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脂类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脂类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7-27 06:34:35

⑴ 酯的化学性质

酯的化学性质
在有酸或有碱存在的条件下,酯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或醇。
酸性条件下酯的水解不完全,碱性条件下酯的水解趋于完全,这是因为碱性条件下,OH-直接对酯进行加成,之后按照加成消除反应得到羧酸盐与醇,这个反应中,是OH-直接参与反应,而不是水。
酯是中性物质。低级一元酸酯在水中能缓慢水解成羧酸和醇。酯的水解比酰氯、酸酐困难,须用酸或碱催化。许多天然的脂肪、油或蜡经水解可制得相应的羧酸,油脂碱性水解生成的高级脂肪酸钠就是肥皂,酯的醇解反应是酯中的烷氧基被另一醇的烷氧基所置换的反应,反应须在酸或碱催化下进行,此反应常用于从一类酯转变成另一类酯。酯可被催化还原成两分子醇,应用最广的催化剂是铜铬氧化物,反应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分子中如含有碳碳双键,可同时被还原。酯与格氏试剂反应,可合成具有两个相同取代基的三级醇。

⑵ 油脂的化学性质

油脂密度一般比水小,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油脂中的碳链含碳碳双键时(即为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主要是低沸点的植物油;油脂中的碳链为碳碳单键时(即为饱和脂肪酸甘油酯),主要是高沸点的动物脂肪。
其中油可以进行加成反应(如氢化),油和脂都能进行水解。
C17H35COOCH2
C17H35COOCH+3NaOH→(加热)3C17H35COONa+CH2OHCHOHCH2OH
C17H35COOCH2
C17H35COOCH2 酸
C17H35COOCH +3H2O→(稀硫酸.加热)3C17H35COOH+CH2OHCHOHCH2OH
C17H35COOCH2
油脂是食物组成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同质量产生能量最高的营养物质。1g油脂在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时,放出热量约39kJ,大约是糖或蛋白质的2倍。成人每日需进食50~60g脂肪,可提供日需热量的20%~25%。
脂肪在人体内的化学变化主要是在脂肪酶的催化下,进行水解,生成甘油(丙三醇)和高级脂肪酸,然后再分别进行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油脂同时还有保持体温和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

⑶ 油脂的分子结构特征··重要化学性质··用途有哪些(化学)

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为氨基酸 天然蛋白质都是由a氨基酸构成的 ,及-cooH和氨基位于同一个c原子上 许多的氨基酸相互之后通过脱水缩合行成肽键 一般来说,购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左右 由于排列的多样性和空间结构的不同 不同的肽链之后又可以已氢硫键相连,故而形成的蛋白质成千上万

⑷ 脂类物质有什么物理化学性质

性质太多了,主要是你说的脂类是什么结构。结构不同物理和化学性质就不同,脂可以和金属反应,金属给脂电子,脂类发生氧化,降解。脂可以用作食品的肉味增香,或者做肉味香底料。如果有不明白,可以再问我,记得加分啊

⑸ 简述脂类的理化特性

脂类不溶于水,经长时间震荡,可与水形成乳状液,但不稳定。加入乳化液可使脂肪变成极细微粒与水混合均匀呈乳融状。脂肪的这种乳化特性对其消化十分重要。人体摄入的脂肪就是经胆汁酸盐的乳化作用变成微滴而极易于被水解,有利于人体消化。
食用油脂在空气中暴露时间长,或受某些理化因素的影响,可发生变质酸败,而产生刺鼻的臭味。变质脂肪中的维生素和脂肪酸被破坏,不仅营养价值降低,热量降低,且具有毒性,故不宜食用.

⑹ 酯有的化学反应(如加成等)请以油脂为例写出有关酯有的化学性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如果你是高中的,那么脂类的就是记住他的官能团-酯键的性质,水解-生成对应的酸和醇 比如乙酸丙酯的水解 CH3-CH2-O-OC-CH2-CH3+H2O→CH3-CH2-OH+CH3-CH2-COOH 或者与醇反应 替代对应的醇酯 乙酸乙酯与甲醇 CH3-CH2-O-OC-CH3+CH3OH→CH3-O-OC-CH3+CH3-CH2-OH 再就是与酸反应 比如乙酸丙酯与乙酸 CH3-CH2-O-OC-CH2-CH3+CH3COOH→CH3-CH2-O-OC-CH3+CH3COOH乙酸乙酯与硝酸 CH3-CH2-O-OC-CH3+HO-NO2→CH3-CH2-O-O-NO2+CH3COOH这些都是取代反应 基本酯键没有加成反应 如果有的话 那是含有其他官能团,举例的这些反应注意要会拓展 有机化学不是太难 关键是明白官能团的性质 有问题再问哈

⑺ 酯类化合物一定溶于水是吗

不是的,
碳数高的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和固体。
酯类是由无机酸或有机酸与醇进行酯化反应缩去水而成。醇或酚与酰卤或酸酐、醇与烯酮类、游离酸与脂肪族重氮衍生物反应也可生成酯。酯分子中α-碳上的氢在碱性条件下与另一分子酯失去一分子醇,生成β-酮酯, 称酯缩合反应。如乙酸乙酯通过酯缩合反应生成乙酰乙酸乙酯。此反应在有机合成上极其重要。
酯的名称是根据相应的羧酸和醇或酚的名称而来,如“某酸某酯”。环状的酯称为内酯(Lactone)。酯的化学性质与酰卤酸酐相似,容易发生水解、醇解和氨解反应,低级的酯类是芳香易挥发的无色液体,高级酯则是固体。酯是重要的溶剂及合成原料,有的酯本身就是药品。根据酸的种类,酯可分为无机酸酯和有机酸酯,前者如硫酸氢甲酯CH3OSO3H,后者如乙酸乙酯CH3COOCH2CH3;根据烃基的种类,酯又可分为脂肪酯和芳香酯及环酯,乙酸乙酯为脂肪酯,乙酸苯酯为芳香酯,糠酸甲酯则为环酯。
酯类一般是中性无色液体,脂肪族烃与饱和醇生成的酯具有果实香味,能溶于水,也有些难溶于水。有些酯的闪点低,常易燃烧。蒸气可经呼吸道吸收,液态酯类可经皮肤吸收。吸收后溶于血浆内,部分经肺和肾排出,部分水解后转入正常代谢过程。酯类化合物除少数几种为剧毒、高毒类外,大多均属微毒至中等毒类,也有很多是无毒的。茶叶香气组分中有38种酯。主要有:①脂肪酯:由醇与脂肪生成,例如醋酸乙酯,己烯基己烯酸酯。②芳香酯:由醇与芳香酸生成,例如顺-3-己烯基苯甲酸酯。③环酯:由醇与环酸生成,例如茉莉酮酸甲酯。酯类一般是中性物质,会水解而生成醇和酸。碳数低的通常是具有香味的液体,碳数高的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和固体。

⑻ 什么是脂类的性质、分类和人体对脂类的利用

由脂肪酸和醇作用生成的酯及其衍生物统称为脂类,这是一类一般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溶剂的化合物。不溶于水而能被乙醚、氯仿、苯等非极性有机溶剂抽提出的化合物,统称脂类。脂类是机体内的一类有机大分子物质,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其化学结构有很大差异,生理功能各不相同,其共同物理性质是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在水中可相互聚集形成内部疏水的聚集体。

蜂蜡

一般,我们将脂类分为油脂(甘油三酯)和类脂(磷脂、蜡、萜类、甾类)。

但按其化学组成细分,可划分单纯脂、复合脂、脂的前体及衍生物、结合脂4类。

(1)单纯脂:脂肪酸与醇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合物。如蜡是高级脂肪酸与高级一元醇,幼植物体表覆盖物,叶面,动物体表覆盖物,蜂蜡。甘油酯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最多的脂类。

(2)复合脂:单纯脂加上磷酸等基团产生的衍生物,如磷脂:甘油磷脂(卵、脑磷脂)、鞘磷脂(神经细胞丰富)。

松香甘油酯

(3)脂的前体及衍生物又分为:萜类和甾类及其衍生物,即不含脂肪酸,都是异戊二烯的衍生物。衍生脂,即上述脂类的水解产物,包括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甘油、鞘氨醇等,如高级脂肪酸、甘油、固醇、前列腺素。

(4) 结合脂:脂与其他生物分子形成的复合物。又包括糖脂,即糖与脂类以糖苷键连接起来的化合物(共价键),如霍乱毒素。脂蛋白,即脂类与蛋白质非共价结合的产物。如血中的几种脂蛋白,VLDL、LDL、HDL、VHDL是脂类的运输方式。

正常人一般每日每人从食物中消化的脂类,其中甘油三酯占到90%以上,除此以外还有少量的磷脂、胆固醇及其酯和一些游离脂肪酸。食物中的脂类在成人口腔和胃中不能被消化,这是由于口腔中没有消化脂类的酶,胃中虽有少量脂肪酶,但此酶只有在中性pH值时才有活性,因此在正常胃液中此酶几乎没有活性(但是婴儿时期,胃酸浓度低,胃中pH值接近中性,脂肪尤其是乳脂可被部分消化)。脂类的消化及吸收主要在小肠中进行,首先在小肠上段,通过小肠蠕动,由胆汁中的胆汁酸盐使食物脂类乳化,使不溶于水的脂类分散成水包油的小胶体颗粒,提高溶解度增加了酶与脂类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类的消化及吸收。在形成的水油界面上,分泌入小肠的胰液中包含的酶类,开始对食物中的脂类进行消化,这些酶包括胰脂肪酶、辅脂酶、胆固醇酯酶和磷脂酶A2。

食物中的脂肪乳化后,被胰脂肪酶催化,水解甘油三酯的1和3位上的脂肪酸,生成2-甘油一酯和脂肪酸。此反应需要辅脂酶协助,将脂肪酶吸附在水界面上,有利于胰脂酶发挥作用。食物中的磷脂被磷脂酶A2催化,在第2位上水解生成溶血磷脂和脂肪酸,胰腺分泌的是磷脂酶A2原,是一种无活性的酶原,在肠道被胰蛋白酶水解释放一个6肽后成为有活性的磷脂酶A 催化上述反应。食物中的胆固醇酯被胆固醇酯酶水解,生成胆固醇及脂肪酸。食物中的脂类经上述胰液中酶类消化后,生成甘油一酯、脂肪酸、胆固醇及溶血磷脂等,这些产物极性明显增强,与胆汁乳化成混合微团。这种微团体积很小(直径20纳米),极性较强,可被肠黏膜细胞吸收。

脂类的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下段和盲肠。甘油及中短链脂肪酸(≤10C)无需混合微团协助,直接被吸收入小肠黏膜细胞后,进而通过门静脉进入血液。长链脂肪酸及其他脂类消化产物随微团吸收入小肠黏膜细胞。长链脂肪酸在脂酰CoA合成酶催化下,生成脂酰CoA,此反应消耗ATP。脂酰CoA可在转酰基酶作用下,将甘油一酯、溶血磷脂和胆固醇酯化生成相应的甘油三酯、磷脂和胆固醇酯。体内具有多种转酰基酶,它们识别不同长度的脂肪酸催化特定酯化反应。这些反应可看成脂类的改造过程,在小肠黏膜细胞中,生成的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酯及少量胆固醇,与细胞内合成的载脂蛋白构成乳糜微粒,通过淋巴最终进入血液,被其他细胞所利用。可见,食物中的脂类的吸收与糖的吸收不同,大部分脂类通过淋巴直接进入体循环,而不通过肝脏。因此,食物中脂类主要被肝外组织利用,肝脏利用的外源脂类是很少的。 脂类的水解产物,如脂肪酸、甘油一酯和胆固醇等,都不溶解于水。它们与胆汁中的胆盐形成水溶性微胶粒后,才能通过小肠黏膜表面的静水层而到达微绒毛上。在这里,脂肪酸、甘油一酯等从微胶粒中释出,它们通过脂质膜进入肠上皮细胞内,胆盐则回到肠腔。进入上皮细胞内的长链脂肪酸和甘油一酯,大部分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并与细胞中的载脂蛋白合成乳糜微粒,若干乳糜微粒包裹在一个囊泡内。当囊泡移行到细胞侧膜时,便以出胞作用的方式离开上皮细胞,进入淋巴循环,然后归入血液。中、短链甘油三酯水解产生的脂肪酸和甘油一酯是水溶性的,可直接进入门静脉而不入淋巴。

阅读全文

与脂类的化学性质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7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4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