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写化学方程式的时候条件怎么判断
一般金属单质与酸反应是常温,一氧化碳,氢气,碳,都是还原剂,和氧化物反应时条件是高温,但!一氧化碳与碳给氧化铜还原条件都是加热,只有这两个特殊,别的还原都是高温,还要一种条件是加热,这个我还没看见规律,你还要多看看书,特殊的记住就OK
❷ 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如何判别它的反应条件
这需要你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慢慢积累,并记忆,这此条件无非是“通常状况”就不标,其它的有,加热、点燃、高温、通电、催化剂等。做多了就容易了~~
❸ 如何判断化学式中的反应条件 如点燃,通电等.
要看是什么类型的反应,反应前后能量的变化!其实许多反应的条件并不是唯一的,如氧化还原反应,只要能达到它得失电子的条件,则反应就能进行!就比如电解水的条件:是通电!其实水只要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水也会分解的!因为高温提供的能量足够破坏它的化学键,它自然也就分解了!
❹ 怎样判断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
在中学
(1)复分解的反应
一般看反应物是否可以溶于水或溶于酸,生成物是否满足有沉淀或气体或水,三者有其中一个可以了.
生成物有弱电解质的生成,或简单说“强生弱”
(2)氧化还原反应
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是否有化合价的改变,即是否有氧化剂和还原剂.
在大学角度
化学现象是由反应速率表征的,只有在非平衡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才会呈现出非零的反 应速率.在非平衡的时候物质会发生反应.
对于孤立体系而言,在其中发生的任何反应变化必然是自发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在孤立体系中发生的任何变化或化学反应,总是向着熵值增大的方向进行,即向着△S孤立>0的方向进行的.而当达到平衡时△S孤立=0,此时熵值达到最大.如果不是孤立体系,则可以把体系与其周围的环境一起作为一个新的孤立体系考虑,熵增原理仍然是适用的.由此可以得出,自发反应是向着(△ S体系+△S环境)>0的方向进行的
❺ 有机化学方程式反应条件怎么判断怎么推断出来
这个是需要记住的。。。
❻ 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条件怎么确定
可以说明一部分,但不是全部,你看看吧
口诀:
分解还原需加热(Δ),燃烧一般要点燃(点燃),
溶生不溶加沉淀(↓),液固生气上箭头(↑).
把口诀中的黑体字读出来就是“需要加上”,很容易记住,然后按“需”、“要”、“加”、“上”逐字展开就是口诀.不但好记,用起来也很方便.
不过,要真正用好口诀,还得理解口诀.
“分解还原需加热”,这里分解即指分解反应,在口诀中指除碳酸、碳酸氢铵常温下分解以外的分解反应.还原即氧化还原反应,但在口诀中仅指以氢气、碳、一氧化碳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式中标注加热(Δ).
应该强调的是加热有温度高低的差别:一种是用酒精灯加热,温度较低;另一种用酒精喷灯或在石灰窑、炼铁高炉中加热,温度较高.为了区别,加热温度较低时标“Δ”,温度较高时标“高温”.初中课本中要标高温的有煅烧石灰石(CaCO3CaO+CO2↑),用碳作还原剂的反应(如2CuO+C2Cu+CO2↑),高炉中冶炼(如Fe2O3+3CO2Fe+3CO2)等.
“燃烧一般要点燃”,是说有燃烧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上方一般要标“点燃”.缓慢氧化引起的自燃不属于一般情况.
“溶生不溶加沉淀”,溶生不溶是指溶液中生成不溶性物质,不溶性生成物化学式后面标“↓”.例如:
Ca(OH)2+CO2=CaCO3↓+H2O.
“液固生气上箭头”,液固生气指没有气体参加却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中,气体生成物化学式后面要标“↑”,也就是说,若有气体参加反应就不是“液固生气”,那样生成的气体化学式后面就不标”↑”.例如:
(1)2KClO32KCl+3O2↑ (2)2H2O2H2↑+O2↑
(3)CaCO3+2HCl=CaCl2+H2O+CO2↑
(4)S+O2SO2
(1)、(2)、(3)式中的反应物是液体或固体没有气体参加反应,其生成物中的气体,O2、H2、CO2都要标“↑”.(4)、(5)式中的反应物有气体(O2、N2、H2)参加反应,其生成物中的气体都不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