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化学中平均值法原理
化学解题 平均值法
原理:
若混和物由 A、B、C…等多种成分组成,它们的特征量为M1,M2,M3…,它们在混合物中所占分数分别为n1,n2,n3…,它们的特征量的平均值为M,则
若混合物只有A、B两种成分,且已知M1>M2,则必有M1>M>M2,若已知M,则M1和M2必有一个比M大,另一个比M小。也就是说我们只要知道M就可推知M1、M2的取值范围,而不要进行复杂的计算就可以迅速得出正确的答案。
①体积平均值
例1:丙烯和某气态烃组成的混和气体完全燃烧时,所需氧气的体积是混合烃体积的5倍(相同状况),则气态烃是:
A.C4H8 B.C3H4 C.C2H6 D.C2H4
析:由烃燃烧规律可推知:1体积的丙烯(C3H8)完全燃烧需要4.5体积氧气(3C→3CO2 ,需3O2 ,6H→3H2O,需1.5O2 )小于5体积,根据题意及平均值的概念得另一气态烃1体积完全燃烧时需氧量必大于5体积,经比较只有A符合要求。
②摩尔质量(或相对原子、分子质量)平均值
例2:下列各组气体,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和,其密度(同温同压下)不等于氮气的密度的是:
A.O2和H2 B.C2H4和CO C.O2和Cl2 D.CH4和C2H2
析:依题意,混和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会等于28,即各组分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必须都大于28或都小于28,因此C和 D符合题意。
③百分含量平均值
例3:某不纯的氯化铵,已测知其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且只含一种杂质,则这种杂质可能是:
A.NH4HCO3 B.NaCl C.NH4NO3 D.CO(NH2)2
析:氯化铵的含氮量为14÷53.5×100%=25.7%<40%,则杂质中必含氮,且含氮量大于40%,进一步计算(估算)可得答案为D。
④中子数或其它微粒数的平均值
例4:溴有两种同位素,在自然界中这两种同位素大约各占一半,已知溴的原子序数为35,相对原子质量为80,则溴的这两种同位素的中子数分别等于:
A.79、81 B.44、45 C.44、46 D.34、36
析:由溴的相对原子质量及原子序数知溴元素的中子数的平均值为80-36=45,则其中一种同位素的中子数必大于45,另一同位素中子数小于45,显然答案是C。
⑤浓度的平均值
例5:100mL0.2mol·L-1的NaOH溶液与50mL0.5mol·L-1的NaOH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浓度是:
A.0.3mol·L-1 B.0.35mol·L-1 C. 0.7mol·L-1 D. 0.4mol·L-1
析:由题意,混合溶液可看成50mL0.2mol·L-1的NaOH溶液2份与1份50mL0.5mol·L-1的NaOH溶液混合而成,故浓度为:
(0.2+0.2+0.5)÷(2+1)=0.3(mol·L-1),即选A。
⑥摩尔电子质量的平均值
摩尔电子质量(We):某物质在反应中转移1mol电子引起的质量改变,单位是克·(摩·电子)-1[g·(mol·e)-1]。平均摩尔电子质量:几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在反应中转移1mol电子引起的质量改变。
例6:两种金属的混合粉末15g,跟足量盐酸的应时,恰好得到11.2L氢气(标准状况)。下列各组金属不能构成符合上述条件的混和物是:
A.Mg和Ag B.Cu和Zn C.Al和Fe D. Mg和Al
析:金属与酸反应时,每产生0.5mol氢气(标况11.2L)就要转移1mol电子,由题意得两金属的摩尔电子质量的平均值为15g·(mol·e)-1,则两金属的摩尔电子质量必符合:We1<15<We2,而上述金属中Cu和Ag与盐酸不反应,其它金属与盐酸反应时的摩尔电子质量(数值上等于相对原子质量除以化合价)分别为: Mg 12,Zn 32.5,Al 9,Fe 28,即不能构成上述条件的是B和D,它们的摩尔电子质量均大于或小于15 g·(mol·e)-1。
例7:今有铷和另一金属的合金6g,与水作用产生2.24L氢气(标况),此合金中的另一金属是:
A .Na B.K C.Ba D.Cs
析:合金中的平均摩尔电子质量为;
We=6÷(2.24/22.4×2)=30 [g·(mol·e)-1]
因为铷的We为85.5 g·(mol·e)-1>30 g·(mol·e)-1,则另一金属的We必小于30,故选A。
⑦燃烧热的平均值
例8: 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气)+O2(气)=2H2O(液);△H=-571.6kJ·mol-1,
C3H8(气)+5O2(气)=3CO2(气)+4H2O(液);△H=-2220kJ·mol-1
实验测得氢气和丙烷的混和气体共5mol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则混和气体中氢气与丙烷的体积比是:
A.1∶3 B.3∶1 C.l∶4 D.1∶ l
析:由题意得混和气体的平均燃烧热为:3847/5 kJ·mol-1。显然小于2220 kJ·mol-1;所以丙烷一定少于1mol,故选B。
⑧分子组成(化学式)的平均值
例9:由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和气体20mL跟过量的氧气混合点燃,当燃烧产物通过浓硫酸后体积减少30mL,然后再通过烧碱体积又减少40mL(同温同压),则这两种烃为:
A.CH4 与C2H4 B.C2H2与C2H4
C.C2H2 与C2H6 D.CH4与 C2H2
析:由阿佛加德罗定律有:
n混∶nC∶nH=V混∶VCO2∶2VH2O==20∶40∶2×30=1∶2∶3,
所以混和烃的平均组成为 C2H3,即碳原子数的平均值为2,氢原子数的平均值为3,所以答案为B和C。
㈡ 化学高二平均值法。和十字交叉法。。。
①平均值法&十字交叉法:在常温下,将1L乙烯和一定量的某气态未知烃混和,测得混和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2,求这种烃所占的体积。
【分析】根据相对密度计算可得混和气体的平均式量为24,乙烯的式量是28,那么未知烃的式量肯定小于24,式量小于24的烃只有甲烷,利用十字交叉法可求得甲烷是0.5L乙烯 C2H4 28 8 24 甲烷CH4 16 4 ∴乙烯:甲烷=8:4=2:1,∴ 甲烷=0.5L 平均值法:就是根据两组分解物质的某种平均值来推断两物质范围的解题方法。 平均值法所依据的数学原理是:xA<x<xB 只要知道x,便可判断xA和xB 的取值范围,从而实现速解巧解,可见平均值法适用于两元混合物的有 关计算,若混合物由两种物质组成,平均值法就是十字交叉法,只是在解题时没有写成十字交叉形式。 如果需要可以举例:如【例题】溴有两种同位素,在自然界中这两种同位素大约各占一半,已知溴的原子序数是35,原子量是80,则溴的两种同位素的中子数分别等于。
(A)79 、81 (B)45 、46 (C)44 、45 (D)44 、46
【分析】两种同位素大约各占一半,根据十字交叉法可知,两种同位素原子量与溴原子量的差值相等,那么它们的中子数应相差2,所以答案为D
㈢ 我要算每一门化学,物理等等的平均分.如何快速的算出来而不是用手一个个点
你的行列号没有一起抓图上来,假设“学号”在A1。平均“无机化学”的:
=AVERAGE(IF(C2:C100="无机化学",E2:E100))
数组公式,输入后先不要回车,按Ctrl+Shift+Enter结束计算。
㈣ 化学平均值法的平均值是什么啊是一个确定的值吗请各位帮忙详解下平均值的概念
平均值法:就是根据两组分解物质的某种平均值来推断两物质范围的解题方法。 平均值法所依据的数学原理是:xA<x<xB 只要知道x,便可判断xA和xB 的取值范围,从而实现速解巧解,可见平均值法适用于两元混合物的有 关计算,若混合物由两种物质组成,平均值法就是十字交叉法,只是在解题时没有写成十字交叉形式。 平均值法解题的范围很广,特别适合于缺少数据而不能直接求解的混合物判断题。 平均值法包括:平均摩尔质量法、平均跟原子法,平均氢原子法,平均分子工法等。
㈤ 高中化学,这个平均值怎么算
{(20.10-0)+(20.9-1.00)+(21.10-0.00)}/3
三次滴定结果的平均值:滴定结果=滴定后读数-滴定前读数
一共三次就把三次结果求和,然后除以次数
㈥ 初三化学相对分子质量平均值法怎么算
1.
相对质量
----是某个微粒的质量与C-12一个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2.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一个原子的质量/(C-12一个原子质量的1/12)
3.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各核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其原子百分比之和.
----原子百分比就是原子个数百分比.如氯元素中Cl-35的原子百分比为75%,是指自然界中每100氯原子中在75个是氯-35原子.
----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35*75%+37*25%=35.5(35,37分别是氯35和氯37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㈦ 什么是平均值法(在化学中)
所谓平均值法,就是根据“最小值<平均值<最大值”的性质,进行互逆推算。如由极端值计算平均值、由平均值确定极端值范围或由极端值和平均值计算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比例。http://jse.jltele.net/3/zx63/g3hx/20030509/
㈧ 化学计算中,平均值,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相对标准偏差的计算公式
平均值:所有值加和÷总数
相对误差:测量值—真值的差÷真值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值
相对标准偏差:测量值-真值的差平方÷总数然后开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