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都有哪些
1.水封: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液溴需要水封,少量白磷放入盛有冷水的广口瓶中保存,通过水的覆盖,既可隔绝空气防止白磷蒸气逸出,又可使其保持在燃点之下;液溴极易
挥发有剧毒,它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比水重,所以亦可进行水封减少其挥发。
2.水浴:酚醛树脂的制备(沸水浴);硝基苯的制备(50—60℃)、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蔗糖的水解(70~80℃)、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室温~100℃)需用温度计来控制温度;银镜反应需用温水浴加热即可。
3.水集:排水集气法可以收集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气体,中学阶段有0
2
,
h
2
,c
2
h
4
,c
2
h
2
,ch
4
,no。有些气体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但可以在水中加入某物质降低其溶解度,如: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4.水洗:用水洗的方法可除去某些难溶气体中的易溶杂质,如除去no气体中的n0
2
杂质。
5.鉴别:可利用一些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或密度的不同进行物质鉴别,如:苯、乙醇溴乙烷三瓶未有标签的无色液体,用水鉴别时浮在水上的是苯,溶在水中的是乙醇,沉于水下的是溴乙烷。利用溶解性溶解热鉴别,如: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碳酸钙,仅用水可资鉴别。
6.检漏:气体发生装置连好后,应用热胀冷缩原理,可用水检查其是否漏气
② 神奇的化学现象
1.碳酸钠 加 石灰水----清水变牛奶 , 再加盐酸,---牛奶变清水
2."喷泉实验" 红色的喷泉很好看.“氨的喷泉实验”是一个有力证明氨气在常温下极易溶于水且兼有证明其水溶液显碱性的精彩实验。它新奇、有趣。每当出现美丽的喷泉现象时,学生总是好奇、惊羡,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唤起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具体操作http://ke..com/view/879352.htm
3.灼烧铜丝至变黑,再插入酒精中.过会取出,铜丝立刻由黑变红.然后再去烧铜丝,可无限次重复此实验.
③ 有哪些关于水的趣味实验
1、观察下列实验,它说明什么?
取两块玻璃片,把表面擦干净,在其中一片上滴几滴水,把另一片盖上去,试着拉开它们。容易吗?
在洁净的水面上小心放两三枚回型针,回型针为什么不下沉?在水中滴一滴洗洁精,发生什么现象?
2、在玻璃水槽中装入约1/3容积的水,在水中央放一只空的小烧杯,用一张灰色塑料布蒙在玻璃片水槽上,用细绳扎紧,使塑料布中央稍向下垂。把装置放在阳光下照晒,一段时间后,你会看到水“跑”到了空的烧杯中,为什么?
3、水为什么不会洒出?
在杯中倒入半杯水,上面用纸盖住。用手掌压住纸把杯子翻转过来,注意不让杯中的水洒出来。放开手,杯中的水也好,纸也好,都不会掉下来。即使水中放入一些木螺丝之类的小东西也没有关系。这是为什么?
4、观察扩散现象
准备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将两小颗高锰酸钾分别投入两杯水中,试观察比较高锰酸钾在两杯水中的扩散情况。如果你观察到了两杯水中高锰酸钾发生扩散的差异,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5、奇妙的“水中之火”
实验操作:
(1)将一小段约3cm长的蜡烛底部先在火焰上烤一下。再把它粘在玻璃水槽的底部。
(2)在玻璃水槽中注人一些水,使水面刚刚与蜡烛的上部边缘相平。然后点燃蜡烛,过一会儿,有趣的现象便发生了。
实验现象:当蜡烛烧到水面以下时,没有被水湮灭,而是一半火焰在水的上面、另一半火焰在水的下面,非常奇怪。再过一会儿,蜡烛的火焰完全落在水面以下,但仍然不熄灭而继续燃烧。此时,从水面上能观察到蜡烛火焰在水中摇摇晃晃的全部虚像,且比正常的要大、非常有趣。当蜡烛燃烧到底部的时候,火焰落在水的下面,给人的感觉是火焰能”穿透”水层冒出来,让人格外惊奇,难以相信。最后,才出现“蜡烛成泪泪始干”的结果。
现象解释:仔细观察,发现蜡烛已成为一只“蜡筒”。其周围存在着一层薄薄的蜡壁、阻止了四周的水流向烛芯。这是因为蜡烛的外壁与冷水接触,水会从蜡烛的外层吸收热量使蜡烛的外层温度达不到它的熔点,当然也达不到它的着火点了,更谈不上燃烧了。于是就在烛芯与水之间形成了一道“隔水墙”,使蜡烛在“围墙”之中继续燃烧。从而使学生在惊奇之后能更好地理解燃烧的两个条件。
6、给你两瓶体积相等的纯净水与运动激荡饮料,你能够用几种方法将二者区分开?
7、水湿了书怎么办?一本好书不小心被水弄湿了,如果晒干,干后的书会又皱又黄。
(答案:其实,只要把书抚平,放入冰箱冷冻室内,过两天取出,书既干了又平整。)
8、盛夏时节,小张和小李外出归来,又热又喝,想喝点冷饮。他俩拿来同样大小的杯子,装入同样多的饮料,各放入大小相同的冰块。为了使冰块融化得快,小张用筷子使劲把冰块压到杯底,小李则完全任其自然融化。你说究竟谁的冰块融化得快?为什么?并请你回家后自己亲自做做这个实验。
9、把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同时放入冰箱中,谁先结冰?请回家后自主实验,请将实验结果告诉老师。
10、瓶子赛跑
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
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
操作:
①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
②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
③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
④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
讲解:
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
10、水面上会开的花
你可以把裁剪好的纸,涂上颜色,然后沿虚线(见图1)折叠。把它放在水面上(见图2),花会打开。你知道其中的奥妙吗?(因为由于毛细管作用,水会渗入纸中纤维间的微小空间。这就使得纤维膨胀。折叠处的纤维膨胀使得花开放)。
实践: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自己亲自设计,亲自动手做几个关于水的趣味实验。(做得好的,在校展示)
11、拿一块冰放进杯中,在杯中加满水,小冰块的一大部分会高出水面。请问,当冰块融化后,水会不会从杯口溢出来?
12、清水变“牛奶”
小明的爸爸是位化学老师,今天,小明来到爸爸的学校,缠着爸爸作魔术。爸爸把小明带到实验室。
爸爸说:“这里有1号、2号两只玻璃杯。你看,这杯子里盛了半杯清水,我要叫它变成“牛奶”。我拿一根玻璃管向水里吹气泡,你看,清水变成了牛奶。我还要把它还原为清水。”
于是,小明的爸爸又向玻璃杯里吹气泡,“牛奶”变成了清水。
“噢,爸爸,我也会做!”小明迫不急待地说。
小明拿来2号杯子,向杯子里吹气泡。可是,无论他怎么吹,清水安然无恙。这是为什么呢?
爸爸说:“这1号和2号玻璃杯里,看起来都是清水,其实不然。1号杯盛的是清石灰水,又称氢氧化钙溶液。用管子向水里吹气泡,人呼出的气里含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起作用,就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因为气泡的鼓动,一时没有沉淀下去,成了一种乳白色的悬浊流体,像牛奶一样,实际上并不是牛奶。而2号杯子里,我故意盛了半杯自来水。这样,无论你怎么吹也不会变成“牛奶”。 那么,继续向碳酸钙的悬浊液体吹气泡,怎么又变清了呢?原来,这是由于碳酸钙的沉淀变成了碳酸氢钙。碳酸氢钙能溶于水。所以杯里的液体又变清了。
“这真是有趣!”小明高兴地说。
13、用水点蜡烛
春节晚上,初二一班的同学们正兴致勃勃地观看表演。这时主持人李晓婷说:“下一个节目是小魔术‘用水点蜡烛’,表演者王小强。”
只见王小强左手拿着蜡烛,右手拿着一只玻璃杯,里面盛满了清水。他把这些东西放在表演台上,说:“我现在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用水点蜡烛。”只见他神秘地从衣袋里拿出一个小玻璃棒,在水杯里沾了一沾,滴在烛芯上,立刻,蜡烛被点燃了。
“好!”大家一起为王小强鼓掌喝彩。李超“呼”地一声站起来问:“能告诉我们这里的秘密吗?”“好!现在我就把这个秘密告诉大家,大家仔细看,烛台上放的是一支曾经点过火而熄灭的蜡烛,我在焦黑的烛芯上,放了几粒很微小的钠粒。然后我又用玻璃棒沾了些清水,接触到烛芯上,钠遇到了水,立刻发火,因而就会把蜡烛点着。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呈银白色的金属光泽,软硬程度与蜡相仿,常贮在有煤油的瓶中,因为它遇到空气就氧化。遇到了水,便产生氢气,这时化学变化所发生的热度,就足够使氢气着火燃烧,因而能把烛芯点着。”
节目表演完了,可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回味着其中的奥秘。
14、水能助燃
俗话说:“水火不相容”。水是最常用的灭火剂,怎么会“助燃”呢?
也许你看到过这样的现象:在火炉上烧水、做饭的时候,如果有少量水从壶里或锅里溢出,洒在通红的煤炭上,煤炭不仅没有被水扑灭,反而“呼”的一声,蹿起老高的火苗。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少量水遇到赤热的煤炭,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一氧化碳和氢气都是可燃性气体,被旺盛的炉火点燃,顿时发生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
不过,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条件的,红热的煤炭遇到少量的水,炉火能烧得更旺,温度更高。但是,如果把大量的水浇在煤炭上,情况就截然不同了,因为大量水能吸走很多热量,使煤炭温度骤然下降。同时,水变成水蒸气以后,并不能迅速离去,而是遮盖在燃烧的煤炭上方,隔绝了煤炭与空气的接触,煤由于得不到充足的维持其燃烧的氧气,火也就熄灭了。
水能“助燃”的本领相当高超,还可以应用到很多领域。
比如说,当微小的水滴喷入燃料油里以后,油便把水滴包围起来,从而使油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油就能更充分地燃烧。用这种方法,还可以把劣质油有效地利用起来,变废为宝。
15、水火相容
初看标题,你也许会说一定是写错了。自古道:“水火不相容”,怎么说“水火相容”呢?
不信,请看:
在一个玻璃杯中盛大半杯水,把十几颗氯酸钾晶体放到水底,再用镊子夹取几小粒黄磷放到氯酸钾晶体中。接着用玻璃移液管吸取浓硫酸少许,移注到氯酸钾和黄磷的混合物中,这时水中就有火光发生。水中有火,岂不是“水火相容”吗?
秘密在哪里呢?
在水中放进氯酸钾,氯酸钾是含氧的化合物;再放进黄磷,黄磷是极易燃烧的东西,在水里因为与空气中的氧隔绝了,所以没有自燃。但是,加进了浓硫酸,浓硫酸与氯酸钾起作用生成氯酸,氯酸不稳定,放出氧来。氧又与黄磷起反应而燃烧,这种反应特别猛烈,因此在水里也能进行,使得水火同处在一个杯中。磷被氧化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与水起作用,生成磷酸。
16、使浊水变清的能手
无论是地下水还是地表水,由于环境的影响,经常变得混浊不清,怎样才能使水变得清澈透明呢?
明矾是一个神奇的能手。
把明矾研碎成粉末状,放到水缸里搅拌几下,过一些时候,原来混浊不清的水,就可以变得十分清澈透明了。
首先,让我们先看看水为什么会混浊不清?这主要是因为水中有许多泥沙等污物在“游荡”。较大的泥沙粒子,在水中是呆不久的,很快就会沉淀下来。可是那些小的,已经小到成为“胶体”粒子了,往往几天也不会沉淀下来。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胶体粒子有一个奇怪的爱好,它时常喜欢从水中吸附某一种离子到自己的“身边”来,或者自己电离出一种离子,使自己变成一个带有电荷的粒子。科学家经过研究后,发现泥沙胶体粒子带的是负电荷。
明矾是硫酸钾和硫酸铝混合组成的复盐。明矾一碰到水,就会发生化学变化。硫酸铝和水起化学变化后生成白色絮状的沉淀——氢氧化铝。这种氢氧化铝,也是一种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它一碰上带负电的泥沙胶粒,彼此就中和了,失去了电荷的胶粒,很快就会聚结在一起,粒子越结越大,终于沉入水底。这样,水就变得清澈干净了。
17、滴水生烟
催化剂是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度,而它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后并不改变的物质。下面的实验可以让我们认识水的催化作用。
在蒸发皿里盛放少量的干燥碘粉和干燥铝粉(镁粉或锌粉也可以),混和后几乎没有明显的化学反应。将蒸发皿放入垫有玻璃板的玻璃钟罩里,在钟罩的顶部门塞以单孔橡皮塞,在塞孔中插一盛有水的分液漏斗。
操作时,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从分液漏斗中滴入1~2滴水于蒸发皿中,则铝和碘在水的催化下,发生剧烈的反应而生成碘化铝,钟罩内出现“紫气腾腾”的美丽景色。这是由于反应放出的热量,能使部分碘升华,碘蒸气(紫色)在钟罩壁凝成紫黑色的结晶。最后,把蒸发皿里的生成物倒入有水的烧杯里,碘化铝就溶解。我们可以在溶液里分别检验出铝离子和碘离子。
④ 水的化学特性有哪些
柔软(像水一样温柔)、刚强(滴水穿石)、漂亮(容岩似水)、透明无色(眼睛像水一样清澈)、无味(喝酒像喝水一样没滋味)、流体流动性(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的化学成分如果按质量百分比看,含有11.11%的氢和88.89%的氧。如果按体积来看,则有两份氢一份氧。单独存在的水分子叫作单水分子,水分子发生缔合可构成双水分子、三水分子等。水的特性包括沸点高、蒸发热大、热容高、反常膨胀、良好溶剂、能不断发生缔合等。水同其它物质一样,受热时体积增大,密度减小。纯水在摄氏零度时密度为999.87千克/立方米,在沸点时水的密度为958.38千克/立方米,密度减小4%。在正常大气压下,水结冰时,体积突然增大11%左右。冰融化时体积又突然减小。据科学家观测,在封闭空间中,水在冻结时,变水为冰,体积增加所产生的压力可达2500个大气压力。这一特性对自然界和工业有重要意义。岩石裂隙在反复融冻时裂隙逐渐增大就是这个道理。地埋输水塑料管为防冻坏,一般要求一定的埋深(大于冻土层深度)。水的冻结温度随压力的增大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30个大气压,水的冻结温度降低1摄氏度。水的这种特性使大洋深的水不会冻结。水的沸点与压力成直线变化关系。沸点随压力的增加而升高。水的热容量除了比氢和铝的热容量小之外,比其它物质的热容量都高。水的传热性则比其它液体小。
⑤ 水的神奇性质有哪些比如自净能力
水,是一种极其普通的物质,也是大自然最神奇的杰作。水滋润了万物,哺育了生命,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以至于我们早已司空见惯,对其习以为常。但事实上与其它液体相比,水是一种极其奇特的液体,人类对水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最近,科学家对水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揭开有关水的神秘面纱…
水最怪异之处在于其不寻常的密度。我们都知道这一常识:通常情况下,随着液体水温度降低,水分子的排列会变得越来越密集,在温度约4℃时密度达到最大值,即1.0g/(cm^3)。当温度继续降低至4℃以下时,由于形成分子间氢键,液态水的密度较小,所以当水在0℃发生相变(液态-固态)时,冰比水的密度小。这就是为什么冰会漂浮在水的上面,冬季水体自上而下冻结的原因。
此外,水还具有相当高的表面张力。除汞之外,水的表面张力是所有液体中最高的。正因如此我们可以经常看到水珠滚落的景象,许多化学物质可以在水中溶解,而且水的沸点也非常高。为了研究水的这些奇异特性,科学家们需要深入到分子水平了解水的与众不同之处。
在室温和0℃以下,水分子一般呈现四面体排列,每个水分子都像搭建金字塔一样与其它四个分子相连。布里斯托尔大学和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超级计算机和计算机模型模拟改变水分子的金字塔样从而进一步研究水的性质。通过一系列调整,可以使水的性质发生反转,例如,将冰的密度调整至大于液态水的数值,使其沉到水底。
研究小组表示:“通过这一构建,我们发现水的异常特性源于水分子特殊的四面体排列。四个水分子形成的四面体在中心共享一个水分子而不发生重叠,这样高度有序的分子排列与其他无序排列的液体分子混合在一起,赋予了水的特异性质。”
正是水这样的性质,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水不易被压缩,这意味着它可以被推动,例如流经携带血细胞的血管;又因为它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我们体内的水可以溶解我们需要的营养物质;低密度的冰水也能保护生命,如果湖泊从底部冻结,水中的生命将会消失;正是由于水结冰时体积发生膨胀,当水渗入岩石、冻结、膨胀并将岩石从内部分开,反过来帮助塑造多姿多彩的地球,宇宙就是这样神奇…
⑥ 关于水的有创意的化学实验 要能体现水的神奇 最好是家庭中能找到材料 也能用一点实验室的东西。
将水混入洗衣服中,然后挤压,晒干,就可以变成肥皂了
⑦ 你在生活中发生过哪些神奇的化学反应
小时候喜欢用钢笔,但是经常把钢笔水弄到衣服上去了,所以回家我都会用淘米水洗衣服,这样可以把墨水洗掉,这是我在生活中发现的最神奇的化学反应。
⑧ 水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1,水的稳定性:水的高温条件下也不容 易分解,这就是难以用水作原料直接制取 氢气的根本所在.常温下水的PH=7 2,水域某些金属,非金属和化合物反应 :在常温下水能与活泼的金属反应如钠;在 高温条件下能与碳,铁等反应.2Na+2H2O=2NaOH+H2 C+H2O(气)=(高温)CO+H2 3Fe+4H2O(气)=(高温)Fe3O4+4H2 CH4+H2O(气)=(高温,催化剂)CO+ 3H2 3,与某些酸性氧化物或碱性氧化物反应生 成对应的酸或碱.CO2+H2O=H2CO3 CaO+H2O=Ca(OH)2 4,与某些物质结合为水合物.CuSO4+5H2O=CuSO4.5H2O 因此无水硫酸铜时常用来检验水的试剂
⑨ 有哪些水实验,可以让孩子爱上科学呢
水是我们看到的最常见的物质,但是如何在水平和姿势下玩水可以使孩子在玩耍时感到好奇,并使父母有机会向他们解释科学。让我们跟随企鹅的怪物。进入科学领域,进行十项有关水(液体)的科学实验,其中充满了物理和化学知识,您能解释多少?
1.慢动作球
荧光素是荧光笔中的一种无毒粉末,当与水接触时会显示出迷人的荧光绿色。NASA使用这种化学试剂来帮助发现坠入海中的航天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