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实验室人员怎么避免化学试剂伤害

实验室人员怎么避免化学试剂伤害

发布时间:2022-07-31 00:08:22

‘壹’ 经常呆在实验室,做生物实验,有化学试剂的味道,平时要做些什么预防,比如说饮食方面,习惯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需要特殊的预防措施,但是在工作期间,应该做好预防暴露工作,在生物安全实验室更需要注意的是生物安全,预防危险生物因素的暴露,而对于化学试剂也应该正确操作,预防试剂的污染,一旦发生生物因素的暴露或化学试剂的污染,也应该正确采取应急措施,将危险降到最低。

‘贰’ 我是高校实验室管理员,实验室安全事故有没有好的预防方式

实验室因为其特殊性,稍不注意就可能会触发安全事故,那到底可能会产生哪些安全事故,以及到底该怎么预防呢?下面为乐小编简单给大家梳理下,除了大家都知道的火灾,爆炸以及防毒这些实验室安全事故外,还有以下几种安全事故需要多注意下。

一、注意防范生物安全事故
一些微生物实验室管理上的疏漏和意外事故不仅可以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感染,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人群感染;生物废弃物具有传染性的病菌、病毒、化学污染物及放射性有害物质,甚至比化学实验室的更危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污染都可能造成极大的危害。

二、注意防范设备损坏事故
因为线路故障或雷击造成突然停电,致使被加热的介质不能按要求恢复原来状态,从而导致设备损坏;或者高速运动的设备因不慎操作而发生碰撞或挤压,导致设备受损。上述这两类事故多发生在用电加热的实验室。

三、注意防范机电伤人事故
因为操作不当或缺少防护,造成挤压、甩脱和碰撞伤人;违反操作规程或因设备设施老化而存在故障和缺陷,造成漏电触电和电弧火花伤人;使用不当造成高温气体、液体对人的伤害。这类事故多发生在有高速旋转或冲击运动的机械实验室,或要带电作业的电气实验室和一些有高温产生的实验室。

四、注意防范设备或技术被盗事故
因为实验室人员流动大,设备和技术管理难度大。如果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就会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此类事故是实验室安全常发事件,不仅造成了财产损失,影响了实验室的正常运转,甚至有可能造成核心技术的外泄。

预防措施:
1、   要杜绝人为隐患
因为人的因素是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所以只有从“人”着手,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素养,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隐患。比如研究生在使用实验室前,均需接受大学安全与环境事务处安排的强制性安全训练及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对理工类本科生也要强制进行安全训练,既有大课教育,也有网络课程,并开设防火、逃生等一般性安全训练课程。

2、要构建安全环境
因为良好的安全环境是保证实验室安全的重要因素,所以实验室要配备完善的安全设施,如消防器材、报警装置、紧急喷淋装置、洗眼器、急救箱、废弃物收集装置等。要经常对安全通道进行检查,保证安全通道的畅通,保证实验用电和用水安全、合格。针对各个实验室的潜在危害张贴明显标志,对各种仪器设备的安全注意事项、使用规则明确告知,对药剂的危害、应急处理措施予以明确标注。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开展安全学习和安全知识实验技术与管理竞赛,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营造安全氛围。

3、要完善制度,提高安全意识
要建立完善、明确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体系并严格执行,是实验室安全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安全准入制度运行的必要条件。

看了上面注意防范的四个安全事故以及预防措施后,相信大家也能学到不少。为乐信息科技始终致力于实验室管理软件的研发和实施,不断追求实验室信息化的适用性和实施的成功性,努力为客户提供卓越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解决方案。想了解更多关于实验室管理系统资讯欢迎留言讨论,谢谢!

‘叁’ 实验室常见化学试剂,对身体各器官的影响,以及防护措施,谢谢,给好评。不知道的请勿打扰

丙酮

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有刺激性芳香气味,极易挥发,易燃。能与水、
乙醇、
N,N-
二甲基甲酰胺、
氯仿、
乙醚及大多数油类混溶。
相对密度
(d25)0.7845

熔点
-94.7
℃、沸点
56.05
℃。
吸入少量刺激鼻、候、眼,大量致头晕、醉感、倦
睡、恶心和呕吐,高浓度导致失去知觉、昏迷和死亡。液体丙酮对皮肤有刺激性
作用,导致干燥、红肿和皲裂,高浓度蒸气会影响肾和肝的功能。应佩带合适的
呼吸器,丁基橡胶手套及防护眼镜。

甲醇

一种略有酒精气味的无色、
透明、
高度挥发、
易燃液体。
对分子量
32.04

相对密度
0.792(20/4

)
,熔点
-97.8
℃,沸点
64.5
℃,蒸汽与空气混合物爆
炸下限
6%-36.5%
。能与水、乙醇、乙醚、苯、酮、卤代烃和许多其他有机溶剂相
混溶。遇热、明火或氧化剂易着火。
皮肤有严重侵蚀作用



二甲基亚砜

DMSO


无色粘稠液体,重要的极性非质子溶剂。能与水、乙醇、
丙酮、乙醛、吡啶、乙酸乙酯、苯二甲酸二丁酯、二恶烷和芳烃化合物等任意互
溶,不溶于乙炔以外的脂肪烃类化合物

。二甲基亚砜具有
极易渗透皮肤的特殊
性质

,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戴适当的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

能够灼伤
皮肤并使皮肤有刺痛感

如同所见的皮疹及水泡一样。
若二甲基亚砜与含水的皮
肤接触会产生热反应。
要避免接触含有毒性原料或物质的二甲基亚砜溶液,
因其
毒性不为人所知,
而二甲基亚砜却可能会渗入肌肤,
在一定条件下会将有毒物质
代入肌肤。二甲亚砜有吸水性,用前需要进行干燥处理


DMSO
存在一定的毒性
作用,用的时候要避免其挥发,要准备
1%-5%
的氨水备用,皮肤沾上之后要用大
量的水洗以及稀氨水洗涤
.
二苯甲酮

白色片状结晶,有微玫瑰香味。避光贮存

。熔点
47-49
℃、沸点
306
℃,不溶于水,能溶于乙醇,醚和氯仿。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可能对水
体环境产生长期不良影响,切勿倒入下水道;
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戴适
当的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

均苯四甲酸酐
(PMDA
)白色或微黄色块状和粉状固体结晶,熔点
286
℃、沸点
397-400
℃、密度:
1.680
,用途用于制造聚酰亚胺树脂

。在室温下溶于二甲基
甲酰胺(
DMF

、二甲基亚砜,
γ
-
丁内酯、
N-
甲基吡咯烷酮、丙酮、甲基乙基甲
酮、甲基异丁基甲酮、乙酸乙酯,不溶于氯仿、乙醚、正己烷、苯。暴露在湿空
气中水解变成均苯四甲酸
,
水中分解。

对皮肤、
呼吸道及粘膜有刺激性作用,

作时佩戴适当的面具、手套及防护镜。

4,4'-
二氨基二苯醚

简称
DDA

ODA
,分子量
200.24
。白色或浅黄色结晶,
无味。熔点
189

191
℃。闪点
218
℃。易溶于盐酸,不溶于甲苯。
有毒,对动物
怀疑有致癌性。能损害神经系统
,使血形成变性血红蛋白,并有溶血作用。

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
白色或乳白色粉末或颗粒

,溶解性溶于水、乙
醇和氯仿,不溶于乙醚,
PVP
按其平均分子量大小分为四级,习惯上常以
K
值表
示,不同的
K
值分别代表相应的
PVP
平均分子量范围。
K
值实际上是与
PVP
水溶
液的相对粘度有关的特征值,
而粘度又是与高聚物分子量有关的物理量,
因此可
以用
K
值来表征
PVP
的平均分子量。通常
K
值越大,其粘度越大,粘接性越强。

VP
作为一种合成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具有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的一般性质,
胶体保护作用、成膜性、粘结性、吸湿性、增溶或凝聚作用,但其最具特色,因
而受到人们重视的是其优异的溶解性能及生理相容性。在合成高分子中像
PVP
这样既溶于水,
又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
毒性很低、
生理相溶性好
的并不多见



乙酸酐

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乙酸气味

。有吸湿性。折光率极高。溶于氯
仿和乙醚
,
缓慢地溶于水形成乙酸。与乙醇作用形成乙酸乙酯。相对密度
1.080

熔点
-73
℃。沸点
139
℃。折光率
1.3904

低毒。易燃。有腐蚀性。勿接触皮肤或
眼睛,以防引起损伤。有刺激气味,其蒸气为催泪毒气,吸入后对呼吸道有刺激
作用,引起咳嗽、胸痛、呼吸困难。

乙酸乙酯

无色透明液体。有水果香。易挥发。对空气敏感。能吸水分,水
分能使其缓慢分解而呈酸性反应。能与氯仿、乙醇、丙酮和乙醚混溶,溶于水
(10%ml/ml)
。能溶解某些金属盐类(如氯化锂、氯化钴、氯化锌、氯化铁等)

相对密度
0.902

熔点
-83
℃。
沸点
77
℃。
易燃。
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对皮肤眼睛有刺激性。
长期接触可能引起皮肤干裂


蒸汽可能引起困倦和眩晕。
乙二胺

无色透明黏稠液体。有氨的气味。熔点
8.5
℃。沸点
116.5
℃。密度
0.898g/cm3(25

)
。易溶于水、醇,微溶于醚、苯。能随水蒸气挥发,在空气中
发烟。呈碱性


二乙胺对人体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液体误溅眼内致严重灼
伤、角膜水肿;污染皮肤致水疱、坏死。

接触该品蒸气,可发生呼吸道刺激;
个别接触者有过敏性哮喘及全身不适,
如持续性头痛。
对眼有刺激性。
可因原发
刺激及致敏作用,引起皮肤损害。

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
爆炸的危险。与硫酸、硝酸、盐酸等强酸发生剧烈反应。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戴橡皮手套。

正己烷

是低毒、有微弱的特殊气味的无色挥发性液体。熔点
-95.3
℃、沸点
68.74
℃、密度
0.692
g/mL
。不溶于水,可与乙醚、氯仿、乙醇混溶,溶于丙酮,
与甲醇不互溶。
具有一定的毒性,会通过呼吸道、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长期接
触可导致人体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四肢麻木等慢性中毒症状,严重的可导致
晕倒、神志丧失、甚至死亡。皮肤污染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饭前要注意洗
手。戴玻璃纤维手套、防苯耐油手套。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均三甲苯酰氯

又称
1,3,5-
三乙酰氯苯。常温下是浅黄色固体粉末,有刺激
性。
熔点
34.5-36
℃,
沸点
180
℃、
密度:
2.32-3

遇水即分解,
生成相应的羧酸。
实验室使用应佩戴防护目镜,
化学防护手套,
防护服,
以及呼吸器或者棉芯口罩。
避免样品与水以及还原性物质接触。避免样品与皮肤接触,避免口鼻吸入。

邻苯二胺

OPD


无色单斜晶体,熔点
102~104
℃,沸点
252~258
℃,相对密度
(水
=1


1.03
。微溶于冷水,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

遇明火、高热可燃。
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对水是极其危害的,对鱼类有毒性,切勿让产品
进入水体。

禁配物强酸、强氧化剂、酸酐、酰基氯。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光
照。
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对眼睛、粘膜、呼吸道有刺激作用。戴化学安
全防护眼镜。戴橡皮手套。

间苯二胺

白色针状结晶,熔点
65
℃,沸点
287
℃,
135-140

(0.065kPa)

相对密度
1.139
。溶于乙醇、水、氯仿、丙酮、二甲基酰胺,微溶于醚、四氯化
碳,难溶于苯、甲苯、丁醇。在空气中不稳定,易变成淡红色。

因挥发性很小,
不易吸入中毒。
口服则毒作用剧烈,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使组织缺氧,出现
紫绀。

与皮肤接触可能致敏。

对苯二胺

白色至淡紫红色晶体,
暴露在空气中变紫红色或深褐色。
密度
1.205

20
℃)
,熔点
140
℃,沸点
267
℃。稍溶于冷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和苯。
有很强的致敏作用,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湿疹、支气管哮喘。

不易因吸入而中




N,N-
二甲基甲酰胺

DMF


分子式
HCON

CH3

,无色高沸点臭氨味液体。
熔点-
60.5
℃,沸点
149

156
℃,相对密度
0.9487

20/4
℃)
。能与水、乙醇、
乙醚、醛、酮、酯、卤代烃和芳烃等混溶。在空气中加热至
350
℃以上时即分解,
生成一氧化碳和二甲胺。
N

N-
二甲基甲酰胺是很好的非质子极性溶剂,能溶解
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许多离子型反应在
N

N-
二甲基甲酰胺中要比在一般的
质子溶剂中更易进行


DMF
蒸气可引起眼、上呼吸道轻、中度刺激症状。污染
皮肤可致轻、重不等的灼伤,皮肤起皱,肤色发白,伴有灼痛感,严重者可使皮
肤胀肿,剧烈灼痛。污染眼引起灼痛、流泪、结膜充血;

严重者可引起角膜坏
死。必须佩带反防护面具,手套及眼镜。

N,N-
二甲基乙酰胺

DMAc



色透明液体,可燃。沸点
166
℃,相对密度

0.9366

能与水、
醇、
醚、
酯、
苯、
三氯甲烷和芳香化合物等有机溶剂任意混合。
对身体几乎无害。

‘肆’ 有机化学实验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应该采取那些防范措施减少有毒物质的伤害

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

由于有机化学实验室所用的药品多数是有毒、可燃、有腐蚀性或爆炸性的,所用的仪器大部分又是玻璃制品,所以,在有机化学实验室中工作,若粗心大意,就容易发生事故。如割伤、烧伤,乃至火灾、中毒和爆炸等。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室是潜在危险的场所。然而,只要我们重视安全问题,思想上提高警惕,实验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措施,大多数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下面介绍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守则、危险品的使用规则和实验室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一) 实验室安全守则
1. 实验开始前应检查仪器是否完整无损,装置是否正确稳妥,在征求指导教师同意之后,方可进行实验。
2. 实验进行时,不得擅自离开岗位,要经常注意观察反应进行的情况和装置是否漏气、破损等现象。
3. 当进行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实验时,要根据实验情况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戴防护眼镜、面罩或橡皮手套等。
4. 使用易燃、易爆药品时,应远离火源。实验试剂不得入口。严禁在实验室内吸烟或吃饮食物。实验结束后要细心洗手。
5. 熟悉安全用具,如灭火器材、砂箱以及急救药箱的放置地点和使用方法,并要妥善爱护。安全用具和急救药箱不准移作它用。
(二)危险药品的使用规则
1. 易燃、易爆和腐蚀性药品的使用规则
(1) 绝不允许把各种化学药品任意混合,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2) 使用氢气时,要严禁烟火,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进行有大量氢气产生的实验时,应把废气通向室外,并需注意室内的通风。
(3) 可燃性试剂不能用明火加热,必须用水浴、油浴、沙浴或可调电压的电热套加热。使用和处理可燃性试剂时,必须在没有火源和通风的实验室中进行,试剂用毕要立即盖紧瓶塞。
(4) 钾、钠和白磷等暴露在空气中易燃烧,所以,钾、钠应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白磷可保存在水中。取用它们时要用镊子。
(5) 取用酸、碱等腐蚀性试剂时,应特别小心,不要洒出。废酸应倒入废酸缸中,但不要往废酸缸中倾倒废碱,以免因酸碱中和放出大量的热而发生危险。浓氨水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一旦吸入较多氨气时,可能导致头晕或晕倒。若氨水进入眼内,严重时可能造成失明。所以,在热天取用氨水时,最好先用冷水浸泡氨水瓶,使其降温后再开瓶取用。
(6) 对某些强氧化剂(如氯酸钾、硝酸钾、高锰酸钾等)或其混合物,不能研磨,否则将引起爆炸;银氨溶液不能留存,因其久置后会生成氮化银而容易爆炸。
2. 有毒、有害药品的使用规则
(1) 有毒药品(如铅盐、砷的化合物、汞的化合物、氰化物和重铬酸钾等)不得进入口内或接触伤口,也不得随便倒入下水道。
(2) 金属汞易挥发,并能通过呼吸道而进入体内,会逐渐积累而造成慢性中毒,所以在取用时要特别小心,不得把汞洒落在桌上或地上。一旦洒落,必须尽可能收集起来,并用硫磺粉盖在洒落汞的地方,使汞变成不挥发的硫化汞,然后再除尽。
(3) 制备和使用具有刺激性的、恶臭和有害的气体(如硫化氢、氯气、光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及加热蒸发浓盐酸、硝酸、硫酸等时,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4) 对某些有机溶剂如苯、甲醇、硫酸二甲酯,使用时应特别注意。因为这些有机溶剂均为脂溶性液体,不仅对皮肤及粘膜有刺激性作用,而且对神经系统也有损伤。生物碱大多具有强烈毒性,皮肤亦可吸收,少量即可导致中毒甚至死亡。因此,均需穿上工作服、戴上手套和口罩使用这些试剂。
(5) 必须了解哪些化学药品具有致癌作用。在取用这些药品时应特别小心。
(三)意外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1. 意外事故的预防
(1) 防火
① 在操作易燃溶剂时,应远离火源,切勿将易燃溶剂放在敞口容器内用明火加热或放在密闭容器内加热。
② 在进行易燃物质实验时,应先将酒精等易燃物质搬开。
③ 蒸馏易燃物质时,装置不能漏气,接受器支管应与橡皮管相连,使余气通往水槽或室外。
④ 回流或蒸馏液体时应放沸石,不要用火焰直接加热烧瓶,而应根据液体沸点的高低使用石棉网、油浴、沙浴或水浴。冷凝水要保持畅通。
⑤ 切勿将易燃溶剂倒入废液缸中,更不能用敞口容器盛放易燃液体。倾倒易燃液体时应远离火源,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
⑥ 油浴加热时,应绝对避免水滴溅入热油中。
⑦ 酒精灯用毕应立即盖灭。避免使用灯颈已经破损的酒精灯。切忌斜持一只酒精灯到另一只酒精灯上去点火。
(2) 爆炸的预防
① 蒸馏装置必须安装正确。常压操作时,切勿造成密闭体系;减压蒸馏时,要用圆底烧瓶或吸滤瓶作接受器,不可用锥形瓶或圆底烧瓶,否则可能会发生炸裂。
② 使用易燃易爆气体如氢气、乙炔等时,要保持室内空气畅通,严禁明火,并应防止一切火星的发生。有机溶剂如乙醚或汽油等的蒸气与空气相混时极为危险,可能会由一个热的表面或者一个火花、电花而引起爆炸,应特别注意。
③ 使用乙醚时,必须检验是否有过氧化物存在,如果发现有过氧化物存在,应立即用硫酸亚铁除去过氧化物后才能使用。
④ 对于易爆炸的固体,或遇氧化物会发生猛烈爆炸或燃烧的化合物时,或可能生成有危险性的化合物的实验,都应事先了解其性质、特点及注意事项,操作时应特别小心。
⑤ 开启有挥发性液体的试剂瓶时,应先用冷水冷却,开启时瓶口必须指向无人处,以免由于液体喷溅而导致伤害。当瓶塞不易开启时,必须注意瓶内贮存物质的性质,切不可贸然用火加热或乱敲瓶塞等。
(3) 中毒的预防
① 对有毒药品应小心操作,妥为保管,不许乱放。实验中所用的剧毒物质应有专人负责收发,并向使用者指出必须注意遵守的操作规程。对实验后的有毒残渣必须作妥善有效处理,不准乱丢。
② 有些有毒物质会渗入皮肤,因此,使用这些有毒物质时必须穿上工作服,戴上手套,操作后立即洗手,切勿让有毒药品沾及五官或伤口。
③ 在反应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有毒或有腐蚀性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实验过程中,不要把头伸入橱内,使用后的器皿应立即清洗。
(4) 触电的预防
使用电器时,应防止人体与金属导电部分直接接触,不能用湿的手或手握湿的物体接触电插头。装置或设备的金属外壳等都应连接地线。实验后应先切断电源,再将电器连接总电源的插头拔下。
2. 意外事故的处理
(1) 起火。起火时,要立即一面灭火,一面防止火势蔓延(如采取切断电源、移去易燃药品等措施)。灭火要针对起因选用合适的方法:一般小火可用湿布、石棉布或沙子覆盖燃烧物;火势大时可使用泡沫灭火器;电器失火时切勿用水泼救,以免触电;若衣服着火,切勿惊慌乱跑,应赶紧脱下衣服,或用石棉布覆盖着火处,或立即就地打滚,或迅速以大量水扑灭。
(2) 割伤。伤处不能用手抚摸,也不能用水洗涤。应先取出伤口中的玻璃碎片或固体物,用3%H2O2洗后涂上紫药水或碘酒,再用绷带扎住。大伤口则应先按紧主血管以防大量出血,急送医务室。
(3) 烫伤。不要用水冲洗烫伤处。烫伤不重时,可涂凡石林、万花油,或者用蘸有酒精的棉花包扎伤处;烫伤较重时,立即用蘸有饱和苦味酸或高锰酸钾溶液的棉花或纱布贴上,送到医务室处理。
(4) 酸或碱灼伤。酸灼伤时,应立即用水冲洗,再用3%NaHCO3溶液或肥皂水处理;碱灼伤时,水洗后用1%HAc溶液或饱和H3B03溶液洗。
(5) 酸或碱溅入眼内。酸液溅入眼内时,立即用大量自来水冲洗眼睛再用3%NaHCO3 溶液洗眼;碱液溅入眼内时,先用自来水冲洗眼睛,再用10%H3BO3溶液洗眼。最后均用蒸馏水将余酸或余碱洗净。
(6) 皮肤被溴或苯酚灼伤。应立即用大量有机溶剂如酒精或汽油洗去溴或苯酚,最后在受伤处涂抹甘油。
(7) 吸入刺激性或有毒的气体。吸入Cl2或HCl气体时,可吸入少量乙醇和乙醚的混合蒸气使之解毒;吸入H2S 或CO 气体而感到不适时,应立即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应注意,Cl2或Br2中毒时可进行人工呼吸,CO 中毒时不可使用兴奋剂。
(8) 毒物进入口内。将5-10mL 5% CuSO4溶液加到一杯温水中,内服,然后把手指伸入喉部,促使呕吐,吐出毒物,然后立即送医务室。
(9) 触电。首先切断电源,然后在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注意,以免中毒。

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标准操作规程
1职责
1.1实验室主任对安全全面负责。经常进行安全督察,组织安全检查,负责处理安全事故。
1.2实验员负责水、电线路、消防器材的配置和设施安全检查。
1.3各科实验老师负责本科的化学药品、水电气、门窗的安全。
1.4实验员负责试剂、药品,特别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的管理。
2. 工作程序
2.1 安全操作规范
2.1.1检测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杜绝一切违章操作,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工作,并及时登记报告。
2.1.2禁止用嘴、鼻直接接触试剂。使用易挥发、腐蚀性强、有毒物质必须带防护手套,并在通风橱内进行,中途不许离岗。
2.1.3在进行加热、加压、蒸馏等操作时,操作人员不得随意离开现场,若因故须暂时离开,必须委托他人照看或关闭电源。
2.1.4各种安全设施不许随意拆卸搬动、挪作他用,保证其完好及功能正常。
2.1.5操作人员要熟悉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性能和维护知识,熟悉水、电、燃气、气压钢瓶的使用常识及性能,遵守安全使用规则,精心操作。
2.2 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
2.2.1化学试剂、药品中凡属易燃易爆,有毒(特别是剧毒物品)、易挥发产生有害气体的均应列为危险物品,严格分类,加强管理,专人负责。
2.2.2建立详细帐目,帐、物、卡相符,专人限量采购,入库检查。
2.2.3危险物品、易燃易爆物品单独存放,有毒物品放入专用加锁铁柜内,注意通风。
2.2.4剧毒物品(氰化物、砷化物等)应执行“双人双锁"保管制度
2.2.5领用时应严格履行登记审批手续,用多少领多少。操作室内不宜大量贮存危险物品,不许存放剧毒试剂。
2.3 三废处理
2.3.1在分析过程中产生的废液中多具有腐蚀性和毒性。这类废液直接排放于下水管道将会污染环境,必须统一收集,进行有效的处理后再排放。
2.3.2实验室产生的废液贮存到一定数量后,集中处理。用于回收的废液的容器应分类盛装,禁止混合贮存,以免发生剧烈化学反应而造成事故。
2.3.3沾附有害物质的滤纸、称量纸、药棉等应与生活垃圾分开,单独处理。
2.3.4废液中浓度高的应集中贮存,并由综合管理科交环保部门处理;浓度低的经适当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即可排出。一切废液(物)不宜存放过长时间。
2.3.5含菌废液消毒后处理。
2.4 安全管理
2.4.1安全工作人人有责,应杜绝人身伤亡事故,保证检测工作顺利进行。
2.4.2经常检查安全隐患,防微杜渐,出现问题及时上报,迅速认真整改。
2.4.3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和消防器材,并放在具有醒目标志的地方,不得挪动,有关人员应掌握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安全员负责定期检查,及时更换过期、失效消防器材。
2.4.4由学校安全员定期检查电路,防止元器件老化、损坏造成事故。移动、检修带电设备应切断电源。电路(线)电器设备故障应由专人检修。
2.4.5各个实验老师负责本室水、电、气、门、窗的安全,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安全负责并经常督促检查。
2.4.6苯并芘检测所用的物质由专人保管,废液集中保管理处置。实验员在操作时应有专门的工作服,并使用一次性用具。禁止穿戴工作服及其它防护用品离开苯并芘实验区。
2.4.7乙炔气、氩气、氮气等高压气体钢瓶存放要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
2.4.8使用电梯者要严格按照电梯使用说明书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严禁把超重、超大的物件带入电梯。注意使用安全。
2.4.9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抢救伤亡人员,并保护现场,通知有关人员处理事故。
2.4.10事故发生后三日内,由当事人填写事故报告单,报科、站负责人。站长及时主持召开事故分析会,对直接责任者作出处理,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2.4.11重大、大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事后还应提交事故处理专题报告。

‘伍’ 作为一名化学工作者,在经常暴露于有机溶剂的环境中工作,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一白一黑,一黄一绿,一动一静”的饮食概念,希望对所有的化学化工工作者的身体健康有所帮助。
一白一黑:牛奶木耳

白:指奶类物质,多喝牛奶,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牛奶里有多种优质氨基酸,这些都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必需品。长期接触化学实验中的各种有机溶剂不可避免的会降低自身的免疫力,而牛奶是最好的免疫力补充剂,当然,牛奶还是钙和各种维生素的良好来源。
酸奶好于牛奶;纯(原味)牛奶好于各类水果口味;脱脂、不加蔗糖好于甜牛奶;纯牛奶、酸奶好于各类乳饮料。无论商家怎么卖概念,牛奶就是牛奶,不会是万能的,但的确是有营养的,也不要选择那么炫的,就是越简单的越好。

黑:指各类黑色物质,例如黑米,黑木耳,黑豆,发菜等等。这些黑色食品有什么功效呢?首先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就是抗衰老啊,还有抗氧化,降血脂作用,这对中老年人尤为重要,下面这条对咱们最有用,即抗肿瘤,抗辐射,提高免疫力,就是中医讲的:补气、补血。身体本身强大起来了,自然有更多的能力对付各种毒素。每天最好能吃些黑色的东西。

一黄一绿:蜂蜜绿豆
黄:蜂蜜。蜂蜜里有各种无机盐,维生素,矿物质,可以说是浓缩的黄金食品。蜂蜜还有排毒、润肠、清肺、美容的功效,尤其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蜂蜜虽然是糖,但是不会损伤牙齿,还有去除口腔异味,预防口腔溃疡的作用。对于化学工作者,蜂蜜可以帮助排毒,不仅仅是润肠的排毒,更多的是清除体内自由基。
绿:绿豆。首先绿豆有降血脂和抗肿瘤的功效,其次,绿豆中含有的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如香豆素、生物碱、植物甾醇、皂甙等,这些都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减少有机试剂对身体的侵害,最后,绿豆中的绿豆蛋白,以及鞣质和黄酮类化合物可与有机磷农药、汞、砷、铅等化合物结合形成沉淀物,从而不易被胃肠道吸收。

一动一静:运动早睡
这两条就是生活习惯了,无论是否从事化学专业,都是有益处的,比较难坚持。
动:运动。运动的好处自不必细说,但对于化学工作者来说,尤其是科研人员,贵在坚持!!科研人员一般好静不好动,要想自己的身体好,对付各种疾病的侵害,必须从年轻的时候做起,将运动变成一种习惯。不需要太多,每次30分钟,每周3-4次(如能每天,当然最好),选择一些高质量的运动方式,当然也要根据年龄而定,建议羽毛球,游泳,慢跑,快走,这些都是可以调动你全身的运动。

静:早睡。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该静的时候还是要静啊,比如早睡。早睡的好处我也不细说了,我也知道对于养成生活习惯的“夜猫子”来说很难。但早睡的确是给咱们的五脏六腑一个排毒的时间,睡眠好,免疫系统才能好,能早睡一会儿是一会儿,这也是需要慢慢养成的好习惯。
啰啰嗦嗦这么多,其实就是希望广大同行保护好自己,该防护的防护,该吃的吃,该动的动,记住“一白一黑,一黄一绿,一动一静”的口诀,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拥有一个健康幸福的人生。

‘陆’ 怎样安全使用实验室的化学试剂使用方法

为安全起见,在使用化学试剂之前,必须对其安全性能

是否易燃易爆,是否有腐蚀性,是否有毒,是否有放射性,是否有强氧化性等等,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在使用时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安全防范措施,以避免由于使用不当造成的对实验人员及实验设备的危害。下面将从化学试剂的安全性能分类,对各类化学试剂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分别加以介绍。

注意事项:

1.易燃易爆化学试剂

一般将闪点在25℃以下的化学试剂列入易燃化学试剂,它们多是极易挥发的液体,遇明火即可燃烧。闪点越低,越易燃烧。常见闪点在零下4℃以下的有氯乙烷、凝乙烷、汽油、二碳化碳、丙亚同、苯、乙酸乙酯、乙酸甲酵等。

使用易烯化学试剂时绝对不能使用明火力。热也不能直接用加热器加热,一般不用水浴加热,这类化学试剂应存放在阴凉通风处,放在冰箱中时,一定要使用防爆冰箱;在大量使用这类化学试剂的地方,一下要保持良好通风,所用电器一定要采用防爆电器,现场绝对不能有明火。

易燃试剂在激烈燃烧时也可引发爆炸,一些固体化学试剂如:硝化纤维、苦味酸、叠氮或重叠化合物,霍酸盐等等,本身就是炸燃,遇热或明火,它们极易燃烧或分解,发生爆炸,在使用这些化学试剂时绝不能直接加热,使用这些化学试剂时也要注意周围不要有明火。

还有一类固体化学试剂,遇水即可发生激烈反应,并放出大量热,也可产生爆炸。这类化学试剂有金属钾、钠、锂、钙、氢化铝、电石等等,在使用这些化学试剂时一定要避免它们与水直接接触。

还有些固体化学试剂与接触即能发生强烈氧化作用。如黄磷;还有些与氧化剂接触或在空气中受热、受冲击或磨擦能引起急剧燃烧,甚至爆炸。如硫化磷、赤磷镁粉、锌粉、铝粉、蓉等等,在使用这些化学试剂时,一定要注意周围环境温度不要太高(一般不要超过30℃,最好在20℃以下)不要与强氧化剂接触。
在使用易燃化学试剂的实验人员,要穿戴好必要的防护用具,最好戴上防护眼镜。

2.有毒化学试剂

一般的化学试剂对人体都有毒害,在使用时一定要避免大量吸入,在使用完试剂后,要及时洗手、洗脸、洗澡,更换工作服,对于一些吸入或食入少量即能中毒至死的化学试剂,生物试验中至死量(LD50)在50mg/kg以下的称为剧毒化学试剂,如:氰化纳及其他氰化物、三氧化二砷及某些砷化物、二氯化汞及某些汞盐,硫酸、二甲酯等等。在使用性能不清的化学试剂时,一定要了解它的LD50。对一些常用的剧毒化学试剂一定要了解这些化学试剂中毒时的急救处理方法,剧毒化学试剂一定要有专人保管,严格控制使用量。

3.腐蚀性化学试剂

任何化学试剂碰到皮肤、粘膜、眼、呼吸器官时都要及时清洗,特别是对皮肤、粘膜、眼、呼吸器官有极强腐蚀性的化学试剂(不论是液体还是固体),如:各种酸和碱、三氯化磷、氯化氧磷、溴、苯酚、天水肼等等。更要避免碰到皮肤、粘膜、眼、呼吸器官,在使用在使用前一定要了解接触到这些腐蚀性化学试剂的急救处理方法。如酸溅到皮肤上要用稀碱液清洗等等。

4.强氧化性化学试剂

强氧化性化学试剂都是过氧化物或是含有强氧化能力的含氧酸及其盐。如:过氧化酸、硝酸铵、硝酸钾、高氯酸及其盐、重络酸及其盐、高锰酸及其盐、过氧化苯甲酸、过醴酸、五氧化二磷等等。强氧化性化学试剂在适当条件下可放出氧发生爆炸,并且与有机物镁、铝、锌粉、硫等易燃物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有些是水也可能发生爆炸,在使用这类强氧化性化学试剂时,环境温度不要高于30℃,通风要良好,并不要与有机物或还原性物质共同使用(加热)。

5.放射性化学试剂

使用这类化学试剂时,一定要按放射性物质使用方法,采取保护措施。

‘柒’ 化学检验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实验室里的化学试剂大多易燃易爆,或者有毒性、腐蚀性或刺激性。因此,在做实验时,不能用手接触试剂,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试剂的气味

‘捌’ 化学品危害的预防方法

对危险化学品危害的防治单靠某一种措施是难以奏效,必须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措施,多管齐下,方能消除其危害。
1、组织管理措施:
1.1 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对我国的《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必须严格贯彻执行。
1.2 设置安全卫生管理机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应设置安全卫生管理机构或明确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部门,不能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形成空白。
1.3 配备安全卫生管理人员: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在管理层应配备安全卫生管理人员,对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的安全健康进行管理。
1.4 制定安全卫生管理的规章制度: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必须制定安全卫生管理的规章制度,规范从业人员的安全行为和卫生习惯。
2、工程技术措施:
2.1 坚持“三同时”: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进行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引进的工程项目时,其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工程主体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对工程设计要进行安全、职业卫生预评价;对工程竣工后要进行安全、职业卫生的竣工验收。
2.2 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消除职业危害: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工艺应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采用微机控制,隔离操作,消除作业人员直接接触危险化学品。
2.3 加强通风,改善作业环境:生产装置尽量采用框架式,现场的泄漏物易予消散;生产厂房应加强全面通风和局部送风,使作业人员所在环境的空气一直处于新鲜状态。
2.4 安全检修,避免事故发生: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都要定期检修。检修时都要拆开设备,发生泄漏,容易发生事故。因此,检修前一定要制订检修方案,办理各种安全作业证,做好防护,专人监护,防止事故发生。
3、卫生保健措施:
3.1 职业健康监护: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对作业人员都要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的健康检查,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3.2 作业环境定期监测:危险化学品的作业环境空气中的危险化学品浓度要定期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要公布,并建立职业卫生档案,监测结果要存档。
3.3 发放保健食品:给有毒有害的作业工人要发放保健食品,如牛奶等,增强作业人员的体质和抗病能力。
4、做好个体防护:
4.1 发给个体防护用品:企业按国家的规定要发给作业者合格、有效的个体防护用品。如工作服、呼吸防护器、防护手套等,并教会工人能正确使用。
4.2 不佩带防护用品,不得上岗:作业人员不佩带好个体防护用品,不得上岗作业。管理人员应严格检查,严格执行。
4.3 对防护用品做好检查、维修:企业对防护用品应加强管理,放置固定地点,定期进行检查,及时进行维修,使其一直处于良好的状态。

‘玖’ 如何防止实验室爆炸之化学药品注意事项

一、易燃易爆物的控制(减量化、防泄漏)





二、控制火源(点火、起爆能量)

答案来自




三、助燃物控制

阅读全文

与实验室人员怎么避免化学试剂伤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