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化学烧伤的急救措施
化学物品烧伤比单纯的热力烧伤为复杂,由于化学物品本身的特性,造成对组织的损
伤不同,所以在急救处理上有其特点。
下面就常见的几种化学烧伤分述如下:
一、强酸类
强酸类如盐酸、硫酸、硝酸、王水(盐酸和硝酸).石炭酸等,伤及皮肤时,因其
浓度、液量、面积等因素不同而造成轻重不同的伤害。酸与皮肤接触,立即引起组织
蛋白的凝固使组织脱水,形成厚痂。厚痂的形成可以防止酸液继续向深层组织浸透,
减少损害.对伤员健康极为有利.
盐酸、石炭酸的烧伤,创面呈白色或灰黄色;硫酸的创面呈棕褐色;碳酸的创面呈
黄色。
如系通过衣服浸透烧伤,应即刻脱去,并迅速用大量清水反复地冲洗伤面.充分
冲洗后也可用中和剂——弱碱性液体如小苏打水(碳酸氢钠),肥皂水冲洗。石炭酸烧
伤用酒精中和。硝酸烧伤用攸琐溶液中和,效果更好.但若无中和剂也不必强求,因
为充分的清水冲洗是最根本的措施。
二、强碱类
强碱类如苛性碱(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石灰等。
强碱对组织的破坏力比强酸为重,因其渗透性较强,深入组织使细胞脱水,溶解
组织蛋白,形成强碱蛋白化合物而使伤面加深.
如果碱性溶液浸透衣服造成的烧伤,应立即脱去受污染衣服,并用大量清水彻底
冲洗伤处.
充分清洗后,可用稀盐酸、稀醋酸(或食醋)中和剂.再用碳酸氢纳溶液或碱性肥
皂水中和.根据情况,请医生采用其他措施处理。
三、磷
磷烧伤,在工农业生产中常能见到,在战时磷弹爆炸也常造成烧伤。磷及磷的化
合物在空气中极易燃烧,氧化成五氧化二磷。伤面在白天能冒烟。夜晚可有磷光.这
是磷在皮肤上继续燃烧之故。因此伤面多较深,而且磷是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被身
体吸收后,能引起全身性中毒.
磷对肝脏具有很强的毒性,引起肝细胞的坏死,肝脂肪性变;对血管损伤,可引
起广泛的出血:对肾脏、心肌及神经都有毒性.
磷中毒病人一般情况衰竭,头晕头痛,全身乏力,肝区疼痛、肿大、出现黄疸,
肝功能不正常。尿少,尿检查出现红细脑、蛋白,也可以看到血尿,严重者尿闭。皮
下毛细血管出血,可见到紫癜(红色的小出血点,压之不褪色).肝脏受损严重者,可
发生中毒性肝炎,急性黄色肝萎缩而致死。
急救处理的原则是灭火除磷、然后用有关液体包扎。如磷仍在皮肤上燃烧,应迅
速灭火,用大量清水冲洗.冲洗后,再仔细察看局部有无残留磷质,也可在暗处观察
,如有发光处,用小镊子夹剔除去,然后用浸透l%的硫酸铜纱布敷盖局部,以使残留
磷生成黑色的二磷化三铜,然后再冲去。也可以用3%双氧水或5%碳酸氢纳溶液冲洗,
使磷氧化为磷酐。如无上述药液,可用大量清水冲洗局部。
一般烧伤多用油纱布局部包扎,但在磷伤时应禁用.因磷易溶于油类,促使机体
吸收而造成全身中毒,而改用2、5%碳酸氢钠溶液陋敷两小时后,再用干纱布包扎.
对于全身申毒者,主要是采取保护肝脏的疗法,如静脉注射50%高渗葡萄糖液,
或静脉点滴5一10%的葡萄糖液,加入大量的维生素C。服用其他保肝药物如肝泰乐。
肾脏损伤出现蛋白尿、血尿者,可应用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注射,卧床休息。对出血
者,应用维生素K。对出现休克或其他严重情况,进行对症处理。
2. 化学烧伤需要怎么处理
1,迅速脱离污染物,并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20~30分钟以上.有时应先拭去创面上 的化学物质(如干石灰粉),再用水冲洗,以避免与水产生大量热,造成创面进一步损害.冲洗完后可再用中和剂,中和时间不易过久,片刻之后再用流动水冲洗.
2,及时确认是否伴有化学物质中毒,并按其救治原则及时治疗.如一时无法获得解毒剂或肯定致毒物质时,可先用大量高渗葡萄糖和维生素C静点,给氧,输新鲜血液等,如无禁忌,及早应用利尿剂,然后,据情况选用解毒剂.
3,烧伤病毒按烧伤的治疗方法进行休克复苏及创面处理.早期切除Ⅲ茺焦痂,消除深Ⅱ度创面坏死组织,以切断毒物来源.
4,及时处理合并症及并发症,必要时请相关科室协助诊治.
3. 化学灼伤的一般急救方法
1、眼睛灼伤或掉进异物一旦眼内溅入任何化学药品,立即用大量水缓缓彻底冲洗。实验室内应备有专用洗眼水龙头。洗眼时要保持眼皮张开,可由他人帮助翻开眼睑,持续冲洗15分钟。忌用稀酸中和溅入眼内的碱性物质,反之亦然。对因溅入碱金属、溴、磷、浓酸、浓碱或其它刺激性物质的眼睛灼伤者,急救后必须迅速送往医院检查治疗。
4. 如何处理化学烧伤
建筑施工现场常见的化学烧伤为各种酸(如硫酸、盐酸、硝酸等)、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生石膏等)烧伤,症状各不相同。如果化学物质不慎进入眼内,切忌用水或手帕揉擦,以免增加创伤。现场强酸、强碱、生石灰等烧伤常采取以下急救方法。
强酸烧伤急救
(1)立即用大量温水或大量清水反复冲洗皮肤上的强酸,冲洗得越早、越干净、越彻底越好,一点儿残留也会使烧伤越来越严重。
(2)采用恰当的中和治疗,如:酸烧伤可用2%苏打水或3%食盐水或肥皂水冲洗中和。
(3)切忌未经冲洗,急急忙忙地将病人送往医院。
(4)用水冲洗干净后,用清洁纱布轻轻覆盖创面,送往医院处理。
强碱烧伤急救
(1)立即用大量清水反复冲洗,至少冲洗20分钟;碱性化学烧伤也可用食醋来清洗,可用3%的硼酸水或2%醋酸溶液冲洗患处。以中和皮肤的碱液。
(2)用水冲洗干净后,用清洁纱布轻轻覆盖创面,送往医院救治。
生石灰烧伤急救
(1)应先用手绢、毛巾揩净皮肤上的生石灰颗粒,再用大量清水冲洗。
(2)切忌先用水洗,因为生石灰遇水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热量灼伤皮肤。
(3)冲洗彻底后快速送医院救治。
5. 烧伤后的正确做法是怎么样的
发生烧伤事故后,若属于小范围、浅度的,应立即用冷水反复冲洗浸泡,30~60分钟的降温时间即可,但年龄较小的宝宝,不要浸泡太久,以免体温下降过度造成休克;若是大面积烧伤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治疗。轻度烧伤者,先给烧伤的部位降温后,把伤处的衣物慢慢地脱掉或用剪刀剪开,用干净的绷带包扎,然后立即前往医院。
对于酸碱等化学药品、清洗剂等会造成化学性烧伤,即使少量接触,也比一般热性液体烫伤出现更严重的后果。而且除了物质本身的酸碱性对皮肤有损伤,接触后发生的化学反应会进一步加重损伤。一般酸碱性液体烧伤,用干净的软布轻柔拭去身体上残留的化学液体后,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硫酸、硝酸不宜直接用水冲洗);若比较严重时,用消毒敷料盖在烧伤部位并加以包扎,然后送医院治疗。
千万不要想着“酸碱中和”,化学世界里是一个平衡,但生活中,这样会造成进一步的组织损伤,使原有的化学烧伤更加严重。一些所谓“偏方”的外敷药膏药汁,也会造成严重化学烧伤。另外,可以查看化学药物容器上是否有急救指示,若有,则照着指示做。
如果眼睛被化学药品灼伤,应立刻用清水由眼睛内角向眼睛外角彻底冲洗,再用消毒敷料或干净布覆盖眼睛并包扎,千万不要揉眼睛,然后立刻去医院治疗。
(5)对于由化学物质所造成的烧伤应该怎么做扩展阅读
不要自己乱涂
一些烧伤处理的土方法,往伤口上涂抹酱油、抹盐甚至抹牙膏,这类做法是不正确的,不但不能治疗伤口,还可能造成创面污染,使伤情恶化。
有人往烧伤处涂酒精甚至抹碘酊,这也是不正确的。因为酒精和碘酊对新鲜的创面有刺激性,甚至会导致创面周围的细胞进一步坏死、加深伤口。
一些人在烧伤的创面上用冰块覆盖,觉得这样能降温止痛。降温的目的虽然是达到了,但是这类降温方法太过剧烈,甚至把伤口的皮肤冷冻到零度以下,把伤口冻伤了,加剧了伤口的恶化。
6. 对于化学物质的灼伤应争分夺秒进行抢救,正确的方法有哪些
如果您的眼睛不慎被酸碱物质烧伤,您首当其冲要做的是立马用大量的自来水或者凉开水冲洗您的眼睛。您可以躺着,头侧向一边,然后将水从鼻侧的眼角往外冲,但是水流不能太猛。在冲洗的过程中,可以不断的扒起您的上下眼皮,使水流冲洗到更深的部位,将化学物质进行及时的稀释。冲洗时间一般在10-30分钟,然后立即送往进行救治。
化学性眼外伤现场急救处理的原则是争分夺秒,因地制宜,彻底冲洗
赶快利用就近水源充分冲洗眼部,再立即送急救,未到前别乱滴眼水或用化学液体中和剂冲洗或眼部滴用麻醉缓解疼痛
7. 化学烧伤是哪些物质引起的 烧伤后要如何处理
化学烧伤大多数是由于设备故障、违章操作或个人防护不当等原因所造成的。
1、设备故障
设备泄漏,管道阻塞,橡皮管接头脱落、破裂,玻璃仪器破碎或阀门失灵等常易造成物料溅出。
2、违章操作
反应失控超温,压力过高,搬运时容器盖未盖紧或相互碰撞,工作时粗心大意开错阀门,未穿戴防护用品等。
3、检修事故
检修时管道内残留料液溅出,配料、放料、清洗容器时料液溅出、爆炸等。
化学烧伤后的处理措施
1、高温矿渣烧伤处理援救方案
(1)立即将伤员救出烧伤现场。
(2)迅速熄灭被烧着的衣服鞋帽,并脱掉烧坏的衣物。
(3)立即用大量自来水冲洗创面3-5分钟,入口内和鼻腔内进入火灰,要立即漱口和清理,如眼内有矿灰要用植物油或石蜡油棉签蘸去颗粒。
(4)视伤情需送医院治疗的,要立即由专人护送,用干净的布覆盖创面,以防途中发生意外。
2、强酸类
强酸类如盐酸、硫酸、硝酸、王水(盐酸和硝酸)。石炭酸等,伤及皮肤时,因其浓度、液量、面积等因素不同而造成轻重不同的伤害。酸与皮肤接触,立即引起组织蛋白的凝固使组织脱水,形成厚痂。厚痂的形成可以防止酸液继续向深层组织浸透,减少损害,对伤员健康极为有利。如现场处理及时,一般不会造成深度烧伤。更重要的是注意眼睛,盐酸、石炭酸的烧伤,创面呈白色或灰黄色;硫酸的创面呈棕褐色;碳酸的创面呈黄色。
如系通过衣服浸透烧伤,应即刻脱去,并迅速用大量清水反复地冲洗伤面。充分冲洗后也可用中和剂--弱碱性液体如小苏打水(碳酸氢钠)、肥皂水冲洗。石炭酸烧伤用酒精中和。硝酸烧伤用攸琐溶液中和,效果更好。但若无中和剂也不必强求,因为充分的清水冲洗是最根本的措施。
3、强碱类
强碱类如苛性碱(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石灰等。强碱对组织的破坏力比强酸为重,因其渗透性较强,深入组织使细胞脱水,溶解组织蛋白,形成强碱蛋白化合物而使伤面加深。如果碱性溶液浸透衣服造成的烧伤,应立即脱去受污染衣服,并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伤处。
充分清洗后,可用稀盐酸、稀醋酸(或食醋)中和剂。再用碳酸氢纳溶液或碱性肥皂水中和。根据情况,请医生采用其他措施处理。
4、磷
磷烧伤,在工农业生产中常能见到,在战时磷弹爆炸也常造成烧伤。磷及磷的化合物在空气中极易燃烧,氧化成五氧化二磷。伤面在白天能冒烟。夜晚可有磷光。这是磷在皮肤上继续燃烧之故。因此伤面多较深,而且磷是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被身体吸收后,能引起全身性中毒。
急救处理的原则是灭火除磷、然后用有关液体包扎。如磷仍在皮肤上燃烧,应迅速灭火,用大量清水冲洗。冲洗后,再仔细察看局部有无残留磷质,也可在暗处观察,如有发光处,用小镊子夹剔除去,然后用浸透l%的硫酸铜纱布敷盖局部,以使残留磷生成黑色的二磷化三铜,然后再冲去。也可以用3%双氧水或5%碳酸氢纳溶液冲洗,使磷氧化为磷酐。如无上述药液,可用大量清水冲洗局部。
一般烧伤多用油纱布局部包扎,但在磷伤时应禁用。因磷易溶于油类,促使机体吸收而造成全身中毒,而改用2.5%碳酸氢钠溶液陋敷两小时后,再用干纱布包扎。对于全身中毒者,主要是采取保护肝脏的疗法,如静脉注射50%高渗葡萄糖液,或静脉点滴5一10%的葡萄糖液,加入大量的维生素C。服用其他保肝药物如肝泰乐。肾脏损伤出现蛋白尿、血尿者,可应用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注射,卧床休息。
8. 酸碱类化学烧伤,急救处理首选的方法是清水冲洗吗
是的,酸碱类化学灼伤后应该立即脱去或剪去污染的工作服、内衣、鞋袜等,迅速用大量的流动水冲洗创面,至少冲洗10~20分钟,之后涂抹相关的药品。因生石灰引起的灼伤,要先清扫掉沾在皮肤上的生石灰,再用大量的清水冲洗,以免石灰遇水生热加重伤势。
若为眼睛灼伤,应该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伤员也可把面部浸入充满流动水的器皿中,转动头部、张大眼睛进行清洗,至少洗10~20分钟,然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并滴入可的松液与抗生素。
疾病病因:
酸碱性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之一,强酸或强碱性物质可以通过物理接触或蒸气挥发渗入皮肤表层,刺激皮肤并对人体造成伤害,强酸性能使蛋白质变性,使皮肤变黄,强碱性会破坏细胞中蛋白质和脂肪。酸碱化学伤是一种常见的化学伤害。
1、酸性烧伤:酸对蛋白质有凝固作用。酸性溶液浓度较低时,仅有刺激作用;强酸能时组织蛋白凝固坏死。由于凝固的蛋白不溶于水,能组织酸性继续向深层渗透,组织损伤相对较轻。
2、碱性烧伤:常见由氢氧化纳、生石灰、氨水等引起。碱能溶解脂肪和蛋白质,与组织接触后能很快渗透到深层和眼内,使细胞分解坏死。因此,碱烧伤的后果要严重的多。
9. 化学灼伤的预防及紧急救治措施有哪些
化学灼伤的类型
人们通常把化学物质作用于机体,引起局部组织受损,并进一步导致全身性病理生理改变的过程称为化学灼伤。化学灼伤与由火焰、热流、灼热金属等“过热”直接引起的热力灼伤不同,它不单纯是指体表的皮肤灼伤,而且包括呼吸道、消化道以及罕见的泌尿生殖系统的灼伤。
在生产劳动和科学试验中,大多数化学灼伤都是接触对组织有破坏作用的腐蚀性物质引起的。搬运和倾倒装有化学物质的敞口容器,剧烈化学反应时溅出和溢出化学物质,或从容器里漏出与喷出化学物质是引起化学灼伤的常见的原因。因此,往往导致爆炸性损伤、喷射性损伤、流注性损伤和跌落性损伤。
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新工艺、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化学灼伤的类型随之多样化和复杂化。人们所遇到的化学灼伤除酸、碱之外,还包括元素单体、化学毒性气体、刺激性化合物等等,涉及的化学物质种类繁多,经常引起化学灼伤的工业用化学物质就有硫酸、盐酸、硝酸、甲酸、乙酸、氢氟酸、氨、氨水、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和磷。而且灼伤部位、面积、深度、病程、预后比起热力灼伤更为复杂。
及时有效的处理可以缩短致伤物质与机体组织的接触时间,对致伤物质的接触有很大的限制作用。因此,争取时间及时正确地处理是化学灼伤急救的关键。
化学灼伤急救的要点
化学灼伤急救的要点:一要弄清化学性致伤物质的类别、浓度、作用方式、损伤范围和程度;二要将伤者撤离现场,运送到空气新鲜处,迅速脱去污染衣服,视情况采取保暖措施;三要对症采取创面处理、吸氧、镇静、止痛、解毒、抗休克等一系列治疗措施。其中创面处理应达到如下要求:清除化学致伤物质,防止由创面吸收引起中毒,防止化学物质继续作用于创面而使灼伤范围扩大、加重灼伤深度或引起感染。
(1)对于皮肤灼伤,除了个别化学致伤物质(如生石灰、电石等)外,一般主张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创面,再以中和剂中和。由于致伤性化学物质与中和剂发生反应会产生大量的热,加重原发性损伤,因此持续用清水清洗比单纯用中和剂为好。冲洗时间一般在10~15分钟左右(也有人主张15~30分钟左右)。冲洗完毕后,局部再用中和剂,用中和剂的时间不宜过长,用后必须用水洗净。然后用消毒敷料覆盖创面,送医院作进一步治疗。
(2)当致伤物质是非水溶性物质时,可用植物油(如豆油、菜油等)或轻质汽油等对皮肤损害性小的溶剂进行清洗,用汽油时必须注意用量,防止吸收中毒。
(3)对于眼灼伤,要火速急救,防止贻误时机而导致失明。要用大量的水冲洗15~20分钟,水压要低,冲洗时要将眼睑翻转。还有一种方法是,将脸浸入水中10分钟左右,用力眨眼,抬头呼吸的间隔时间要短。在没有专门监护的情况下,不要用药物中和,否则可能加重眼的损伤。因为化学性眼损伤的严重程度要在灼伤后数天才能完全反映出来,因此应将伤者及时送往眼科治疗。
(4)对于消化道灼伤,可服黏膜保护剂,如蛋清、牛奶、稠米汤、面糊等,以保护食道和胃黏膜。应尽量避免呕吐而加重损伤。如伤者神志清醒并能吞咽,应让其大量饮水。
(5)酸灼伤: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用5%的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中和,然后再用清水冲洗。也有人主张用5%的三乙醇胺溶液冲洗。
(6)碱灼伤: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洗涤中和,然后再用水冲洗;也可用2%硼酸水湿敷。
(7)溴灼伤:用水冲洗后,用硼酸水湿敷,或用高锰酸钾水溶液冲洗,再以硫化钾溶液洗涤。
(8)氢氟酸灼伤: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用5%碳酸氢钠溶液洗涤或湿敷,然后涂上甘油或调上如意黄金散。
(9)苯酚(石炭酸)灼伤:用大量的水冲洗,再以70%酒精洗涤,然后用硫酸钠溶液湿敷。
(10)氧化钙(生石灰)灼伤:先用植物油清除皮肤上沾染的石灰微粒,再用2%醋酸溶液洗涤。
(11)沥青灼伤:以棉花蘸汽油或二甲苯清除粘在皮肤上的沥青,然后涂上羊毛脂。
化学灼伤的预防措施
(1)在具有酸、碱等腐蚀性物质或有化学灼伤危险的场所应装设冲洗设备,如淋浴、冲眼喷头,并配备好必要的中和剂。
(2)要加强有化学灼伤危险作业人员的安全卫生教育,讲清危害性,增强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及自我保护能力。
(3)配备具有防化性能的劳动防护用品,如眼镜、面具、手套、袖套、鞋套、腿套、工作服等,并能正确使用。
(4)对有化学灼伤危险的物质盛装容器上必须有醒目的标签。
(5)对有化学灼伤危险的作业场所要设醒目的安全标志牌,提醒作业人员注意。
(6)如有可能,腐蚀物质的处理都应实行机械化或自动化。
10. 防治化学灼伤的方法有哪些
(1)皮肤组织接触强氧化剂或还原剂可导致组织蛋白变性、凝固,局部形成灼伤焦痂;
(2)脂肪组织不断溶解、破坏,损伤不断向深层扩展,组织再生极为困难;
(3)破坏组织的胶体状态和通透性,局部充血;
(4)破坏与麻痹皮肤神经末梢感受器,出现皮肤感觉麻木或痛觉过敏等;
(5)许多化学致伤物质可导致局部或全身性变态反应,如沥青灼伤后出现的“光敏现象”;
(6)破坏酶系统或产生毒性物质,如锌灼伤后产生的锌蛋白可能引起“金属铸造热”样反应。
化学灼伤的防治
轻、中度化学灼伤应防治休克,一般不需输液,可口服烧伤饮料,不伴颅脑损伤的伤员可给予镇静剂、止痛剂。局部进行创面清理,采取暴露疗法或包扎疗法,Ⅲ度创面自然脱痂或手术切痂植皮。
重度化学灼伤主要防止化学灼伤性休克,重视早期的血液动力学改变,维持电解质平衡和掌握液体需要量,休克期间断应用利尿剂,对呼吸道灼伤诱发的灼伤性休克,气管切开,使用机械呼吸器,监测血气指标。
灼伤感染是灼伤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可采用综合治疗措施:保护创面清洁,调整液体量,早期切痂、植皮,增强机体抗感染免疫能力,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止并发症发生,重症患者送危重抢救病房监护治疗。
此外,可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必要时可给予完全胃肠道外营养支持治疗,对严重病例可进行同种类化学物质灼伤康复血清注射,可增强免疫能力,对大面积化学灼伤或呼吸道灼伤,给予高压氧舱治疗,可减少创面渗出,提高植皮成活率,使全身症状和呼吸系统症状获得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