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战中哪些战役用了哪些种生化武器
1935 年末,意大利军队开始向埃塞俄比亚空投了液态芥子气毒剂,到1936 年 1 月末,士兵、妇女、儿童、牲畜、河流、 湖泊和牧场均被这种“死雨”,所渗透。在 4 月份的第 1 周内,意大利空军又对柯勒姆镇连续 4 天布洒糜烂性毒剂,造成和平居民大量伤亡。4 月 的第 2 周,在南部战区的奥加登前线,意军又向达加尔和萨萨巴内两个小镇 使用了化学武器。
1939 年 9 月,波军一部在加里西亚贾斯罗镇大桥少量布洒芥子气。这 一事件在当时有不同的报道并被大加渲染,制造了一场宣传运动。
1940年10月27日,侵华日军在宁波开明街上空投撒染有鼠疫病毒的杂物,几天后,开明街一带暴发鼠疫灾难,仅一个月内就死亡110余人。11月30日晚,当时的KMT鄞县政府对疫区进行焚毁,经过4个小时的焚烧,疫区内115户人家、5000平方米的建筑物,一下子变成了废墟。
1941 年春,731 部队按照日本关 东军司令部下达的要破坏中国军队占领的重要枢纽常德城以及沿铁路交通线 地区的一项命令,又派出第二批远征队。它由第二部队长太田洽大佐带领, 开始为 40 多人,后增加到 100 多人。其中,有 30 名细菌学专家。这个远征 队在常德一带空中撤布染有鼠疫的跳蚤,引起该地区鼠疫的发生,死于鼠疫 的有 400 多人。同年 4 月 21 日,日军又在新登县上空投下白色絮状物。是年 春,细菌灾难还遍及浙南。
1942 年 4 月,日本大本营命令侵略中国上海的第 13 军 团和侵略武汉的第 11 军团组织浙赣战役,东西夹击国民党第三战区部队,打 通浙赣铁路。战役从 5 月 15 日展开,日军先后占领了金华、衢州、玉山、广 丰、丽水等地,完成打通浙赣铁路计划后,在其沿线驻屯约 2 个月,大肆进 行破坏,并在一些地方施放细菌。9 月中旬,“远征队”返回上海,派出一 支“阴谋破坏班”,在南京两座战俘营里,用注射器把伤寒和副伤寒病菌注 入特制的烧饼中,由翻译春日中一分发给 3000 名中国战俘,在他们吃下后予 以释放,使这种传染病广为流行。
1942 年 5 月,德军在克里木半岛对苏联军民使用化学武器。据塔斯社
报道,德国人于 1942 年 5 月 7 日在克里木半岛使用了化学迫击炮弹。
1943 年初,盟军在意大利安齐奥滩头的化学弹药堆积处被击中而放出 毒气。
1943 年 12 月,美国运输化学武器的船只被击中而造成严重染毒。 这次事件造成的 800 名中毒伤员在当地医院治疗。其中有 630 人在第 2
天双目失明,有些人皮肤灼伤的面积达 90%,两周内死亡 70 人。此外,美 国驱逐舰比斯特拉号救起了 30 名伤员,然后出海开赴塔兰脱。在离开巴里港约 5 小时,从 30 名染毒者衣服上挥发出的芥子气开始发生作用,几乎所有船 员都因芥子气蒸气伤害而暂时、甚至永久失明。同时,在巴里城内的居民也有 1000 多人死亡,很多是由于大面积芥子气烟云笼罩城区,靠近港口的人沾 染了席卷海岸的芥子气与油的混合物而中毒身亡。
1943 年 10 月,在瓜 达尔卡纳尔岛战斗进入极残酷的阶段,日军使用了毒剂手榴弹。
1942 年 3 月 27 日,侵缅日军在曼 德勒方向的第 55 师团向防守同古的中国远征军第 5 军 200 师进攻时,发射了 大量毒剂炮弹,守军伤亡甚重,于 29 日主动撤退。
德国在集中营内使用毒气屠杀战俘及平民。战后,在纽伦堡国际军事 法庭审判中,大量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在集中营内使用毒剂大量屠杀战俘及平 民的罪行。从证据文件中得知,在布痕瓦尔德、奥斯维辛、萨克森豪森、诺 因加默、卢布林、格罗斯罗森、拉文斯布吕克和特雷布林卡等地的集中营内 均设有毒气室。根据奥斯维辛集中营一个司令官的口供,从 1940 年 5 月至
1943 年 12 月,仅在他的集中营里就有 250 万人被毒剂杀伤。在这个集中营 里使用的毒剂代号为“旋风—B”的化台物或是内燃机废气里的一氧化碳。“旋 风—B”是由被吸附在粉末上的氢氰酸所组成,是由路德维希港化学公司的一 个小规模实验厂生产的。仅在 1942—1943 年间,该厂就为各集中营提供“旋 风—B”27022 千克。其中提供给奥斯维辛集中营 19653 千克,萨克森豪森集 中营 4352 千克,诺因加默集中营 607 千克,卢布林集中营 1628 千克,格罗 斯罗森集中营 430 千克,拉文斯布吕克集中营 352 千克。德国法西斯还在一 些集中营里对囚禁者进行毒剂的活体试验。如根据 1942 年 7 月 14 日希姆莱 的命令,在埃兹维勒一斯特鲁索夫对 12 人进行芥子气烧伤作用试验,另一次 是对 10 人进行在毒气室暴露 3 分钟逐渐增加光气浓度后果的试验。此外,党 卫军还对 5 人进行乌头碱子弹中毒的效果试验。
Ⅱ 请问,哪些国家使用过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使用情况
1.第一次世界大战首次见证了化学武器的使用,英、德、法等国一共释放了12.4万吨化学战剂。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使用了化学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中国使用了化学武器。
3.冷战期间,苏联和美国都在研制和贮存化学武器。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大量使用化学武器,手段极其残忍。而一份解密的CIA文件则宣称苏联在入侵并占领阿富汗期间使用了它们。
4.埃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第一个在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的国家。埃及于1963年卷入了也门的内战。埃及军队向躲藏在山洞中的敌军投放了硫芥炸弹。
(依次为辐射危险、生物危险、化学危险)
5.1980年代,伊拉克独裁者萨达姆·侯赛因在两伊战争期间对伊朗以及1988年对伊拉克北部地区的库尔德人使用了硫芥和神经毒剂塔崩。
6.叙利亚可能早在1973年便获得了首批化学武器,并于2012年公开承认拥有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是通过爆炸的方式(比如炸弹、炮弹或导弹)释放有毒化学品或称化学战剂。化学武器通过包括窒息、神经损伤、血中毒和起水疱在内的令人恐怖的反应杀伤人类。
化学武器素有“无声杀手”之称。它包括装有各种化学毒剂的化学炮弹、导弹和化学地雷、飞机布洒器、毒烟施放器以及某些二元化学炮弹等。
Ⅲ 历史上的化学战有哪些战例
1.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军于1915年4月22日在比利时伊珀尔战线前沿6公里正面上,预先布设约6000具装有氯气的吹放钢瓶,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向英法联军阵地吹放。由于对方毫无戒备,约15000人中毒,其中近5000人死亡,阵地被突破8~9公里。
2.八国联军进攻天津时使用了毒气弹,在总攻时用毒弹攻陷天津城。
3.在1899年开始的“英布战争”中,在南非东部的莱底斯战场上,英军就是使用这种炮毒死了很多士兵,加速了战争的胜利。
4.1917年7月德军又在伊珀尔地区,向英军使用了具有糜烂作用的芥子气炮弹,10天内共发射约100万发,造成对方重大伤亡。
5.1935年末到1936年初,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用飞机布洒芥子气,给阿军民造成重大伤亡。
6.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上,法西斯德国准备了大量毒剂,包括新型神经性毒剂,主要由于苏、美、英等国在化学攻击和化学防护方面已有准备而未在战场上使用。
7.1937~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曾多次使用毒剂。如1941年10月8日,日军在湖北宜昌大量使用芥子气,中国军队约1600余人中毒,其中死亡600余人。1942年5月28日,在河北省定县北坦村,日军使用毒剂毒杀转入地道坚持抗战的军民800余人。
大概主要的就这些
Ⅳ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化学武器使用案例
瓦斯部队是侵华日军的常设兵种,毒气是日军的必备装备。1938年徐州会战、安庆战役后,日军加快了大规模实施毒气战的步伐。据不完全统计,侵华日军先后在中国17个省、市的77个县、区,使用毒气武器数千次,其毒气种类有芥子气、二苯氯砷和光气等糜烂性、刺激性、窒息性毒剂。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向各部队派遣了“野战瓦斯队”等化学战部队,在上海、南京、忻口、武汉等战役中都大肆施放毒气,并且将受到毒气伤害而丧失战斗力的中国士兵就地刺杀。日军在战略相持阶段的历次重大战役中,尤其是在受到中国军队强大压力或败北之际,更加野蛮地进行毒气战。例如,1939年日军在南昌战役期间强渡修水河,向中国军队发射毒气弹3000余发,使用毒气筒15000余个,致使中国两个军丧失战斗力;同年,日军攻击冀中齐会村八路军一二零师师部,发射毒气弹,致使一二零师师长贺龙等八路军官兵500多人中毒;1940年,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日军施放毒气20余次,致使陈赓等2万余名八路军官兵中毒;1941年,宜昌日军遭到中国军队的围攻后,为了摆脱困境,向中国军队空投了300余发毒气炸弹,发射2500余发毒气弹,致使中国军队1600余人中毒,其中600余人死亡。日军在1942年的浙赣作战、1943年的常德作战、1944年的长衡作战等战役中,都频繁使用毒气。正如日本学者粟屋宪太郎等指出的那样,毒气战并非是一线部队的肆意妄为,而是“在日军最高层的具体命令之下,得到作为天皇幕僚长的参谋总长的准用命令后才大规模使用的。在苦战之时可以说是经常使用”。
日军在对抗日游击区和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过程中,对平民也大肆使用毒气。例如,1940年2月,日军炮兵向山西翼城县仪门村发射毒气弹,致使村民500余人中毒;1942年5月,日军在河北定县北疃村“扫荡”时,对钻进地道的民众施放毒气,使800多人中毒死亡。日军还残忍地用毒气集体屠杀中国平民。例如,1939年2月,在河北蠡县车里营等5个村庄,日军将80名壮年男子驱赶进3间房子,然后施放毒气,将人全部杀死;1941年9月,日军在河北宛平杜家庄,以举行运动会为名,将村民和学生500余人集中起来,施放毒气筒,使其全部中毒;1942年7月,在河北平乡南侯伶村,日军又以召开村民大会为名,将村民集中起来,施放毒气筒,使其全部中毒。
Ⅳ 现代战争中有用过化学武器吗
有,太多了
一战时同盟国首先使用氯气大规模攻击对方,开了化学战的先河。此后氯气、光气、芥子气轮番登场,释放方式也从一开始的钢瓶顺风放变成多样化撒布,装在弹药里释放
1921年为了对付喀(琅)施塔得水兵暴(动),图哈切夫斯基使用了毒气弹
1934年,墨索里尼入侵埃塞俄比亚时也使用了毒气弹
1937年后,进入全面抗战后,日本人在中国战场大量使用化学武器
二战中,美国也曾把一批芥子气武器运到意大利,准备应付德国人可能的化学武器攻击,但很不幸,船被炸沉了,害了不少自己人
二战后,在越南战争中,美国人大量撒布含有二恶英的除草剂,也算是使用了化学武器
此外,在埃及纳赛尔参与也门战争时也使用了化学武器
1984年的两伊战争中,伊拉克大量使用了沙林、芥子气等化学武器
最近的叙利亚也据说使用了这玩意
Ⅵ 二战后哪些国家在战争中用过生化武器
1 斯大林在卫国战争初期曾准备大量使用生化武器
1925年,世界各大国签署了旨在禁止生产和在战争中使用化学和生物武器的《日内瓦议定书》,几年后,苏联和×××德国先后加入。不过,这种国际议定书有时只不过是一纸空文,二战结束后不久,英国首相丘吉尔就承认,如果×××部队在英伦三岛登陆,他可能会立即下令使用化学武器。这说明英国尽管签署了《日内瓦议定书》却还是大量生产并准备使用生化武器。那么,苏联是否也研制了生化武器呢?答案是肯定的。
几年前,俄罗斯军事历史学家克内舍夫斯基(现已病故)公布了自己的调查研究结果,通过大量文献证实斯大林不仅拥有生化武器,还曾准备在卫国战争初期大量使用。
1985年,德国历史学家吉勒在弗赖堡军事档案中发现了一份曾经轰动一时的文献,表明1942年底(最迟不晚于1943年4月),×××曾计划对苏联发动化学战,德军总参谋部据此确定了主要攻击目标是列宁格勒(今日的圣彼得堡),并且制订了十分详尽的使用计划,精确到首次打击时使用化学弹药的具体数量为72万枚。吉勒确认,×××德国拥有了足够的化学武器储备,1941年10月1日前,×××军队技术供应处拥有150万枚装配了有毒战斗物质的弹药,而且,新的弹药还在不断补充。军事档案文献表明,×××坚持对苏联使用化学武器的计划,下令进行战斗条件下的试验。
1941年10月20日,苏联西南方面军司令部签发一份绝密报告:“绝密!在列宁格勒前线,敌人使用了催泪性质的有毒物质,不排除敌人对西南方面军部队使用有毒物质的可能性。这一点可由下列事实证明:1941年10月,敌人加速向前线运输有毒物质,增加了化学部队数量。”
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阻止了×××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呢?当然不是《日内瓦议定书》,类似条约对×××来说纯粹是一纸空文。据一些比较含糊的情报证据,战争初期,苏德军队司令部之间似乎达成了某种秘密协议,苏军司令部没有在“卡秋莎”火炮中使用某种物质(其作用类似今日的凝固汽油),德军司令部放弃使用化学武器。不过,即使是存在这种协议的话,也并不会阻止×××,因为无论是“卡秋莎”火炮,还是凝固汽油弹,都无法与德国装配了有毒战斗物的弹药相提并论。
军事历史学家认为,虽然苏联官方宣称没有生产化学武器,在×××德国类似攻击面前将没有任何防护能力,但在事实上,早在战前,斯大林就已下令加强包括生物武器在内的有毒战斗物质的生产,而且早就准备大量使用这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1942-1943年,世界距离生化大灾难曾经只有一步之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部队在列宁格勒郊外使用催泪气体,可以视为对苏联领导层的及时警告,向斯大林发出一个独特的信号:德国间谍已经掌握了苏联生化武器生产和准备使用的情况。
而且,在卫国战争前,生化武器的使用对苏联军事领导人来说它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而神秘的事情。苏联当局曾经在化学武器的帮助下镇压了1919年亚罗斯拉夫尔市的起义,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也曾在镇压安东诺夫暴乱时使用过。另外,战前苏联科学家和军人与德国同行在有毒战斗物质试验方面的合作也早为世人所知,这一合作一直持续到30年代中期,因德国政治局势变化而中断。之后,苏联科学家继续自行研究,1938年苏联已获得首批生物武器样品,化学武器也在逐年完善。到1941年前,苏联已拥有强大的军事化学实力,因此,在战争初期,斯大林准备使用这种致命武器库的想法丝毫不足为奇。
1941年8月,苏联最高统帅签署了一项命令,要求在1941年8-9月开始立即大量装配化学炮弹、化学炸弹、化学瓶等武器。规定了具体任务量,责成化学工业人民委员杰尼索夫亲自负责,在工厂内装配化学武器中,要求每月装配的化学航空炸弹在45万枚以上,76毫米化学爆破杀伤弹每月在112万枚以上,其余弹药在每月50万枚以上。同时还对具体化学企业下达了直接装配任务,如每月要装配10万枚122毫米火箭弹,至少50万个AZ-2化学瓶。这样,到1942年前,斯大林开始准备直接使用化学武器时,下令在亚罗斯拉夫尔、古比雪夫、高尔基、喀山、乌里扬诺夫斯克、萨拉托夫、斯大林格勒等地构筑了特种指挥所,每个指挥所占地300多平方米,配备特种过滤装置,完全密封。不仅用于防护德国军队可能使用的生化武器攻击,还用于防护自己方面使用的生化武器的威胁。
之后,苏联继续进行寻找和试验新型有毒物质的工作,1942年中期,苏联化学部队装备了一些代号NOV、OT、B-2、R-2的有毒战斗物质,除军方外,其成分至今无人知晓。斯大林制订了使用生物武器的计划,1942年7月4日签署了国家国防委员会决议:绝密!要求化学工业人民委员会在7月份制造下列生物武器设备:安瓿炮弹4000发、AS-1型玻璃安瓿23万个、安瓿子弹60万发,全部装配生物物质。
还有一个证据可以证实苏军曾准备使用生化武器:1938年开始研制的新型秘密防毒面具开始在1943年初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这种防毒面具不仅能有效防护毒气、病菌、有毒烟雾,还能防护德军和苏军可能使用的生物武器。斯大林准备在进攻战役开始前使用生化武器,一些相关文献在原苏共中央委员会档案室内保存,如今在俄罗斯档案管理中心内。要想全面了解斯大林使用生化武器的秘密军事计划,必须查证军事化学总局档案,但这些档案至今仍属绝密文献,研究人员无法查看。
一直到战争末期,苏联仍在加紧生产化学和生物武器,至于斯大林为何最终没有决定使用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在1943年初之前的卫国战争战略局势判断上举棋不定,也可能是因为斯大林不想使自己被美英等盟国视为恶魔,破坏争取早日开辟第二战场的计划。
在俄罗斯国防部档案中,有几份军事化学总局关于战争年代弹药使用的报告,数字不详细,但足以证明化学局曾得到了两种武器:火焰喷射设备和有毒化学物质。这意味着,在与德国军队作战时,苏军还是使用了化学武器,可能是对付部署在高加索地区的德国师团。
卫国战争初期,人类得以避免巨大的化学或生物灾难,只是因为斯大林是个实用主义者,他担心苏联会遭到类似武器的反击,也正是同样的原因阻止了×××发动生化战争的计划。
Ⅶ 日本侵华战争在哪些战役使用了化学武器
实在太多了 几乎10次战役就有7-8次使用了化学武器 这方面的资料很多都被日军销毁了 下面是几个有详细记载的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到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的14年里,侵华日军先后在我国的敦化、海拉尔、太原、宜昌、济南、南京、汉口、广州等处,设立制造毒气的工厂或化学武器的装配厂;在上海、宜昌、太原等地驻扎有从事化学战争的部队。吉林省敦化是日本在中国最大的化学武器生产中心,它生产化学武器的数量超过了日本大久野岛化学武器工厂;规模次之的则是内蒙古海拉尔的化学毒气厂,20世纪90年代,海拉尔地区已发现超过一万人以上的中国人、朝鲜人和苏联人等死于日军的化学毒气战。据不完全统计,日军先后在我国14个省、市,77县、区,使用化学武器1131次,中毒死亡者3100多人。据美国生化武器防卫研究主任、化学战研究领域的国际一流专家本杰明·C·加瑞特博士的统计,他认为侵华日军在化学武器中使用了6种毒气:碳酰氯、氢氰化物、溴氰化物和氯乙酰苯、二苯基氰胂和二苯氯胂、三氯化胂、芥子气和糜烂性毒气。日本在中国的化学战导致中国的受害伤亡人数,远远高于中国方面的统计,他认为日军在中国使用化学武器达2000多次,造成10万多名中国军人和平民的死亡。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中国居民区及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频繁使用化学武器,进行化学战。据不完全统计:
1938年7月,日军在山西夏县一带的村庄水井内投放毒药,当地农民至死者2000余人。
1939年4月,八路军第120师等部在河北省河间县齐会地区对“扫荡”日军进行围歼作战,期间遭到日军第27师团第3旅团发射毒气弹攻击,贺龙及第120师司令部20余人中毒。
1940年5月,日军独立混成第10旅团迫击炮大队在山东泰安县红山战斗中发射毒气弹,致使我抗日官兵300余人中毒身亡。
1940年8月,在八路军进行的“百团大战”中,日军施放毒气11次之多,致使八路军10,000余名官兵中毒。同月,在山东峄县朱沟战斗中,日军使用“窒息性”毒气弹,使八路军350余名官兵及许多村民中毒身亡。
1941年9月,日军第137师团第375联队在河北省宛平县杜家庄施放毒气,伤害学生和居民400多人。
1941年10月,日军在宜昌战役中兼用毒气炮弹和毒剂炸弹,造成国民党军1,600人中毒,其中600多人死亡。
1942年,日军为了摧毁冀中军民创造的地道战术,于5月28日在河北定县坦村的地道内施放大量的窒息性毒气,致使躲藏在地道内的800多名老幼妇孺中毒身亡。战后,日军第59师团第53旅团少将旅团长上坂胜供认:是他亲手制造了杀害800多名和平居民的大惨案。
1943年5月,日军第222联队在山西辽县的麻田至河北涉县的河南店约25公里的公路上,向其一带的村庄水井、水池投放毒剂20余箱,使八路军120多人中毒,中毒身亡的群众达300余人。
1943年11月初,日军向常德进攻时,施放毒气80余次,中国军队中毒伤亡1,000余人。
侵华日军在中国战场上广泛使用化学武器的次数及伤亡人数,到目前为止,仍然难以确定。
Ⅷ 人类战争史上首次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是在什么
1915年4月22日,西线战场比利时境内伊普尔防线上,德军施放了氯气,这就是震惊世界的伊普尔之雾,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现代生化武器由此登上战争舞台,给世界人民留下阴森可怕的回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人类使用的毒剂有氯气、光气、双光气、氯化苦、二苯氯胂、氢氰酸、芥子气等多达40余种,毒剂用量达12万吨,伤亡人数约130万,占战争伤亡总人数的4.6%。
(8)有哪些战争使用了化学武器扩展阅读:
一、化学武器
在战争中用来毒害人畜、毁灭生态的有毒物质叫军用毒剂,装有军用毒剂的炮弹、炸弹、火箭弹、导弹、地雷、布(喷)洒器等,统称为化学武器。
二、化学毒剂品种
芥子气、芥子气和路易氏气混合剂、二苯氰胂氢氰酸、光气、苯氰酮等。很多毒剂的致毒能力很强,在战争期间,芥子气被称为毒气之王,而路易氏气被称为"死亡之露"。迄今为止,仍没有治疗这些毒剂受害的有效的方法和药剂。一旦受害,或者死亡,或者承受相当的痛苦和漫长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