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蓄电池充电过程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化学变化,充电过程中有物质的消耗和生成
B. 分析蓄电池充电过程中各组成成分变化过程,及如何判断蓄电池充足电
电池充足点标志
1.电池单格有大量气泡产生。
2.电池单格电压在2.6~2.8v,且两小时以上测定不变。
3.电池内电解液重达1.28+-0.01/cm(25'C)且两小时以上测定不变。
C. 蓄电池的内阻对蓄电池的充放电有没有影响,为什么
两者并不是直接影响的,而是通过影响其他方面来影响对方。也就是说,两者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通过影响对方的制约因素来影响对方。例如:温度的变化可以影响到电池的电解液和电阻变化
1、电解液温度升高,扩散速度增加,电阻降低,电动势增加,因此电池容量及活性物质的利用率随温度增加而增加 。
2、电解液温度降低大,黏度增大,离子运动受阻,扩散能力降低,电阻增大,电化学反应阻力增加,导致蓄电池容量下降。
蓄电池的内阻是指蓄电池在工作时,电流流过蓄电池内部所受到的阻力,通常分为交流内阻和直流内阻,由于充电电池内阻很小,测直流内阻时由于电极容量极化,产生极化内阻,故无法测出其真实值,而测其交流内阻可免除极化内阻的影响,得出真实的内值。
(3)蓄电池充电过程物理电阻化学电阻怎么变化扩展阅读:
影响蓄电池内阻的因素:
1、蓄电池的内阻由欧姆极化(导体电阻)和电化学极化及浓差极化电阻三个部分组成。在充放电过程中电阻是变化的,充电过程内阻由大变小,反之内阻增加。
2、温度对蓄电池内阻也颇有影响,低温状态如0℃以下,温度每下降10℃,内阻约增大15%,其中因硫酸溶液粘度变大,而增加了比电阻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在较高温度时,如10℃以上,硫酸离子的扩散速率提高了浓度极化作用将明显减小,极化电阻下降,但导体电阻却随温度增加而上升,不过上升的速率较小。
3、蓄电池的内阻与放电电流的大小有关,瞬间的大电流放电,由于极板空隙内的硫酸溶液迅速稀释,而极板孔外90%以上溶液中硫酸分子来不及扩散到极板空隙中去。这样,极板孔中溶液比电阻增加,端电压明显下降。但停止放电后,随着浓度高的硫酸分子向极板空隙中扩散,极板孔中溶液比电阻下降,端电压回升。
D. 汽车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电阻是怎样变化的由小变大还是由大变小
越充电流越小,充电电阻等同于由大变小
E. 充放电过程,电池内阻如何变化
内阻确实不一样 以锂离子电池为例,充电到后期,电阻会变大。我用的电池 5ah的 1c放电 电阻从18毫欧 到21毫欧。 这是比较新的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