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水污染及危害
(一)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中的污染物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导致水体水质恶化的现象。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有自然的和人为的两个方面。通常所说的水体污染,均指人为污染。人为污染是人类生活和生产对水体的污染,它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田排水未经处理而大量排入水体所造成的污染。
凡使水体的水质、生物质、底泥质量恶化的各种物质均可称为水体污染物或水污染物。根据对环境污染危害的情况不同,可将水体污染物分为以下几个类别:固体污染物、生物污染物、需氧有机污染物、富营养性污染物、感官污染物、酸碱盐类污染物、有毒污染物、油类污染物、热污染等。
1.固体污染物
固体物质在水中有3种存在形态:溶解态、胶体态、悬浮态。
2.生物污染物
生物污染是指废水中的致病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的生物体。主要包括病毒、病菌、寄生虫卵等各种致病体。此外,废水中若生长有铁菌、硫菌、藻类、水草及贝类动物时,会堵塞管道、腐蚀金属及恶化水质,也属于生物污染物。
生物污染物主要来自城市生活废水、医院废水、垃圾及地面径流等。病原微生物的水污染危害历史最久,至今仍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要类型。
3.需氧化有机污染物
废水中能通过生物化学和化学作用而消耗水中溶解氧的物质,统称为需氧污染物。绝大多数的需氧污染物是有机物。有机物的共同特点是:这些物质直接进入水体后,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而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质——二氧化碳和水,在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大量有机物质能导致氧的近似完全的消耗,需氧的鱼类和浮游动物在这种环境下就会死亡。
水体中耗氧有机物的测定,常用化学需氧量(COD)和生物需氧量(BOD)来描述。
4.富营养性污染物
富营养性污染物是指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物质,主要是指氮、磷等元素,其他尚有钾、硫等。此外,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维生素类物质、热污染等也能触发或促进营养化过程。水中营养性物质,主要来自化肥,随着农业排水进入水体,其次,来自于人、畜、禽的粪便及含磷洗涤剂,此外,食品厂、印染厂、制革厂、炸药厂等排出的废水中均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性物质。
过多的营养物质进入天然水体,将使水质恶化、影响渔业的发展,危害人体健康。
5.感官性污染物
废水中能引起异色、浑浊、泡沫、恶臭等现象的物质,虽无严重危害,但能引起人们感官上的极度不快,被称为感官性污染物。
6.酸、碱、盐类污染物
酸碱污染物主要由工业废水排放的酸碱以及酸雨引起。酸碱污染物使水体的pH发生变化,破坏自然缓冲作用,消灭或抑制细菌及微生物的生长,妨碍水体自净,使水质恶化、土壤酸化或碱化。
酸与碱同时进入同一水体,从pH角度,酸、碱污染因中和作用而自净,但会产生各种盐类,又成了水体的新污染物。无机盐的增加能提高水的渗透压,对淡水生物、植物生长都有影响。在盐碱化地区,地面水、地下水中的盐危害土壤质量,酸、碱、盐污染造成的水的硬度增加。
7.有毒污染物
废水中能对生物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称为有毒污染物,简称毒物。工业上使用的有毒化学物已经超过12000种,且每年以500种的速度递增。大量有毒物质排入水体,不仅危及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而且能在食物链中逐级转移、浓缩,最后进入人体,危害人的健康。
废水中的有毒污染物可分为无机毒物、有机毒物和放射性物质3类。
无机毒物,包括金属和非金属两类。金属毒物主要为汞、镉、镍、锌、铜、锰、钴、钛、钒等,轻金属为铍。非金属毒物有砷、硒、氰化物、氟化物、硫化物、亚硝酸盐等。重金属能被生物富集于体内,有时还可被生物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物质(如无机汞被转化为烷基汞)。
有机毒物,大多是人工合成,难以被生化降解,毒性很大。在环境污染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毒物包括农药、多氯联苯、稠环芳香烃、芳香胺类、杂环化合物、酚类、腈类等。许多有机毒物有“三致效应”(致畸、致突变、致癌)和蓄积作用(通过食物链体内富集,危害人体健康)。
放射性物质,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来自铀、镭等放射性金属的生产和使用过程,如核试验、核燃料再处理、原料冶炼厂等。其浓度一般较低,主要会引起慢性辐射和后期效应,如诱发癌症、对孕妇和婴儿产生损伤、引起遗传性伤害等。
8.油类污染物
油类污染物包括矿物油和动植物油。它们均难溶于水,在水中常以粗分散的可浮油和细分散的乳化油等形式存在。漂浮在水面上的油形成一层薄膜,影响大气中氧的溶入,从而影响鱼类的生存和水体的自净作用,也干扰某些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油脂类污染物还能附着于土壤颗粒表面和动植物体表,影响养分的吸收和废物的排泄。油污染主要是工业排入、海上采油、石油运输船只的清洗及油船意外事故等造成。2010年5月5日,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生态环境严重影响(图6-14,图6-15)。
图6-14 墨西哥湾在原油污染的海水中挣扎的海鸟
图6-15 墨西哥湾原油污染带
9.热污染
废水温度过高而引起的危害,称为热污染。
(二)水污染的危害
水污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
1.危害人体健康
水污染直接影响饮用水源的水质。当饮用水源受到合成有机物污染时,将导致腹水、腹泻、肝炎、胃癌、肝癌等疾病的发生。与不洁的水接触也会染上如皮肤病、沙眼、血吸虫、钩虫等疾病。废水中的某些有毒有害物质,即使数量不多,甚至难以检测出来,但由于动植物的富集作用和人体自身的积累作用,仍然可以对人体造成致命的危害。
2.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江河湖泊中的水常是农田灌溉水源,一旦这些水体受到污染,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将污染农田土壤,被作物吸收并残留在作物体内。一方面造成作物枯萎死亡,产量下降;另一方面,作物的品质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如污染物超标,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含量降低,使蔬菜产生异味等。
3.影响渔业生产
渔业生产与水质紧密相关。水污染而造成淡水渔场鱼类大面积死亡的事故常有发生。一些污染严重的河段鱼虾已经绝迹。水污染还会使鱼类和水生生物发生变异,有毒物质在鱼类体内积累,食用价值大大降低。
4.制约工业的发展
很多工业(如食品、纺织、造纸和电镀等)需要用水,水质的恶化将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如水质差的冷却水会造成水循环系的堵塞、腐蚀和结垢,硬度高的水会影响锅炉的寿命和安全。
5.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
水污染除了对水体中的水生生物有危害外,对水体周围生态环境也有影响。污染后水体感观变差,散发臭气,水中的污染物对周围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生物死亡,造成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
6.造成经济损失
水污染使环境丧失原有部分或全部功能,造成环境的降级贬值,对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的发展都带来危害,将这些危害货币化即为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如人体健康受到危害将减少劳动力,降低劳动生产率,疾病多发需支付更多的医药费,鱼类减产或质量变差则直接造成经济损失,生态环境的污染治理和修复费用都随着污染的加重而增加。
(三)水质标准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的水质标准有水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等。
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GB5084—92)等。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将其划分为5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等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废水排放标准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医院水污染物排放标准》(BGJ48—83)和一些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如《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83),《甘蔗制糖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6—83),《石油炼制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51—83),《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等。
② 水源被污染会引起哪些疾病
饮水是否清洁,对于保护人体健康关系极大。如果水质不良,人们喝了就会引起疾病。因水污染引起的疾病主要有三类:一是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即地方病。这是由于一些地区地球化学构成特殊,某些微量元素在水中含量过多或不足引起的地区性疾病。如由于水中缺碘引起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水中氟含量过高引起的氟中毒等。二是介水传染病。这是由于生物原性污染水体引起的疾病。如肠道致病菌
饮水是否清洁,对干保护人体健康关系极大。如果水质不良,人们喝了就会引起疾病。因水污染引起的疾病主要有三类:一是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即地方病。这是由于一些地区地球化学构成特殊,某些微量元素在水中含量过多或不足引起的地区性疾病。如由于水中缺碘引起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水中氟含量过高引起的氟中毒等。二是介水传染病。这是由于生物原性污染水体引起的疾病。如肠道致病菌污染饮水引起的痢疾、霍乱和伤寒暴发流行,通过病毒污染饮水发生的流行性肝炎、脊髓灰质炎等。三是物理化学性疾病,即“公害病”。当工业和生活废弃物排人环境污染…
③ 水被污染,喝了会引起哪些疾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表明,全世界80%的疾病和50%的儿童死亡都与饮用水水质不良有关。由于饮用不良水质导致的消化疾病、传染病、各种皮肤病、糖尿病、癌症、结石病、心血管病等多达50多种;由于水质污染,全世界每年有5000万儿童死亡,3500万人患心血管病,7000万人患结石病,9000万人患肝炎,3000万人死于肝癌和胃癌。
水污染引起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体受病原微生物污染,会引起各种传染病,如乙肝、大肠杆菌等。
2)水体受有害有机物(如酚、苯、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农药、合成洗衣剂等)的污染,会引起各种中毒和疾病。
3)水体受重金属(Hg、Pb、Cu等)及其它无机毒物(氯化物、砷化物、亚硝酸盐等)的污染,会引起各种中毒。结石就是因为里面亚硝酸盐引起的.
常见疾病具体表现在:
◆斑牙(石灰牙):长期饮用含钙过多的水,牙齿上会长黑斑;
◆结石病:是由于水中含的杂质在人体内沉淀而造成的;
◆高血压:是血液中含杂质使脑血管阻塞所造成的;
◆大肠杆菌:水中大肠杆菌超标饮用后会产生痢疾、头痛、腹痛等;
◆铅中毒:产生贫血、食欲不振、肌肉麻痹和神经方面的病症;
◆汞中毒:流鼻血、严重者产生休克等;
◆铬中毒:引起腹痛、呕吐等;
◆镉中毒:会引起慢性痛风病,感到全身关节、肌肉疼痛。
◆磷中毒:有机磷中毒、呼吸困难等
④ 水污染会导致哪些危害
水污染的危害
1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污染的水环境危害人类健康,应引起高度关注。生物性污染主要会导致一些传染病,饮用不洁水可引起伤寒、霍乱、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传染性疾病。此外,人们在不洁水中活动,水中病原体亦可经皮肤、黏膜侵入机体,如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物理性和化学性污染会致人体遗传物质突变,诱发肿瘤和造成胎儿畸形。被污染的水中如含有丙烯腈会致人体遗传物质突变;水中如含有砷、镍、铬等无机物和哑硝胺等有机污染物,可诱发肿瘤的形成;甲基汞等污染物可通过母体干扰正常胚胎发育过程。使胚胎发育异常而出现先天性畸形。
2 对农业、渔业的危害
引用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水直接灌溉农田,污染农田土壤,会使土壤肥力下降,土壤原有的良好的结构被破坏,以致农作物品质降低减产,甚至绝收。尤其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引用污水灌溉,在短期内可能又使农作物产量提高的现象,但在粮食作物、蔬菜中往往积累超过允许含量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会危害人的健康,甚至使人畜受害。水环境质量对渔业生产具有直接的影响。天然水体中的鱼类与其他水生生物由于水污染而数量减少,甚至灭绝;淡水渔场和海水养殖业也因水污染而使鱼的产量减少。海洋污染的后果也十分严重。
3 对工业生产的危害
水质污染后,工业用水必须投入更多的处理费用,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食品工业用水要求更为严格,水质不合格,会使生产停顿。这也是工业企业效益不高,质量不好的因素。
4 水的富营养化的危害
含有大量氮、磷、钾的生活污水的排放,大量有机物在水中降解放出营养元素,促进水中藻类丛生,植物疯长,使水体通气不良,溶解氧下降,甚至出现无氧层,以致使水生植物大量死亡,水面发黑,水体发臭形成”死湖”、“死河”、“死海”,进而变成沼泽。这种现象称为水的富营养化。富营养化的水臭味大、颜色深、细菌多.这种水的水质差,不能直接利用,水中的鱼类大量死亡。
⑤ 你认为水污染造成的疾病有哪些
由于水污染而造成的主要疾病有:
1、癌:癌症科学研究发现,癌症就是有害物质在人体细胞内外体液中的长期积累而造成细胞组织的损害,从而造成急性恶化;而癌细胞的扩散也是通过细胞体液来进行的,其它的疾病、炎症等也是由于细胞内水的有害物质引发的;
2、结石:人的肝脏功能是把各种养料分解合成,变成身体必须的养分,由血液输送到心脏,再由心脏通过血管将养分运送到五脏六腑及60兆细胞。肾脏则是过滤网,从身体各部回来的血液,混合着许多废物和杂质,经过肾脏的过滤,从尿道排除体外。这时常常有一部分杂质会在体内积累,日积月累就会造成各种结石症。
3、心脑血管硬化:长期饮用不洁净的水,有些污染物就会沉淀在血管壁上,加速了心脑血管硬化。高血压、心脏病、脑血栓等疾病,和长期饮用不洁净的水有直接关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4、氟中毒:长期饮用高氟水可导致中毒,骨中摄入过量的“氟”会使骨骼中钙质被置换,造成人体骨疏松和软化,使人弯腰驼背,严重的还可丧失劳动能力。儿童7~8岁之前,牙齿表面失去光泽、发黑脱落,一旦形成残留终生。
5、消化系统的病,如:大肠杆菌-肠胃炎、腹泻、泌尿系感染、胆囊炎等;沙门氏菌-伤寒、副伤寒等;去贺氏菌-细菌性痢等疾;溶血性链球菌-溶血性黄胆病;
6、超标重金属引发的疾病,如:铅-肾病、神经痛、麻风病等;砷-神经炎、急性中毒甚至死亡等镉-骨骼变形,腰背痛、中毒、红血球病变等;磷-有机磷中毒、呼吸困难等;钙-结石症、痛风等;汞-神经中毒症、精神紊乱、疯狂、痉挛乃至死亡;铬-肾脏慢性中毒、造成肾功能紊乱、癌等。
7、其他疾症,如:三氯甲烷等卤代物、荧光物-致癌;放射线异物-改变人体遗传基因并导致人体产生相应疾病;农药、化肥、除草剂、亚硝酸盐-毒素积累、中毒性肝炎、肝炎、肾炎、泌尿系统的病等。
⑥ 饮用水受污染主要会引起哪类疾病
1.介水性的传染病
介水性传染病是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传播的疾病,又称水性传染病.其中通过饮用水途径传播的,主要为介水性肠道传染病,其主要原因是水源水受到病原体污染后,没有得到有效的消毒处理、饮水设备或输配管道被污染,被消费者饮用后,引发大面积的疾病暴发。通常地面水和井水比较容易发生。介水性的传染病一旦暴发,危害较大,短期内出现大量的患者。多数的患者发病日期集中并在同一潜伏期内,可呈现暴发流行。
鉴于介水传染病对民众健康的危害,我国以法律形式强制保障防治介水传染病的实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传染病分为37种,其中介水传染病有8种,即甲类传染病中的霍乱;乙类传染病中的病毒性肝炎(其中甲型肝炎、戊型肝炎为介水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丙类传染病中的感染性腹泻病。上述8种法定介水传染病中,钩端螺旋体病和血吸虫病主要通过皮肤接触含病原体的水而被感染;其他6种介水传染病主要经口摄入含病原体的水而被感染。
2.化学污染引起的疾病和危害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水中化学污染日益突出。据WHO资料,现查明全世界水体中已查出222 1种化学物质,其中饮用水中有害的有机污染物765种。这些化学物质在水中残留时间长,多数不易被降解。可直接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高浓度短时间作用于人体可产生急性毒性作用;低浓度长时间作用于人体可产生慢性毒性作用,甚至引起公害病。
当今社会人们最熟悉的不治之症就是癌症。说起癌症,难免有“谈癌色变”之感。但把饮水与癌症相提并论,震惊之余又平添了几分疑惑与忧虑。现代科学已经有力地证明,饮水与癌症发病率之间的确存在着某些因果关系。WHO调查表明,目前从饮用水中检出的765种有害有机物中,确认致癌物20种,可疑致癌物23种,致突变物56种,促癌剂1 8种。其中一些化学污染物还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它能改变人机体内分泌功能,并对机体及其后代引 起有害效应。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能引起人类的生殖障碍、发育异常及某些癌症,如乳腺癌、睾丸癌、卵巢癌,并引起男性精子数下降,孕妇早产,增加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风险。
某些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如砷、铬、镍、铍、苯胺及其他芳烃、氯代烃、氯代芳烃污染水体后,可以在悬浮物、底泥和水生物体内蓄积起来。人若长期饮用含有这类物质的水或者食用体内蓄积有这类物质的生物就很容易诱发癌症。
3.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引起的水性地方病
由于某一区域自然界的水和土壤中某种化学元素过多或过少,使当地动物和人群中发生特有的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又称“地方病”)。这些化学元素在人体内含量虽然很少,却是人体中激素、酶和维生素的组成成分或是人体组织和器官不可缺少的成分,因此,过多或过少,均可引起疾病。
我国常见的与饮用水有关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为: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和地方性甲状腺肿。
(1)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氟中毒是人体从水、食物、空气中摄人过量的氟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虽然摄人人体的氟来源较多,但由于水中氟化物具有易溶性,吸收率可达90%以上,因此是体内氟化物的主要来源。我国地方性氟病主要属饮水型,氟骨症的患病率与饮水中的氟含量呈正相关。地方性氟中毒遍及我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海市除外),病区人口总数达8561万。
(2)地方性砷中毒:地方性砷中毒是由于饮用含砷量高的水而引起的一种地方病。主要表现为末梢神经炎,皮肤色素沉着,手掌和脚掌皮肤高度角化,严重者可致皮肤癌。
(3)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甲状腺肿的主要发病原因是水和土壤中缺乏碘。该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甲状腺肿大,严重流行地区儿童可发生地方性克汀病,病人痴呆、矮小,聋哑,智力低下。病区的土壤、饮用水、食品中碘的含量普遍偏低。饮水中碘含量越低,该病发病率越高,饮水中碘含量低于10.0ug/L时,就有可能发生地方性甲状腺肿;含量低于2ug/L时,居民中甲状腺肿患者可达50%,饮水中碘含量高时该病患病率较低。但当饮水中碘含量过高(大于90 ug/L)时,甲状腺肿患病率反而升高。说明摄人过多的碘可能导致抑制甲状腺素的生成和释放。
4.藻类毒素
藻类中的藻毒素对水质的污染,藻类污染俗称“水华”,是指内陆水域一些浮游生物(如蓝藻等)的暴发繁殖引起的水色异常现象,淡水中的“水华”与海洋中的“赤潮”并称为水环境污染的两大灾害。
消毒效果最好的是臭氧和氯,可有效灭活微囊藻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