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高中化学有哪些问题可以导入

高中化学有哪些问题可以导入

发布时间:2022-07-18 02:47:11

❶ 高中化学反思教学中存在的 问题 都有哪些

1. 研究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探索教学方法
课前反思很重要,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反思主要反思过去的得和失。我们总感觉新教材内容不多,却有说不完的话题,如人教版《化学.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节的第一部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材内容虽然简化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没有出现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计算例题与练习,但在“学与问”中出现了相关的问题(计算),并且我认为学生也很有必要掌握这部分知识,也就是说教学中有必要下功夫让学生掌握它。教材中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内容是在“科学视野”中出现的,学生需要掌握吗?我们打开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化学.1》,在第二单元的“物质的聚集状态”一节中有讲解,并介绍了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那么这部分知识我们能不让学生掌握吗?因此“我们研究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将它放在整个课程教学的体系中,来合理制定这一节课知识点的落实与拓展计划,综合拟定教学、教育和学生发展的任务(目标)”。我们必须查阅相关教材(各种版本),综合拟定一个单元、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落实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2. 注重学生反馈,控制教学进程,优化师生行为
课堂教学中的反思看起来有点为时过“早”,其实是我们调控教学过程的最佳时机。课前备课了、准备了,课前想好了你要问学生的问题,但学生却“一问三不知”,这说明你的设计不符合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你就得改,就得变。我们可以反思是否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是否把自己当成学生在处理问题。我在教学中实践“创设情境-启发引导-自我实践-讨论深化-归纳总结”的情境导学式教学模式,旨在为学生创设一个个问题情境,让学生沿着一级级的情境台阶去养成“问题意思”,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营造学习氛围。
魏书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绝活”,就是“商量、商量、再商量”,什么都商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留作业、批改作业、出题考试,全都商量着进行。这是他长期以来形成的民主习惯,也是他在教育教学中刻意追求的境界。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营造问题情景,关注学生的动向,重视学生的反馈,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而不是一味地讲授知识,不顾学生的情趣。让教学过程活跃起来,要让学生动起来。
(2)优化教和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要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进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赋予我们课堂教学全新的使命。据科学测算,现代学校只能使学生获取一生所需知识的15%左右,因此就更有必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和能力。“教”是为了“不教”,自主学习需要教师进行激励和指导,教师组织教学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等方面的程度。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的时间内尽量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愉快;让学生在吸收知识时像前人创造知识时那样思考(发现或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逐步学习、领会和应用知识,鼓励学生在观点、见解、方法上有所创新;让学生变换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开辟新的途径,寻找新的突破口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多讨论、多尝试;让学生在尝试中产生激情的冲动。
(3)发展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并且在教学中学生不合作、不理会,启而不发是常有之事。学生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实现学习主体各方面素质的主动、生动、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上,要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基础。创新力的开发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教师更应采用多样活泼的方式,借助多种媒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对标新立异的想法给予分析性指导和支持,以养成学生全面进取、不断创新的习惯。有时教师可有意识地提供假信息,从反面刺激学生的选择和判断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论证的根据,在反复磨炼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总结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得和失,为以后的教学服务
课后反思,总感觉是亡羊补牢,其实不然,我们不但要反思我们教学过程中过失和不当的地方,还要反思成功的地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启发,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适合学生,师生配合是否默契,学生学得是否轻松愉快……我们都要加以回顾和总结,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服务。
4.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1)有利于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形象思维可以直接利用感官接受具体形象信息,然后在头脑中形成表象,使抽象的语言变成具体的,直观的,且有些趣味性的概念,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产生学习的动力,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比如:《物质结构》中讲述电子在核外运动遵循统计规律时。可以通过启发和讨论的形式获得以下共识:蜜蜂在某一朵花采蜜时,没有确定的飞翔路径,似乎没有规律。但长时间多次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蜜蜂在这朵花的近处远处都可能出现,但蜜蜂总会在离花近的地方出现机会多。可以说这就是蜜蜂在对一朵花采蜜时的运动规律。然后,引出电子运动的统计规律。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统计规律,由好奇到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
(2)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抽象概念,理论,提高教学效果。学生们运用形象思维通过直观的类比,联想等思维加工,使抽象难懂的概念、理论变成易学易懂的,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而且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们要讲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质子和中子都是微观的,如果只是用语言去描述,很难把学生的思维给打开。如果我们通过宏观物体,如太阳与地球的相对运动的形象描述,根据其相似性来引出电子对于原子核的相对运动,由宏观物体的运动特征对比归纳出微观电子的运动规律特征。通过形象的类比,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又较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潜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❷ 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一、知识体系零散,基础知识不扎实,阶段考试成绩不稳定:
这一问题的主要表现是:对某些知识点概念理解不清,习题处理有困难。在后续课程中涉及到此类知识点的相关知识会产生连锁反应,造成进一步的学习困难。如果这种现象持续下去,久而久之,就会象滚雪球一样形成恶性循环,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策略:
(1) 自己应该先分析自己。自己对自己最了解,知道自己的学习中哪个环节最薄弱最需要帮助,只要把这个环节打通了剩下的工作就可事半功倍了。也可和老师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找出关键问题出在了何处。
(2) 制定学习计划。老师为学生其制定好一个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包括时间计划、学习内容和形式等等。因为中学生已经经过了多年的学习过程,有些问题累积的过多,需要系统的来解决,不能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只是解决了表面问题,真到综合训练和考试的时候,问题依然会存在。
(3) 要从思想上让学生下定决心,努力实施。解决自己沉积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有恒心、耐心,切忌耍小聪明,敷衍了事。无论采取什么方案,都要扎扎实实的去做。要让学生意识到问题是自己的,家长和老师是来帮助自己的,所以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自己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跟家长和老师产生抵触情绪,这样才能让自己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二、平时的作业题都会做,但考试总是考不了高分
这一问题的主要现象是:老师在每节课后留的作业都能比较顺利的完成,正确率也比较高,可是一到期中、期末考试的时候,分数就不理想了,平时会做的题也做错了,稍微综合一点的题目也不能拿分。如果长期下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就会下降,他们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考试时底气就不足,做题犹豫不决,耽误考试宝贵的时间,就会直接导致成绩下降。
策略:
平常的课后作业、练习的目的是用来巩固、加强所学知识点记忆、理解和运用,并检测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一般多为专用知识点练习题目,综合性不是很强。期中、期末考试是阶段检测性考试,是综合考察学生们对本阶段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题目中往往会把知识点进行综合,以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学生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是因为他们只是对基本知识点达到了理解掌握的层次,还没有达到综合运用的层次,对多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没有能够形成知识系统。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在完成课后作业的同时,分析这个题目的设计思想,在今后遇到相关问题的时候,就会比较熟练。
另外,学生在平时完成作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时间的控制。不要有拖拉的毛病。因为考试的时候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气氛、心态都和平时有所不同。大家在平时如果对待作业和练习以考试的状态处理,那么在考试的时候就会比较从容自如,更好的把握每一道考试题。
三、考试前不知道该怎么复习,复习什么
这一问题的主要现象是:每次到考试前复习的时候,看着自己的课本或笔记,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哪些该看、该记、该练,既浪费了时间,也影响了心情。因为没能进行充分的准备,盲目应考,总会给自己造成遗憾。
策略:
应考也应该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对付每一次的考试,都要认真分析考试目的和重点。期中期末考试属于阶段检测性考试,目的是用来检测学生对本阶段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所以对于期中期末考试一方面要梳理自己所学知识点掌握的情况、重难点在哪里、典型题目、以往试卷等等,期中期末考试中也不乏一些原题出现。书要学到只剩下目录,也就是对于自己所学内容烂熟于胸,就能把本阶段知识点、重点、难点、典型题目、自己的问题找出来,然后有的放矢,就容易把握复习要点了。凡是自己记不起来的、模糊的,一定是自己掌握不好的,需要在考前下功夫的内容。中考属于选拔性考试,题目设置的综合性更强,应考就更复杂一些。
四、平时见了老师也没有什么问题问,可是老师问的问题总是不会
这一问题的主要现象是:每次老师问还有什么问题的时候,自己总感觉没有什么问题。可是看到其他同学问的问题,自己也不明白;而且老师提问的时候,自己也答不上来。长此以往,自己就对知识点理解出现了误区,掌握不好,为后续相关知识的学习造成隐患。
策略: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对知识点的学习不够认真。对于同在一个课堂上听课,因为自己的走神,可能会漏听很多信息,甚至是对这个知识点很关键的信息。这样,对这个知识点的学习就会产生一知半解的情况,好像知道,又不全知道。自己心中就会存在一个误会:这个知识点我掌握了。但是一到做作业、考试的时候,这种误会就会造成题目不会做、或者做错了还不知道。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不仅捕捉老师讲解的知识点的关键信息,而且要积极开动脑筋,跟上老师的节奏。这样就能保证真正的学会本节课的内容。
有的学生是真的有问题要问,但是因为某些情况:比如面子啊、时间啊等等,不好意思问老师,或者没能来得及问老师,把问题给耽搁了,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老师要会发现学生的问题,多提问,用这种方式来解决他们的问题。
五、总觉得老师留的作业太多,总是完不成作业
这一问题的主要现象是:每天做业到很晚的时间,因为自己的效率低,花了好多时间还完不成,时间长了以后就对做作业产生了厌恶感,每次看到作业都烦,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惫,经常受老师批评,成绩还上不去。
策略:
课后作业内容和数量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去设置的。老师大多数时候都是考虑到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安排作业的。有些学生对待作业的习惯不好,总是认为作业一定要有大块的时间去做,比如自习课或者回家后再做作业。
其实做作业是要有技巧的。
(1) 做个计划。分析自己今天的作业按学科分都有哪些,有多少类,按照自己的情况,每块内容大致用多长时间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2) 提高效率。对于不同类别的作业,利用不同的时间来处理,比如背诵、听写类的可以安排在课间和同学一起进行;朗读可以在早晨进行等。
(3) 杜绝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看电视写作业、听音乐写作业等等,这样容易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降低学习效率。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做作业不是为了应付老师或者课代表的检查,而是来巩固所学知识点。不要因为可能这项作业老师不检查自己就偷偷不做了。如果因为某种情况实在不能完成当天的作业,一定要请家长给老师做出解释,不能为了赶作业而影响睡眠,这样得不偿失。
六、上课时不能够专心听讲,总是走神
这一问题的主要现象是:课堂开始还能跟着老师走,可是听着听着就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了,思路就跑到其它事情上去了,再回过神来时已经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了。如果学生的自制力差的话,课上听不懂的东西课下就很难自己主动的去搞懂。
策略:
上课走神主要有以下这几种情况:
(1) 被一些突发事件所干扰。比如窗外忽然有什么事情发生了,有个什么突然的声音等等,自己的思路走了就回不来了。
(2) 因为课间和同学们讨论的事情一直放不下,自己的思路还一直处在课间问题的兴奋状态。
(3) 因为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主动走神。
(4) 因为视力问题,因为看不清黑板而降低对课堂注意力。
但是,无论任何情况,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讲,是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解决的办法也有几种,学校教室要保持安静。老师在课堂上要讲究授课效果和效率,声音洪亮,板书清晰、方式新颖,用来引导学生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学生自身也应该注意避免课间的强烈运动和玩笑、避免过多的参与与自身无关的事情中去。上课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记笔记的方式来强迫自己跟随老师的节奏走。

❸ 有关高中化学的几个问题!!!

1.当加入气体两个都增加,当加入固体或液体没有变化。既然是恒容密闭,移项pv=nrt,有p=crt(c是浓度),那么两者在温度恒定的情况下二者是按正比例函数关系增加的。
2.看你要的实质要多么实质,还有你的水解的范围:
(1)【广义】最表面的解释是物质与水反应(普遍的水解),包括酯类的水解,盐类的水解等。
(2)【狭义】对于盐类水解,可以理解为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如果在深入一些就是弱或中强酸(碱)离子由于趋向于成为分子,拽过来水的阴阳离子从而促进水的电离。
3.如果考虑盐类的水解应该是Vb>10Va,因为弱酸浓度越高它的电离程度越低(勒夏特列原理),所以ph=2的实际醋酸量被隐藏的相对更多,你可以形象的想象它的潜力越大。所以ph=2的中和能力大于10份的ph=3的能力,也就是说Vb为达到Va的能力,需要比10倍更多些。

不知道回答的满意不满意

❹ 有关高中化学的一些问题

1、氢气燃烧的火焰是淡蓝色,不容易观察。一般的玻璃是钠玻璃,即生产时使用的是钠的化合物,所以在玻璃中含有钠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会表现出钠元素的焰色,即黄色,黄色很强,会掩盖住淡蓝色,而不利于火焰颜色的观察,所以用石英玻璃,即较纯净的SiO2,可避免Na的黄色光的影响。

2、没有什么特殊的条件,遇到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就可以了。

3、SO2与Na2O2的反应,严格讲,两个都有,而且以氧化还原反应,即第一个为主
SO2 + Na2O2 = Na2SO4
2SO2 + 2Na2O2 = 2Na2SO3 + O2
有没有水不是主要问题。

4、Cu与硝酸反应
浓,Cu + 4HNO3(浓) = Cu(NO3)2 + 2NO2 + 2H2O
稀,3Cu + 8HNO3(稀) = 3Cu(NO3)2 + 2NO + 4H2O
很明显,1mol Cu,浓硝酸被还原的是2mol,稀硝酸被还原的是2/3mol

因为1 mol Cu化合价总是升高2,所以被还原的硝酸的化合价就得降低2,浓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2,降低幅度只有1,稀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降低幅度是3,所以浓硝酸被还原的更多了。

❺ 一些关于高中化学的有关问题

1.(1)“一块表面已被氧化为Na2O的钠块”,钠块与水反应会生成H2,表面的氧化钠能溶于水
(2)反应物中只有钠能与水产生氢气,所以产生H2的物质的量是0.1mol说明钠有0.2mol,即为4.6克,所以氧化钠的质量为10.8-4.6=6.8克
2.反应式为Fe+CuSO4=FeSO4+Cu,差量△m=0.2g,所以Cu有1.6克0.025mol,所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0.25mol/L(差量法其实就是把△m除以前后有质量变化的物质的分子量之差再乘以你所需的物质的分子量就是你所求的物质的质量)
5.因为是正好完全溶解,所以2*[Mg2+]=[Cl-]=0.2mol,所以需要NaOH 0.2mol,最少需要NaOH50ml(关键是看清楚其中的反应以及物质变化,建议开始时先列出体系中的所有反应式,根据先后顺序逐步推演,结果就很明显了,熟练后一眼就能看出哪里守恒了)
4.1:2:3(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溶液,Cl离子的浓度之比为1:2:3,所需AgNO3的体积就是1:2:3。更简单的方法,假设三种溶液的体积均为1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所以NaCl MgCl2 AlCl3均有1mol,所以溶液中的Cl离子物质的量比例为1:2:3,故所需AgNO3溶液的体积比为1:2:3)
3:2:1 1:1:1(同体积的三种溶液中的Cl离子全部沉淀下来,所用AgNO3溶液体积相同,说明三种溶液中的Cl离子总数相同,生成的AgCl物质的量相同,所以生成沉淀的质量比相同,也可以用上面的方法推演一遍)

❻ 几个高中化学问题

1、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有机物:①不饱和有机物(含-C≡C-或-C=C-) ②苯的同系物(须含α氢):甲苯、乙苯等 ③含醛基的物质。因为它们具有还原性官能团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无机物:大多数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都能被其氧化 因为高锰酸钾的氧化性很强
比如H2S SO2 H2O2 Cl2 HClO 等等

能使溴水褪色的无机物。

如H2S Br2+H2S=2HBr+S↓

SO2 Br2+SO2+2H2O=H2SO4+2HBr

Na2SO3 Br2+Na2SO3+H2O=Na2SO4+2HBr

Mg粉(或Zn粉等)Br2+Mg=MgBr2

NaOH等强碱Br2+2NaOH=NaBr+NaBrO+H2O

Na2CO3(或AgNO3等盐)

Br2+H2OHBr+HBrO

2HBr+Na2CO3=2NaBr+CO2↑+H2O

HBrO+Na2CO3=NaBrO+NaHCO3

※(2)能使溴水褪色的有机物:

不饱和烃如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不饱和烃的衍生物,如烯醇、烯醛、烯酯、卤代烯烃、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等;

石油产品,如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苯酚及其同系物(发生取代反应);

含醛基的化合物,如醛类、葡萄糖、甲酸、还原糖等水溶液。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值得强调的是①某些与溴不发生反应的有机物如卤代烃、四氯化碳、氯仿、溴苯、直馏汽油,煤焦油、苯及苯的同系物,液态环烷烃,低级酯、液态饱和烃、二硫化碳等能萃取溴,虽能使溴水层变无色,但油层变橙红色,一般来说使溴水褪色并不包括这类物质。②溴水与碘化钾溶液作用后生成的I2的水溶液为深黄色至褐色,颜色并未变浅。
2、氧化性从强到弱:高锰酸钾、硝酸、浓硫酸、次氯酸、氯气、铁离子、二氧化硫、氢氟酸。
3、酸性从强到弱:磷酸、亚硫酸、醋酸、碳酸、氢硫酸、硅酸、苯酚(有几个记不清了,可以查第一电离常数,越小酸性越弱)
4、可以的,但是要确定这个浓度时生成盐溶液的PH值,选好指示剂
5、是的,完全中和就是完全反应,但是PH大于7的(强碱弱酸盐)。

❼ 高中化学常见问题

虽然是复制粘贴来的,但是觉得对你还有用。帮你看过了,还不错!因为我回答问题都比较喜欢自己回答,但是这里的东西万一打错,很容易误导!见谅!
K+:焰色反应紫色
Na+:焰色反应黄色

Ba2+:加入SO42-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Ca2+:焰色反应砖红色,加入Na2CO3后产生白色沉淀

AL3+:加入NaOH后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Fe3+:加入KSCN变为血红色或加苯酚变为紫色。

Fe2+:先检验原溶解液无Fe3+,先加强氧化剂(K2Cr2O7、
HNO3、H2O2酸性KMnO4、HClO……)然后检验有没有Fe3+。

Cu2+:一般为蓝色溶液,加入OH-产生蓝色沉淀。

Ag+:加入Cl-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

NH4+:加入OH-,加热产生无色气体,可使紫色石蕊试纸变蓝。

NO3-:加入H+、Fe产生红棕色气体,或无色气体与O2反应后显红棕色。

CL-:加入Ag+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Br-:加入Ag+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浅黄色沉淀。I-:加入Ag+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黄色沉淀。SO42-:加入Ba2+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

SO32-:加入Ca2+产生白色沉淀,加入H+产生气体 ,能使品红褪色。HSO3-:加入Ca2+产生白色沉淀,加入H+产生气体 ,能使品红褪色。CO32-:加入Ca2+产生白色沉淀,加入H+产生气体 ,不能使品红褪色。HCO3-:加入Ca2+不产生白色沉淀,加入H+产生气体 ,不能使品红褪
S2-:加入Cu2+产生黑色沉淀。
一般化学反应的沉淀物有:
H4SiO4(H2SiO3)[白色胶状沉淀]
Cu(OH)2[蓝色絮状沉淀
Fe(OH)3[红褐色絮状沉淀]
Al(OH)3[白色絮状沉淀]
Zn(OH)2[白色絮状沉淀]
Mg(OH)2[白色沉淀]
AgOH[白色沉淀、不稳定,分解成棕色Ag2O沉淀]
Fe(OH)2[白色絮状沉淀不稳定]
AgCl[白色沉淀]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Ag3PO4[黄色沉淀]
CuS[黑色沉淀]PbS[黑色沉淀]
FeS[黑色沉淀]
BaSO4[白色沉淀]
Ag2S[黑色沉淀]
PbCl2[白色沉淀]
PbSO4[白色沉淀]
ZnS[白色沉淀]
Ag2CO3[白色沉淀]
ZnCO3[白色沉淀]

❽ 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有哪些

第一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能够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进入问题中去,不断探究,掌握知识,获得能力的发展.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有效学习化学具有积极的作用.比如,在教学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的相关内容时,在学生对有关内容,比如,学生明白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液中置换出来的内容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比如,把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能不能置换成金属铜出来?在问题提出之后,教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使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学生可以实验观察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现象,分析现象,学生可以得出结论,不能置换出铜来,这样,学生对有关内容的理解会更为透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也能得到锻炼.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要有效引导学生观察化学现象,使学生能够在不断地产生疑惑,并能够在不断地解决疑惑的过程中,寻求突破,这样,学生的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就能得到有效提升.

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此方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其实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点也很多,这都为学生发现问题提供了条件.作为化学教师要积极利用语言情境、思维情境、实验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不断发现,在发现中不断提高.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现象,根据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比如,学生提出,洗涤羊毛制品时为什么不能用普通的洗衣粉,而要用专门的羊毛洗涤剂?为什么羊毛制品比涤纶等材料的制品更容易蛀虫?等等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达到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目的.

三、加强演示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实验,并把实验步骤,过程展示给学生.演示实验的生动直观性很强,同时也能有效展示化学概念,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有效理解有关知识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演示实验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实验中的示范作用,通过教师的演示,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意识,使学生能够规范操作,有效学习化学知识.要保证演示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具备以下条件:第一,作为教师要充分重视演示实验,能够认真研究演示实验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明确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具体要求,认真设计演示实验的程序,科学选择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器材的安装,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把握实验的最佳时期,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相关问题,等等,这样,演示实验才能成功实施,实验现象明显,学生才能在实验中有效掌握相关内容.第二,演示实验要尽可能使学生参与其中.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效感知实验的变化,要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器官,使学生体验实验,感知实验,从而把握实验现象,了解实验的本质.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走下课堂,边实验,边对学生进行解说,引导学生体味实验现象,必要时,要利用实物投影仪等手段放大实验,使学生参与实验,坚决杜绝教师唱独角戏的情况的发生,这样,演示实验的效果才能真正凸现出来.

四、总结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有效教学,通过教学使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化学知识,更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化学素养得到有效提升,这样的教学才是成功的.

❾ 几个关于高中化学的问题

1、不会爆炸;
2、煤油属易燃物,而钠是很活泼金属,与其它物质反应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从而引燃引爆煤油;
3、氯水中的次氯酸既有酸性、又有漂白性,所以先使石蕊变红,然后又漂白了它;
4、如果HClO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这个反应就不会有沉淀产生;
5、D,其它都会被氯水氧化,使其变质。

阅读全文

与高中化学有哪些问题可以导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3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