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两道高中化学题
(1)A(低碳的实质指的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并不是单纯指释放的c,A中只要是生产过程就必定耗能,必定排碳,因为能源的生成几乎肯定排碳,除了H能源、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2)A中水电离的H+和OH-必定相等,而溶液中的H+包括水电离的和酸电离的H+,OH-则只有水电离,故只要算出c(OH-)则可知水电离的H+浓度,不难判断
B HA是弱酸,故不难判断HA浓度大于氢氧化钠浓度,则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后面的结论显然错
C钠离子浓度>HA浓度
D正确,电荷守恒万岁!溶液中只有这四种离子,故对
Ⅱ 高中化学,图片中的这道题如何判断四个碳的杂化类型(请详细写出具体的计算步骤,谢谢了)
这个题的答案选择b选项。碳原子的杂化非常的好看,因为没有孤对电子,这个时候你只要看他成键的个数就可以了。单键,双键,三键都只看作是一个键。第一个成键四个,所以是sp3杂化。第二个是成键三个,所以是SP2杂化。第三个是两个键所以是SP杂化第四个也是两个键也是SP杂化。望采纳,谢谢。
Ⅲ 高中化学怎样判断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
1
根据反应的难易来判断。越容易反应,其氧化或还原性就越强。比如说钠跟水反应不需加热就反应剧烈,而镁就不行,冷水不怎么反应,热水也困难,证明钠的还原性强。
2
根据化学方程式两边的产物来看,产物总是没有反应物的氧化或还原性强。
3
根据元素周期表。越往下金属性(还原性)越强,越往右非金属性(氧化性)越强。
4
根据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极板正负极或阴阳极来判断。
5
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来判断。比如硝酸的酸性强于磷酸,氮元素的氧化性大于磷。氢氧化钠碱性强于氢氧化镁,则钠的还原性强于镁。
6
根据同氢化合的难易程度来判断。越容易就说明氧化性越强,正如氟化氢在氢气和氟气阴暗处就剧烈反应,氯化氢要光照化合,溴化氢就要加热了,至于碘化氢很难反应生成,并且很不稳定极易分解。
Ⅳ 高中化学
A,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显然A说法不符合。
B,你应该学过炼铁炼钢的章节吧,很明显炼铁用的是氧化还原法,主要用CO做还原剂
C,这道题主要是要理解题意,题中实际是说高纯硅在工业生产过程实现了零污染而非太阳能电池使用实现了零污染。(这里要运用到语文中的语法)。
工业生产太阳能级高纯硅,SoG Silicon(注:硅纯度至少要达到6个9,或杂质含量不得高于百万分之一,PPM量级),是当前光伏产业最广泛应用的原材料。通常由西门子法生产,但耗能过多,污染严重。故C也是错的
Ⅳ 高中化学综合(是我做题时一些不确定的选项整理出来的,求教)
3.7.8gNa2O2晶体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为0.1NA 怎么算出来0.1NA?
这一题,你用电子式写出来,两个钠离子写在左右两边,而两个氧离子其实结合成一个负离子,如果你学过电子式应该就知道了Na+[O:O]2-Na+ ,氧里面的其他点电脑我标不出来,懂就可以了。
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D)
A.pH=11的溶液中:Na+、K+、HS-、ClO-(ph=11,说明是碱性溶液,而HS-是弱酸,会反应。)
B.加入铝片能产生氢气的溶液中:Ba2+、K+、SO42-、HCO3-(单纯的不看前提,本身离子中硫酸钡会沉淀,而且不能溶解在强酸中。看前提的话,因为铝加入溶液中能产生氢气,所以说明溶液是强碱性或是酸性,而在这两种溶液中,HCO3-都不能存在,会发生反应)
C.c(H+)=c(H-)的溶液中:NH4+、Fe3+、NO3-、Cl-(前提是氢离子等于氢氧根离子,但是后面的离子根据水解是显示酸性,也就是说后面的离子所在的溶液中是氢离子多于氢氧根离子)
D.c(Cu2+)=0.1mol/L的溶液中:K+、NH4+、SO42-、Br-
5."用二氧化锰和0.5mol/L盐酸混合加热,制取氧气"错在哪里?(是制取氯气,不是氧气)
6."用苯萃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的溴"哪里错了?(因为溴能溶解在苯四氯化碳中,作为萃取剂的条件是,不互溶,不反应,溶解度远大于其他溶剂)
7.相同条件下,结合质子的能力:OH->ClO->CH3COO-(应该如何判断?)
(这个可以假设阳离子都是钠离子,那么自然就有碱性 NaOH>NaCLO>CH3COONa,这样就可以看出溶液中的阴离子结合氢离子的大小,自然就有上式的关系,而题目说的质子就是指氢离子)
8.常温下,将amol/LNH3?H2O与bmol/LHCl(0<a<0.2,0<b<0.2)等体积混合,若b=2a,则c(Cl-)>c(NH4+)>c(H+)>c(OH-)(为什么是错的?)
(这种题目的做法,首先能反应的话先让他们反应,因为是两倍关系,我们就假设有2mol的HCL和1mol的NH3*H2O,这样二者反映后就剩下1molHCL和1molNH4CL,错误就是错在氨根和氢离子的大小错了,因为首先有1mol氢离子,然后氨根还会水解出氢离子,故氢离子是大于1mol的,而只剩下1mol的氨根离子由于水解所以小于1mol,故大小应该反过来)
9.常温下,1L 0.1 mol?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多少?(要有计算过程)(这个应该算不出来吧)
10.常温常压下,5.6g乙烯和环丙烷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0.4NA(怎么算得?)(因为乙烯是C2H4,环丙烷是C3H6,所以他们都可以简化成CH2,所以可以堪称CH2,这样就可以算了)
11.为什么可以用激光笔鉴别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淀粉溶液是胶体,蔗糖溶液是溶液,所以用激光笔其实就是用丁达尔效应的原理)
12.滴加新制氯水后,Ag+、Ca2+、NH4+、NO3- 不可以大量存在?(是的,会有氯化银沉淀)
14.14 g乙烯、丙烯的混合气体,含有C一H键数为2NA(怎么算得?)(等第十题的一样,还是可以姜华琛CH2,这样就可以做了)
15.H2SiO3如何一步反应到SiO2?(H2SiO3=△=H2O+SiO2)
16.“84消毒液”(有效成分NaClO溶液)和“洁厕灵”(浓HCl)混合放出氯气:
ClO-+Cl-+H+=Cl2↑+OH-(因为实在浓盐酸中,故不可能反应会有氢氧根存在,正确的是ClO-+Cl-+2H+=Cl2↑+H2O)
(方程式哪里错了?)
Ⅵ 在高中有机化学中怎样判断碳原子在不在同一平面内怎么判断在不在一条直线上谢谢啊
根据乙烯和苯的共面结构、乙炔的共线结构来分析有机物的结构,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其它有机物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共线、共面判断,只是在判断的过程中,把氢原子调整为碳原子或其他
Ⅶ 高中化学:如何判断有机物中碳原子是否在同一平面上 方法详细一点。
如果是最多有多少个C原子共面,记住每个C(单键的)最多和它周围的两个C共面(三点一面),而化学键可旋转,所以下一个C又可以和其他两个C共面,查一下就好,至于双键三键和苯环我想你应该能懂,只是注意它也能旋转就好。
如果是一定有多少个,那就最好以苯环,双键三键为基础,往上加C原子,尽你最大能力往不在一个平面上加,看最后剩几个吧,毕竟有机物不同也不太好说,总之也是注意旋转就是了,比如苯与一个乙烯(去一个H)相连,那条单键就可以旋转,也就是说一定有7个,最多有8个。
纯手打,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