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谁能详细说说关乙醚的特性
1.制法
用浓硫酸使酒精脱水。
2.理化性质
分子量:74.12
熔点: 一116.2℃
沸点: 34.6℃
液体密度(20℃):713.5kg/m3
气体-密度:2.56kg/m3
相对密度(45℃):2.6
临界温度: 193.55℃
临界压力: 3637.6kPa
临界密度: 265kg/m3
气化热(34.6℃): 351.16kJ/kg
比热容(35℃,101.325kPa): Cp=1862.13J/(kg·K)
Cv=1724.0lJ/(kg·K)
(液体0℃) 2214.82J/(kg·K)
比热比(35℃,101.325kPa): Cp/Cv=1.08
蒸气压(20℃): 58.93kPa
粘度(气体,0℃): 0.000684Pa·s
(液体,0℃): 0.002950Pa·s
表面张力(20℃): 17.0mN/m
导热系数(0℃): 1298.3X105W/(m·K)
折射率(液体,24.8℃): 1.3497
闪点: 一45℃
燃点 160℃
爆炸界限: 1.85%/36.5%
燃烧热(25℃): 2752.9kJ/mol
最大爆炸压力: 902.2lkPa
产生最大爆炸压力的浓度: 4.1%
最易引燃浓度: 3%
最小引燃能量: 0.19mJ
毒性级别: 2
易燃性级别: 4
反应活性级别: l
乙醚在常温常压下为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透明液体。极易挥发,极易燃烧。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它遇到火星、高温、氧化剂、过氯酸、氯气、氧气、臭氧等,就有发生燃烧爆炸的危险。其蒸气能从远处将明火引来起火。液体受热后体积将急剧膨胀(膨胀系数0.00164/℃)。在空气中与氧长期接触或放在玻璃瓶内受光照射都能生成不稳定的过氧化物。有时也因静电而起火。不溶于水,能溶于乙醇、苯、氯仿、石油醚、其它脂肪溶液及许多油类。
3.毒性,
对人的麻醉浓度为109.08~196.95g/m3(3.6—6.5%),当浓度为212.1~303g/m3(7~10%)时可致呼吸停止,当浓度超过10%时通常可以致命。
人一口服LD:25~30m1
最高容许浓度:400ppm(1-200mg/m3)
乙醚蒸气由呼吸道吸人后,经肺泡很快进入血液中,并随血液流经全身。然后80%以上又以原形从呼吸道排出。还有l~2%以原形从尿排出。体内积聚的在脑组织中的为最多,一部分在肝脏与微粒体酶接触后转化为乙醇、乙醛、乙酸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经呼吸排出,其它的最终都经尿排出体外。
乙醚是低毒物质,主要是引起全身麻醉作用,此外,对皮肤及呼吸道粘膜有轻微的刺激作用。
长期接触低浓度乙醚蒸气的人员可出现头痛、头晕、易激动或淡漠、嗜睡、忧郁、体重减轻、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
吸人较高浓度乙醚蒸气时可出现头晕、癔病样发作、精神错乱、嗜睡、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脉缓、体温下降、呼吸不规则等
短时间大量接触后发生的中毒症状,一经脱离现场,稍待休息,经对症处理后就可恢复。
4.安全防护
乙醚要用玻璃瓶或铁桶盛装。容器最好存放在户外或易燃液体专用库内,要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起守28℃。要与氧化剂、氧、氯严格隔存放。大量存放乙醚的仓库必须设有自动喷水及射出二氧化碳的装置。避免阳光直射,防止静电,也要预防受到闪电引火。长期存放时会生成化学性质更为活泼、危险性更大的过氧化物。搬运时要轻装轻卸,严防包装破损。发现桶漏时不要焊,而用粘结剂补。换桶时,应在降温后或在早晚凉爽时进行。
灭火可用干粉、二氧化碳、抗溶性泡沫和砂土。用水灭火可能无效,但可用水喷射驱散蒸气,赶走液体。
乙醚泄漏时,首先要切断所有火源,载好防毒面具、手套等,然后用不燃性分散制成的乳液刷洗,经稀释的洗水可放入废水系统。如果没有分散剂,可强行通风,直至漏液全部蒸发排除为止。
2. 乙醚的化学式是什么
乙醚是一种有机物,结构式为C2H5OC2H5。外观为为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刺激气味。带甜味。极易挥发。其蒸汽重于空气。
在空气的作用下能氧化成过氧化物、醛和乙酸,暴露于光线下能促进其氧化。主要用作优良溶剂。毛纺、棉纺工业用作油污洁净剂。火药工业用于制造无烟火药。医学用作麻醉剂。
(2)乙醚化学特性有哪些扩展阅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在空气中久置后能生成有爆炸性的过氧化物。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3. 乙醚是什么东西
乙醚(ethylether),一种醚。古老的合成有机化合物之一。无色液体,极易挥发,气味特殊;极易燃,纯度较高的乙醚不可长时间敞口存放,否则其蒸气可能引来远处的明火进而起火。
4. 化学物质中醚类的特性是什么
一、物理性质
1、多数醚是易挥发、易燃的液体。
2、多数醚不溶于水。
二、化学性质
1、自动氧化
乙醚及其他的醚如果常与空气接触或经光照,可生成不易挥发的过氧化物。
2、形成钅羊盐
醚由于氧原子上带有孤电子对,作为一个碱和浓硫酸、氯化氢或路易斯酸(如三氟化硼)等可形成二级钅羊盐。
3、碳氧键断裂反应
醚与氢碘酸一起加热,发生的断碳氧键裂,这种断裂是酸与醚先形成钅羊盐,然后,随烷基性质的不同,而发生SNl或SN2反应,一级烷基发生SN2反应,三级烷基容易发生SN1反应,生成碘代烷和醇,在过量的酸存在下,所产生的醇也转变成碘代烷。
(4)乙醚化学特性有哪些扩展阅读:
应用
醚类汽油
经过多年研究和试验,我国科学家将甲醇氧化成醚类物质二甲氧基甲烷,并将这种液态物质掺入汽油,从而混合出一种高效醚类清洁汽油——二甲氧基甲烷汽油。2011 年 11 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对二甲氧基甲烷汽油这项专利技术进行了授权公告。
2014 年 1 月,二甲氧基甲烷项目产业化论证得到十余位包括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专家及国内教授认可。与标准汽油相比,二甲氧基甲烷汽油减少了约 70 % 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排放,减少了汽车尾气对 PM2.5 的贡献。
甲氧基甲烷汽油不仅动力性能高,而且价格比传统汽油每吨要低 700~1 000 元。这类汽油不会对汽车发动机造成损害,甚至还有保护作用。目前,二甲氧基甲烷汽油受到不少加油站的青睐。
5. 求乙醚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一、物理性质 分子量:74.12 熔点: 一116.2℃ 沸点: 34.6℃ 液体密度(20℃): 713.5kg/m<sup>3</sup> 气体-密度: 2.56kg/m<sup>3</sup> 相对密度(45℃): 2.6 临界温度: 193.55℃ 临界压力: 3637.6kPa 临界密度: 265kg/m<sup>3</sup> 气化热(34.6℃): 351.16kJ/kg 比热容(35℃,101.325kPa): Cp=1862.13J/(kg·K) Cv=1724.0lJ/(kg·K) (液体0℃) 2214.82J/(kg·K) 比热比(35℃,101.325kPa): Cp/Cv=1.08 蒸气压(20℃): 58.93kPa 粘度(气体,0℃): 0.000684Pa·s (液体,0℃): 0.002950Pa·s 表面张力(20℃): 17.0mN/m 导热系数(0℃): 1298.3X105W/(m·K) 折射率(液体,24.8℃): 1.3497 闪点: 一45℃ 燃点 160℃ 爆炸界限: 1.85%/36.5% 燃烧热(25℃): 2752.9kJ/mol 最大爆炸压力: 902.2lkPa 产生最大爆炸压力的浓度: 4.1% 溶解度(20℃):6.89%(重量) 二、化学性质 1. 比较稳定,很少与除酸之外的试剂反应。 2. 在空气中会慢慢氧化成过氧化物,过氧化物不稳定,加热易爆炸,应避光保存。
6. 乙醚理化性质
易挥发的无色液体.沸点低.
具有麻醉性(乙醚是靠物理变化麻醉的,所以应当算是物理性质)
部分的溶于水.
7. 乙醚的特性与危险
乙醚,又称二乙基醚,二乙醚,乙氧基乙烷,另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名字捂妹神醚←_←,它的英文名称由古希腊神话中的“以太”(Ether)——一种神秘的,极易挥发的,有麻醉性的气体而来,就叫Ether。乙醚最早在1540年由德国植物学家科尔杜斯合成。
乙醚最出名的特性当属麻醉性:挥发出的乙醚蒸汽被人体吸入之后,由肺泡传递至神经中枢。如果乙醚进入脑干,能对动物的行为系统产生抑制作用,使动物出现意识障碍;如果它进入脊髓,则会抑制肌肉舒张,使动物四肢瘫软(或者说捂妹时让妹子变成“软妹”)。不仅如此,乙醚在神经系统中还能抑制神经传导,使动物没有任何感觉,而以上这些效果加起来,就能让动物彻底四脚朝天,人仰马翻。因此,在19世纪初,乙醚被大量用于外科手术时的麻醉。这不仅是因为它的麻醉性,更是因为它的低毒性:乙醚的LD50为1215mg/kg(大鼠经口),按此计算,理论上一个体重50kg的成年人要吸入60.75g乙醚才能导致死亡,因此麻醉过程中即使过量所造成的危害也不大。
你以为的乙醚麻醉效果
然而乙醚现在早已不再用做麻醉剂了,因为它的麻醉效果实在太弱,要捂个几分钟才能把对方推倒,彻底失去知觉,不仅低效,而且浪费。所以,电视剧和各种都市传说里那些乙醚捂人一捂就晕的情节,全是不靠谱的瞎编,至于传说中那些所谓一拍就听话的迷幻药品,则更是子虚乌有了。
乙醚的键线式
说起来,乙醚有着一个可爱的键线式,尽管“迷”人效果不尽人意,但它依旧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只是不体现在麻醉方面。因为,乙醚本身就是易燃易爆品,只要空气中有2%的乙醚,就能在常温条件下引起爆炸,在乙醚用作麻醉剂的时候就曾经有手术台上乙醚燃烧起来的案例,加之乙醚本身极易挥发,危险性便更大了。乙醚无色透明,口感微甜,气味仅有轻微刺激性,泄漏时几乎可以说是难以辨别,如果你恰巧的感官迟钝没发现,只是觉得有点晕,想抽根烟冷静一下,那就真的杯具了。更为危险的是,乙醚不仅本身易燃易爆,还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过氧乙醚。过氧乙醚的危险性比乙醚更强,因此,乙醚必须避光密封保存,对于久置乙醚,更不能贸然开盖,而必须用硫酸亚铁等还原剂作出处理。
搜索“乙醚”、“爆炸”的结果
如今,乙醚早已不作为麻醉剂,它的主要用途在于做有机溶剂。根据相似相溶原理,乙醚能溶解许多油脂和生物碱等有机物。一般在描述物质的溶解性时,乙醚排在第三位(前两个分别是水和乙醇),正是因为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溶剂。
从结构化学的角度来看,乙醚是对称形分子,结构也简单,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这些都是它坐上溶剂界“三当家”宝座的理由。乙醚不溶于水,因此工业和化学实验中,都经常用它做溶剂和萃取剂。
乙醚虽然危险,但这并不妨碍它的重要地位。作为重要的化学试剂,乙醚在现今的作用非常广泛,甚至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8. 乙醚什么味道怎么判断什么是乙醚/人闻到乙醚会怎样
乙醚是有特殊刺激气味略带甜味的液体,极易挥发。
鉴别乙醚的方法:
1、加浓硫酸,乙醚可溶解在里面,正丁醇可溶解在里面,而戊烷不行。
2、加金属钠,正丁醇可放出气泡,而乙醚不行。
人闻到乙醚会:
急性大量接触,早期出现兴奋,继而嗜睡、呕吐、面色苍白、脉缓、体温下降和呼吸不规则,而有生命危险。急性接触后的暂时后作用有头痛、易激动或抑郁、流涎、呕吐、食欲下降和多汗等。液体或高浓度蒸气对眼有刺激性。
(8)乙醚化学特性有哪些扩展阅读:
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刺激气味。带甜味。极易挥发。其蒸汽重于空气。在空气的作用下能氧化成过氧化物、醛和乙酸,暴露于光线下能促进其氧化。当乙醚中含有过氧化物时,在蒸发后所分离残留的过氧化物加热到100℃以上时能引起强烈爆炸; 这些过氧化物可加5%硫酸亚铁水溶液振摇除去。
与无水硝酸、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物反应也会发生猛烈爆炸。溶于低碳醇、苯、氯仿、石油醚和油类,微溶于水。相对密度0.7134。熔点-116.3℃。沸点 34.6℃。折光率1.35555。闪点(闭杯)-45℃。易燃、低毒。
作用与用途:
主要用作油类、染料、生物碱、脂肪、天然树脂、合成树脂、硝化纤维、碳氢化合物、亚麻油、石油树脂,松香脂、香料、非硫化橡胶等的优良溶剂。医药工业用作药物生产的萃取剂和医疗上的麻醉剂。毛纺、棉纺工业用作油污洁净剂。火药工业用于制造无烟火药。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适量,应留有5%的空容积。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通常商品加有稳定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26℃。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
应与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大量储存或久存。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9. 乙醚有什么性质
乙醚是重要的溶剂,可溶解多种有机物,常用作天然产物的萃取剂或反应介质。有些物质能溶于含乙醇或水的乙醚中。有些无机物在乙醚中也有一定的溶解度。例如小量的硫或磷,但溴、碘、氯化铁、氯化金在乙醚中有较大的溶解度。是首次试用成功的外科麻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