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姜勇的主要成就
现任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森林与土壤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沈阳市农产品安全技术研究与服务中心副主任,辽宁省土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土壤学会理事,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Ecology会员。1990年和1995年分别于沈阳农业大学土壤与农业化学专业及土壤学专业获得农学士和农学硕士学位,2002年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生态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主持和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攻关、市级科研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6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6篇,被SCI引用411次,他引353次,H因子12;SSCI收录论文1篇;CPCI-S收录论文2篇;EI收录论文13篇);合着专着7部(其中主编2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项(第一发明人13项);制订地方标准2项;获辽宁省政府优秀新产品奖一等奖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要从事土壤化学、土壤健康质量与农产品安全方面的研究工作。
2. 化学中H表示的意义,老师说有三种.........
H 表示氢元素或1个氢原子
就两种
H2才是3种
H2表示氢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1个氢分子;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3. H、2H、H2、2H2各表示什么化学意义
H:1个氢原子、氢元素。
2H:2个氢原子。
H2:氢气、1个氢气的分子。
2H2:2个氢气的分子。
(3)化学h因子12怎么样扩展阅读:
化学符号记忆口诀
常见元素符号名称歌、(可边写边读):
1、(写)C、H、O、N、Cl、S、P,(读)碳氢氧氮氯硫磷。
2、(写)K、Ca、Na、Mg、Al、Fe、Zn,(读)钾钙钠镁铝铁锌。
3、(写)Br、I、Mn、Ba、Cu、Hg、Ag,(读)溴碘锰钡铜汞银。
4、(写)Sb、Si、Sn、Pb、W和Au,(读)锑硅锡铅钨和金。
4. 化学H和H2有什么区别
第一个算是氢原子或者说是氢元素,第二个是氢气
5. 化学里面[H]是什么意思举例说明,谢谢
[H]指的是加氢还原。比如在写有机物的合成路线时,对催化还原反应的条件(具体用什么催化剂)不明了,一般情况下可以直接用[H]。同样的,氧化作用可以用[O]来表示。
6. 化学类适用于h指数评价的杂志有哪些
简单的算法是把一个科学家的所有发表的文章列出来,然后标明每篇文章被引用的次数,再按照被引用次数从高到低排队,当被引用次数大于或等于文章总数的时候,这篇文章在这个总序列里的序号就是这个科学家的h-指数。
7. H的化学疑惑
【1】全充满,半充满和全空状态都是稳定的。
答:不正确,首先半充满状态就不稳定,因为我们是见不到单个的氢原子的,它必须至少与另一个氢原子形成公用电子对才能使双方的轨道上都拥有两个电子达到稳定状态;其次全空状态也不能单独存在,它必须与其他阴离子形成离子键才能稳定;全满状态它的正电荷数小于负电荷数,必须丢弃一个电子才能保证正负电荷相同,所以有强烈的氧化性,也不能单独存在。
【2】H+是不是为0个电子,那我们通常见到的(HCL,H2O,)都是H+?
答:H+是为0个电子,通常因为氢原子的电子被其他阴离子夺走而显正价,其外围没有电子。我们通常见到的(HCL,H2O,)不都是H+,因为H2O是共价化合物,它是由电子对偏移形成的,电子仍然在两个原子核间运动,只是更加偏向氧原子而已;HCL的气体也是这样,但它的水溶液就是离子化合物了,因为Cl-离子具有很强的夺电子能力,这时H+以阳离子形态存在。
【4】HCL气体是共价键,那么H又是-1价,为什么会稳定??不是说有氢的得电子能力不强
这里的-1价是由电子对偏移形成的,电子仍然在两个原子核间运动,使两个原子都形成全充满结构,只是更加偏向氯原子而已。
【5】氢的得电子能力怎么样
氢的得电子能力要看与谁比较了,与金属元素比较,根据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它的还原性(失电子能力)小于铅大于铜,所以它的的电子能力大于铅小于铜,与非金属元素比较,根据元素周期律它的的电子能力可能是最弱的。
8. 化学中H、P等是什么
H是 氢元素 P是磷元素
9. H因子的功能
H因子的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为Ⅰ因子的辅助因子,可增加C4b对Ⅰ因子的敏感性。在无H因子时,Ⅰ因子与C3b的结合呈丝状;而在有H因子存在时,I因子与C3b的结合变为弯丝状,同时与C3b的结合亲和力增强(较无H因子时至少高15倍)。H因子强化I因子的机理,可能是H因子与C3b结合后,使C3b出现某些构象变化,增加了与I因子结合的亲和力。H因子与C3b结合的活性部位存在于其N端35kDa部分。(2)加速C3转化酶的衷变:H因子能将已同C3b结合的B因子或Bb从C3酶中逐出,而使之失去酶活性。(3)阻止替代途径中初始和放大C3转化酶的形成。已证实H因子和B因子在C3b上有同一结合部位,故H因子可同B因子或Bb竞争与C3b的结合。在有H因子存在时,B因子不易与C3(H2C)及C3b结合,因此不易形成C3(H2C)Bb或C 3bBb。但H因子对固相上和液相中的C3b作用在差别。对液相中或结合于非激活剂固相上裂解。而对于固定到激活剂(如酵母多糖等)表面的C3b,H因子则对C3b的亲和力与B因子相当,二者竞争的结果,可形成部分C3转化酶,以保证替代途径的活化。有研究报道,在细胞膜上能增强C3b对H因子亲和力的化学成分是涎酸和肝素氨基多糖。由于大多数细菌表面缺乏涎酸,因而这些细菌侵入机体后,可活化替代途径,有助于在早期对感染的控制。(4)对已与P因子或肾炎因子(NeF)结合形成稳定的c 3bBbP或C 3bBbNeF,H因子对它们也有一定的作用,但其效力要比CR1差得多。H因子对C5转化酶(c 3bnBb或C 3bBb3b)的活性也有抑制作用,并能与C5竞争结合C3b使C5不能裂解。此外,近年发现H因子还可诱导单核细胞分泌IL-1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
编码H因子的基因定位于人的第1号染色体的长臂32区,具有多态性。已发现其有5个变异型,即FH1-5。H因子的核苷酸序列已进行了鉴定,并推导出其全部氨基酸的一级结构,含有20个SCR借此与C3b结合。H因子与MCP、CR1、CR2、DAF及C4bp具有同源性,共同属于补体激活调节剂(RCA)基因家族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