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学习好高中化学(一点都不懂)
化学是一门很深奥的课程.数学就是化学的基础,化学还比数学高一个等级.化学一般就是记一下方程式,还有各个实验所发出来的什么反应等等.我个人是很喜欢化学,但是化学成绩不是怎么好.然后,这几天寻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学习初中化学的方法.想要分享给正在为怎么学好初中化学烦恼的同学们,希望这个方法可以对大家有用吧!
化学元素周期表
第四步,要把化学培养成自己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主要做实验的学科,所以我们都需要细心地观察老师的演示是怎么做的,然后我们再进行重复实验.实验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基础.所以.有些人应该很喜欢实验吧,比如说我,我就很喜欢做实验,所以以我就比较喜欢化学这门功课.不喜欢化学的呢,可能是因为太难了,你要学会用心地去做实验,这样才能把它培养成为你的兴趣.
以上就是关于怎么学好初中化学的一些方法技巧,其实化学这门学科并不难,它就是以实验为中心的,只要你学会了实验,后边儿的什么反应你都会记住的.
2.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人教版)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学习目标: 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
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
二学习过程
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
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
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
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能做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
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
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
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
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
3:基本概念
1)什么是有效碰撞?
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
2)什么是活化分子?
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
3)什么是活化能?
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
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
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快。
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
3. 怎样就可以学好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是一门很有魅力的学科。但由于高中化学具有“繁,难,乱”的特点,所以不少同学对学习高中化学感到困难。那么如何才能学好高中化学呢?
一、认真听课,做好笔记。
好的笔记是教科书知识的浓缩、补充和深化,是思维过程的展现与提炼。
由于化学学科知识点既多又零碎、分散,所以,课堂上除了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外,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记下老师讲的重点、难点知识,以及思路和疑难点,便于今后复习。
二、及时复习。
复习并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回顾,而是在自己的大脑中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并进行重整,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所以,课后要及时对听课内容进行复习,做好知识的整理和归纳,这样才能使知识融会贯通,避免出现越学越乱的现象。比如学习了SO2的漂白性就跟氯水的漂白性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三、学会巧记
由于要记的化学知识点比较多,如果靠死记硬背是难以记牢的,所以应学会巧记。化学上常用的记忆方法有:比较法(常用于容易混淆、相互干扰的知识。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四个相似的概念,可以通过比较,使理解加深,记忆牢固。)、归纳法、歌诀记忆法、理解记忆法和实验记忆法。
四、勤练
练习是理解消化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但练习要有针对性,不能搞题海战术,应以掌握基本方法和解题规律为目标。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一题多解和归纳总结,这样才能达到做一题会一类的效果。如化学计算中常用的技巧法有:守恒法、关系式法、极值法、平均值法、估算法、差量法等。
五、备好“错题本”
做题的目的是培养能力、寻找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的有效途径。所以,对平时出现的错题,应做好修正并记录下来。记录时应详细分析出错的原因及正确的解题思路,不要简单写上一个答案了事。同时,要经常翻阅复习,这样就可以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错误。
六、重视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不但能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动手等能力,还能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必须重视化学实验。平时做实验,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思考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还可以怎样做,从而达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此外,要把化学学好,还要多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生活问题,善于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
总之,只要学习方法正确,相信同学们会轻松地把化学学好的
4.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
(化学名词)
编辑
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生成新物质的过程,称为化学反应。在反应中常伴有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物等,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化学反应的依据是反应是否生成新的物质。[1-2] 但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
中文名
化学反应
外文名
Chemical reaction
别 称
化学变化
提出者
布特列诺夫
提出时间
1861
应用学科
化学
适用领域范围
化学研究
适用领域范围
化学研究
目录
1 实质
2 主要形式
3 反应能量
4 反应判断
5 反应中间物
6 反应条件
7 反应速率
8 化学平衡
9 化学研究
10 反应现象
实质
编辑
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各种化学反应(12张)
在反应中常伴有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物等。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化学反应的依据是反应是否生成新的物质。根据化学键理论,又可根据一个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来判断其是否为化学反应。[1] 主要形式
编辑
按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类型分四类: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按电子得失可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包括:自身氧化还原,还原剂与氧化剂反应
异构化:(A →B) :化合物是形成结构重组而不改变化学组成物。[1]
化学合成:化合反应
简记为:A + B = C:二种以上元素或化合物合成一个复杂产物。(即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化学分解:分解反应
简记为:A = B + C :化合物分解为构成元素或小分子。(即化合反应的逆反应。它是指一种化合物在特定条件下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较简单的单质或化合物的反应。)[1]
置换反应(单取代反应)
简记为:A+BC=B+AC :表示额外的反应元素取代化合物中的一个元素。(即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1]
(置换关系是指组成化合物的某种元素被组成单质的元素所替代。置换反应必为氧化还原反应,但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为置换反应。)
化学反应公式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单质的类别,置换反应有以下4种情况:
①较活泼的金属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或氢气
②较活泼的非金属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非金属
③非金属置换出金属
④金属置换出非金属
(详细请见置换反应词条……)[3]
复分解反应(双取代反应)
简记为:AB+CD=AD+CB :在水溶液中(又称离子化的)两个化合物交换元素或离子形成不同的化合物。(即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是溶液中的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如水)、难溶的物质或挥发性气体,而使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酸、碱、盐溶液间发生的反应一般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而形成的,即参加反应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离子间重新组合成新的化合物,因此酸、碱、盐溶液间的反应一般是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是离子或者离子团的重新组合,因为此类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所以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当然还有更多复杂的情形,但仍可逐步简单化而视为上述反应类别的连续反应。化学反应的变化多端难以建立简单的分类标准。 但是一些类似的化学反应仍然可以归类,譬如:
歧化反应:
指的是同一物质的分子中同一价态的同一元素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同一价态的元素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发生了“化合价变化上的分歧”,有些升高,有些降低。发生歧化反应的元素必须具有相应的高价态和低价态化合物,歧化反应只发生在中间价态的元素上。氟(F2)无歧化作用,因为氟元素电负性最大,无正化合价,只有负化合价。
归中反应与歧化反应均属同种物质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是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但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却不一定都是歧化反应。
归中反应(反歧化反应):
指的是物质中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之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即同一元素的价态由反应前的高价和低价都转化成反应以后的中间价态,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价态变化有个规律:只靠拢,不交叉。因此元素的高价和低价都只能向中间靠拢。归中反应和歧化反应是两个‘相反’的过程,这两种反应都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有机反应:指以碳原子化合物为主的各种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指两化合物间的电子转移(如:单取代反应和燃烧反应)
燃烧反应(初中化学书上也叫氧化反应):指受质和氧气的反应。
氯化反应;指氯与有机物反应;
更多的例子参见化学反应列表(list of reactions)。
电池、选项 A B C D
电极材料
Zn Fe Cu Al
电极材料 Cu Zn Ag Sn
电解质溶液 CuCl2溶液 H2SO4溶液 CuSO4溶液 NaOH溶液
核反应不是化学反应,核反应属于核物理变化。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化的粒子,化学反应我们也可以看作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是保持不变的。而核反应中的原子变成了其他的原子了,故不是化学变化。
反应能量
编辑
能量净改变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任何等温等压封闭系统倾向降低吉布斯自由能。在没有外力的影响下,任何反应混合物也是如此。比方,对系统中焓的分析可以得到合乎反应混合物的热力学计算。反应中焓的计算方式采用标准反应焓以及反应热加成性定律(赫士定律)。
以一个甲烷在氧中的燃烧反应为例:
CH4 + 2O2 →CO2 + 2 H2O
能量计算须打断反应左侧和右侧的所有键结取得能量数据,才能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差。以 ΔH 表示能量差。Δ(Delta) 表示差异,H 则为焓等于固定压力下的热传导能量。ΔH 的单位为千焦耳或千卡。
反应判断
编辑
假设,存在一个系统。通过计算得出反应前后系统的焓变为ΔH。
化学反应
如果ΔH 计算为负值,则反应必为放热反应。比如:燃烧就是燃料与空气中氧气剧烈反应放出热量。
如果ΔH 计算是正值,则反应必为吸热反应。比如:石灰石在高温下反应分解出氧化钙(生石灰)和二氧化碳。
如果ΔH计算等于零,则反应不吸热也不放热;外界不对体系做功,体系也不对外界做功。
反应到底是吸热还是放热完全由体系的 ΔH决定。但是,反应是否进行则完全由体系的由吉布斯自由能ΔG来表示。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ΔG = ΔH - TΔS[1]
ΔG 是自由能改变,ΔH 是焓改变,而ΔS 则为熵改变,T是开尔文温度。
反应中间物
编辑
当热力学企图回答这个问题:“反应会发生吗?”,另一个重要问题“反应多快?”却完全没有回答。这是因为热力学或者热力学平衡试着要了解的是反应混合物初始和结束状态。因此无法指出反应发生时的过程。这个领域属于反应动力学的范畴。
基元反应是如何发生的?传统观点认为,反应物碰撞形成所谓活化复合物。碰撞的动能使活化复合物获得更高的能量,导致构成反应的键结重组。但是,这种观点导致了一个困境:活化复合物的结构和能量不能同时确定,否则有悖于测不准原理。所以,一些物理学家认为,实际上这些复合物未必真的存在,而是能量空间的一些隔离面。相对的活化络合物的观点更多的是为实验化学家所接受,因为在描述反应机理时比较方便。现代理论化学已经可以精确的计算速率常数。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反应,整个过程的态分辨信息也可以获得。
反应条件
编辑
指化学反应所必须或可提高反应速率的方法,如:加热(△)、点燃、高温、电解、通电(电解)、紫外线或催化剂等。
反应速率
编辑
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是相关受质浓度随时间改变的的测量。反应速率的分析有许多重要应用,像是化学工程学或化学平衡研究。反应速率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反应物浓度:如果增加通常将使反应加速。
活化能:定义为反应启始或自然发生所需的最低能量。
愈高的活化能表示反应愈难以启始,反应速率也因此愈慢。
反应温度:温度提升将加速反应,因为愈高的温度表示有愈多的能量,使反应容易发生。
催化剂:催化剂是一种通过改变活化能来改变反应速率的物质。而且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不会破坏或改变,所以可以重复作用。
反应速率与参与反应的物质浓度有关。物质浓度则可透过质量作用定律定量。
化学平衡
编辑
根据吉布斯自由能判据,当ΔrGm=0时,反应达最大限度,处于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建立是以可逆反应为前提的。可逆反应是指在同一条件下既能正向进行又能逆向进行的反应。绝大多数化学反应都具有可逆性,都可在不同程度上达到平衡。
从动力学角度看,反应开始时,反应物浓度较大,产物浓度较小,所以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不断减小,产物浓度不断增大,所以正反应速率不断减小,逆反应速率不断增大。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系统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反应达到了平衡。
19世纪50-60年代,热力学的基本规律已明确起来,但是一些热力学概念还比较模糊,数字处理很烦琐,不能用来解决稍微复杂一点的问题,例如化学反应的方向问题。当时,大多数化学家正致力于有机化学的研究,也有一些人试图解决化学反应的方向问题。这种努力除了质量作用定律之外,还有其他一些人试图从别的角度进行反应方向的探索,其中已有人提出了一些经验性的规律。
化学研究
编辑
在这一时期,丹麦人汤姆生和贝特罗试图从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来解释化学反应的方向性。他们认为,反应热是反应物化学亲合力的量度,每个简单或复杂的纯化学性的作用,都伴随着热量的产生。贝特罗更为明确地阐述了与这相同的观点,并称之为“最大功原理”,他认为任何一种无外部能量影响的纯化学变化,向着产生释放出最大能量的物质的方向进行。虽然这时他发现了一些吸热反应也可以自发地进行,但他却主观地假定其中伴有放热的物理过程。这一错误的论断在30年代终于被他承认了,这时他才将“最大功原理”的应用范围限制在固体间的反应上,并提出了实际上是“自由焓”的化学热的概念。
化学反应
19世纪60-80年代,霍斯特曼、勒夏特列和范霍夫在这一方面也做了一定的贡献。首先,霍斯特曼在研究氯化铵的升华过程中发现,在热分解反应中,其分解压力和温度有一定的关系,符合克劳胥斯·克拉佩隆方程:dp/dt=Q/T(V'-V)其中Q代表分解热,V、V'代表分解前后的总体积。范霍夫依据一述方程式导出的下式:
lnK=-(Q/RT) c
此式可应用于任何反应过程,其中Q代表体系的吸收的热(即升华热)。范霍夫称上式为动态平衡原理,并对它加以解释,他说,在物质的两种不同状态之间的任何平衡,因温度下降,向着产生热量的两个体系的平衡方向移动。1874年和1879年,穆迪埃和罗宾也分别提出了这样的原理。穆迪埃提出,压力的增加,有利于体积相应减少的反应发生。在这之后,勒夏特列又进一步普遍地阐释了这一原理。他说,处于化学平衡中的任何体系,由于平衡中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变动,在一个方向上会导致一种转化,如果这种转化是惟一的,那么将会引起一种和该因素变动符号相反的变化。
然而,在这一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是吉布斯,他在热力化学发展史上的地位极其重要。吉布斯在势力化学上的贡献可以归纳4个方面。第一,在克劳胥斯等人建立的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吉布斯引出了平衡的判断依据,并将熵的判断依据正确地限制在孤立体系的范围内。使一般实际问题有了进行普遍处理的可能。第二,用内能、熵、体积代替温度、压力、体积作为变量对体系状态进行描述。并指出汤姆生用温度、压力和体积对体系体状态进行描述是不完全的。他倡导了当时的科学家们不熟悉的状态方程,并且在内能、熵和体积的三维坐标图中,给出了完全描述体系全部热力学性质的曲面。第三,吉布斯在热力学中引入了“浓度”这一变量,并将明确了成分的浓度对内能的导数定义为“热力学势”。
这样,就使热力学可用于处理多组分的多相体系,化学平衡的问题也就有了处理的条件。第四,他进一步讨论了体系在电、磁和表面的影响下的平衡问题。并且,他导出了被认是热力学中最简单、最本质也是最抽象的热力学关系,即相律,在,而平衡状态就是相律所表明的自由度为零的那种状态。
吉布斯对平衡的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他的三篇文章之中。1873年,他先后将前两篇发表在康涅狄格州学院的学报上,立即引起了麦克斯韦的注意。吉布斯前两篇文可以说只是一个准备,1876年和1878年分两部分发表了第三篇文章《关于复相物质的平衡》,文章长达300多页,包括700多个公式。两篇文章是讨论单一的化学物质体系,这篇文章则对多组分复相体系进行了讨论。由于热力学势的引入,只要将单组分体系状态方程稍加变化,便可以对多组分体系的问题进行处理了。
对于吉布斯的工作,勒夏特列认为这是一个新领域的开辟,其重要性可以与质量不灭定律相提并论。然而,吉布斯的三篇文章发表之后,其重大意义并未被多数科学家们所认识到,直到1891年才被奥斯特瓦德译成德文,1899年勒夏特列译成法文出版之后,情况顿然改变。在吉布斯之后,热力学仍然只能处理理想状态的体系。这时,美国人洛易斯分别于1901年和1907年发表文章,提出了“逸度”与“活度”的概念。路易斯谈到“逃逸趋势”这一概念,指出一些热力学量,如温度、压力、浓度、热力学势等都是逃逸趋势量度的标度。
路易斯所提出的逸度与活度的概念,使吉布斯的理论得到了有益的补充和发展,从而使人们有可能将理想体系的偏差进行统一,使实际体系在形式上具有了与理想体系完全相同的热力学关系式。综上所述,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化学平衡状态具有逆,等,动,定,变等特征。
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等: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v正=v逆。
动:平衡时,反应仍在进行,是动态平衡,反应进行到了最大程度。
定:达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反应速率保持不变,反应物的转化率保持不变,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
变:化学平衡跟所有的动态平衡一样,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当条件发生变化时,平衡状态就会被破坏,由平衡变为不平衡,再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平衡。
氧化反应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有很多:如压强\温度\浓度\等。
注意: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仅影响反应速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反应现象
编辑
放热,吸热,发光,变色,产生沉淀,生成气体
可逆反应与自发反应
每个化学反应理论上均是可逆反应。正反应中定义物质从反应物转换成产物。逆反应则相反,产物转换成反应物。
化学平衡指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达到相等的状态,因此反应物和产物均会存在。然而,平衡态的反应方向可透过改变反应状态改变,譬如温度或压力。勒夏特列原理在此用来预测是产物或反应物形成。
虽然所有的反应在一些范围内均是可逆的,部份反应仍可归类为不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指得是“完全反应”。意思是几乎所有的反应物均形成产物,甚至在极端状况下均难以逆转反应。
另一种反应机制称为自发反应,是一种热力学倾向,表示此反应引起总体熵的净增加。自发反应(相对于非自发反应)不须外在协助(如能量供给)就会产生。在化学平衡的系统中,反应过程中自发反应的方向可预期形成较多的物质。[1]
有机化学中类别较多,有自由基反应,离子型反应;亲电反应,亲核反应;硝化反应,卤化反应,磺化反应,氨化反应,酰化反应,氰化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取代反应,加聚反应,缩聚反应等。酸、碱
5. 怎么学好化学反应原理这本书
多问老师问题吧,基础很重要,主要是一开始知识点都不了解,有时候觉得题目莫名其妙,我去年学这本书的时候,也很郁闷,后来发现很多知识点,老师可能一提就过了,但是挺重要的,知识点整理清楚,然后才能慢慢搞清楚
6. 高中化学如何学习
化学难度不大,但是积累比较重要,特别是要把原子结构、周期律的规律掌握,结构决定性质嘛;其次要把化学键学通,这样微粒以怎样的方式结合构成物质就一通百通了;最后就是把非金属金属的代表性物质的性质反应记住,就差不多了。学好了结构,有机入门就比较容易了,学起来会比较轻松。
7. 怎样学好高中化学
你好,我是今年的高中毕业生,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录取,我的化学在高中一直是年级第一,而且我对于化学的学习方法有所研究,而且在我的指导下我们班有很多个化学短腿的人都没有让化学拖他们的后腿
根据你的问题我可以发现你的问题是大部分人化学不是很强的通病,化学不难,理论的确每个人都能懂,但是实际上考试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非常明显的便是化学反应原理和有机化学基础这两部分内容,在我们班大部分人都是他们找我问题的时候我问他们知不知道xxx,他们也说知道,但是一碰到题就不会做
1.化学反应原理在考试中肯定是要考化学平衡的,在理综的化学四个大题之中肯定有一个是化学平衡的题,这方面是十分棘手的,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因为他如果考稍微复杂一点的投料改变平衡移动的问题的话就很难做了,对于这个你应该去找一下化学好的同学借一下他们的笔记进行思考(光抄笔记没用的,重要的是思考,我高中不预习不记笔记上课不听讲不复习化学都还是第一,因为我真正掌握了知识,有的笔记做的特别好的被老师表扬了的同学考试的时候照样被我甩很多分),当然也得找题练习,不懂的去问别人
2.有机化学基础,这是选修内容,你可以选择不看我给你的建议。有机化学基础是一门巧功夫,高考考的是肯定是有机推断题,而有机推断则是很多人难以攻克的障碍,我在高中没遇到过我不会做的有机推断题,这也没办法,有机推断靠的是巧劲,一旦灵感来了直接全部搞定,今年我高考的时候有机推断题我没有看题目只看框图就做出来了(当然写的是对的),如果你想提高有机推断的功夫,首先必须得看书,有机的课本上面的知识非常重要,因为有的有机方程式的书写比较麻烦,感觉掌握的差不多了就找几个有机题做做看,不要找太简单的,找稍微难一点的,在自习的时候认真想一想怎么做来打开思路,做的多了自然就有点经验了
3.关于对其他选修内容的建议:建议如果有机化学不会写的话就写物质结构(没学过的话就只能写化学与技术了),物质结构是想得分的同学去写的,有机化学是想得满分的同学去写的,因为物质结构有时候出的题非常坑爹,但是答案出来了你又不得不承认是这么写的,化学与技术也一样(我们上了物质结构和有机化学,但是我考试的时候写过化学与技术),化学与技术考查的是化工原理,有时候出题问题某工艺的作用是什么你就直接傻到那了,物质结构也一样,而且物质结构有非常烦人的计算题。
祝高三学习进步,高考考上理想大学。由于你所说的“计算题”范围太广,我无法对你进行详细指导,请说明你是哪方面的计算题感到头疼,我才能够给你详细的有用的建议。
8. 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要注意哪些问题
1)明确《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设置目的
“化学反应原理”是为了对化学反应原理感兴趣的学生开设的选修模块,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造福社会的历程中,大量利用化学反应获得人类所需要的新物质以及利用化学反应获得能量。化学反应原理就是人类在研究大量化学反应本质的基础上,总结得到的关于化学反应的一般规律。“化学反应原理”模块通过研究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以及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等内容,探究诸如如何选择燃料、人类如何解决能源危机、如何确定合成氨反应条件等问题。通过本课程模块的学习,学生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l. 认识化学变化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初步形成关于物质变化的正确观念;
2. 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知道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 赞赏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合成新物质对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文明所起的重要作用,能对生产、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化学变化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4.增强探索化学反应原理的兴趣,树立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志向。
(2)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化学反应原理是人类总结得到的关于化学反应的一般规律,涉及化学反应的能量转化、方向、限度、速率以及机理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化学反应原理” 设置了“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以及“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三个主题。“化学反应与能量”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包括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以及化学对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贡献等内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研究化学反应发生的方向、限度和速率所遵循的规律,包括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的含义及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依据等。“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着重介绍化学平衡原理的一些应用,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以及沉淀溶解平衡等。
本模块教学内容的设计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为有志于从事化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较为完整和系统的化学反应原理相关知识,为他们将来进一步学习化学打好基础;二是在化学反应原理中选择一些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内容,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三是引入一些能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化学反应原理的概念;四是考虑与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以及义务教育化学(或科学)课程的衔接。
(3)把握好本模块的教学要求
学习本模块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获得对化学反应所遵循的一般原理即化学反应本质的认识,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增强探索化学反应原理的兴趣,赞赏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合成新物质对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发挥的重大作用,树立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志向。各主题的教学要求说明如下。
①“化学反应与能量”的教学要求
本主题的学习必须达到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在“化学与社会发展”中提出的“认识燃料燃烧的重要性,了解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以及“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要求,或者达到科学(7—9年级)课程在“能与能源”中提出的“列举能的多种形式”、“举例说明化学能与内能的转化,认识燃料的热值”以及“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调查过度开发不可再生能源带来的社会问题,认识能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系”等要求,还要先学习完普通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尽管本主题与高中化学必修课程化学2模块中的第2个主题名称相同,但两者的内容有所不同,前者的要求也明显高出后者。例如,在化学2中对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只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实例,而对发生能量转化的化学反应本质则在选修模块中提出要求。具体地说,对于原电池反应,化学2的最低标准是只要求知道发生的化学反应是什么,能写出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总方程式即可;而本主题则要求不仅要知道发生的化学反应是什么,而且要知道发生的电极反应是什么,要能写出相关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化学反应与能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是研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二是研究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三是研究化学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相互转化的现实意义。
对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标准要求学生能从本质上了解化学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之间发生转化的原因,如标准要求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解释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等。关于化学反应的焓变,并不要求从给予焓准确定义后再给出规范的焓变的定义,而只是要求能从焓变了解反应热。
电化学及其相关知识是本主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标准从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角度对原电池、电解的原理及其应用提出了要求,从这个角度提出电化学及其相关知识主要基于电化学的贡献可能是解决能源危机中的能量存贮问题。这部分内容涉及到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正确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解释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等。
内容标准中包含了许多研究化学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相互转化的现实意义的条目,它们更多地侧重于体现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这些内容有些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的,如“通过查阅资料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通过实验探究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等,处理好这些内容有利于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等化学课程理念。
本主题提供的十项活动与探究建议中,有些源自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例如,“调查市场常见化学电池的种类,讨论它们的工作原理、生产工艺和回收价值”。该活动可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审视这些他们过去熟视无睹的问题,有助于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在活动中不断学习相关的化学学科问题,增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运用化学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还有一些课题则源自“化学反应与能量”对未来社会的可能贡献。例如“讨论:太阳能储存和利用的途径”这一活动,就是基于对太阳能是未来主要能源的思考,通过各种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化学在解决这一问题中的重要作用。还有一些探究活动则具有较浓的学科特点,例如“实验探究:电能与化学能的相互转化”。上述活动能有力地促进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提高。
②“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主题的教学要求
在化学2模块中,提出了要“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要“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也就是说在化学2中只要求学生能定性地认识到化学反应有快有慢,知道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快慢的影响结果,知道有许多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这是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基础。
本主题着重从三个方面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及其影响因素的本质原因;二是从定量角度去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三是研究平衡与速率理论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实际应用。
本主题对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要求建立在化学2的基础上,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达,通过活化能研究,运用相关理论(如有效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等)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各种因素进行理论解释,并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提出了明确要求。
化学反应的方向一直是中学化学教学中被忽视的问题,在标准中本主题特别增加了关于化学反应方向的条目。化学反应方向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对其本质原因却难以把握。标准提出“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仅仅要求学生知道化学反应发生的总趋向是体系能量降低和熵的增加。基于这一阶段的学生的相关数学物理知识,要求他们准确地给出熵的定义是不可能的,所以标准并不要求给熵下定义,只要求学生知道熵是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重要依据。
关于化学平衡,标准要求学生能够描述其建立过程,通过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获得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并能加以应用。对于化学平衡状态的定量描述,标准提出要求学生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对与化学平衡相关的计算则限制在计算反应物转化率。
本主题提供了八项活动与探究建议,这些活动与探究建议都具有非常好的探究性。其中有用于建立相关概念的学科性较强的科学探究活动,如“浓度、温度对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浓度对溴离子与铜离子配位平衡的影响”等,设计并让学生完成这些探究活动,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非常有利。还有一些活动与探究建议则来自学生生活,如“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是一个课题研究性的家庭实验,学生完全可以提出相关的研究报告,这对于学生深入研究酶催化剂的催化特点非常有益。在活动与探究建议中,有一些综合了速率和平衡原理,涉及这些原理的合理应用,如“合成氨反应条件选择的依据”,该问题的讨论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际之中,增进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的合理应用能促进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了解。
③“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主题的教学要求
本主题的知识基础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课程、高中阶段必修课程化学1、化学2中相关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及本模块主题2中化学平衡方面的理论知识。
离子平衡广泛存在或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体体液就是一个复杂的离子平衡体系。化学平衡原理应用于解决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问题是本主题的主要内容,涉及到的溶液中的平衡体系主要是电离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此外,还介绍了在生产、科研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的溶液pH。
电离平衡和溶液pH是本主题内容标准的重点。电离平衡主要涉及到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以及水的电离等,这部分内容需要了解这些平衡建立的原因、影响这些平衡的因素等等。如对于弱酸的电离,需要知道弱酸的电离受到弱酸自身的性质、外界条件(如浓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还要了解判断弱酸酸强度的依据。标准对于酸和碱的定义用酸碱电离理论给出,这既是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相关知识的一个升华,又是对酸、碱知识的系统总结。
标准对溶液的pH从引入的意义、测定以及简单计算都作了具体的要求,建议学生学会使用pH试纸以及采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对于溶液pH计算,只要求计算强酸溶液、强碱溶液以及涉及这两者反应后混合液的pH。关于水的离子积常数,一是知道其影响因素,二是知道溶液酸碱性判断的标准,三是在有关溶液的pH计算中将会运用到水的离子积常数。
标准对于沉淀溶解平衡仅仅要求定性地描述,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
本主题提供了五项活动与探究建议,活动与探究建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探究性较强。其中有些是在教学中多年使用的探究活动,如“测定不同盐溶液的pH,说明这些盐溶液呈酸性、中性或碱性的原因”,该活动用于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非常经典。此外,本主题还选编了部分新的活动,如“用pH计测定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绘制滴定曲线”,不仅可以强化对pH的认识,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活动“查阅资料并交流:含氟牙膏预防龋齿的化学原理,提出加氟预防龋齿需要注意的问题”,源自学生日常生活,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联系的认识。
(4)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化学反应原理”揭示了化学反应的本质规律,是基础理论模块之一。由于高中化学课程不再是学科中心课程,而且课程分为若干的模块,原先基础理论在中学化学知识结构中的核心和主干地位有所削弱。但是,化学反应原理在高中化学课程中所起的作用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它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能促进学生的化学反应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能帮助学生发展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通过探究活动和专题研究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在教学本模块时,需要重视选用以下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①重视运用逻辑推理,凸现原理形成过程
化学反应原理是重要的化学基础理论之一,它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性。化学反应原理是人们通过对大量化学反应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的适用于几乎所有化学反应的普遍规律,这些原理的形成是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是在这种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不断循环所进行的归纳、演绎等逻辑推理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抓住本模块内容的基本特征,充分运用逻辑推理,重视创设归纳化学反应原理的过程以及运用相关原理解决问题的演绎过程。归纳和演绎是辩证统一的,归纳思维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而演绎思维则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教学中,既要重视通过大量实例采用归纳法得到一般规律性结论,还要重视采用演绎法进行推理判断,达到深化对过程本质认识的目的。
②重视运用直观手段,创设良好学习情境
化学反应原理比较抽象。因此通过实验、图像、表格、多媒体课件、录像等常见的直观教学手段,将化学原理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完成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③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良好学习兴趣
化学反应原理理论性很强,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化学反应原理”又独立为一个模块,在教学中更容易忽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陷入到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误区中,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在本模块的学习中要特别注意与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化学反应与能量”主题中,可以联系能源、电池、金属腐蚀等内容;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主题中,可以联系合成氨以及接触法制硫酸等化学工业生产条件的选择、酶催化剂催化特点的研究等内容;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主题中,可以联系发酵粉发酵原理、人体体液中的离子平衡等内容。
④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探究能力
化学反应原理部分可以设计为探究性问题情境的内容很多,有些内容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课题展开研究,通过对这些问题情境的设计和研究,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收集、加工、使用和传播信息的能力。探究学习能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创新的刺激,在促进学生创造性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强化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有益。
9. 如何学好高中化学 如何学好氧化还原反应
学习高中化学的话,以我的经验来讲,主要是理解和记忆。首先,要理清书本上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反思,特别要注意一句话换一个说法是否还是对的,要记清概念,如中和热的概念,是酸碱中和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而非酸碱中和放出的热量,这样可以避免在概念上出错,特别是在选择题。其次,就是能熟记化学方程式,方程式熟悉的话,做推断题实验题会比一般人快很多。然后,是分类记忆各元素的性质,同族同周期的共性以及异性,特别是特征反应和特征性质,如一见到淡黄的化合物就能想到Na2O2,淡黄色的单质就想到S,记住一些反应的形式。有机化学中要弄清反应机理,究竟是那个键断裂、与哪个原子结合。最后是抓住守恒,原子守恒,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溶液的电中性等等,有可能是隐藏条件。还有一点建议就是把错题解剖,找出考的知识点,自己错的是那个知识点,逐个分析,逐个击破。
高中化学,最主要是理解,以及熟悉度。一旦理解了熟悉了做题又快又准...
关于氧化还原反应,其实高中化学中较为简单的部分,主要要抓住守恒。1 分析谁是氧化剂、实施还原剂,根据氧(氧化剂)降(化合价下降)升(化合价升高)还(还原剂)确定。2 分析氧化过程、还原过程中电子的转移情况,整个过程保持得失电子守恒。
10. 如何学好化学反应原理
如AL3+,自己再记住就是了HCLO4>HCLO3> HCLO2 HCLO HCL HBr HF H2SO4 H2SO3 H2S HNO3HNO2 H3PO4 H2CO3 H2SiO3 醋酸(排这个估计老师都搞不定)PH值计算的话;NaOH>,要记住几个常见的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水解的话,多总结。反正就是多做笔记。我高三化学经常满分哦,还有一个Ca(OH)2是中强碱;Mg(OH)2>AL(OH)3记住这个就OK,你再拿给老师排碱:KOH>,你一定要看懂它的定义了。酸会多一点我把常见的写给你