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化学电子排布式
第一题:
显然原子序数为19的元素是钾,根据轨道填充的规则可以得出其电子排布式1s2 2s2 2p6 3s2 3p6 4s1 由此可知未成对电子数为1 所属分区为s区,因为钾的价电子只有4s1电子
34号元素是硒,同上可得1s2 2s2 2p6 3s2 3p6 3d10 4s2 4p4(或写成[Ar]3d10 4s2 4p6),未成对电子数为2个4p4电子,属于p区元素。
48号元素电子排布式:[Kr]4d10 5s2,因为整个元素的电子排布式过长,建议使用稀有气体原子实+价电子的方法简化书写,该元素是镉Cd,未成对电子数是0,属于ds区的IIB族。
75号元素电子排布式:[Xe]5d5 6s2,未成对电子数是5,属于d族的过渡金属元素。
第二题:根据电子轨道填充理论,明显A D项都是符合从低到高能量能级填充的顺序,而B 项中的2s轨道还未填满3s轨道就有一个单电子了,说明这个轨道状态不是基态,电子从2s到3s轨道发生了跃迁。 C项更是夸张,低能量的2s轨道没填满且不说,4d轨道直接有了一个单电子,明显是原子吸收能量后使2s轨道电子对中的一个电子激发到了4d轨道上。
回答完毕,纯手打,望采纳,Thanks。
B. 书写化学电子排布式的方法
1.先判断要书写的是原子还是离子;
2.计算总电子数以及核电荷数;
3.先画一个圆代表原子或离子,里面写核电荷数;
4.在外面依次写每层的电子数,要按照规定的写,不能超过该层最大的电子数.
很高兴为您回答!
C. 元素电子排布中S、P、D等怎么算啊
如果已知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或者外围电子排布,就是你那样直接算出电子数如果已知质子数,要想顺利排布出电子的构型,需要知道电子能级构造图,也就是电子能级的高低顺序。按照电子能量由低到高,也就是电子先后填充的顺序是 1s, 2s 2p,3s,3p, 4s,3d 4p.5s,4d,5p高中知道这么多就够了s亚层最多排2个电子, P最多填充6个,d做多填10个当然还有一些特殊的规则,高中不作要求的
D. 化学电子排布是怎么排的有什么规律
电子层一共有7层,分别为K,L,M,N,O,P,Q层。
电子层一般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低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布K层,当K层排满后,再排布L层。
规律: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个电子层电子数
氦 He 2
氖 Ne 2 8
氩 Ar 2 8 8
氪 Kr 2 8 18 8
氙 Xe 2 8 18 18 8
氡 Rn 2 8 18 32 18 8
电子层最外层最多有8个电子。每层的电子数最多32个,
电子数最多2(n 的平方)个。
书写:画一个圆,里面写上它的质子数(数前面写上“+”)外面写它的每层电子数
E. 高中化学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方法
核外电子是按照三个规律来排布的: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先排满能量低的轨道,再排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一个轨道上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他们的自旋相反)
③洪特规则
洪特第一规则(同一能级有空轨道时,电子会先独自占据一个空轨道,没有空轨道时才会排到已有1个电子的轨道上)
洪特第二规则(轨道全满、半满、全空状态时能量会更低,电子会倾向于这种排布)
F. 怎样计算化学中电子的排列和个数
电子层,或称电子壳,是原子物理学中,一组拥有相同主量子数n的原子轨道。
电子在原子中处于不同的能级状态,粗略说是分层分布的,故电子层又叫能层。电子层可用n(n=1、2、3…)表示,n=1表明第一层电子层(K层),n=2表明第二电子层(L层),依次n=3、4、5时表明第三(M层)、第四(N层)、第五(O层)。一般随着n值的增加,即按K、L、M、N、O…的顺序,电子的能量逐渐升高、电子离原子核的平均距离也越来越大。电子层可容纳最多电子的数量为2n^2。
电子层不能理解为电子在核外一薄层空间内运动,而是按电子出现几率最大的区域,离核远近来划分的。
亨利·莫斯莱和巴克拉首次于X-射线吸收研究的实验中发现电子层。巴克拉把它们称为K、L和、M(以英文子母排列)等电子层(最初 K 和 L 电子层名为 B 和 A,改为 K 和 L 的原因是预留空位给未发现的电子层)。这些字母后来被n值1、2、3等取代。
电子层(electronic shell)的名字起源于波尔模式中,电子被认为一组一组地围绕着核心以特定的距离旋转,所以轨迹就形成了一个壳。
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要尽可能使电子的能量最低。一般来说,离核较近的电子具有较低的能量,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电子的能量越来越大;同一层中,各亚层的能量是按s、p、d、f的次序增高的。这两种作用的总结果可以得出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遵守下列次序:1s、2s、2p、3s、3p、4s、 3d、4p……
当原子处在基态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三个原则:
(1)泡利不相容原理
(2)能量最低原理
(3)洪特规则
泡利不相容原理
我们已经知道,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要从4个方面来进行描述,即它所处的电子层、电子亚层、电子云的伸展方向以及电子的自旋方向。在同一个原子中没有也不可能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存在,这就是保里不相容原理所告诉大家的。根据这个规则,如果两个电子处于同一轨道,那么,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必定相反。也就是说,每一个轨道中只能容纳两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
根据保里不相容原理,我们得知:s亚层只有1个轨道,可以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p亚层有3个轨道,总共可以容纳6个电子;d亚层有5个轨道,总共可以容纳10个电子。我们还得知:第一电子层(K层)中只有1s亚层,最多容纳两个电子;
注意: 第二电子层(L层)中包括2s和2p两个亚层,总共可以容纳8个电子(所以8个电子时为稳定状态);
第3电子层(M层)中包括3s、3p、3d三个亚层,总共可以容纳18个电子……第n层总共可以容纳2n^2个电子。
能量最低原理
在满足泡利原理前提下,电子将按照使体系总能量最低的原则填充。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当有d电子填充时(例如第四周期Ni,3d轨道能E3d=-18.7eV,而E4s=-7.53eV),E3d<E4s;当没有d电子填充时(例如第四周期K,有E3d=-0.64eV,而E4s=-4.00eV)E3d>E4s,发生了能级“倒置”现象,其他第五、六、七周期也有类似情况。所以不能简单地说电子是按轨道能由低到高的次序填入,但总可以说是按n+0.7l 值由小到大的次序填充。其中n是主量子数,l是角量子数。
洪特规则
从光谱实验结果总结出来的洪特规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将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平行;洪特规则的第二个含义是对于同一个电子亚层,当电子排布处于
全满(s2、p6、d10、f14)
半满(s1、p3、d5、f7)
全空(s0、p0、d0、f0)时比较稳定。
如果仔细观察元素周期表,可以发现每个元素下面都有电子亚层的电子排布数量,之所以会有"奇怪的现象",是因为3d层能量比4s层高,称为"能级交错现象"
电子亚层
通过对许多元素的电离能的进一步分析,人们发现,在同一电子层中,电子的能量还稍有差异,电子云的形状也不相同。因此电子层仍可进一步分成一个或n个电子亚层。这一点在研究元素的原子光谱中得到了证实。
电子亚层分别用s、p、d、f等符号表示。不同亚层的电子云形状不同。s亚层的电子云是以原子核为中心的球形,p亚层的电子云是纺锤形,d亚层为花瓣形,f亚层的电子云形状比较复杂。
同一电子层不同亚层的能量按s、p、d、f序能量逐渐升高。
K层只包含一个s亚层;L层包含s和p两个亚层;M层包含s、p、d三个亚层;N层包含s、p、d、f四个亚层。
磁量子数m
磁量子数m决定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当l给定时,m的取值为从-l到+l之间的一切整数(包括0在内),即0,±1,±2,±3,…± l,共有2l+1个取值。即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在空间有2l+1个伸展方向。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在空间的每一个伸展方向称做一个轨道。例如,l=0 时,s电子云呈球形对称分布,没有方向性。m只能有一个值,即m=0,说明s亚层只有一个轨道为s轨道。当l=1时,m可有-1,0,+1三个取值,说明 p电子云在空间有三种取向,即p亚层中有三个以x,y,z轴为对称轴的px,py,pz轨道。当l=2时,m可有五个取值,即d电子云在空间有五种取向, d亚层中有五个不同伸展方向的d轨道.
原子中的电子除绕核作高速运动外,还绕自己的轴作自旋运动。电子的自旋运动用自旋量子数ms表示。ms 的取值有两个,+1/2和-1/2。说明电子的自旋只有两个方向,即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通常用“↑”和“↓”表示。
综上所述,原子中每个电子的运动状态可以用n,l,m,ms四个量子数来描述。主量子数n决定电子出现几率最大的区域离核的远近(或电子层),并且是决定电子能量的主要因素;副量子数l决定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的形状,同时也影响电子的能量;磁量子数m决定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自旋量子数ms决定电子自旋的方向。因此四个量子数确定之后,电子在核外空间的运动状态也就确定了。
量子数,电子层,电子亚层之间的关系
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2 8 18 2n^2
主量子数n 1 2 3 4
电子层 K L M N
角量子数l 0 1 2 3
电子亚层 s p d f
每个亚层中轨道数目 1 3 5 7
每个亚层最多容纳电子数 2 6 10 14
G. 高中化学中“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怎么写从哪儿起算最外层写到哪儿为止啊
这个涉及到原子的轨道排布,如果有不懂也没事,这个在高中都不要求掌握 像你说的“K,L,M,N,O,P,Q...”叫做“能层”,能量的大小由低到高,电子则分布在能层中做运动。而在能层中还有“能级”又叫做“亚层”。 这里就需要知道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的运动方式,即“电子云”(电子云是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描述)电子云图像中每一个小黑点表示电子出现在核外空间中的一次概率(不表示一个电子!),概率密度越大,电子云图像中的小黑点越密。 电子在核外的运动位置是随机的,每一个时刻电子的位置都是不确定的,而不是像行星绕太阳一样绕圆形轨道运动。 能级共有s,p,d,f四种,分别有1,3,5,7个轨道,每个轨道都可以容纳2个电子(s,p,d,f四种能级的能量是不同的,而电子排布首先排入能量低的轨道中。)。K层只有s能级,所以最多能容纳2个电子;L层有s,p两个能级,所以可以容纳8个电子,依规律即可得出每个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电子排布需要应用“构造原理” 构造原理:1.泡利原理:一个轨道中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 2.洪特规则:电子先进入能量低的轨道,电子先进入空轨(如:2个电子进入2p的3个轨道中,则它们自旋平行),轨道处于全空,半满,全满时最稳定。 3.能量最低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力求实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可以理解为电子首先填充到能量最低的轨道中);能级交错:电子先填到最外层的ns,后填次外层的(n-1)d,甚至填入倒数第三层的(n-2)f的规律。 由此得出Fe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p6,3s2,3p6,3d6,4s2(1为K,2为L,3为M,4为N)。
H. 化学中的电子排布式是怎么写的
表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图式之一。有七个电子层,分别用1、2、3、4、5、6、7等数字表示K、L、M、N、O、P、Q等电子层,用s、p、d、f等符号分别表示各电子亚层,并在这些符号右上角用数字表示各亚层上电子的数目。如氧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 2s2 2p4。迄今为止,只发现了7个电子层!处于稳定状态的原子,核外电子将尽可能地按能量最低原理排布,另外,由于电子不可能都挤在一起,它们还要遵守保里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一般而言,在这三条规则的指导下,可以推导出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在中学阶段要求的前36号元素里,没有例外的情况发生。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要尽可能使电子的能量最低。怎样才能使电子的能量最低呢?比方说,我们站在地面上,不会觉得有什么危险;如果我们站在20层楼的顶上,再往下看时我们心理感到害怕。这是因为物体在越高处具有的势能越高,物体总有从高处往低处的一种趋势,就像自由落体一样,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物体会自动从地面上升到空中,物体要从地面到空中,必须要有外加力的作用。电子本身就是一种物质,也具有同样的性质,即它在一般情况下总想处于一种较为安全(或稳定)的一种状态(基态),也就是能量最低时的状态。当有外加作用时,电子也是可以吸收能量到能量较高的状态(激发态),但是它总有时时刻刻想回到基态的趋势。一般来说,离核较近的电子具有较低的能量,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电子的能量越来越大;同一层中,各亚层的能量是按s、p、d、f的次序增高的。这两种作用的总结果可以得出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遵守下列次序:1s、2s、2p、3s、3p、3d、4s、4p……我们已经知道,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要从4个方面来进行描述,即它所处的电子层、电子亚层、电子云的伸展方向以及电子的自旋方向。在同一个原子中没有也不可能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存在,这就是保里不相容原理所告诉大家的。根据这个规则,如果两个电子处于同一轨道,那么,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必定相反。也就是说,每一个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这一点好像我们坐电梯,每个人相当于一个电子,每一个电梯相当于一个轨道,假设电梯足够小,每一个电梯最多只能同时供两个人乘坐,而且乘坐时必须一个人头朝上,另一个人倒立着(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根据保里不相容原理,我们得知:s亚层只有1个轨道,最多可以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p亚层有3个轨道,最多可以容纳6个电子;d亚层有5个轨道,最多可以容纳10个电子;f亚层有7个轨道,最多可以容纳14个电子。我们还得知:第一电子层(K层)中只有1s亚层,最多容纳两个电子;第二电子层(L层)中包括2s和2p两个亚层,总共可以容纳8个电子;第3电子层(M层)中包括3s、3p、3d三个亚层,总共可以容纳18个电子……第n层总共可以容纳2n2个电子。 从光谱实验结果总结出来的洪特规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将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平行;洪特规则的第二个含义是对于同一个电子亚层,当电子排布处于 全满(s2、p6、d10、f14) 半满(s1、p3、d5、f7) 全空(s0、p0、d0、f0)时比较稳定。这类似于我们坐电梯的情况中,要么电梯是空的,要么电梯里都有一个人,要么电梯里都挤满了两个人,大家都觉得比较均等,谁也不抱怨谁;如果有的电梯里挤满了两个人,而有的电梯里只有一个人,或有的电梯里有一个人,而有的电梯里没有人,则必然有人产生抱怨情绪,我们称之为不稳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