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中化学里常见的灭火方法和原理
灭火的基本原理:
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根据这些基本条件,一切灭火措施,都是为了破坏已经形成的燃烧条件,或终止燃烧的连锁反应而使火熄灭以及把火势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这就是灭火的基本原理。
1.冷却法:如用水扑灭一般固体物质的火灾,通过水来大量吸收热量,使燃烧物的温度迅速降低.最后使燃烧终止。
2.窒息法:如用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等来降低氧浓度,使燃烧不能持续。
3.隔离法:如用泡沫灭火剂灭火,通过产生的泡沫覆盖于燃烧体表面,在冷却作用的同时,把可燃物同火焰和空气隔离开来,达到灭火的目的。
初中化学里常见的灭火方法和原理:
1.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目的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2.纸箱着火,用水扑灭,目的是将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3.扑灭森林火灾,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目的是将可燃物与火场隔离!
㈡ 在危险化学品生产中,如何防止摩擦和撞击引起火灾或爆炸
(1)应保证机器上的轴承等转动部件有良好的润滑,及时加油,并经常清除附着的可燃污垢。
(2)防止金属零件、铁钉等落人粉碎机、反应器、提升机等设备内。
(3)在易燃易爆场所严禁穿带钉鞋进入,地面应采用不产生火花材料的地坪。
(4)用铜制、木制工具代替铁制工具,凡是会发生撞击或者摩擦的两部分应该采用不同的金属。
(5)输送气体或液体的管道,应定期进行耐压试验,防止破裂或接口松脱喷射起火。
(6)搬运金属容器,严禁在地上抛掷或拖拉,在容器可能碰撞部位覆盖不发生火花的材料。
(7)吊装盛有可燃气体和液体的金属容器用吊车,应经常重点检查,以防吊绳断裂,吊钩松滑造成坠落冲击发出火花(或发火)。
(摘录于国家安全生产宣教网)
㈢ 化工生产中防止火灾的措施有哪些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9-14
㈣ 在危险化学品生产中,如何防止磨擦和撞击引起火灾或爆炸
使用铜质工具以防止火花产生
减少摩擦和可能产生撞击的作业环节
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
严格控制静电的产生
㈤ 怎样预防火灾 有关化学
从化学角度,物体燃烧一般需要三个条件:1.自身必须是可燃物 2.与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这个可燃物的着火点。
相应的,阻止物体燃烧的方法有:
第一,清除可燃物。如,矿井中有较多的可燃气体瓦斯(CH4),可加快空气流通,以清除瓦斯。
第二,隔绝空气(或氧气)。如油锅起火,可用锅盖盖灭。
第三,降温。如可浇水,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但金属(如钾、钠、镁、铝镁合金等)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因为这些金属能和水起发应(生活中不常见);此外,吹灭蜡烛,也是这个原因。
所以预防火灾的方法有:1.保持通风良好(火灾发生后不可这样做) 2.有易燃易爆品的地方严禁明火 3.消防工具要准备好 4.最重要的是有防火意识。
本人已竭尽心力了,愿你看得上眼。
㈥ 防止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各试剂按照相应的危险性分级分类保存,避免禁忌保存如氧化性物质与可燃性物质共存,酸碱共存,固液共存等
标识明确。
较高要求:保存对应储存设施,如易燃可使用防爆柜,放燃烧柜,防腐蚀柜等
挥发性液体密封保存,如果没有的,通常置于阴凉通风处,加强通风,避免局部可燃气体浓度过高。
较高要求:保存满足试剂试液保存要求,如乙腈等应在阴凉处保存,丙酮等易挥发液体通常需要冷藏保存等
储存房间设计应复合危化品保存标准,如门向外开等,避免发生警情后因燃烧气压过高无法开门。
有可燃气体浓度报警器,房间内无明火,采用防爆电器(防爆灯、防爆插座等),
备防火毯、干基水基灭火器等等,相应人员需经过培训方可操作,着装应防静电,有相应防护措施,如防毒面具,手套,防静电鞋等
这些在安监局网站或者相应的安全标准化网站可以看到。
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主要是要减少危化品的使用及贮存量。不过一般是达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