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分析化学中什么叫正误差,什么叫负误差
我是化学专业的
所有的
测量误差=测量值-真值
测量值>真值,为正误差;测量值<真值,为负误差
其实都可以不用记
直接理解成为
误差是正值,就是正误差
误差是负值,就是负误差
Ⅱ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分析化学中,误差有两种: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包括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操作误差
随机误差就比较多了,比如环境引起的误差,移液时的误差,读数的误差,滴定终点判定误差等等
Ⅲ 如何区分分析化学偶然误差、系统误差、过失误差
分析化学中,误差有两种: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包括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操作误差 随机误差就比较多了,比如环境引起的误差,移液时的误差,读数的误差,滴定终点判定误差等等
Ⅳ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分析化学中,误差有两种: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包括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操作误差
随机误差就比较多了,比如环境引起的误差,移液时的误差,读数的误差,滴定终点判定误差等等
Ⅳ 分析化学中的过失误差和操作误差有点分不明白,请教我辨别一下。
答:
【1】过失误差,是操作失败,结果不能报出;操作误差,是一种随机误差,具有偶然性。
【2】滴定管读数偏高或偏低:是一种随机误差,具有偶然性。
【3】读错刻度,是过失,有的误差分类里,不把它作为一种误差去对待。
Ⅵ 分析化学,终点误差
分析化学中,误差有两种: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包括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操作误差随机误差就比较多了,比如环境引起的误差,移液时的误差,读数的误差,滴定终点判定误差等等
Ⅶ 分析化学 使用碘量法滴定时,误差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如何减小误差
(1)误差来源
1、碘量法适用 pH 2 ~ 9:淀粉指示剂在弱酸介质中最灵敏,pH>9时,I2易发生歧化反应,生成IO、IO3, 而IO、IO3不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当pH<2时,淀粉易水解成糊精,糊精遇I2显红色,该显色反应可逆性差。
2、碘量法适用用直链淀粉:直链淀粉必须有碘一价负离子的存在,才能遇碘变蓝色;支链淀粉遇碘显紫色,且颜色变化不敏锐。
3、碘在50%乙醇存在时不变色:醇类的存在降低指示剂的灵敏度,在50%以上的乙醇中,淀粉甚至不与碘发生显色反应。
4、随着温度的升高,淀粉指示剂变色的灵敏度降低。
5、大量电解质存在的情况下,也会使其灵敏度降低甚至失效。
6、淀粉指示剂最好在用前配制,不宜久存,若在淀粉指示剂中加入少量碘化汞或氯化锌,甘油、甲酰胺等防腐剂,可延长贮存时间。配制时将淀粉混悬液煮至半透明,且加热时间不宜过长,并应迅速冷却至室温。
(2)减小误差的方法:
1、过量加入KI—助溶,防止挥发(增大浓度,提高速度);
2、溶液温度勿高;
3、碘量瓶中进行反应(磨口塞,封水);
4、滴定中勿过分振摇;
5、控制溶液酸度(勿高);
6、避免光照(暗处放置);
7、I2完全析出后立即滴定;
8、除去催化性杂质(NO3-,NO,Cu2+)。
(7)分析化学中的误差有哪些扩展阅读
碘量法的应用:
1、碘量法可用于测定水中游离氯、总氯、溶解氧,气体中硫化氢,食品中维C、葡萄糖等物质的含量。因此碘量法是环境、食品、医药、冶金、化工等领域最为常用的监测方法之一。
2、碘量法是一种氧化还原滴定法,以碘作为氧化剂,或以碘化物(如碘化钾)作为还原剂进行滴定的方法,用于测定物质含量。极微量的碘与多羟基化合物淀粉相遇,也能立即形成深蓝色的配合物,这一性质在碘量法中得到应用。
3、碘量法分为直接碘量法和间接碘量法,其中间接碘量法有分为剩余碘量法和置换碘量法。 [1]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碘量法
Ⅷ 分析化学中偏差与误差有什么关系啊,感觉不是很懂
【】误差是指测定结果与真值接近的程度,用e表示;是评价测定结果准确度的指标;
【】偏差是指单次测定结果与测定结果平均值的接近的程度,用d表示;是评价测定结果精密度的指标;
【】两者关系:
偏差越小,即精密度好,但不一定准确度高;
准确度高,要求精密度一定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