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做好初中化学选择题
升入初三,很多孩子都面临着不同的压力,伴随着压力的增大,很多孩子都希望自己的成绩能升上一个新的台阶。今天星火教育就与大家一起分享关于初中化学选择题满分的技巧。
读懂题目意思非常关键,在选择正确答案之前要先学会审题,拿到试卷的时候,不要着急答题,先静下来心来审题,抓住关键词。不然就算快速度选完了所有选择题,答案所有都是错的话,前面做的全都是无用功,毫无意义。很多孩子在考完后,总是发现原来自己当时在考场上着急,没有审清楚题意。所以,审题一定要仔细,通过关键词的抓取再进一步扩大知识范围。
看完题目,再看下ABCD选项,可以根据题目选择正确答案,当自己不确定正确答案的时候,可以使用排除法和逆推法进行选择。对于模棱两可的答案,以及有两个非常相似的答案,可以直接排除了。在做题的时候,可以在考卷上做相应的标记,比如“/”号,做相应的标记有助于思考的拓展。
面对四项选择,可以从题目的题干出发,理清楚选项与选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且根据不同的情况合理采用比较法、代入法、猜测法等等。
另外,做完所有选择题之后,一定要及时检查,养成检查的好习惯。检查题意是否看清楚,运算是否正确等等。如果检查出错误们就要及时更改,而对于自己不太确定的答案。一般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人的大脑一般会对有印象的题目做出迅速的反应
想取得高分,无论是哪门科目,选择题部分都允许出错,一道选择题的分值比较高,如果选择题错的数目比较多的话,那么丢失的分数是非常大的一般而言,选择题涉及的知识点都是课本上经常出现的题型,出的题目都是相对基础和简单,只要将基础掌握牢固,另外在突破下难的题型,基本上拿下选择题满分是非常容易的。归根结底,要想在考场上拿到最多的分数,就要在平时多加努力,全面掌握知识点。
无论是审题,还是思考技巧都非常重要。
B. 初中化学选择题各种题型和做题技巧、要全面一点
选择题涉及知识面宽
解题时审清题意是关键:1.有的题是算出结果找答案(像推断化学式)
2.有的题可采用代入法解题
3。有的题从四个选项中作比较才能得出结论
我个人认为做选择题最好把四个选项都看完在进行比较,排除不合题意的选项,这样才能得出更加符合题意的答案
例如:
1、下列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______
A. Ca(OH)2==NaOH
B. Fe==Fe(OH)3
C. Al==Al2(SO4)3
D. MgSO4==Mg(NO3)2
该题A.Ca(OH)2+Na2CO3==2NaOH+CaCO3 C. 2Al+3H2SO4==Al2(SO4)3+3H2
D. MgSO4+Ba(NO3)2==Mg(NO3)2+BaSO4
选B
2、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____
A. NaOH、Nacl、CuSO4
B. Ca(OH)2、KCl、HCl
C. KCl、Na2CO3、NaOH
D. Na2CO3、Na2SO4、HCl
A. NaOH与CuSO4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B. Ca(OH)2与HCl发生中和反应
D. Na2CO3与HCl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选C
3、在硫酸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的杂质碳酸钠,适量加入下列试剂,即可除去杂质碳酸钠又不会引入新杂质的是____
A. AgNO3
B. H2SO4
C. HCl
D. BaCl2
该题要把碳酸钠转化为硫酸钠就行了 Na2CO3+H2SO4===Na2SO4+H2O+CO2是满足题意的答案
C. 化学选择填空中的计算题怎么做啊
把题目先看清楚,列出化学方程式,把该用的数字代进去,你就会明白的,不能产生害怕的心理。呵呵,化学有问题就问我。。。
D. 化学选择题蒙题技巧
先口诀:1三短选短 三短选两两短选B参差齐C敌2 蒙主 抄辅
蒙抄结合 保证及格
文:
蒙选择题20道题至少能15道
由于我英文所我苦钻研蒙技我发现关于选择题规律十用考试总共20道选择题我蒙19道(我班英语神童沈宜错两道题沈宜同据说背两万单词轻易读懂原版《简》)
说蒙题技术远远高自本身水平
蒙总共三点技巧
、 找共同点
比说道题选项四:
A.study B.to study C.learning D.to read
看其study两;其定式两所两显着特点集于身to study选择能性十
二、 找矛盾点(适用于单选)
比道题问:
列关于密度说错误:
其两选项:
B.质量相同体积物体密度
D.质量相同体积物体密度
看定其错误——唉别笑题都矛盾要找矛盾再蒙几率
三、 培养蒙
所谓蒙蒙题觉能面卷道题做(例外)能做题要看蒙题觉所考试都知道选择题选择B、C选项占绝数所遇题往B、C靠几率点
题——比说五道题三道要看平做题觉面些选项我觉数选项相同家看看:
A: AAABC AACBB AABBC
ABAAC ABACA ABDDC
ACABC ACBBC ACABD
ADACC ADCAA ADBAD
B: BACBB BACCA BABDC
BBBCC BBACA BBABC(BBBBD BBBBB)
BCBBA BCABC BCDAA
BDACC BDDAC BDCAD
C: CABBC CABCD CACBD
CBACB CBAAC CBBBC
CCABC CCBAD CCDBC
CDABC CDABD CDBAC
D: DABBC DACBB DBCCA
DBAAC DBCAC DBBBC
DCABB DCBBA DCABD
DDACC DDBCA DDACB
蒙要靠自第六千万要背我数字其准其二背间复习
我写主要原想让部习太同些自信;遇题同机更高数达自目标要依赖蒙题技巧且蒙题技巧并完善需要改进(毕竟我晚研究) 希望考试帮助
E. 化学选择前三项郗错了,最后一项填空题该怎么做
好好用心做
F. 中考化学做题技巧
中考化学做题技巧
一、审题
要认真审题,它是快速,准确解答试题的重要环节。仔细研读题目,看题时应注意的字眼。
二、合理分配时间
稳中有求快,时间安排有余地,要有足够时间检查试卷。看清题后,不能因为一个题做不出来而影响做其它题,合理搭配时间是有效的。
三、字体一定要清楚,试卷要保持整洁
四、小括号内的要求要看清
每年都出现在填空题、计算题中,要看清是让写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物质名称,化学式,化学反应方程式要分清,不能误答。还是要保留几位小数。
五、探究题的答案一般不唯一,尽量选择熟悉的的答案,一般情况下不生搬硬套。
六、实验题、探究题、简答题、推断题,要求思维高度集中,思路要严密,每一个步骤要记牢,解题时尽时搞清实验步骤,实验目的,形成一个整体思路。
七、文字叙述要严密:
做实验探究题时要认真阅读,注意题给信息。
文字的字样,少量、足量、适量、过量;
有无现象,沉淀、气泡,沉淀的颜色,白色、蓝色等;
溶液的颜色,浅绿色、棕黄色、蓝色等。
要先取样再操作,描述变化时要“….变为….”。 指错时要写“不能…..”或“应当…”
八、计算题的格式
解----设-----答要全,切不可少一个,相对原子质量要用试卷上的。
一些能计算出的先计算出来,如146克*5%==73克,每步计算要带单位。
计算过程分3步:
1、列比例式
2、化简
3、得出结果。
计算过程在草稿纸上完成,一定要先化简,再计算,减少出错机会。
九、当遇到难题时,要思考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尽量用所学知识作答,抓住关键的话,从中找出问题的突破口。实在太难不好解决就坚决跳过,先做简单的,把难题留到最后解决,还有可能因为最后思路通畅,而顺利解决。
十、试卷上有无未做的题目,尤其是试卷的反面。一定不要丢题、漏填。
具体题型分析
(一)选择题
选择题目中的关键词有:物质(包括化学式等),数据(包括等质量),化学反应方程式,微粒符号(包括示意图),及要求选择的选项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而选项中注意的关键词有:足量的xx、过量的xx,适量的xx,或一定是、不一定是……等。
简答题目中的关键词有:足量的a、过量的b,适量的c,充分反应(不等于恰好完全反应),恰好完全反应;而答题要求中的关键词有:填写化学式,名称,序号,及阴、阳离子符号等。
计算题目中的关键词有:物质(化学式),数据(包括坐标图或标签中的化学式,数据),所求的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是质量还是质量分数。
小结:在作答时一定在题目中找到解题的关键词,这样既有利于答题时能按要求正确选择、填写,同时也为复查试卷时迅速把握题意,重新判断所选选项或答案是否正确争取时间。牢记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几个在选择题目中出现的易混淆的概念辨析
有关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中和反应:关注反应物是否为酸和碱,即是否为酸与碱反应 生成盐和水。如在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中生成物属于盐和水,但反应物不满足中和反应的概念要求;
置换反应:关注反应前、后的所有物质的类别,即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如在反应 CO + CuO = Cu + CO2中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属于单质和化合物,但反应物不满足置换反应的概念要求;
复分解反应:关注两种化合物是否通过相互交换成分完成反应,而不仅仅是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类别满足要求,如在反应CO2+2NaOH = Na2CO3+H2O中,就不是通过反应物相互交换成分完成的,所以虽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都满足复分解概念要求,但这类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也不属于任何基本反应类型。
有关酸、碱、盐的概念与性质
碱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氨水;盐中也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铵盐;
碱溶液一定显碱性,但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可以是盐溶液,如Na2CO3溶液;
不是所有的碱都可以使指示剂变色,如一些难溶的碱就不可以使指示剂变色。
有关分子、原子、单质、化合物、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不一定是分子。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来说,保持其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原子;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3)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可能是混合物如空气。
(二)实验题:找到实验目的,通读题。
实验,最重要的就是实验目的,所有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验的反思与评价都围绕着实验的目的来展开的。在把握不准实验目的时,可以通过通读题目的实验设计,实验步骤等明确实验目的;在进行实验评价时要从实验是否达到目的,实验方案是否简单、安全,快速,环保、经济,实验现象是否与实验结论相符等各个层面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弄清楚是制取装置还是收集装置。
(三)推断题:找到突破口,顺藤摸瓜。
推断题的突破口是一眼就能认出来的物质或反应,特别是沉淀、气体物质,一些特殊颜色的物质,在书写推断题答案时,要注意是要求书写名称还是化学式,涉及酸碱盐反应推断的试题还要注意写什么物质或什么溶液.物质的特殊颜色(如黑色固体有铁粉、碳粉,CuO粉末Fe3O4粉末或某些离子的颜色如Fe2+浅绿色、Cu2+蓝色和各种沉淀的颜色等),特殊性质(如CO,H2,C高温下的还原性,CaO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等),典型用途(如作干燥剂的CaO,焙制糕点、治疗胃酸的NaHCO3,做建筑材料的或补钙剂的CaCO3等),反应的特殊条件(水通电分解,CO或C在高温下还原CuO、Fe2O3等),都是推断题的突破口。找到突破口后,可根据突破口的具体位置进行正推或者逆推。
(四)计算题:找准已知、所求,步骤多得分。
综合计算题的评分标准是分步给分的“不全会不等于全不会”,哪怕写对化学方程式也能得到一定的分数。一个原理写一步,切不可列一步到位的综合式,防止计算结果出错而多扣了应得分数。做计算题要注意步骤清晰,解、设、列、答齐全,书写格式和单位、有效数字等都应规范。
G. 化学练习册中的选择填充题该怎样做是填错误的还是正确的
填正确的。
前三项为选择项,最后一项为填充项,即先在A、B、C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填在相应的括号内,然后在D处再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
H. 高中化学题做题技巧
首先化学学好一定要先培养自己的兴趣,兴趣基础上认真多看几遍课本,并把内容重点归纳出来写到自己的笔记本上,比自己抄老师的笔记有作用,还有就是把化学分成几个模块总结:例如分成氧化还原、元素化学、离子反应、金属及其化合物、化学反应速率、化学键及晶体结构等。
如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
一. 主族元素的判断方法:符合下列情况的均是主族元素
1. 有1~3个电子层的元素(除去He、Ne、Ar);
2. 次外层有2个或8个电子的元素(除去惰性气体);
3. 最外层电子多于2个的元素(除去惰性气体);
二.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或原子(指核外电子数与某种惰性元素的电子数相同而且电子层排布也相同的单核离子或原子)
(1)2个电子的He型结构的是: H-、He、Li+、Be2+;
(2)10个电子的Ne型结构的是:N3-、O2-、F-、Ne、Na+、Mg2+、Al3+
(3)18个电子的Ar型结构的是:S2-、Cl-、Ar、K+、Ca2+
三. 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包括单核离子、原子、也包括多原子分子、离子)
1. 2e-的有:H-、H2、He、Li+、Be2+;
2. 10e-的有:N3-、O2-、F-;Na+、Mg2+、Al3+;Ne、HF、H2O、NH3、CH4(与Ne同周期的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NH4-、NH2-、H3O+、OH-;
3. 18e-的有:S2-、CL-、Ar、K+、CA2+;SiH4、PH3、H2S、HCl(与Ar同周期的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HS-、PH4+及、H2O2、F2、CH3-OH、CH3-CH3、CH3-F、CH3-NH2、NH2-NH2、NH2-、OH-等。
四. 离子半径的比较:
1.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离子半径减小。
2. 同一主族的元素,无论是阴离子还是阳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即从上到下,离子半径增大。
3. 元素的阳离子半径比其原子半径小,元素的阴离子半径比其原子半径大。
五. 同一主族的相邻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有下列规律:
1. 同为IA、IIA的元素,则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上边那种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2. 若为IIIA、VIIA的元素,则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下边那种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例如:Na和K原子序数相差8,而Cl和Br原子序数相差18。
七. 同一周期中左右相邻的两种主族元素原子序数差,有下列规律:
若为IA、IIA族元素或IIIA、VIIA族元素,只差1,若为IIA、IIIA族元素,则可能相差1(二、三周期)或1+10即11(四、五周期)或差1+10+14即25(六、七周期)。总之,左右相邻的两种主族元素原子序数差为“1+两元素之间的过渡元素种类数”。
1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
1.1 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1.2 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1.3 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1.4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1)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1.5 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