与π键(或P轨道)处于共轭位置时,也会产生电子的离域现象,这种C-H键σ-电子的离域现象叫做超共轭效应。

⑨ 有机化学请列举出常见基团的电子效应(勿抄)

第二章 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
2.1 共价键极性
非极性共价键:相同原子(基团)成键,电子云分布对称
极性共价键:不同原子(基团)成键,电子云分布偏向
共价键极性:取决成键原子的相对电负性.是结构与反应性能关系的基础
2.2 诱导效应
2.2.1 诱导效应含义
与相邻键的极性也有关
诱导效应(I): 因键的极性变化并通过键链依次诱导传递的效应
吸电诱导效应(-I): 电负性比氢大的原子与碳相连引起的诱导效应
供电诱导效应(+I): 电负性比氢小的原子与碳相连引起的诱导效应
吸电子能力
2.2.2 诱导效应传递
沿键链传递,以静电诱导方式进行,只涉及电子云分布和键极性改变,一般不引起整个电荷转移和价态变化.
氯原子吸电诱导
甲基供电诱导
2.2.3 诱导效应相对强度
取决于官能团中心原子相对电负性大小.
周期表位: -F > -Cl > -Br > -I
-F > -OH > NH2 > CH3
所带电荷: 带正电荷的吸电诱导效应强
-N+R3 > -NR2

带负电荷的供电诱导效应强
-O- > -OR
饱和度: 随不饱度增大,吸电诱导效应增强
动态诱导效应: 因外界电场影响使原共价键上电子云改变,键的极性发生变化
动态和静态诱导效应: 通常一致.但有时各异
静态 碳-卤键极性次序: C-F > C-Cl > C-Br > C-I
动态 亲核取代反应活性: R-I > R-Br > R-Cl
原因: 同族元素中,随原子序数增大其电子云受核束缚也相应减弱,反应活性增大
2.2.4 动态诱导效应
静态诱导效应:分子固有性质,可促进反应进行,也可阻碍反应进行
动态诱导效应:进攻试剂引起,只有助于反应进行,不可能阻碍或延缓反应
化学反应过程中,动态主导
2.3.1 电子离域与共轭效应
电子离域: 成键电子受分子中其它原子核作用产生电子的离域现象(离域键)
共轭体系: 包含离域键的体系
共轭效应: 共轭体系中原子间相互影响的电子效应
CH2=CH-CH=CH2
结果:键长平均化
2.3 共轭效应
2.3.2 共轭体系
π-π 共轭:单双(叁)键交替,p轨道电子离域
p-π 共轭:p轨道未共用电子对与π键直接相连
σ-π 超共轭: σ键-π键(p轨道)之间的离域现象
超共轭效应 σ-π共轭
共轭强度远弱于π-π和 p-π共轭.
p-π共轭
羧酸为什么具有酸性
苯胺为什么比脂肪族胺碱性弱
酰胺为什么碱性更弱
Problem 1:
Problem 2: 完成下列方程式
2.3.3 动态共轭效应
静态共轭效应:固有/基态
动态共轭效应:反应过程/暂时效应/外电场影响
+
静态时:
(分子没参加反应)
-I > + C
动态时:
(分子处于反应中〕
+ C > -I
2.4 空间效应 (立体效应, 场效应)
pka = 7.16 pka = 8.24

空间效应对反应的影响

堵位基团的空间效应
空间效应影响
讨论芳环亲电取代反应活性
2.5 烷基的电子效应
1. 烷基连碳: 拉电子. 诱导效应
2. 烷基连不饱和键: 给电子. σ-π共轭>诱导效应
3. 烷基连碳自由基: 给电子. σ-π共轭>诱导效应
4. 烷基连碳正离子: 给电子. σ-π共轭>诱导效应
5. 烷基连N,O,S: 给电子. 电负性
6. 烷基连Mg, Al, Zn, B, Na : 拉电子. 电负性
1. 连碳: 拉电子. 诱导效应
酸性大小
亲电反应活性
2. 连不饱和键: 给电子. σ-π共轭>诱导效应
3. 连碳自由基: 给电子. σ-π共轭>诱导效应
4. 连碳正离子: 给电子. σ-π共轭>诱导效应
讨论酸性大小
取代基效应
电子效应
场效应
空间效应
诱导效应
共轭效应
超共轭效应
(位阻)
(σ, π )
(
π-π, p-π)
(σ- π, σ- p )
空间传递
物理相互作用
超共轭效应作用
由相同原子或基团所形成的共价键,成键原子之间电子云的分布是完全对称的,因此没有极性.
由不相同原子或基团所形成的共价键,由于成键原子对电子的作用不同,电子云并不是平均分布的,而是偏向共价键的一端.共价键的一端带有部分正电荷,另一端带有部分负电荷,该共价键具有极性.
共价键的极性主要决定于成键原子的相对电负性.共价键的极性是有机化合物结构与反应性能关系的基础.
Inctive effects.
共价键的极性不仅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有关,而且与相邻键的极性,和不直接相连的原子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有关.
由于邻键的极化引起键的极性变化,并通过键链依次诱导传递.这种效应称为诱导效应(I).
电负性比氢大的原子与碳相连引起的诱导效应称为吸电诱导效应(-I), 如
诱导效应沿键链的传递是以静电诱导的方式进行的,只涉及电子云分布状的改变,只涉及键的极性的改变,一般不引起整个电荷的转移,价态的变化.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进攻试剂接近反应分子时,因外界电场的影响也会使共价键上电子云分布发生改变,键的极性发生变化,这称为动态诱导效应.
动态诱导效应和静态诱导效应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但由于起因不同,有时导致的结果也各异.如碳-卤键的极性次序为: C-F > C-Cl > C-Br > C-I
但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活性却恰恰相反,实际其相对活性为: R-I > R-Br > R-Cl
Reason: 在同族元素中,随原子序数的增大电负性降低,其电子云受到核的束缚也相应的减弱,所以极化性增大,反应活性增大.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动态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
成键电子不仅受到成键原子的原子核的作用,而且受分子中其它原子核的作用,这种现象称为电子的离域由于电子离域的结果,单键不再是一般的单键,双键也不是一般的双键,而表现为键长平均化
电子离域(delocalization): 成键电子受分子中其它原子核作用产生电子的离域现象(离域键).
共轭体系: 包含离域键的体系.
共轭效应: 共轭体系中原子间相互影响的电子效应(Conjugative Effects).
通过空间因素所体现的原子之间的相互影响.

烷基的电子效应和有机化学
反应空间效应
引言:
烷基取代了有机化合物中的氢原子
后,对原来分子的性质有较大的影响,
从化合物的稳定性到分子的空间效应,
到化合物发生反应的历程都有不同程度
的影响.而烷基对化合物产生影响的
方式,不外乎通过电子效应和空间效
应.
烷基的电子效应和有机化学
反应空间效应
1 烷基的电子效应
2 有机反应空间效应
烷基的电子效应
烷基在有机化合物中表现出的究竟是供
电子还是吸电子效应,曾有过长期的争
论,在有机化学中,为了解释一些物质
的酸碱性强弱,不饱和烃的加成反应反
应方向,正碳离子的稳定性,以及核磁
共振谱中质子的化学位移值大小等问
题,常常遇到烷基的电子效应问题.
烷基的电子效应
为了把问题弄清楚,让我们先看一些化
学事实,然后作讨论
烷基是给电子基团的化学证据
烷基是给电子机团的证据
1 甲苯与苯的亲电取代反应速

反应溴代氯代甲基化硝化
相对速率
k甲苯/苯
60535011023
烷基是给电子机团的证据
2 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CH3)C+>(CH3)2C+H>CH3C+H2>H3C+
3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活性
为:
(CH3)2C=C(CH3)2>(CH3)2C=CHCH3
>(CH3)2C=CH2>CH3CH=CH2
>H2C=CH2
烷基是给电子机团的证据
4 氮原子上正电荷密度
R3N+H5 水溶液中醇的酸性
R3COHCH3CH2OH>
CH3OH
烷基是吸电子机团的证据
2 核磁共振谱上的证据(13CNMR)
*CH4*CH3CH3 (CH3)C*H2(CH3)C*H
δ(ppm) -2.3 1.5 15.9 25.0
(CH3)4C*
δ(ppm) 32.6
烷基是吸电子机团的证据
3 烷烃及其取代乙酸中烷基为吸电子基团的
1HNMR证据
RCH3 R2CH2R3CH
δ(ppm) 0.9 1.25 1.50
CH3COOH RCH2COOH R2CHCOOH
δ(ppm) 2.0 2.36 2.52
烷基是吸电子机团的证据
41960年美国的D.R.Lide测定各类烷烃
的偶极矩
CH3 CH3
CH3 C H CH3 C D
CH3 CH3
=0.132D =0.143D
烷基是吸电子机团的证据
5 13CNMR显示(CH3)C+与(CH3)2C+H相
比,带正电荷的中心炭原子的δ值增高
了10ppm
烷基电子效应的探讨
由以上化学事实可以看出,烷基时而表现
为给电子效应,时而表现为吸电子效
应.那么烷基究竟何时表现为供电子效
应,何时表现为吸电子效应呢 决定因
素是什么
烷基的诱导效应
定义:
由于某对成键原子之间电负性不同所
产生的键的极性对于分子其他部分的影
响.
该键的极性通过静电诱导作用沿分子链
渐远渐减.诱导效应有吸电子(+I)和
给电子(-I)两种情况.
烷基的诱导效应
诱导效应电子流向的决定因素--
键合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异
即烷基何时表现为吸电子的诱导效应何时
表现为给电子诱导效应取决于基团之间
的电负性差.
烷基的诱导效应
从另一方面探讨问题:
与H相比,烷基的电负性较大,故此,
若以H为标准,当烷基取代有机化合物分
子中的氢时,烷基总表现为吸电子的诱
导效应.
烷基的超共轭效应
定义:
根据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原理,应由烷
基的最高占有轨道或最低空轨道与相邻
的Л键轨道(可以是占有电子的成键轨
道,也可以是未占有电子的反键轨道)
重叠(σ-л共轭)或与非键轨道重叠
(如σ-p共轭)而使电子云运动区域扩
大,从而使体系能量降低.
烷基的超共轭效应
超共轭效应的电子的偏向依赖于参与
轨道中原来的电子情况及相关原子的电
负性大小.但烷基一般表现为给电子的
共轭效应.
烷基的总电子效应
烷基的吸电子诱导效应(对于H,下
同)和给电子的超共轭效应,是在不断
地竞争的,这对矛盾的竞争结果就是烷
基的总电子效应.
烷基的总电子效应
由13CMNR谱δ值观察烷基对烯烃的电子效应
RCαH=CβH HCH=CH2 CH3CH=CH2
βc的δ值123.5114.7
αc的δ值123.5135.0
ET-CH=CH2 t-Bu-CH=CH2
βc的δ值112.1 108.1
αc的δ值139.30 148.1
影响烷基电子效应的其他因素
烷基的电子效应还受到诸多外部效应的
影响,如溶剂化效应,电场,位阻等等
如前所举的水溶液中醇的酸性的例子:
R3COH这显然与溶剂化效应和位阻效应有关
有机化学反应中的空间效应
空间效应的分类:
1 空间位阻
2 环张力

⑩ 有机化学的三大效应

诱导效应、共轭效应

阅读全文

与有机化学的电子效应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